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长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周长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周长概念的建立,对于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面积的概念等都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直观感知上,对于图形的边界和长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测量周长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形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

2、操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等活动,自主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认识周长》(说课稿)

《认识周长》(说课稿)
举例:用绳子围绕不同的封闭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的存在,并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强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长度测量知识,推导出周长计算公式。
举例:通过实际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进而推广到其他规则图形。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分组讨论进行得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我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增加一些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操作。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意识到自己提问的方式还有待改进,应该更开放、更有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一环节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让学生复述等,以确保他们对周长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周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物体的边缘长度?”比如,我们的课桌边缘、书本封面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长的奥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论证;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周长的相关问题,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最新6篇)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最新6篇)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最新6篇)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1说教材1、说课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56—59页。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我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认识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周长的定义和意义;二是计算周长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理解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长度单位,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周长的概念及其意义,计算周长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围绕一个物体走一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讲解周长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认识周长说课稿人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人教版

认识周长说课稿人教版一、导入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周长作为一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形状和空间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周长》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周长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

- 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周长概念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周长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实用性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可能会与面积概念混淆。

-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测量和计算周长可能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各种形状的纸片、绳子、尺子等实物,用于学生操作实践。

2. 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直尺、彩笔、纸张等工具,用于课堂练习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树叶、五角星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边缘,进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周长的定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 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与图形的大小、形状有关。

3. 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学具测量和计算不同形状纸片的周长。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归纳- 学生代表汇报小组的实践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计算方法。

- 教师强调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认识周长》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周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周长的概念不仅是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逐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例如,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一周;通过测量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让学生经历周长的测量过程,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直观感知来认识事物。

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如周长,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周长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公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公园里的花坛、草坪等,并提问:“如果要给花坛围上栅栏,给草坪铺上草皮,需要知道什么?”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边线。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周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本节课是在学生生疏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展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学问、力气、情感目标分别为: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生疏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看、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周长说课稿: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打算的。

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问的把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

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1、周长的生疏。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预备: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所承受的主要方式方法:遵循学问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联系实际,留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生疏,依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看思维、自学争辩、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多种方法有机协作使用。

(三)教学过程:一、探究比照,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别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消逝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实行了从一般到特别的教学模式。

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相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供应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和技能,尽力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说明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相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相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途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四周边线进行视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详细事例,让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在获得干脆感知的基础上相识周长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干脆阅历为基础,让学生依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探讨和沟通,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相识。

这样支配,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打算。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学问阅历,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验视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发展数学思索实力,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胜利的欢乐,树立驾驭数学学问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认识周长》第1课时。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数学思考:结合课件,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活中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只有初步的体验,具体周长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怎样合理利用资源,来建立学生对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我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学法:1、观察操作法;2、合作交流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注重实践。

四、说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卡片。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说明1、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时也将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元的学习基础。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

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共13篇)

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共13篇)

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共13篇〕篇1: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三年级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

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习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程度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才能目的:结合详细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的: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考虑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到达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的: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根底上,培养和开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开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时机,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为他们创立一个感知、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理论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概括、探究、创新才能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共3篇〕第1篇: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肖寒的这节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

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看到了年轻老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略。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第一个例题教学时老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联络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考虑、等理论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质疑、引起考虑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拟、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宽}*2这种方法的简便。

纵观整节课,老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的,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有效的课堂。

详细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展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根本形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

小学生还处于详细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才能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绘什么是周长,再通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第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

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

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

汇报方法后再比拟优化方法。

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稳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时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周长的认识教学。

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这样编写的原因是由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列入学生的认识范围,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它图形周长的计算作好准备。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心理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绳子、软尺、直尺、学生的学具等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并把新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件展示小蚂蚁沿着树叶做运动的场景,然后让学生伸出手和它一起做运动,利用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的路线就是树叶的周长来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周长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1、摸一摸。

我让学生从学具中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摸一摸它的周长,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安排学生间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

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五篇材料)第一篇: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周长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周长》。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磨课过程及课后思考这四个板块来说明。

【教材分析】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

这一课是在学习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可以发现:1、旧人教版的例题中国旗和数学书的封面都是长方形的,新人教版将国旗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使实物图形更加多样化。

2、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像这类问题出现在旧人教版单元整理的练习中,还加了星号,在新人教中是放在周长这一课结束的练习十八中,没有加星号。

可见习题的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为了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知情况,我们小组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PPT放前测图)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9人能表示出周长的含义,占所有学生的35.5%。

还有64.5%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比较模糊。

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表示周长,更多学生认为图形的一条或两条边称为周长。

这个需要通过教学来解决。

根据新课标精神,学情的分析以及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2.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校级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周长的应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周长这一概念,以及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图形周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测量工具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4.拓展延伸: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周长的应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周长的概念2.周长的计算方法3.测量工具的使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数学说课稿周长4篇

数学说课稿周长4篇

数学说课稿周长4篇数学说课稿周长篇1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

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

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

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法、学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拔,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不同形状的树叶1—2张。

五、学具准备:要求学生采摘树叶1—2张,直尺、量绳、红领巾、五角星、正方形和长方形、梯形等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

《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

《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1、《认识周长》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学情:“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三、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

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通过“剪、描、画、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学法:1、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参赛老师大家好:
我是7号参赛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周长的认识》,我从来没有执教过冀教版的教材,所以讲课前我先对教材做了一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并掌握了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的,将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设计了量一量,说一说,指一指,练一练几个层次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层次性。

《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会使他们真正领会数学的意义。

讲课前除了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对学生我也要详细的了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操作、观察、表达、概括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测量长度和表达长度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周长的含义.
2、能较准确的指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3、能准确量出和表达物体表面周长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周长
2、学生通过“说”“指”理解周长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准确测量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让学生“感知-理解-再感知—再理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合作-指-量”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节知识。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激-动-说-练”四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谈一下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上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两件小礼物。

”出示两种小布艺,“大家喜欢吗?”激起孩子们的热情。

“这是福利厂准备生产的两种小布艺图案,在成批加工小布艺之前,需要把所需材料都裁剪好,那么,我们看一下兔博士为我们带来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引用兔博士的问题设疑,激起孩子们求知的兴趣。

“想试一试吗?”过渡到动手尝试的环节。

二、动手尝试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尺子、剪刀、针、线绳,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测量小布艺花边的长度,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用剪刀和针时注意安全,及时发现学生的不同的想法和测量方法,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给予帮助。

“谁能将测量的方法及结果给同学们说一说呢?”引入第三个环节“汇报结果”
三、汇报结果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体现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汇报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对于同学们说出的简单的方法要及时评价,让同学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此时教师加以讲解:“刚才大家测量的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板书:周长
那你能指出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的边线吗?过渡到“练”的第一环节“指”
四、“指”出周长
学生们自己指出数学书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面,黑板面,硬币面等一些物体面的边线,教师一定要观察学生是否指到位,及时指导。

教师质疑:这些物体表面的边线的长度就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知就是周长
补充板书:物体表面的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让同学们再一次感知周长,并理解周长是一个长度。

我们来选一个物体表面的周长来量一下吧!过渡到“练”的第二个环节“量”。

五、“量”出周长
同学们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测量的方法,在不同的表达中让同学们互相学习。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周长呢?”让学生沉浸在思考中。

六、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果有困难,教师再加以引导),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

请同学们互相测量一下腰围、头围、胸围,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纠正测量的方法。

出示王奶奶绕公园散步一圈的图,让同学们求出王奶奶走了多少米?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周长“围”“圈”“绕”。

七、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让同学们通过谈收获,总结本课。

总之,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必须对教材深入研究,对学生仔细了解,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同学们一个流淌着真诚、充满着和谐的空间!
我的说课至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及参赛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