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一: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因果类)
2019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一:因果类1.(2018全国Ⅱ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2.(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2018全国Ⅱ卷,27)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4.(2018全国Ⅲ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5.(2018北京卷,20)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雅典的这些举措(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6.(2018北京卷,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7.(2018海南卷,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2020高考历史】因果、影响类选择题
3
题型分析
*
解题秘籍 (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 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 原因等。三大秘籍:一是需要注意主要原因一般就是指根本原因,诀窍在于假设 答案A、B都是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如果A的结果是B,答案选A, 反之选B;二是关于目的类最佳项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目的,而A是B的 目的,答案选A,反之选B;三是关于深远影响类选择题,诀窍在于假设A、B都是影 响,而B是A的影响,B属于深远影响,是最佳答案,反之选A。
答案 解析
7
高考改编题
*
3.(2019·全国文综Ⅰ,35,改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 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
D 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A.显示了人文关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反映了精神危机
答案 解析
16
刷最新模拟题
*
7.(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一模,30)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
D 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
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 )。 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 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 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
由材料可知这是中共中央在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战略决战之际,通过人才培养做 好工作重心转移,统治全国的准备,故选B项;材料强调提高干部文化水平,目的在于适应 执政后的转变需要,排除A项;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重视社会主义教育文化事业是 1956年以后的举措,排除C项;1948年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是1956年以后的目的,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一: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题型三因果型选择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题型三因果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即从因果关系角度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的选择题。
此类题型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在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方法:(1)限定词法。
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等,影响方面要分长远影响和直接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
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
若四选项为并列关系,就找最主要的选项;若四选项为递进关系,就找最深刻方面的选项;若四选项相互交叉,就选一个能包含其它选项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
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
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还有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分析法、矛盾分析法等。
关于几种原因、目的的概念:①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
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②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高考历史15种热考题型:5 因果类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5.因果类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天津·T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探寻“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报纸数量和总销量增加的原因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因果类选择题的解读能力。
2.获取信息(两个关键信息)(信息1)“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即l911年lO月至l912年4月前后。
(信息2)全国报纸数量和总销量增长极为迅速。
3.分析信息(1)据题干“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可判定时间范畴在1911年10月至l912年4月前后,故排除B。
(2)新文化运动开始于l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与题干时间不相符,故排除C。
(3)报纸数量和销量的增长只是表明人们对辛亥革命期间政治动态的关注,但不能等同于对民主共和的支持和普遍赞同,故排除D。
(4)形势的变化使国人纷纷关心时政,希望通过报纸这一媒介了解社会变革和世界变化,故选A.题型特点1.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第一种形式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例如:①(2013·课标I卷·T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屡遭战争重创B. 社会制度相同C. 发展水平相似D. 历史上关系紧密②(2013·课标I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③(2013·重庆·T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2020高考历史通史练习:(三)因果、目的类
(三)因果、目的类(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常熟月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
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2.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3.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4.(2019·滨州模拟)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政策B.赋税政策C.政治形势D.自然灾害5.(2019·淄博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6.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7.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
历史解题技巧高中因果选择题
历史解题技巧高中因果选择题历史解题技巧高中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果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
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题型解读 题型五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
题型五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考题例解]
(2016·10月浙江选考,T2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等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产生并投入使用,促使“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
[解答技巧]
解答因果关系类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分清是以因求果型还是以果求因型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因果”、“目的”类选择题"因果"、"目的"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目的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目的""为了""旨在"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解题思路(1)概念分析法: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特征分析法:就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
(3)理论分析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存在就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
例题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留日学生区域分布【解析】材料中?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直隶?等地开放较早、经济文化较发达,?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大多属于内地省份,通商口岸、新式企业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留学跟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故A 项正确;20 世纪初的反清革命运动大多是由留日归国的学生宣传和发动,因而是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革命运动存在区域差异,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属于因果倒臵,故B 项错误;清政府作为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其鼓励留学的政策不会厚此薄彼,出现区域性的差别,故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留日学生,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福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与留日则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 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2020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2015 高考史答模板1、史背景 =( 国内国 )( 政治文化⋯⋯)⑴ 背景 =生力生关系构格局⋯⋯⑵政治背景 =政局制度系统政策民族外交事⋯⋯⑶文化背景 =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史条件:与背景解析基实情同,更重于有利要素3、原因广度:原因 =主 ( 内因 ) 客 ( 外因 )⑴主原因:事件起、参加者内在、政治、思想方面因素⑵客原因:自然、社会境、外在各方面、政治、思想要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解析方法基实情同,背景重于静解析,原因更重于解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事件的有时性要素( 火、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事件的主、客各方面重要要素⑶根根源因:史( 生力展、代要求 ) 主需要等三者既有次区,又有系浸透,如“五四”运爆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外国交失 ; 主要原因涉及当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侵略、北洋黑暗治、民族本主展、无壮大、十月革命影响、克思主播等要素 ; 根根源因是主要原因中最深的要素。
5、矛盾解析:生力与生关系矛盾、基与上建筑矛盾、矛盾、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相同利益集矛盾⋯⋯答思路1、答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正直、排列整、疏密合适 ; 二要词句通、平、言正确 ;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一段,明直 ;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 ; 序号化,不相同的段和不相同的句上出不相同的序号,做到井井有条,如数家珍。
2、如何解析法或改革成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史展的潮流和,改革或法可否吻合史潮流和。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可否正确,可否得以有效。
三看新旧力的力量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如何。
3、外比式答的解思路基本方法:外比式答的特点是比的范拥有确立性。
解答要真清比象比、限制条件,解析答要求与本知的关系,尔后按定的目之的关系。
4、内比式答的解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内式比答,关是依照意,比象做详尽解析,自己法确立比。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 历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安徽合肥三模)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答案 B解析材料“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体现了原始的部落民主色彩,说明这一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商周时期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故选B项。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2019·山西二模)根据上表的历史记述,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汉初()A.诸侯国为经济恢复作出贡献B.各诸侯国为谋反而积蓄实力C.全国各地人口可以自由流动D.煮盐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诸侯国安抚流民,发展经济,造成人口增殖,国家富足,为经济恢复作出贡献,故选A项。
B、C、D三项材料中三则记述都无法体现,排除。
3.(2019·安徽模拟)下面是唐代户口数量变化表。
据表可推知当时()A.农田荒芜土地兼并严重B.计口授田难以维系C.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D.铁犁牛耕技术成熟答案 B解析解读材料图表信息可知,从“武德年间”到“天宝年间”,唐朝户口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唐初实行按人口授田的均田制,户口数的大量增加会加重政府推行均田制的难度,使计口授田难以推行,故选B项。
户口数的增加导致土地压力增加,但这并不表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两者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户口数大量增加导致土地压力增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地可耕,自耕农数量不一定大量增加,排除C项;户口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排除D项。
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如下: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
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历史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相关例题:【例1】'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
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020年高考历史高分答题模板: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
解题技巧注意: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答案】C3.(2019全国III卷,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材料中“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其核心内容是学习汉文化,而儒学是汉文的核心,故选D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描述中无法判断这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A项;“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与绘画技术无关,排除B项;“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无论在远期还是近期,这种大型佛像的建设没有政治干预是不可能成功的,排除C项。
【答案】D4.(2019江苏卷,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5.(2019江苏卷,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解析】从“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到“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表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项错误;反正统思想在明朝晚期已经产生,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
【答案】B6.(2019全国I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
【答案】D7.(2019北京卷,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由材料“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而非百家争鸣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代推崇儒学的原因而非秦朝对儒学的打击排斥,排除B项;《汉书》是官方史书,《史记》是史学家编撰通史的典范,排除D项。
【答案】C8.(2019海南卷,13)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解析】据所学,1988年海南设立经济特区,海南设立经济特区有利于吸引人才的集中,由材料“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可知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故选C项;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是在2018年,排除A项;1988年海南刚刚成为经济特区,经济还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海南不是国企,排除 D项。
【答案】C9.(2019海南卷,18)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完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是( )A.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B.工人武装控制了全国各大中心城市C.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 D.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解析】据材料“从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经过了8个月时间。
在此期间,苏维埃几经变动最终成为新型的国家政权机关”结合所学可知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故选A项;据所学,七月流血后,资产阶级阶级独立掌握政权,不是工人,排除B项;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重新分配土地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排除C项;前线士兵支持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不是根本原因,决定因素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排除D项。
【答案】A10.(2019海南卷,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解析】据材料“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经济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答案】D11.(2018全国Ⅱ卷,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习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
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
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 错。
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D12.(2018全国Ⅱ卷,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期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解析】根据罗马共和国的时间信息和平民与贵族斗争等信息可以推出,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革。
A选项说法错误,贵族随意解读法律受限制,并非特权取消,当时仍然是奴隶社会,贵族仍享有特权。
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颁布,罗马法形成体系,故B错。
自由民获得公民权是在万民法时期,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