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美丽的田园》。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物。

2. 新课导入: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我们可以将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家禽可以按照颜色和品种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展示他们的结果。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片农田,其中有20棵玉米和15棵水稻,我们可以问学生:玉米和水稻各有多少棵?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禽按颜色分类按品种分类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家附近的田园风光。

答案:略2. 数一数,你家附近的农田中有多少棵玉米和水稻?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让他们对田园风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观察和描述他们家附近的田园风光,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计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6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节内容紧承第1.5节《大自然中的数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描述这些事物,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美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培养自己的数学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含美丽的田园图片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者图片,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同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田园的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46页至48页的《美丽的田园》。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田园景象的图片,如田野、村庄、小河等,以及一些与田园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象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描述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田园景象图片、挂图、黑板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田园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田园》。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田园景象图片,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象,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田野中有几条小河”、“村庄里有几座房子”等。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田园景象,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描述和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与田园景象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观察田园景象描述田园景象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中的田园景象图片,用彩笔描绘出你最喜欢的田园景象。

2. 选择一张田园景象图片,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答案:1. 略2. 例如:我选择的田园景象图片中有3条小河,每条小河旁边都有2座房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象,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描述和解决问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还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

同时,学生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较高的兴趣,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美丽风光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美丽的田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b.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田园风光的美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

b.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a.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美丽的田园风光?b.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田园。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花、草、树木、小鸟等,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观察和操作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且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

2.难点: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或者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各种景物的图片或者卡片,用于学生观察和分类。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准备小组合作卡片,用于学生小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在美丽的田园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各种景物的图片或者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种景物有多少个。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将相同的景物放在一起。

在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培育学生的协作和创新实力。

教学重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漂亮的田园,你们有爱好吗?(有)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动身吧!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细致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视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细致视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漂亮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颈项似乎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挚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慧,提出的问题最多!5.沟通反馈,集体。

学生说问题,老师板书: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

一共有几只白鹅?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沟通,明确:8+6=14(只)7.解决“。

比。

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14页“练一练”1、2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视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全课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补评:板书设计:漂亮的田园一共有几只白鹅?8+6=14(只)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11-5=6(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2教学目的 1. 初步发展从详细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实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美丽的田园图片2.学习材料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谈谈对田园风光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田园中的动物和植物,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

如: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计数和统计。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田园风光的美丽。

同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加上另一组有几只鸟,一共有几只鸟?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田园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我们带的食物分完了,我们应该如何分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出解决方法。

6.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

美丽的田园。

(教材第13、第14页的内容)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智慧鸟图片。

1. 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1.主动探索新知。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美极了!小动物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田园游玩。

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大树、小羊、小河。

生2:小鸟、鸭子。

生3:小绵羊、小山羊。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同桌讨论。

(一人说一人记)汇报交流:空中有11只鸟,树上有5只鸟;岸上6只鸭子,河里8只鸭子;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

师:根据田园里小动物们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四人为一小组,提问题并解答。

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那个小组就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鸟。

汇报交流: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小组解答,然后提问的小组判断对错。

(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只要意思对就可。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名校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名校教案

第6节美丽的田园教学目标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2.逐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熟练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卡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师:老师这里有10道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看哪一位同学,算的又对又快!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师: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最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相信这幅图画一定能带给同学们许多的知识。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看到这么美的环境,你想说些什么?生:我们不能乱砍树,要爱护树木。

生:不能随便乱丢垃圾。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老师真高兴,你们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真了不起。

从图上,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使之充分地感知画面的各种信息,为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反馈。

生: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天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互相交流,然后反馈。

设计意图:“美丽的田园”情境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数学信息,通过观察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

生:河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一共有几只鹅?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8+6=14师: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生:草地上一共有12只羊,白羊有7只,黑羊有几只?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并说出想法。

生:12 -7=5,12只羊去掉白羊,剩下的就是黑羊。

教师板书:12-7=5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力措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美丽的田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呢?”比如我们的桌子是方形,球是圆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图形的奥秘。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图形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小组合作不够默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设计更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重点一:认识并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名称。通过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如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内容包括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景物,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美丽的田园景色和相关的问题。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田园景色图,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用彩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出这种景物,并摆放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色。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章“美丽的田园”。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如农作物种植的行数、列数,动物的分布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景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田园景物的特点。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行数、列数,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学习景物的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小鸟、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如颜色、大小等,并让学生用彩笔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田园景物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这张图片中有几只小鸟?”,“这些农作物种植了几行几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景物:农作物、动物等数量和位置关系:行数、列数特点:颜色、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景物,如公园、街道等,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答案:略2. 请学生画出一张自己喜欢的田园景物,并标注出它们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发现数量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简单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观察美丽的田园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他们能够识别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

2.准备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课堂操练和巩固知识。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后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这幅图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图形?”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一一呈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找出对方身上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每个小组合作找出5个几何图形,并汇报答案。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 找出图片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美丽的田园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学习用10以内数描述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2+3=5、5-2=3等;解决实际问题,如田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鸟、小兔、庄稼等模型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田园中的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引导学生用10以内数描述这些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1. 田园中的景物: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

2. 数数:学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相邻数的概念。

3. 分类:学习按照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4. 比较: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图片、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3. 实例讲解:出示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朵花,比较一下蝴蝶和小鸟的大小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然后进行比较。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美丽的田园数数:花朵、蝴蝶、小鸟、小兔分类:花朵、蝴蝶、小鸟、小兔比较:蝴蝶小鸟、花朵小兔七、作业设计1. 数数练习:数一数家里的人数,然后比较大小。

答案:家里有爸爸、妈妈、我和弟弟,一共4个人。

2. 分类练习: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答案:将物品分为书籍、玩具、衣物等类别,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

《美丽的田园》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三、教学难点: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河水开化,叮咚地唱着歌;草儿探出了小脑袋;大树长出了嫩绿的枝芽,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做什么?今天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来到美丽的田园游玩。

可是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看的,田园的守护者花仙子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如果小朋友能回答它的问题,美丽的田园就会向我们开放。

1、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

(课件2)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在草地上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认真观察这幅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想知道空中有几只小鸟?河里有几只白鹅?我们找到的信息如果不进行有顺序的记录,就很容易遗忘,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分类整理记录。

谁能来说一说怎样记?(课件3)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老师这里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看一看用到了哪些数数学信息,怎样列出算式?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课件4)这个问题用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树上的小鸟有5只,空中的小鸟有11只。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田园风光的图片、数学问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田里有几条小河?”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如:每组选择一张田园风光的图片,用彩笔标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把这些花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多少朵?”、“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河加起来,总共有多少米?”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田园问题,如:“如果我们要种一行苹果树,每隔多少米种一棵比较合适?”、“如果我们要修一条小路,需要多少块砖?”等。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的一些常见动植物及其图片2.能够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通过观察矩形和其长、宽的变化关系,认识长和宽的概念4.了解乘法的概念及其用途5.小组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二、教学重点1.矩形长和宽的概念2.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4.乘法的基本性质三、教学难点1.拼成矩形后认识长和宽的概念2.乘法基本性质的探究四、教学过程和内容1. 导入新知活动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田园中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识别,熟悉这些动植物的名字和外貌特征。

活动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品味一下“美丽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可以发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习新知活动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拼成矩形,并请学生测量矩形的长和宽,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长和宽的概念,明确它们与矩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4教师可以给出一张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比如将一个矩形横向放大或缩小一倍,它的长和宽怎么变化?再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起来,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矩形?活动5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

比如:3×4=?、5×2=?。

活动6教师可以按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知识运用活动7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内或小组内进行竞赛,比较谁的口算速度更快,谁的口算正确率更高。

活动8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应用,比如:有10个鸡蛋,每个鸡蛋的价格是1元,那么10个鸡蛋需要多少钱?4. 总结和评价活动9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或测试,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明白?你觉得这个数学课有什么收获?五、教学策略和方法1.观察和比较法: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体验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田园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感。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田园景色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例如:“田园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等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田园景色,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操作成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6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如小鸟、小鱼、蝴蝶等,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基础阶段,但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事物。

同时,他们对于数数的技能也已经有所掌握,能够数数到几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数技能,能够数数到几十。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美丽的田园图片,各种物体的数量。

2.教具:小鸟、小鱼、蝴蝶等模型。

3.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如小鸟、小鱼、蝴蝶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尝试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田园中各种物体的数量,如3只小鸟、5条小鱼、2只蝴蝶等。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进行操练。

如选小鸟,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只小鸟。

然后,让学生交换物体,继续进行操练。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具,如小鸟、小鱼、蝴蝶等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各种物体数量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节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2.逐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熟练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卡片。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农村吗?农村有些什么?你感觉怎么样?(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农村。


师:如今的农村可美丽了,你们想不想去参观参观?(出示课件:主题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农村一定很陌生,通过交谈让他们对农村生活产生向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二、观察交流,解决问题
1.看图编故事。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你想不想说点什么?你能不能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或几处景物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
生:农村真美丽,有大片大片的草地,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大白鹅,河岸上也有大白鹅,还有花、山羊。

生:树上有5只小鸟在唱歌,天空中有11只小鸟在飞翔,草地上有7只白山羊、5只黑山羊,它们在吃草。

生:草地上有各种颜色的花,远处还有许多棵树。

农村真漂亮!
2.提出问题。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的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一共有几只小鸟?
天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多几只?
一共有几只鹅?
一共有几只山羊?
小鸟比山羊多几只?
······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卡片的形式出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众多的信息巧妙地融合,大量的观察与表述,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

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了那么多数学问题,现在请你们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问题加以解决。

组长做好分工,记录列出的算式,并计算得出结果。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

师:哪个小组解决了加法问题?请小组代表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

给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其他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看他的想法与你的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算式的意义,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哪个小组解决了减法问题?
全班交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讲清道理。

师:还有谁要补充?
4.巩固练习。

师:现在的农民都住上了漂亮、整洁的新房子,开上了大汽车。

(课件出示画面)
7+5=口 9+6=口
12-7=口 15-9=口
12-5=口 15-6=口
师:你能根据画面解决上面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填的?又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看到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还想说点什么吗?你想不想保护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本案例,我感觉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探究:
1.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应该是紧张有序、富有挑战性而又充满趣味性的,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才喜欢,才会感兴趣。

本案例依据教材所创设的情境——美丽的家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趣味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找信息,提问题,乐在其中。

2.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观察问题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想法,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依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