最新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合集下载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2

2024年骑桶者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骑桶者》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骑桶者》一文,分析其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结合历史背景,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骑桶者》的故事情节,理解其文学价值;2. 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挖掘作品深层含义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骑桶者》的文学特点,理解其深层寓意;教学重点:通过细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骑桶者》课文预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的科技发展图片,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思考,进而引入课文《骑桶者》;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3. 文学特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文学作品的深层寓意;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情节,进行文学鉴赏练习;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分享各组的观点;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分析《骑桶者》的深层寓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概括文学特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探讨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阐述其寓意;(2)从课文的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谈谈你对2024年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略;(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效果;针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骑桶者》作者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象征手法等元素。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性关怀和道德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骑桶者》是德国作家霍夫曼斯塔尔的一部短篇小说。

作品通过描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骑着木桶试图穿越贵族院的故事,展现了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悲剧。

小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道德思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2.2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学生对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可能对德国文学和象征主义手法较为陌生,需加以引导。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2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差距和人性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需加以引导和启发。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骑桶者》的封面图片或相关背景资料,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阐述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骑桶者》。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骑桶者的奇异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挖掘。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3.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暗示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骑桶者的形象特点。

3. 精讲课文:a. 分析文章情节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b.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学习象征、暗示等手法。

c.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情节结构2. 人物形象分析3.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文章中骑桶者的形象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骑桶者形象特点:孤独、无助、渴望关爱等。

b.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推荐与《骑桶者》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为《骑桶者》一文,位于第二章“人物描写”单元。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学习作者对人物进行细腻描绘的方法;探讨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及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旧时社会底层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故事情节有初步了解。

3. 内容解析:b. 情节结构分析:讲解小说的情节设置,探讨其寓意。

4. 写作技巧讲解:a. 结合课文,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b. 举例分析,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普通人”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示例:他中等身材,微微发福,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他的眼睛不大,却透着智慧的光芒。

他名叫张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普通清洁工。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b.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学会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2. 内容解析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方法。

3.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应用。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3. 老板:象征资本主义剥削者,通过其言行揭示社会的不公。
三、小说的写作技巧
小说运用了象征、讽刺、对比等多种写作技巧,这些技巧对于表现小说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1. 象征:如骑桶者手中的桶、老板的店铺等,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不同的事物;
2. 讽刺:通过对比骑桶者的期望与遭遇,以及老板的言行,讽刺社会现实的不公;
六、板书设计
1. 《骑桶者》
2. 主要人物:骑桶者、妻子、老板
3. 情节概括:失业的骑桶者寻求帮助,遭遇冷漠,最终失望离去
4. 写作技巧:象征、讽刺、对比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不少于500字。
1. 讲解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针对不同情节,运用不同的语气,如描述骑桶者的悲惨遭遇时,语气应低沉、缓慢;
3. 在强调重点知识时,适当提高音量,突出重点。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完整性;
2. 讲解课文时,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于冗长,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导入新课;
3. 导入要自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教案反思
一、优点
1.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骑桶者》的情节梗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领悟小说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寓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

2.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深层寓意。

2.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骑桶者》的初步阅读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探讨“骑桶者”的寓意。

二、文本解读1.分析小说的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b.“骑桶者”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象征手法。

二、深入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桶”、“水”、“鱼”等。

2.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作用。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b.象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寓意?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深层寓意,提高批判性思维。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拓展延伸1.分析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其他类似作品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

三、课堂讨论a.《骑桶者》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关联?b.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c.你如何看待小说的结局?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批判性思维。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课文《骑桶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1.1.2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1.1.3 掌握相关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1.2.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的善良与苦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1.3.2 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3.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骑桶者》的阅读与理解。

2.1.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1.3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难点2.2.1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2.2 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2.2.3 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品主题。

3.1.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

3.1.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2.2 网络资源:查找作者及作品背景信息。

3.2.3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4.2 自主学习4.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2.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3 课堂讲解4.3.1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3.2 阐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4 合作探讨4.4.1 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骑桶者》,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骑桶者》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弱势群体,体会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请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关爱弱势群体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讲解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语言特色探讨,以及小说主题的深入挖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把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领会其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语言特色的领会。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说文本,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小说文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为理解小说内容奠定基础。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详细解读小说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

4. 人物形象解读: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5. 语言特色探讨: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略其艺术魅力。

6. 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中,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小说主题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8.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1)背景介绍(2)情节分析(3)人物形象解读(4)语言特色探讨(5)主题挖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2. 答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人物性格、揭示社会背景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较为透彻,但对语言特色的领会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指导。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小说鉴赏》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整体感知、主题思想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剖析、艺术特色的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骑桶者》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中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以及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

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寓意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象征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基本结构。

3.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4. 人物形象:详细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会运用文学批评方法进行鉴赏。

5. 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主题思想: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人物形象:细腻描绘,丰富多样艺术特色:象征手法,心理描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故事情节:略。

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雪的象征等。

人物形象: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小说,如《麦琪的礼物》、《项链》等,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骑桶者》教案设计南昌市朝阳中学

《骑桶者》教案设计南昌市朝阳中学

《骑桶者》教案设计南昌市朝阳中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戏剧》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析,以及作者卡夫卡创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3. 通过对小说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探讨作者的创作艺术。

难点:对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以及对卡夫卡创作风格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卡夫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为理解小说打下基础。

3. 情节分析: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分组讨论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冲突和高潮。

4. 人物形象解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 艺术特色讲解:讲解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如寓言性、象征性等。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作者:卡夫卡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结合情节进行阐述。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2. 答案:(1)主人公从最初的自信、期待,到遭遇挫折,陷入绝望。

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与小说情节紧密相连,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无奈。

(2)小说主题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通过寓言式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荒诞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城堡》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小说艺术。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骑桶者》。

本文是德国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贫穷的劳动者试图通过骑着木桶来到富有者家中讨要到食物,却最终失败的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难点:深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者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最终的结果如何?3. 人物分析: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分析他的贫穷、无助和善良,理解他的悲剧命运。

4. 象征手法探讨: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木桶、烧炭工、富家大门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5. 讽刺手法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主人公的失败、富家的冷漠等,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象征或讽刺手法,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贫穷、无助、善良2. 象征手法:木桶、烧炭工、富家大门3. 讽刺手法:主人公的失败、富家的冷漠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 请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并解释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答案:1. 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社会底层人民的贫穷、无助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造成的。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该篇文章为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所著,通过描述一个男子骑桶飞翔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与孤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通过分析小说,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的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飞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飞翔的想象,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

4. 解析情节结构:教师讲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结构美。

5. 品味语言特色: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与学生共同欣赏、分析其语言特色。

6. 赏析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8.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小说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骑桶者》2. 板书内容: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分析情节结构:小说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色:课文精彩段落赏析主题探讨:人性异化与孤独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2)从小说的情节结构出发,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3)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语言特色。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卡夫卡简介,小说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骑桶者》的背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学习,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骑桶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4.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其他象征元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背景:卡夫卡、《骑桶者》2.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3.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 主题:社会现象、人性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审判》等,进一步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与结构”部分的《骑桶者》。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分析小说《骑桶者》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以及寓意,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情节与结构特点,能够分析其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小说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拓宽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骑桶者》的寓意分析,情节与结构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理解小说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骑桶者”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

3. 分析情节与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点,如场景切换、悬念设置等。

4. 寓意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的寓意,如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人性的剖析等。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典型情节,讲解如何从情节与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另一个情节,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内容:情节安排:场景切换、悬念设置结构特点:紧凑、富有层次寓意:社会现实、人性剖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骑桶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结合情节与结构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寓意。

2. 答案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说情节与结构的掌握程度,以及寓意解读的深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意丰富的外国小说,如卡夫卡的《变形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节与结构的分析2. 小说寓意的解读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作业设计的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情节与结构的分析1. 场景切换:小说中的场景切换自然而巧妙,既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小说单元”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对小说的全面阅读,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掌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习作者的创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把握,以及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相似情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小说,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讲解相关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主要内容:人物形象:骑桶者、妻子情节结构:起承转合语言特色:讽刺、幽默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骑桶者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骑桶者:勤劳、善良,但受生活所迫,陷入困境。

(2)情节结构:起承转合,突出主题,增强讽刺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讽刺小说,如《变色龙》、《套中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2/3
24
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要勇敢 面对,不逃避、不退 缩。
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困难。
2024/2/3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气馁、不放 弃。
25
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资源。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28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2/3
《骑桶者》的主题思想
01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
及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出路。
文学手法
02
作者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社会现
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重要语句解析
03
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024/2/3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 独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文本语言简练,情节紧凑 ,寓意深刻,是一篇适合 高中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文 学作品。
4
知识点与重点难点
知识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寓 言形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024/2/3
重点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 其在小说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问题。
难点
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所 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握小 说的语言风格和叙述特点

5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提高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024/2/3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骑桶者》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自然环境描绘和社会环境反映,以及作品深层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层主题。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初读: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小说的情节。

3. 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绘和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 人物:主人公、次要人物3.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 主题:深层主题、现实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说明其特点。

(2)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2. 答案:(1)主人公:勇敢、善良、有毅力;次要人物:各有特点,丰富故事情节。

(2)小说主题:反映现实生活,揭示人性的弱点,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小说,提高阅读水平,丰富知识储备。

组织课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骑桶者》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应深入挖掘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析法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分析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资源小说《骑桶者》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黑板、粉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小说《骑桶者》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 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小说《骑桶者》吗?你们对小说有什么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 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

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2、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三、文本探究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提示: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讨论法)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

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4)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

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文中的“我”的确是物质匮乏者,这个物质匮乏者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吗?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骑着桶冲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会被“我”的这种赊煤方式所惊骇,稀里糊涂中就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

因为贫穷“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

(5)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觉得小说设计成拎着桶走着去赊煤好呢,还是骑着桶飞着去赊煤好?明确: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小结答案:创作意图的角度: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骑桶者的角度:自尊心强,畏惧交流探究三:“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探究四: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也可能是卡夫卡的创作意图。

希望骑桶者的困境不要发生在同学们身上,这需要同学们努力营造一种怎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呢?明确: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互相关爱的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四、课堂总结在这物欲横流、缺少悲悯情怀的人世间,卑微的人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

而艺术的虚构留给读者的是对心灵真实更深的悲悯和更多的思考。

“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卡夫卡的文字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他告诉我们: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五、作业布置完成《孕妇与牛》小说阅读练习。

骑桶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一、前节课内容回顾二、虚构分析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

“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

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

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

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

“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

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

”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

“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

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

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

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三、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明确: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许多作品都借助艺术的虚构来表现人物的这种生存困境。

骑桶者的生存困境不也是《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困境吗?K离乡背井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在茫茫雪海中,作出生存的斗争。

他一心想进入城堡,但他始终进不了城堡,明明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

对k而言,目标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四、深化体悟1、领会作者困境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作者的影子。

一切障碍正在摧毁我! ——卡夫卡德国卡夫卡研究专家对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曾作了精彩的总结: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卡夫卡有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边缘人”。

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加剧。

来自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歧视、欺凌、欺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残杀,特别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痛苦。

陷入痛苦的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一生怀抱悲悯情怀寻找归宿、寻找精神家园,只不过至死未能找到。

2、体悟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虽然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是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家奥登对卡夫卡的生存困境有过这样的评述: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差不多和卡夫卡同一时期的爱因斯坦有着这样的体悟: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

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应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生活的乐趣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理想难以得到实现。

这应该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骑桶者,面临和他一样的生存困境。

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呢!我想困境既然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该绝望!五、作业布置完成《董师傅游湖》小说阅读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