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创新绩效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精)

合集下载

鄢陵县花卉产业研究的开题报告

鄢陵县花卉产业研究的开题报告

鄢陵县花卉产业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花卉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江苏省示范县的鄢陵县,其具有良好的地理独特性和气候条件,为花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过去的几年中,鄢陵县发展花卉产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管理不规范、品种单一、营销渠道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对于花卉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发展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鄢陵县花卉产业的研究分析,总结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 鄢陵县花卉产业现状分析通过对当前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发展状况、花卉品种和生产规模等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鄢陵县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2. 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花卉市场的需求、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预测鄢陵县花卉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3. 鄢陵县花卉产业营销渠道分析通过对鄢陵县花卉营销渠道的分析,了解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营销渠道的优化方案。

4. 鄢陵县花卉产业创新模式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花卉创新模式的分析,提出适合鄢陵县花卉产业的创新模式,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法、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SWOT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鄢陵县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向。

同时,本研究还可为其他地区的花卉产业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

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一枝花带动一座城

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一枝花带动一座城

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一枝花带动一座城一枝花带动一座城——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成长记本报记者杨志华张培奇孙锐李纯“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60万亩花木苗圃为河南省鄢陵县绘出了一幅锦绣画卷,皂荚、银杏沿道路交错排列,玫瑰、紫薇在园中争奇斗艳。

在陈化店镇的新科桧柏园,花农于发科对记者感慨道:“以前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养花种树住别墅,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9月24~27日,第十五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这里举办。

鄢陵县委书记宁伯伟告诉记者:“鄢陵是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木品种有2400多个、年产量15亿株(盆),花木专业村122个、从业人员22万,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670元,2014年花木产业销售额高达67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木第一县’。

”技艺传承,从庭院经济到60万亩大田种植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传统农区,充分利用传统技艺、发挥农民主动性、打造特色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选择鄢陵县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可以大幅度提高花木跨区域移栽的成活率。

鄢陵花木栽培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

“宋朝时宫廷御花园所用的花木,要先在我们这里培育好再移栽过去。

”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村民姚金华很有历史自豪感,即使在建国后“以粮为纲”的时代,这个村子花木栽培也没有间断过。

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让鄢陵农民多了一碗饭吃。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姚家村不少村民,开始在自家院子里用盆盆罐罐进行花木栽培,然后运到郑州、许昌等地售卖以补贴家用,附近村民也跟着发展花木栽培的庭院经济。

到90年代初,柏梁镇农民大多一半地种花木、一半地种粮食,收入增长了1倍多。

“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着全县其他乡镇相继开展花木栽培和销售,不少上了年纪的种地老把式也开始学着养花种树。

”姚金华回忆道。

农民有了主动性就会有创造性。

鄢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鄢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鄢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作者:刘云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6期摘要为了解鄢陵县特色农业发展状况,探寻出鄢陵特色农业相应发展对策,促进农民增收,研究以鄢陵县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收集,对鄢陵县的花卉苗木、牲畜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状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发展,鄢陵县初步形成3种特色农业产业带。

针对该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发展状况的措施。

关键词鄢陵县;特色农业;问题;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6-01759-06AbstractIn order to learn the state of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Yanling County and further to explo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developing rural economy,taking the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Yanling County as research object, the situation of flowers and plants, breeding industry and tourism agri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Yanling County has three initial industrial belts of specialized agriculture.Key wordsYanling County;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鄢陵县农业发达,是传统的粮棉大县。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摘要:运用DEA模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发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仅达到了最优值的60%;三种效率中纯技术效率最高,说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学习创新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相对突出;整体规模效率为74.7%,多数集聚区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需进一步扩大规模来提高规模效率。

针对这些情况,河南省需要通过适度扩大集聚区规模、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投入产出效率。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DEA;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1,2]。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河南省目前共有产业集聚区180个,这些集聚区在推动产业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3]。

河南省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增长、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4]。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产业集聚区仍将是河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然而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经济区相比,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尚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集群发展意识不强,综合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部分产业集聚区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能享受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益;部分产业集聚区技术学习、创新的能力较弱,严重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部分集聚区发展方式粗放,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并对区域环境承载力构成了威胁[2,5]。

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拟采用DEA模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

对于产业集聚区而言,投入产出效率高意味着其生产技术、规模集聚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高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作者:郑付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9期近年来,鄢陵县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养生、度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或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鄢陵县虽然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及时研究,制定措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一)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区位优势明显鄢陵县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场。

花木面积已发展到4万hm2,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走进花木生产区,就如同走进植物王国、平原林海、绿原氧吧。

这里自然环境良好,空气清新宜人,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

鄢陵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20 km,北距新郑国际机场70 km,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禹亳高速在鄢陵交汇。

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1.国家花木博览园。

占地面积100 hm2,园内道路纵横贯通,花木种类繁多,造型奇异独特,空气清新宜人,有原始森林般的幽静、古朴,特别是夏秋两季,万紫千红,绿树成荫,其间的温馨与花香,令人流连忘返。

花博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科普开发等综合功能,在此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

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平原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园区”“河南省重点旅游景区”等称号,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和“全省乡村游十大热点景区”。

2.现代名优花木科技园区。

2007年8月在311国道两侧规划建设占地1万hm2的名优花木园区,涉及安陵、柏梁、陈化店、马坊、大马、彭店等6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面积120km2,是集生产、经营、科研和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

鄢陵 调研报告

鄢陵 调研报告

鄢陵调研报告鄢陵调研报告鄢陵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省会郑州以东,是河南省的门户城市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鄢陵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情况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下面是我们对鄢陵的调研报告。

一、社会经济状况从我们的调研数据来看,鄢陵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良好。

鄢陵是河南省的重要农业县之一,农业产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高粱等。

农村人口占鄢陵总人口的大部分,并且农业产业在鄢陵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鄢陵还有较为发达的工业产业。

鄢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鄢陵乃至河南省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投资,并且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企业的发展不仅为鄢陵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当地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二、人口情况据我们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鄢陵的总人口为156万人。

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均衡,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

这一点可能与鄢陵相对良好的医疗条件有关,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较好。

同时,鄢陵还具有一定的人口流动性。

由于鄢陵临近郑州,许多年轻人为了就业选择外出,所以在鄢陵市内居住的人口比较少。

人口外流对于鄢陵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引进企业和吸引人才方面还有一些待提高的空间。

三、旅游资源鄢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鄢陵市的四大旅游景点分别是鄢陵古城、故邑园、雁门关和惠山寺。

鄢陵古城是古代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古代城市氛围,并通过参观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来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故邑园是鄢陵的一个综合性旅游景区,拥有优美的山水环境和独特的园林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自然风光,也可以参观各种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

雁门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鄢陵市辖区境内,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古代军事要地。

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拥有丰富的军事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历史爱好者和军事迷。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鄢陵花木产业调研报告 精品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鄢陵花木产业调研报告 精品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鄢陵花木产业调研报告第一章发展现状1.1鄢陵县概况1.1.1区位和历史沿革1.1.2自然地理条件1.1.3经济社会状况1.2鄢陵县主导产业情况1.3鄢陵县近期花木产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章花木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1具有的优势2.1.1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2.1.2自然条件优厚2.1.3区位交通优势明显2.1.4人力资源丰富2.1.5文化底蕴浓厚2.2花木产业存在的劣势2.2.1产业布局不够合理2.2.2产业层次不高,科技支撑不足2.2.3产业内企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2.3花木产业面临的机会2.4花木产业面临的威胁第三章花木产业发展重点第四章花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4.1灵活的引资优惠政策4.2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4.3完善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政策4.4多产业联合带动发展发展现状1.1鄢陵县概况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58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形成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1.1.1区位和历史沿革鄢陵,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天下,称为鄢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逐鹿中原,历史上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

鄢陵花木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鄢陵花木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木 产 业集群 的 建设 等方 面. 关 键词 : 鄢陵; 花木业 ; 优 劣势 ;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 K 9 0 2 文 献标 识码 : A
鄢 陵县是 我 国北 方最 大 的花木 生产 、 销售 集散 地 , 花 木产 业 已经成 为 鄢 陵县 的支 柱产 业 , 花 木 业对 鄢
目的是充 分利 用 自身优 势 , 尽可 能减 少劣 势影 响 , 趋利避害, 为 鄢 陵 经济 持 续增 长 和 人 民生 活 水 平提 高 建
言献 策 .
1 区位 优 势 分 析
1 . 1 便 捷 的 交 通 条 件
鄢 陵县地 处河 南省 的中部 , 北距 省会 郑州 市 1 1 0公 里 , 距 新 郑 国 际机 场 7 0公 里 , 西 距 许 昌市 、 京 广 铁 路、 京广 高速 铁路 、 京港 澳高 速公 路 、 1 0 7国道 约 3 0公 里 , 3 1 1国道 和许 昌—— 郸 城 铁路 贯 穿 东西 , 南( 阳) 日( 照) 高速、 省道 2 3 7 、 3 2 5 、 2 1 9从 境 内穿 过 , 地 理位 置 优越 , 交 通 非 常便 利 ( 图1 ) . 花 木 业具 有 时 效 性 , 需
第3 4卷 第 5期
2 0 1 5年 9 月
许 昌学 院学报
VER S I T Y
Vo 1 .3 4. No .5 S e p. 2 01 5
文章编号 : 1 6 7 1 —9 8 2 4( 2 0 1 5 ) 0 5一 O 1 1 7一 O 6
1 l 8
许 昌学 院学报
2 0 1 5年 9月
数在 2 0 0~ 2 6 0小 时 之 间 , 平 均 每 天 在 7小 时 以上 , 十 分 有 利 于 花 卉 的 生 长 .

分工深化_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_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_苗长虹

分工深化_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_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_苗长虹

第28卷 第4期2009年7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8,N o 14July ,2009收稿日期:2008-08-12;修订日期:2008-1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49、40535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L 063)和福特基金项目(1085-1022)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苗长虹(1965-),河南鄢陵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研究。

E -mail:ch hmiao@yahoo 1com 1cn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苗长虹1,魏也华2(1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1犹他大学地理系,犹他大学公共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盐湖城84112)摘要:产业集群的成长是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动态交互作用下实现的。

通过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来挖掘决定分工深化、知识创造的因素,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的关系及其影响集群成长的机制。

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解决/分工好处和交易费用增加的两难冲突0的一种高效产业组织模式,也是同时实现劳动分工协调与知识协调的一种高效协调机制;市场需求扩大、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扩散之间互动引致的收益递增和集群租金,构成了集群成长的关键机制。

而在分工深化与知识创造中,政府的强力推动、地方创业家的兴起、知识传播通道的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分工深化;知识创造;演化经济地理学;路径依赖文章编号:1000-0585(2009)04-0853-121 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学术界开始复兴马歇尔产业区理论以来[1],有关产业区和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

大体而言,有关学派对产业区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阐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劳动分工的视角出发,如弹性专业化学派对弹性专业化这一新型劳动分工模式的强调,新产业区学派对产业垂直分离分工和交易费用节约机理的发现,新地理经济学以及竞争优势和战略学派对产业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及价值链的分析等;二是从知识创造的视角出发,如创新环境学派对集体学习的重视,区域创新系统和学习型区域学派对地理集聚与知识创造关系的强调等[3]。

鄢陵县“ 五网”立根基农业显佳绩

鄢陵县“ 五网”立根基农业显佳绩

鄢陵县:“五网”立根基农业显佳绩因本刊记者李君楼特约记者张水勤农业要发展,农田基础建设是根本。

2014年以来,河南省鄢陵县委、县政府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抓手,以长期有效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强根固基,及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

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强化管理,细化责任,注重整合,扎实推进,对项目区内的“路网、林网、沟网、管网、电网”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治理,从而使项目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有了飞跃发展。

项目区农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鄢陵县2014年兴利工程共新打机井182眼,配备潜水泵150台,配备井架132台;修复旧井182眼,配备潜水泵182台、井架182台。

配玻璃钢机电保护箱30套,埋设地埋电缆124.64公里,埋设玻璃钢材质出线口314个,安装变压器16台,架设高压线3.2公里,建固定喷灌500亩,安装地埋管道102.88公里;共整修沟渠157.7公里,新建桥涵203座,维修桥涵36座;取土化验250个样点,整修田间道路106.3公里,新植林木109944株,建林网网格100个。

通过对项目区的改造和治理,项目区农田生产基础条件大为改善。

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3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3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6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2万亩,年节约水量92.4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1.6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2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2万亩。

该县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田,为粮食丰产及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鄢陵县项目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再加上新技术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显著提高,使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在去年冬季遇到旱情时,项目区广大农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新建水利设施,及时对小麦进行了浇灌,有效缓解了旱情。

发挥协会和合作社作用 着力服务花木产业发展——鄢陵县发展农民协会和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协会和合作社作用 着力服务花木产业发展——鄢陵县发展农民协会和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

入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后 ,鄢 陵 县 坚 持 “ 政 会 和 花 木 合 作 社 发 挥 作 用搭 建 了广 阔 社 参 与 展 会 事 务 ,着 力扩 大 交 流 与 合 府 引 导 、 民办 民管 、企 业 运 作 ” 的原 舞 台。
则 ,积 极 培 育 花 木 协 会 和 花 木 专 业合 作 , 以实 现 成 果 最 大 化 。 同时 ,通 过
二 是 积 极 引 导 培 育 。为 了提 高 农 研 讨 会 、交 流 会 、观 摩 会 和 座 谈 会 等
作 社 ,取 得 了服 务 花 木 产 业发 展 与促 民进 入 市 场 的组 织 化 程 度 ,从 注 重 单 形 式 ,加 强 沟 通 ,取 长 补 短 ,在 自我 进 农 民增 收 的 多 重效 果 。截 至 2 1 年 个 生 产 环 节 向生 产 、加 工 、流 通 、销 完 善 中健 康 发展 。 0 0 四 是 注 重 培 训 提 高 。 充 分 发 挥

事 会 等 民主 决 策 程 序 ,确 保 其 健 康 运 誉 、精 神 上 受 鼓 舞 、经 济 上 得 实 惠 。 几 年 来 ,先 后 有 2 人 被 评 为 “ 会 先 9 协
是 夯 实 产 业 基 础 。 农 民协 会 行 、 良性 发展 。
和 合 作 社 的 发 展 与 产 业 发 展 密 不 可
手 ”称 号 。 处 亚热 带 和 北 温 带 的过 渡 区 ,阳 光 充 外 交流 与合 作 。 近 年 来 ,先 后 组 织 了
提 挥 较 大作 用的 花 木 协 会 和 合 作 社 ,可 识 , 高 综合 素质 。
边 发 展 边 引 导 边 规 范
鄢 陵 县 坚 持边 发 展 、边 引 导 、

浅谈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浅谈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浅谈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研究赵茹慧;王进;刘天培【摘要】通过对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描述,总结出花卉产业存在销量大、品种多、规模化种植及促进旅游业发展等特点,了解花卉产业给予鄢陵县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对花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科技含量低、种植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5页(P130-134)【关键词】花卉;竞争;多元化;发展【作者】赵茹慧;王进;刘天培【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平煤集团,河南平顶山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7鄢陵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地区,隶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地处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海拔高度处于50~65 m,作为我国典型的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区,土壤也多为轻壤和中壤[1].鄢陵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有益于花卉种植,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宋和明清时代,迄今为止已约有1 000多年的历史,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1.1 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目前,鄢陵花卉种植面积约达100万亩,具有2 4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腊梅、日本樱花、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和月季等为特色的多元化苗木产业,其中含有盆景、盆花、造型松树、造型桧柏和鲜花切花等[2].该县拥有各类花木公司900多家,专业种植花卉村庄130多个.2014年的花卉产值约为258 420万元,比2013年增长5%,花卉的产值占农林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4%.在农作物种植中,花卉种植已超过粮食和蔬菜,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亮点.在花卉苗木种植收入方面,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2 235元,花卉产业总产值在247.8亿元以上[3].因此,近年来县政府把花卉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践行“依花名县,以花致富”的战略,加大花卉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带领农民脱贫致富.1.2 花卉产业发展特点1.2.1 鲜切花生产日益剧增、销量巨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通过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来陶冶情操,缓解精神压力.一盆小小的绿植可以让人们放下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片刻的宁静.众多花卉品种中的鲜切花,具有外观美、内在香、价格廉价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鲜切花不仅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颇受市民欢迎,也得到了韩国、俄罗斯、荷兰、日本等国外民众的青睐.庞大的消费群体为鲜切花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鲜切花产业朝气蓬勃.1.2.2 花木品种多、培育技术高、前景广2014年鄢陵花卉种植面积约达100万亩,具有2 400多个花木品种.近年来为更好地提高花卉培育技术水平,鄢陵与国内的几所科研院校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针对腊梅的嫁接、食用仙人掌、盆景技艺、桧柏艺术造型技术等约50个项目进行技术研究并获得成功.从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基地逐步由高成本的城市向低成本的城镇转移,鄢陵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使鄢陵成为全国花卉中心,加快了鄢陵花卉产业的发展步伐.1.2.3 花卉苗木呈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合作的态势鄢陵花卉苗木的种植面积占河南省花木面积的60%,现已形成规模化盆花盆景花卉园、日本樱花嫁接科技园和腊梅园等苗木基地.该县坚持“扩规模重集聚、调结构提档次、延产业促融合”的战略规划,落实花木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建设,新增花卉苗木面积1.1万亩.同时加强与北林大、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力争花卉园林早日上市.1.2.4 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为推进鄢陵花卉产业的更新和再次升级,县政府注重发挥本地优势,实施以“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健康运作”的原则来建设美丽花都鄢陵.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鄢陵县姚家村建设成为“中原花木第一村”,姚家村家家户户都种花种树,犹如一个大花园,整个村庄郁郁葱葱“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鄢陵花农乐开了花,人们从事花木产业的劲头更大、信心更足.1.2.5 典型辐射带动花卉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鄢陵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乾明寺塔、兴国寺塔、曹操议事台、许由墓、甘罗古柏等文化古迹遍布,同时享有“中国花木之都”和“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因此在发展生态旅游业上占据很大优势.2014年鄢陵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形成以“休闲观光旅游、三国文化节、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游.鄢陵创新推出“蟠桃采摘游”、“花都温泉养生度假游”、“花都樱花节观光游”等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到此休闲娱乐,以“生态宜居花都、中原花都休闲名城”为目标的旅游产业在鄢陵得到快速发展.2.1 花卉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花卉产业是21世纪世界公认的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为提高鄢陵花卉产业的竞争力,鄢陵花卉苗木科技园同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几所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赢关系,邀请了30多位著名专家对鄢陵花卉苗木作技术指导,极大地提升了花卉产业的科研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对花木进行栽培嫁接,培育出多种新型的花木产品[4].2.2 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和全县的产业结构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鄢陵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利用多重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鄢陵利用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地域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相融合,不断推陈出新,农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鄢陵本身是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创新性差,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新兴的花卉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花卉种植面积日益增长,旅游产业蓬勃健康发展.鄢陵也逐步从一个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小城镇转变成以花卉种植、度假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都市.2.3 积极促进本县再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花卉园林企业入驻鄢陵,劳动力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周边区域的花农通过再就业培训,走上了第二次创业致富的道路,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生机盎然.根据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全县生产总值为247.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9.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4.3%、11.4%、9%.农民人均纯收入12 2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080元,分别增长了10.3%和9.4%.鄢陵花卉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民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实现了自身就业,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同时也加快了别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步伐.2.4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加大了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中原地区成为东西部市场的聚散地和中转站,鄢陵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势必将成为中原重要纽带的一部分.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鄢陵加快区域道路改造步伐,311国道城区段、文明路、金汇大道西延、锦秀路南延、环湖路、梅里路、学府西路等相继通车,南来北往的贸易带动着鄢陵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本地的餐饮业和休闲旅游业带来了新生,各种生态园、休闲度假村、观光旅游区随处可见,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医疗机构、保健养生、温泉酒店等服务行业建设也日趋完善.2.5 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鄢陵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鄢陵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区,“中原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度假村”、“现代名优花木科技园”等项目已基本落成.鄢陵的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出异样的地域特色,走在了中国的最前沿.陈化店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柏梁镇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乡镇”,马栏镇蒲堂村和陈化店镇明义村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文明村”,一个又一个的新型城镇正悄然生成,为鄢陵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1 花卉品种科技含量低、品位低鄢陵从事花卉种植的人员,大多是由菜农、粮农和林农转变过来的,缺乏科学种植花卉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引进新技术,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效率低,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导致鄢陵花卉企业众多,享誉国内外的企业寥寥无几,此外鄢陵花卉产业的生产投入与市场需求新品种不相匹配,这些原因致使花农很难生产出科技含量高、多层次的花卉产品.3.2 花卉产业结构不合理鄢陵花卉产业发展模式依旧照搬普通农业生产模式,没有形成多梯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鄢陵花卉种植的种类比较繁多且混杂,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培训机构较少,政府政策性引导不足等,这些使得花卉种植者盲目的追求花卉的数量,大规模的扩大苗木的种植,却忽视了苗木的质量、产量和市场需求,导致低质量的花卉商品量大,供过于求,但对于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苗木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小资生产情况普遍,很难形成集体规模化效益.3.3 传统品牌花卉产品开发不足,资源优势不突出鄢陵县处于气候的过渡带,盛产腊梅、月季和菊花.传统品牌花卉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竞争力产品,这就造就了该县传统品牌的花卉产品很难在对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鄢陵作为我国的花卉大县,素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但因缺少标准化且具有规模化腊梅园林和高档次的腊梅基因品种,使自身的腊梅资源优势并不突出[5].3.4 花卉产业信息不对称在花卉产品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极不对称,不少买方项目多无货源,相反卖方却有货无处销售.鄢陵县的花卉生产依旧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部分都是小资生产,不仅种植花卉技术落后、生产管理落后、市场规范化经营不畅通,新技术、高科技应用有限、思想滞后、信息交易服务设施差等,这些严重影响了花卉市场交易的高效运行,不利于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3.5 基础设施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种植花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花卉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使花卉生产对专业的栽培花木技术、现代化生产服务设施、高档化肥、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鄢陵县在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量较少,导致花卉生产配套服务滞后,鄢陵花卉产业与国内外的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在产业化、规模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管理上的缺陷以及科研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鄢陵很难培育出符合国内出口标准的花卉产品,不能立足国际市场.4.1 提高花卉科技含量,增强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花卉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提升鄢陵花卉知名度,培育高档、高附加值、高品质的花卉产品,政府就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业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尝试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加强对企业和花农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升级花卉产业结构,在传统花卉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花卉品种,提升鄢陵县的花卉产品科技含量.政府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花卉产业中去,提高花卉产业发展队伍的整体素质,倾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创业队伍,确保鄢陵花卉产业良性循环发展下去.4.2 因地制宜,加快花卉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都应与时俱进,大胆借鉴和创新,不断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鄢陵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道路.鄢陵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引进”为重点,以“调整结构”为核心,建立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同时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生产出更多新品种花卉、高档花卉和高附加值花卉,提倡资源共享,加快城镇信息化建设进程.4.3 创建花卉品牌优势,挖掘本地特色产品从“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理念出发,加快花卉产业经营模式创新,将市场需求与本地特色产品发展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区域文化节、举办特色主题活动等形式,深入挖掘传统腊梅的市场潜力.政府出资鼓励地方企业参与建立规模化的腊梅产业园林,邀请科研人员进行腊梅培育种植和品种研发,将先进的基因手段和传统的嫁接技术相融合,培育出高品质的腊梅.政府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腊梅基因数据库长期保存,建设特色的腊梅文化展览馆,与当地的生态旅游、特色城镇建设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高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带动花卉产业飞速发展.4.4 建立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花卉产业中的作用鄢陵花卉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政府就必须搭建信息平台,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健全花卉产品信息收集网络、完善花木市场信息、改善信息流通体系等硬性基础设施.在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上,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小中型企业加入信息管理体系,要力争做到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和花卉市场进行电子联网,使市场需求信息与花卉产业供求信息相对接,确保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能满足花卉产业需求,最终实现花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6].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鄢陵花卉产业领先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产业机制,花卉生产作为产业机制的源头,随着花卉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如何提供更好地搞好花卉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在花卉种植面积不断扩张的同时,政府应加大交通、水利、电力、技术服务、产销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鄢陵应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花卉生产服务队伍,及时处理花卉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实现花卉生产机械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同时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上苦下功夫,与相关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体系,着力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科技创新能力强、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加强与国内外花卉产业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培育出更多高品质的花卉产品,为鄢陵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锦上添花.花卉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中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战略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针对鄢陵花卉产业存在品质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及科研水平较低、发展规模小等问题,本文进行深入解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鄢陵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促进鄢陵花卉产业快速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并最终使鄢陵花卉产业走出国门,奔向未来.【相关文献】[1] 葛志强,姚红伟.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J].中国林业,2006(17):36-37.[2] 袁宝根.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花卉园艺,2009(9):20-22.[3] 尹二军.鄢陵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R].政府工作报告,2015-02-27.[4] 王燕艳,张犁.以花木生产助推经济发展—论坛代表参观鄢陵花木产区[J].中国花卉园艺,2009(9):34.[5] 毕巧玲.许昌市花木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花卉园艺,2009(8):40-41.[6] 吴素君.我国花卉产业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4(6):35-39.。

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鄢陵花木产
业集群为例
骆亚琳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15
【摘要】探讨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构成、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对鄢陵花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花木产业集群年产值与鄢陵县GDP、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近年来,花木产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更好地促进花木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优惠政策的激励,加快花木产业集群的建设,延伸花木产业链,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实现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
【总页数】4页(P215-217,221)
【作者】骆亚琳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技术进步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以陕西富平农业产业集群为例 [J], 常伟;罗剑朝
2.农村城镇化背景下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升级--以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构建为例
[J], 许烜;刘纯阳
3.基于DEA模型的农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与分析——以河南省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J], 史焱文;李二玲
4.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分析——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J], 陈永富;方湖柳;曾亿武;郭红东
5.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同演化分析——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 [J], 朱纪广;李二玲;史焱文;王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香木茂风清气爽生态花都曜中原——许昌鄢陵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花木产业基地

花香木茂风清气爽生态花都曜中原——许昌鄢陵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花木产业基地

区、 新农村建设先行区。 郭 庚茂 省长莅 临许 昌鄢 陵视察 指导
工作时 , 出 了“ 造百亿 元产业 园区” 提 打 的
生态旅游 、 会展经济 带来 了明确 的政 策支 持: 中原经济区提出走新型城镇化之路 , 为 鄢陵深入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 、 建设 宜居 花 城指 明了方向……经过近年来 的发展 , 鄢 陵 已经进入加速 发展阶段 , 综合实 力明显
陵花木产业 的情感之真、 之深 ……
近年来 , 为确 保花 木产 业又好又 快发 化 ,也是新时期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 展 , 激烈 的竞 争 中立于 不败 之地 , 陵 业 生 态 为 代 价 的 “ 化 ” 调 科 学 发展 路 子 在 鄢 三 协 县决定进行 二次创业 , 力打造花木产 业 着 的 “ 空母舰 ” 0 7年 8月 , 航 。2 0 开始规划建 设名优花 木园区 , 整个园区涉及 6个 乡镇 6 5个行政村 ,规划 总面积 1 0平 方公里 , 2 耕地面积 1 5万亩。名优花 木园区建设 的 的伟大实践。 随着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的实施 , 昌鄢 许 陵的发展 获得 空前 的历史性机 遇 , 迎来 了 黄金发展期。中原经济区的生态功能 区定 位, 给鄢陵加强 以花木为重点 的林业 生态
特别报道 O
宗 旨。
项 产业带来 的实惠的 同时 , 对发 展的渴望
地 带 来 的机 遇 和 挑 战 , 何 科 学 有 效 地 结 如
也许是大 自然的恩赐 , 昌鄢 陵很 适 也 与 日俱 增 。采 访 中 , 者 了解 到 , 年 许 记 近些
合花 卉苗 木的繁育和生长。据有关资料显 在 花木 产业升 级和 经 营 方式 的转 变进程 示 , 陵花卉栽培历史悠 久 , 鄢 素有 “ 乡” 花 、 木生产销售集 散地。前 些年 , 由于传统 的 种 植模 式较 为粗 放 ,当地 农 民大 多是 以 “ ” “ ” 小 而 简 的方式 自种 自销 , 经营规模 小 而散 。改革开放 以来 , 尤其是近十 多年来 , 当地 的党政 领导 从这 项传 统产 业 中看 到 希望 ,并逐步坚定 了做强做 大 的决 心 , 于 是采 取扶持 、 引导、 整合、 发展 等一系列有 效 措施 , 带领 当地 农民 , 日益; I 土大花 木产 业。 而今 , 不仅 真正成 为鄢陵 的优 势主导 产业 , 并形成 了鲜 明的地 方特 色。一是种 植规模 化。 目前 , 全县花 木面积 已发展到 6 0万亩 , 形成 了绿化苗木、 盆景盆花 、 鲜花 切花 、 草皮草毯 四大 系列 2 0 4 0多个 品种 。

鄢陵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鄢陵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南农业2018年第9期(上)近年来,鄢陵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依据区位优势、技术优势、环境优势,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为导向,多种经营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加强对鄢陵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提高现代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鄢陵县农业部门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一、发展现状(一)粮食生产情况鄢陵县认真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强化技术服务,狠抓高产创建。

目前,已形成了以只乐、望田、陶城、南坞为中心,以帅洁面粉公司、麦乐佳面业公司为龙头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4万hm 2,年总产量50多万t。

(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目前,鄢陵县已形成以望田红遍天农贸公司、望田辣状元食品公司、南坞东旭合作社为龙头的优质小辣椒生产基地1万hm 2;以陶城为中心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0.17万hm 2;以彭店莲藕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莲藕生产基地400 hm 2;以只乐跃盛种植合作社为龙头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0 hm 2。

同时,建成马坊大力鼓合作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 hm 2,马栏富民生态合作社设施瓜菜生产基地13.33 hm 2,马栏军风合作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2 hm 2,彭店泉水农场瓜菜果生产基地20 hm 2等。

全县设施瓜菜生产基地面积达166.67 hm 2,对全县设施农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特别是2016年鄢陵县小辣椒总产达到3750万kg,实现产值4.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鄢陵县不断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完善机制,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

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省级8家、市级34家),农民合作社513家,家庭农场185家,种植大户235户。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同时,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提升了鄢陵县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花木+”绿色扶贫的“鄢陵模式”

“花木+”绿色扶贫的“鄢陵模式”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4XIANGCUN KEJI2019年12月(中)“花木+”绿色扶贫的“鄢陵模式”提起产业扶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一排排高大的厂房。

然而,“水清、天蓝、树绿、气爽”的河南省鄢陵县,紧紧依托其深厚的花木产业基础,在4.67万hm2花海林间建设了绿色扶贫车间,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务工就业。

花木种植是鄢陵县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鄢陵县把花木种植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根据花木种植周期长、用工多、用地量大等特点,将贫困户纳入花木种植、养护、盆景制作、绿化工程等花木产业链中,探索出了“政府+金融机构+花木企业+贫困户”“政府+花木企业+绿色扶贫基地+贫困户”“花木企业+入股分红+贫困户”“花木企业+转移就业+贫困户”“花木+互联网+贫困户”“花木+生态旅游+贫困户”6种“花木+”绿色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过程中缺信心、无技术、少资金、缺带动的问题,累计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扶贫之路。

培育壮大一批花木产业扶贫基地2019年12月10日一大早,鄢陵县马坊镇汪楼村贫困群众左向阳如往日一样,来到建业绿色基地工作。

他告诉记者,一年多来,自己在建业大食堂后厨干活儿,每月收入近3000元,还有丰盛的工作餐,非常满意。

左向阳工作的建业绿色基地,正是鄢陵县重点打造的“政府+花木企业+绿色扶贫基地+贫困户”的成功实践。

据建业绿色基地负责人张晖介绍,该基地租赁了附近4个村庄近333.33hm2土地,参与土地流转的贫困户667m2土地每年可获租金1180元,村民还可到此务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

目前,该基地不仅为近100名花木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及花木产品销售服务,还为附近群众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就业者多数是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在土地流转、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和以‘公司+农户’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花木种植业的基础上,建业绿色基地通过金融扶贫、分红带动等方式,积极开展花木产业扶贫工作,先后与41个行政村的325户贫困户签订了金融扶贫协议,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策略探讨2400字

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策略探讨2400字

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策略探讨2400字本文在介绍鄢陵花卉产业基本状况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对鄢陵花卉产业提升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产业配置,健全流通体系,弘扬花卉文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发展策略。

毕业鄢陵;花卉产业;发展策略一、鄢陵县花卉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鄢陵降水量、光照、热量等气候资源均利于鄢陵花卉发展。

鄢陵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鄢陵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和中壤,土层深厚,70%以上的土地都适宜花卉的种植。

花卉产业作为一大朝阳产业,鄢陵已然形成了以姚家花园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的大规模花卉基地。

鄢陵优越的气候条件,为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移”的天然驯化基地,花木品种不断完善增多。

目前已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科研成果突出,并建成名优花木科技园产业集聚区。

二、鄢陵花卉产业发展优势(一)需求优势。

绿色发展必然推动花木需求。

当前,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也越来越重要,花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绿化美化材料。

花卉产业的发展符合绿色经济发展,也适应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

同时,花卉相关旅游、休闲、会展、艺术等需求亦越发突出。

(二)区位优势。

鄢陵位于华中亚热带纬线北部地带与华北温带纬线地带的气候过渡区,日照、气温、无霜期、降水量等气候条件,为南北花卉引种、驯化的理想基地。

同时,鄢陵紧邻中原经济需建设腹地郑州,花卉苗木产业可以集休闲、旅游、农家乐、市场营销为一体产业链。

(三)市场优势。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由此涵盖河南、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建设为鄢陵花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优先发展优势。

1999年,县委全面实施“以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加快建设花卉园艺大县。

2001年起开始举办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2002年建成1500亩的中原花木博览园,2002―2015年,连续成功举办13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鄢陵花卉产业实现了高速的发展。

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分析与研究

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分析与研究

195鄢陵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花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本地区一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花木产业呈现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品种增多、载体增加的显著特点,在美化环境、致富农民、发展农业、转移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着力建设花木名县、生态美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县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经济之路。

使鄢陵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被中国花卉协会誉为“中国花木之都”,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誉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鄢陵模式”。

一、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生产科技化鄢陵花木生产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已先后制定了《腊梅产品标准》、《盆景产品标准》等28项花木产品标准,与中国农大、北林大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成立了河南省园林植物工程研究中心、鄢陵县花木技术服务中心、林科所、森防治、植保所、农技服务中心、苗木检疫服务中心等科研机构7家。

(二)运作企业化目前,鄢陵县共有各类花木生产企业、园、场、圃790家,花木专业村22个,专业户、重点户1.1万多户,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花木销售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三北”地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比重达35%以上;花木年销售额60亿元,花木生产区人均纯收入1.38万元。

(三)经营集约化2007年以来,鄢陵县委、县政府实施花木产业的二次创业,规划建设了6个乡镇,120平方公里,15万亩耕地的“现代名优花木科技园区”,有效推进了花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截至目前,园区共流转土地10.5万亩,已有182家企业落户;森淼、新科等花木公司鲜花切花和种苗繁育、金雨玫瑰千亩腊梅种植、德众公司10万平方米鲜切花生产、建业集团5000亩绿色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已初步建成。

二、鄢陵县花木产业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一)传统优势鄢陵花卉栽培历史悠久。

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当时花卉栽植达到了鼎盛时期。

鄢陵县全成花木专业合作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鄢陵县全成花木专业合作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鄢陵县全成花木专业合作社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鄢陵县全成花木专业合作社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鄢陵县全成花木专业合作社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花卉苗木;2、组织收购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创新绩效研究--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姓名:刘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李二玲2011-06摘要当前, 中国农业产业集群竞争恶劣、创新乏力、知识网络很不发育。

新经济背景下, 知识和创新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恰恰是知识创新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针对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从农业集群的特征、形成机制、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但有关农业集群内部结构、网络、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

因此,本文基于网络视角,以河南省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集群网络特点,以及集群内企业创新情况作了详细调查,将个人访谈与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作为本文的主要数据。

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统计、社会网络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知识网络结构与知识网络关系两个维度及技术网络、市场网络和合作网络三个层面深入探究农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并探讨了知识网络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三个层面的知识网络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构形态。

技术网络呈现核心——外围结构,核心节点比其他节点拥有更多的网络关系,能够广泛搜索外部知识,而外围节点与其他成员则松散地联系着;市场网络呈现团体分离结构,大团体具有很强的内聚力, 内部成员关系紧密,而小团体的知识关联则较少,这种结构的网络不够稳定,应注意避免派系分离;合作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封闭的整体网络,网络中很少出现孤立节点,每个节点都深深嵌入在知识网络结构中。

(2三种知识网络中,合作网络成员间的联系最频繁,网络密度最大,其次是市场网络,技术网络则最为松散。

农户间互补完成订单、共同形成市场使得合作网络最为密集,而种植技术的外显性使得网络成员无需过多交流。

此外,焦点企业在三种知识网络中拥有较多的知识关联,是集群中重要的知识守门人,而农户和一些小企业往往是网络中的孤立点,这就导致了知识溢出的不对称性。

除了核心企业,一些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对知识扩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三种知识网络中,核心企业比其他类型组织的关系强度与关系质量都要强些。

可见,频繁而高质量的知识流动更倾向于集中在高层次团体内,而不会发生在整个集群中,知识更多地围绕着知识禀赋的强核心。

农户在这三种网络中的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I则处于弱势地位。

(4核心企业的技术网络关系强度比自身的市场网络和合作网络关系强度要低,这与正规企业、准企业和农户这三类组织的情况相反。

这可能是由于核心企业往往是集群内的技术研发中心,本身的技术知识存储量相对市场知识和合作知识而言更充足,所以技术知识网络的关系强度也会相应低一些。

但总体上,核心企业的技术网络关系强度仍然比其他组织的要强。

此外,整个花木集群的市场网络关系质量比技术网络和合作网络的关系质量要高。

(5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绩效差异很大。

综合驱动型企业的创新绩效最高,它们主要由核心企业和正规企业组成,是集群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主力;资本驱动型企业的创新绩效其次,缺乏创新的实践能力;综合非优型企业的创新绩效最低,这类企业以准企业居多,各方面尚未成熟和完善。

(6通过对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的特征指标与企业创新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可知, ○ 1企业在市场网络和合作网络中的程度中心性对其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

多样性和非重复性的知识联系,便于知识流动和创新扩散,有利于促进创新; ○ 2企业在技术知识网络中的外向程度中心性对其创新的负向作用显著。

农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过多依赖外部技术, 技术冗余较多, 信息同质化较为严重, 这将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 ○ 3企业的技术网络关系强度和市场网络关系强度分别负向和正向影响其创新。

技术知识的内生性使得企业在技术网络中更需弱关系, 而市场知识的外生性则使企业在市场网络关系中更需强关系; ○ 4企业的技术网络关系质量和合作网络关系质量均对企业的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网络关系质量则负向影响着企业的创新绩效。

可能在市场网络关系中,不同成员拥有的信息量是不对称的,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影响彼此的创新行为; ○ 5企业规模和企业的吸收能力均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而企业家经验负向影响企业创新。

企业家经验容易导致认知锁定而不利于创新。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创新绩效II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is poor, innovation is weak, and knowledge network is un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conomy,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re becom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network is precisely the effective way to innovate and spread knowledge. 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scholars carried out a lot of research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of model,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and made many useful insights. However, the researches on internal structure, network and innovation of theagriculture industry clusters are still very rare. Theref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network perspective, taking the flowers and plants industry in Yanli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makes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the wholein dustrial clusters, the cluster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within the cluster. Then, this paper take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personal interviews and field survey as the main data. From two dimensions (network structure and network relations and three levels (technology network, market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 this paper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deeply explor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clusters, and explores the knowledge network’s effects on the cluster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the conclusions. (1 Three types of knowledge networks present in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In the technology network which presents core – periphery structure, core nodes have more network relationships than any other nodes, and they can search external knowledge extensively, while the peripheral nodes loosely linkIIIwith other members. In the market network which presents group separated structure, large group has a strong cohesion and the internal member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hile the small group has a loose cohesion. This network which is not stable enough should be taken to avoid separation of factions. Cooperation network can be viewed as a closed whole network. There are rare isolated nodes in the network and each node deeply embedded in knowledge network.(2 In the three kinds of knowledge networks, members in cooperation network link most frequent. The cooperation network’s density is maximal, market network is next, and technology network’s density is minimal. Complementarities among farmers to complete the order and together form the market make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mostdense. The explicitness of growing technology makes members of the network without much interaction. In addition, core enterprises in the three knowledge networks have more knowledge associations. These enterprises are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gatekeeper in the cluster, while the farmers and some small enterprises are often isolated in the network. All of these lead to the asymmetry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Except the core enterprises, a number of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service agencies for knowledge diffusio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3 In the three kinds of knowledge networks, core enterprises have stronger relationship strength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than other types of organizations. It proves that frequent and high-quality knowledge flows tend to concentrate at a high level group, but does not flow in the whole cluster. Knowledge tends to around the strong core which has more knowledge endowment. Farmers in the three networks have the weakest relationship strength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4 Cor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is lower than their own market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and cooper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normal enterprises, quasi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This may be due to these core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 are oftenIV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Their own technology knowledge storage is more adequate than market knowledge storage and cooperation knowledge storage, so the technology knowledge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will be lower correspondingly. In general, cor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is still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organizations. Furthermore, the market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is higher than the technology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the whole flowers and plants industry cluster.(5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in the cluster varies widel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general-driven enterprise is highest. General-driven enterprises are mainly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re enterprises and informal enterprises. They are the main innovative members and have the strongest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 the clust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apital driven enterprise is second, which lacks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general non-optimal enterprise is lowest. General non-optimal enterprises are mainly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ssociate companies, which are not yet mature and perfect in all aspects.(6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character indexes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the indexes of th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 1Degree centrality of enterprise in the market knowledge network and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iversity and non-repetitive knowledge contacts are in favor of knowledge flows and innovation diffusion, which could promote innovation. ○ 2Out-degree centrality of enterprise in the technology knowledge network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agricultural cluster too much depend on external technology. They have more technical redundancy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information is very serious.These would not conducive to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 3VThe technology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and the market network relationship strength of enterprise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respectively. Endogenous of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makes enterprise need more weak ties in the technology network, while exogenous of the market knowledge makes enterprise need more strong ties in the market network. ○ 4Technology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cooper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of enterpris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performance, while market network relationship quality of enterprises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market network relations, different members have asymmetrical information, which prone to opportunistic behavior, and affect each other's innovation behavior. ○ 5Firm siz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il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easily leads to cognitive locked,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innovation.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knowledge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VI1绪论1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 选题背景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性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目标、运行机制和工作重点等都产生了深刻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