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以及傣族人民“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朴素生态观,是西双版纳州最宝贵的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发展生态文明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西双版纳州实际的战略选择,对推进西双版纳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优势,将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恢复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

进了全州又好又快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西双版纳州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仍然突出,生态经济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工业企业污染减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难度大,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这需要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加以破解。因此,只有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全面了解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研究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才能探索和实践出一条适合西双版纳州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只有生态文明建设搞好了,才能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云南的典范。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内容及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本质。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