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2.1

生态系统
张家港市
赛 达 伯 格 湖
比 利 时
Hamois
农 区 的 夏 季 景 观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如太阳能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极
能 量 流 动
氮 循 环
硫 循 环
物质循环:大气循环、 水循环、沉积物循环 (碳循环、氮循环、硫 循环、磷循环)
磷 循 环


“现今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 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 力……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享受 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在目 前技术水平下我们就需要3个地球 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为了可持 续地适应未来40年人口和经济产出 的预期增长,我们就需要另外6到 12个星球。”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 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 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 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 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 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 可控制的衰退。” —罗马俱乐部丹尼斯.米都斯 《增长的极限》(1972)
四个问题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 中特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框架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政策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
1.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
生 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 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 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 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 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 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 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 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给自然留下更多
修复空间,给农业
留下更多良田,给
子孙后代留下天蓝
、地绿、水净的美
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
教学基本要求
• ①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和要求。 • ②把握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 要求。 • ③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主要任务。 • ④了解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 (一)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必须加强全球合作。
• (二)世界各种都应坚持“共同但有别的责任”这
一国际上公认的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基本原则,在环
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方面做出安 排。 • (三)中国始终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 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 党的十八大: 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 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政治根源 受传统发展观影响而导致的政府环境职能缺位是当代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最重要政治原因。 另一重要原因即是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制度供应不 足,特别是针对政府行为的制度供应不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述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
文明,是指反映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 果总和,标志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的 范畴。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化逻辑: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返回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

具体目标包括:
1.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形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4. 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人民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动员,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在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全体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部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水源地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监督
机制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 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 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 期治理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 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 督环保。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 着力完善制度和加强体制建设。 (一)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二)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法律和政策 1. 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法律。 2. 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政策。
(2)土地资源短缺 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要以 18亿亩为警戒线,16亿亩为生存线,只有 保持足够的耕地,才能解决和保证13亿到 1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 化的推进,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总 有一部分要用于城市建设和非农产业,耕 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益尖锐。
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 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 态文明。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
(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 首位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 (三)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 我国的基本国策。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 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 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 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 人均年产废旧物资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 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 量为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 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上 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 已接近65亿吨,其中1.5亿吨垃 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 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城 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 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包围。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如今的长 江
(5)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2009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 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 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 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沙化 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并且 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 “第二黄河“的迹象。
(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进生 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弃 物循环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 零排放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 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 重显著上升。 (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
(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 服资源短缺、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造成的矛盾, 实现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安全 发展。 (2)有利于在 保护自然与生态 的基础上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造良好条件, 为人民群众的生 产生活创造良好 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旨在探讨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一、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二、内容1.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3. 推动绿色能源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开发利用。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革命。

4. 面源污染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管,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大排污费用和罚款力度,引导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

5.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应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路径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大事。

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价值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发展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的领导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

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策略,推行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恢复等措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在工业发展方面,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改革金融体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项目。

财政方面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五、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伦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

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加强环境治理。

中国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过强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 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

中国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功能区。

4. 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

中国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5. 推动低碳转型。

中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力推动低碳
转型。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6. 加强环境监管。

中国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环境评
估和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环境治理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低碳转型以及环境监管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
立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 发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
补偿;
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 态补偿条例。
4.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 筹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
既考虑当前 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又 考虑子孙后 代发展需要。
既遵循经 济规律又 遵循自然 规律。
既讲究经 济社会效 益,又讲 究生态环 境效益。
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
北拓展。
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 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 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 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 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 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
《21世纪议程》 是1992年6 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之一。 该文件着重阐明了人类在环 境保护与可持续之间应作出 的选择和行动方案,提供了 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与 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 域。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 发展行动计划”,是人类建 构生态文明的一座重要里程 碑。
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源于对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化 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 1962年出版的代表作《寂 静的春天》 ,是标志着人 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 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 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 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 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 会广大民众。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和自然的 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 环境。
落实“五位一体”的总部局,就要牢牢抓好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 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坚持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 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提高发展 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 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 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 心价值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努力建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 加注重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力等理念,加强生态文明 的制度体系建设。
(二)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 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1、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 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生态文明建设1、基本内涵: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途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1、基本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途径: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原因: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途径:1、坚持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程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让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好地匹配,更好地保护资源,更加集约利用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核心理念;2、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和约束性,对土地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具有引领、协调和指导作用3、促进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筹协调开发: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构建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陆海开发格局,促进陆地国土空间纵深开发,促进海洋强国建设4、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五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005 年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4. 10 事件”、新昌县—嵊 州市交界地带的“7. 15 事件”、长兴煤山镇“8. 20 事 件”; 2007 年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事件; 2009 年浏阳镉中毒事件、凤翔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11 年浙江海宁市“9· 17”环境污染群体抗争事件 2011 年 5 月,呼和浩特市爆发 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上 街进行维权抗争活动
全面 发展
持续 发展
2. 生 态 文 明 总 体 要 求
• 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 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 总要求的实质和核心: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 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词源学意义上看:
他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的成果基
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 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 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提 出 的 前 提
• 资源约束趋紧
• 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 不欠新账——休养生息
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 生产空间 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
宜居适度
生态空间
山清水秀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文明建设 的方向和重点
资源开发中
环保工作中
生态修复中
节约资源 放在首位
源头治理 放在首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第6讲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6讲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思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 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表现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2.森林资源危机深重 3.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4.沙漠化土地迅速蔓延 5.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6.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7.大气污染趋势难以改变 8.固体废弃物不断上升,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9.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激化 10.自然灾害与环境事故频繁
认识篇
1、生态环境现状 2、文明发展阶段
3、生态、社会与人
4、17、18大报告
中 国 生 态 论文 明 建 设 理
践中 国 生 实践篇 态 1、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 文 2、建设两型社会的途径 明 3、以绿色GDP考核政绩 建 设 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实
C
专题小结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概念 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
三、生态、社会与人
A
生态环境制约社会发展 前提性与重要性
B
社会发展则需以人为本
“健康”与“小康”
四、17大、18大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美 丽中国”
(一)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 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 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 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倒U形曲线”
又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反映了一国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 曲线关系。不同学者认为,我国当前已到了U形曲线 的右半部分(乐观派)或仍处于U形曲线的左半部分 (悲观派)。其实,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U 形曲线的左半部分,拐点仍未出现,更没有到达U形 曲线的右半部分。但是,我国的EKC的特点是在左 半部分波浪式上升,而不是平滑上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古雷两度爆炸,如何让公众信任
项目固然如专家所称不会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造成威胁,但是,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如果监 管不到位,就必然会把安全隐患变为事实。
年 联合国评选全球十大最幸福国家
根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业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稳 定度,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报告评选了全球十大最幸福 的国家:丹麦 挪威 瑞士 荷兰 瑞典 加拿大 芬兰 奥地利 冰岛 澳大利亚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 居世界第多位,在全世界个人口超过万的国家中,居倒 数第三位;中国的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 水平的%和%,其中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位;人 均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 位,其中人均淡水资源位居世界第位。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 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实际可供利 用的资源比例较低。我国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 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 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 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和。
护最优配置的诸多治理方案中的一种。
先污染后治理”是追求发展难以逾越的现实规律
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是否真的存在必然矛盾?
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罗斯曼 和克鲁格就此提出了著名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 在一种倒型曲线关系:在某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大极限
指标
临界点
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与美日相比,超过美、日和 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年消耗水泥 约亿吨,约占世界的%;能源消耗约为亿吨标 准煤,占世界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亿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亿 居世界第六 人均 为世界 居位 座城市 座缺水 座严重缺水
“先污染后治理说”,便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相互关系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 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 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持这种观点的 人,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止污染,也 不是认为治理污染毫无必要,而是指出在经济水平 不高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将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 会需要忍受环境污染的后果。无论是源头防治、过 程控制还是末端处理,都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
当前值
评估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和

度比率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
洋超出警戒线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浓 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多布森单位
淡水消耗量 淡水年消耗量
立方公里
个多布森单位 立方公里
安全但亟待改善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生物多样性 百万物种年灭 绝数量
氮磷循环 大气年固氮量
土地使用率 用于耕种的非 冻土比例
二氧化碳浓 大气中二氧化
(一)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人口占全球首位 人口密度从年每平方公里人上升到人 每年新增国民产值中约.%的比重为新增的人口消费所抵 销 人口素质较低
例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美国每万人中达人, 加拿大 人,日本人,前苏联人, 中国为人,仅为美国的/,不到 日本的/。
我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万公顷耕地 和 万公顷可利用草原,均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 万 公顷,居世界第六;已探明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 第三;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 、第三。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黄河上游年代水量比年前减少
到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亿增长到亿,占可利用水 资源总量以上(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 利用量的,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威 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主当要代中内国容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述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马克思 自然是这么美的!人生有时虽然 似乎太残酷,自然的美却是始终 不变的。 ——德莱塞
先污染后治理不可避免 网易新闻两会策划 环保篇
在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矿 产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率极低。我国矿产 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综合利用率 约为%。
资源消耗巨大 能源利用率低
美元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我国每单位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了全世界%的煤炭,%的钢材,%的 石油,%的水泥,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 界%的,反差太大了。
经过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先污 染后治理”在民间话语体系里已基 本等同于错误的发展模式。然而, 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违背的规 律,也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一无是
处。
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天生就是冲突的。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资 源,除了具有满足人类生存和生理需要的“生存性功能”,同 时又有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容纳,分界,净化废弃物的 空间的“生产性功能”。“污染”这一概念的本质,其实就是 “生产性环境功能”降低了“生存性环境功能”的价值。经济 模式的选择,意味着要在这两种环境功能之中作权衡和抉择, 换句话说,即选择“污染”的程度。如果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出发,那么取消第二种功能,即停止一切生产活动,自然可以 使环境永远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但由于环境本身的稀缺性,客 服矛盾的办法不可能是消灭其中一个保留另一个,而是要寻求 一种组合,使得这两种功能对人类产生的效用综合达到最大。

碳浓度
万吨
万吨
严重超标 严重超标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超出极限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 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 带来的环境问题; 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 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 态破坏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类问题兼而有之,更严重 的是第二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