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毒性

合集下载

有机溶剂极性溶解性及毒性表

有机溶剂极性溶解性及毒性表

有机溶剂信息表
有机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及毒性
强极性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煤油(最小)
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常用混合溶剂
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

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乙醚/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

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有机化合物极性表。

有机溶剂的缺点

有机溶剂的缺点

有机溶剂的缺点
有机溶剂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毒性:一些有机溶剂对人体有害,可能引起中毒和长期健康问题。

2. 易燃易爆:有机溶剂常常是易燃的,而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

3. 环境影响:有机溶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那些难以降解的溶剂。

4. 不稳定性:某些有机溶剂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或分解。

5. 高沸点:有些有机溶剂的沸点很高,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蒸发,这使得使用它们变得困难和低效。

6. 成本:有机溶剂通常比水或其他替代品更昂贵。

7. 存储和运输:有机溶剂在存储和运输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可能具有挥发性,并达到可燃的极限。

8. 使用限制:由于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某些有机溶剂在特定应用领域的使用可能受到限制。

尽管有机溶剂在许多工业和科学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此外,对于新的溶剂和其使用方法的评估应考虑其对环境和健康的长期影响。

部分常见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部分常见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部分常见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溶剂名称
沸点
(101.3kPa)
溶解性
毒性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石油醚
30~60℃、60~90℃、
90~120℃三种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麻醉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氯仿
(三氯甲烷)

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正式版)

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98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正式版)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有机溶剂之毒性人若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之蒸气将会引起慢性中毒的现象,但短时间暴露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气之下,也会有急性中毒致命的危险。

在工业卫生上,有机溶剂对人体之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气中不易造成危险。

其他对人体危害有关系者尚有溶剂之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收之方式及途径、人体之代谢速率、累积情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之长短等。

2. 对人体危害之途径(1) 经由皮肤接触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会刺激眼睛粘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

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

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

(2) 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经由呼吸器官吸入人体后,人往往会产生麻醉作用。

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企管而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之中毒现象。

有机溶剂对生物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有机溶剂对生物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有机溶剂对生物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有机溶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溶剂和反应介质。

在制药、化工、金属加工、油漆、印刷等领域中,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

但是,有机溶剂对人类和环境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阐述有机溶剂对生物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一、有机溶剂的化学特性有机溶剂是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挥发性和溶解力强的特点。

因此,它们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

有机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脂溶性有机溶剂和水溶性有机溶剂。

脂溶性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溶剂,如丙酮、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等。

这些有机溶剂常常用于生产油漆、胶水、化妆品、农药、医药等工业制品。

而水溶性有机溶剂则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反应介质,如醇、醚、酮等,常用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溶剂。

二、有机溶剂的潜在危害尽管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制品中,但它们也带来了潜在的健康危害。

以下是有机溶剂导致的潜在健康危害:1. 中毒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当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时,它们可能会在身体内积累,并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及其他器官造成伤害。

某些有机溶剂具有特别强的神经毒性,如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机溶剂可能导致意识丧失、视力损伤、肝损伤及肺部病变等症状。

2. 癌症与某些有机溶剂的接触可能会导致癌症,即所谓的恶性肿瘤。

这种肿瘤通常是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业工人和职业人士所患。

一些有机溶剂如苯、甲基叔丁基醚等被认为是致癌物质,并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类为1类致癌物质。

3. 妊娠风险一些有机溶剂可能会对妊娠女性产生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有机溶剂的女性可能会出现流产、早产及婴儿发育缺陷等不良影响。

三、如何减少有机溶剂的潜在危害为了减少有机溶剂的潜在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替代品:在许多情况下,有机溶剂可以用更安全的溶剂或工艺替代。

例如,水性涂料可以取代溶剂型涂料。

2.控制暴露:在使用有机溶剂时,应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使暴露风险最小化。

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通用版

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87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通用版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危害通用版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有机溶剂之毒性人若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之蒸气将会引起慢性中毒的现象,但短时间暴露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气之下,也会有急性中毒致命的危险。

在工业卫生上,有机溶剂对人体之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气中不易造成危险。

其他对人体危害有关系者尚有溶剂之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收之方式及途径、人体之代谢速率、累积情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之长短等。

2. 对人体危害之途径(1) 经由皮肤接触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会刺激眼睛粘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

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

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

(2) 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经由呼吸器官吸入人体后,人往往会产生麻醉作用。

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企管而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之中毒现象。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

附录B 常用有机溶剂按毒性大小分类表一、第一类有机溶剂:1、三氯甲烷2、1,1,2,2,-四氯乙烷3、四氯化碳4、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二硫化碳7、三氯乙烯8、苯9、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二、第二类有机溶剂:1、丙酮2、异戊醇3、异丁醇4、异丙醇5、乙醚6、乙二醇乙醚7、乙二醇乙醚乙酸酯8、乙二醇丁醚9、乙二醇甲醚10、邻—二氯苯11、二甲苯12、甲酚13、氯苯14、乙酸戊酯15、乙酸异戊酯16、乙酸异丁酯17、乙酸异丙酯18、乙酸乙酯19、乙酸丙酯20、乙酸丁酯21、乙酸甲酯22、苯乙烯23、1,4—二氧杂环己烷24、四氯乙烯25、环己醇26、环己酮27、1—丁醇28、2—丁醇29、甲苯30、二氯甲烷31、甲醇32、甲基异丁基甲酮33、甲基环己醇34、甲基环己酮35、甲丁酮36、1,1,1—三氯乙烷37、1,1,2—三氯乙烷38、丁酮39、二甲基甲酰胺40、四氢呋喃41、正己烷42、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三、第三类有机溶剂1、汽油2、煤焦油精3、石油醚4、石油精5、轻油精6、松节油7、矿油精8、由以上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四、有机溶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1、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2、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3、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4、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5、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6、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7、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8、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9、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10、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五、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

能接触到的有机溶剂相溶性及毒性

能接触到的有机溶剂相溶性及毒性
毒性低,不可内服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
毒性较低
乙二醇碳酸酯
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
毒性低
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低毒类
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对人体无毒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某些有机溶剂可能对肝 脏造成损害,影响肝脏
的正常功能。
肠道问题
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 能引发肠道问题,如腹
泻、便秘等。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01
02
03
04
头痛头晕
有机溶剂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 影响,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

记忆力下降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大脑 产生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情绪问题
脂溶性
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容易渗透皮肤 和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各种中毒 症状。
02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呼吸急促
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可能导 致呼吸急促,严重时甚至可能
引发哮喘。
肺损伤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 可能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害,增 加患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风 险。
鼻咽部刺激
有机溶剂的气味通常较为刺激 ,长时间吸入可能对鼻咽部造 成刺激,引发不适感。
降低免疫力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降低人 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病
毒和细菌的侵害。
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恶心呕吐
有机溶剂可能对消化道 产生刺激,引发恶心、
呕吐等症状。
食欲不振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 导致食欲不振,影响营
养吸收。
肝脏损伤
05
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规范
了解有机溶剂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了解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 以及溶解力、稳定性等化学性质。
熟悉有机溶剂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掌握正确的有机溶剂使用方法,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和
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
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对人体无毒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
毒性较低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233
(HMTA)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可溶于水或其他有机物的化合物。

它们常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溶剂提取、涂料、印刷、清洗和金属腐蚀等。

然而,长期接触和暴露于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

以下是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 呼吸系统损害: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会对肺部造成刺激和损伤。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场所。

2.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表现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并尽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长时间工作。

3. 肝功能损害:某些有机溶剂在体内代谢后可损害肝脏功能。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产生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遵守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方法。

4. 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并造成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衣物和手套,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

针对以上的危害,以下是预防有机溶剂危害的一些建议:1. 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应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和防止有机溶剂蒸气积聚。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减少有机溶剂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直接接触。

3. 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有机溶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处理和储存有机溶剂,以避免意外泄漏和暴露。

4. 定期体检和监测: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和监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健康问题。

5. 按规定处置废弃物:废弃的有机溶剂应按照环境保护法规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

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有机溶剂沸点、溶解性、毒性表

强烈毒性
与乙醇、高级醇、
低毒,中枢抑
醚、丙酮、烃、氯代烃、 制作用
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与水、甲醇、乙酸
中等毒性,大
甲酯、乙酸乙酯、丙酮、 量吸入蒸气,引起
醚、氯仿、四氯化碳、 急性中毒
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
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
混溶
与乙醇、乙醚、氯
微毒,类似乙
仿、水混溶

与乙醇、乙醚、氯 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 机溶剂混溶
低毒,黏膜刺
仿混溶,20℃在水中溶 激性
解 3.8%(wt)
微溶于水,能于乙
低毒类,腐蚀
醇、乙醚、苯、氯仿、 性,与苯酚相似
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与水、醇、乙二醇、 皮肤、黏膜刺 丙酮、乙酸、二氧六环、 激性、经皮肤吸收 甘油、苯酚混溶,几乎 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 醚、卤代烃、氯苯、硝 基苯等
几乎不溶于水,与
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与水、乙醚、醇、
中等毒性,麻
酯、卤代烃、苯、酮混 醉性

优良溶剂,与水混
吸入微毒,经
溶,很好的溶解乙醇、 口低毒
乙醚、脂肪烃、芳香烃、
氯化烃
甲醇部分溶解,比
低毒。麻醉
乙醇高的醇、醚丙酮、 性,刺激性
氯仿混溶
与水,乙醇,乙醚, 丙酮,苯,四氯化碳,己 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 族,芳香族化合物
不溶于水,与乙醇、 一级易燃液 乙醚、苯、烃等有机溶 体,低毒类 剂混溶,乙二醇、甲醇、 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 分溶解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
一级易燃液
醚、氯仿混溶,室温下 体
溶解乙睛、DMF 等
140.0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 一级易燃液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常见于许多工业和日常用品中,如油漆、清洁剂、胶水、染料等。

它们能够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然而,有机溶剂的使用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例如:
1. 呼吸系统问题:有机溶剂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当人们吸入这些气体时,会导致呼吸道刺激、气喘、喉咙疼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慢性呼吸疾病。

2. 神经系统损害:一些有机溶剂被认为对神经系统有毒性,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神经痛、记忆问题等。

长期或高浓度的接触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3. 皮肤问题:部分有机溶剂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引起过敏反应、刺激性皮炎、皮肤瘙痒等问题。

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如强酮溶剂,可能导致化学性灼伤。

为了预防有机溶剂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将有机溶剂释放到室外,减少人体暴露的机会。

2. 戴防护设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吸入和接触的风险。

3. 遵循操作规程:遵循使用有机溶剂的操作规程,不要超过安全使用限制,注意正确储存和处置有机溶剂。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与有机溶剂有关的工作者,以及对有机溶剂敏感的个体。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信息,具体的有机溶剂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可能需要参考相关的具体研究和法规。

建议您在实际应用中遵循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有机溶剂毒性及其危害

有机溶剂毒性及其危害

有机溶剂毒性及其危害引言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溶解、稀释或提取其他物质。

然而,有机溶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通常具有毒性。

本文将探讨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有机溶剂的定义和分类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醇类、酮类、醚类、醛类、酯类、芳香烃等。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结构,有机溶剂可以进一步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分子中含有极性键或带有电荷。

如醇类、醚类、酮类等。

•非极性溶剂:分子结构较简单,电荷分布均匀。

如烃类、烷烃类等。

有机溶剂的毒性有机溶剂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浓度和暴露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有机溶剂毒性效应:1.皮肤接触:部分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刺激和腐蚀。

长期接触还可能导致皮肤炎症、皮肤癌等疾病。

2.吸入:有机溶剂在挥发时释放有害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汽中,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神经系统和肝脏损伤等。

3.摄入:意外摄入有机溶剂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神经系统毒性:有机溶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最突出的,可引起头痛、头晕、昏迷、失眠、幻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2.肝脏和肾脏毒性:大多数有机溶剂经过肝脏代谢分解,高浓度长期暴露可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癌。

此外,有机溶剂也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肾炎、肾功能衰竭。

3.癌症风险:部分有机溶剂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或确定的人类致癌物。

接触这些溶剂的工人可能面临患上肺癌、肝癌、膀胱癌和白血病等癌症的风险。

有机溶剂对环境的危害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处理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1.水污染:有机溶剂可通过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部分有机溶剂具有生物蓄积性,可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一览

常用有机溶剂毒性一览

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溶解性、毒性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溶解性、毒性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溶解性毒性正丁醇:沸点:116-118度,异丁醇:沸点:108度液氨-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员?婷疋0?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

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本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酯类、芳香烃、氯代烃等。

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有机溶剂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控制,有机溶剂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有机溶剂的危害1. 皮肤刺激和腐蚀作用:有机溶剂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痒、红、肿、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溃疡。

2. 皮肤吸收和中毒作用:有机溶剂能够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对内脏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严重时可引起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等。

3. 呼吸道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有机溶剂蒸气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肺功能损害等。

4. 神经系统损害作用:有机溶剂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精神衰弱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认知和行为能力的下降。

5. 致畸和致癌作用:某些有机溶剂具有致畸和致癌作用,长期接触这些溶剂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肿瘤等严重疾病。

二、有机溶剂的预防措施1. 替代原则:优先选用无机溶剂或低毒、低挥发度的有机溶剂,减少使用具有较高危害性的有机溶剂。

2. 通风换气: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安装排风设备或使用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机溶剂蒸气。

3. 封闭操作:季节性或间歇性使用有机溶剂时,应尽量选择封闭操作,避免溶剂蒸汽释放到室外环境。

4. 隔离防护:在工作场所设置有机溶剂隔离区,做好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的隔离,避免有机溶剂蒸汽对员工的影响。

5. 个人防护:使用有机溶剂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和更换个人防护装备。

6. 健康监测:定期对从事有机溶剂接触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有机溶剂引起的健康问题。

有机溶剂的溶解性及毒性

有机溶剂的溶解性及毒性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
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
140.0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溶剂毒性
1、三氯甲烷
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变质检验方式:加入硝酸银,因氯仿变质后产物有盐酸,盐酸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丙酮
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

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

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3、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4、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 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

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人身防护
1、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戴合适的呼吸器。

2、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学防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3、甲醇
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

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

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

急性甲醇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误饮甲醇者,早期可用苏打水洗胃,以排除甲醇在胃内的贮留。

超过 3日者,可用发汗剂及泻药。

遇到视力紊乱时,应反复进行腰椎穿刺,以预防视神经萎缩,并给以大量维生素 B族和血管扩张剂,或给以氧气吸入和少量多次输血。

也可采用针刺和中药等治疗。

4、石油醚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5、乙酸乙酯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2000ppm,或7.2g/m3,65资助接触,无明显影响;兔吸入16000mg/m3×1小时/日×40日,贫血,白细胞增加,脏器水肿和脂肪
变性。

6、吡啶
大鼠吸入32.3mg/m3×7小时/日×5日/周×6月,肝重量系数增加;人吸入20~40mg/m3(长期);神衰、步态不稳、手指震颤、血压偏低、多汗,个别肝肾有影响。

乙腈
急性毒性:LD50:2730 mg/kg(大鼠经口);1250 mg/kg(兔经皮);LC50:12663 mg/m3,8 h(大鼠吸入)人吸入>500 ppm,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人吸入160 ppm×4 h,1/2人面部轻度充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猫吸入其蒸气7 mg/m3,4 h/d,共6个月,在染毒后1个月,条件反射开始破坏。

病理检查见肝、肾和肺病理改变。

代谢:乙腈在狗体内20%转化为硫氰酸盐并随尿排出,而豚鼠达50%。

当动物预先给予乙醇,乙腈代谢增强,87%的乙腈转化为硫氰酸盐。

小鼠皮下注射乙腈0.01 ml/g(2.5%乙腈溶液),注射后2 h血浆中SCN含量增加,7 h达高峰。

大鼠实验表明,丙酮可影响乙腈代谢,使其急性毒性增高3~4倍。

乙腈在体内无明显的蓄积作用。

中毒机理:乙腈的毒作用,主要由体内释放CN?-所致,但不能排除乙腈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硫氰酸盐的作用,后者在慢性作用中更为重要。

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 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啤酒酵母菌47600 ppm。

生殖毒性:仓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00 mg/kg(孕8 d),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乙腈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

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

可有尿频、蛋白尿等。

编辑本段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KG-*2〗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