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教学案51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教学案51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章教学案51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1.使学生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2.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课前预习】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把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填在下表中。

中各使用了何种金属及利用了该金属的哪种性质。

①用于制干电池外壳的是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②体温表中银白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③包装糖果用的是_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3.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由于_____________,火柴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总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课本P115[联想和启示]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分别将光亮的镁带、铝箔、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思考]铁、铝、铜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各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物质?。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
部分金属元素学生知道名称不知道符号如何写
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合作
探究
模块
列举或展示见过的或收集到的金属并说出其性质、用途
练习:
1.下列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 )
A.铝B.铁C.金D.铜
2.环顾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们好多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例如,体温计中的液体是;作导线的一般是__;水龙头表面镀的一层金属一般是或;炒菜锅最好用;灯泡中的灯丝是;切菜的刀最好是。
(3)良好的延展性。延性是指抽成细丝,以铂为最;展性是指压成薄片,以金为最。
(4)密度较____。如铁的密度是7.8g/cm3,不过锂的密度最小,只有0.534g/cm3。
(5)熔点很______。如铁的熔点是1535℃;不过,汞的熔点最低,只有-38.87℃。
巡视了解学生完成进度。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练习并展示
A行B行
含碳量<2%的铁Fe2O3
伍德合金保险丝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钢
铜锡合金青铜
铜锌合金黄铜
2、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生铁和钢的主要成份都是铁,其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生铁是铁,钢是铁的氧化物
C.生铁硬而有韧性,既可铸又可煅
D.钢是用铁矿石和焦炭作原料炼制而成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纯金属吗?
阅读教材P117-120
了解什么叫合金?列举见过的合金成分、性质、用途。
展示各种合金的应用
练习:
1、分别举出铁、铜、金的几种用途,这些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展示元素周期表
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观察教师出示的元素周期表。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课 题 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课 型 互动课课 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铁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置换反应的概念。

3、通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4、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2、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泼”。

课前准备仪器:水槽(1)、试管架(1)、试管(6、15*150)、镊子(2、砂纸(2)、烧杯(2)、酒精灯、火柴 、导电性装置(电池、 导线、灯泡、灯座)共三十组药品:铜丝(2)、铝丝(2)、铁丝(2)、稀盐酸(1:1)、水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金属。

你知道那些方面用到金属? 学生: 发言交流。

教师: 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的,你猜想金属会有那些性质呢? 学生: 发言交流。

教师记录教师: 怎么知道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呢? 学生: 做实验检验。

教师: 对!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来检验。

不过,我要先检验同学们,老师在水槽中放了铁丝、铝丝、铜丝,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活动:找铁丝、铝丝、铜丝。

学生交流:说出区分的依据。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砂纸。

告诉学生,杯内的液体就是水。

探究活动一:学生分组实验:组织交流: 说出发现了什么,怎么做的。

(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看法) 提出问题: 它们比较软,能不能砸扁?能不能拉长呢? 学生演示实验: 用铁锤敲金属丝。

(作好对比)师生演示实验: 拉铜丝。

(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对比方案) 小结归纳:一、铁的物理性质。

进一步说明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光泽、延展性、熔沸点、密度、硬度、导电、导热等方面来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方法。

(指出:金属还有一些物理性质,由于时间、器材的限制,未能发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三课时【创新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三课时【创新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三课时
二、合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特性的重要性;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和资料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铁的两种合金;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学习:
生铁和钢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铁的两种重要的合金——生铁和钢
1.合金:由一种金属和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生铁和钢组成和性能上的差异:
3.合金的性能:
4.金属材料:包括各种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复习教案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复习教案设计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是第五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

重点放在金属性质的探究上,通过常见金属铁的一系列反应,总结归纳出金属在不同状态,不同外界条件下,展现出来的不同实验现象,同时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解释—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巩固基本知识,以铁为例,通过对铁的性质的探究,来复习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并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归纳总结,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暖宝宝、磁铁、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砂纸、火柴、试管(若干)烧杯(若干)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跟各位同学一起来复习巩固一下第五章的化学知识。

这几天比较冷,所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可以取暖的简易装备:暖宝宝大家都知道,把暖宝宝贴在贴身的衣服上,它会发热,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暖宝宝里藏着什么宝贝呢?我们请大家来看一下包装上的成分说明。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案(教学设计)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 会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前几章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间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不可缺少。

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哪些金属,完成课本习题,能以最快的速度金属元素的大约种类吗?说说你见过的金属,以及它们的颜色、状态、用途、和你知道的它们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1: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思考2:铁、铝、铜能加工成导线、能压成薄片,表现出金属哪些物理性质?思考3:金、银、铂做成各种首饰等,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一]:砂纸打磨请同学们找出镁带、铝带、铁带、锌带、铜带并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取少量铁粉于试管中观察颜色。

[小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过渡]: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必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P115《观察与思考》回忆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二]: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三)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探究三]完成P1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铜带与盐酸[探究问题三]:置换反应1. 置换反应2.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四]将光亮的铁带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论]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稀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熔点、硬度2.纯金属第1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2.纯金属本堂课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

沪教版化学(全国)九年级上册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全国)九年级上册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设计

(1) 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2)金属 C 是
,操作 a 的名称是

(3)已知 A 的硫酸盐中 A 元素显+2 价,请写出步骤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014 泉州市中考题】:下图是化学园地中一张表示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卡片图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溶液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A、 B、C 三处的卡片尚未粘贴。
5/5
【师】: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这两个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
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是否能够进行;还可以利用它进行比较金属的活 动性强弱
【例题 2】:A、B、C、D 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 已知:① A+BSO4 = B + ASO4
② C+H2SO4 = H2↑+ CSO4 ③B+2DNO3 = B(NO3)2+ 2D 请完成一下填空: (1)金属 C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 H 的______(选填“前面” 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 动性由强到弱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你认为下列物质可用来替换“Fe”位置的是
(填序号)。
① NaOH
② Zn
③ Ag
④ Fe2O3
【教学反思】、成功的经验:
1、教学设计比较合理,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活动、设计意图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开发课 程资源,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中注意知识的温故再知新,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联 系起来, 逐级搭建知识的“阶梯” 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降低难度。整堂课中知 识点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难度不大易于接受。 2、理论与实践结合,讲与练结合,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精力集中,使学生“眼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 3、知识脉络清晰。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然后再通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 步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4、课堂教学中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既有小组讨论,个别回答,学生实 验视频录制,又有学生现场实验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气氛融洽。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和发挥不够,没有留时间给学生提问质疑,学生探究性学 习时间不够充分。 2、时间的安排方面,还不是很合理,有前松后紧之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思考,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 个新台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识金属的性质,能用金属的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学会判断置换反应。

3、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获取信息,通过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1、推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2、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课前活动】:活动一:1、你所知的金属的各种物理性质:。

2、根据已知的物理性质,说明铜的应用中涉及到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活动二: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2)铁丝在氧气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3)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反应类型。

2、以上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是【课堂过程】:活动一:1、根据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事实,总结出常见金属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

2、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如果不是,请举例。

活动二:P23介绍了镁条与醋酸可以反应产生氢气。

1、探究实验:①将稀盐酸分别倒入镁、铁、铜三种金属中,观察反应现象。

②同时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

(提示:挑选气体适中的那支试管,用大拇指堵一会,再将试管口凑近酒精灯火焰,打开拇指点燃。

)(1)根据以上反应现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 > 。

(2)请完成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归纳总结:比较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物质类别,总结出此类反应的特点。

活动三: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可是现代的湿法冶金的先驱。

实验探究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一种铜的盐溶液),把一段打磨过的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四:探究铝锅不易锈蚀的原因探究实验3、在酒精灯上灼烧铝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有关金属的鉴别、提纯方面的实验探究问题
2、熟悉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
3、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学习重点】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学习难点】能设计简单方案来测定金属的纯度,并归纳出相关方法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常见的应用:
【新知导学】:
认识金属材料-----合金
1.合金是由熔合形成的有的物质,合金属于物。

2.合金与组成金属相比,一般具有熔点,
硬度。

3.金属材料,既包括,也包括。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板块一、小组合作:对合金概念的理解
1.合金是化合物吗?
2.合金中都是金属吗?
3.熔合是简单混合吗?
4.合金中的各金属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吗?
5.合金的物理性质如何?
6.生活中的合金有哪些?
板块二有关不纯金属的相关计算问题
思考交流: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 Zn 和Fe
B. Cu和Au
C. Zn和Cu
D. Mg 和Al
板块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金属的检验、除杂中的应用
思考交流:(1)生活中的黄铜(铜和锌的合金)与黄金由于颜色的相同而导致易混淆,
你根据你的知识利用相关方法来鉴别。

简单说出相关操作、可能现象。

(2)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 两组实验方案。




案,


为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A”或“B”),
理由是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板块三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实际应用
思考交流:板块二(2)中,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
断”)。

总结与反思:该测定的方法为-----杂质法。

你能否通过其他方法来测定呢?
拓展演练: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
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
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

按图
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
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