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导管脱出应急预案演练脚本及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一)发生气管插管导管滑脱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同时通知医生。
(二)观察患者面色,生命体征,适时吸痰。
(三)气管插管箱、抢救车推至病人床旁,准备好病人体位。(四)配合医生重新气管插管。
(五)据病情准备呼吸机辅助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
(六)气管插管成功后,再次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八)有效约束患者。
(九)做好护理记录。
(十)填写导管滑脱不良事件登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十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二流程
气管插管脱出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演练时间: 2019年4月7日
演练地点:ICU病房
演练内容: 气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参加人员:
护士(a)、护士(b)护士(c)护士(d)护士(e)(值班医生)共6人。演练场景
1 夜班护士a与白班护士b在1床患者丁一(浅昏迷)床旁进行床头交接班,
翻身、叩背时,因患者剧烈咳嗽,气管导管固定带松开,患者,1-1,丁一,女,40岁,发生导管脱出,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护士a口述,同时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护士b吸痰,同时立即呼叫护士c、d、e,值班医生。(李医生,1-1患者发生气管导管脱出)。
2 值班医生、护士c、d、e来到现场。
值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氧浓调至8L/分,连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备呼吸机。
护士c放平床头,去枕,调节氧流量。(复述:氧浓调至8L/分)连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护士d准备插管用物。
护士e准备呼吸机。
同时护士b报告生命征:1-1,丁一,生命体征:HR 125次/分R 38次/分BP 140/90mmhg spo2 66% 。
3 医生查体:(口述)查体:患者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皮肤黏膜花斑、青紫、
spo2持续下降,立即插管。
护士d递上插管用物。
4 护士b给患者吸痰。
值班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导管置入后,
护士d取出气管导管导丝,并协助固定。
5 值班医生用听诊器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确定导管在气管内,插管成功,深度
为23CM ,气囊充气固定。(口述)。
护士c取气囊加压器进行气囊充气、系好固定带及用3M胶布交叉双重固定,复述:插管深度为23CM,气囊充气固定,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
护士a 协助整理用物。
6 护士b观察心电监护仪将生命征:(口述)患者生命体征:HR122次/分
R 36次/分 BP 140/85mmhg spo2 68%,口唇紫绀,末梢循环差。
7 值班医生:链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PSV;参数:呼吸频率18次/
分,潮气量420ml,氧浓度30%,压力支持14cmH2o。
8 护士e调节呼吸机参数,同时复述医嘱: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PSV;
参数:呼吸频率18次/分,潮气量420ml,氧浓度30%,压力支持cmH2o。
9 值班医生:急查血气。
护士a:是!即推治疗车到患者床旁,复述口头医嘱后,抽取动脉血气分析并化验。
护士b测生命体征报告:患者生命体征:P 98次/分R 24次/分BP 130/80mmhg,spo2 99%并记录。
8 医生向护士交待注意事项:
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要关注spo2及呼吸的变
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
②翻身、叩背时,应检查固定带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妥善固定。
③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
9 与a交接血气结果,并阅读。动脉血气结果值均在正常范围。
10 值班医生:补录口头及抢救医嘱。
护士a与护士d为患者整理床单元,并粘贴管道标识。
护士c、e推回气管插管车,整理用物。
护士b在危重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下患者的抢救过程和生命体征,同时进行不良事件逐级上报。
11 谢幕!
★人物设计:
护士a: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协助插管后整理用物;抽血气;与护士d整理床单位。
护士b:吸痰;观察生命体征并报告;记录抢救过程并上报。
护士c:调节氧浓度;固定导管;与护士e推回抢救车并整理。
护士d:准备插管用物(抢救车);与护士a整理床单位。
护士e:准备呼吸机;调节呼吸机参数;与护士c推回抢救车并整理。
值班医生:下达医嘱;查体;插管、听诊C交代注意事项;阅读血气分析。
★备注:
画“_”的内容均为口述,详情会谈。
★视频拍摄人员招募:
1 人物拟定,有意向者可主动报名,要求精神饱满,铿锵有力。
2 视频演练及拍摄期间,主动配合,听从安排,按时守约。
3 ICU全体人员集思广益,积极出谋划策。
PS:拟稿,如有合理意见及建议,将及时修改。
I C U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