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器之拉弦乐
拉弦乐器介绍
拉民族乐器一般分类第一种拉弦乐器介绍中国的拉弦乐器有文字记载的多达叁十六种以上,一般统称为胡琴。
胡琴有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
此外,乐团亦会随乐曲的需要采用其他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如板胡、京胡、椰胡、擂琴等。
高胡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简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二胡改革而成的。
将丝弦改为钢丝弦,采用两膝夹持琴筒演奏姿势。
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
现在高胡在民族乐团中担任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擅于演奏明亮抒情和活泼跳跃的旋律。
著名协奏乐曲有《琴诗》、《梁祝》等。
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雨打芭蕉》、《鸟投林》、《平湖秋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间》等。
二胡二胡是唐代(618-907)的轧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一带的奚族乐器- 奚琴演变而成的。
初时以竹片轧之,音色铿锵,到了宋代(960-1279)才演变为用弓拉奏。
至民国时期,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开发,至今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
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
板胡流行於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
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兴起,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音擦弦乐器。
琴筒由椰壳制成,桐木面板,设千斤,张两弦。
用於独奏,也用於吕剧、晋剧、陕北道情等戏曲、曲艺伴奏。
京胡清乾隆(1736-1796)末年,随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琴筒竹制,蒙蛇皮琴杆置千斤,两黄杨木弦轴,张丝弦。
琴杆为五节紫竹制,五度定弦。
雷琴,拉弦乐器。
曾称大雷。
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基础上,加长琴杆、加大琴筒、改蒙蟒皮而成。
提琴,拉弦乐器。
京胡
京胡京胡,又称胡琴。
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简介历史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
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
现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软弓演奏,音色较硬弓演奏的柔软,并有一种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发音则刚劲、嘹亮。
京胡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琴杆、琴筒不断加长。
嗣后,京胡逐渐流行全国,在北京尤为盛行。
20世纪30年代,京剧空前兴盛,京胡的制作也出现了繁荣时期,不但乐器行业的牌匾改为胡琴铺,就连京剧界的名琴师们也招聘工人制卖起京胡来。
有的在制作工艺上采用打光剂代替打蜡。
使竹皮表面光泽细润,深得爱好者的称赞。
最早的京胡琴杆很短,琴筒也小,用软弓拉奏,当时,人们把它称为软弓京胡。
19世纪以后,京胡逐渐开始用硬弓拉奏,琴杆、琴筒不断加大,京胡也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北京尤为盛行。
京胡主要由琴杆、琴筒、琴码、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构成。
京胡的琴筒呈圆筒状,是京胡的音响共鸣部分,琴弦的振动通过弦马传至琴筒,使筒内空气振动,发出清脆明亮的音色。
演奏京胡时,演奏者将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早期的京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的实践,京胡发展为各种规格,以适应京剧音乐发展的需要。
如今,中国的作曲家还为京胡创作了很多独奏、协奏曲,京胡也从为京剧伴奏的角落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拉丝弦乐使用说明
拉丝弦乐使用说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拉丝弦乐是一种古典乐器,其历史悠久,音色优美,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音乐演奏中。
拉丝弦乐的使用说明对于乐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拉丝弦乐的使用说明,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美妙的乐器。
第一、拉丝弦乐的分类:拉丝弦乐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各种不同种类。
每种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因此在进行演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演奏方法。
第二、拉丝弦乐的结构:拉丝弦乐主要由琴筒、琴颈、琴弦、琴桥和琴甲等部分组成。
在演奏之前需要确保这些部分完好无损,否则可能影响演奏效果。
第三、拉丝弦乐的演奏技巧:演奏拉丝弦乐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包括手指位移、琴弦按压、琴弦弓动等技巧,只有在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
第四、拉丝弦乐的调音:拉丝弦乐在演奏前需要进行调音,确保琴弦的音高准确。
常用的调音器有电子调音器和机械调音器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调音器调音。
第五、拉丝弦乐的保养:拉丝弦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包括清洁琴面、保养琴弦、调整琴桥等。
只有将乐器保养得当,才能延长乐器的使用寿命。
第六、拉丝弦乐的储存:当不使用拉丝弦乐时,需要将乐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以防止乐器变形或发霉。
第七、拉丝弦乐的演奏场合:拉丝弦乐适合在音乐会、舞台演出、教学练习等场合演奏。
在演奏时要注意保持专注,以确保音乐的质量。
拉丝弦乐是一种优美的古典乐器,演奏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通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可以更好地发挥拉丝弦乐的音乐魅力,为观众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演奏中获得更好的成就!第二篇示例:拉丝弦乐使用说明拉丝弦乐是一种独特的乐器,它通过拉动细长的拉丝来产生音乐。
这种乐器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用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和表演艺术。
拉丝弦乐的音质清晰明亮,声音悠扬动听,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深邃的感受。
中国民族乐器欣赏知识分享
传统乐曲有《林冲夜奔》、《苏武牧 羊》、《映山红》、《离骚》、《将军 令》、《采红菱》等。
拉弦乐器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 马头琴、京胡、中胡、 高胡。
胡琴,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 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到了近代, 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 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 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 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 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 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 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 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 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 了基础。代表作品刘天华的《空山鸟语》, 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刘文金的《长城 随想曲》,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 台》等等。
作品《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战台风》《出水莲》等。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
国的传统乐器,起源于西周一春秋时期。古琴音 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代表琴师: 伯牙 孔子 师旷 列子
代表作品:广陵散、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关 三叠等
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传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 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 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 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 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 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 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 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 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元宵节的传统乐器欣赏
元宵节的传统乐器欣赏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
在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共庆团圆。
除了吃元宵、猜灯谜等传统活动外,乐器的演奏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元宵节的传统乐器。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东方之琴”。
它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有弦乐器。
古筝共有21根弦,用指甲弹奏。
它的音色柔和清脆,能够表达出浓郁的中国情怀。
在元宵节期间,许多古筝演奏家会使用古筝演奏一些古老的传统曲目,如《平湖秋月》、《阳关三叠》等。
听着古筝的悠扬声音,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意境和情感。
二胡二胡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也是元宵节常见的乐器之一。
它有两根弦,一根用手指按弦,另一根则用琴弓拉动。
二胡的音色饱满而深情,又能表现出欢快的节奏感。
在元宵节夜晚的庆祝活动中,常常能够听到二胡的声音。
二胡演奏家会弹奏一些通俗、欢快的曲目,让人们尽情挥洒喜庆的情绪。
笛子笛子是中国古老的吹管乐器,被称为“乐器中的女高音”。
它通常由竹子制成,有一个吹口和多个音孔。
演奏笛子需要通过吹气和指法来控制音色和音调。
元宵节时,许多人会选用笛子演奏一些清新动听的曲调,如《听雨》、《赛马》等。
笛子的声音婉转悠扬,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锣鼓锣鼓是元宵节庆典中不可或缺的节奏乐器。
锣鼓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带来热烈和欢快的气氛。
在元宵节的灯会活动中,人们常常会组织锣鼓队伍,敲击锣鼓,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舞动,增加欢庆的氛围。
锣鼓声响亮而有力,能够让人们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以上所介绍的乐器只是元宵节传统乐器的一小部分。
在中国的乐器中,还有琵琶、古琴、扬琴等等。
每一种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都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与感觉。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倾听这些乐器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总结元宵节是一个充满喜庆和欢乐的节日,在这一天欣赏传统乐器的演奏,无疑能够增添节日的气氛。
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发展概述与分类
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发展概述与分类作者:蔡潇一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发展简述与分类,了解到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
它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卓越的精神财富。
在东方光辉璀璨的古代音乐文化中,器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具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胡琴;发展;演变;分类【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一、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发展(一)拉弦乐器的出现拉琴乐器的出现大约是在隋唐五代时期。
这个时期的拉弦乐器叫做奚琴。
奚琴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奚族使用的乐器。
到了宋朝,奚琴又叫稽琴,已经在中原地区使用,它既是拉弦乐器,又是弹拨乐器。
北宋文人欧阳修一诗写到“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落泪。
”演奏方法仍是弹拨。
根据《乐书》记载,最初的胡琴是用竹片为弓拉奏的,直到宋代晚期时才有马尾胡琴。
故,唐宋时期的胡琴还在弹拨乐与拉弦乐的过渡时期。
(二)胡琴的出现及衍生胡琴的广泛称呼源于元朝,古称“胡尔”,因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又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故此得名。
元代胡琴被广泛用于宫廷宴乐,琴的形态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史·礼乐志》中有“胡琴制如火不思,巻颈龙首,二弦,用弓力之,弓之弦以马尾”。
文中记载的乐器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胡琴已经非常接近了。
元明清时期伴随着说唱曲艺的广为流传,奚琴继而派生出胡琴类的众多乐器,比如二胡、板胡、京胡、坠胡等。
二、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分类(一)二胡1.简介二胡,因有两根弦,故名曰二胡。
其前身可能是隋唐时居住于我国北方奚部落人所使用的奚琴。
二胡主要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千金、琴码、弓子、琴弦等部分构成。
琴筒是共鸣箱。
它一般用硬木制成,多为六方形或椭圆形。
前端蒙莽皮,后端有音窗。
琴杆为硬木,上端装有琴轴,琴弦系于其上。
弓杆为竹制,张马尾,将马尾穿于两弦之间,用于摩擦琴弦,琴弦带动蟒皮震动发音。
2.分类二胡其同族乐器有高胡、中胡。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乐器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乐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乐器。
这些乐器承载着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代表着民族音乐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乐器,探索它们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式。
一、汉族1.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被广泛传承于汉族地区。
它有着轻盈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
古筝通常由21根弦组成,演奏者用双手指弹或用筝槌敲击弦线,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旋律。
2. 二胡二胡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之一,常见于汉族地区的音乐表演和民间艺术。
它有着悠扬的音色和高亢的情感表达,演奏者使用琥珀、玛瑙等材料制作的弓拨动弦线,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蒙古族1. 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通过弦线和弓的摩擦发声。
它通常由马头形状的琴身、两根弦和一个用马尾鬃制作的弓组成。
演奏者用弓弹奏琴弦,利用琴弦的谐波效应产生丰富的音色,使人联想到蒙古草原的广袤和豪情。
2. 呼伦贝尔民族管弦乐呼伦贝尔民族管弦乐是蒙古族音乐的代表之一,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组成,如胡琴、铜管、起胶琴等。
这些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出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出蒙古族的激情和豪迈。
三、藏族1. 达布扎达布扎是藏族传统的吹奏乐器,常见于西藏地区的民间音乐演奏。
它由一个空心的金属管和用绵羊皮覆盖的吐蕃式管笛组成。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遮挡手指孔洞的方式,调节音高和音色,创造出悠扬的音乐效果。
2. 扎柳扎柳是藏族特有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庆祝和民间舞蹈表演。
它由一对用羊皮覆盖的木质鼓面和木制的鼓框组成。
演奏者用手或鼓槌敲击鼓面,使其发出有力的节奏声音,引领整个音乐表演的节奏。
四、壮族1. 芦笙芦笙是壮族传统的吹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壮族的婚庆和民间音乐演奏。
它由多个竹管组成,每根竹管都有一个苇叶状的喇叭口。
演奏者通过吹气和手指遮挡竹管孔洞的方式,调节音高和音色,演奏出富有感情的音乐旋律。
2. 银子鸟银子鸟是壮族传统的打击乐器,形状独特,外观像一只鸟。
中国乐器坠琴是什么
中国乐器坠琴是什么中国乐器坠琴是什么导读:坠琴,民间拉弦乐器,也称坠子、坠弦,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
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
音色浑厚。
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
另一种称为坠胡或二弦,琴筒如二胡琴筒而稍长,一面蒙蛇皮,琴杆用三弦的指板。
音色高亢、柔美。
它是河南戏曲音乐小调曲子和山东琴书、吕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
现在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
坠琴除用于曲艺、戏曲的伴奏外,还用于合奏和独奏。
坠琴特点结构同小三弦,红木、花梨木制,全长90—95厘米。
琴杆、琴头、指板仍保留着原制。
音箱较小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梧桐木薄板。
琴头两侧各置一轴,张两弦。
架于琴码上,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
定弦a、d1,音域a—d3。
坠琴结构坠琴仍保持小三弦形制,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
坠琴的构造和小三弦基本相同,琴杆、琴头、弦轴和指板,仍保留着小三弦的形制,共鸣箱较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以梧桐木薄板,使用江苇竹制作的马尾弓拉奏,音色浑厚。
坠胡的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用铜板或硬木制作,呈圆筒形,较四胡琴筒短而粗,长8 厘米,直径11 厘米,前口蒙以蟒皮。
琴杆和琴头形似三弦,但琴杆较短,琴头较小,指板较宽。
用马尾弓拉奏,音色纯净、柔美,宜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
坠胡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弓、琴弦、琴马等组成。
琴筒为硬木、红木或黄桐木,八方形,前口蒙蛇皮,后口有镂空的边框。
琴杆部份与三弦的琴干相似而较短。
全长约 90 公分,兼做指板,張两弦,架于弦马上,弓在弦內运行。
用马尾竹弓拉奏。
四度定弦A、d,音域约两个半八度。
坠胡音色高亢、柔美,除用于伴奏之外,还用于独奏和器乐合奏。
坠琴历史坠琴及坠胡在清末由小三弦演变而来,流行于河南、山东. 坠琴:坠琴也称“坠子”,是河南说唱音乐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及主要乐器简介 唐县第二中学 王星蕾
欣赏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
1.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笙、管子、箫等 2.拉弦乐器:板胡、二胡、中胡、高胡、革胡、低胡 3.弹拨乐器:琵琶、柳琴、阮、三弦、古筝、古琴、扬 琴等 4.打击乐器:花盆鼓、排鼓、锣、钹、镲、编钟、云锣、 木鱼、响板、棒子等
吹管乐
管
埙
子
拉弦乐
板胡:琴筒为半个椰壳 二胡:琴筒蒙着蟒皮 中胡:即中音二胡,外形与二胡相同 高胡:也叫粤胡,外形与二胡相同 革胡:即改革大二胡 低胡:即低音二胡
弹拨乐
三弦
扬琴
古筝
弹拨乐
古琴Hale Waihona Puke 弹拨乐阮琵琶
柳琴
打击乐
云 锣
镲
锣
花
排
盆
鼓
鼓
打击乐
棒 子
木 板响 鱼
课堂小结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构成
吹管乐--笛子 1.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 戏种
2.曲笛 :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 于中国 南方
3.中音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4.低音笛
吹管乐--唢呐
高音、中音、低音
加 键 唢 呐
吹管乐-- 笙
传统笙(独奏) 加键笙(高音)
抱笙(中音、低音)
1.吹管乐器
2.拉弦乐器
3.弹拨乐器
4.打击乐器
欣赏
课后欣赏中国民族管弦乐曲 《瑶族舞曲》《翻身的日子》 按分类写出乐曲里面所用乐器
拉弦乐器 历史
拉弦乐器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拉弦乐器是一种通过拉动琴弦产生声音的乐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拉弦乐器在世界各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拉弦乐器,例如古典吉他、古筝、二胡等。
拉弦乐器最早出现在古代的中国和印度,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弓弦方式演奏的乐器。
这些古代的拉弦乐器主要由动物的筋膜和树木制成,被称为“弦庐”。
在中国的古代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拉弦乐器就是古筝和二胡。
古筝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拉弦乐器之一,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中国,在唐代达到鼎盛,是古代宫廷乐队中的主力乐器。
古筝有着丰富的音域和华丽的演奏技巧,在中国古代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筝的琴弦是用丝线或丝绒制成的,共有21根琴弦,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另一种中国的拉弦乐器是二胡,古代称之为“胡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拉弦乐器之一。
二胡有着独特的弓弦方式,在演奏时需要使用两根大拇指来拉动琴弦,产生出清脆悦耳的音乐。
二胡演奏技巧繁多,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除了中国,拉弦乐器在欧洲和中东地区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
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提琴(lyre)的记载,古罗马人也使用拉弦乐器来演奏。
在中世纪的欧洲,提琴被广泛用于教堂音乐和宫廷音乐,成为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提琴作为弦乐器的代表性乐器,被赋予了更多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在中东地区也有着丰富的拉弦乐器传统。
阿拉伯世界中的乐器包括乐器、麦克希扬(Oud)和桑拿(Santur)等,这些乐器都是通过拉弦方式演奏的,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风格。
在中东地区,拉弦乐器被广泛用于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等各种场合。
拉弦乐器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乐器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拉弦乐器在音色、演奏技巧和文化背景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和艺术享受。
中国民族器乐 ——拉弦乐
中国民族器乐——拉弦乐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二课时授课教师:江乐一、教材分析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种类及特点;重点介绍乐器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的演奏生涯;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光明行》、《赛马》。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对器乐音乐的欣赏,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希望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更多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以此来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学习二胡,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拉弦器乐的特点;二胡演奏家阿炳和刘天华演奏生涯及作品学习二胡,了解二胡的定弦,音色特点,简单音符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广东或岭南的民间乐器和民间音乐的资料,介绍今天这一节课所需要了解的乐器和器乐曲。
2、重点抓住二胡音乐这一知识点,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3、拓展延伸,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从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到本土音乐文化,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情感与价值观在欣赏和演奏的过程中,把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全面地了解我国悠久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能联想到本土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水平,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1、拉弦乐介绍拉弦乐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
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
中国拉弦乐器的出现大都晚于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
拉弦乐器中很重要的一类是胡琴。
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
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中国拉弦乐器十大名曲
中国拉弦乐器十大名曲
中国拉弦乐器是指使用弦乐演奏的乐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二胡、琵琶、古琴等。
以下是一些中国拉弦乐器的十大名曲:
1.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由严子良创作,是中国二胡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2. 《广陵散》古琴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 《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悲壮的气氛。
4. 《阳春白雪》琵琶曲,是中国琵琶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曲调婉转悠扬,富有诗意。
5. 《高山流水》古琴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一,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流畅。
6. 《将进酒》二胡独奏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代表作
之一,富有豪迈和激昂的气势。
7. 《平沙落雁》琵琶曲,是中国琵琶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曲调悠扬婉转,富有江南水乡的柔情。
8. 《梁祝》二胡、琵琶合奏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9. 《夕阳箫鼓》古琴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一,曲调悠远清越,富有古韵。
10. 《白马篇》琵琶曲,是中国琵琶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曲调激昂豪放,富有战争气息。
以上是一些中国拉弦乐器的十大名曲,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中拉弦乐器的丰富魅力和深厚底蕴。
民族音乐概论:民族乐器-拉弦乐器剖析
拉弦乐器——二胡
二胡:
又名胡琴或南胡,因地区不同
也有称“二弦”“嗡子”的, 由胡琴发展而成,是中国民族 乐器中历史悠久,流行普遍并 具有代表性的拉弦乐,早在唐 朝,其前身以竹片为弓,称为 嵇琴,有"竹引嵇琴人,花邀 载酒过"的记载。宋朝的《乐 书》称之为奚琴,有:"奚琴 本胡乐也"的记载。
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 乐器。民间艺人华严钧(瞎子阿炳)、孙文明等 也有许多名曲传世。 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有:刘天华、华严钧、孙文明 等。 二胡的代表作有:《二泉映月》、《病中 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等。 欣赏:《第一二胡狂想曲》
拉弦乐器——板胡
板胡,又名秦胡、胡呼、 大弦、瓢等。它是伴随戏曲 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 础上产生的乐器。是梆子腔 等戏曲曲艺剧(曲)种音乐 (秦腔、评剧、吕剧、晋剧、 河北梆子、豫剧、沪剧、浙 江绍剧、蒲剧、兰州鼓子、 道情河南梆子等)的主要伴 奏乐器。
京胡演奏的代表作品
京胡演奏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夜深沉》(此曲旋律 来自昆剧《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 因其唱段开始楚的场次"夜深沉"三字而 命名)。京胡独奏曲《柳青娘翻七调》、 《五子开门》等。 欣赏:《北京一夜》
拉弦乐器——高胡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 “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 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 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 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 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 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 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 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 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板胡的组成结构
板胡的琴筒较短,多用椰壳或其 他木料制成,筒面用薄木板(桐木) 制成。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 张二根弦、马尾竹弓。 弦多用金属 (钢丝或铜丝)。采用四度或五度 定弦,音域较高,音质坚实,音色 明亮。
中国传统乐器介绍
柳琴:4弦28品,浙江乱 弹主要伴奏乐器。
琵琶
柳琴
三弦:紫檀木的材质,两面蒙蟒皮, 相传由民间的“弦薣”演化 ,善
此乐器;有大阮、中阮、
小阮、低音阮四种形式。
民间流行的月琴,一般认
为是由阮演变而来。
摇动此编项盘乐器。
柷 敔
这些国乐乐器你认得吗?
巴乌
埙
凤萧 管
箜箜篌
中国乐团编制图之一
中国乐团编制图之二
筝
龙凤萧
17簧笙
17簧扩音笙
中音唢吶 低音唢吶
中国传统敲击乐器及其他
所有国乐的乐器,敲击乐器的历史最 悠久,且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上可 分为鼓.锣.钹.板.钟五类,材质上有 可为金、竹、木、皮。敲击乐器的演 奏技能和表现力极为丰富,音响各具 有特色,不仅使乐曲的节奏鲜明强烈, 并富有极深刻的感染力,且具有浓厚 的民族色彩。
三弦
京剧中的所谓“四大件” 即指京胡京二胡三弦月琴。
中阮
筝:传到韩国即为珈璁琴,又名“小瑟”,五音定弦。
筝
扬琴
照片中乐团首排的乐器為扬琴,属弦乐中的击弦乐
中国传统吹管类乐器
中国吹管乐器起源甚早,相传夏禹时代, 就有用芦苇管编排而成的“钥”,山西 万泉縣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埙”。 诗经中有萧、管、钥、埙、篪、笙等乐 器。在军队行动时吹奏的军乐中是以排 箫、笳、角、笛等为主要乐器。这些都 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很普遍的吹管类。
•有音高的敲击乐器之一:1.编钟
•有音高的敲击乐器之二:编磬
•有音高的敲击乐器之三:云锣
古代雅乐中常见的敲击乐器
钹钹 响板
梆梆子子 木木鱼鱼
•有音高的敲击乐器:定音缸鼓& 排鼓鼓。
认识民族乐器之----弦乐
京胡:最初
也称胡琴,音色响 亮、高亢,声音穿 透力很强。音高, 域窄,定弦不固定。
主要代表作品有 《夜深沉》、《柳 青娘翻七调》、 《五子开门》等。
中胡 高胡
革胡
艾捷克:又
名哈尔扎克,音色 柔和优美,富有民 族特色,是维吾尔 族民族乐队重要的 拉奏乐器。
马头琴:是
蒙古族人民非常 喜爱的乐器,音 量大,具有丰富 的表现力。
二胡:又名
胡琴或南湖,音色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 味,悲时犹如杜鹃 啼血,烈时好似万 马奔腾。
主要代表作品
有《二泉映月》、 《良宵》、《空山 鸟语》等。
板胡:又名
椰胡、秦胡、大弦、 瓢等,音域较高, 音质坚实,音色明 亮,悲时犹如杜鹃 啼血,烈时好似万 马奔腾。
主要代表作品有 《大起板》、《花 梆子》、《红军哥 哥回来了》等。
又名椰胡秦胡大弦瓢等音域较高音质坚实音色明亮悲时犹如杜鹃啼血烈时好似万马奔腾
授课人:程银萍 西夏区第十一小学
民族乐器按照演奏方呐等。 2、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京胡、革胡等。 3、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月琴、阮、 柳琴、筝、古琴等。
4、打击乐器有:鼓、锣、钹、木鱼、板鼓、铃 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天华
刘天华在家中庭院向民间艺人学记锣鼓谱
刘天华二胡作品欣赏 1、《空山鸟语》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 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 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 闻鸟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 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 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 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 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高胡 南胡 粤胡
音乐作品
近代创作的独奏曲有《双声恨》 、《雨打芭 蕉》、《鸟投林》、 《平湖秋月》等。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的独奏曲有《珠江之 恋》、《夕愿》、《故乡情景》、《春到田 间》等。 音乐欣赏:《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 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 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极富南国 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彩云追月》
京胡
是随着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胡琴的基础之
上改制而成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的声音刚劲 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要乐器。上 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京剧界一直沿用 着胡琴的称呼,在这之后,为了区别于其他 剧种,才正式将这种乐器称为“京胡”。
京胡
音乐欣赏
《霸王别姬》 民乐合奏《北京一夜》
演奏家、作曲家。他的二胡作品在发 展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敢于大胆借 鉴西洋音乐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 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陈出新。 其代表作品为二胡曲《赛马》,为新 中国成立以来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 他曾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文革初期 含冤而死。 音乐欣赏《赛马》
《野蜂飞舞》
这首常用于小提琴或其他器乐独 奏的小曲,原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 基· 柯萨科夫所作歌剧 《萨旦王的故事》 第二幕第一场中,由管弦乐演奏的插 曲。今日,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 曲,已脱离原歌剧,成为音乐会中经 常演奏的通俗名曲。
中国拉弦乐器源流考辨
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主要是指胡琴 一类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高 胡、四胡、马头琴、坠胡等。 综合起来看,观点如下: ①胡琴在历史上是多种地方乐器的 总称。 ②各种民族民间乐器乐器在传播、 交流过程中,乐器演奏方法、演奏技 巧甚至是演奏风格都在不断地更新、 发展,相互借鉴。这极可能是乐器形 制演变的巨大动力。 ③轧筝、嵇琴、奚琴当为我国拉弦 乐器的源头。但他们与胡琴的关系尚 没有得到有力论证。
作品分析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引子慢速带装饰音的八度、五度、 四度的大音程跳进,恰似空谷回声, 刻划出一种幽渺、静穆的意境,令 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乐清新活 泼,气氛活跃。第三、四、五段运 用各种拟声的表现技巧,生动形象, 展现出一幅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 喧闹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 然的热情赞颂。尾声部分再现一段 旋律,末句采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 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现人们对 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 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 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民 族乐器合奏曲 2首。刘天华共作 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 《月夜》、《苦闷之讴》、《悲 歌》、《空山鸟语》、《闲居 吟》、《良宵》、《光明行》、 《独弦操》、《烛影摇红》(当 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 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 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 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 空闲”。
高胡
高胡又称粤胡、南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 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 均与二胡相 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 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高胡 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 联系。也同广东地区的粤剧有密切联系,曾作 为粤剧伴奏的主奏乐器。 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 胡习用的丝弦改用钢丝弦,创制而成。
《良宵》 这首乐曲是刘天华于1928年的除 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 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 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 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 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 幸福和希望。
光明行 - 曲目特点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
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 富于弹性。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 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 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 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奚琴早在唐代已在我 国流传的擦弦乐器,这是 历史的事实。
陈旸《乐书》奚琴图
现代民间奚琴形制
二胡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 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其演奏手 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音、颤 音、滑音、拨弦等;右手有连弓、分弓、顿弓、 跳弓、颤弓、飞弓、拨奏等。有效音域达三至 四个八度。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 、催人泪下的《江河 水》 、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 丽的《长城随想》协秦曲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 性曲目。 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 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最重要的 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 器。
音乐欣赏
《序曲》 《抬轿图》 《博浪图》 《千古西施》
马头琴
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 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 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 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 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 格。
二十世纪两位杰出二胡音乐家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 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 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 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 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在 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 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 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 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 成就。
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胡艺术
(1)阿炳的身世与作品
华彦钧(1893—1950),无锡东亭小泗房 人,道名华彦钧。自幼随父华清和道士习音 乐。15~16岁时已成为无锡道教界出色乐师。 35岁时双目失明,时人直呼瞎子阿炳。由于 社会动乱,道产亦变卖殆尽,阿炳开始了流 浪艺人生涯。他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出于此时。 著名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 《寒春风曲》;琵琶曲有《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龙船》等。
本照片来自于当时日 寇占领无锡期间所发 的“良民证”。它是 阿炳一生中唯一的照 片。
无锡东亭阿炳故居(2006-07-03 )
阿炳之墓
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
当年录《二泉 映月》录音机
阿炳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
经历坎坷、扎实的民 间音乐功底、谋生手段、 会七百多首曲目、兼收并 蓄融会贯通发为心声。 阿炳二胡作品欣赏 《二泉映月》
清明上河图
音画“清明上河图”
取材于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同名国宝,当中绘画 的人物风光,永不褪色的风华盛世古都,给予 世人无尽的遐思和震撼。作曲家史志有以五年 时间,几经增删,运用独特的音乐解读方式, 将《清明上河图》解构为十六个主题画面,从 而展现了画卷的全貌,唤醒古都旧事。 乐曲是以胡琴为主奏的协奏组曲,由享誉国际 的国家一级演员宋飞以二胡、坠胡、高胡、中 胡、板胡、二弦、低音二胡等,表现画中各种 神韵,把北宋京城清明时节汴梁及汴河两岸的 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一一呈现。 八种胡琴奏17乐章.十七个乐章包括序曲、商 队图、田园图、惊马图、汴河图、迎客图、纤 夫图、乡情图、搏浪图、远航图、思乡图、看 命图、寺庙图、赏鱼图、城关图、抬轿图,以 及盛世图,以音乐带领观众重游千载古都。
作品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 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 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 出现的主题具有叙述、感慨万千的 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 随着后央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 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 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 不平与怨愤,后来在乐曲高潮处, 二胡的强有力演奏更是表现了阿炳 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
音乐欣赏
《草原四季》是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曲调
悠扬流畅,描绘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年四季 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牧民对家乡的热爱。 《叶塞尼亚》 《万马奔腾》描绘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 建设图景。 《蒙古人》
革胡
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 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 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 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 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 音拉弦乐器。 音乐欣赏:《河南小曲》二重奏
现代二胡作品欣赏
《茉莉花》 《睡莲》 《三门峡畅想曲》 此曲为刘文金于1960年 所作,是当代优秀的器乐创作作品之一。作 者采用了三门峡水库工程中的几个画面,创 作上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中常见的创作原则 的同时,技法上还借鉴外来的回旋曲式结构, 构成了带再现的四部曲式。
黄海怀(1935-1967),当代著名二胡
作品简介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 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 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 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 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 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 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 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 , 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 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 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 “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