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484532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3.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干货分享)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1)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题型一: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题型二: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指导: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0b15b23c281e53a5902ff1a.png)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ce9f2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e.png)
文言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摘要: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2.句子翻译3.内容理解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2.关注题干信息3.前后联系推断四、实战演练及策略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到我们的学业成绩,也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因此,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方法1.词语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生僻词汇,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结合语境、成语推断等方法来理解其意义。
2.句子翻译: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思,同时注意语法和句式的转换。
3.内容理解: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判断文章的体裁。
三、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判断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
2.关注题干信息: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指导答题方向。
3.前后联系推断:通过前后文的关联,推断出句子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实战演练及策略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答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可以通过快速浏览、精读、圈画关键词等方式,迅速找到答案。
五、总结与建议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
我们要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文化背景知识,拓宽视野,增加对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答题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356e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b.png)
文言文阅读解题步骤答题技巧总结在文言文阅读解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意,准确地回答问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阅读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一些文言文阅读解题的技巧和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考试。
一、熟悉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之前,首先要对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等,了解常见的古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此外,熟悉常见的古文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古文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二、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的内容和脉络。
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来获取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意图。
读完全文后,可以简单梳理出文章的主题和各段的中心思想,为后续解答问题做好铺垫。
三、抓住关键句子,分析文意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关键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通常,关键句子往往包含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文章的核心内容。
通过分析关键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有助于回答问题。
四、理清篇章逻辑,分析修辞手法在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时,需要理清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明确每段与整篇文章的关联。
可以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转折、承接、因果关系来理解文章的发展和结构。
同时,要注意分析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这些修辞手法往往是作者表达观点和加强文章效果的重要手段。
五、综合整体,筛选出正确答案在回答文言文阅读题之前,需要对全文进行综合分析,将之前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起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段落的中心思想、关键句子的意义等来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将正确答案准确无误地选出。
总结:在文言文阅读解题中,熟悉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是基础;通读全文,理解大意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抓住关键句子,分析文意是理解文章观点和态度的重要手段;理清篇章逻辑,分析修辞手法是理解文本结构和特点的技巧;综合整体,筛选出正确答案是解答阅读题的最终目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6f11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9.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点汇总No.1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No.2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总结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1ab8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0.png)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和解题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下面将总结一些文言文阅读与解题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把握整体,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和段落之间的衔接等方面入手,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大意。
二、注意词语的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有时和现代汉语的用法不同,会给我们阅读和解题带来困扰。
因此,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词语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找字典或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解决。
三、注意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包括并列句、独立句、主谓宾句、主谓补句等。
在解题时,要注意理清句子的结构,准确找出句子的主干和谓语,以便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熟悉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五、注重细节在阅读和解题时,要注重细节。
有时,一些细节点燃文的理解和答题的正确与否。
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词语的用法、句子的构造、上下文的衔接等来捕捉细节。
六、读懂篇章的脉络文言文中的篇章通常有其独特的脉络和结构,了解篇章的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寻找答案。
可以通过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关键句的把握等方式来读懂篇章的脉络。
七、解题技巧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采取一定的解题技巧。
比如,有些问题需要我们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修辞手法、词语的选择等方面入手;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判断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八、多做练习最后,多做练习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解题技巧的有效方式。
通过不断阅读和解题,我们能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解题技巧,并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解题能力。
以上是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5252eac4693daef5ef73dea.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3afb0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4.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不少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提高阅读理解和解题的能力。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首先要静下心来,从头到尾通读一遍。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不要着急,继续往下读,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其大致意思。
读完一遍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文章的主题、人物、事件等。
有些同学一看到不认识的字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
其实,很多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
比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中的“蹙”,结合前文“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以及后文“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可以推测出“蹙”是“困窘、窘迫”的意思。
二、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在一些课外文言文的题目中,会给出一些注释。
这些注释往往是对文中较难理解的字词、人名、地名、典故等的解释,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
注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千万不要忽略。
比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如果题目中给出“谪”的注释是“降职或远调”,那么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滕子京当时的处境。
三、分析题目,明确要求在阅读完文章和注释后,要仔细分析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
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还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点等等。
只有清楚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答题,避免答非所问。
比如题目要求“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那么我们就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加点字上,准确地写出它们的含义。
四、字词解释,注意方法1、课内迁移法很多课外文言文中的字词,在我们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都能找到相似的用法。
可以通过回忆课内学过的知识,将其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理解中。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在《岳阳楼记》中学过是“没有”的意思,如果在课外文言文中遇到“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中的“微”,就可以联想到课内的用法,解释为“隐隐约约地”。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22aab010661ed9ad51f396.png)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通假字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4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7d37a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71.png)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和答题可能会有些困难。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初中文言文的各种题目。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一、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贝”字旁的字通常与钱财有关,像“财、货、贫、赂”等;“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美玉有关,比如“琼、瑶、瑕、瑜”。
通过分析字形,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实词的意思。
2、语境推断法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实词的意思。
比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中的“文理”,结合上下文可知,指的是“文采和道理”。
3、联想推断法我们可以联想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实词用法,来推断新文中实词的含义。
比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我们学过“猛浪若奔”,知道“奔”是“飞奔的马”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出前文中“奔”的意思。
二、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需要重点掌握。
1、归纳总结法对常见的虚词,如“之、而、以、于、其”等,要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它们的不同用法和例句。
比如“之”,有“助词,的”“代词”“动词,去、往”等用法。
2、代入筛选法在理解虚词的含义时,可以把几个可能的解释代入句子中,看哪个解释更通顺、更符合语境。
三、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做到“信、达、雅”。
1、逐字翻译先把句子中的每个字词逐一翻译出来。
2、调整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对翻译出来的字词进行调整。
比如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3、补充成分有些文言句子省略了主语、宾语等成分,翻译时要补充完整。
4、注意关键词一些关键词,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准确翻译。
四、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是理解内容的基础,要逐字逐句地读,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02X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攻略汇总
![202X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攻略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1608e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f.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学校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攻略汇总阅读文言文是中同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把握好答题技巧可以挂念同学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答题精确度和效率。
下面是的学校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攻略汇总:一、答题前的预备1. 审题: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先认真审题,了解题目要求,确定要查找的答案内容和形式。
2. 理解文章结构: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有所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3. 生疏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文言文的句式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生疏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可以挂念同学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二、答题过程中的技巧1. 细读全文:在解答问题之前,先通读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楚的生疏。
2. 分析关键词:将问题中的关键词和文章中的相关词语进行对比,找出对应的句子或段落,然后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理解问题所问。
3. 留意词语和句子的上下文: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简单,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和理解。
同学在解答问题时要留意词语和句子所处的上下文,从而更精确地理解其意思。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留意关键字的修辞作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格外丰富,通过修辞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同学在解答问题时要留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关键词语的修辞作用。
5. 留意识别句子的规律关系: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有简单的规律关系,同学在解答问题时要留意识别句子之间的规律关系,理解句子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的表达意思。
三、总结答题阅历1. 多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同学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章,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力量。
2. 多做题目:同学可以通过做一些文言文的阅读题目来提高解题力量,生疏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3. 多与他人争辩:与同学或老师一起争辩文言文的阅读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提高解题思路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8bc41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6.png)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1.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1) 注重字词的理解:文言文的字词使用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古词古句的含义。
(2)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掌握这些手法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
(3) 理解句子的结构:文言文常常使用长句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结构有助于把握句子的意义。
(4) 注意上下文的关联: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典型案例等补充说明,需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内涵。
2. 文言文阅读答题常见技巧(1) 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答题的重点和角度,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 先通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意图。
(3) 突出关键词语: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将关键词语标注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准确回答。
(4) 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理解句子的含义,以确保回答的准确性。
(5) 注意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答案时,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根据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避免被干扰选项误导。
3.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点(1) 对比四书五经:文言文中常常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对于熟悉四书五经的学生来说,理解文意会更加容易。
(2) 理解成语典故:文言文中经常使用成语典故来表达意思,了解常见的成语典故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人物性格:文言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人物性格是常见的手法,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意。
(4) 把握作者立场: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常常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理解作者的立场有助于把握文意。
(5) 善于推理:在回答问题时,应善于运用推理能力,通过分析上下文、对比四书五经等方式进行推理,得出准确的答案。
4.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小结(1) 必须加强对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法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5fda8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8.png)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一、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是学生们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1. 通读全文在开始答题之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通过整体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 理解题意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准确地理解。
有时候问题可能会带有一定的隐晦性,需要在题目中寻找提示词,进行推理和猜测。
弄清楚问题的出处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3. 细致阅读原文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注意词语和句子的搭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关键词进行标记和划线,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切勿草率回答问题,要保持耐心和专注。
4. 找准依据在回答问题时,要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和证据。
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对照,找到问题的答案所在。
原文提供的细节和信息是回答问题的重要依据,要善于捕捉和利用。
5. 整合信息阅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需要整合原文中的多个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要将所得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梳理,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在回答时做到确切、有力、充分。
6. 注意选项和排除法在选择题中,要注意各个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毫不马虎地进行挑选。
有时候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寻找正确答案,注意去除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选项。
通过对比、分析和推理,选择出最准确的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解题,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 了解背景知识文言文往往是古代文化的积淀,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之前,要先了解作者和文本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相关信息。
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2. 关注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可以通过划线等方式标记文言文句式的结构和变化,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实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实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3f7dc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9.png)
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技巧实战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是我们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阅读的技巧:1. 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与用法:由于古代汉字的用法和现代汉字有所不同,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例如,“予”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我”,“尔”表示“你”。
2. 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语: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词语,在阅读时应该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夫”在文言文中表示“但是”,“云”表示“说”。
3. 注重细节: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比喻,注重阅读时细致入微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二、文言文解题技巧阅读文言文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下面是一些文言文解题的技巧:1.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掌握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分析语气与语境: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虚实、偏正、倒装等语言现象,理解语气和语境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至关重要。
3. 关注上下文的线索: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上下文的线索来传递信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4. 善于运用典故: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典故和历史事件,善于运用所学的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实战知识点总结1. 汉字的意义与用法:熟悉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包括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2. 句子结构与语法: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理解文言文的句子含义。
3. 修辞手法与比喻:注重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比喻,理解文章的意义。
4. 上下文的线索和逻辑关系:注重上下文的线索和逻辑关系,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
5. 典故和历史事件: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掌握文言文阅读和解题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解答相关问题。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a3a1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c.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仔细阅读
阅读文言文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以读两遍以上,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
在读的
过程中,可以适当标记一些重点,便于后续分析和复述。
二、把握关键词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关键词,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
关键词通常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等方面的词语,关注这
些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信息。
三、熟悉文言文基本句型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句型和表达方
式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至关重要。
平时可以多读一些文言文的经典作品,积累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言文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四、注意重点段落和篇章结构
文言文通常采用前言后主、有机结合、褒扬抨击等方式组织文章,要
注意到文章的重点段落和篇章结构。
对于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可以通过重
点段落来进行分析和把握,有助于答题和理解整个文章的结构。
五、注重详注、词语解释和翻译
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详注、词语解释和翻译。
详注是指对文中一些
生僻词语、典故、典型句式等进行解释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词语解释是指对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解释,防止产生歧义;翻译是将文言文
转化成现代汉语,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通过以上五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阅读文言文,并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答题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加练习、积累,增强对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中考语文必备:初中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必备:初中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7e6ad3202d276a201292e8c.png)
中考语文必备:初中文言文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汇总“文言文阅读”一般会考到实词、虚词、句子翻译以及文意理解这四大考点,那么每个考点都有哪些答题技巧呢?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②结构助词,译作“的”;③助词,不译;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974c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c.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系列一: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文言文阅读可能是一个难题。
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得分。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不要一上来就纠结于个别字词的意思,而是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题、人物、事件等。
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先跳过,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其大致含义。
在通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体裁。
如果是记叙文,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议论文,要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如果是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例如,《岳阳楼记》是一篇著名的记叙文,在阅读时就要明确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很多文言文都会有注释,这些注释对于理解文章非常有帮助。
要认真阅读注释,尤其是对一些生僻字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的解释。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是“高兴”的意思。
结合注释,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同时,要学会运用联想和推断的方法来理解词义。
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成语、词语等进行联想和类比。
例如,“肉食者鄙”中的“鄙”,可以联想到成语“卑鄙无耻”,从而推断出“鄙”在这里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三、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从而准确理解句意。
对于一些倒装句,要调整语序进行理解。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对于一些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成分进行理解。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览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5c6b08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d.png)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览在学习语文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下面将对文言文答题技巧进行一些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理解句意理解句意是文言文答题的关键。
句子结构复杂,有些字词的用法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所以理解句意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通过多读几遍题干,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甚至进行注释,以确保自己的答案正确无误。
二、常见语法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序:文言文中,词序不同于现代汉语,需要通过增减助词或者加标点来区分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
2. 用典:文言文中大量使用文化典故,需要注意理解典故所表达的含义。
3. 用词:文言文中的词汇较为丰富,且有不同词义的同形异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4. 借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借代,如“其”、“之”等词,需要注意理解其所指代的对象。
三、注意标点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句点、问号、叹号、引号、圆括号等。
标点符号的使用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注意区分。
在阅读文言文作品时,注意标点有助于理解句意。
四、注意语文常识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了解一定的语文常识。
比如,各个历史朝代的代表人物、事件、地理、道德和文化等。
这些知识点常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掌握这些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加深印象。
五、多练习掌握文言文答题技巧需要不断练习,培养敏锐的语感和丰富的词汇储备。
可以通过做题来提高答题技巧,比如多做语文模拟试卷、历年真题等。
总之,文言文答题技巧需要通过多维度的训练才能够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
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
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
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例文言文阅读(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2)佳木秀而繁阴()(3)山肴野蔌()(4)觥筹交错()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
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
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
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2)徒见其浩然无涯()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答案:1、六一居士北宋(或“宋”)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
(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
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
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
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
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
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
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
“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
“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
“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
“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
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
“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
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
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
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
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
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