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精)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Ξ赵建民1, 陈海滨2 李景侠2(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陵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 要: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条件恶劣,降水稀少,植物物种多样性贫乏,生态系统脆弱。
据统计,种子植物仅1704种,隶属82科484属,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和6.31%;生态系统多样,有沙质荒漠、粘土荒漠等28个。
目前植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原因来自3个方面:①垦伐;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开发造成自然河水分布的改变。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保护的措施有①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计划;②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③加强保护区建设,改善迁地保护设施;④加强法制建设,控制生物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①开发利用荒漠区丰富的植物资源;②开发应以引种栽培为主,严禁掠夺性开采;③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④长远目标应放在具有特异抗性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西北中图分类号:Q 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461(2003)0120029203Con servati on and Su stainab le D evelopm en t of P lan t D iversityin N o rthw est D rough t D esert A reaZHAO J i an -m i n 1, CHEN Ha i -b i n 2, L I J i ng -x i a2(1.Y ang ling V 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leg e ,Y 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 ina ;2.Colleg e of F orestry ,N W S ci 2T ech U niv .of A g r and F or .,Y ang ling ,S haanx i 712100,Ch ina )Abstract :C li m ate conditi on s are poo r ,p reci p itati on is little ,p lan t diversity is ab sen t and eco system is frag 2ile in no rthw est arid desert area .T he seed p lan ts have 1704sp ecies that belong to 864genera ,147fam i 2lies ,and accoun t fo r 24.34%,15.53%,and 6.31%of the hom ogeneou s class ,genera and sp ecies of the w ho le coun try .T here are tw en ty 2eigh t catego ries of eco system s ,such as sandy desert and clayey desert .A t p resen t ,p lan t diversity suffers seri ou s th reat becau se of reclai m ing ,un reasonab le u tilizati on of re 2sou rces and changing of distribu ti on of natu ral river due to exp lo itati on .Coun term easu re and p ropo se of con servati on and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are p u t fo rw ard ai m ing at ex isting p rob lem s .P ro tective m ea 2su res are as fo llow s :first ,strengthen ing investigati on and research ,and draw ing up p ro tective p lan ;sec 2ond ,enhance eco logy educati on ,i m p roving eco logy con sci ou sness ;th ird ,reinfo rcing con servative regi on con structi on and i m p roving p lan t tran sferring con servati on estab lishm en t ;finally ,strengthen ing legal sys 2tem con structi on ,con tro lling b i o logy resou rces u tilizati on .Coun term easu res of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are :first ,exp lo iting and u tilizing abundan t p lan t resou rces in desert area ;second ,in troduced and cu ltivat 2ed sp ecies shou ld be adop ted du ring exp lo itati on and u tilizati on ,strongly p roh ib iting p redato ry exp lo ita 2ti on ;th ird ,com b in ing exp lo itati on u tilizati on w ith research ;finally ,focu sing on develop ing and u tilizing p lan t resou rces w ith sp ecial resistance .Key words :p lan t diversity ;con servati on ;su stainab le developm en t ;no rthw est Ch ina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18(1):29~31 Jou rnal of N o rthw est Fo restry U n iversity收稿日期:2002211211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金项目作者简介:赵建民(19602),男,陕西白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及教学工作。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2.理解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3.理解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的目的及原因。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植树造林。
2.防护林带的类型⎩⎪⎨⎪⎧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3.防护林的目的(1)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2)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目的 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背景 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整理效果 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或作为备用耕地 方式方法 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探究点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28日参考消息:法媒称,数十名科学家26日警告,除非人类停止破坏赋予我们生命的资源,否则在2050年前,土地退化将导致一场波及至少5 000万人、最多7亿人的大规模迁徙。
这些科学家在首份土地状况全面评估报告中说,不可持续的耕种、采矿活动、污染和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退化正在破坏约3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0%)的福祉。
土地退化—土壤生产能力和植被的丧失—将迫使人们迁徙。
在这些土地上生活将变得不再可行。
土地退化问题对食品安全、由土壤调节的清洁水资源和适宜呼吸的空气以及生长在当地的植物构成威胁。
然而,仅有不到1/4的土地免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实质性影响”。
土地退化不仅意味着土地的流失,还意味着野生动植物的流失,以及可吸收令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的森林的流失。
材料二《山西省土地整治条例》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高中地理干旱缺水问题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干旱缺水问题的知识点高中地理干旱缺水问题的知识点高中地理方法之干旱缺水问题各科的提高是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干旱缺水问题,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2)修建水库; (3)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4)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5)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7)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8)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干旱缺水问题,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高考地理考点答题技巧:人口迁移整理了高考地理考点的简答题答题思路,供广大考生和家长参考,更多高考地理备考内容在高考频道。
高考地理考点:人口迁移简答题答题思路⑴ 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 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 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 高中数学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 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 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 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干旱地区资源环境评价
干旱地区自然资源与评价一、沙漠地区的自然资源沙漠地区降水稀少,降水年季变化大。
在绝大部分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大,且多风。
在这些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沙漠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
1、太阳能太阳能事一种特别巨大的特殊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性,清洁性,无污染,不需要运输等优势,有着特别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广大农村城镇居民中,最具有普遍性最大量的应用方式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
这些利用对缓解沙漠地区农村城镇却柴少烧的困难,解决取暖、热水、生活用能、保护植被、防治生态恶化、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2、风能我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我国风能资源具有四大特点:北部地区风力较南部地区强;沿海一线较内陆强;平原地区较山地、丘陵强;冬春两季较夏秋两季强。
沙漠地区风力较大,风季风速可达到5—6级以上是常见的。
因此,通过某些措施加以开发利用,这在生活能源缺乏的荒漠地区有重要意义。
3、热能沙漠地区地表干燥,裸露,颜色浅淡,具有较大的反射能力,减少了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但沙子导热性小,热容量低,所吸收的辐射多集中于沙地表面,促使其剧烈增温。
这些丰富的热量资源对沙漠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植物资源在这个广阔的陆地生境上生存的沙漠植被,不但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它们在发挥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等作用的同时,其也具有重要的物质利用意义,如沙棘,果实可提取果胶;用种子提取沙棘油灯;沙棘叶既可以用作染料和饲料,有能制成沙棘茶等等。
5、矿产资源在我国西北地区,陕北榆林地区、内蒙古东南部鄂尔多斯地区地下分布着大量的煤炭资源,在西北其他地区也大量埋藏着铁、铝、石油等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6、旅游资源沙漠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如明长城遗址、红石峡、红碱淖等,在对这些旅游资源开发时应注重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干旱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在这样一个干旱缺水,水土极易流失地区,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电源基地和大型现在煤化工基地。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西方地区(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西方地区一、单选题1.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利用西部地区的( )A.资源优势B.地形优势C.文化优势D.交通优势2.对于塔里木盆地,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暖温带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B.暖温带干旱地区温带季风气候C.暖温带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中温带半湿润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3.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东北和西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4.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B.酸雨污染C.全球变暖D.臭氧层破坏5.的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雨热同期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冰雪融化灌溉的效果D.品种优良,管理科学6.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是( )A.加大了东部地区的建设投入B.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C.缓解了西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D.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冬春季节最频繁反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沙尘天气最频繁发生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过度放牧、乱砍滥发④人们焚荒肥田⑤降水量大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⑤8.下列人类活动不能有效治理沙尘的是( )A.植树造林B.开垦坡地为耕地C.设沙障,挡风墙D.加强宣传教育9.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漠广布B.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地形以山地为主D.河流以外流河为主10.“放眼望去,是茫茫的戈壁滩,偶尔看到一点点绿色,让你欣喜若狂;猛然间,一阵清脆的丁当声让你回头一望:地平线上冒出一支驼队,在夕阳下,格外壮观…”,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景观(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读“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森林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12.对图中河流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长的河流B.地处我国的外流区域C.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D.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13.吐鲁番葡萄特别甜是由于( )A.内陆盆地,地形闭塞B.沙漠地区,土壤肥沃C.高山冰雪,水源充足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4.坎儿井是该地区古老的地下引水工程,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B.减少蒸发C.利用地势自流D.节约成本塔里木盆地是干旱的宝地,曾经黄沙漫天,荒无人烟,如今油井林立,生机勃勃。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低、经济最发达的是(A)盆地。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降水丰富的是我国东部季风区,而西部内陆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中,塔里木盆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哪个部分?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3、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以下哪项战略的实施是对外合作、互利共赢的典型体现?A. 资源税制度改革B.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C. 跨境资源基础设施建设D. 资源出口促进政策4、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产量最高的国家B.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为粗放,利用率低C.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D.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较小5、下列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B. 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C. 铜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D. 铝土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6、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措施,不属于正确做法的是()A. 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B. 合理安排跨流域调水C. 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D. 任意排放工业废水7、下列关于水能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水能开发可以增加一国的军事战略储备,提升国家安全等级B、水能开发可以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但对提升国家安全等级影响较小C、水能开发仅对能源供应产生影响,对国家安全没有直接影响D、水能开发可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进而提升能源供应的安全性8、哪一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A、风能B、耕地C、矿产资源D、海洋资源9、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以下哪项措施对维护国家安全最为关键?A.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 加大资源勘探力度C. 加强资源储备建设D. 推进资源国际化合作 10、以下关于资源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B. 适当限制对重要资源的出口可以维护国家安全C. 加强对外投资可以促进资源资源的自主开发,减少对外依存D. 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11、题干:下列关于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与国家安全关系不大B. 开发新能源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保障能源安全C. 过度依赖进口的矿产资源会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影响国家安全D.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大量出口,减少国内消耗12、题干: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A.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技术C. 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流程D. 大量开采不可再生资源1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地主要位于下列哪个省区?()A、陕西省B、甘肃省C、四川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下列哪个省份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被称作“千湖之省”?A、云南省B、江苏省C、湖北省D、浙江省15、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 强化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C. 过度开采与浪费现象严重,环境压力较大D. 全面加强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资源保护制度16、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安全()A. 增加能源消费总量B. 提高能源产业集中度C.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能源D. 限制能源产业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习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2 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利用的水资源是()A.地下水 B.冰雪融水C.海水 D.地表河湖水解析:2 000多年前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不可能大规模的开采地下水,更不可能淡化海水,利用的是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地表水。
答案:D2. 修建水库的有益之处是()A.天然拦蓄洪水B.人工泄洪分洪C.调节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D.调节径流季节变化解析: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径流季节变化。
答案: D3. 读表格,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解析:西南、东南、西北、华北四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所以①是西南地区,据此可以排除A、C选项,并且四个地区中,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口最少,所以④是西北地区。
答案: B第 1 页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度数、河流位置以及政区图省界形状,可以判断A平原是宁夏平原,它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展农业必须引黄河水进行灌溉,但是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使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答案: C5. 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解析:目前,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最短缺。
从干湿区来划分,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区。
答案:C6. 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A.冰川水B.河流水C.深层地下水D.大气水解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三种水体也最容易被污染。
【人教版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过关练】第24课时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塔里木盆地
山绿洲农业,②河西走廊,③河套平原,④宁夏平原。
农业分布 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由于夏季气温 高 ,光照 强 ,昼夜温差 大 ,
农产品品质 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和长绒棉闻名
引水工程—— 山麓地带的地下水富集,利用山坡坡度自流引水,修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丨重难点拨丨 西北地区多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西北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沿途 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 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成为季节性河流。
返回目录
丨重难提升丨 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在盆 地的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 (2)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荒漠广布。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
高
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
原、 华北平原 、
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建设的意义
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为新疆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了 西部地区的 资源 优势
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局
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重难点拨与提升
不利条件 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不利于开采
返回目录
(3)生态环境: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 同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并加强绿洲的环境保 护。
3.西气东输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西气东输 起点
沿途经过 的地形区
一线工程
二线工程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摘要:农业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 且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本文从气候资源的内涵、分类、区域划分、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农业气候资源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气候资源分类利用与开发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1]。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了2倍,能源和天然资源的消费增长了10倍。
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气候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提供无污染的能源,是未来可开发利用的理想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 例如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
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气候,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则称为灾害,称为农业气候灾害。
目前, 农业气候资源已成为农业气候学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目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 2-4]。
一般来说, 农业气候资源是以其自身的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的组合类型等来表示其质量优劣的;而以各资源不同量级控制的面积或总量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组合类型所控制的面积来表示其数量多少的。
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具有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等特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资源的地方差异对各地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通过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对合理指导地方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适合地方气候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5]。
1.气候资源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候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出示塔里木盆地地图,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引导学生说出印象中的塔里木盆地景观是这样的?总结:沙漠、戈壁广布,人迹罕至。
3.出示塔里木盆地气候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追问:为什么?4. 合作探究: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出示图片:5. 我们还能见到这样的塔里木盆地景观6.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读教材图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3)图8.18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追问:这些公路是不是很快就会被流沙呢?出示塔里木盆地中公路实况图片。
提供图片: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 长期以来,塔里木盆地气候严酷,交通不便,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沉睡在地下。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万股荒原开始焕发生机。
塔克拉玛干两条沙漠公路的陆续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引导学生合租探究:了解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1)找一找西气东输一线的起点和终点,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
并能读图找出经过的地形区。
(2)找一找西气东输二线的起点和终点,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级行政区。
4. 提出问题:西气东输工程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归纳: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
对东部: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A.矿产B.水源C.地形D.交通2.下面所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 )A.油气资源丰富B.是“丝绸走廊”C.降水稀少D.地势平坦读“西气东输线路图”,回答3~4题:3.西气东输线路不经过(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第11页共11页。
天气变暖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造成的影响
天气变暖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造成哪些影响?对这些影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1、对农作物的影响对农业生产而言,温度、光照、水分、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由于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的时空差异,使农业气候资源存在着年际变化和区域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农业生产脆弱区,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生长发育与产量以及土壤水分和气象灾害等已产生了显著影响。
而通过观测实验、模型模拟以及运用评价指标等手段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及其敏感性是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影响的前提与基础。
考虑到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的长度及活动积温的大小是重要的农业气候指标, 它们会对植物或作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选取霜冻日、暖日、无霜期、生长期以及作物生长临界温度的活动积温等与作物生长紧密相连的农业气候指标,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作物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西北干旱区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一方面,气候变化使西北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
生长期、无霜期和≥0 ℃、≥10 ℃的活动积温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西北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 ,作物的种植界线有向高纬度和高海拔移动的趋势[ 20 ] ,这促使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此外,由于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改变,西北干旱区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将显著增加。
另一方面,干旱区光照资源总量丰富,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区域。
光照资源充足有利于作物有机物质积累,产量增加。
然而,干旱区光照资源呈显著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的下降率为- 0106 h /10 a,特别是在天山南北坡以及阿拉善高原的东部区域,其下降率达到- 012 ~- 014 h /10 a;从季节上看夏、冬季下降显著,春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课件(共29张PPT)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___南__部___,___天__山___山脉和___昆__仑___山脉 之间,是我国面积___最__大___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远离___海__洋___,周围又有高大___山__脉___环抱,来自海洋 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__干__旱____,降水___稀__少___,成为我国极端干旱 的地区。在塔里木盆地有___塔__克__拉__玛__干____沙漠,它是我国面积最大 的沙漠。
成因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群山环抱,地形闭塞
靠近水源,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生活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① :戈壁和沙漠广布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读塔 里木盆地示意图(图8-2-3),完 成1~3题。
1. 下列描述与塔里木盆地相符的是( D ) A. 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6. 在西北地区经常可以看到上图所示的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
功能有(B )
①改变植被类型 ②截留水分 ③改变气候类型 ④削减风力源自A. ①②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考点②:油气资源的开发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图8-2-5),
完成7~10题。
7.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轮南油气田,该起点位于( A )
2. 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 环境与发展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 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 环境的重要性
中国的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西北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化、宗教和商贸活动的交流与融合,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如陕西的秦腔、甘肃的兰州鼓子、青海的花儿等,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魅力。
独特的民俗风情
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浩瀚的沙漠、雄伟的雪山、广袤的草原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抗旱、防震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05
CHAPTER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3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河流和湖泊
02
CHAPTER
植被与土壤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以及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区,以禾本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内部,以耐旱、耐盐碱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如梭梭、红柳等。
荒漠
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等。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链。
深入挖掘西北地区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加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西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THANKS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广水市一中郝又富一、西北干旱的自然特征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上,既横亘有高达3000米以上的山脉,也有海拔在250-500米的内陆盆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0米.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减少。
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惠泽,降水较多.3.地表景观: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大致以200mm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带)分为两部分:(一)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宽广坦荡,属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150-450mm,其中夏季降水高达60%以上,气候条件对牧草的生长有利,草场广布,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但冬季较长而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风日数多以及春旱影响农业生产.(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位居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托克逊成为全国降水最稀少的中心。
由于云量少,光照资源丰富,加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受地貌和气候的影响,源于周围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数量虽多,但受下渗、蒸发和引水灌溉的影响,流程短,水量小,多内流河。
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漠为主,高大山体自然景观也有垂直变化。
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冲积扇平原,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二、畜牧业基地和灌溉农业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1)主要分为温带草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和山地草场(山地迎风坡上),分别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畜种。
(2)生产方式:由游牧方式向定居轮牧的方向发展。
(3)合理利用草场:①合理利用天然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管理,定期轮牧;②建设“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保护草场资源,防止沙漠化和草场退化,植树种草,退耕还牧.2. 灌溉农业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平原及山麓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制约因素:水源主要分布: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主要作物: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三、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发展历史上的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
选修2(区域发展)地理第二章_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修2(区域发展)地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综合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次数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回答以下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现象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2)为了扭转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的局面,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2.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数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1)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C.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D.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2)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B.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C.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D.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3.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级行政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A.①B.②C.①③D.①②③4. 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沙化C.水体富营养化D.土壤次生盐渍化5.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管理资料]
用类型、水资源的组成与转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水资源的竞争十分剧烈。
1. 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内陆干旱区的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大(400~800mm),是主要的产水区。
平原区是人类生产生活聚集区,是水资源的消耗区与散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极为干旱。
2. 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复杂:内陆干旱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有水便有绿洲。
绿洲内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复杂,除人工灌溉的农林牧用地、城市乡村、交通工矿与水利等用地外,尚有自然的洼地、湿地、林草荒地及沙漠戈壁等。
例如,塔里木河四源一干绿洲总面积约6100万亩,灌溉面积约188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430万亩),只占绿洲总面积的30%,其余主要为自然的荒地植被。
由于荒地不断地开发,不少地区水土资源平衡失调,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
3. 水资源组成单一、转化频繁复杂:内陆干旱区盆地的平原绿洲区降水稀少,地表水资源主要是来自山区的地表径流。
地下水的资源量即地下水的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与转化补给量:天然补给量是指平原绿洲地下水的降水补给和与山区来水不重复的侧渗补给;转化补给量是指平原绿洲内的河道、渠道、田间和水库等的地下水补给量,转化补给量是与地表水资源相重复的。
内陆干旱区平原绿洲区的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之和。
平原区降水补给量很少、山区侧渗补给量也十分有限,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在水资源总量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内陆干旱区平原绿洲的水资源组成比较单一。
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在内陆干旱区存在着以水资源为中心的以下基本矛盾:供需矛盾──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矛盾(地表水用尽、地下水超采);部门矛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地域矛盾──上游用水与下游用水矛盾。
1. 山区来水是平原绿洲的主要水源,且多年变化稳定:内陆干旱区平原绿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源是山区的来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西北干旱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8%,在行政上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北部大兴安岭山区例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区例外)的绝大部分以及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河北省的坝上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地理环境在晚白垩纪早第三纪时即已初步形成,其后经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干旱程度更为加剧,逐步形成现有的特殊地理环境。
在这片辽阔的地域上,土地、矿产、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丰富,也有一部分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广泛加以开发利用,建立起不少肥沃农田和丰盛牧场。
这里地旷人稀,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荒凉贫瘠的沙质荒漠(沙漠)和石质荒漠(戈壁)广泛分布,还存在许多严重的自然灾害,例如干旱、盐碱、风沙等。
在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极易导致土地退化和生产力降低。
西北干旱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干旱少雨,寒暑剧变,风多沙大、太阳辐射强。
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以下,并从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例外),苏尼特左旗——百灵庙——鄂托克旗——盐池一线以东,一般年降水量300~400毫米,干燥度1.5~2.0,属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主要为干草原,自古是我国最好的牧场;也可勉强进行旱作农业,但“十年九旱”,产量很不稳定,并易形成严重的沙漠化问题。
该线与贺兰山一线之间,年降水量200~300毫米,干燥度2.0~4.0,天然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农耕必须灌溉。
贺兰山以西的广大荒漠地区,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干燥度大于4.0,农作物每年必须灌溉3~4次以上,植树种草也需多次浇水。
本区的降水变率极大,往往连续几个月至半年以上滴雨不降,四五月间及六月初的春早和“卡脖”旱尤为严重;但在夏、秋季一二天内即可降下全年总雨量1/2乃至2/3的暴雨,有时甚至形成洪水灾害。
由于干旱少雨,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全年日照一般达2500~3000小时,甘肃与新疆毗邻处的星星峡达3549小时。
太阳辐射一般达
54×108~63×108焦耳/米2·年,有利于农作物,牧草的生长发育,并为广泛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温度条件上,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西南部属暖温带,≥10℃期间积温4000~4500℃以上,无霜期200~220天以上,农作物可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并可种植长绒棉,瓜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其他广大地区均属温带,≥10℃期间积温1700~3500℃,无霜期100~200天,春小麦、糜、谷、马铃薯、胡麻等农作物可以一年一熟。
由于大陆性气候盛行,寒暑剧变。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北疆和内蒙古一般在-20℃左右,富蕴(海拔1177米)极端最低气温为-51.5℃,而相距不远的吐鲁番(海
拔-15米)极端最高气温达47.4℃(非正式记录达49.9℃),昼夜温差也很大,一般均在10~20℃以上,新疆、甘肃毗邻戈壁地区更在35~40℃以上,此外,在广大沙漠戈壁的地表,夏秋季午间温度可达50~60℃以上,海市蜃楼等光学现象常见,这对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显然是不利的。
多风沙也是西北干旱区重大自然改造问题之一。
春秋季由于冷暖气流剧烈交绥,乍暖乍寒多风暴。
夏季垂直气流强烈,也多“热东风”,山麓地带并有”焚风”。
再加气候干旱、地面坦广、植被稀疏、沙源丰富等原因,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时间经常产生风沙现象,山口附近及大沙漠大戈壁中心尤为频繁。
例如,四周为腾格里沙漠围绕的民勤城,多年平均风沙日数达133.5天;四周为大戈壁包围的安西城,多年平均大风日数达38.8天,号称“世界风库”;另一个“陆地风库”托克逊城,平均大风日数72天;而准噶尔盆地西部的阿拉山口(准噶尔门)更达165天。
最大风速在托克逊附近,曾测到50米/秒以上的大风。
本区在地貌上以两个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两个高原(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为主体,河西走廊则是两者的过渡类型。
一般海拔1000~1500米,局部洼地可在500米以下,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则仅-155米,是全国陆地最低点。
高原和盆地的周围有高山环绕,海拔达3000~4000米以上,形成了特殊的山地环境。
本地区几乎完全不产生常年河流。
主要河流均源自周围山地,出山后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于内陆湖泊或沙碛盐沼之中,只有黄河及额尔齐斯河例外,分别注入太平洋及北冰洋。
地下水源分布很不平衡,一般高山山麓和河流沿岸水量丰富,水质也较好,其余广大地面则异常贫乏。
水资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用不当,浪费现象严重,据估计,贺兰山以西广大地区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仅达30%左右,例如,我国最大内陆河的塔里木河,在阿拉尔年径流达50亿立米,大坝附近仍有32.5亿立米,灌溉农田不过100万亩。
土壤比较贫瘠,剖面不发育,有机质含量少而含盐量高,再加质地粗瘠,一般不利农耕。
但在河流中下游沿岸仍有不少宜农土地。
另外,本区植物资源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可分三个地带:①温都尔庙——百灵庙——鄂托克旗——盐池一线以东为干草原地带,以禾草、杂类草为主,覆盖度50%以上,是我国最丰盛的草原;②该线至贺兰山之间为荒漠草原地带,以杂类草和半灌木、小半灌木为主,覆盖度30~50%上下,仍不失为良好草场;③贺兰山以西广大地区为荒漠,以灌木、半灌木为主,覆盖度多在10%以下,还有大片荒裸不毛之处。
此外,在周围山地,还产生显著的垂直分布现象,例如天山、阿尔泰山、山麓均为荒漠草原,山坡均以山地草原和针叶林为主。
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应:①充分合理利用有限水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根据春旱严重,夏雨集中和温度较高的特点,选择耐旱的、需水与降水分配规律基本一致的作物,并采用有效的旱地耕作保墒措
施,集存雨水,积雪防旱。
修建水库,挡洪截水,整修水利工程,防止渠道渗漏。
如新疆大多数渠道有效利用系数仅0.3~0.35;若提高到0.5,现有耕地的春旱缺水将得到较好的调节。
平整耕地,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法;②有计划地退耕还牧,种草造林,防风固沙。
在风沙前缘,保护固沙植物,营造防沙林带,防止沙丘前移。
在沃洲内部营造农田防护林网,防止土壤侵蚀、绿化沙丘;③合理利用季节草场,加强草原建设。
由于地势高,雨水较丰富,夏秋牧场牧草产量高,载畜量大,利用不充分;而冬春牧场牧草生长差,载畜量低,又过牧超载。
因此,加强草原建设,调整部分秋牧场为冬春牧场,提高冬春牧场的载畜能力,是本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