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综合现状调查表指标解释说明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一、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1.地域文化丰富特色小镇往往位于一些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丰富的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些地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和居民的重要因素,也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
2.自然风光优美许多特色小镇都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3.传统手工艺发展特色小镇往往以传统手工艺闻名,如织布、造纸、制陶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丰富了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
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基础设施薄弱许多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狭窄、供水供电不足、通讯信号不畅等问题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发展。
2.生产力不足特色小镇的产业多以传统手工艺和旅游业为主,生产力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3.产业单一特色小镇的产业往往比较单一,主要以旅游业和传统手工艺为主,一旦遇到外部环境的变化,特色小镇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和对策1.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应该注重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自然风光和传统手工艺等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比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丰富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
2.创新发展特色小镇应该注重创新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传统手工艺品的质量,拓展产品的市场空间,增加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
3.完善基础设施特色小镇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特色小镇的城市化水平。
4.促进产业升级特色小镇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产业和技术,促进本地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升级,拓宽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增强特色小镇的经济韧性。
5.生态环保特色小镇的发展也要注重生态环保,保护好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和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引言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在中国不断兴起的一种城镇发展模式,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吸引人才、资本、创新等要素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访谈:选择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与相关小镇负责人、企业家、居民等进行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观点。
2. 数据分析:收集了特色小镇的基本信息、产业发展数据等,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发展趋势和问题。
三、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所调研的特色小镇产业规模从几十万到几千万元不等,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特色农业为主导。
2. 人才引进:特色小镇吸引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知名企业入驻,提高了小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3. 政府支持:政府给予了特色小镇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旅游资源: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为基础,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游客,为小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5. 社区融合: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周边社区的融合,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特色小镇的问题与挑战1. 资金问题: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很多小镇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难以推进发展计划。
2. 产业升级:部分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比较单一,还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升级的路径,影响了小镇的竞争力。
3. 管理体制: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初期对于管理体制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运营模式,导致管理混乱。
4. 生态环境: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存在着景区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
五、建议与展望1. 探索融合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应与周边城市和乡村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2.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为便利的办事流程和财税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入驻。
浙江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建设评价个性指标
一级 指标
序 号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评价方法
1
居住环 境(3 分)
品质住区
建成区有开发商建设居住小区或代建农房集聚区得 1 分;视居住区整体风
貌酌情给分,最高得 1 分(居住区与周边风貌协调且风貌品质好的得 0.7-1 现场检查 3 分,较好的得 0.4-0.7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现场检查
方文化特色的得 0.7-1 分,较好的得 0.4-0.7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1
视农旅特色游线建设情况酌情给分,最高得 1 分(线路组织合理且沿线项 目丰富多样的得 0.7-1 分,较好的得 0.4-0.7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现场检查
3
结合地方文化开发土特产品、伴手礼以及特色衍生品等产品,成效明显的 做法或案例每项得 1 分,最高得 3 分。
1 旅游导视系统内容标识清晰、整体协调有序、融入周边环境、体现地方特 现场检查
色的得 0.7-1 分,较好的得 0.4-0.7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视交通游览设施完善情况酌情给分,最高得 1 分(电瓶车、公共自行车、
1 公交车等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健全完善的得 0.7-1 分,较完善的得 0.4-0.7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建有小镇客厅或农产品展销中心得 1 分,最高得 2 分;视取得成效酌情给
3 分,最高得 1 分(设施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且运营优质高效的得 0.7-1 分, 现场检查
较好的得 0.4-0.7 分,一般的得 0-0.4 分)。
在“农业+”方面有亮点做法的每项得 2 分,最高得 4 分;视取得成效酌
浙江特色小镇评估指标报告
浙江特色小镇评估指标报告浙江特色小镇评估指标报告是对特色小镇进行全面评估的指导文件,通过对不同维度进行评估,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下面将从景观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评估指标的报告。
景观环境是特色小镇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景观环境包括水、山、道、街、楼、树等自然和人工景观,评估指标包括景观的完整性、生态保护、绿化覆盖率、公共空间利用率等。
在评估指标中,可以考虑景观的独特性和与特色小镇的契合度,如是否能够体现特色小镇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等。
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评估的另一重要指标。
产业发展包括特色产业结构、特色产业集聚度、产业竞争力等。
评估指标可以考虑特色小镇特有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如是否具有独特的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资源,以及特色小镇对产业吸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
公共服务是特色小镇评估的另一关键指标。
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
评估指标可以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改善水平,如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医疗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交通便利度等。
社区管理是特色小镇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管理包括社区组织、社区治理、社区居民参与等方面。
评估指标可以考虑社区管理的效能和民主化程度,如社区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的程度和社区居民参与的情况等。
文化传承是特色小镇评估的又一重要内容。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手工艺传承、民俗文化传统保护等方面。
评估指标可以考虑文化传承的保护程度和传承方式,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和民俗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等。
总体来说,浙江特色小镇评估指标报告是对特色小镇发展的综合评估报告,涵盖了景观环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特色小镇可以通过评估报告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不足之处,并据此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和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内生增长。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迁徙,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密集和资源紧张。
然而,一些小镇却因其独特的文化、风景和资源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居住地。
为了解这些特色小镇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特色小镇调研。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四个特色小镇作为调研对象,它们分别是:乡村A、海滨B、山区C和古镇D。
这四个小镇在文化、景观、产业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居住或旅游。
三、调研内容1. 文化特色:我们了解了每个小镇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特色的传统节日、风俗等方面。
2. 景观特色:我们对每个小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了调查,包括其山水风光、建筑风格等。
3. 产业特色:我们调查了每个小镇的主要产业和当地特色的特色产品,分析了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 政策支持:我们了解了各个小镇政府对当地特色小镇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政策支持。
四、调研结果1. 文化特色:乡村A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注重传承和维护当地的民俗文化;海滨B以海洋文化和渔民文化为主题,注重海洋节日和海鲜美食的推广;山区C依托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努力打造特色山区文化;古镇D则以古建筑和手工艺为特色,注重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
2. 景观特色:乡村A的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依;海滨B有着迷人的海滨风光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山区C的山水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古镇D的古建筑和独特的街巷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3. 产业特色:乡村A的农产品加工业非常发达,以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为主要产业;海滨B以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同时也发展了海洋旅游业;山区C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受到了当地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古镇D以古镇旅游和手工艺品销售为主要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厚的收入。
4. 政策支持:各个小镇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和宣传推广等,来促进当地特色小镇的发展。
五、结论特色小镇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色小镇基础概况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发展质效指标、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
附录A(规范性)特色小镇基础概况指标特色小镇基础概况指标见表A.1。
表A.1基础概况指标附录B(规范性)特色小镇风险控制指标特色小镇风险控制指标见表B.1。
表B.1风险控制指标附录C(规范性)特色小镇发展质效指标特色小镇发展质效指标由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见表C.1。
指标作用如下:a)核心指标是评价特色小镇发展质效时应采用的指标;b)辅助指标是评价特色小镇发展质效时可采用的指标。
表C.1发展质效指标表C.1 发展质效指标(续)附录D(规范性)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D.1 基础概况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D.1.1 主导产业类型小镇主导产业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健康、环保等现代服务类。
D.1.2 入驻专业企业数小镇内所有注册的专业企业数量总和,反映小镇的产业发展状况。
D.1.3 计划完成投资额报告期内小镇计划完成投资总额,反映小镇的预期投资规模。
D.1.4 累计完成投资额报告期内小镇累计完成的所有投资的总额,反映小镇的实际投资规模。
D.1.5 完成主导产业投资额报告期内小镇累计完成的主导产业投资的总额,反映小镇产业投资规模。
D.1.6 已建成区域的用地面积(亩)已建成区域的用地面积是指小镇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
D.1.7 国内生产总值(GDP)报告期内小镇所有常驻单位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反映小镇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D.1.8 已建成区域常住人口数实际经常居住在小镇半年以上的人口。
按式(D.1)计算。
常住人口=户口在本辖区且在本辖区居住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待定(无户口和口袋户口)但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以下的人.......................................... (D.1)D.1.9 从业人员数(人)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人员。
国家统计局金华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分析及发展建议
国家统计局>>金华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分析及发展建议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具有鲜明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从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截止目前,金华市共有22个省、市级特色小镇,其中武义温泉小镇、磐安江南药镇、义乌丝路金融小镇、东阳木雕小镇、永康赫灵方岩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等6个小镇列入79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金东金义宝电商小镇、永康众泰汽车小镇、浦江仙华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金华互联网乐乐小镇等5个小镇列入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
一、金华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前三季度,金华市22个特色小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0.05亿元(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其中特色产业投资额82.3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重达63.3%。
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有投资48.21亿元,占投资总额比重37.1%;非国有投资81.84亿元,占比62.9%。
非国有投资额中民间投资81.18亿元,占非国有投资额的比重为99.2%,占投资总额的62.4%。
前三季度,金华市22个特色小镇入驻企业数2158家,其中新增企业282家。
“新四军”创业人员276人(“新四军”创业人员数:包括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其他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等创业人员数,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中有技术、资本入股的人员)。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52.4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3.42亿元。
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5.05亿元。
旅游接待总人数574.46万人次。
政府扶持补助小镇资金为1.39亿元,其中市、县扶持补助资金1.35亿元。
表1 前三季度全市特色小镇统计监测指标情况指标名称计量单位6个省级创建小镇5个省级培育小镇11个市级特色小镇合计本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亿元58.8231.6939.54130.05其中:特色产业投资额亿元43.4418.6520.2982.37其中:1.国有投资亿元21.977.1819.0548.212.非国有投资亿元36.8424.5120.4881.84其中:民间投资亿元36.6324.0720.4981.18商品住宅投资额亿元0.990.452.263.7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额亿元0.47 00.45 0.92 企业数个592 555 1011 2158其中:本年新入驻企业数个1098786282“新四军”创业人员数人66131792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26.86241.7883.78352.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5.91232.0475.47323.42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23.9144.456.6975.05年初至本季末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200.28182.68191.5574.46本年政府扶持补助资金亿元0.960.240.191.39其中:市级、县扶持补助资金亿元0.960.0240.0151.35二、金华市特色小镇投资情况(一)投资进度总体平稳,投资结构趋于优化金华市22个特色小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三季度当季为46.65亿元,占前三季度投资总额的35.9%,投资进度总体较为平稳。
创建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创建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和网络搜集的方式,获取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特点和成功经验。
三、调研结果1. 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点:特色小镇是指依据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通过整村整镇、整片整区的综合整治和规划,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完整功能的城镇,以引领、集聚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其特点包括:(1) 地域特色:特色小镇的兴起往往与特定的地域资源、文化传统、产业优势相关,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小镇;(2) 产业集聚:特色小镇将相关的产业、企业以及其他配套设施集聚到一起,形成产业生态圈,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提升;(3) 完整功能:特色小镇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居住、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一系列功能,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2. 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在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如过度依赖政府补贴、产业单一、功能不完善等。
但也有很多特色小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如三亚亚洲花卉小镇以花卉产业为依托,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张家界大峡谷特色小镇以旅游业为主导,形成了以大峡谷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条;乌镇特色小镇以传统文化和文创产业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创企业。
3. 特色小镇的未来趋势:特色小镇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功能的多样化提升和品质的提高。
特色小镇应注重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域。
此外,发展特色小镇还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保护和发展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使特色小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四、调研结论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政府投入,注重产业多元化和功能完善,加强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²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
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在具体规划建设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政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政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图1)。
1.产业维度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生产效率较高。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特色小镇是指以特定主题为特色,结合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形成具有独特特色和吸引力的小镇。
近年来,特色小镇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本文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几个方面,以期为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1.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特色小镇的发展。
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制定特色小镇发展规划,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
国家还鼓励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开发,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2.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工作。
这些特色小镇以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或者民俗风情为主题,融合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功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
这些特色小镇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动力。
这些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3.特色小镇的特色产品随着特色小镇的发展,一系列以当地特色为主题的产品也得到了发展,如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美食等。
这些产品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为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4.特色小镇的相关配套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特色小镇在配套设施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和发展。
如旅游接待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村、文化表演场所等,使特色小镇成为了游客和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选择。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几个方面的探索1.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主要以旅游业为主。
如何将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旅游业向多元化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以通过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快特色小镇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探索特色小镇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注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目前特色小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其探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特色小镇发展现状1.地理位置:特色小镇一般位于乡村或郊区,地理位置通常较偏僻,不便于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
2.资源优势:特色小镇多以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产业为依托,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3.发展瓶颈:由于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等原因,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
4.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或手工业为主,缺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科技支撑。
5.发展模式:大多以旅游观光为主,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模式。
1.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小镇应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提升品牌影响力。
2.开发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文化创意、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形成产业集群。
3.建设基础设施:特色小镇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等公共设施的完善,提升交通和通讯网络。
4.拓展市场渠道:特色小镇应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城乡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引进人才资源:特色小镇应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包括管理、营销、技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政府引导:政府应积极引导特色小镇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企业联合:特色小镇应鼓励企业间的合作联盟,共同开发市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科技支撑:特色小镇应引进科技支撑,积极开发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4.文化传承:特色小镇应加强文化传承,注重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当地文化发展。
5.品牌建设:特色小镇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特色小镇的形象。
_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_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
Indices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ment/Wu Yizhou, Chen Qianhu, Zheng Xiaohong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Zhejiang province carries out 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ment,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pgrades and tran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s of characteristic town, presents a subjective-objectiv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integrated indices system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indices system is a diamond-shape structure and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essenti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character level. The evaluation uses a graphic polygon comparing different indice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mall town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ment level, Indices system, Appraisal method
《国家特色小镇认定标准》官方解读
《国家特色小镇认定标准》官方解读《国家特色小镇认定标准》官方解读一、特色小镇认定标准特点1、以评“特色”为主,评“优秀”为辅以往的小城镇系列评选以“评优秀”为主,例如全国重点镇,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是依据其优秀水平设定不同的评分等级。
而特色本身是一个多样化的名词,不同的镇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如何用一个标准体系评判不同镇的不同特色是本次标准制定的难点。
本次标准制定,是在“优秀”的基础之上,挖掘其“特色”因素。
因此,本次标准制定将评价指标分为“特色性指标”和“一般性指标”。
特色性指标反映小城镇的特色,给予较高的权重;一般性指标反映小城镇基本水平,给予较低的权重。
做到以评“特色”为主,评“优秀”为辅。
2、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小城镇的特色可简单概括为产业特色、风貌特色、文化特色、体制活力等,这些特色选项的呈现以定性描述居多。
但是,完全的定性描述会导致标准评判的弹性过大,降低标准的科学与严谨性。
而少量且必要的定量指标客观严谨,虽然使评审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但能够保证标准的科学与严密。
所以,本次标准的制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
在选择定量指标时首先尽量精简定量指标的数量,同时尽量使定量指标简单化增强可评性。
二、特色小镇分项指标解读根据《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此次特色小镇认定对象原则上是建制镇,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灵活的体制机制。
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大核心特色指标。
1、产业发展——如何衡量小城镇的产业是否有特色小城镇的产业特色首先表现在产业定位与发展特色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体表现为:产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现有产业是否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者新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知名度影响力有多强;产业是否有规模优势。
其中产业规模优势为定量指标。
特色产业还应该具有产业带动作用以及较好的产业发展创新环境。
产业带动作用分农村劳动力带动、农业带动、农民收入带动等三个方面,分别用农村就业人口占本镇就业总人口比例、城乡居民收入比等定量数据表征。
县、镇级调查表指标解释(附件3)
附件3县、镇级调查表指标解释基本情况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包括耕地、荒山、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
年末总户数是指户口在当地的常住户数,按照公安部门常住户统计。
乡村户数是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但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做家庭常住人口。
建档立卡户数是指各省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的农户逐户调查,逐户登记,并经村组民主评议,初步确定建档立卡农户名单;由村组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组织力量进行复核检查通过后,正式确定为建档立卡农户数。
扶贫户是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农户。
扶贫低保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建档立卡低保户。
脱贫户是指通过帮扶,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上年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或省定农村扶贫标准,以各省实际执行的农村扶贫标准为准)建档立卡农户。
需要移民搬迁的户数是指居住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或地质灾害地区,需搬迁的农户数。
年末总人口是指经常在家或居家6个月以上的人口,或虽然在外居住6个月以上但收入带回家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为一起的人口。
其中:乡村人口是指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安徽省级特色小镇评估指标体系具体细则(2)
出具在有效期内专利有效 镇政府、相关企业 证明。由相关企业和新入
驻企业提供支撑材料。
模块
指标
10.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情况
11.旅游景区创建情况和旅游人数评估
功能融合 (20分)
12.特色小镇客厅建设情况
13.项目区服务设施种类
高端要素 (15分)
14.中高端入才引进数
责任单位
备注
镇政府、县经信委
依托智慧城市项目团结打 造智慧小镇。
电公司
讯设施等加快通入。县住
建委提供支撑材料。
模块
指标
5.特色产业企业数 产业发展 (30分)
6.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7.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科技创新 (15分) 8.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9.专利拥有量
责任单位
备注
提供小镇规划范围内已投
产、在建或已签订入驻协
镇政府、县统计局 、县市场监管局、
相关企业
议的与特色产业相关企业 资料。如中期考核,可先 行与计划入驻企业签订入 驻协议,注册公司,尧舜
模块
指标
责任单位16.“双创”活动/平台数
17.平台建设情况(产业基金、行业协会等)
18.小镇规划编制进度 推进机制 (20分)
19.省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市县配套资金使用情况
提供信息经济、高新技术 镇政府、相关企业 、科技型等类型企业入驻
协议。
提供小镇范围内“双创”
智能提供支持,并加大对
外袜业产业招商力度。
县统计局、镇政府 指小镇规划范围内主导产 、相关企业 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镇政府、县科技局 由县统计局指导提供相关 、相关企业 资料。
出具(R$D)支出凭证,即
年度内用于基础研究、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特色小镇综合现状调查表指标解释说明一、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划分出来的建制镇、乡、民族乡、街道办事处等。
特色小镇根据目前实际区划定位选填其中一个,在对应表格中填1。
二、人口与城镇化(一)乡镇域总人口是指乡镇镇域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二)乡镇政府驻地人口:主要包括镇区(乡驻地)户籍人口、寄住人口、通勤人口、流动人口。
(三)农业人口:居住在镇区(乡驻地),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
农业人口中单列的失去农业用地并从事非农业或有稳定收入的人口:是指失去农业用地并从事非农产业(有工作)或有相对稳定收入(如虽然无工作,但通过房屋出租等方式形成的收入)的人口数量,是推进“农转非”提高城镇化率的需要。
(四)非农业人口:以户籍为准,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以外各种职业的人口。
(五)本地人口外来人口构成外来暂住人口:没有本地户籍,但本乡镇政府驻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口。
本地户籍人口:拥有本地户籍,并在乡镇驻地居住的人口。
(六)吸纳外来劳务人口能力:指外来暂住人口占本地户籍人口的比例。
(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农村现有劳动力数和农村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之差。
“十二五”计划转移人口共分为4个子项,转移到本乡镇政府驻地富余劳动力人口数、转移到其他乡镇政府驻地富余劳动力人口数、转移到相乘以上(含省外)富余劳动力人口数、“十二五”末剩余劳动力人口数,请根据“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情况认真填写。
三、社会经济情况(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主要为三大产业产值。
(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个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三)可支配财政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中提出专项支出后可以统筹安排财力,来源有上级一般转移支付收入和地方本级的税收收入及“收支脱钩”后的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入。
(四)乡镇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水平:镇可支配财政收入÷镇域常住人口÷县(市、区)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五)人均生活水平分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居住在乡镇政府驻地内的城镇居民和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平均每个人一年有多少收入。
例如:0.5万元、1万元等。
(六)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主要包括“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五种类型。
四、城镇体系状况(一)小城镇地位作用主要填写被国家、省、州市、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名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如实填写,有几个写几个。
(二)职能类型:是指经济发展是以何种产业发展为主导,包括现代农业型、工业型、商贸型、边境口岸型、旅游型、生态园林六大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在对应的表格中填1。
(三)空间位置:是指小城镇驻地所处的位置,小城镇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填写山区和坝区的比例;根据城镇空间关系选择其中之一,在对应的表格中填1;地理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1,可以多选。
五、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一)能耗情况:单位GDP能耗(万吨标准煤/亿元):是反映能源消耗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
计算方法: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单位GDP能耗的单位为:万吨标准煤/亿元。
(二)可再生资源使用率: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且可再生能源使用人数合计占镇区总户数的比例。
(三)节水和水资源再生1.非居民用水全面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有当地主要工业行业和公共用水定额标准,非居民用水全面实行定额计划用水管理。
2.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居民小区、公厕和公共建筑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的比例。
六、行政区国土情况(一)土地性质1.国有土地面积:包括镇区(乡驻地)的土地;农村和镇区(乡驻地)周边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2.集体土地面积: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也叫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土地。
3.基本农田面积: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4.坝区和山区面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二)建设用地利用情况1.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单位人口(常住和暂住人口)所拥有的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
计算方法:建成区建设用地总面积÷建成区总人口2.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指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反应出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计算方法: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工业园区的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万平方米)x100%3.工业园区平均道路面积比例:指工业园区的总道路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4.工业区平均绿地率:指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内绿化用地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反应出工业园区用地集约程度的重要指标。
5.建成区绿化用地面积:建成区内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用地面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
7.建成区人均绿化面积:单位人口所拥有的建成区绿化用地面积。
计算方法:建成区人均绿化面积=建成区绿化面积÷规划区内总人口8.建成区绿化面积占公共绿地比例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街头绿地:包括沿道路、河湖、海岸和城墙等设有一定游憩设施或起装饰性作用的绿化用地。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面积占公共绿地比例=建成区街头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100%9.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单位人口(政府人员)所拥有的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的用地面积。
10.院落式行政办公区平均建筑密度:指院落式行政办公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反应出院落式行政办公区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1.建成区危房: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倒塌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的房屋。
计算方法:建成区危房比例(%)=建成区危房建筑面积÷建成区住房建筑总面积×100%12.主干路红线宽度:小城镇内主要交通道路的宽度。
七、规划编制情况(一)规划主要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实际规划编制的具体情况,选择填写有、无、在编和过期,在对应表格中填1。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规划区内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面积占全部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面积÷全部建设用地面积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供水设施包括自来水厂和配套管网。
1.镇辖区Ⅳ类以上水体比例:地表水根据水域功能的不同划分为5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计算方法: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水量÷总水量×100%1.饮用水水源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级标准。
2.已建成是指自来水厂出水水质满足小城镇饮用水标准,在取水水量足够的情况下,设计最高时供水量满足小城镇最高时需水量,达到此程度的自来水厂为已建成自来水厂。
3.需新建是指小城镇本身无供水设施或是有简易的直供水设施,还未申报立项的,这种情况属于需新建。
4.需改扩建是指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原有自来水厂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需要扩建其规模或是改建其相关的处理构筑物,这种情况属于改扩建。
5.在建是指已经立项,目前正在从事可研到施工这一阶段的工作,都属于在建的范畴。
5.依托城市或县城是指小城镇与县城相连,可以直接利用县城的自来水厂供水,只需布置相应的配套管网即可。
6.居民和公共设施供水保证率:预期供水量在多年供水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出现的概率。
7.管网覆盖率=实际管网的纳污范围÷规划的污水管网服务范围×100%。
8.管网密度=管网长度÷建成区面积×100%(二)污水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
1.已建成一是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满足接纳水体的承受要求,一般来说满足二级处理标准,设计最高时处理量满足小城镇最高时污水排放量,达到此程度的自来水厂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
二是指小城镇拥有比较完善的生态处理系统,例如湿地、稳定塘等,出水水质也能达到相关标准,此情况也属于已建成范畴。
2.污水处理能力:指污水处理厂(或处理装置)每昼夜处理污水量(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部分)的设计能力。
有污水处理厂的按设计方案填写,无污水处理厂的填0。
3.污水处理率: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
计算方法: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4.设施运行负荷率:是指污水厂实际污水处理量与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的比值。
计算方法:设施运行负荷率=实际污水处理量/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00%5.污水收集率:是指通过管网或是沟渠等有序收集处理的污水量/总的污水产生量×100%6.污水管网覆盖率:是指已有污水管网的服务面积与总服务面积的比值。
7.污水管网密度:是指污水管网长度与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的比值。
8.污水再生利用率:污水再生利用量与城镇污水排放量的比率。
9.镇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经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并且能够达到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应等级。
10.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污水处理费:是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以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的正常运行。
收费价格情况分为:①收费价格大于直接处理成本,收取率可以保证保本微利②收费价格大于直接处理成本,收取率可实现保本微利③收费价格小于直接处理成本,选择其中一个填写1。
11.其他指标解释参考供水设施。
(三)垃圾处理场1.已建成是指具有比较完善的处理设施,例如焚烧、填埋、堆肥等处理的过程后不会产生污染空气、地下水、土地等有毒有害物质,这种情况属于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