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表达与表达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表达与表达观点
——《中国环境报》关于理论评论工作的探索
刘蔚《新闻战线》(2010年第6期)□坚持对重大新闻“在评论中报道,在报道中评论”。
□建立特约评论员队伍,专业话题交给专家来剖析。
□组织策划同题评论,反映多方观点。
报纸的独家观点和言论,是传统纸媒能够与网络、电视等媒体一争高下的重要手段。
一般而言,对于新闻的报道,报纸特别是行业报的时效性存在明显劣势。在新闻发生后的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网络就能够发布。而报纸最快也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编辑出版任务。对于行业报来说,由于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有的时间会更长。
在当今,报纸对于新闻的报道,时效性的弱势似已不可避免。但同时,如何能够及时把握时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组织策划具有报纸特色、反映报社声音的观点和言论文章,则不仅能够弥补纸媒在时效性上的不足,同时,由于言论的深刻、犀利、透彻,读来可能会“如啖橄榄,回味无穷”,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还能够提高报纸的口碑,扩大纸媒的影响力。
《中国环境报》2007年6月成立理论评论部,并开设观点版。3年来,在行业报的观点和言论的编辑出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突出一个“重”字
——坚持对重大新闻“在评论中报道,在报道中评论”
重大新闻不仅需要深度的解析,还需要进行明确的观点导向。对于重大新闻,报道与评论互相配合,能够将新闻做大、做透。《中国环境报》提出“在评论中报道,在报道中评论”。对于重大的环境新闻,在做好深度报道的同时,配发评论员文章,深刻透彻地进行分析,揭
露事件的本质,引发读者思考。
2009年以来,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中国环境报》开始逐步形成了总编辑出题目、编委会组织策划、部门落实的言论策划机制。在每月初的编委扩大会议上,总编辑提出当月的重要选题。此外,对于一些突发的环境新闻,总编辑也会及时布置相关题目。评论员文章和其他版面的新闻报道相互配合,做足做透当月或突发的新闻选题。
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中国环境报》及时组织了言论和专家访谈以及相关报道。应当说,在所有媒体中,关于环保是重大民生问题的宣传,《中国环境报》开展得较早,阐述得也较深刻。其中,评论员文章《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把这一重要论点的宣传工作推向高潮。文章指出,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刻揭示出环境保护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文章分三部分论述了这个论点。文章认为,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首先在于环境保护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是基于对当前环境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认识,还因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这篇评论员文章丰富了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的重要理论思想,提高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成为业内外广为传诵的佳作。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特别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后果正日益显现,甚至到了集中爆发的时期。针对陕西宝鸡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中国环境报》及时组织了评论员文章《防治重金属污染是地方政府的历史责任》。论述了防治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性,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所在,并对如何防治重金属污染工作指出了方向。文章内容全面、分析透彻,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好影响。
“在评论中报道,在报道中评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中国环境报》的一些重要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同时,一批优秀的评论员文章也脱颖而出。仅2009年下半年,报纸就发表了《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应该从污染事件中警醒了》、《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让基层环保部门专心履职》、《要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
阵地和根本措施》、《休养生息战略需要政策法律支持》、《防治重金属污染是地方政府的历史责任》等关于重大环境新闻的重头评论员文章9篇。不仅在行业内部引发了极大反响,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表现一个“专”字
——建立特约评论员队伍,专业话题交给专家来剖析
新闻评论与一般的评论文章不同,它是由新闻事件引发的观点论述。通常来说,新闻评论都由编辑和评论员撰写,好处在于时效性比较强,新闻所引发的观点也比较鲜明,易于读者接受。然而,对于行业报来说,一般的编辑和评论员只能简单地评析新闻本身,并由此引出一般性的观点。而由新闻引发的深层次问题,是他们所不能了解和挖掘出来的。这就需要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的专家对新闻进行解读,并提出具有专业水平和背景的观点。专家的观点,有深度、更专业。这样的言论,也更深刻透彻、发人深思。
《中国环境报》给专家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的好平台。《言论》版头条栏目《业界评说》,就是由报社精心组织、编辑部认真策划主题、专家执笔的新闻言论栏目。编辑部特别组织了一批环保专家,有的是环境政策、法规的起草人,有的是地方环保局负责环评、监测等工作的实践者,还有的是来自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者。编辑部定期组织会议与这些特约评论员进行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完善策划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栏目评论文章的专业性、可读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由编辑部策划、专家写作的言论观点文章,摆脱了原来头条评论必须由编辑和评论员写作的束缚,让编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选题策划,文章和版面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中国环境报》表达观点的另一个板块是《对话》栏目,这实际上也是专家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的平台。2009年6月,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等被环境保护部叫停。这是环境保护部少有的一次将环保风暴刮向水电开发。近年来,长江水电开发呈现快速、无序态势,水电项目的急剧开发势必对长江水系造成重大影响,导致鱼类生态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一系列问题。为此,编辑与著名水资源保护专家翁立达进行了对话。翁立达曾任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是熟知长江水利难得的专业人士,通过对话,这位专家的观点得到了充分展示,那就是:“开发水电不可避免。当前关键的是,要怎样开发。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这将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呼吁人们关注的是:一条大江能够承受多少大坝?
只有这样的专家才能掌握充足的数据和事实,只有这样的观点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由于这篇观点文章所涉及的新闻事实重大,专家分析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可信,文章被网络广为转载。搜狐网还特别将文章拆分形成专题板块。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影响力。
反映一个“博”字
——组织策划同题评论,反映多方观点
新闻报道讲求的是客观、真实,但新闻评论却是从客观事实中引发的观点。然而,正如那只长在树上的苹果一样,从这边看,它是完好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可能被虫蛀掉了一大块。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应该是文艺创作上所鼓励和倡导的,在当今世界,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更加丰富,人们的宽容度、理解能力日益提升。无论是编辑,还是读者都希望了解更多、更全面的观点和解读。
为了增强版面的可读性,满足人们对于多方观点的需求,《中国环境报》针对一些热点的环境新闻事件进行了同题评论,开设了《时事热议》和《争鸣》栏目,即由同一新闻事件引发不同作者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提出其他建议。这种汇集众多观点的栏目,满足了读者对新闻事件深入思考的需要,增强了版面的可读性,赢得了读者的关注。
如一个名为“新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公布的研究成果《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