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央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创新举措
针对08年金融危机
针对08年金融危机,中美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答:A、货币政策:(一)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1、利率政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第二类是调整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制定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为应对金融危机,从2008年9月至12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和0.99%分别下调至1.62%和0.72%;1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4.68%下调至3.33%;再贴现利率由4.32%下调至1.80%。
人民银行先后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4.14%下调至2.2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5.31%。
2、存款准备金政策。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准备金政策已很少使用。
而在中国,它仍然是一项被频繁使用的政策工具。
央行不仅运用它对信用总量实施调控,而且通过制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信用结构进行调节,如央行对中小型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汶川地震灾区金融机构规定的准备金率低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以支持中小企业、“三农”和地震灾区的经济发展。
从2008年9月25日至12月25日,为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央行四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7.5%降至15.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从17.5%降至13.5%。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公开市场操作中,除了买卖国债和金融债券,还发行央行票据以弥补央行和金融机构持有的上述债券规模的不足,这是中国公开市场操作的一大特色。
在2008年上半年以前,为了预防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发行了大量央行票据以减少基础货币。
但2008年7月以后,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则逐步减少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央票余额从2008年9月末的4.59万亿元降至2009年9月末的3.99万亿元。
应对经济危机各国措施总结
应对经济危机各国措施总结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其中包括金融危机、贸易战争、新冠疫情等,这些因素都给各国经济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对各国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总结。
首先,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政策的举措。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财政赤字等。
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
中国也在新冠疫情期间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减税和减费措施,以提振经济。
其次,各国央行采取了货币政策的措施。
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和进行量化宽松等。
例如,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降低了利率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央行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缓解欧洲债务危机。
此外,各国还采取了一些结构性措施。
结构性主要包括加强监管、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和提高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德国在金融危机后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韩国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大对创新的支持来提升经济竞争力。
此外,各国还进行了国际协调和合作。
各国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共同的经济挑战,例如G20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就采取了一系列的合作措施。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营商环境的互联互通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目标是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提高竞争力等来稳定和发展经济。
然而,不同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和问题各有不同,应对措施也会因国情而异。
因此,各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是如何应对次贷危机的
美国是如何应对次贷危机的第一篇范文2007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面对这场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以下是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主要措施。
一、及时救市在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政府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危机不断恶化。
直到2008年9月,美国政府才宣布救助三大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家庭贷款银行,并斥资7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金融机构的坏账。
这些措施旨在稳定金融市场,恢复投资者信心。
二、救助金融机构美国政府不仅救助了住房贷款抵押公司,还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了救助。
例如,2008年9月,美国政府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了8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此外,美国政府还采取了措施,限制金融机构的薪酬和福利,以遏制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行为。
三、刺激经济为了缓解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
2008年底,美国政府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以创造就业岗位,刺激消费。
四、住房市场救助美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住房市场,包括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提供首次购房者的税收优惠、扩大住房贷款 modification 计划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推出了“占屋运动”,鼓励金融机构将闲置房屋推向市场,以抑制房价下跌。
五、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参加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与其他国家领导人共同商讨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在这次峰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同意采取措施刺激全球经济增长。
第二篇范文在探讨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时,我们不妨从3W1H(What,Who,Where,How)和BROKE(Background,Reaction,Outcome,Knowledge,Evaluation)两个模型入手,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分析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其对全球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期稳定国内经济,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前,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2006年开始破裂,随后各类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在此后几年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场危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
该政策以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为手段,注入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以期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在2013年推出,一直持续到2017年。
虽然这一政策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泡沫等不利后果。
二、欧洲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影响十分严重,部分欧洲国家由于长期的赤字问题已然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欧洲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大多以减少开支、提高税收和实施紧缩政策为主。
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国家的公共服务逐渐减弱,而失业率和经济压力也开始上升。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也实施了类似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以期通过增加借贷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欧洲央行的政策并没有像美国央行所产生的效果明显。
三、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危机后明显放缓,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期通过基础设施的发展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还实行了多项减税政策,这使得企业得以缓解经济压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还逐步开放了市场,加强了国际合作,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危机后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
四、日本的经济政策在危机后的几年中,日本的经济表现并不理想。
尽管日本央行也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但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问题严重,市场对这一政策并没有产生积极的反应。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一、调整货币政策- 第一点: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通过降低联邦基准利率,使得借款成本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 这一政策可增加信贷供应,提高消费者信心,并降低企业的借款成本,鼓励其进行投资和招聘。
- 第二点:量化宽松政策,提振经济信心。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购买长期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刺激市场活动和贷款。
- 这种政策可以减少长期利率,推动资金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提振股市和房价,增强经济信心。
- 第三点:精确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适时调整通货膨胀目标,通过向市场灌输预期,影响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以控制实际利率和消费行为。
- 这种管理机制旨在稳定物价水平,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可持续性。
二、规范金融市场- 第一点:加强监管力度,杜绝金融风险。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 强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方面的监管,优化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 第二点:改进金融稳定工具,提高应对能力。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开发创新的金融稳定工具,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 比如,扩大货币互换行为,加强与其他国家央行的合作,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 第三点:增强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加强信息披露,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经济数据,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 定期发布货币政策报告,解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三、加强国际合作- 第一点: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升全球金融安全。
- 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改革,提升全球金融安全和稳定。
- 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主要央行的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
- 第二点:促进贸易自由化,减少保护主义风险。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
美 国次 贷危机 爆 发于 2 0 年4 ,征 兆有 商业 银行 开始 出现 巨 07 月 额 亏损 甚至倒 闭 ;信贷 市场 出现 萎缩 ;资本 市场 流动 性告 急 ,大 量 员工下 岗等征 兆 ,从而 次贷危 机 转化 为金融 危机 乃至 经济危 机 。此
况人 手 ,分析保 持独 立性 的必 要性 ,同时得 出对我 国 中央 银行 的 启
不 。
一
、
分 析 美联 储 在 金 融 危 机 中的 救 援行 为
济 ,还要 考虑 社会 因素 ,经济 目标 不仅仅 是物 价稳定 ,如 果 中央 银 行 不受政 治 因素干 扰 ,依 赖于 市场 机制对 宏观 经济形 势作 出必要 的 判 断 ,更符 合市 场 的要 求 ,更易取 得政 策 的成 功 。 目前我 国 中央银 行 的独立 性问题 的具 体实施 受到 一些 原因 的制 约 。中 国人 民银 行并 非是 独立 制定货 币政 策 ,而是在 国务 院的领 导 下独 立执行 货 币政策 。这 就难 免受到 政治 因素 的影响 。同 时 。中国 人 民银 行 的独 立性 多指 中央政府 内部 与地 方政府 内部 的独立 ,而 没 有 独立 于所 有 的政 府 。这就使 中央银 行的决 策受 到政府 经济 发展 目
足 的短期 贷款 。 比如为信 贷拍 卖提 供新 的安排 ;使 得证券 交易 商从 联邦 贴现 窗 口获得 贷款 的资格 。美 国 中央银行 在履行 自己职能 的同
时 ,如 何协 调与 宏观 政策 的关 系也 是引起 中央 银行独 立性 争论 的原 [ 要 ] 中央银 行的 独立性 是指 相对独 立性 ,包括 中央银行 因 之 一 。 摘 垄断货 币 行 、选择 货 币政 策 最终 目标 的相对 独立性 和 为 实现 最终 发 政 府 和 中央银 行 之 间 是相 会 独 立 的 。 因为在 现 代社 会 中 ,政 目标使 用货 币政 策手段 的 独立性 。 中央银 行保持 独 立性对 一 国经济 府的社 会职 能范 围广 ,政府 承担 着政 治 、经济 、国防 等各个 方面平 的持 续稳 定发展 起 着关键 作用 。本 文通过 分析 美联储 在金 融危机 采 衡的职 能 。在美 联储 作 出自 己的应对 的措 施后 ,美 国政府也 采取 了 取 的措 施 。讨论 其保持 独 立性 的方法 ,验证 中央银行 保持 独立性 的 系 列 举措 以维 护金 融 体 系 的稳 定 ,包括 财 政部 向银行 机 构 注 资 重要性 和必要 性 ,最终得 出对我 国加 强 中央银行 独立性 的启 示 。 2 O 亿 美 元。 政府 的措施 ,美联 储 的措 施 以及 其他 国家 的各 项政 50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美联储的若干工具创新及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一、概述在金融危机管理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中,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应对更是对稳定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经济体系健康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创新性以及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并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为例,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创新工具的运用。
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等现象,这些现象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密切相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往往过于宽松,导致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价格膨胀,进而产生金融失衡。
当这种失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金融危机就会爆发,导致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的操作不仅需要快速、准确,还需要具备创新性和灵活性。
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零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引等,以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经济增长。
这些创新工具的运用,不仅缓解了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也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还需要加强国际协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单一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往往难以独善其身,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例如,美联储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进行了广泛的货币互换和协调一致的货币政策操作,以提供跨国界的流动性支持和稳定全球金融市场。
这种国际协调的货币政策操作有助于增强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美联储为例,详细分析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创新工具的运用,并探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案例和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为未来的金融危机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建议。
1. 金融危机背景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作为一种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常常源自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如经济衰退、金融市场波动、资产价格下跌等。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政府的财政金融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政府的财政金融措施2007年3月份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从信用危机到市场震荡,从金融体系而实体经济,从美国本土波及欧洲乃至亚洲,至今仍未出现整体向好的形势。
为应对次贷危机这一重大挑战,美联储、财政部等美国政府部门相继采取了眼花缭乱的应对措施,包括传统的政策手段、创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经济刺激方案、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出台《住房和经济恢复法案》等。
9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接管美国两大房屋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由美国国会新创建的机构联邦住房金融署负责管理这两家机构。
下一步的行动预计将包括注资、收购优先股、债券担保等具体救助措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正在酝酿更为“治本”的一揽子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当前金融业的危机,重建投资人信心和市场秩序。
18日,美联储网站刊登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6家央行的联合声明,宣布将共同向金融体系注资2470亿美元。
声明说,联手行动是希望能改善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流动资金的状况,美联储扩大与多个央行外汇互换协议的规模,增加金额2470亿美元。
根据最新互换协议,欧洲央行从美联储能获得的资金上限提高了一倍,至1100亿美元;瑞士央行从150亿美元上升至270亿美元;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分别上升至600亿、400亿和100亿美元。
新协议有效期截至明年1月30日。
随着次贷风险加速暴露和违约率的上升,直接冲击到发放次级贷款的金融机构,波及持有次贷债券(资讯,行情)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市场恐慌快速蔓延,并引发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剧烈波动。
金融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大量投资者抛出高风险债券,转向低风险国债市场进行避险,造成债市和股市资金供应紧张,次级债券市场更是大幅下跌。
这一时期,美联储悉数使用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相应的政策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干预。
(一)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
从8月9日开始的整个8月份,美联储频繁使用了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动性。
从《资本论》看金融危机中的美国救市措施及中国应对策略
从《资本论》看金融危机中的美国救市措施及中国应对策略一美国救市行动的“六大绝招”难显实效1.海量注资以缓解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首先向金融机构伸出了援手,而运用得最早、最频繁的方式莫过于通过注资来舒缓这些机构对流动性的渴求。
一种是货币政策注资,由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除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这样的传统货币政策手段外,美联储在2007年12月之后还相继推出了一些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如期限拍卖融资便利、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等,想方设法为金融机构输送融通资金。
另一种是财政政策注资,主要是政府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优先股股权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例如,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宣布,将从《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这一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中,动用2500亿美元直接购买部分金融机构股份,以支持它们恢复正常放贷活动,包括花旗、富国等在内的美国九大银行与政府签署协议,获得首批1250亿美元注资。
此外,美联储加强了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央行、日本央行等各国央行的合作,建立货币互换机制,缓解各地货币市场对美元的需求。
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注资或许能够暂时避免金融市场中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引起的连锁倒闭风潮,不过,由注资活动之频繁我们也大抵知道,规模空前的“输血”并没有带来金融体系“造血”功能的恢复。
2.大幅密集降息以促进流动性和防止经济衰退自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12月16日,15个月的时间里美联储十次打出了降息牌,将基准利率大幅下调累计达500个基点,由5.25%降至0.25%。
在降息政策上,美联储同样展开了国际合作,与西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采取联合行动。
例如,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均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
而以美国为首的降息行动也促使别国央行同步加入降息阵营,如2008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为阻止日元急升和股价继续大幅缩水,防止实体经济下滑,将政策利率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原来的0.5%降为0.3%,成为日本自2001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
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
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
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
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影响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影响1、 美国采取的措施1 金融救助方案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下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各国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有资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美国的金融救助政策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2008 年 10 月,美国政府通过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就包括高达 7000 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方案,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还推出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相对而言,美国在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方面,因为担心有“国有化”嫌疑,表现较为迟疑.2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各国经济刺激方案均包括减税、增加公共投资等内容.财政政策是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猛药”,也是“补药”.短期内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维持社会稳定,从长期来看又可以扶持新兴产业、加速结构调整.继布什政府出台 1680 亿美元减税方案之后,2009 年 2 月奥巴马政府又通过了总额为 7870 亿美元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等.调整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已超过了罗斯福新政、马歇尔计划时期美国政府的支出规模.美国的刺激方案主要包括减税和扩大公共支出.在最新的刺激方案当中,减税约占 35%.奥巴马经济刺激方案中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项目,有着短期和长期双重战略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地短期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是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基础,有智力、技术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保障.因此,方案中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新能源技术方面.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表现出趋同的特征。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救助措施及评论
期摘要: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国政府、中央银行联手,采取降息、注资、提高存款保障、限制投机、力促金融机构并购、接管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等一系列行动,以舒缓危机的恶化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冲击。
文章将这一系列行动归纳为六类救助措施,在梳理总结各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对其政策效果作出简要评述。
关键词:次贷危机;救助;评论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40(2008)12-0023-0004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救助措施及评论童展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武汉430071)一、大幅降息以恢复市场信心和防止经济衰退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恢复市场信心,防止经济衰退,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央行采取了三次大规模的、比较集中的降息行动。
第一次是次贷危机的爆发及扩散期(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后至2008年初)。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4.75%,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首次降息,由此美国货币政策进入宽松时期。
自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美联储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2%,其中有两次降息幅度高达0.75个百分点,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降息幅度。
2007年12月6日和2008年2月7日,英国央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10日,英国央行又将基准利率从5.25%降至5%。
2007年12月4日和2008年1月22日,加拿大央行两次下调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2008年4月22日,加拿大央行再次下调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各0.5个百分点至3%。
第二次是次贷危机恶化期(2008年9月雷曼破产以后)。
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联合其他央行降低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2%降至1.5%;欧洲央行将利率从4.25%下调至3.75%。
同时降息的还有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与瑞典央行。
在此之前的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将利率调低1个百分点,这是其自1992年5月以来幅度最大的利率下调,此前一个月该行已将利率调低了25个基点。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实施情况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美国金融市场也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政策,试图解决危机并恢复经济运转。
本文将会分别探讨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政策一:救助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初期,联邦政府急忙推出了“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向陷入危机的信贷机构提供7000亿美元的救助,以缓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问题。
然而,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是政府向失误银行划拨纳税人的钱而不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式。
实施情况:尽管政府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在立法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阻力,但其最终仍然得到了通过并得以实施。
在政府的救助下,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得以避免了破产。
然而,这些救助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对,许多民众对政府的救助政策感到失望和不满,也导致了政治分歧的加剧。
政策二:降息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流动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2008年下半年多次采取了降息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0-0.25%之间。
这一政策旨在降低企业和个人借贷的成本,促进投资。
实施情况:联邦储备委员会几乎达到了其希望实现的目标,将短期利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不过,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刺激经济增长,投资需求增长较缓慢。
经济的复苏也比较缓慢,需要更多措施来加速。
政策三: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在降息政策未能产生预期效果时,美国政府进一步采取了其他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大规模购买债券和美元掉期协议。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刺激计划,减少税收和提高政府支出,以提高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情况:结果显示,这些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就业和消费。
实际上,这使得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得以迅速恢复正常。
小结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胆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尽管这些政策有不同程度的成效。
然而,这些措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政治和经济分歧也一直存在。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在危机期间的行动为其他国家的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并为全球采取维持经济稳定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欧美国家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
欧美国家的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引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应对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三个方面,对欧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的发行量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
欧美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通过降低利率、放松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
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政策,并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欧洲央行也以类似的方式降低了政策利率,并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手段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政策。
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欧美国家实行了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政策。
例如,美国政府在2009年出台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支持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欧盟也出台了近2万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计划,其中包括了增加公共投资、提高就业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措施。
三、监管政策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不力,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重演,欧美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例如,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并设立了监管委员会。
欧盟也出台了类似的措施,加强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增加了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等。
结论虽然欧美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不同措施,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减轻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问题。
例如,货币政策降至零利率会影响到银行的存款和贷款,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上升。
因此,欧美国家需要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提高监管水平,为更加稳健的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评价和主张美国的政策措施:前期紧急性救援,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一.2007年上半年,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美国财政部实施了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家庭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返还,商业投资第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税收优惠。
二.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援助:1.救助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
2 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启用2000亿美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
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
3.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
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
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三.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限制;五是与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合作;六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七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的帮助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四.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方面,首先利用利率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连续下调贴现率,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频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相对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美联储在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讨论其保持独立性的方法,验证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得出对我国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启示。
[ 关键词] 中央银行独立性美联储金融监管启示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中央银行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一部分。
它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国家的权力。
同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大都未能解决好中央独立性问题。
美联储作为根据有关法令由政府直接组建的中央银行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对于解决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困难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美联储的救援行为,银监会的监管状况入手,分析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同时得出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启示。
一、分析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的救援行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2007年4月,征兆有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信贷市场出现萎缩;资本市场流动性告急,大量员工下岗等征兆,从而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此次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世界经济显现停滞甚至倒退的情景。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中央银行制度颇具特色,除个别情况下总统可对其发号施令外,任何机构或部门均无权干涉。
另外美联储享有资金和财务独立权并且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从2007年夏天开始,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2007年8月,美联储下调了贴现率,9月开始放松货币政策,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
到2008年春天为止,联邦基金利率一共下降了325个基点。
从历史角度来看,采取这些政策是极为迅速而有前瞻性的。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所谓的“逆向反馈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应对措施如下:
1.注资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受创,其中金融机构损失最为严重,仅银行就有28家宣布破产,为了挽救这些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美联储动用大笔资金向金融机构注资。
2.降息与退税
为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与流动性紧缺,美联储在一年时间内大幅度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各国央行也纷纷降息,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资者欲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控制了此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此外美国政府还采取退税的方式用以鼓励消费。
3.国有化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政府开始考虑采取国优化的措施以回复市场信息,国有化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购买股份,其次是金融机构担保,最后是直接收为国有。
4.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处成立后,对金融体系采取了积极的监管措施。
美国财政部于2009年3月底提出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方案;5月政府公布了一项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新计划,该计划将一些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强制要求在交易场所上市交易,重点监管,以减少银行的“暗箱操作”,使市场信息更加透明。
美国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
美国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引言在经济不景气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于2008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旨在刺激经济增长、推动就业机会增加,并稳定金融市场。
本文将对美国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问题。
美国的金融机构出现巨大亏损,许多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失业率不断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决定制定一项经济刺激方案。
刺激方案的目标和措施美国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目标是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并稳定金融市场。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政府支出增加:政府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领域的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并提供就业机会。
2.减税政策:政府通过减税来鼓励企业和个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金融市场稳定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包括资本注入和金融机构的救助计划。
实施效果评估美国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以下是方案实施后的一些显著成果和效果:1.经济增长:刺激方案有效地提振了美国经济,推动了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实施刺激方案后逐渐恢复增长,并且失业率下降。
2.就业机会增加:刺激方案促使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减税政策也鼓励了企业扩大生产,并增加了就业机会。
3.金融市场稳定:刺激方案提供的资本注入和救助计划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得到了必要的支持,并避免了大规模的倒闭。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和限制存在:1.持续性问题:第一轮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并非长期可持续。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该方案只是暂时性的刺激,难以在以后的时期维持经济增长。
2.财政问题:实施经济刺激方案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减税政策并不一定会刺激消费,而可能被企业用于其他用途。
3.社会不平等问题:经济刺激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外央行干预及其启示
西安 财经学 院学报
J u l fXia iest f n n ea dEcn mi o ma ’l Unvri o a c n o o c o l y Fi s
Vl. 3 No. 0 2 I 2
Ma.00 r2 1
金融危机背景下 的国外央行干预及其 启示
中 图分 类号 : 8 0 3 F 3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8 7 2 1 )2 0 9 5 17 —2 1 (0 00 —0 0 —0
一
、
引 言
由美 国次贷危 机所 引发 的国际金 融危机 给世界
能获得 , 系就 变 得无 效 率并 可 能不 稳 定 。本 文 主 体 要分 析在 目前 国际 金融 危 机背 景下 , 央行 干 预市 场 的原 因和措施 等 。
这 需要 央行 进 行 干预 , 国 外 央行 的干 预 一 般 有 一 定 的 原 则 和 相 关 措 施 。面 对 此 次 国 际金 融 危 机 , 而 国外 央 行
在沿袭 以往 的干预经验和工具的同时 , 也创新性地实施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政 策操作理念 , 尤其是美联储 , 实行 了流动 性工具的创新 、 注资范围的延伸等举措 。这些举措对我 国央行 具有重 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 金融体系 ; 金融危机 ; 金融流动性 ; 央行干预
在 金融 体 系 中 , 内生流 动性 创造 的重点 机构 是
银 行和做 市商 。 当一家 银行或 做市商发 现 自己流动
性 缺乏 时 , 它可 以分 别 向其 他银 行 和 其 他做 市商 去 借 , 向央行借 款 和在 货 币 市场 出 售其 资 产 。在 现 或 代金融 体系 中 , 动性 越来 越倾 向于 从 所谓 的 金融 流
金融纾困举措方案
金融纾困举措方案背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金融行业也不例外,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经济困境。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采取了一些纾困措施,以提供帮助并促进经济的复苏。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可能的金融纾困举措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方案一:财政刺激计划财政刺激计划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或发行债券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刺激计划,投入了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这些措施帮助了许多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同时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然而,财政刺激计划也有其限制。
一方面,过度的财政刺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政府的资金有限,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要纾困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
方案二: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调整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率的一种方式。
在新冠疫情期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措施,如降低利率和购买国债等。
这些措施旨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并促进经济活动。
然而,货币政策调整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如果货币政策调整过度,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调整需要时间来实现其影响,而在紧急情况下,这可能不够快。
方案三: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的一种方式。
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已经采取了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等措施,以帮助受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获得融资。
与其他方案相比,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可能更加针对性和灵活性,因为它们可以根据企业和个人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
此外,它们也可能更加容易实现,因为需要的资金相对较少。
然而,小额贷款和贷款担保也存在着风险。
如何评估贷款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如何确保贷款能够按时还款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案四:税收减免和缓缴税收减免和缓缴是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的一种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央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创新措施稳定性、效率性、适应性是考量一国金融体系发达与否的三要素,而危机管理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是一国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安全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梳理和研究借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救市机制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机构干预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银行危机期间,美国采用的机构处置方法主要有:收购与接管(73.5%)、存款偿付(18.3%)、营业银行援助(8.2%)。
此次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事前的干预来尽量降低次贷危机对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有:政府接管政府接管是指政府通过向濒临破产的机构直接出资或向其提供贷款,取得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用政府信用和能量帮助其渡过难关,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降低其不利的外部效应。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正式出手接管“两房”,持有“两房”各79.9%的股份。
2008年9月17日。
美联储向陷于破产边缘的AIG提供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伦敦银行间借款利率(Libor)再加850个基点。
贷款的条件是美国政府获得AIG79.9%的股份,并有权否决普通和优先股股东的派息收益。
政府直接注资入股银行政府直接注资入股银行是指政府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优先股等途径直接向其注入资金。
与接管不同,政府直接注资入股并未达到控股的份额。
政府入股银行后,将极大改善注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提高其资产实力,帮助其清除不良资产、采取新途径获得经营所需资金,另外,政府入股银行相当于向银行提供一定的国家信用支持,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
2008年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ed)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联合制定了总额高达2500亿美元的银行业注资计划,相当于动用经美国国会众参议院于2008年10月3日通过的“2008经济稳定紧急法案”(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EESA)允许使用的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的1/3以上。
批准机构转型批准机构转型是指美联储批准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等投资银行从单一金融机构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
银行控股公司与投资银行等单一金融机构最主要的区别是银行控股公司具有设立可吸收存款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权利,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贴现窗口融资和紧急贷款的权利,使其更容易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
转型后,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扩大收入来源,还可以通过吸纳存款扩大资金来源,降低流动性危机,帮助投资者和市场重拾信心。
放宽机构入股银行的限制长期以来,美联储在判定银行控股权问题上非常谨慎,任何持有银行25%以上股份的投资者都有可能被视为控股股东,而如果判定某家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持有银行的控股权,就将其归类为“银行控股公司”,对母公司进行直接监管,并将对其对外投资加以限制。
为了帮助陷入资金困难的银行获取更多的资金,鼓励私募股权基金等机构入股银行,拓宽银行的资金来源。
2008年9月22日,美联储放宽了长期以来限制私募股权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大量入股银行的规定,允许投资者持有最多33%的银行股权(其中具有投票权的普通股可以达到15%),并且允许投资者占有董事会席位。
流动性干预措施在金融危机来临时,金融机构间的信任危机和“现金为王”的生存法则会使市场流动性窒息。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让世人惊心动魄地感受到了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瞬间枯竭的“生死时速”。
为了缓解流动性紧缩危机,美国推出了多项措施,具体如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干预一是美联储频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除通常采用的隔夜回购交易外,美联储还多次使用14日回购交易等满足市场持续流动性需求。
二是降低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在一年多时间内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至0.25%。
三是美联储先后十余次降低贴现率。
四是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决定向存款机构的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另外,美联储还将与其他主要央行货币互换的额度从有限调升为无限,平抑离岸市场的美元拆借利率。
推动银行业联手增加市场流动性2007年10月16日,为了避免2007年8月间信贷紧缩的局面再次出现,在美国财政部的推动之下,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为首的受次贷危机所累的数家美国金融机构,共同出资800亿美元,建立一个名为“超级流动性增级管道”(Master Liquidity Enhancement Conduit,M-LEC)的新平台,购买各家银行旗下金融投资工具持有的资产,联手增加市场流动性。
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为了缓解流动性进一步紧缩的压力,2007年底以来美联储相继推出了多种创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
定期拍卖工具(Term Auction Facility,TAF)。
为了便于资金困难银行向美联储寻求资金支持,美联储创新了定期拍卖工具,是一种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向合格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融资的政策工具,它融资额度固定,利率由拍卖过程决定,资金期限可长达28天,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较长期限的资金。
这个流动性拍卖机制与贴现窗口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主动注入流动性,而后者则是被动发放流动性。
由于拍卖时有多家银行竞标,可以避免单个银行求助时的声誉问题和挤兑风险。
从2007年12月短期贷款拍卖机制建立到2008年9月,美联储共为商业银行提供了1万多亿美元资金。
定期证券借出工具(Term Securities Lending Facility,TSLF)。
定期证券借出工具是一种通过招标方式向市场交易商卖出高流动性国债而买入其他抵押资产的融资方式,交易商可以提供联邦机构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以及其他一些非联邦机构债券资产,期限一般为28天。
即交易商可以用信用产品(如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抵押,从美联储借出可以立即兑现的国库券,目的是促进美国国债和其他抵押品市场的流动性。
定期证券借出工具与定期拍卖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期拍卖工具的对象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而定期证券借出工具面对的是次贷危机中深陷困境的投资银行。
此外,定期证券借出工具接受的抵押品范围明显放宽,2008年9月15日扩大到所有投资级债券。
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PDCF)。
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是一种针对投资银行等市场交易商的隔夜融资机制,即美联储向一级交易商(美联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面对的大型投资银行)提供隔夜贷款。
贝尔斯登事件直接导致了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的推出,旨在紧急状况下为市场交易商提供援助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
它与贴现窗口最重要的区别是,贴现窗口只能是由商业银行使用,而PDCF是为一级证券交易商,即主要投资银行提供流动性。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工具(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 MMMF Liquidity Facility,AMLF)。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流通工具是指美联储为存款机构和银行控股公司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高质量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提供资金支持,即通过向银行贷款,从而使银行能够从货币市场基金手中购入商业性资产支持票据。
这是一项支持商业票据市场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行业的举措。
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以后,规模3万多亿美元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出现问题。
美联储2008年9月19日推出本工具,试图帮助货币市场基金缓解投资者赎回的压力,提高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乃至整个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ommercial Paper Funding Facility,CPFF)。
商业票据融资工具是指美联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直接通过其一级交易商从合格发行者那里购买高质量的商业票据和未担保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用来改善短期融资市场的流动性的,以缓解信贷紧缩的局面。
2008年10月,美联储设立一个被称为“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SPV)的机构,启动“商业票据融资工具”,从10月27日起从商业票据发行者(包括非金融机构)手中购买商业票据。
美联储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从未向非金融类机构放过贷,而此举相当于央行变相向企业提供贷款。
货币市场投资人融资工具(the Money Market Investor Funding Facility,MMIFF)。
货币市场投资人融资工具是美联储通过向私营合作机构(即专设的SPV)发放贷款,SPV机构进而从投资人(主要是希望出售这些票据的货币市场基金)手中买入商业票据及存单信用证。
每一个SPV机构均仅能够购入10个特定的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工具。
MMIFF与CPFF 的主要区别在于,CPFF直接从票据发行者手中购入票据,而MMIFF则是从投资者手中购入票据。
其他干预措施暂停卖空交易卖空(Shorting)是指交易者卖出自身当时并不实际拥有的股票。
在股票市场动荡期间,证券交易所暂停卖空交易,可以防止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保护投资者。
暂停卖空交易是稳定股市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8年7月15日,在房利美和雷曼等大型金融股连续大跌的背景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紧急推出限制“裸卖空”的禁令,要求杜绝对19家主要金融机构股票的卖空;9月19日,进一步将限制卖空的金融机构股票扩展到799只金融股;10月2日,又将暂停时间延长至30天。
通过提高存款保险上限等稳定市场信心由于心理预期对市场走势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稳定市场信心是稳定市场的重要前提。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为稳定个人信心,不仅通过权威人士安抚市场信心,比如由总统布什发表增强经济信心讲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保证美联储随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更多行动,还采取了一些更具实质性的措施帮助稳定市场信心,比如加强对个人财产的直接保护,主要包括将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由原来的10万美元提高至25万美元,以及为总额3000亿美元的失去偿付能力的住房抵押品提供担保,为这些房主减轻债务负担。
减税为了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美国政府推出了多项减税方案。
2008年2月,由总统布什签署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大幅退税方案。
2008年10月通过的“2008经济稳定紧急法案”中,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高达1100亿美元的面向企业和中产阶级的减税方案,该减税方案将为可再生能源业提供17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为2000万受到替代性最低税冲击的纳税人提供1年税收优惠延期,延期即将终止的当地政府及国家营业税减免等。
另外,美国政府还降低了薪俸税和消费税的税率,以提高民众实际收入。
全球监管协作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加强了与主要国家的监管协调,全球性的监管协作与一致行动在应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