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 碎片化时代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摘要】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碎片化使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增加压力,引发焦虑等问题。
而整体化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强调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整合为整体,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整体化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实践方法包括专注工作,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等。
实践整体化的优势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活质量,促进思维发展等方面。
转变从碎片化到整体化是至关重要的,未来应加强整体化意识,推动碎片化问题的解决,为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碎片化、整体化、个人、社会、工作、生活、优势、实践方法、转变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什么是碎片化和整体化碎片化是指信息过载和社会节奏加快导致个人思维和行为变得零散、零碎、断层化的现象。
在碎片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无法集中精力,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不连贯,行为紊乱不成系统。
整体化则是指把零散的事物整合成一个整体,使之相互关联、互相支持、相互促进。
整体化的概念体现了人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重构思维和行为的需求。
整体化的背景主要包括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整体化不仅仅是对碎片化的抵抗,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2 碎片化和整体化的背景碎片化和整体化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注意力不断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分散。
碎片化指的是信息、时间、空间等被分割成小块,使人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思考和沉浸式体验。
而整体化则是指将碎片化的元素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全局,从而更高效地处理问题和展现个人能力。
背景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庞大和琐碎。
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在线视频等让人们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造成信息过载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与此工作中的碎片化也日益明显,任务被分割成许多小部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当下,“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坏处?
当下,“碎片化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坏处?时间:2018-02-03 11:59:50 | 作者:学霸一个现代人,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就获取着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社交。
一天的活动时间被分为诸多碎片——这,就是碎片化的生活。
于是我们不由得发问:当下,“碎片化生活”能带给我们什么?碎片化的信息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涌出就必然导致:我们必须用原来接受一条信息的时间来面对数以百计碎片化的信息。
虽然碎片化的信息带给我们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阅读量。
但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有一天总会腻。
数目庞大的碎片化信息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麻木呆滞以及不耐烦,从而引发人们对一条无聊的,没有价值的新闻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而对一片较长的,有价值的文章都不瞧上一眼这种现象。
人们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上讨论问题,发表看法,都是一种"轻重量的社会姿态",这只是人们接受碎片化信息后的一个随机反应,和一个人深思熟虑后采取的行动完全不同。
不光如此,碎片化的信息也让人分不清信息的真伪,网络谣言满天飞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碎片化的信息,我们要保持理智。
从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这样,我们才能适应信息化的时代。
碎片化的社交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叫做:碎片化的社交还不如打一场王者荣耀有用。
的确,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人们交友的时间就会少很多。
那么目光就自然放在了网络上。
原本交一个朋友的过程被碎片化为各种社交软件:QQ,微信,陌陌等。
且不论它的效果如何,就它的安全性而言,我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透过手机屏幕是看不出什么的,屏幕那头的人可以伪装成各种性格,外貌。
这就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诈骗钱财,一走了之。
而且,从碎片化社交中得到的朋友值不值得深交与信任,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综上,碎片化的社交或许真的没有一盘王者荣耀管用。
在碎片化的社交中,坏人是无法避免的。
但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尽可能的交到一些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不是所谓的“兄弟”“闺蜜”,及狐朋狗友。
关于碎片时代的概念解读
关于碎片时代的概念解读中国社会又整出了一些新词:"碎片化""碎片时代"(见三联生活周刊八月)"碎片化",其实也不是新词,最早是德里达解构主义中的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中国引入它,也是用做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但也有学界开始进行规范定义和理论探讨。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圆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如果把"碎片化"解读为一种去整体化、去一元化、去中心化,甚至从中发出小共同体本位、个体本位、多元化的诉求,那么,"碎片时代"或许是一个好的时代,值得珍惜的时代。
它或许正是我们多年努力追求的结果。
但又有人说,碎片化只是一种表象,是一种可以包裹其他实质社会存在的外衣,比如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民粹主义、后极权主义~,是否有这种可能?有,事实上这已不是可能,而是现存的事实。
有人说它就是发生在当下的中国。
碎片了的中国社会官方还在坚持意识形态空壳,但人们已不再相信,那些主流思潮、学界共识、公众底线都不会再有,说的好听,是价值中立、多元化、作为对抗国家权利的社会在发育在成熟,说的不好听就是一盘散沙、疲软、虚无主义弥漫、精英文化瓦解、民粹情绪兴起、犬儒之道盛行。
但这种结论,据我看,或许还说的太早了,所谓中国迎来碎片时代,其实只表现在网络在网络世界。
现存的中国社会仍旧是整体的、一元的、中心的,只是相交30年前,隐秘了,淡出了,不让人察觉了,因为这个政权本身就变得世俗、消极、保守了(这样说,绝非是说它软弱了,反而是强大了,个中道理,不想分述)中国社会,只有网络,只有大学校园的某些领域,可以称之为碎片时代。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碎片化时代:又一次新旧工具交替从系统的角度,碎片化是一个极端去中心化的状态。
大量凌乱的、无关联的碎片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有一种有效工具,或者通过人类自身的进化,能够有效地处理碎片,在碎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结,在碎片化之上浮现出新的、更有意义的层级,那么,碎片化也许就是人类新的进化的基础。
记者◎陈赛苏格拉底表达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技术恐慌。
在《斐德若篇》中,他指责书写的发明“制造了灵魂中的遗忘性”。
一个人不再依靠自己的记忆力,而是相信外部书写的文字。
这大概是人类心智第一次出现的裂缝,碎片化的进程开始了。
17世纪,罗伯特?伯顿在《忧郁的解剖》中就曾抱怨印刷术带来的信息过载:“我们被书本压迫着,眼睛因阅读而酸痛,手指因翻页而麻痹。
”1881年,传播速度成了恐慌的根源。
美国神经病学家乔治?比尔德(George Beard)出版了《美国神经过敏》,谈到当时席卷美国的“神经质”流行病,他认为应该归罪于电报和大众报纸:“我们匆匆忙忙就建立一个系统,浮光掠影地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味求新猎奇。
”电话是第一个进入私人空间的远程交流工具。
有了电话,个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更是不再由自己控制,时常要受到陌生人的打扰或支配。
让当时的人们不安的是,电话似乎造成了一种时间上的警觉性和紧张感。
无论在商业、爱情或者其他形式的社会交往中,我们都需要并且期待立刻的结果。
电视的罪名是用消极的快感毒害大众的心智,它带给人类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隔离的注意力。
可见,今天针对互联网的种种指责原来都不新鲜。
数千年来,人们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感知世界,表达自我,并与外界交流。
与此同时,工具也在改变我们的心智和生活方式。
每一次新旧工具的交替之际,都会引发对于人类道德与心智的忧虑。
如果说这个时代与过去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大概是工具的无所不在,如影随形。
办公室里的计算机,卧室里的黑莓,沙发上的iPad,客厅里的Xbox,咖啡馆的WiFi,人与外界的每一次交互,几乎都要借助于工具。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_235(高分作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00字书是人们身边的挚友,也是人们身边的导师。
它给予你知识,给予你智慧,给予你力量。
不知道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它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然而当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当微信和qq等软件的出现,人们渐渐远离了书本——那个曾今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和欢乐的世界,取而代之的则是手机——那充斥着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新时代最受欢迎的社交工具。
也正是这一现象,使人们原本完整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逐渐走向了碎片化的生活。
百度百科对于“碎片化时代”的解释就是“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而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
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样的分类分解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与显著体现。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总爱每天拍些照片,拍些小视频然后分享到那些社交平台,让别人去感受你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让别人去体会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而人们虽然只得到了那一个赞,那一句评论,但这就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就好像是别人对你生活的一种欣赏,一种认可。
这些沉浸于网络世界的人就如同被拷上了链条,始终无法挣脱这些碎片化世界的束缚,因而渐渐淡去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记得几年前,每当我乘上地铁,都会发现周围很多人手里捧着一本书,低头默默地看着,品味着书香;很多人都在彼此交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充满着热情。
我未曾想过,随着时间的飞逝,很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乘坐地铁,很多人还是低着头,只是手中的书已经是过去时了,人人抱着部手机爱不释手。
有的浏览着朋友圈,有着跟人聊天,还有的沉迷于游戏,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交流。
亲朋好友出去约个饭局,这本是交流的好机会,而人们还是放不下手机,边看手机边吃饭,过去热闹的饭局变得异常冷淡,看似人与人之间只是一个面对面的距离,而实际上却已经站在几个不同的世界了。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笼罩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就像被那些无情的手牵制在其中,迷失了出去的方向。
21世纪是信息化大时代,是科技发展进步的高速期,然而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也让我们遇上了这碎片化的时代,这碎片化的生活。
社会现象谈看法
社会现象谈看法引言社会现象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现象的集中表现,反映了社会群体的行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社会现象的发生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相关。
本文将就几个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看法。
社会现象一:失信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失信问题在社会中依然存在。
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失信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个人的失信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还导致了信任危机,企业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
我们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处罚力度等手段来解决失信问题,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社会现象二:互联网依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解决各种问题。
互联网带来了便利和高效,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
人们过度依赖互联网导致了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下降,对现实生活的沉迷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发展。
此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我们应当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理性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并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
社会现象三:碎片化阅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碎片化阅读指的是人们只浏览文章的片段,没有系统全面地阅读。
这种阅读模式使人们的专注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缺乏深度思考。
碎片化阅读往往只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忽视了思考和素养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讲求阅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选择有价值的书籍和文献进行阅读,并将阅读作为一种享受和修养的方式。
社会现象四:焦虑现象焦虑现象在当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更加普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竞争压力以及信息爆炸等因素使人们的焦虑感增加。
焦虑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和家庭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碎片化娱乐的兴起降低了当代人的幸福水平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碎片化娱乐的兴起降低了当代人的幸福水平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辩题是“碎片化娱乐的兴起降低了当代人的幸福水平”。
我作为正方代表,我想说的是,碎片化娱乐的确对当代人的幸福水平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碎片化娱乐使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了精神分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不断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大多数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这使得人们的思维容��跳跃,难以深入思考,影响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幸福感。
其次,碎片化娱乐容易让人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娱乐内容,从而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然而,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人们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忽视了内心的精神需求,导致了幸福感的降低。
最后,碎片化娱乐也容易让人们陷入社交孤立的状态。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他人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是虚拟的,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长期处于这种虚拟的社交状态中,人们很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影响了幸福感。
综上所述,碎片化娱乐的兴起的确降低了当代人的幸福水平。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种现象,寻求更加有意义和深入的娱乐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正方代表的二辩,我同样认为碎片化娱乐的兴起降低了当代人的幸福水平。
首先,碎片化娱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电脑等,会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病等身体不适。
这些身体不适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幸福感。
其次,碎片化娱乐容易让人沉迷于网上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情。
例如,很多年轻人因为沉迷于游戏而耽误了学业和工作,导致了生活的不稳定和不幸福。
最后,碎片化娱乐也会导致人们的社交能力下降。
人们习惯于通过电子产品与他人交流,而忽略了现实中的社交互动。
这种习惯会让人们失去与他人建立真正联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了社交孤立和幸福感的降低。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1. 引言1.1 碎片化的概念碎片化是指信息、知识、时间等资源被分割成碎片化的小部分,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碎片化现象愈发普遍。
碎片化不仅令人感到焦虑和压力,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
面对碎片化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整体化的重要性,将碎片化的信息加以整合,构建起更加完整和有序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整体化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工作效率,还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意识到碎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倡导整体化的理念,寻求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整体化的重要性整体化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碎片化现象,信息零散,时间碎片化,资源分散,人们的精力也随之受到极大挑战。
整体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实现整体化,才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整体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合理规划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在整体化的理念下,人们能更好地把握生活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达成自己的目标。
在当下社会,整体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只有适应并引领这个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整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个人,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进。
2. 正文2.1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的转变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们正逐渐意识到碎片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碎片化源自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一件事情,而是被短暂、零散的信息所分散。
这种碎片化的状态不仅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碎片化的时代要保持初心作文提纲
碎片化的时代要保持初心作文提纲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碎片化的时代要保持初心作文提纲篇1一、开场白1.引子:讲述一个小学生上网课时被手机游戏吸引注意力的小故事2.过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3.提出中心论点: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保持初心二、什么是初心?1.初心的定义:对理想的最初渴望和追求2.举例:小时候对梦想职业的向往;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等3.初心的可贵:初心点燃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三、碎片化时代的诱惑1.互联网信息的海量冲击2.手机游戏、短视频的娱乐诱惑3.注意力被严重分散,很容易迷失方向和目标四、保持初心的重要性1.初心是人生的航标,防止迷失方向2.初心能帮助克服困难,战胜诱惑3.有了坚定初心,终能实现梦想五、如何保持初心1.常怀大志远虑,明确人生目标2.控制住分心的诱惑,保持学习专注力3.多和怀有相同初心的人交流,互相鼓励4.遇到挫折也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六、结束语1.呼吁大家永不放弃初心理想2.寄语大家都能如少年时那般纯真执着3.祝福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碎片化的时代要保持初心作文提纲篇2谈到碎片化的时代,首先想起的就是随处随地的人人手中都拿着的那个手机大家都在网上获取了很多的消息,但是都没有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得到的消息都是碎片,过了就不记得了。
碎片化时代的表现就是大家都在生活的空隙得到信息,具体的表现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瞄一眼电视,走在路上看看手机……等等等等就不多说了,但这样坏处有很多记得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就忘了;新鲜事太多了,以至于注意力匮乏;文档多一点了就没心思去耐心的读完等,好处也有,读的东西多了,短时间内记得的东西也就多了,谈资也就多了,那又有什么用呢,在别人面很有文化的样子,时间久了,忘了之后呢,还不是原形毕露。
每天都在网络,手机,电视上得到一些不完整的信息,似乎所有信息得到的都是那么简单容易。
那为什么会形成碎片化时代呢,智能手机是“罪魁祸首”,它们把我们从通讯困难中解救了出来,然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
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逐渐发现一些新的社会现象开始显现出来。
这些现象与以往的社会格局有所不同,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旨在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和描述,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归纳概括,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快速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在线平台,信息可以迅速传递,触达全球各个角落。
这种快速的信息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
新闻事件和热门话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热议,人们通过评论、转发和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不仅加速了新闻的传播,也使得舆论的形成更加迅速和集中。
同时,个人和组织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反馈信息,促进社会的互动和参与。
二、信息超载带来的注意力分散信息超载不仅对个人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整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大量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往往更注重快速浏览和碎片化阅读,而忽视了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
这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信息碎片化、浅尝辄止的现象,人们在信息泛滥中感到困惑和无力。
然而,对于这一现象的应对也在不断发展。
如今,人们开始追求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通过技术工具和个人能力来应对信息过载。
更加明智的信息使用和深入学习,成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关键。
三、虚拟社交对于现实社交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虚拟社交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虚拟社交的便利性和广泛性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从而对现实社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虚拟社交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与远在天边的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和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结识新的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然而,虚拟社交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们往往花费过多时间在虚拟社交上,导致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减少,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脆弱和表面化。
跨越碎片化时代作文800字
跨越碎片化时代作文800字跨越碎片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时代在不断推进,碎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现象。
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全媒体时代转变为现在的碎片化时代。
这种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碎片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迅猛,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到的信息极为丰富。
过多的碎片化信息也容易让人感到分散和困惑。
人们往往只关注于信息的表面,很难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
这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有更强的选择和过滤能力,懂得抓住信息的核心和重点。
在碎片化时代,传统的知识和观念也面临着颠覆和挑战。
人们的知识结构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不再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框架。
这使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变得更加困难,也导致了一些现象和问题无法得到全面的解决。
我们需要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和了解更多全面的知识,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思想。
碎片化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碎片化信息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我们的思考和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到丰富的资讯,了解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启发和灵感。
碎片化时代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在碎片化时代,我们需要有更好的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我们要学会选择和过滤信息。
信息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量和价值的高低。
我们应该懂得如何从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提取出有用和有价值的内容,避免被信息淹没和困扰。
我们要有高度的自省和思考能力,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够理清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建立更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结构。
我们要敢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只有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素质。
论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碎片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DCWIndustry Observation产业观察1 碎片化生产的界定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人们的传播行为发生了由“人随网动”向“网随人移”的转变,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碎片化生产是在一个相对发展的新语境中所产生的概念。
碎片化生产是内容生产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短暂且多变的需求而进行的内容生产[1]。
这里说的“碎片化”并非简单“化整为零”将传播内容的“短小精悍”定义为“碎”。
互联网碎片化也并非互联网自身的碎片化,而是指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的束缚,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空间通过互联网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碎片化生产并不仅是指新闻内容个性化生产方式,更是指生产新闻产品的性质。
碎片化新闻生产是为了满足当下新闻客户的特性需求,也是互联网时代媒介发展的主要特征。
无论在公交上还是电梯间,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任意微小时刻所产生的需求,个性化让原本需求趋同的整体演变成离散的个体。
因此我们所说的碎片化生产,就不仅仅是新闻的生产方式,而是为了满足新闻用户多元化消费需求的生产。
2 新闻生产碎片化的原因“媒介即讯息”是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的。
麦克卢汉指出:媒体就是信息,即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讯息”并非来自于任何一个时期的信息,而在于该时期所运用媒介技术本身所创造的可能性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2]。
从古至今,放眼世界,媒介材料的不断演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使新闻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如今,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平台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媒体也覆盖了我们除睡眠以外的所有时间,将我们的时间不断分割,使我们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彻底碎片化。
学者喻国明认为,碎片化是描作者简介:杨雪峥(2000-),女,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媒体)。
论互联网时代新闻生产碎片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杨雪峥(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00)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受众概念得以扩展,受众的主动性和即时互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碎片化时代作文800字
碎片化时代作文800字在21世纪的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让我们知道了许多零零散散的信息, 但是这些信息没有深刻的印象, 可能会使我们快速的“删去”, 我觉得这就是现在社会上信息碎片化的趋势。
我们生活中碎片化式的阅读。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每天都会使用手机电脑等一系列的电子设备, 特别是年轻人, 大多数的学生、白领等, 而电子书就是碎片化阅读的代表, 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去阅读电子书。
这一现象会使得年轻人大量的阅读一些“各种传奇恶曲, 及打油诗词”“如破烂厨柜, 臭油坏酱悉贮其中”。
每次上厕所, 即使蹲着, 手里也不忘记看电子书。
在大量的空闲时间年轻人会拿出电子设备去阅读电子书, 甚至会使人不务正业。
而且大量阅读电子书, 会导致我们视力严重的下降, 使我们的眼睛重度疲劳, 甚至可能会导致头晕, 精神不济等现象。
我们生活中碎片化式的交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像QQ、微信、微博等等之类的这种软件出现后, 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以前人们之间的交流只有书信或者是面对面交流;自从这种社交软件的出现, 人们更愿意的去使用这种新颖的方式来代替以前的交流方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失去面对面交流的技能, 而书信也早就忘之身后了没入了历史的长河。
更严重的是人们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了闲聊之上, 譬如: 每天早上人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中的社交软件去和朋友聊天,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会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上课时使用手机去同学交流, 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愿去睡觉而是和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好友进行网络交流。
久而久之是我们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差。
有些人甚至就像活在这种社交软件, 随时随地都要看着手机。
亲朋好友见面以后不到5分钟都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 把处理微信碎片当作一种消遣;但是轮到作别的事情的时候, 反而会理直气壮的去敷衍和搪塞, 美其名曰: 没有时间。
碎片化时代使我们大量的接受到杂乱的信息, 我们应该吧这些信息整理起来, 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 而不是被越来越多的碎片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
碎片化——精选推荐
碎片化王肖云“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我们也可将“碎片化”理解为一种“多元化”,而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
一、“碎片化”与现代性“碎片”在后现代语境中是高频词,这和解构主义密切相关。
“碎片”为数码化时代所青睐,因为构成数字计算机之基础的取样就意味着碎片化。
“碎片”也为新媒体艺术所看好,因为许多作品将碎片化当成自己的特色……凡此种种,都为碎片美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碎片美学关注人类时空观念、知识构成与心理状态中所存在的碎片化趋势,将碎片艺术当成自己的研究重点,并从碎片化与整体性的对立统一去把握审美体验。
在确立新的碎片艺术形态的同时又以碎片的形式向传统的艺术理念进行着告别。
由于传统整一的断裂和转瞬即逝的变迁,主体内心的“震惊”是难免的,正如本雅明所谓的类似蒙太奇的切换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产生了“数不清的痛失前现代乐园的怀旧性神话”。
现代人在适应整体性消失的同时,必然要产生碎片式的行为、观念,以及文化价值观。
在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研究中,他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如“椅子”、“服装”等都作为现代性的研究对象。
美国当代文学家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首要特征是零散化、碎片化、缺乏连贯性,给人一种拼贴感,与此相应的是情感和历史感的消失,以及内在和外在、本质和现象、隐义和显义、真实性与非真实性、能指和所指等几层深层模式的消失。
“碎片化”状态已经成为现代性的一种表征,与传统社会的整体与统一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个美学概念,“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多样性、颠覆性、差异性和非中心的审美状态,与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体性、中心性、稳定性和超越性的审美形态相背离。
二、碎片化趋势碎片早就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
它们可能是因原先的整体而获得价值,也可能是因自身的特性而为人们所瞩目。
碎片化时代年轻人丧失专注力作文
碎片化时代年轻人丧失专注力作文全文共4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碎片化时代年轻人丧失专注力作文1街道旁原本空落落的围栏前,不知何时早已排列了整齐的共享单车。
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总能看见有人蹬着共享单车穿梭在人群中,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摩登时代——共享时代!如今,人们把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共享雨伞……作为追求时尚的代名词。
这些共享系列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也反映出现今的人们都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理念。
然而,我们看似十分喜爱这种快捷的生活方式,但真的好好珍惜了吗?在共享单车风靡全国各地的同时,无数单车被人为损坏的新闻一时铺天盖地:不是车座坏,就是车链条消失,更甚者竟把二维码涂的无法扫描。
在暑假的一次志愿者服务中,我们小队来到街道旁共享单车停放处,看到工作人员们正搬来了一批崭新的共享单车,再看看旁边停放在路边破旧的共享单车,我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原本我认为真实的情况并没有这样严重,可当我亲眼看到时,心里仍是十分震撼。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社会大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前一阵子十分火爆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反映了人们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升修养的渴望。
人们如今追求的不仅仅是温饱和生计的问题,更是精神上愉悦及满足。
这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社会大环境不只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现象。
最普遍的就是盲目跟风——盲从。
过马路时,遇上红灯,看看两边没有来往的车,只要有人开了个头,闯了过去,后面必然跟着一串…。
这也能说得通为什么这么多共享单车遭“毒手”了,有好多人在盲目跟风!渐渐的随着人们的良好意识的觉醒,当我再一次来到共享单车停放处,我也欣喜地发现糟糕的境况也已改善了许多。
拿起手机,提了一辆单车,和父母一起骑来到公园,环湖而行,来一次共享时代的体验。
共享,就是共同享用,共同爱护。
当共享时代撞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要享受共享带来的便利,也要珍惜这一资源。
碎片化时代年轻人丧失专注力作文2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逐渐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识。
论网络时代的碎片化生存
论网络时代的碎片化生存梅林晨【摘要】时至今日,整个社会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得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定义碎片化现象,研究人们在碎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发现碎片化生存的表现与特征,预测碎片化生存对未来的影响也就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3(000)018【总页数】3页(P98-99,91)【关键词】网络化;碎片化;重构【作者】梅林晨【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碎片化(Fragmentation)本意为由整体破碎为小片的现象,将其作为一个学术课题加以研究源自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哲学理论研究,应该说带有较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色彩,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碎片化”这一概念表达逐渐向其他学科扩展,21世纪后,我国学者首先是把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最开始用于研究社会裂化导致的碎片化传播问题,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这一点上与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是有所不同的。
目前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整个社会的演进规律,可以说是一个碎片化与重构过程交错反复的过程,而且部分学者认为,在这样一个碎片化与重构的反复过程之中,多数时候碎片化的过程遵循熵的宏观上不可逆性,也就是说,从长期程度来看,多数碎片化现象,其碎片化程度是不断加深的。
虽然不是每一次经历重构之后的碎片化都会比上一次更加严重,但这种碎片化不断加深的趋势却非常明显。
时至今日,整个社会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得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
因此,定义碎片化现象,研究人们在碎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发现碎片化生存的表现与特征,预测碎片化生存对未来的影响也就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碎片化的特点正如美国学者费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ericJameson)所认为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是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基本形态。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
从“碎片化”到“整体化”“碎片化”和“整体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的是事物或信息被分割成多个片段、部分或片段,而后者则表示这些片段被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整体化则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碎片化现象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所导致的。
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只能将信息分割成多个片段来进行消化。
这种碎片化不仅体现在媒体和网络信息的传播中,也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
人们的时间被分割成各种碎片,他们的生活被安排得密不可分,从而导致了一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
碎片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
碎片化使人们容易分心,难以保持集中注意力。
由于信息过剩,人们经常感到焦虑和困惑,无法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整体。
碎片化也使人们难以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导致了浅薄的见解和肤浅的情感。
最重要的是,碎片化削弱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使人们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为了摆脱碎片化的困扰,人们开始追求整体化的生活方式。
整体化并不是简单地将碎片化的片段进行拼接,而是指人们将零散的信息和体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整体化不仅仅是消除碎片化带来的问题,更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整体化的实现需要人们进行一系列的改变和调整。
人们需要拒绝碎片化的信息输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接收的信息量和质量。
人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碎片化的时间安排,有意识地追求宁静和思考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培养整体化的思维方式,学会将零散的信息和经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形成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整体化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如今,社会已经意识到碎片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开始积极推崇整体化的生活方式。
政府加大对媒体的监控和规范,企业也开始倡导员工有意识地规划工作和生活,社会组织也积极举办各种整体化的活动,从而引导人们追求整体化的生活方式。
教育科研:如何在“碎片化时代”里坚守
教育科研:如何在“碎片化时代”里坚守作者:李舒文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5期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精心选定了一本专业书,本想一口气读完,可是从学校带到家里,从案头拿到床头,几个月过去了,甚至一年时间也未能读完;一种教学现场或一个教育案例很有典型意义,一时触发了我们的情思,想写一篇教育论文或教育随笔,可是直到灵感飞逝也未能落笔成文。
若有这种情况,也并不完全是我们的错,不能简单认定为学习不用心或时间抓得不紧,因为,在这期间,我们并无闲暇,我们肯定阅读过其他不少书报,写过其他内容的博客文章,忙过更多的事务。
准确一点地说,我们已经进入到“碎片化时代”里。
“碎片化时代”的明显特征就是,频频来袭而又无序的大量信息和包含着信息的事务,使我们用于做事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们用于思考的时间被排挤得断断续续。
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了,内容是丰富了,但真真假假、零零碎碎,要认识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却显得那样的费力劳神。
接着,我们进入到“无序的忙碌”状态,似乎是精疲力尽,却鲜见显著的成果。
还有,我们的思维也在光怪陆离的信息和种种诱惑面前难以深入和集中,少了想象力,少了系统性。
好像我们突然间变得“老”了。
对于教育学术研究,“碎片化”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干扰和冲击,使我们不能以习惯而有效的方式,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术研究的持续性失去保障。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临时性事务常常强势介入,教师们要放下正常的教学工作去完成,集体教研活动、安全教育活动、一项跟着一项的迎检以及各地各校的“改革项目”等。
现在学校实行绩效考核,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谨小慎微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各个细节。
许多中小学教师反映,工作日内,从早到晚均被各种各样的活动排满,读书研究的实际时间越来越少。
而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干扰和影响着工作情绪,买房、购车、婚育、聚友,这些人之常情的事务常常使人不能静下心来从事学术研究,偶然闲下来想查找文献资料,研究些东西的时候,来自网络的新闻信息、没有更新的博客又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碎片化时代高校生命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品” 的现象 , 鲜 明地 对 当前 的 社 会 环 境 下 大学 生 产 生 人 际疏 离
感 进 行 了深 刻 的反 映 。 ( 三) 削减 了大 学 生 对 生 命 的 尊 重
直 以来 , 开 展 生 命 价 值 观 是 高 校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有 统计 显 示 , 在 互联 网 上 流 动 的非 教 育 信 息 中 。 涉 及 暴力 的 内容 比例 高 达 7 0 % 。据 了 解 。 当前 为 大 学 生 广 泛 推 崇 的 网 络游戏界面 , 如C S 、 传奇 、 天堂 、 三 国、 诛仙 等 , 大学 生 只要 按
天地 。M S N、 飞信 、 微博 、 Q Q空间、 微信 、 网络游戏 、 3 G手机上
网等 越 来 越 成 为 大 学 生 必 不 可少 的宣 泄 渠 道 .在虚 拟人 知 道 , 又可以“ 蜗居” 在 虚
、
碎 片化 时 代 高 校 生命 观 教 育 面 临 的 挑 战
的 生命 认 知 、 生命 情 感 、 生命 行 为 和 生命 意 志 四个要 素入 手 , 探 寻 新形 势下 高校 开 展 生命 现教 育 的 应 对 策略 。 关键 词 : 碎 片化 时代 ; 高校; 生命观 ; 对 策
生命 不 仅 意 味 着 存 在 、 活着 , 而 且 更 在 于 生 命 的 意 义 。一 个 个 生命 个 体 的生 命 观 是 否 科 学 ,是 否 与 社 会 主 题 思 想 一 致, 影 响着 生 命 个体 本 身 的生 命 质 量 。因此 , 帮 助 大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生 命 观 , 提 高生 命 质 量 , 倡导 “ 活在 当下 , 活得有 意义” 是 当代 高 校 、 社 会 义 不 容辞 的责 任 。
碎片化的概念
碎片化是指信息、时间、知识等被分割成许多零散的片段,难以整合和系统化的现象。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现代社会中信息过载和多任务处理的情况。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大量信息,但这也导致了人们注பைடு நூலகம்力难以集中和思维难以深入的问题。碎片化的信息让人们更容易分心和转移注意力,而且难以专注于单个任务或主题。此外,碎片化的知识难以整合和应用于实际问题,因为它们不是系统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片化时代10级心理01班张明明信息碎片化时代是指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让自己了解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
而百科类的网站发展正是将这种碎片式的知识愈合在一起供网友阅读和了解。
现在年轻人生活模式基本是每天就守着个电脑,工作文件处理自不用说,生活也完全是网络化。
QQ天天挂着,和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
偷菜、抢车位还有各种网络游戏,让她们乐此不疲。
几乎所有的购物,包括书籍、衣服、化妆品,甚至方便面、饮料都从淘宝网上淘取。
这些网络化生存,本无可厚非,但爱人讲她们全然不看书、不读报,甚至一年间都不会完整看任何一本书,甚至包括完全消遣类的小说,也全然没有兴趣阅读,这却有些让我暗暗吃惊。
细细想来,尽管依然保持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其实自己也被电子产品和网络异化了,只是有时候浑然不觉。
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碎片化。
时间被电子与网络技术碎片化,知识被搜索引擎碎片化,人际交往被通讯工具碎片化,人格也处于分裂和碎片化之边缘。
所谓时间的碎片化,我想说的就是没有整块或大块的时间集中精力专注去做某一件事,比如读书,比如写字,甚至只是一段儿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也成了奢望。
拿昨天上午来说吧,在去单位的路上,用手机更新了一条自己的微博(俗称织围脖)。
到单位后,首先浏览自己的博客和年轮日记,看有没有跟帖与留言。
上午工作相对轻松一点,写了篇《八月新书过眼录》,耗时一小时,中间电子邮箱收邮件和浏览新浪、搜狐新闻数次。
午休时间,用rss软件追踪自己喜欢或关注的博客更新,现在每天关注的博客数量有50人左右。
如果几天不看,也许积聚的信息就有上千条。
而所谓的信息焦虑症我是感同身受,也深感时间的局促和逼仄,悠闲和恬淡的心情,与我渐行渐远。
所谓人际交往的碎片化,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上。
朋友同学都很忙碌,平时见面交流的机会也很奢侈。
更多的是,在聊天群上打个招呼,或者通个电话表示问候和惦念。
但更多的却是有了什么事情和难处,不得不请求帮忙,总让人感觉突兀和不舒服。
老朋友老关系尚且如此清浅,遑论结交新朋友了。
要不,我说能在一起吃过两次饭就算是熟人和朋友了。
更多时候的感触,一见茫然,再见杳然。
那种一见惊艳,再见依然的奇遇真是传奇了。
我的手机通讯录上有将近400人的电话,有300人左右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联系或被联系过。
每天都通个电话的包括家人,也不会超过5人。
当有一天突然被寂寞击中,想打个电话倾诉心声,惊觉孤独才是自己最信赖和忠实的朋友。
所谓知识结构碎片化,就是我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知识记忆与储存的渴望和本领。
提笔忘字的经历,我们都不陌生。
各种名目繁多输入法的联想功能,使我们的电脑输入近乎完全取代了写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有些时过境迁。
“外事不决问Google ,内事不决问百度”成了网络名言。
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知识的积累也成了过气的做法。
问什么当今社会如此发达,科技如此进步,而我们却产生不了如胡适、梁启超、陈寅恪等大师级彪炳千秋的人物呢?知识爆炸的时代,谁还会下苦功夫、笨功夫去做知识搜集、分类和融会贯通的登堂入室的工作呢?更多的是诚实品质的泯灭,而欺诈却大行其道,如正龙拍虎,唐骏读博等成语应运而生,因为立竿见影,更是名利双收。
历史风起云涌,而几千年来我们人性的进步却十分缓慢。
搜索引擎可以给我们答案,但却不会给我们智慧。
碎片化生存是现实,甚至是种趋势,作为渺小的个人也许无力抗拒。
但我们应该警醒的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淡忘,人,也只有人才是万物之灵,什么时候“人为物役”,我们发明创造的各类先进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我们曾经丰饶的知识高地荒芜化,将我们浑然一体的生活无情碎片化,那我们收获的也许不是甘甜的美酒,而是无以抗拒的焦虑和郁闷,甚至孤独也成为一种奢求。
因为,我们的生活欠缺精神和灵魂驰骋的空间。
情感最忌碎片化。
情感之美好在于虽无千娇百媚之功,却有细水长流之效。
表面波澜不惊,内心风雷激荡。
还是古人说的好,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
这两天看一篇文化报道说,我们每日与他人的信息交流,使用的工具基本上是随时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等等这些快捷、短小的东西,因此,有人感慨地说,新媒体时代很神奇,一天同样24小时,似乎比我们小时候要短得多,这必然导致我们做每件事必须更短、更快,也必然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
的确是这样,我们的阅读文化生活,是这些快捷、短小、杂乱的内容,占了主要的部分。
很多阅读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阅读已经变成了“碎片化阅读”,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的碎片化、思维的碎片化、思想的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如今是微博时代,开机阅读,微博阅读,基本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
对于作者而言,热衷于微博写作,以期收到短平快的效果;图书出版界也屈从于这种碎片化的文化生存,快速推出了微博图书。
微博图书,微博阅读,成为了当下图书出版界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看看图书销售排行榜,把微博上的名家名段集结成书,成了图书的一个品种。
微博红人张发财写历史八卦的微博结集成《一个都不正经》,其段子体叙述让千百年前的人物从故纸堆中爬起来;80后资深相声爱好者东东枪的《俗话说》也由诸多MSN签名加微博段子汇集而成;网络红人奶猪出版“段子集”《我呸》;《晶报》总编辑胡洪侠则以“微博体”书话短章出版了《微书话》。
此外,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讲述主人公与某明星在微博平台发生的情感纠葛;《精神病学院毕业生》、《蔡澜微博妙答》等一系列“微博体”图书也相继出版。
其他名人如导演冯小刚、台湾主持人蔡康永、歌星梁咏琪等,他们都在公共场合表示,准备把自己的微博语录整理成书出版。
这些“微博体”图书,内容大多在140字,语言简短,只言片语,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逻辑,但方寸之内倒也折射出图书领域的微阅读潮流趋向,虽多番加印,频频问鼎畅销榜,但却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下的产物。
有关图书出版方面的人士分析: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数已达到2.5亿。
现在,微博已成为主要的互动平台,有敏锐出版眼光的人便把“微博体”从线上发展到线下,而由线上的影响力到线下的传统出版,微博内容变成图书则快得似乎更像是一场“闪婚”。
如今“微博体”图书热,与此有很大关系。
微博与图书的结合,使得图书出版固然适应了快捷、及时的“微阅读”需求,也出现了一些热销、畅销的“微博图书”,但是,这些“微博体”图书,其思想蕴含、内容质量和艺术品位究竟怎样呢?一些书评者认为,“碎片化语言”承载的内容、思想都很有限,它们的内容显得太过随意,充斥着微博上的边角料而缺乏完整体系。
有的读者网友则指陈,这些微博书不过几句流水账,或引几句书的内容评论,或回答网友的提问,或名人轶事摘抄,把它们叫做“微博拼凑书”,或更名副其实。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图书中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必须同时思考,具备领悟抽象思想的能力,具备讨论严肃精神问题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很显然,阅读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微博体”这种技术性的阅读,其明显的内涵的浅显,理性力量的匮乏,逻辑的无序性,思想的碎片化,则根本无法带来阅读的精神享受、思索的兴味、沉思的回味和思想的快乐。
说到底,“微博”阅读,使我们的阅读生命不复处于整体之中,阅读的实质和整体根本不复存在,而最终在这种微阅读中,我们的生命、同等的活力、生命的蓬勃兴旺被压缩在最小的单位中,生命只剩下可怜的零头……难怪有书评作者说,现在很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
当下我们之所以热衷于出“微博书”,热衷于读“微博书”,更多地源于我们精神本身的快餐化。
的确,我们很少有空闲时间,生活并不完满;我们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不想去发觉自己的能力;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我们满意,即使精神生活也必须服务于我们这种短暂的快乐,因此,快速浏览代替了精读,作为读者我们不再与读物进行精神交流。
“微博”图书热成图书出版潮流,不正是折射出了我们这样的阅读文化心理和阅读文化选择吗?新的商业环境源于全新的社会形态,人们通过快餐式媒体理解世事,通过消费抚慰心灵,通过无所不在的娱乐释放压力,通过虚拟的网络建立与世界的真实联系,来自于传统与现代、全球与本土、虚拟与现实的种种碰撞交融,使整个商业环境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碎片化。
互联网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注意力更加分散,但是,这也令年轻人关注公众话题的方式转变了。
以社交网站来说,许多年轻人不是依靠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例如媒体、学者、官员等来关注公众话题,而是靠社交网络中的朋友,互联网能急速激发情绪,年轻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也会很高。
这种情绪化使网络上的言论带有一定的“虚假性"。
[ 每天通过手机报、博客、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我们在各个生活的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微博。
信息量如此之多,我们获取信息如此容易,乃至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文档超过20页,我们就没有耐心看完。
但无论我们是否已准备好迎接信息碎片化时代,这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大趋势。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息聚合工具,来帮助我们组织信息、管理信息。
比如RSS阅读器,比如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
这一类将成为每一个网民必不可少的工具。
是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将再由技术推进信息的整合。
更强的信息整合是未来我们需要的。
而我们本身需要做的,则是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