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规范性研究论文
《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
《公共行政评论》稿件体例《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JPA)采用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致力于为国内外所有有志于公共管理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
现不拘作者专业、身份与地域,以聚焦公共管理领域为征稿标准,以学术品质为用稿标准,向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热忱征集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的论文、理论综述、书评、评论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网络投稿:http://jpa sysu edu cn邮件投稿:jpachina@163 com稿件具体要求:一、稿件形式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定量研究文章不超过15000字,质性或规范研究文章不超过18000字。
同时,欢迎理论综述(不超过20000字)、书评(2000字以内评论单本新出著作的资讯型书评;10000字左右评论2本及以上相关主题著作的深度、学理型书评)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2000字以内)。
书评栏目欢迎就海内外,尤其是国内的本学科优秀新书展开评述,博摘栏目欢迎海内外近三年取得本学科博士学位的学者投稿本刊。
二、格式要求1.全文采用MicrosoftOffice软件编排;如打印,请用A4纸输出。
正文内容以五号宋体、1 5倍行距编排,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不小于2 54厘米。
2.稿件首页包括:中文标题、作者有关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以及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多人合作可以明确“通讯作者”,可署多个单位和支持项目)。
3.稿件次页包括:中文标题、英文标题、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3~5个)。
稿件获基金、项目资助,须注明(包括项目编号)。
4.正文内各级标题处理如下: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
论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的缺失与规范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的缺失(一)现代公共行政理念的缺失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的建构过程中缺少现代民主理念。
由于受“官本位”传统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行政机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治民意识”和“长官意识”。
在这种意识理念的支配之下,一方面,行政机关常常以“统治者和管理者”自居,而把行政相对人视为“统治和管理的对象”,自然也就把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推行“行政治权”、实现“统治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打上深刻的“治民”烙印。
大量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根本上都没有正确地处理好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没有赋予行政相对人在“现代民主”意义上的平等地位,甚至基于领导人的“一场会、一句话”,就匆促出台相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甚至出现不少侵害行政相对人权利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实践中造成严重的后果[1]。
另一方面,也易于导致行政机关以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抗“法律”这一民主意思集中体现的产物,实践中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实体和程序上与法律、法规、规章的冲突己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行政法律规范体系的不和谐,而且在实际上也使“行政权”变相逾越了“立法权”,把行政管理凌驾于依法治国之上。
在公共行政过程中,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现代私权理念薄弱,在行政规范性文件领域体现得尤其明显。
长期以来,公共行政领域中往往片面强调“行政管理”功能,而相对弱化行政机关“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行政权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往往干预本不应干预的公民个人生活,漠视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等“私权利”的现象比比皆是,因行政权的滥用、错用而产生的侵犯私权事件也屡有发生。
一些行政规范性文件恰恰为这些侵犯行为提供了“依据”,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种私权理念缺失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助长了这些侵权现象的发生。
行政规范性文件对私权保护不足的主要表现有:突出管理秩序维护的功能;以为相对人设定义务为主要行文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主体而最小限度地方便行政相对人;法律责任的不对等规定等①。
论新公共行政学(Toward_a_New_Public_Administration)
论新公共行政学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本文是关于新公共行政学的论文,我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它的风险性。
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在明罗布鲁克新公共行政学会议上介绍我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解释和综合概括。
本文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说明我对新公共行政学对于组织理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后者对于前者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后者对于前者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无论是哪一种事物,若对其贴上“新”的标签,都是有风险的事情。
在赋予观念、思想、概念、范例和理论以新的意义时,更具有双重的风险。
那些宣称有新思维的人往往把以前的思想看作是二者兼而有之的。
那些以前的思想的创始人则会做出防御性的反应,他们往往会说:“除了在早期思想外面包上一层新的词汇外,所谓的新思维实际上几乎没有新东西。
”因此,我接受这种防止误解的警告。
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构成成分是得到柏拉图、霍布斯、马激雅维利、汉密尔顿、节斐逊和许多现代研究行为的科学家们承认的。
“新”表现在织成的布方面,而不一定表现在所使用的线方面,并且,“新”也表现在关于使用布的论点方面——不管使用的多么旧。
公共行政学这块布的线是众所周知的。
赫伯特·考夫曼简单地把这些线描述为这样一些价值的追求:代议制政治中立权限和行政领导。
这些价值在不同的时期中分别受到最突出的强调。
代议制是杰克逊时代的杰作,最终的反应是强调中立权限和行政领导的改革运动。
现在,随着我们对代议制的新模式进行研究,我们正在证明一种这些价值相对立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公共行政的变化类似与在行政效率和政治反应之间进行一种零和博奕。
行政效率方面的任何增加最重要的结果是导致政治反应的降低。
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时期,政治反应将是以行政效率为代价换取来的。
刚刚提到的公共行政的二分法和三分法的价值模式,经过修改成为一种总的概括。
但是,她们都由于总概括的缺点而受到损害:它们没有说明在公共行政范围内依然存在的广泛的——常常是丰富的——有时是微妙的变化。
关于公共行政学发展进程中价值研究的分析——效率价值与规范价值的互动与流变
的区分。本文尝试分 析公共 行政 学 发展 中的理论价 值取
向, 以求得出一条简明而清晰的公共行政价值演变之轨
迹。
在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中, 采用先进管理方法、 工具技
术 的效率价值与公平 、 民主等追求 的规 范价值一直 是一对
矛盾 。公共行政为 了达到 高效率 , 必须 以“ 性 的法 律 它 理
度 中的 头 号 公 理 。 _ ”4
纪 3 年代 , 响一直 延续到 2 世纪 6 年代 。 0 影 0 0
在l 9世纪末 , 随着 西方 各资 本 主义 国家 先后步 人工 业化 、 市化 的行 列 , 城 资本 主义 也 由 自由竞 争 阶段 向垄断 阶段过渡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 的迅速发展 , 导致社 会公共
关键词 公共行政 效 率价值 规 范价值
【 中圈分类号】 05 1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8 62 (060 0 1 — 4 10 — 33 20 ) 2— 0 1 0
公共行政理论的效率价值 。 的是追求行政 或管理 高效 过 指
当前 , 学术界对公共行政学 的学科 阶段划 分有不 同的 看法和见解。有的学 者认 为公共行 政学 已经 经历 了几次 大的范式更替 。 如有 三范式 、 例 四范式 、 范式之 说 ; 五 也有 的学者对于公 共行政学的范式划 分作 出批评 , 为公共行 认 政学的发展还没有 出现范式 的根本 转型 , 只能作出 阶段上
然不 同的功能 : 即政治与行政 。政 治涉及 的是政策 和表达 国家的意愿 , 而行政 涉及 的是政策 的实 施。 “ 共行政 应 ”公 该 以政 府的官僚制度为 中心 。 在 古德诺 看来 , ” 用行政的 手段 去解决政治 问题和用政治 手段去解决行 政 问题 , 都会 造成 问题的复杂 化。只有 把行 政从政 治学 中单 独分 离 出 来, 正确地把握行 政 的界 限与范 围 , 才有 助于行 政效 率 的 提 高。怀特指出 :“ 公共行政的 目的就是 在官员 和雇员 的 处置下 , 对各种 资源加 以最 有效 的利 用 , 公共 计划 最迅 使 究
行政管理改革应用研究分析论文(共4篇)
行政管理改革应用研究分析论文(共4篇)第一篇:《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逐渐加剧。
因此,行政管理机构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分析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以及其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行政管理改革的意义在于优化政府运作机制,提高政府绩效和社会效益。
在具体层面上,行政管理改革可以优化政府管理结构和职能,强化政府服务和管理的创新能力,实现更为有效的政府决策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其次,行政管理改革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实施策略。
首先,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实现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
其次,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政府绩效和效率。
最后,要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落实。
行政管理改革需要关注到这三个方面,使政府管理的效率和公信力提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二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有问题及改革措施》行政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性的不足、权责不明等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政府管理人员,为推动政府的绩效和效率做出贡献。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的权责清晰的制度,让职责和任务得以明确。
要重视监察职能的作用,监督政府经费的利用,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设立更有效的机制和平台,让社会和公众都有机会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
对新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评议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更加清晰化,强化各部门间的衔接和协同工作。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层级的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改革模式。
希望通过这种尝试能够多做些好事,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200字)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说明:学习完教材第7章至第13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小论文。
要求:1.自拟题目。
2.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3.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4.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5.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矫正;执行偏误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背景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
然而,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敷衍。
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贯彻执行政策, 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从而使严肃的政策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是政府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组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新发展与新挑战分析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商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届)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成都成功召开。
围绕“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这一主题,本届会议设置3场主题报告,6个分会场,举行11场分组讨论,并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
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日本、韩国、英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荷兰等世界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公共管理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名誉主席、《公共管理评论》主编詹姆士•L•玻利教授,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学会主席(2005-20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安德鲁•鲍哲教授分别就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结构和层次;《公共管理评论》75年历程与未来趋势;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与价值培养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这一总目标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也是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
高小平会长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原则应从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现代西方先进的治理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几方面来确定。
此外,高会长还从价值、制度以及行动三方面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层次。
试论公共行政发展的理性选择
( 中共 淮安 市委 党校 科研 处 江 苏 淮安 2 30 ) 2 03
摘 要: 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 中 , 以效率主 义为核 心的工具理 性在 行政 学诞 生之初 就被 确定 为行政 理论 与实务 追求 的主要价值 : 工具理性指 引下公 共行政 无法解决人 类发展 的方向性 问题。 因此 , 公共 行政 学派 , 新 呼唤价值 理性 的 回归 , 主张行政 学应 更 多的关注公平 、 正、 公 民主等价值 。新 公共 管理在 总结 了历 史 的经验 , 当的地 处理 了两种理性 的 关 系。 恰 针 对公共行政发展 三阶段 对两种理性的 态度 , 以及未来公共 行政 发展应 当如何 处理 两种理性 的 关 系, 文章 中作 了具体 阐
述。
关键词 : 具理性 工
价值理性
选择
中图分 类号 :9 C 3一。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2 ( 0 0 0 O4—0 13 2 1 ) 4一 4 3
O ●o 0● 00 ● 0D● 00 ● D0● oo ● 00● 0o ● oo● oo ◆ o0● o0 ● oo● oo ◆ o0● o0 ● o0● o o◆ o0● o0 ● oo● oo ● o0● oo ● 00◆ D o● oo● o 0● o0● 0 o● 00◆ oo ● o0 ●o o● 0o● o 0● oo ●o 0◆ 0o● o o● 0o ●0 0● 00 ● 0
组织 , 性 的资本 计算 、 技、 理 科 法律 、 官僚 制 度等 , 且他 将 并 合理性分 为两种 类型 : 种是 形式 的合理 性 , 一 即工具 理性 ,
作为工具 和手段意 义上 的 而不 管 目的恰 当与否 的合 理性 ,
论公共行政精神的构建-论文
论公共行政精神的构建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政府执政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面对现阶段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必须要改革政府执政方式。
这一方面需要从政府内部自身进行不断地变革,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内部发力,尤其是要注重基层的作用。
但这些变革的发生总是需要有一定的与现代化政府相契合的执政理念与社会民主氛围,一种具有公共意识的行政精神。
关键词公共行政精神构建制度公共行政精神是美国为解决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做出的对行政执政方式的重新思考,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它的提出对于后续政府的改革确立了规范的伦理导向.在我国当今社会大转型期,由于社会处于急剧的断裂重塑阶段.各方主体利益纠葛过多,矛盾冲突加剧.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只有运用价值依归得当的执政方式,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而现代公共行政精神的确立在这一过程中明显的尤为必要.一公共行政精神的内涵与表现(一)内涵“公共行政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或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共同认可的行政理念和长期形成的行政风貌,是行政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行政理论的最集中体现和行政实践的本质反映,是行政理论的最集中体现和行政实践的本质反映。
”1公共行政精神的创立者弗里德里克森则指出,“公共行政是建立在价值与信念基础上的,同精神这个概念描述这些价值与信念是最合适不过了。
对个人而言,公共行政的精神意味着对于公共服务的召唤以及有效管理公共组织的一种深厚、持久的承诺。
”可以说,公共行政精神指的是一种行政理念及行政人员在执政过程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性的价值考量。
它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无形的伦理约束,其中一方面涉及到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这要求他们具备民主、公正、为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涉及到公众,他们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要有参与意识,要寻求民主的需要以及对政府行为的关注性与敏感性。
(二)我国现阶段的表现“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精神大体有公仆精神、民主平等精神、崇尚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忠于职守与忠于国家的精神等构成。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范文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一: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转向及启示在快速变迁与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均力求通过公共管理改革来提升国家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经历了由“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的范式转换。
然而,在风靡全球30余载以后,曾作为主导范式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并未兑现其承诺的改革成果,没有真正实现其预期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省,甚至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着认同危机,正在或者即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范式———“后新公共管理”。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缘起、衰落以及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其最新转向探寻对当下中国政府改革带来的启示。
一、新公共管理的缘起、特点及其衰落“新公共管理”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出现强大的民意压力,要求推进行政改革,提升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
1989年,英国著名行政学家克里斯多夫•胡德(ChristopherHood)首次用“新公共管理”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的政府改革进行总结,并将这一新的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预测“新公共管理”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①“新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发达国家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现象。
由于公共管理改革依赖于特定的管理环境,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论指引和具体实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新公共管理典范”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模式,而是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用克里斯多夫•胡德的话来说,“新公共管理”就是“一个为了方便起见而做的标签”①。
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环球市场市场论坛/-47-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杨 云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特性,它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
其概念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
公共性的价值促进了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的进步,极具现实性意义。
因此,要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以人为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公众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完善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我国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使人民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性;优化1、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性的含义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共性的产生是社会治理从统治型向管理型变革的结果,“只有当社会治理活动成为管理活动而不是统治活动的时候,才会包含着公共性的内容”。
具体地说,是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分化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对于公共领域的治理成为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公共性才得以显现,而之后美欧民主化运动又在不断地丰富对公共性的理解。
总体而言,公共管理的宗旨是表达公众意志、主张公众权益,其公共性内涵可以归纳为“公共管理价值的公共性、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和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等四个方面。
2、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中存在的问题公共性的缺失是主要存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2.1公共行政价值观取向偏颇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最终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但过于强调公共行政,就会导致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丧失,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最终导致低效率行政结果的出现。
政府忽略了对改革行政活动价值追求,导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降低了行政效率。
2.2政府机制还需调节宏观调控功能是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率。
我国政府在实施调节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漏洞,在市场不均衡的情况下,政府失灵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公共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篇一:《试论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近些年来,我国民间群众在党的号召下创立了具有多种形式的公共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已经积极的参与到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实施当中,其为有效的弥补了当代政府能力的不足,充分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管理职能。
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快造就了当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并完善,其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1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和特点1.1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政府主导,通过利用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机制吸引非政府部门、社会公益机关、个人团体等广泛参与、共同合作的一种具有层次多样性、范围广泛性、参与密切性特点,并将管理环节同实施环节相互结合的一种具有综合管理性质的庞大系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问题、居民生活质量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民生、民策的以人为本思想逐渐根植人心,并被我国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在党十八会议当中,也不断强调要将改善公共设置、道路交通、居民生活环境等问题的改善作为新时代我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目标。
这些单位的创立和有效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
1.2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一种属于我国所规定的行政管理范畴的,其是行政管理的分支体系。
虽然最终都是为了让我国行政管理更好的达到其目标,但是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也有属于其真身的特点,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所肩负的责任、职责不同。
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是隶属于、仅次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的。
国家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由国家政府机关、权力机构所制定的有关管理国家整体事务、社会整体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单位内部事务等等与建立行政管理机制、行政管理规范准则等有关内容的集合。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五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五篇1. 题目: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分析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行政管理对于提高公共部门效率、增强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以及有效实施政策的重要作用。
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总结了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和方法。
最后,论文给出了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2. 题目:行政管理对企业组织的作用及应用摘要:本篇论文通过研究行政管理对企业组织的作用和应用,探讨了行政管理在提高组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协调组织内外部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解析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组织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并提出了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
3. 题目:公共部门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摘要: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公共部门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研究了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创新思维和改革机制对于提高治理效能和推动公共服务优化的作用。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行政管理创新与改革的经验和案例,总结了创新与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并提出了创新与改革在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中的未来趋势。
4. 题目: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合规化摘要:本篇论文通过研究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合规化,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决策方法和合规原则来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挖掘了科学化和合规化对行政决策带来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5. 题目: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协同发展摘要:本篇论文通过研究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协同发展,探讨了行政管理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中的作用和影响。
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可行策略和方法。
在公共部门中,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政管理是指对公共机构和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旨在有效地协调和组织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实施公共政策。
本文将探讨行政管理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建议。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范文分享 S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S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政府逐渐由全能型政府逐渐转向为服务型政府。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行政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政服务中心是一个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主要承担着各级政府赋予各类行政服务事项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职能,提供规章制度、服务指南、业务操作、服务投诉等具体行政服务事项。
然而,当下公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行政服务中也在建设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因此,本文以S市行政服务中也为研究对象,从梳理国内外"一站式"政府服务机构的研究现状入手,对其服务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分类梳理的过程中归纳呈现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试图完善解决方案,以提出对S市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观点和见解以及切合实际、可行性强的行政策略和建议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服务中心;问题;对策目录绪论 (4)一、行政服务中心相关概述 (4)(一)行政服务中心概念 (4)(二)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与作用 (5)1.集中服务,方便群众 (5)2.服务群众,提升水平 (6)3.职能转变,推动廉政 (6)二、S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7)(一)窗口服务意识不强 (7)(二)监管力度不够 (7)(三)运行条件差 (8)(四)信息透明度不高 (8)三、S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问题的对策 (9)(一)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9)(二)完善监管流程 (10)(三)完善中心运行条件 (11)(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11)四、结论 (12)参考文献 (12)绪论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加速、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政府公共性职能的凸显,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多元化。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 2003 年 8 月 27 日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自 2004 年 7 月1 日起施行,我国的行政服务中心大都产生于这期间左右。
公共价值的“研究纲领”:途径、方法与应用
论文公共价值的“研究纲领”:途径、方法与应用陈振明 魏景容【摘要】作为一种公共治理的新途径或新范式,公共价值的研究方兴未艾。
论文考察公共价值的“研究纲领”,着重评述其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以公共价值为核心的研究凸显了创造公共价值和规范公共价值两种取向,公共价值侧重规范的研究传统,但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与假说检验。
基于这一判断,论文以农村宅基地制度为例,提出一个公共价值应用于制度运行分析的研究议程。
应当充分认识公共价值研究途径的意义和作用,高度重视公共价值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检验与发展公共价值理论,促进公共价值的知识增长。
【关键词】公共价值 研究纲领 研究途径 制度运行【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486(2022)06-0063-15世纪之交,国外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新趋势,进入了所谓的“后新公共管理”时代,产生了公共价值、(新)公共治理、新公共服务、网络治理和合作治理一类的新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
其中,公共价值范式备受人们关注,凸显公共治理对更广泛公共价值目标的追求。
然而,公共价值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尤其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与假说检验,许多理论与实践难题没有解决,完整、系统的公共价值理论并未形成。
在国内,基于公共价值途径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的成果不多。
因此,考察研究公共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公共价值研究的途径、方法与应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6·陈振明,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魏景容,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强化制度执行力研究”(20ZDA108)。
一、公共价值的多元研究途径在公共行政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由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到当前的公共价值及(新)公共治理的三次范式转变,体现了对公共部门管理价值目标的追求。
传统公共行政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将效率视为最重要的价值;新公共管理采用商业管理的模式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崇“3E”(效率、效益和节约)标准的管理主义或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忽视民主、公平和正义等价值。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的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的范文篇一:论行政管理道德建设毕业论文论行政管理道德建设摘要:介绍行政管理、行政道德的含义、特征及功能,通过了解当前行政道德的现状与趋势,浅析在面对行政道德失范的状况时,应如何加强行政道德的建设。
关键词:道德行政管理行政道德道德建设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
何谓伦理?《说文解字》中的注释说“伦,辈也”。
《辞源》中的注释是“伦,同辈,同类;道理,次序”。
“伦理”一词的本义是表示处理家庭、家族、宗族等血缘群体中的人伦关系所应遵守的原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何谓道德?“道”字的本义是路,古人以“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则、规律,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这一含义。
“德”字的本义是“得”,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为:“德者,得也。
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两字合成“道德”一词,表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含有真理、原则、规律等多重含义。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道德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二者关系密切,常以“伦理道德”一词连用。
1.道德的社会功能与特点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和表现形式,其社会功能一般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认识功能。
道德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教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选择人生道路与生活方式。
二是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方面的善恶标准来调节、指导和纠正人际利益与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教育功能。
道德可培养人的良好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的人生观,努力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四是评价功能。
道德是人们用以评价和把握现实的一种依据,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善”与“恶” 判断,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要求(公共管理论文)
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室总经理办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如办设施生活设施)软(如规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从”管理”方面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从”协调”方面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司资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管理”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的功能;究而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本权属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网络查看)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行政规范性研究论文[摘要] 本文认为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必须倡导对该领域内重大问题的关注以及学者们在此类研究中的合作努力, 作者提出四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公共行政伦理学研究的规范性基础、全球化、组织设计、平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新公共行政运动的不断高涨, 行政伦理的学术研究和应用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多样性。
行政伦理学已日益证明了自身在公共行政领域内的存在并逐步在研究中由边缘走向中心(C ooper , 2001) 。
但是, 当前的行政伦理学研究缺乏对该领域内核心问题的关注,学者们未曾在围绕这些问题而开展的研究中形成系统而持续的合力, 而是各自为阵, 研究内容也非常分散。
能够允许学者广泛地涉猎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是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学科优势, 这反映了这个领域入世的研究态度, 及其理论对不同问题的解释力。
但学者对研究领域内最基本和最紧迫问题的共同关注, 更是任何学术研究领域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实现这种学术研究的合力, 需要行政伦理学者对该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和中心问题进行界定并达成共识。
我从自身从事行政伦理学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出发, 提出行政伦理学界应该集中研究的一些重大问题, 并希望以此来激发大家对行政伦理学领域内一些重大主题的共同关注和探讨。
一、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标准是什么有人简单化地将这一问题表述为:“政府应该根据谁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抉择?”这种提问方式隐含了一种假设, 即在面临道德选择时, 我们只能向自身寻求个人的道德标准来进行判断, 这种道德标准根植于宗教信仰、政治承诺、世俗人生观之中, 可能还包括一些经由社会化过程和个人生活经历形成的, 并与我们的工作环境紧密相关的更高层次的个人的道德取向。
大多数学习公共行政学的人和公共行政人员都不认可也不理解在个人自身的道德视角之外, 还存在着另一种道德视角, 即“职业道德”的视角(亚当Adam, 2001) 。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部分应归因于行政伦理学研究在某些方面的欠缺, 即: 未就该专业领域内具体有哪些规范性标准的问题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 自然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公认的“公共行政的职业道德准则” 。
而且, 由于公共行政职业精神的内涵并不明确, 使得大多数人的思维局限于职位责任和工作责任, 而很少考虑到其作为公共行政从业者所应该承担的职业的责任。
由于职业精神的缺乏, 使得公共行政从业者很容易屈从于组织和政治命令的支配。
所以我们在寻求“应该以谁的道德标准为准则”这一问题的答案时, 要时刻牢记, 我们所寻求的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本体论的标准, 而是公共行政这一职业领域内的道德标准。
从过去30年有关行政伦理方面的学术著作中, 可以提炼出5项规范性标准, 以为公共行政实践提供明确的道德指向,它们是政治价值、宪法理论及社会基本思想; 公民理论; 社会公平; 品德, 或者说是“以性格为基础的道德” ; 公共利益。
11政治价值、宪法理论及社会基本思想约翰• 罗尔(John Rohr) 在其开创性的著作《官僚的道德: 法律及价值的思考》(1989) 中提出, 官僚的道德应该建立在美国宪政传统及该宪政传统所依存的政治价值之上, 而这些政治价值则体现于美国的宪法及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之中。
他认为, 自由、平等和所有权是美国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核心价值, 而作为政治体系一员的公共行政管理者,更应该明确该体系的核心价值并确保自己能够遵守这些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政府中供职不仅是经济的和职业的选择,也是一种道德选择。
因此, 确立职业道德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这种道德价值应该是具体的, 是根植于政治价值、宪法理论、社会文化和社会基本思想之中的。
21公民理论公民理论的研究通常采取历史的研究方法, 将公民的角色置于美国的政治传统之中并作为公共行政研究的基础。
公共行政管理者的角色派生于公民的角色之中, 他们是公民的代表, 是职业化的公民, 是受委托的公民———即以前由所有公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事务, 现在被委托给有充裕的时间, 接受过公共管理技能培训, 并拥有承担公共事务所需资源的职业公民去承担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 公共行政管理者的道德责任实际上跟美国社会中一个良善公民的道德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 公民理论将对以下一些问题的研究放在了重要的地位: 公共行政应对公民具有回应性、要鼓励公民参与、公共行政机构对公民负有解释的义务, 要将公民视为行政组织和个人忠诚的最终指向, 要尊重公民个人的权利和尊严,行政决策和行为应力求审慎并足堪质询, 提倡公民美德的养成, 公共部门要致力于提供公共物品。
行政管理者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专业化的分工, 但其工作无一例外地都应服务于他们所代表的公民的利益。
公共行政人员在接受其所在的官僚组织层级节制的约束和责任的同时, 亦需培养和加强他们作为全体公民代表所应遵守的基本的道德约束和责任。
与政治价值、宪政理论和社会基本思想相比, 公民理论的研究视角并未在行政伦理学领域取得支配地位, 但其作为规范性的道德取向仍引起了许多人的研究兴趣。
31社会平等行政伦理以社会平等为规范化视角并将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公共行政运动。
约翰• 罗尔斯(John Rawls ) 在其《正义论》一书中指出: “公正(justice)”是政府的中心组织原则, 为此, 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社会平等(equity) 所应遵循的一整套具体的标准。
自此,“平等”成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但是, 在行政伦理学界, 我们从来就不曾独立地将社会平等作为一个核心的道德标准来研究, 但是很显然, 它已经成为了行政伦理的主要的规范化标准之一。
但也有学者反对将社会平等概念广泛地运用于行政伦理学研究, 他们认为,由于其源于新公共行政运动, 社会平等应该是公共行政学范畴的概念; 也有人提出社会平等只是普通的行政伦理研究的路径和工具之一, 而非核心的价值标准。
在我看来, 社会平等作为行政伦理价值标准的存在显然早于新公共行政运动,它虽然不是公共行政伦理大厦的唯一基石, 但无疑应该在与民主政府有关的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一席。
41品德20世纪70年代行政伦理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道德选择的论证, 1981年, 马克T•利拉(Mark T• Lilla) 提出, 在道德选择的问题上, 理性分析方法过于简单化, 在公共组织中要注重培养能与公共服务相契合的行政个性, 以补充理性分析方法带来的缺陷。
平科夫(Pincoff) 更是提出应该从个性的角度来理解品德。
哈特(Hart) 列出了人们心目中公共行政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些个性特征: 高度谨慎, 道德英雄主义, 对人类的关心和热爱, 对公民的信任, 以及对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懈追求(1992) 。
并提出了“道德事件”(尤其是“道德危机”和“道德对抗” ) 和“道德过程”(尤其强调“道德目标”和“道德实施”两个子过程) 的分析框架。
在此框架的基础上, 库珀(C ooper) 和瑞特(Wright) 则指出, 作为行为潜在诱因的品德与个人所秉持的价值和原则是一致的, 它并不是在个人面临道德危机和道德对抗等事件时于一瞬间形成的,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个人道德行为的实施和对道德目标的追求缓慢而持续地形成的, 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具体的道德事件(道德危机和道德对抗) 得以解决的基础。
品德显然是公共行政伦理标准化的基础之一。
但是, 在培养品德、对特定个人的品德进行评价以为录用和任命提供支持、以及创造有利于培养优秀品德的环境的过程中, 行政伦理学者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或者是否应该在其中扮演某种角色, 这都是有待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
51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也许是行政伦理领域中认同程度最高的规范标准, 但却少有学者从这个角度进行专门的研究。
我个人认为,公共利益应该在行政伦理学的规范性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它可以作为我们的道德指南并为我们提供基本的责任取向。
它不断地提醒公共管理者, 要以共同利益而非有限的特殊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基础, 并迫使我们不断地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古德塞尔(G oodsell) 通过观察发现, 尽管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在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中尚未得到重视, 但在政府实践中其作为一项道德准则却无所不在地发挥着重要作用(1990 , 97) 。
尤其在一些政治危机(如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以及其它类似事件) 面前, 公共利益的概念就象导航灯塔一样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我们为行政伦理学提供了规范性研究的四种基本路径,这四种路径之间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 却远未整合成为一套连贯的、可操作的行政伦理学体系, 还有许多工作留待我们去完成。
二、区域性的行政伦理准则如何与全球化的背景相适应以上这些道德规范是针对美国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大都根源于美国自身的实践并与美国的历史和政治文化密不可分。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的是, 这些道德规范能否适用于其它国家? 是否存在全球性的行政道德规范?对此,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力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意见。
通过对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签订的大量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国际协定、国际惯例和国际项目的文件的研究,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共有的核心价值, 包括: 自主、自由、诚信、信任及稳定( C ooper and Y oder ,2002) 。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组织间相互依存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世界范围内朝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府方向的努力, 是这五项道德标准存在的基础和背景。
我们可能难以得知这些价值能否真正付诸实施, 但是, 既然它们能够作为全世界都共同认可的价值而存在, 足以表明它们至少是国际社会愿意为之共同努力的方向。
正如我们希望能够就某一具体范围内(譬如美国) 的基本道德规范达成共识一样, 我们也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超越政治、历史等差异的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标准。
问题在于, 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对这些价值的理解是否一致?有的国家的政府虽然在形式上认同某些价值,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中却并未能实施该价值标准, 或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价值的真正内涵及重要意义, 因此,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某些伦理价值在字面上或形式上的一致态度并不意味着文化间的差异已经同质化或者消除了。
这种建立全球性道德标准的尝试能否成功尚有待检验。
此外, 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存在多层文化, 既包括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本土的文化, 又包括国际关系中不同实体的其它文化。
人们在国内可能遵从于一种文化, 同时在国际生活中又能够遵从另外一种全球性的文化。
这种在文化间的频繁转换能否持续下去也是行政伦理学者需要进一步考察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 在我们研究的这些文件中, 有关社会公平的价值并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