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视角(修订稿)
教育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教育经济学的分析视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例如提高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等。
因此,教育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劳动者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可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产业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升级。
通过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教育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教育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当地,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了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经济学的规范和实证的关系正确理解是()A:规范以实证为基础,实证以规范为目的,因为经济学的目的是造福于人类B:因为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因而本质上经济学始终是规范的C:规范和实证是彼此对立的,因而经济学要么是规范的,要么就是实证的D:两者就是一回事,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答案:A2.下列哪种表述属于实证表述()A:政府应该降低税收刺激经济以防经济恶化B:央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C:减少货币供给将降低通货膨胀率D:社会应该要求福利领取者去找工作答案:B3.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什么?()A:是指经济主体在做经济决策时,都充满理性、计算得失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一个利他主义者,绝对不会是一个理性人C:理性人是经济学中最不现实的假设,它将经济学研究带入了歧途,老早就应该抛弃D:是指经济主体都是自私自利之徒答案:A4.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可以靠什么来区分?()A:社会的福利水平B: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机制,基本的企业制度C:看什么样的政党在执政D:是不是拥有私人财产答案:B5.动态系统中的均衡是指()A:动态系统的解B:稳定状态,又称不动点C:动态系统的稳定性D: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动态系统的状态答案:B第二章测试1.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以下那一项的总和来衡量?()A:消费、转移支付、工资和利润B:最终产品和劳务、中间物品、转移支付和租金C:投资、工资、利润和中间产品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答案:D2.下列属于价格水平衡量指标的是()A:生产者价格指数B:国民收入指数C:GDP指数D:消费者价格指数答案:ACD3.下列各种情况中属于中国统计失业范畴的是()A:无工作的家庭妇女B:来城市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的农民C:已放弃寻找工作的下岗职工D:大学毕业两个月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答案:D4.当经济经历下面哪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A: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增加B: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增加C:物价大幅上升和失业大幅减少D:物价大幅下降和失业大幅减少答案:A5.所谓“奥肯法则”是指()A:如果要想使通货膨胀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B:如果经济增长,那么通货膨胀率就会上升的一种统计关系C:如果经济增长,那么劳动就业率就会下降的一种统计关系D:如果要想使劳动失业率下降,那么经济增长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答案:D第三章测试1.新古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供给与需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供给和需求都是经济人通过最优化过程导出的B:市场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均衡——供给与需求的相等C:价格是市场调节的核心D: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答案:B2.瓦尔拉斯拍卖市场的关键假定包括()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B:价格由市场均衡决定C:整个市场产品是同质的D: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答案:ABCD3.由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命题可知()A:如果经济存在一般均衡,那么这种均衡时唯一的B: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均衡确实存在C:一般均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存在的D:经济会遵循其内在机制,自动地趋于一般均衡答案:B4.下列描述不符合新古典主义体系的决策过程的是()A:企业的要素需求是给定的B:家庭的要素供给是给定的C: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D:家庭在做出决策时并不考虑给定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是否是均衡的答案:AB5.下列关于概念上的需求说法正确的有()A:它不同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B:它是以实际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C:它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一回事D:它是以概念上的收入为预算约束推导出来的需求答案:AD第四章测试1.下列各项中属于引致需求的是:()A:某国有企业扩建工厂,使生产能力翻倍B:政府投资建设沪昆高铁C:美国通用进口中国双星轮胎1000万美元D:涨工资了,小王与小李出去搓了一顿答案:D2.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总消费B:收入C:自主消费D:储蓄答案:D3.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少B: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是越来越小C:消费函数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D: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答案:A4.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率的增加将:()A: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B: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C:使乘数增大,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陡峭D:使乘数变小,并使总支出曲线变得平缓答案:D5.在消费—收入分析中,消费曲线向上平移,这意味着()A: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增加B: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减少C:由于收入的增加,引起储蓄的减少D:由于收入以外的因素影响,引起储蓄的增加答案:B第五章测试1.因为货币不能生息,所以应当尽可能少持有货币。
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选五篇)
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选五篇)第一篇: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维纳说,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
但是,通过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家所考虑的问题,它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现实的社会联系,我们便能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利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家”。
讲授、答疑、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经济学的世界中,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
我们谈论贩卖婴儿和城市黑车,重新权衡社会利益和资源配置,试图找到解决的可行方法;我们从《易经》谈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欧式的推理方法,博采众长,大浪淘沙;我们从舒尔茨对于小农经济的研究中了解思考问题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问题的经济学思路。
在利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我们辩证看待理性,锻炼科学思维,发扬科学精神格里高利·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谈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之一便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我认为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经济学的思考。
学习经济学,我们会学到系统化的知识,同时我们也会学到观察、思考和研究现象的方法。
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问题的思考有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从成本——收益的权衡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
马云说“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也许有其道理,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学的研究都有许多前提假设和限定条件。
有了这些限定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解释和说明理论。
而能成为经典理论的案例说明,也是经济学家精心“布局”的结果。
现实千变万化,所遇情况也无所穷尽。
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生搬硬套。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共享经济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刘满(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摘要: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新型业态的产生与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许多新兴业态和新兴模式的涌现,共享经济模式的普及推动了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共享经济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交易费用角度出发,分析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的含义、特点及优势,在讨论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针对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共享经济模式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21-04-15作者简介:刘满(1994—),江苏淮安人,南京审计大学2018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迅速发展。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为了获取相应的回报,基于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下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所有者获得转移占有收益,使用者获得使用效益。
该效益可能体现在生活的便利性上,也可能体现在使用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方面。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资源的重新组合分配,人们普遍认为共享经济模式的出现,通过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使得不同的需求群体以各自的方式使用共享物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产权关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成本,匹配交易双方需求的同时节省了双方的资源占用。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外部环境发展支撑起来的共享经济的迅速普及。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打造信息共享、经济共享的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所发挥出来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共享经济模式发展的去中心化进程,进而通过信息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促进资源的高效组合。
作为新生事物,共享经济模式在给城市治理带来好处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病。
企业将资金和精力放在过度竞争上,以拼钱、拼优惠、补贴大战的方式争抢市场份额,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长期维持而倒闭,资源大量浪费。
农村土地流转新趋势——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
收稿日期:2021-03-23作者简介:何金旗(1973—)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审计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国际投资。
亢瑞瑞(1995-),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
一、土地流转制度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制度的变革带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分散经营”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逐渐暴露。
在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土地产权划分不清晰,使得土地的生产经营效率较低;地块分散,规模较小,导致农民难以使用专业化生产技术,很难有效配置和使用土地资源。
由于农业种植带来的低收益,农民转而进入到新兴的第二、第三产业中去,农村弃耕现象愈发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了土地流转的探索与实践。
而在当今世界整体粮食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土地流转更应被重视。
土地流转包含狭义层面的土地流转以及广义层面的土地流转。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其狭义层面的定义。
广义流转是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土地功能的流转,土地权利的流转与土地功能的流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构成“土地的复合流转”。
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流转方式包括交换所有权以及国家对农民的集体土地进行征用等。
但是在我国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应用更为广泛。
根据土地权利来源即土地权利转出方是否所有者,可以分“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
“初次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拥有者将权利转让给集体组织或者个人,土地使用权者是土地权利的转出方的土地权利流转称为“再次流转”。
在土地使用权初次流转中,按照土地权利是在一个集体内部进行的权利流转,可以划分为初次内部流转和初次外部流转。
我国往往对土地转出的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标准。
在初次内部流转时,往往采取农民承包土地的形式,农民承包土地时,如果转出方和转入方同属于一个集体,不需要经过集体内部批准。
而在初次外部流转时,往往采取出让或租赁土地的形式。
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学视角下的
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学视角下的当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时候,往往是一个社会矛盾聚集和丛生的特殊时期。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不仅制造出了城市与农村的生态反差,更创造了一个角色对抗与利益冲突的敏感地带:处于城市边缘的“城郊村”农民基于追求城市生活的冲动,在没有或很少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对已经进入小康生活的城市市民的挑衅和侵犯。
政府可以将诸如此类的行为视为非法,但事实已经证明,一切“围追堵截”都无济于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就是加快“城郊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村庄向社区“三个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城郊村”概念的界定城郊是城市郊区的简称,指位于中心城市周边,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混合为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互重叠的特定地域空间范围。
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其边缘是模糊的;从行政区划来看,其边界又是明确的。
本文所指的城郊主要是指近郊的建制镇(部分有农村的街道),它们具有空间范围的动态性、过渡性特征,既是部分城市产业辐射的前沿地带,也是城乡社会变迁的交接区域。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城郊型新农村建设是在这一特定地域空间载体上进行的、整合城乡经济社会要素的综合性活动,是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二、“城郊村”的经济特征“城郊村”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以及成熟的城市社区相比较,具有“亦城亦村、非城非村”的发展特征。
(一)产业结构非农业化“城郊村”往往拥有庞大的集体经济,从产权关系、经营管理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看,仍然维持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城郊村”以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一般都有较大规模的第二产业,而且有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
“村民”们在土地被征用时,在征地补偿的分配上一般都给原“村”集体经济留有一定比例,这些集体经济现多已具有一定规模。
检验解放思想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基于多学科(主要是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关 键 词 :解放 思 想 ;实 践 :检 验 标 准 中图 分 类 号 :F0l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2—626X(2009)O3一o005一O7
解 放 思想 是 我 国社 会 经 济发 展 不 断取 得 进 步 的动力 源 泉 。通 过解 放 思想 ,我 国实 现 了从 计 划 经 济 向市 场 经济 的 转 型 ,并 在 这个 过 程 中 实现 了经济 的持 续高 速增 长 和社会 的全 面发 展 。为 了解决 我 国 社会 经 济转 型 中面 临 的问题 ,更 需 要 我们 进 一 步解 放思 想 。现实 中 ,不 少人 自我标 榜 在不 断地 解 放思 想 ,是 新 的好思 想 的创造 者 、体现 者 和践行 者 。而实 际上 其 言行 依 然受 旧思 维 的约 束 ,既没 有 体 现新 的 好 思 想 ,也 没有 突破 既 有 利益 格 局 。而是 以解 放 思 想 之 口号来 谋取 私利 之 实惠 。这种 标榜 的解放 思想 并 不是 真 的解 放 思想 ,而是 一种 伪 解放 。那 么 .怎样 才 能 检 验 出一 个 人 或 组 织 是 不 是 真 的解 放 思 想 了 呢?检验解 放 思想 的标 准是 什么 ?实践 是 唯一标 准 吗?为 回答 这些 问题 ,本文 进行 了深 入地 探讨 .认 为 实 践 是检 验解 放 思 想 的首 要但 非 唯一 标 准 。检 验 解 放思 想应 有其 他 的标准 作 补充 。
《从经济学角度》课件
提出如何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 法和思路。
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经济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和关注的问题。
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享
分享一些实际问题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取得突 破性解决方案的案例。
3 边际效益递减原理
介绍当增加或减少某一因素时,对最终效益 的影响会递减。
4 市场失灵的情况
分析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情况,如 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经济学在企业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与效 率提升
通过合理管理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 增强企业竞争力。
市场定位与营 销策略
运用市场调研和市场 细分,制定适应市场 需求的营销策略。
价格定价与弹 性分析
了解价格弹性,制定 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实 现最大利润。
投资决策与资 本结构
运用投资评估方法, 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 目和融资方式。
经济学对政策制定的启示
1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探讨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包括调控经济、提供公共物品等。
2
税收政策与社会福利
分析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如税负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3
政府借贷与债务管理
探讨政府借贷、债务风险管理以及财政健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
贸易政策与国际竞争力
研究国际贸易政策对本国产业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如关税、贸易壁垒等。
5
外交政策与经济合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讨外交政策与国际经济合作,如贸易协定、投资合作等。
课程总结与展望
重要性与实用性
总结经济学在理解经济现象、决策制定和政策 制定中的重要性。
《从经济学角度》PPT课 件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投稿领域:经济史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摘要:本文试图用新制度经济学范式重新解读这段土地赋役制度变迁史,在对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分析时,都是用经济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先列出初始约束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求得制度均衡解。
将一些经济史的问题内生到新制度经济学体系中去研究,从而用全新的视角加以审视和诠释。
揭示出均田制下的土地产权实质上是一种低效的残缺产权,随着人口、战争等外生变量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出现了制度危机,此时必须引入新的两税法赋税制度,才能使制度结构重新恢复稳定均衡。
关键词:均田制租庸调两税法产权制度变迁引言新经济史代表人物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西方有很大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很快为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当代经济分析。
但在经济史领域,诺思的理论至今仍未能成功进入中国古代经济史殿堂。
大概因为学术传统的影响,许多原本学经济学而后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大多也恪守历史的方法而很少用到规范的经济学方法。
为了使经济史研究方法多元化,笔者试图用诺思的新制度经济学范式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
唐代中期由租庸调转向两税法的制度变迁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大变革,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还没有用新经济史范式研究过,故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尝试一下,希望可以从一个全新视角加以诠释。
本文主要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去研究均田制、租庸调和两税法,全文结构如下:(一)对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作一概述,介绍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中的三大基石: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二)用产权理论分析北魏的均田制。
通过分析表明,均田制的实质是国家统治者从宗主手中接管了土地产权的界定权,统治者为了租金最大化不让土地自由转让,而这样的产权是一种低效的残缺产权。
(三)对唐朝初期的租庸调制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通过对两份性质不同契约的比较,证明了在授田不足的情况下,作为理性人的农户宁愿放弃自耕农身份转而去做佃户的经济动因。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生态税制-最新范文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生态税制[摘要]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随着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生态税制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试着从制度的视角,分析生态税制与现行税制的关系、生态税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加深对其产生的必要性理解。
从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来,税收就成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随着生态恶化,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税制理论的研究视野得到再一次拓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学者纷纷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研究生态税制。
但是,事物的多样性使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有着不同的内涵。
本文试着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生态税制,加深对其产生的必要性的理解。
一、生态税制和税收制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institutions)是指约束人们的行为的规则体系,并可具体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两部分。
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它是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的,如法律、法令、合同、章程等。
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那么,可以说生态制度就是人类针对生态需求的无节制和伦理缺失,而导致在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的情况下,将生态因素引进制度安排,形成的行为规则体系,它具体可分为生态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两部分(见下图)。
可见,生态税制只是生态制度正式规则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传统税制的特性,还具有生态补偿功能;它是依据税收是否具有生态性的标准进行划分后形成的一种税收制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税种;它也不是取代现行税制的一种新税制。
例如,燃油税按课税对象的不同,它属于流转税制;按税收是否具有生态性,它又属于生态税制。
因此,生态税制设计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取代原有税制,而是要将生态保护原则纳入原有税制的基本原则之内,贯彻于原有税制中的税种分类,并在各个税种的相互配合中体现出税制的生态性。
这并非过于超前的设计,而是频频发生且日益加剧的各种生态危机,导致了这种税制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术研究中的经济学视角
学术研究中的经济学视角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其相互影响,并寻求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学术研究中,经济学视角为研究者提供了独特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市场机制、公共政策、国际贸易以及环境经济等几个方面,探讨经济学视角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二、供需关系与市场机制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市场机制的基础。
在学术研究中,供需关系不仅影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也影响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对于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其市场需求取决于该领域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对该领域知识的需求。
同时,研究者的供给能力则取决于其学术背景、研究能力、资金支持等因素。
供需关系的平衡是学术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公共政策与经济学公共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学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研究公共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研究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揭示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之间的权衡。
此外,公共政策还涉及到教育、医疗、环保等众多领域,经济学视角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四、国际贸易与经济学国际贸易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
通过研究国际贸易,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影响,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国际贸易还涉及到贸易保护、关税政策、汇率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经济学在学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五、环境经济与经济学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经济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学术研究中,环境经济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研究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等,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环境经济学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经济学视角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供需关系、市场机制、公共政策、国际贸易以及环境经济等多个领域。
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创新
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创新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金融创新已成为经济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移动支付的普及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到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金融创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经济运行方式。
那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金融创新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呢?金融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在金融领域引入新的理念、方法、产品或服务,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降低风险、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它可以是对传统金融工具和业务的改进,也可以是全新的金融模式和架构的创建。
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利润的追求和对市场需求的响应。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例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或更灵活的投资选择,吸引更多的客户和资金。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金融创新正是为了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产生的,比如针对特定群体的消费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等。
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资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流向那些最有价值和潜力的项目和企业,促进了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例如,股票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渠道,使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创新。
其次,金融创新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
新的金融产品和技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散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例如,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对冲风险,减少市场波动对其资产的影响。
然而,金融创新并非只有好处,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一方面,过度的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监管难度加大。
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由于其风险难以评估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产业政策的经济学视角
产业政策的经济学视角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改善特定产业的运作和竞争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产业政策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和风险,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的意义与目标产业政策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其中,政府主要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税收减免、市场准入方面的支持等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产业政策的目标也是多元化的,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和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政府通过撤销或降低进口关税、给予国内企业优惠政策、提供科研资金等方式,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促进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通过准入门槛、资源调配、减税优惠等政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4)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投资、税收等方式扶持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等经济薄弱区域。
二、产业政策的效果与风险然而,既然是政策,就不能盲目乐观。
任何产业政策都会有其有效性和效果的界定问题和风险问题。
对于效果方面,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分别探讨产业政策的效果与质量。
(1)政策制定方面。
因为产业政策涉及的产业较多,政策设计要严谨,因此需要充分评估政策可能产生的动态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政策调整机制。
(2)执行方面。
由于不同产业的条件、因素不同,政策实施过程需要注意区别对待,各产业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协调和平衡。
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的时间和流程,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估制度,定期评估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其政策手段和方向。
(3)监管方面。
产业政策效果的监管应该由行业管理领域及相应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信息公开、监督、举报等方式收集市场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的方案。
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剖析经济问题
以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剖析二元结构姓名:乔涵学号:1120103116与发达国家单一的现代经济不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部门:传统的占优势地位的农业部门和刚刚开始起步的现代工业部门。
从地域上看,前者位于农村,后者一般位于城市。
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就是二元结构。
经济学的双重视角是从生产力的层面和生产关系的层面来分析问题。
生产力的层面就是使用价值层面,即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到的如何使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从而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
生产关系层面就是价值层面,即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谁在真正凝结价值,并且这种价值如何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变动。
从经济学的第一重视角进行分析,二元结构无疑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使用价值的增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因为传统部门是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
因为土地的数量不能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而增加,所以农业的总产量必然受到土地数量的限制,造成整个部门的边际收益递减。
农业部门主要使用落后的劳动密集型的耕作技术,技术进步基本建立在传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变化缓慢,不足以抵消收益递减的趋势。
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从长期看,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基本保持稳定,而不能持续增长。
现代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资本和劳动力作为主要投入。
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本的增加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物质资本是可以不断积累的,所以工业部门的规模和总产出可以不断扩张,不像农业那样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工业部门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且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快。
生产的组织形式是现代化的企业:工人受企业主的雇佣,得到工资;企业主得到利润,并把利润用于再投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从长期看,工业部门的总产出和人均收入能够持续增长。
因此随着二元结构的出现,现代工业的扩张无疑会促进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使用价值,和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视角
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视角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
在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是两个重要的视角。
长期视角关注经济长期稳定的趋势和结构,而短期视角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和运行。
一、长期视角长期视角是指对经济长期趋势和长期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在经济学中,长期可以理解为一段足够长的时间,使得经济在此期间内可以逐渐恢复到长期平衡状态。
长期视角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长期视角强调经济增长所需的因素,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通过增加资源供给和提高生产率来实现。
2. 劳动市场:对于长期视角而言,劳动市场的稳定和充分就业是关键因素。
在长期内,经济会通过自我调整机制实现劳动市场的均衡,使得劳动力供需达到平衡。
3. 政府政策:长期视角中,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长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如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教育政策等,都能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短期视角短期视角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和运行,尤其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短期视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短期视角的核心概念。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经济的不同表现和问题。
2. 总需求和总供给:短期视角关注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关系。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而总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能力和资源供给。
3. 宏观经济政策:短期视角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够对经济波动产生积极的调控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短期调控的两个重要手段,能够在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政策,而在过热时采取收缩性政策。
总结: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视角在整体上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长期视角着眼于经济结构和稳定发展的因素,而短期视角注重对经济波动和周期性问题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综合运用长期与短期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经济学中的问题,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视角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拥有多个分支和视角。
其中之一就是发展经济学,它关注的是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政策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增加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还涉及到提高人民的生产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因此,发展经济学强调综合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性。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现代化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演化的过程,通过现代化的路径实现。
现代化路径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工业化可以带来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源的集中利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技术进步可以改善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的发展则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现代化理论强调了综合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除了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还关注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认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包括法律体系、产权保护、市场竞争、政府行为等方面。
良好的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益。
同时,良好的制度也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制度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政府积极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另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发达国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看盲盒经济之谜
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看盲盒经济之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消费现象——盲盒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盲盒经济的出现和社会心理、决策过程、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探讨盲盒经济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盲盒经济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当时一些玩具厂商将玩具放入未标明具体内容的盒子中,以低价销售。
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确定盒子里装的是哪种玩具,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
此后,盲盒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消费现象。
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人在进行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
在盲盒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判断偏差等原因而做出非理性决策。
同时,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心理,故意炒作盲盒价格,进一步促使消费者购买。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对于物品的估值不仅仅基于其客观价值,还与自己的心理账户有关。
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购买盲盒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刺激感可能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更高的满足感。
部分消费者可能存在风险偏好和损失厌恶的心理特征。
购买盲盒类似于一种赌博,消费者在打开盒子的瞬间面临不确定性。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让他们产生兴奋感,从而促进购买行为。
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购买盲盒可能是一种寻求刺激和满足感的娱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满意度。
然而,盲盒经济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购买盲盒可能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经济损失。
由于商家炒作和市场监管不足,盲盒市场可能存在价格泡沫和质量问题。
盲盒经济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过度消费、浪费等。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盲盒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与消费者的有限理性、满足感、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关。
然而,盲盒经济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
为了规范盲盒市场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商家炒作和消费者过度消费;消费者也应当提高理性消费意识,合理看待购买盲盒所带来的刺激和满足感。
高中历史解读世界经济的四大视角
高中历史解读世界经济的四大视角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推动着世界的变化和进步。
理解世界经济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发展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视角,即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来解读高中历史中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
一、政治视角政治视角关注着国家间的互动、领土争夺和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常常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构。
例如,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强大的工业基础为英国建立了全球海洋帝国的基础。
而二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元成为主导全球贸易的主要货币。
因此,从政治视角来解读世界经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背后的国家政策和决策的重要性。
二、经济视角经济视角重点关注着资源分配、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市场机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历史上的经济革新和发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
而马克思主义则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
因此,探索经济视角下的世界经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三、社会视角社会视角关注着人口的流动、社会阶层、文化交流等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社会变迁常常伴随着人口迁移和交流的增加,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对知识的追求,在艺术、科学、商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因此,从社会视角来解读世界经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背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四、文化视角文化视角强调着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来了新的思想、艺术和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带来了巨大机遇,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因此,文化视角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贡献。
在高中历史教育中,从这四个视角来解读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们全面把握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规律。
教育经济学的视角
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关注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与决策,还探讨了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价值、资源配置的问题以及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被广泛视为提升个人素质和经济回报的重要工具。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的收入水平通常也越高。
这种收入差距的背后,反映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即教育不仅提升个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增加了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教育还能够提高个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从而降低失业风险。
资源配置与教育投资教育经济学还专注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往往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的教育投资分配不仅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也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发展目标。
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常常使得教育投资的配置成为一项复杂的任务。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帮助政策制定者优化资源的分配,确保教育惠及更多人群。
教育政策的设计与评估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科学的教育政策能够有效地改善教育系统,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通过对不同政策的评估,教育经济学家可以识别出哪些措施最为有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样一来,政策的制定者能够依据数据和实证结果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从而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已被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其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教育经济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教育投资不仅能够短期内提升经济水平,还能在长期内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因此,各国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往往将教育与经济增长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推动全面发展。
不平等与教育机会教育经济学也关注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问题。
不同社会群体、地域、性别等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经济视角-《经济视角》
《经济视角》美国国务院电子期刊第9卷第1期,2004年2月目录序言:微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科林·鲍威尔,美国国务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和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
此类企业也是实现社区稳定、公民社会和男女平等的基础。
但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效率低下的争议化解机制、以及缺乏市场和正式融资途径仍然是小企业成长的重大障碍。
焦点透视微型企业援助在美国发展政策中的作用埃米·西蒙斯,美国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主管经济增长、农业与贸易事务微型企业是世界上亿万人口的主要收入和就业机会来源,美国政府把支持微型企业作为减贫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在微型企业援助方面将日益侧重于其经济遭受战乱和艾滋病破坏的社区。
为创业者开拓进入市场经济的道路加迪·瓦斯克斯,美国和平队队长和平队正在把援助导向社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特别是妇女和青年创办的企业。
和平队志愿人员与低收入创业者并肩努力,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国家建立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
微型信贷是不可或缺的减贫工具克里斯托弗·H·史密斯,美国国会议员微型企业项目之所以有效,原因是它们帮助贫困人口自助。
与大多数对外援助机构采用的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不同,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一位国会议员阐述了由他起草并经布什总统签署的法律如何增加拨款,援助最贫困人口创办的微型企业。
为发展融资:微型企业银行借贷凯瑟琳·麦基,美国国际开发署微型企业发展处处长世界各地只有5%的低收入家庭获得金融服务,而这些服务现在被视为各国发展小企业以及提高收入和就业的关键因素。
麦基概述了美国为增加向贫困创业者提供的金融服务而建立的支持项目,包括以其他途径取代传统的抵押担保,推行灵活的还款计划和提供一系列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如保险和灵活的储蓄帐户等。
从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角度看微型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法美国国际开发署微型企业发展处成功地发展微型企业的前提是:根据个人和企业的多种金融需求定制产品,成本结构允许为微型企业服务的机构盈利,监管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视角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王玉霞
光明日报2005年2月1日在其理论周刊上发表了《经济学的边界》一文,作者程实列举了某些经济学家认为海啸后的经济援助会从某种程度上增加受灾国对灾难的接受程度,使之降低对灾难的防范。
著名经济学家巴罗认为所有的减少艾滋病痛苦的努力都是对预防艾滋病的负面激励。
以及“扩大贫富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降低失业保险有助于充分就业”,提出“经济学是一门以价格为中心轴的社会科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她的边界,… …,纵容经济学对社会问题的肆意渗透,只能得出有悖于人之常情的冷酷”的结论。
最后作者言道,对另类经济学论断须保持清醒,经济学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的论断不总能令人信服,没有边界的科学不是科学。
我不知该文作者程实先生具有怎样的学术背景,以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恐怕程实先生文中的表达源于其对经济学的误读。
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已经从资源配置的科学转化为是研究理性人行为的科学。
正如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开篇所言,“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
”前一句是讲明经济学是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有效率地创造财富的科学,第二句是指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人行为的科学。
理性人的行为不限于经济行为,她包括政治、法律及其它社会行为。
因此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看世界的视角。
从经济学提出一个崭新的角度看世界而言,经济学没有边界。
一切社会现象均可放在效率的视野下重新审视。
正如萨缪尔森而言,“一旦进入这个新奇的思想领域,你会发现世界与从前相比已大不相同。
”经济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得出“有悖常情的结论。
若经济学得出的结论与常情无异,与从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类似,经济学没有存在的必要。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是指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学这个独特的效率视角去重新审视早已熟知的世界,它会给你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奇。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用“热切的心情,冷静额头脑”作为经济学教科书的题目。
再三强调要我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的思考。
“经济学节约了爱”这句戏言表明,经济学家的思考要抑制热切的心情,开动冷静的头脑。
依据经济学效率、理性的
逻辑,得出的结论可以透过温情的面纱直面事物的内在本质。
例如程实先生所列举的有悖常情的奇谈怪论,都具有很鲜明的经济学特色。
我们承认“经济学是一门以价格为中心轴的科学”,但对价格的理解是宽泛的,用代价去替代价格更准确。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类在选择时总是有得有失,任何所得与所失的比较与权衡均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程实先生认为经济学不能研究的生命。
将生命的价格理解为为获得生命而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实例。
例如上海人就测度出培养一个孩子直至大学毕业的费用为40多万。
我也曾用10万元的手术费,挽救了父亲的生命。
更有冒着生命危险,在设备陈旧的矿井下挖煤的农民工兄弟,因为贫穷,他们的生命令人心痛的廉价。
此外,援助与救济可能造成对援助与救济的一种依赖也是不争的事实。
北欧国家高福利养懒汉,影响了就业及经济增长有目共睹。
扩大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也非奇谈怪论,它是指相对于收入均等而言。
适当的拉大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
扩大收入差距一是产生个人努力的激励,使社会成员为了改善个人收入而艰苦奋斗,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是高收入往往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从而有利于资本的积累。
这也是为什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因。
经济学的分析是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能否用扩大收入差距这种方式去促进经济增长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的决策。
正如曼昆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说的那样,经济学家是科学工作者而不是决策者。
众所周知,目前分配领域的国情是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这已经构成了威胁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由于收入均等的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有哪个经济学家敢建议政府在目前的条件下再用扩大收入差距的方法去推动经济增长?它的代价岂不是更大?离开环境的约束,任何经济理论都是空中楼阁。
当然我们要充分认识经济学的局限性。
经济学仅从效率的角度看世界难免片面。
况且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仅仅以效率为唯一追求目标,它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被经济学冷酷的结论所吓倒。
为了公平,为了稳定,我们可以适当牺牲部分效率。
有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我们在牺牲时能够做到心知肚明,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我们行动的代价。
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平衡理性与感情,找到一个效率与公平的融合点。
正如萨翁所言:“社会必须寻找市场规则与福利国家的慷慨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只有在充满热情的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经济科学才能发挥作用,社会繁荣和公正才能保证。
”
不要惧怕经济学对社会问题的肆意渗透,“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
不同学科给予我们不同的观察世界的角度。
多角度多方位地透析世界,不仅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而且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与享受复杂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