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篇

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篇

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3篇【篇一】202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摘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国土资源利用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等还存在很多的冲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政府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管理[DOI]1013939/jcnkizgsc202316109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当前政府积极推进和研究的重点,只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加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逻辑性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在生态文明顶层体制设计方面还是理念实施等层面,都强调和谐发展。

国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6大理念和8个体系制度,强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注重发展和保护之间的有机协调,要求要从宏观角度和综合发展的视角来设计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强化资源总量管理,积极探索节约有效利用机制,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强化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市场约束和治理的灵活性,严格执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分析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气象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关系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与人口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等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重点方面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我国全面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仍没有得到满足,仍需要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考虑这个实际情况。

如果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就无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也将陷入生存危机,现有的发展成果也必然要落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将无法实现[1]。

因此,就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而言,必须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清新的空气、营养的食物、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同志曾指出,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最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最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是一条人民群众需要生活环境的底线。

基本的生活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政府部门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环境污染加剧,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环境治理的政策,也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但环境危机的基本状况并没有发生改变[2],对于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问题,中国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理解您的要求,以下是根据题目的要求,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1500字文章。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不仅关乎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原则,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的监管。

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在生态修复方面,我国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修复了大量破坏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植被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再次,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

其次,资源短缺和能源依赖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紧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挑战,我国应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落实责任制,严厉惩治环境犯罪行为。

同时,要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关生态文明的毛概论文

有关生态文明的毛概论文

有关生态文明的毛概论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生态文明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生态文明的毛概论文篇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摘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

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

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论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论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独立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们国家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止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而是经济、政治、人文、生态等多方面相互协调和发展。

现在人们盲目追求微观上的和谐发展,却忽视了宏观世界的发展现状。

灰霾天气频密且大范围地来袭我国,各地区出现的极端洪涝和旱涝灾害,无一不警醒国人——我们的祖国生态环境正日趋严峻地变化着!“推进生态文明”已然是国人迫在眉睫的精神文明建设任务。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可分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大措施。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112.2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165.7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

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

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

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

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论文(优秀4篇)

生态文明论文(优秀4篇)

生态文明论文(优秀4篇)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篇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维度研究》影视作品生态文明论文篇二影视作品生态文明论文一、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文明影片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美好的寓意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途径来广泛地宣扬生态文明保护意识。

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态问题,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影视作品作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美好风景的展示和对破坏生态平衡后果的描述充分反映了生态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大学生在观看生态文明影视作品时会受到精神上的启迪,这样不仅加强了对社会主义优秀意识形态的宣传,同时,也对建设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视文化根据大众的心理需求创作一些反映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作品来对观看者进行视觉和心理的刺激,从而激发其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影视文化的机制对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天安门广场上播放的宣传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祖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部署,突出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像这样通过对以生态文明保护为题材的宣传片的播放,将其中的正面价值观日渐融入大学生的民族气质里,使每位大学生在观看此类影片后都能对生态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体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二)激励功能:激发大学生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使其形成生态道德观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生态观来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保护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例如:影片《鄱湖浪》描述的关于鄱阳湖退田还湖以及建设生态经济开发区的曲折过程,讲述了潘阳湖近半个世纪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生态文明保护观念的认同与保护生态文明的努力实践。

中特论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特论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文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导致生态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 引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本文主要从环境污染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及意义[1]。

2 概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新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解决的课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过阐述。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渗透使各国关系愈发紧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遭受生态环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由于国人环保意识的缺乏,加之国内第一二产业的刚性需求与环境承载负荷上限,对于生态文明的欠账与人民对于高水平生活环境的需求,所有这些矛盾都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谈我国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刘年东 2014710029)摘要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

当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课题进行前瞻性的、深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结合社会发展浅析了我国为何要进行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生态问题而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十八大”报告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建设“总体布局”高度,并单篇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其意义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是寻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强调人类要尊重、爱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观念。

一、时代背景1、国际背景人类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在此进程中,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议题。

其中,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尤为严重,由此引发的疾病、饥饿和贫苦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全球存在诸多生态问题和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就迫在眉睫,所以建立起新的文明——生态文明,以确保人类过上更为安全、舒适、美好的新生活。

这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人们建构出来,并逐步得到了认可,生态保护主义也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社会潮流。

2、国内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6767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也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空气质量问题、饮用水质问题等。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对今后十几年、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研究,探讨了其重要性、现状和意义。

在通过探索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及政府和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在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展望,并再次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路径探索、绿色发展、生活方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政府合作、社会合作、启示、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实践,才能找到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涉及到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生活幸福。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清洁的环境和美好的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现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阐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问题等,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内涵、意义、问题;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是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我国走的还是其他国家发展的道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先开发后保护的传统工业路线,是一种拼资源、人力、成本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因此在我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依靠,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消除改造过程中的不利影响,通过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明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要求,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

总之,要想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在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就要走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一体化综合发展道路。

我国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对策[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趋势,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保障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建设,从它起步开始,就日益广泛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生态文明在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生态文明在把握白然规律的基础上白觉和能动地利用和改造白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与物质文明相一致的。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白然,白觉地树立生态观念,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

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

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

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一2011年GDP年均增长9%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

中特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特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姓名:苗继超学号: 2013110054专业:光电信息工程班级:研究生院001班老师:茆诗珍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3.11.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美丽中国[Abstr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for the benefit of its own proces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l the resul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ressed conscious and self-discipline, emphasizing the interdependence of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romote each other and live together communion, the pursuit of both human and ecological harmony,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beyond human nature a reverence for nature, reflect the conquest of nature, and ultimately to the r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in harmony with natur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related to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plan for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Faced with tighter resource constraint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ecosystem degradation grim situation, we must foster respect for natur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to protect the natural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strive to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ivilization.1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1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GDP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200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200字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200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基本要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全面修复。

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科学立法为基础,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境治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安全的生态环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加快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系统。

在城市建设方面,切实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建设的绿色化水平,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这些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要推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共识。

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增强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意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发展的思想理念,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文明论文1500字

生态文明论文1500字

生态文明论文1500字篇一:生态文明论文生态文明论文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以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为目标,围绕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方式变革和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民幸福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类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重大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一)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通过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更加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系统,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的生态完整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以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消费、优化升级服务业等方面推动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生态文明制度。

加强法制建设,把实施环境政策作为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环保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完善生态文明评价机制,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社会共识,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制度。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做到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将环境质量作为重要的标准来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数量。

(二)打造绿色生产和消费环境。

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市场机制,引导全社会的消费行为,构建和谐的生态循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引言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理论基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创新,是现代文明的最高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主要是为了遏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生态修复等政策。

•推进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和未成年人环保教育。

实践成果自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节能减排:在能源管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了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下降。

•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全国性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文明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普工作,全民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消费习惯得到了普及。

问题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平衡: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治理机制不完善:在某些区域和场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和经费扶持。

•绿色发展力度不够:虽然国家推进了绿色发展,但是在创新、消费领域的力度仍然有待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112.2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165.7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

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

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

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

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大学,****学院,****,******)摘要: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建设理论,并指出了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以及其本质要求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就这一问题我们能能做些什么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引言纵观历史,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恣意利用之上的。

近2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在取得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甚至是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害。

08年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近几年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土体荒漠化,水土资源流失,垃圾成灾,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逐步显现。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对漠视自然、糟践自然、滥用自然和盲目干预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

[2]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求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主动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改善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中国化,要求我国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不要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历程,要有意识地做到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获得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是关于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范围很广,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需要大家统筹发力,互相协调,一起努力。

三是关于推进绿色化的理论,协同推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绿色化,即要求我们的生活要勤俭节约,绿色低碳,要求我们的产业要做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四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我们要知道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自然面前我们不能狂妄自大,不能有人定胜天的傲慢,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

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考虑到自己当代人的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注意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

六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

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节能减排。

七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

要把推进生产发展为基础、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 4.影响因素4.1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文明总是与野蛮相对,以往人类的发展总是在野蛮的模式下,不顾其他,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每况愈下。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伦敦却不断地爆发光化学污染事件,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健康受到很大威胁。

改革开放三十年,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我们的人民却仍然饱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之灾。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钢筋水泥,也正是这些钢铁厂、水泥厂的过量存在,使得近年来京津翼地区受到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甚至有时会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恐怖地步。

然而,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真的不可避免么?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经济学的诞生就旨在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利用资源谋求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人口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当下的科学技术想做到资源的百分之百利用而又不产生污染或者说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究竟可不可能?世界人民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都知道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碳排放)有关,可为什么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美国却在签订了《京都议定书》后又选择了退出?这就是因为限制了碳排放也就意味着限制了经济发展,面对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这些发达国家又怎么会妥协呢?在经典灾难片电影《后天》中,当一个教授谈论到由于全球变暖而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骤降时,场下的副总统说了一句这样的经典台词“我们的经济和环境一样脆弱。

”这句话真的很发人深思。

不同于典型的美国大片,影片结束的时候,没有美国式的英雄拯救地球,有的只是,人类低下高贵的头,向大自然承认自己的错误。

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这个相悖的命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平衡点,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破坏,并利用经济建设的成果去解决好生态的修复和污染的治理。

4.2政治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与许许多多的因素相关联,所处的环境再也不是很久以前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都摆脱不了政治发展的影子。

任何一个政治生活也都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生存、运行和发展的。

政治生活系统只有与外部自然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信息和能量方面的变换,才能存在和发展。

[4]所以,人们往往会将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相联系,而当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政治生活打破了自然界的规律,破坏了内在的紧密联系,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即所谓的天灾的时候,人们又往往会将其解读为人祸。

或许你觉得,这是人类的渺小在面对一些超出自我解释能力范围之外时的一种诡辩,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觉醒呢?生态环境问题在表面上看是人类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其实质还是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治问题。

人类的政治制度和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不仅仅反映了人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更加反映了执政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政策的制定影响着现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正确的政策指导下,人们会去尊敬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错误的政策则会诱导人们走向破坏生态的自我灭亡之路。

纪实电影《可可西里》,讲述了在青藏高原腹地,由汉藏两族人民自发自愿组织的志愿巡山队与猎杀藏羚羊以获取羊绒谋得暴利的不法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斗争,可由于中国政府过于专心于经济建设,缺乏对大西部藏区的生态保护意识,不重视巡山队的编制建设和经费诉求,导致藏羚羊由近百万只减少到三万只,巡山队队员也命丧荒野的悲壮故事。

当然随着政府的后知后觉,以及后续的保护性政策的出台,藏羚羊数量又有所恢复。

为了协调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社会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变革的起因在于生态, 但变革本身在于社会和经济,而完成变革的过程则在于政治。

[5]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发展密不可分,政治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制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

4.2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比如,石油的发现以及内燃机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力,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人类创造了极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产生了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还有诸如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却也造成了水土资源的污染等等。

当然,理性的头脑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还是第一生产力。

落后的科学水平下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导致的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浪费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科学的引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6]科技的发展将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会淘汰掉那些落后的高污染的生产企业,有利于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型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和相关技术也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将引领清洁生产和高效的污染治理,减少材料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将引导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保理念的建立,从以前的过度消费向到现在的适当消费、绿色消费转变,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

5.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一种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7]悠悠华夏5000载,中国古代以墨子为代表的道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十分重视,他们主张“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这里的人、地、天、道、都是自然的存在,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是以地球运行规律为法则,地球的运行以宇宙运行规律为法则,宇宙的运行又是以道的规律为法则,而道的运行以自然为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