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最经典的一首诗,豪情壮志鼓舞了无数人

合集下载

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雁门太守行唐朝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雁门太守行》赏析李贺的不少诗向称难解,这一首解者纷纭,却莫衷一是。

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异常分歧。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

李贺报国之志的诗句

李贺报国之志的诗句

李贺报国之志的诗句
摘要:
1.李贺简介
2.李贺的报国之志
3.李贺诗句中的报国情感
4.李贺诗句的艺术特点
5.李贺诗句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李贺,字牧之,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和担忧。

李贺的报国之志强烈,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李贺的诗句中充满了报国之情。

他的《马诗》中写到:“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句诗表达了他渴望为国家效力,驰骋疆场的心情。

他的《雁门太守行》中写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舞。

”这句诗则表达了他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决心。

李贺的诗句在表达报国之情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特点。

他的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语言瑰丽,韵律优美。

他的诗句中常常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使他的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李贺的诗句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他的报国之志也激励了后世的文人墨客,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总的来说,李贺的诗句是他报国之志的体现,也是他的艺术才华的展示。

【抒情诗句】《致酒行》译文注释_《致酒行》点评_李贺的诗词

【抒情诗句】《致酒行》译文注释_《致酒行》点评_李贺的诗词

【抒情诗句】《致酒行》译文注释_《致酒行》点评_李贺的诗词致酒行[唐] 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元和初,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考试。

不料竟以避父“晋肃”名讳为理由,被剥夺了考试资格。

这意外打击使诗人终生坎?。

不平则鸣,从此“怀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的诗也因而带有一种哀愤的特色。

但这首困居异乡感遇的《致酒行》,音情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

“致酒行”即劝酒致词之歌。

诗分三层,每层四句。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

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

引古自喻与对面落墨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

经此二句顿宕,再继续写主人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

“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

雁门太守行原文注释与赏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注释与赏析

雁门太守行原文注释与赏析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位于山西代县。

⑵摧:毁坏。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临危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月亮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

燕脂,即胭脂,深红色。

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塞上:亦有版本写作“塞土”。

燕脂: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一种红色化妆品。

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一作“胭脂”。

⑹临:逼近,到,临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朗读节奏划分】: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翻译赏析

《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翻译赏析

《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翻译赏析《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园·长卿牢落悲空舍》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

其古诗全文如下: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前言《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

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注释⑽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⑾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⑿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

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翻译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

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

鉴赏这是一首述怀之作。

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

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

(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

次句写东方朔。

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

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

八年级雁门太守行知识点

八年级雁门太守行知识点

八年级雁门太守行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这首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对于八年级的同学来说,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一、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他的诗作多以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为主,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二、诗歌原文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重点字词解释1、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2、黑云:厚厚的乌云。

这里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3、压城:敌军像乌云一样压向城头。

4、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5、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6、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7、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8、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9、临:抵达。

10、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11、霜重鼓寒:天寒霜重,战鼓声音低沉。

12、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13、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才、招揽隐士。

14、玉龙:宝剑的代称。

四、诗句翻译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如金色鱼鳞般闪耀。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里,号角声震天动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成暗紫色。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沉闷。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诗赏析

李贺的诗赏析

李贺的诗赏析
李贺的诗歌通常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瑰丽的色彩,他的诗歌语言富有创造性,常以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表现主题。

他的诗歌常常呈现出悲壮、凄凉、神秘、梦幻等不同的情感体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一首代表作,诗歌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悲壮场面,通过描绘黑云压城、甲光向日、角声满天、塞上燕脂等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同时,诗歌中通过描写援军夜袭敌营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忠义。

李贺的诗歌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生命、死亡、命运等永恒主题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人类情感、人性、社会等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总的来说,李贺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想象丰富、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鉴赏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诗鉴赏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诗鉴赏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

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

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如生,形象感人:黑云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

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

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这里从声来写。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暮色苍茫,边塞红色的城墙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深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承接上面四句的描写,继续展开气氛的渲染。

这里写易水,并非实指。

诗人是利用“易水”这个意象来引动读者的欣赏联想。

一提易水,人们心中就会浮起这一幕:在萧瑟的秋风秋色中,一群白衣白巾的'壮士们,在河水滔滔奔腾向东南流去的易水河边饯别。

他们为了自己国家的生存,送自己的勇士去赴死。

一位壮士庄重地取出一张弦乐器——筑,弹着一曲悲切的乐曲;另一位壮士,和着悲壮的音乐唱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荆轲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及翻译《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使用斑驳浑融、明灭变幻的颜色描绘了苍凉宽阔的边塞景色和瞬息万变的战斗风云,传达出悲壮的效果和昂扬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收集整理的李贺《雁门太守行》诗词原文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雁门太守行》原文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及解释译文敌兵滚滚而来,如同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耀。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解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疆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斗烟尘铺天盖地,充满在边城四周,气氛非常紧急。

摧:毁。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甲,指铠甲,战衣。

向日:迎着太阳。

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急气氛和危险形势。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开:打开,铺开。

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分散。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靠近,到,接近。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洪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洪亮。

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

黄金台: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鉴赏: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潞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

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第二句写我方军容整肃,军威雄伟,有临危不惊之气概。

这两句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诗的一开始通过对照表现了形势危急,又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三、四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

角声呜呜,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悲凉的音响;现在又是在满目萧瑟的秋天里回荡,自然就显得更加悲壮了。

这里从声来写。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暮色苍茫,边塞红色的城墙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深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承接上面四句的描写,继续展开气氛的渲染。

这里写易水,并非实指。

诗人是利用“易水”这个意象来引动读者的欣赏联想。

一提易水,人们心中就会浮起这一幕:在萧瑟的秋风秋色中,一群白衣白巾的壮士们,在河水滔滔奔腾向东南流去的易水河边饯别。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广采博取,搜奇猎艳,驰骋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人世,可以说是夭折了的年轻诗人,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在唐代,曾经流传过很多关于李贺的故事。

有个故事说,李贺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驴,背上背着一只破旧的背囊,就出门了。

路上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就当即记下来,塞进背囊里。

晚上回到家,他的母亲就叫仆人接过背囊,把里面写了诗句的纸条统统倒出来。

看到儿子写下的诗句,他的母亲常常叹息说:“我的儿啊,你非得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个故事说明,李贺的诗都是苦吟之作,并不是天才的妙句偶得。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

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

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记盛呢!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

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

这个故事竟把李贺诗歌作品里的梦幻般的境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连他的死都被赋予神秘的神话般的色彩。

但是,这也确实反映出李贺是一个奇才,连天上的玉帝都极为赞赏。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在唐诗里,有好多写音乐的诗,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及答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及答案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一
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1分)
【答案】
①夸张②爱国热情评分说明:
《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二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李贺最经典的一首诗

李贺最经典的一首诗

李贺最经典的一首诗李贺的经典诗作有很多,比如《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南园十三首·其五》等。

其中《雁门太守行》中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豪情壮志。

李贺,这位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享有“诗鬼”的雅号,亦被列入唐代“诗家三李”的行列。

他的诗歌风格瑰丽奇诡,展现出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备受世人赞誉。

然而,遗憾的是,他在年仅27岁时便不幸离世,过早地终止了他的创作生涯。

若非如此,相信他定会为世人留下更多精美的诗篇。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此诗浓墨重彩地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出特定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用语奇异,诗意开阔。

此诗最精彩的是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头脑中想象一下这个场面,可谓波澜壮阔、气势恢宏。

最快意的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为李唐宗室的远支,李贺的家族早已没落,甚至到三餐难以为继的地步。

虽然李贺才华横溢,却因为没有人引荐,始终不被赏识,没有仕进之路。

可李贺心中理想的火苗,从未熄灭。

他写下这组马诗,渴望自己如马一样征战疆场,为国效力,实现心中的抱负。

在大漠里,平沙万里,像铺下一层白白的霜雪,燕山山脉上,月亮高悬,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马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建立功勋呢?那是来自李贺心中的渴望,像马一样,征战疆场。

在赤子心中,热血难凉。

最意气风发的应酬诗:《高轩过》《高轩过》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精选李贺的十首古诗

精选李贺的十首古诗

精选李贺的十首古诗: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 《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5. 《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6. 《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7. 《将进酒》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8. 《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9. 《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10.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南园首其五的诗意

南园首其五的诗意

南园首其五的诗意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与爱国情怀的诗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短短四句,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

诗的开篇,“男儿何不带吴钩”,以一个极具力量感的问句起笔。

这里的“吴钩”是一种弯刀,象征着战斗的武器。

诗人以这样直接而有力的方式质问男儿们,为何不拿起武器奔赴战场,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而战。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中一些男子缺乏报国之志的不满和惋惜。

紧接着,“收取关山五十州”,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愿望。

“关山五十州”指的是当时被藩镇割据的大片领土。

诗人渴望有志之士能够挺身而出,收复这些失地,实现国家的完整和统一。

这种渴望是如此的强烈和急切,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那颗炽热的心在为国家的前途而跳动。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两句则是诗人对那些渴望功成名就之人的呼吁和鞭策。

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楼阁,上面绘有功臣的画像。

诗人说,你们不妨去看看凌烟阁上的功臣画像,有哪一个是只会读书的书生而能封为万户侯的呢?言下之意,真正的功业和荣誉不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重文轻武现象的批判,也是对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整首诗充满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气势,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李贺虽然身体羸弱,仕途坎坷,但他心中的报国之志从未熄灭。

他以笔为剑,以诗为歌,抒发着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的呼唤。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简洁明快,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问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冲击力,让人在阅读的瞬间就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再从诗歌的背景来看,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国家动荡不安。

李贺雁门太守行_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_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_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这首诗通过雄奇的想象,斑斓的色彩带着读者进入到那个风雨欲来、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战场之中,感受战争的雄壮和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贺雁门太守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这首诗通过雄奇的想象,斑斓的色彩带着读者进入到那个风雨欲来、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战场之中,感受战争的雄壮和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迈。

在李贺生活的那个时代,各地都是藩王频频造反叛乱,发生过不少的战争,据后代史学家考证,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元和九年,当时爱国将领李光颜奋勇作战,大败叛军,将敌人杀得仓皇逃窜。

李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个龙马精神的大将形象,通过这个大将矢志报国、不惜为国牺牲的精神,展现了李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心情。

通常描绘战争场景的诗词都不会有很多鲜艳的色彩,但是在这首诗中李贺却是很大胆的运用了很多颜色,比如“黑”“金”“紫”“胭脂色”,这些鲜艳浓厚的颜色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是这样的色彩并没有削弱整个战场上紧张的气氛,反倒是更加衬托了战场之上的残酷无情和守军将士的英勇善战,这种奇诡的风格,完美的再现了当时的边疆地带的战场风光,让后来人不禁为之感叹。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李贺的诗词一向以诡谲莫测著称,这首诗也是如此,一改以前战争诗的阴沉灰暗,反倒是浓墨重彩的运用了很多的鲜艳浓稠的色彩去描绘战场,通过这样诡异的想象,新鲜的构思,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全诗总共八句,李贺先是描绘了大军压境,城下是黑压压的敌军,一样望去就像是浓厚的乌云向着城池压迫而来,展现了敌人兵多将广,气势浩大的景象。

这种危急时刻,李贺转而写我军,我方的士兵也是早有准备,早就摆好了阵势,阳光照耀在铠甲上,反射出的金光射破了这浓厚的黑云,象征着我军最后必会胜利,之后的两句描绘了在开战之前,双方擂鼓交战,一直打到了天色渐晚的时候,将士们的鲜血滴在土地上在夜色之下呈现出了诡异的紫色。

【诗歌鉴赏】李贺《致酒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贺《致酒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贺《致酒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李贺《致酒行》原文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致酒行》注释、致酒:劝酒。

2、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3、零落:漂泊落魄。

4、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5、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6、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7、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8、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

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主人深异之。

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63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

六年授监察御史。

”9、龙颜:皇上。

0、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

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2、拿云:高举入云。

3、呜呃:悲叹。

李贺《致酒行》翻译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李贺《致酒行》赏析《致酒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

唐宪宗元和初(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希望打算迎接进士科举考试。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

雁门,郡名。

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摧:毁。

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甲,指铠甲,战衣。

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

向日:迎着太阳。

向:向着,对着。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凝,凝聚。

“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报:报答。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

君:君王。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1中唐时期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的开头两句,着意于气氛的渲染,给读者勾勒了这场战争紧张的形势。

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雁门太守行古诗词主旨及诗意

雁门太守行古诗词主旨及诗意

雁门太守行古诗词主旨及诗意
主旨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这首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气氛,讴歌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诗意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雁门太守行》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最经典的一首诗,豪情壮志鼓舞了无数人
本文导读:古人讲究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于是常常会出现避讳的现象。

例如司马迁的父亲名为司马谈,所以凡是名字带“谈”的人物,皆被改名,“张孟谈”改为“张孟同”;
唐太宗名为李世民,很多臣子因此改名,徐世勣更名为李勣;
还有杜甫为了避讳老爹“杜闲”,诗中从不用“闲”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如今看着觉得好笑,但在古代这是特别正常的。

最倒霉的应该是李贺了,他的父亲名“晋肃”,在他满怀热情准备进士科考时,却被人以避讳父亲之名的原因,剥夺了考试资格。

悲愤欲绝的他,写下了一首《致酒行》,表达了他虽遭受挫折也不改凌云志的慷慨悲情,其中一句“雄鸡一声天下白”更是鼓舞了无数有志之士。

全诗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我们都知道是唐朝有名的“诗鬼”,他的“鬼诗”凄冷诡异,辞藻瑰丽,想象奇谲,在唐诗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可惜的是他29岁就因病去世,也算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和许多文人一样,李贺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抱负,可惜的是他比大多数文人都倒霉,好歹人家都有科考的机会。

可他却因为“避讳”这样荒唐的理由,被剥夺了考试资格。

抑郁悲愤的他写下了很多失意之作,这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和他大多数略显消沉的诗歌不一样,这首诗慷慨激昂,乐观向上,令人深受鼓舞。

诗歌开头一句写的是劝酒的场面。

穷困落魄的他只能借酒消愁,连主人也持酒相劝,祝他身体健康。

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可是对于抑郁不得志的诗人来说,除了借酒消愁,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他忘却这忧愁呢?
这里的“客长寿”看似很突兀,人家很伤心,你祝长寿,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
其实主要是“忧能伤身”,主人这里是在委婉地劝诫他不要过分伤心,要好好保重身体。

接着的六句引用了主父偃和马周的典故,以对话的形式劝谏少年人不该自此消沉,而应锐意进取。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士,曾游历诸侯国,但一直未
受到礼遇,甚至被当时的诸侯王的宾客嘲笑排挤。

后来他到了长安,上书汉武帝,终于得到重用。

而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早年的他也是抑郁不得志,他去长安时,在路上投诉客栈,客栈老板待他连商贩都不如。

都说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客栈老板如此本末倒置,可见是有多看不起马周。

可是后来他仅凭“两行书”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最后甚至官至宰相。

主父偃、马周都曾身处逆境,可是他们最后却成功逆袭,主人用这样的例子,意在激励李贺不该因一时的挫折而自暴自弃,鼓舞他积极进取。

主人的开导令李贺恍然大悟,于是便发出了如下的的豪情壮语。

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是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就应该有凌云壮志,一味地唉声叹气,又有谁会怜惜你呢?
这里最出名的当属“雄鸡一声天下白”,不仅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更突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会一鸣惊人。

后来毛主席也曾引用这句诗“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雄壮的气象、开阔的心胸,令人激情澎湃。

全诗以“主客对白”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愈挫愈勇的豪情壮志,尤其是“雄鸡一声天下白”鼓舞了无数的仁人志士。

可惜的是即使壮志凌云,终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他29岁便英年早逝,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有人认为若他能多活个几十年,成就不一定会在李白杜甫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