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思考

合集下载

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文化向度及实现因子

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文化向度及实现因子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4期No.04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一、问题的提出文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内涵广泛且复杂。

公共行政学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

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体现为组织文化的排他性,即组织内容强大的凝聚力导致组织成员对内表现为组织内容的依存,对外则产生对异质体的敏感性和竞争性[1]。

沙因指出,组织文化涵盖了制度、心理层面,而且组织的概念可以为国家、民族,也可以是一个单位或者部门[2]。

民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历史和现实维度看,云南是全国最富民族基因的省域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文化底蕴深,民族事务治理成果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础好。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赴云南考察,从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总蓝图。

努力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恒久保持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是中央对云南的顶层设计和建瓴之策。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就是把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转化为各族群众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是一种大规模的国家行动和行政行为。

按照公共行政学观点,当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一旦被组织成员认同接受并达成共识,则会形成一股黏合力量,从各方面把组织成员团结起来,使组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

因此,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角度,探讨云南的民族文化怎么看,文化建设如何办,民族团结如何干是一个颇具理论和现实价值的命题。

二、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的基础(一)先决优势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的3个省份之一[4]。

在长期的历史时期,云南各民族在各自空间地理单元内,精神上相依,经济上互补,生活上互助。

民族间虽偶有小的隔阂与矛盾,但没有出现过大的摩擦和战争。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观后感(一)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观后感(一)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观后感(一)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什么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国家为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而创立的特殊区域。

这些区域不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拥有先进的科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

如何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我有幸来到了某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深地感受到这里的特殊条件和魅力。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我的感受。

文化融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在这个团结进步的示范区,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团结友好的场景。

无论是节日庆典、歌舞表演,还是美食文化、手工艺术,不同民族的人们都积极参与和创新,共同弘扬多元文化。

经济发展作为示范区,这里的经济实力相当强大。

我在示范区的街道、广场和商业中心看到了繁荣的景象,随处可见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工业园区。

同时,此地的公共服务体系也非常完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非常便捷。

管理模式示范区的成功不仅在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强劲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其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看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管理上的高效协作,整个区域的内部治理、外部交往也较为和谐和稳健。

总结作为一个公民,在某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感受到祖国繁荣稳定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我感到无比自豪。

这种特殊区域的成功和典范,给我们树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和方向。

同时,作为访问者,在这样的场景下,也应该认真学习其中的管理、文化、经济等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提供启示。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今后还应当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从文化上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推广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加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从经济上提升展示区的产业能级,推动更多产业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大规模的优势发展;从管理上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各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宣传和对外交流,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深化运行的思考

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深化运行的思考

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深化运行的思考作者:高旗来源:《学术探索》2012年第10期摘要: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考量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中,少数民族权力保障的状况,观察少数民族群体和个人权力是否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机制得到恰当的表达和关护,是云南民族区域自治深化运行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深化运行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0-0030-0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是边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大保障。

进入新世纪,在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各自治地方还制定了自己的自治条例,以及有利于促进地方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单行条例法规,使云南成为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最多的省份。

比如云南省人大和省政府先后颁布过《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云南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等四个地方性法规和一个规章;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也分别制定和出台了51个单行条例。

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云南民族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的生产总值(亿元)是1978年的5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194元)是1978年的30倍;地方财政收入(亿元)是1978年的4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1978年的385倍。

[1](P266)使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成为全国最稳定的地区之一,成为今天中国民族工作的一个亮点。

一、当前云南边疆民族区域自治的考量与展望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实践,至少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观察视角,一是国家目的论,即“自上而下”的观察视角;二是实践运作论,即“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正所谓相反相成。

自上而下”视角中的成效展现民族区域自治从“自上而下”的国家目的论的角度来审视:“自治”一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二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秦光荣同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秦光荣同志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 民族 2 作 的 出发 点 和 落 脚 点 ,千 方 百 计 加 快 发 挥 民 族 工 作 部 门的 参 谋 助 手 、牵 头 协 调 和 桥 1 2
少数 民族 和 民 族 地 区 发 展 ,大 力 提使 党 和 政 府 真 正 成 为 少 数 民 族 群
民族 文 化 作 为 云 南 的 重要 名 片 打 造 ,采 取 有 力 有 成 效 的工 作 密 不 可 分 。 措 施 保 护 、 挖 掘 、发 展 各 民 族 文 化 , 促 进 各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交 融 , 构 建 融 合 各 民 族 文 化 元 素 的 云 南 民 族 文 化 品 牌 ,形 成 推 动 民 族 团 结 进 步 事 业 的不 竭 力 量 之 源 。
纠 纷 问 题 。 要 充 分 相 信 和 依 靠 广 大 少 数 民 族 干 索 中 国特 色 解 决 民族 问题 正 确 道 路 上 具 有 一 定 典 部 群 众 , 积 极 发 挥 少 数 民 族 代 表 人 士 的 特 殊 作 型 性 和 代 表 性 ,理 应 为 巩 固 全 国 各 民 族 大 团 结 局 用 ,坚 持 “ 结 、 教 育 、 疏 导 、 化 解 ” 方 针 , 团 面 作 出更 大 贡 献 。 面 对 民 族 工 作 的新 形 势 新 任 务
第 一 , 建 设 示 范 区 是 对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 云
部 。要 坚 持 把 用 好 少 数 民族 干 部 和 熟 悉 民 族 工 作 的 干 部 作 为 解 决 民 族 问 题 、 做 好 民 族 工 作 的 关 键 , 大 力 培 养 、 大 胆 选 拔 、充 分 信 任 、 放 手
名 厅 级 干 部 , 目 前 这 个 目标 已 经 实 现 。
第 六 . 必 须 妥 善 处 理 涉 及 民 族 因 素 的 矛 盾

团结稳疆视域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团结稳疆视域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团结稳疆视域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团结稳疆视域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近年来,中国在国内外面临着许多复杂多变的挑战,团结稳疆已经成为我们实现长治久安的核心任务。

而在实施团结稳疆战略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团结稳疆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该意识的培养和巩固。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重要性1. 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各个民族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共同体现象。

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特征包括集体认同、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

这一意识,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 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作为具有14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巨大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团结稳疆必须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展开。

团结最终目的在于凝聚力量,共同发展。

只有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只有共同体意识,才能促进各民族间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减少内部冲突和隔阂。

团结稳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1. 教育的力量教育是培养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

要通过教育系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不仅是个体,还是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在课堂上,可以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强调各个民族的共同点和相互依存关系,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2. 媒体的引导媒体对于塑造公众意识有巨大影响力。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报道,展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合作共赢的案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理念。

媒体还可以通过提供多样性的文化产品,满足各民族的需求,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3. 经济合作的推动经济合作是团结稳疆的重要支撑。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心得体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心得体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心得体会我根据您的题目,结合撰写一篇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的作品: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团结进步的力量。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不断增进交流与了解,提升彼此的互信和认同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区域的发展,促进不同族群的共同繁荣。

首先,为了创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承。

通过展览、文化节、论坛等形式,各个民族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传统艺术,使各族群体更加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

同时,培养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通过教育和媒体的力量,让年轻人了解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其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需要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

各族之间可以共同开展经济项目,促进区域的发展。

同时,建立共同的市场体系和相互合作的机制,通过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不同民族企业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拓展经济领域,促进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加快发展步伐。

再次,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治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创建。

政府应加大对宗教、教育、语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和谐。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确保各民族在社会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权益,消除隐性的歧视和不公。

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推动各个民族共同参与社区、村庄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基层自治与民主决策,让各族群体都能以平等、公正、和谐的方式参与社会建设。

最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座谈会、联谊活动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

除此之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积极宣传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协作,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正能量宣传,树立榜样,激发更多民众的参与热情。

总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与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立足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特点,结合边疆治理现代化背景,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呈现边防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等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总结云南民族工作历史经验,针对当前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提出法治促稳定、产业兴发展、文化筑认同、社会安民生、党建领团结五大举措,持续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1(2020)06-048-007作者简介: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文化。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云南提出的新要求,是云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指南訛。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云南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在这条漫长的国境线上世居着2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而这一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聚集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基于这样的区位特点和民族分布状况,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使边境地区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奋力开创边疆治理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边疆治理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边疆治理”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主要指“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过程”②。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云发〔2012〕9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的要求,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长期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影响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因素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的信任关怀,是展示中国民族工作成功实践的重要窗口,是探索中国特色云南特点民族工作道路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需要,是提升云南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抓住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机遇,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凝心聚力促发展,开拓进取建小康,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二)建设目标。

作出十大示范,实现三大跨越,2015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示范区。

在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十个方面作出示范。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跨越。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经济形成优势、贫困问题有效解决、公共服务趋于均等、民族文化愈加繁荣、教育科技全面振兴、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25•【字号】•【施行日期】2012.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的要求,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长期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影响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因素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的信任关怀,是展示中国民族工作成功实践的重要窗口,是探索中国特色云南特点民族工作道路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需要,是提升云南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抓住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机遇,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凝心聚力促发展,开拓进取建小康,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二)建设目标。

作出十大示范,实现三大跨越,2015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示范区。

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秦光荣调研民族工作记

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秦光荣调研民族工作记
召开 。
省委 常 委 、 委 秘 书长 杨 应 楠 , 省 省委 常 委 、 委统 战部 省
部长 黄毅 , 副省 长刘 平陪 同澜 研 。
在云南 民族大学校园 , 秦光荣走 到少数民族学生身边 ,
挨 个 问 大家 的学 习生 活情况 。“ 费多少 ?生 活费 多少 ?有 学
没有伙食补贴? 拿到助学金了吗? 听到同学们“ ” 每月有2元 5
国内外也产生 了良好的影响。总结云南民族工作 的经验 可
以归 纳为 “ 个 必须 ”必 须坚持 党对 民族工 作 的领 导 , 须 八 : 必 坚持 走共 同发 展 的道路 , 必须 大力 发展 繁荣 民族文 化 , 必须
设需要大量人才 , 特别是懂小语种的专业人才 , 只要大家刻
苦 努力 , 定 大有作 为 。” 一 ‘ 我相 聚在 这里 , 么美 好 ……” 你 多 僳僳 语课堂上 , 昌 李教 老 师唱 起 山歌 , 领导 们 的到来 。 欢迎 听说 同学 们是 民大 与怒
把 云南建成 民族 团结进 步 边疆 繁 荣 稳 定 示 范 区
秦光荣调研 民族工作记
“ 在云南 , 民族工 作 , 足 以谋 全局 。 9 9 省 委 不谋 不 ”月2 日, 书记 秦光 荣对 我省 民族 工作 开 展专题 调研 时强 调 ,要 加 快 推 进 民族 团结 进步 、 疆繁 荣稳 定 的示 范 区建设 , 全 国探 边 为 索 出新经 验 、 新做 法 , 以优 良的业 绩迎 接省 第 九 次党代 会 的
要 , 提升 云南 在 国 内外形象 的重 要 载体 , 是 全省上 下要充 分 认识 示 范 区建设 的重 大意 义 , 紧抓 住机遇 , 革 创新 的 紧 以改 精神 全力开 剑 民族 工作新 局面 , 不辜负 中央 的厚望 。秦 光荣 ”

谈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和看法优质范文3篇

谈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和看法优质范文3篇

谈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和看法优质范文3篇谈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认识和看法1为深入贯彻落实天东林管局和玛纳斯县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各项活动的安排部署,牢牢抓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条主线,不断深化活动开展,玛南分局10月认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成效显著。

一、开展学习方面的情况1、组织分局结亲干部学习了玛纳斯县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关于在第五轮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住户活动和第四轮两个全覆盖联系住访工作期间统一张贴连心卡、合影照的通知》,同时按要求制作连心卡,要求分局结亲干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填写张贴连心卡与结亲户合影照片,确保走访住户活动扎实开展。

2、玛纳斯南山分局10月共向玛纳斯县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报送民族团结各类信息文稿5篇,受到了玛纳斯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和玛纳斯县兰州湾镇政府的一致好评。

3、玛南分局持续开展双语大课堂,邀请分局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讲师为大家进行双语培训,切实提升了干部职工使用双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促进了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融。

二、结对认亲走访交流活动情况在本月玛南分局结亲干部共开展国庆节期间和第五轮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访住户活动5次,组织结亲户参加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户村乡村旅游节联谊活动1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覆盖60余人次,为结亲户送今日新疆、昌吉日报等报纸刊物20余份,按要求向结亲户交纳伙食费1500元,分局结亲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拉近了与结亲户的距离,使结亲户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引导结亲户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三、融情活动开展情况在国庆节期间,玛南分局结亲干部组织结亲户一同参加了玛纳斯县兰州湾镇下八户村乡村旅游节,在旅游节上分局结亲干部与结亲户同吃一桌饭,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共同进行曾经情谊的小游戏,畅谈当今美好的生活,分局结亲干部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住户走访活动做实做细。

四、其他方面工作利用分局微信平台、QQ办公群、凤凰大酒店LED屏、每周一提示等多种形式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家人、邻居和身边的朋友,为民族团结做出积极的贡献。

云南兴边富民心得体会

云南兴边富民心得体会

云南兴边富民心得体会
作为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省份,云南这些年来的发展和成就,令人瞩目。

尤其是全省上下始终秉持“实干兴邦”这一理念,扛起“实”字大旗,凝心聚力,以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团结方面贡献出了云南智慧和云南力量,从而引领边疆经济发展。

强化行动,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兴边富民的各项举措。

行动是实现落实的关键,强化行动就是强化执行力。

云南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独特优势,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兴边富民战略的各项措施。

统筹做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扩大开放等各项工作,从而为大美云南奠定坚实基础。

主动作为,完善基础设施,力求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干出实效。

天上不会掉馅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发展力量下城,才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云南打通边境地区“大动脉”,为经济社会发展“舒筋
活血”。

从高铁、公路、空中、水路交通网的建设到产业发展与村寨
建设的有机融合,从而为云南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提供强大助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相信,只要扛好“实”字大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大美云南必将以更高的质量发展引领风骚。

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35卷第4期云南是一个民族种类繁多的地区,在增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与进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尤其是云南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对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析,对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具有借鉴意义。

1.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的理论思路1.1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团结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要素,世界各国解决多民族团结的经验方法给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云南具体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具有云南地区特色的民族团结示范区基地。

初次之外还有中农化民族千百年以来悠久的民族团结文化为背景。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团结思想我国一直以来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存在,虽然历史上存在短暂的民族分裂和冲突问题,但都是呈现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团结姿态,针对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关系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着整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走出一条旗帜鲜明、光辉灿烂、有中国内涵的民族团结建设道路。

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汲取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有关团结的进步思想为中国其他民族地区团结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除了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在民族地区实现团结友爱的思想,中农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团结的思想之外,还有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民族团结理论。

1.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民族团结建设的系统理论融入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当中,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工作路线。

这些思想路线对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成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国其他民族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归根到底,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在民族地区实现团结友爱的思想、华夏民族五千多年来民族团结的文化背景,还有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民族团结理论与云南实际情况相结合情况下所创新发展的产物。

云南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云南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云南民族团结心得体会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成为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编辑了云南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给大家提供个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局开展的学习“民族团结团结教育条例”教育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内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阐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全面介绍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有助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各民族团结一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主要体会如下:回顾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自古以来融合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族。

新疆各族人民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活动的是极少数,他们不能代表任何民族,是各民族的敌人。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

我们也清楚看到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新疆解放以来,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与相应历史时期的国际大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严峻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决定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也促使我们迅速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真实面目,认清与“三股势力”斗争的实质,增强应对复杂政治斗争的能力。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新疆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材料篇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汇报材料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xx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争创活动的发起城市之一,自1988年起,连续28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迄今已荣获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荣誉称号。

为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深入开展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五年规划》(20XX—20XX),按照规划要求,xx民委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全市不断掀起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新高潮。

xx是民族大市。

其特点:一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

全市现有36个少数民族,人口53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

回族人口2.54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5%,回族人口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人口比例数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民族区域多。

xx市下辖xx、桓仁2个满族自治县,1个民族乡(雅河朝鲜族乡)和6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三是民族自治土地面积大。

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710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4.36%,比例为全省之最。

四是历史文化悠久。

桓仁五女山作为两千年前的高句丽开国都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xx、桓仁满族自治县均是满族发祥地之一。

五是战略地位重要。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边境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活动要求逐步制度化。

制定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和《xx市深入开展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五年工作规划(20XX年至20XX年)》,建立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至少专门研究一次民族工作”,“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民族工作目标责任制”,“民委委员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民族工作制度,为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活动组织逐步规范化。

成立了xx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统一进行考核评比。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指用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和谐交往、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发展进步的一项工作。

这项工作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团结、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只有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才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民族矛盾和地区分裂,保障我国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也能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时,我们要以“团结、和谐、进步”为主题,推进“彼此尊重、平等互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方针,建设好民族团结的桥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总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从云南的实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云南的实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云南的实例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杨福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早在2011年9月9日,习近平对云南民族工作作出了“为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不懈奋斗”的批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

”再次明确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云南发展确立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云南民族工作的肯定、鼓励和殷切希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全力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云南省委省政府秉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地抓民族工作,使云南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地区。

在民族大调查基础上识别而成的中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4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各民族交叉杂居、分布很广,其分布特征是聚居与杂居相交织,全省129 个01云南的不少实例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互相尊重,在长期的互补共生过程中形成了和睦相处,形成了习俗文化不同但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共同体认识。

云南,给中国提供了许多非常生动而有说服力的各民族和谐相处,患难与共呵护和建设家园的实例。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重大意义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重大意义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重大意义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重大意义1.引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创建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营造一个团结统一、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重大意义。

2.加强国家凝聚力和稳定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可以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各民族之间存在对立和矛盾,社会将无法稳定发展。

通过创建示范,可以塑造一种共同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多个民族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3.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对于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民族之间经常存在误解、偏见和冲突,这些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

通过示范的方式,可以建立起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氛围,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避免甚至解决潜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民族关系的长久稳定与发展。

4.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如果各民族只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协同与合作,将无法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

通过示范创建,可以激励不同民族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团结协作的区域发展模式,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5.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能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如果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别待遇和不公平现象,社会资源将无法合理分配,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示范的创建,可以树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形象,促使社会资源公正配置,满足各民族的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6.促进经济繁荣与创新发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创新发展。

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可以激发各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孕育新的商机和创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提升国际形象与影响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对于提升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至关重要。

以“富民、均等、绿色、固边”为目标把云南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以“富民、均等、绿色、固边”为目标把云南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析 , 可 以 从 以 下 四 个 视 角 进 行 概 括 :从 成
绩 来 看 , 是 民 族 地 区 发 展 最 怏 、 质 量 最 好 、 d" 民 族 群 众 获 得 实 惠 最 大 的 时 期 - 数
从 问题 来 看 ,是 民族 地 区 与 其 他 地 区 发 展
差 距 拉 得 最 大 、 特 殊 困 难 问 题 暴 露 最 密 集 、保 持 团 结 稳 定 和 反 西 化 反 渗 透 反 分 裂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严 把 环 境 保 护 关 ,是 我 们 在 新 一 轮 西 部 大 开 发 中积 极 承 接 东 部 地 区 产 业
转 移 工 作 中必 须 高 度 重 视 的 关 键 点 。 民 族 地 区 在 发 展 上 就 已 经 远 远 落 后 于 发 达 地 区 ,在
任 务最 重 的 时 期 ;从 机 遇 来 看 ,是 民 族 地
区 面 临 发 展 机 遇 最 多 、发 展 环 境 最 好 、获 得 政 策 支 持 最 多 、 中央 领 导 关 注 密 度 最 高
的 时 期 ; 从 任 务 来 看 , 是 民 族 工 作 的 重 心

3 £ 5 鼗
势 人 群 在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进 步 中优 先 受 益 , 切实 受 益 。
( )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最 迫 切 需 要 解 二
GDP增 长 和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的 增 长 这 一 目标 ,
就 忽视生 态环 境和 人居 环 境 的保护 和优化 。
(一 ) 少 数 民 族 和 民 族 地 区 面 临 的 最 突
间 云 南 民 族 工 作 前 进 的 目标 和 方 向 。我 们 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思考郭家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所长、研究员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

全省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26个,其中15个为云南所特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毗邻而居,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4%。

全省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197个民族乡(现存148个),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云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将对全国边疆民族地区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制定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原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推动国内各民族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推动云南的民族工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有云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族团结的有益探索(一)中央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慰问少数民族群众为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中共中央和政务院于1950年7月向云南派来了由40多人组成的中央访问团第二分团,带着毛主席、周总理的题词和药品、绸缎、布匹、盐巴、茶、糖、针线等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少数民族。

中央访问团来到云南后,云南省委又抽调了一批干部扩大访问团组织,补充了大批物资,先后访问了宜良、楚雄、大理、丽江、保山、武定、普洱、蒙自、文山等九个专区,怒江、中甸、宁蒗、澜沧等42个市县,往返行程近2万多公里。

访问团每到一地,都向各族人民传达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少数民族山寨调查研究,倾听各族人民的呼声,并协助普洱、蒙自两个专区和元阳县成立了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协助西双版纳地区成立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筹备委员会,因而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历时10个月的访问活动,对于疏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事,交朋友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和敌特的挑拨离间,少数民族普遍存在着“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交朋友”的历史偏见。

为了用事实消除少数民族的疑虑和偏见,1952年—1953年,全省先后组织了3000多人的民族工作队到各族村寨开展“做好事、交朋友”活动。

省委要求工作队员从挑水、扫地、带孩子、缝补衣服和栽秧、割谷子等最简单的小事入手,帮助群众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以此来广交朋友,逐步消除历史偏见。

实践证明,在千里边疆开展的“做好事、交朋友”活动,确实起到了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疏通民族关系的作用。

(三)扶持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做好事、交朋友打开了工作局面,但要实现民族团结还得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以打下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为此,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执行了“一少(要的少)、二多(给的多)、三公道(价格公道)”的经济政策。

拨出大笔资金对生活极端困难的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无偿救济;运去大批农具、盐巴、粮食、布匹等生产生活必需品以满足群众的迫切需要;以合理价格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以增加群众收入和购买力;无偿发放耕牛、农具帮助群众开田开地发展生产,帮助独龙族人民学会了种植水稻,帮助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的苦聪人出林定居。

此外,党和政府还积极在全省民族地区进行交通和邮电通讯设施的建设,帮助一些民族发展其传统手工业生产。

还向边疆民族地区派去了医疗队、防疫队,教育工作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所有这些措施,都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争取团结民族上层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全省共有少数民族上层(含宗教上层)13000多人,其中12800人分布在边疆民族地区。

除村寨头人约1万人外,按其当时政治统治和社会影响范围,相当于乡级的头人有1800多人,相当于区级的900多人,相当于县级以上的115人。

1由于民族上层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影响,他们的向背往往可以左右本民族群众的向背,故做好争取团结民族上层的工作,便成为当时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为此,进驻边疆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地方干部和民族工作队,每到一地都首先争取团结民族上层,取得上层同意后再去开展群众工作,培养民族内部的新生力量,进而推动上层进步。

“通过上层,联系群众”,然后“依靠群众,团结上层”,成为20世纪50年代初云南边疆民族工作发展的一条特殊规律。

2(五)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和废除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和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自报登记的400多个民族名称中,仅云南省就有260个,初步归并后仍有132个,经过1954年的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云南共有少数民族24个。

31979年又确认“基诺人”为单一民族。

随着人口的增长,使今天云南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达到25种。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1年5月16日发布的《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的指示》,云南省委省政府依照本民族意愿,按本民族自称分别确定了傣族、拉祜族、景颇族、1参见王连芳主编:《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188页。

2参见王连芳主编:《云南民族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

3参见黄光学、施联朱主编:《中国的民族识别——56个民族的来历》,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独龙族的族称,废除了带有歧视和侮辱性质的“摆夷”、“山头”等他称和许多带“犭”旁的称谓,并将自称繁多的彝族各支系统称为“彝族”。

与此同时,又将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之意的县名作了更改:改缅宁为临沧,改蒙化为巍山,改顺宁为凤庆,改镇南为南华,改平彝为富源,改镇越为勐腊等,1987年5月,又将“卡佤山”改名为阿佤山。

这一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反映说:“这才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4(六)调解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历史纠纷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蓄意挑拨民族关系,造成了一些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历史纠纷。

为了疏通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本着“民族平等,合理解决,互相协商,双方让步,大家满意”的原则,作了大量调解工作。

例如,解放初期德宏州较大的民族纠纷有数百起,有的已发展成为械斗。

盈江县铜壁关区景颇族内部的一场械斗已延续了九年,死亡200余人,荒芜田园达4000多亩,严重妨碍了民族内部的团结,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

后经政府派出的工作队耐心调解,对双方因械斗造成的损失由政府予以补助,终于使双方达成了互谅互让的协议,停止械斗,还订立了“团结爱国公约”。

又如宁蒗县小凉山彝族地区,历史上冤家械斗极为频繁。

其中瓦渣和朴约两个家支之间,从清道光年间开始发生冤家械斗,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长达百余年。

械斗中有600多人丧生、200多人伤残。

民族工作队深入彝族村寨,奔走于两个家支之间,说服了双方头人,举行了“钻牛皮”的盟誓仪式,终于停止了冤家械斗。

再如,经过召开民族代表会议,调解民族纠纷,原普洱区即今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等地的各族土司、头人和少数民族代表,于1951年1月1日,按照佤族传统习俗在今宁洱县举行隆重的剽牛、喝咒水仪式,共同立下了这样一段山盟海誓:“我们26种民族的代表,代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5有40多名各族代表在誓词后面郑重签名并勒石成碑,今天,这一民族团结誓词碑仍然高高地耸立在普洱市,誓词充分表达了普洱区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愿,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结出的硕果。

(七)分类指导,顺利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云南各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初步发展阶段的实际,分别创造性地采取了“直接过渡”、“和平协商”、“缓冲”、“适当放宽”等多种特殊政策和特殊方式,顺利完成了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6这就是说,随着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胜利完成和各民族内部剥削阶级的消灭及剥削制度的废除,云南就基本建立和形成了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7二、改革开放以来增进民族团结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创了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使云南的民族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一)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代表中华民族及其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走出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道路。

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原因。

(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云南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且遍布全省所有地区这一基本省情和客观实际,就使民族问题在云南不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省所有地区、所有部门的全局性大问题。

民族问题在云南除具备自身固有的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全局性特点。

这一特点就使民族问题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发生全面影响,并自然成为关系全省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出了“在云南工作,不重视民族工作,不研究民族问题,就是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族工作置于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了党委抓政策、人大抓法制、政府抓落实、政协抓监督的民族工作机制。

省委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州(市)、县各级政府的民族工作机构不断得到加强,充分发挥了民族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在乡镇或村委会还设立了民族工作专门干部和信息联络员。

从省到县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社会化局面,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