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双挂钩一固定”机制 会员国货币
美元
法郎 英镑 加元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②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③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 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④美国有绝对控制权
探究四:这两个金融机构如何体现美国主导地位呢?
IMF
WB
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的资金。并根据 认缴资金的数额来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成立时间:1945年 现成员国:180多个 基金来源:成员国应缴的份额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IMF
主要任务:
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 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②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 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 提供短期贷款。
World Bank
(WB)
成立时间:1945年 现成员国:180多个
• 宗旨: •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
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 现国际贸易自由
⑴积极:①客观上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
济的发展。
评价
②促使世界贸易朝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世界贸
易的发展。
⑵消极:①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
②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合作探究一:为什么?(背景2)
1945年的德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
材料二: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一 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 话 材①料二三战:后第西二欧次国世家界普大遍战衰以落德,、以意英、镑日为法中西心斯的集 团资的本彻主底义失世败界而货告币终体,系使已它经们难遭以受维惨系重;的损失。
名词解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名词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以私有制、市场经济和利润追求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体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特征、起源、发展、影响和挑战等方面。
1.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特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市场交换为基础,具有以下特征:1.1 私有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强调私人财产权,认为个人和企业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
这使得私人拥有生产资料,自由决定投资和生产活动。
1.2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价格和供求关系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通过竞争和自由交易实现优化配置。
1.3 利润追求:利润追求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核心动机。
企业和个人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来获得利润,激励了经济活动和创新。
1.4 竞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竞争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1.5 分工和专业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鼓励分工和专业化,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生产和交换产品和服务。
2.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起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末,英国成为了第一个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其后逐渐蔓延至欧洲大陆、北美洲和其他地区。
资本家和企业家通过投资和创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的发展:3.1 早期资本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以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主,市场和竞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3.2 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随着产业集中和垄断的出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由竞争市场向垄断市场演变。
大企业通过掌控市场份额和资源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高考历史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历程专题一、一组概念书本上明确提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这三个概念。
一般而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领导地位;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亚非拉地区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种概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是属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与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治、经济等联系而构成的世界整体。
这一世界体系以“资本主义”命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世界体系是以资本主义为核心和主导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总和,包括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个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确立,并成为落后地区政治革命和改革所效仿的对象。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分布格局。
二、相互关系经济体系——物质基础;政治体系——政治前提和保障;殖民体系——必要补充壹三、形成过程三个阶段时间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殖民体系备注开始形成16世纪初期—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部分国家确立。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联系加强,西欧国家贸易范围扩大。
西欧国家进行殖民征服,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三大体系基本同步;〃三大体系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体系最后形成,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亚非拉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方面。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
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
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引言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技术和全球化等角度,探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欧洲。
当时,商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城市的繁荣,从而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
这种体系下,商品交换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市场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逐渐形成的资本主义机制带动了产业革命的爆发,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
三、技术进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改变了生产方式和交通方式。
从蒸汽机到机器工具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工业化的推进,有力支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向更高层次的演进。
四、资源配置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
20世纪以后,国际贸易快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金融市场的融合,使得不同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变得更加高效,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也更加自由。
全球化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问题。
五、趋势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着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
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对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某些领域甚至引发了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平等的问题,需要寻找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六、结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商业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是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根本驱动力。
技术的进步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高效的生产方式和全球化的趋势。
然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从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时始,经历了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开拓,于20世纪初最终形成。
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实质上是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选集》第二卷733页),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共同组成。
16世纪,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历史时代,从此时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便随着近代生产和交换的不断发展,及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不断强化而逐步形成。
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开创时期。
在这个时期,地理大发现消除了东西半球的隔绝状态,西欧国家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迅速展开,世界市场的雏形随之显现。
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仅在英、荷等极少数国家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殖民活动只限于世界上一部分地区,所以在这个时期远未具备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条件。
二、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超出西欧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意大利、德意志、奥匈帝国、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欧亚三洲较先进的国家得到形成和发展,资本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固有的属性及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必然导致一方面有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另一方面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也更为增强,它们不仅拥有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而且还拥有商品价廉物美的经济优势。
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同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而使更多的落后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为把这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转化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西方殖民者不但破坏了当地旧的社会秩序,而且还按自己的意愿对当地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知识图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73年该体系瓦解。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国挂钩,同美
国保持固定的汇率关系。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1)概况:日本和西欧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在许多领域 赶上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 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A.‚一五‛计划时期
C.20世纪80年代初
B.‚文化大革命‛时期
D.进入新世纪后
【答案】C
[本课小结]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
答案
C
例2.(2009·天津高考)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 衷是( )
A.实现‚凯恩斯计划‛
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答案 B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1.背景
(1)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特别提醒
二战前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殖民扩张和殖民侵略 方式建立的,以欧洲为中心;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通过会议协商方式
确立的,以美国为中心。
二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不包
括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
市场 资源 劳动力
(焦点) 焦点)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自由州
蓄奴州
德意志统一
P83-85 1,统一的条件:
(1)必要性: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可能性: A 普鲁士有统一的强烈愿望和拥有完成统一的最大优势 P83 B "铁血宰相"俾斯麦为统一做了一系列准备(对内,对外) C 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为统一创造重要条件 普丹战争(1864年) 1871年统一 年统一 2,过程:三次王朝战争 普奥战争(1866年) 普法战争(1870年)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 3,意义: 积极: 积极:结束分裂,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局限: 局限 保留较多封建残余,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政策,性质,作用 P78-79 俄国1861年改革:原因,政策,性质, 1861年改革 P78美国内战:西进运动,内战爆发的原因,经过, P80(2)美国内战:西进运动,内战爆发的原因,经过,意义 P80-83 评价林肯 德意志的统一:原因,过程,作用, (3)德意志的统一:原因,过程,作用,评价俾斯麦
(1)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A,原因,手段,英法的扩张 P92 原因,手段, B,工业革命前后侵略方式,目的,结果的比较 工业革命前后侵略方式,目的,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 15-18世纪 开始 15-18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标志 A,过程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P93 19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P93 最终:19世纪末 最终:19世纪末 P110 影响(双重性)P93B,影响(双重性)P93-94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0世纪初 世纪初)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世纪六七十年代 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0世纪初 世纪初)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0世纪初 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0世纪初) 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发生在19世纪6、70年代。
(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第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场所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特征:简单协作时期(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手工业时期(16-1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二)蒸汽时代(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三)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二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因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
(四)信息时代(二战—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知识(结构)要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工场手工业时期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经济:工业革命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国际关系:列强在全球扩张(二)蒸汽时代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经济理论:自由主义国际工人运动:第一国际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三)电气时代思想:列宁主义、绥靖主义、法西斯主义国际工人运动:第二国际、共产国际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经济: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国际关系:美苏争霸思想:社会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分析1、17—18世纪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请问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是指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革命。
其主要特点有:(1)它是属于完全意义的反封建革命,它们只需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政权问题就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革命后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因此,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联合掌权的三权分立制;法国则确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和拿破仑的统治。
(2)是革命的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前,又有倒退。
(3)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阶级结成联盟。
在当时的背景下,惟有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经济上最具有实力,政治上和思想上最为成熟,尽管人民群众是斗争的主力,但领导力量始终是资产阶级,群众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今年玉树发生地震,该地基础设 施和卫生教育设施亟待重建, 如需申请贷款,可以向 申 请贷款,
WB:长期 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IMF
1947年运行
异
短期贷款
稳定秩序
WB 1946年营业
长期贷款 恢复经济
美布元雷中顿心森林体系美国霸权 同 都是是19何45时年成解立体;的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2、过程 3、主要内容: 4、实质 结果 :
5、机 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6、评 价:
1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使国际货币金融关
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 固定汇率制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
材料一
设在华盛顿的IMF总部 设在美华盛国顿的获W得B总最部大的投票权
材料二 IMF和 WB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的资金,并根 据认缴资金的数额来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材的料众三多关自键IM职F和位,WB成立至今,美国人美一国直人占据担着任其关中键职务
请回答:谁在控制着WB和IMF,说明理由,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1、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自主创新, 2、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3、积极利用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4、加强与贸易摩擦和争端对象的协商 5、出台的各种贸易法规以世界贸易文件
包括中国入世文件 为基础 6、企业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时间:19世纪中期.地点:欧洲、亚洲、美洲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如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定型: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组织出现;工业生产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科学技术与私人资本密切结合;激烈竞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早期的殖民侵略原因: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各国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欧洲的殖地帝国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掀起对全球的扩张与争夺,征服大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内联系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晚期,出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掠夺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形成原因:1. 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向世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 工业革命的推动,列强要求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进一步加快资本输出的步伐.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评价:(1)对外扩张,夺取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产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列强对亚、非、拉美等地的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3)客观上冲击这些地区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使那里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第十七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罗马共和初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
• 原因:罗马共和国成立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加尖锐: • (1)政治上,平民则被完全排斥在贵族把持的政权之
外。 • (2)经济上,贵族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平民失地,破
产,有的沦为债务奴隶,有的被卖往国外 • (3)社会地位上,贵族靠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
肆意加害平民,此外,贵族还以内部联姻的方式,杜绝 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流动和平民对贵族阶层冲击 • (4)宗教上,垄断宗教职务,平民则不能染指 • 于是,平民为了改变这种地位和处境,同贵族进行了长 期的斗争。
• 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执政官梭伦推行的宪政改革。 改革背景是贵族与平民斗争激烈。公元前594 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全权进行改革。
• 改革的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 债务及因债务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 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之前的贵族,农民, 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政权机构四百人会 议;颁布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规。梭伦改革把 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工商业 的道路,为雅典后来的繁荣与强大奠定了基础。
B内容
• 查理-马特吧土地作为采邑赐给他的属臣,将 过去无条件的土地赏赐变成有条件的分封、采 邑,意为“赏赐物”,采邑制则是一种封建契 约关系,封建主赏赐土地。受封者应对封主尽 一定的义务(主要是服兵役),采邑分封,只 限终身,不得世袭,这种臣属关系是后来理查 大帝时代封君封臣关系的萌芽。
• 影响:1产生了封建等级制 • 2出现了骑士阶级 • 3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并且加速
巴比伦之囚
• 所罗门时代结束后,统一的希伯来人的国家分裂 为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犹太两个国家。两国不 断进行争夺,力量逐渐衰弱。公元前722年,以色 列被亚述吞并。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第8页/共11页
第9页/共11页
第10页/共11页
第11页/共11页
工业文明的孕育与发展 ——经济
第一阶段:15—17世纪—开辟新航路,孕育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生产方式: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 ➢政治保障:民族国家形成、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时代
资
本 (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消亡、葡萄牙占据澳门、马嘎尔尼来华)
主
义
阶 段
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全球扩张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遍布全球
垄 (两次鸦片战争)
பைடு நூலகம்
断
资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
本 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义 阶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非洲、中东、远东)
17—18世纪: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19世纪中期: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思想
社会主义 思潮
空想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实践
科学 社会主义
第4页/共11页
俄国十月革命 新中国建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 ——国际格局
自
由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竞 争
➢葡、西、英、法在亚、非、美的早期殖民活动
段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页/共11页
第6页/共11页
经济
商品货币 资本原始积累 关系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工业 文明 的孕
育
思想 文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历史学考研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历史学考研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秩序的核心。
其形成过程和对历史学的影响,是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系统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其对历史学考研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1. 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源于欧洲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
在中世纪晚期,欧洲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城市商业得到发展,小型手工业生产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特征主要包括私有制、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开端,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市场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殖民扩张与资本积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各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并通过对殖民地的开发和剥削获取大量财富。
这一过程促进了资本的积累,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殖民地的贸易商品和剥削来的资源,通过海上贸易流向欧洲,形成了欧洲与殖民地之间的经济通联和贸易网络。
3.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从而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篇章。
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厂生产成为主流,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劳动力分工成为生产的主要特点。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垄断资本主义日益成为主导力量,工业化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市场控制,加强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确立,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历史学的影响1. 形成多元化历史学研究视角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通联日益加深。
历史学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历史学考研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多种历史学研究视角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
2. 促进跨国交流与学术合作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推动了跨国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加强。
浅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浅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含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巩固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
其实质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这一体系在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主要国家都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第二,各地有大片领土被资本主义各国霸占、控制,即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世界各国通过国际间的买卖(即国际贸易)使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经济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原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从发展。
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商品,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演变1、16—19世纪初,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葡走上殖民扩张道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地方沦为殖民地。
接着,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更多的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同时这些地方成为西欧国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这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1)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它们是: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以及德、意统一,这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
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
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
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
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
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
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 亿美元。
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英国失去1/4,法国失去1/3,德国失去全部;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它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
大战导致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1919 年仅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的债务就高达100 亿美元,使美国从战前持有30 亿美元外债的债务国一举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并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
大战还给欧洲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损失。
由于西欧战场的搏杀最为惨烈,因此参战双方的兵员死亡人数巨大,接近1000 万人:德国180 万,奥匈帝国130 万,俄国170 万,法国140 万,英国及英帝国100 万,意大利61.5 万;罗马尼亚、土耳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美国分别损失33.5 万人、32.5 万人、9 万人、5.5 万人和48909 人;俄、奥、德、法、英等国共有1860 多万人受伤。
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
上述这一切,几乎从根本上损害了欧洲经济的长远发展前景,并导致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关系完全改变。
欧洲已不再像19 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工场和世界的银行家,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在向大西洋彼岸转移。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能力不断减弱。
大战对欧洲的政治打击同样沉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备受战争浩劫之苦的欧洲各国人民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进一步传播,使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密友和顾问豪斯上校在1919 年3 月22 日写道:“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
人民需要和平。
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匈牙利刚刚屈服。
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的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就能把它点燃……”当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在进行了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时候,欧洲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便被一分为二了。
欧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自19 世纪以来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受到了真正的挑战和动摇。
大战还给欧洲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创伤。
它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人关于他们自己和西方文明的观念,使他们深深怀疑西方文明的基本走向,从而引发了世界史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精神危机,以致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写下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而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则在自己的著作《历史研究》中,发动了对欧洲中心论的猛烈批判。
与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逐步衰落而同步发展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而连连后退,从而开始了世界殖民体系的解体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欧洲衰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个欧洲列强集团为重分世界而战的时候,欧洲宗主国在其殖民地的威信却一落千丈,白人不再被认为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是那些殖民主义者始料不及的。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对此深有感触,他在1926 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民族自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流行的革命术语和政治口号,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来说,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欧洲的殖民体系在似乎扩大到极限的同时也开始了它的解体进程。
与欧洲的逐渐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
美国的崛起是在欧洲衰落的背景中出现的,而苏联则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最严重的危机时诞生的。
美国作为一个“参战国”而不是作为一个协约国的成员,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站在协约国一边作战,不仅使这场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且完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
美国拥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在保证协约国集团取得最后胜利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美国参战的重要性绝不仅仅表现在军事方面,也不仅仅是在现有的国际政治棋盘上增加了一颗决定性的棋子,它实际意味着当欧洲列强交战双方力量耗尽之时一个强国的出场,从而使国际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大西洋彼岸转移。
不仅如此,美国还将把自己对战后世界的看法,即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强加给欧洲,并与欧洲分享战后世界秩序规划者的角色,从根本上结束“欧洲协调”的国际关系体系。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
”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是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
苏俄的诞生,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并从欧洲内部对它的世界支配地位提出了挑战。
关于这一点,西方的政治家是非常清楚的。
例如,在构建战后和平的时候,尽管苏俄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但是正如威尔逊的传记作者、曾参加巴黎和会的新闻秘书R. S. 贝克尔所说:“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
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
……俄国在巴黎起了比普鲁士更重要的作用。
”苏俄的作用还可以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削弱德国的要求表现出来,他担心一个过分苛刻的对德和约将促使德国倒向布尔什维主义。
于是,美国与苏俄这两个几乎同时崛起但又主张不同制度的力量不断发展,并将追随它们的力量集合在各自的旗帜之下,使19 世纪争雄世界的欧洲列强相形见绌,使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尽管它在当时还很不清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
它呈现的是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美国、日本、苏联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在这个多极结构中,英、法代表的西欧还是具有比较决定性的力量,他们是凡尔赛体系的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支配着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对全球事务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保证者,在亚太地区拥有较大影响;日本虽然在华盛顿体系下受到一定限制,但其扩张野心不变,也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个有影响的力量;苏俄/苏联虽然长期被排除于国际事务之外,但仍然是一个决定性的成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并以独特的方式对该体系的形成和实际运作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及其他亚非拉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在发展。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自身存在的弊端与矛盾不断激化,与此同时,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势力也不断发展,并通过一系列局部战争最终导致了该体系的崩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之日,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时。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从而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完成了自20世纪初便开始进行的在国际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欧洲作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源地,曾在几个世纪中处于主宰世界的中心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使这一地位受到严重动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随着又一代青年人被战火吞噬,欧洲各国的基本国力几乎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
当战争结束时,欧洲的大片土地已变成废墟。
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其国民收入只及战前的30%~50%。
而且,就是这样的经济状况,也是在美国的援助下才取得的。
更大的打击是欧洲本身正在被外来的两个大国苏联与美国划分成东、西两大势力范围,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方面都被一分为二,“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
这种形势与人们所熟悉的19 世纪和20 世纪初欧洲全球霸权的格局实在是惊人的相反。
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已习惯于欧洲列强对整块整块的大陆进行瓜分,甚至认为这就是国际事务正常秩序的一部分。
但是二战之后,无论欧洲的大国还是小国愿意与否,在决定其外交政策的时候,都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也必须考虑东西方对峙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其经济恢复和国家安全都要分别依靠与苏联和美国的结盟才能办到。
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世界霸权的消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从而使争取主权平等,政治独立,种族平等,经济公正和文化解放这五大主题为基本内容的非殖民化进程,终于以始料不及且无法控制的速度席卷了所有殖民帝国,并进而引发了“全球大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