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大学,****学院,****,******)
摘要: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建设理论,并指出了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以及其本质要求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后,就这一问题我们能能做些什么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引言
纵观历史,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近现代的工
业革命,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恣意利用之上的。近2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在取得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甚至是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害。08年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近几年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土体荒漠化,水土资源流失,垃圾成灾,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对漠视自然、糟践自然、滥用自然和盲目干预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2]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求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主动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改善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中国化,要求我国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不要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历程,要有意识地做到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获得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范围很广,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统筹发力,互相协调,一起努力。
三是关于推进绿色化的理论,协同推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即要求我们的生活要勤俭节约,绿色低碳,要求我们的产业要做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四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我们要知道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自然面前我们不能狂妄自大,不能有人定胜天的傲慢,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当代人的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注意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
六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节能减排。
七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要把推进生产发展为基础、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3] 4.影响因素
4.1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文明总是与野蛮相对,以往人类的发展总是在野蛮的模式下,不顾其他,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每况愈下。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伦敦却不断地爆发光化学污染事件,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改革开放三十年,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我们的人民却仍然饱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之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钢筋水泥,也正是这些钢铁厂、水泥厂的过量存在,使得近年来京津翼地区受到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甚至有时会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恐怖地步。然而,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真的不可避免么?
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经济学的诞生就旨在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利用资源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人口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当下的科学技术想做到资源的百分之百利用而又不产生污染或者说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究竟可不可能?世界人民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都知道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碳排放)有关,可为什么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美国却在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后又选择了退出?这就是因为限制了碳排放也就意味着限制了经济发展,面对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这些发达国家又怎么会妥协呢?在经典灾难片电影《后天》中,当一个教授谈论到由于全球变暖而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骤降时,场下的副总统说了一句这样的经典台词“我们的经济和环境一样脆弱。”这句话真的很发人深思。不同于典型的美国大片,影片结束的时候,没有美国式的英雄拯救地球,有的只是,人类低下高贵的头,向大自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这个相悖的命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平衡点,保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