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研究、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2、课题研究意义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获得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需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能够成材。
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开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参考材料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计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1、前苏联教育家XXX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
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XXX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缘故原由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中一次性间接身分有:研究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研究办法和讲授办法及内容的欠缺等。
《城市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市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城市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初中学困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加。
学困学生指的是在研究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他们在研究成绩上表现不佳,缺乏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因此,研究城市初中学困学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转化策略变得非常重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城市初中学困学生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学困学生的个人、家庭和学校等因素,找出学困的根源,从而帮助他们克服研究障碍,提高研究成绩。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
通过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学困学生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同时,访谈学困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
研究结果与讨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发现城市初中学困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研究情绪和动力。
2. 学校环境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关注度不够等因素会导致学生缺乏研究兴趣。
3. 个人因素:学生自身的研究能力、研究态度和研究惯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帮助城市初中学困学生改善研究状况,我们提出以下转化策略:1. 家庭支持: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情感支持。
2. 学校支持: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支持。
3. 个人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良好的研究惯和适当的研究动机。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城市初中学困学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转化策略。
我们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学困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实现个人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校和家庭能够共同努力,为学困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学习难题生的成因及转化》课题结题报告
《学习难题生的成因及转化》课题结题报告研究难题生的成因及转化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背景研究难题生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的学生。
他们面临的研究问题可能包括研究动力不足、研究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等。
了解研究难题生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转化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研究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研究难题生的成因,并探索有效的转化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研究难题生的特点和问题根源,我们希望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研究难题生克服困难,提高其研究成绩和自信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我们对研究难题生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找到转化方法。
研究发现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研究难题生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动力不足:部分研究难题生缺乏研究的动力,对研究缺乏兴趣和目标。
2. 研究方法不当:研究难题生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研究。
3. 注意力不集中:一些研究难题生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有效地集中精力研究。
4. 自信心不足:部分研究难题生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较低。
在转化方法方面,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激发研究动力:通过激发研究难题生的内在动机和提供积极的研究环境,增强研究动力。
2. 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为研究难题生提供适合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研究内容。
3. 培养注意力:采取一些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如专注训练、减少干扰等,帮助研究难题生提高注意力水平。
4. 建立自信心: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研究难题生建立自信心,增强其对研究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研究难题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转化方法,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效果。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研究难题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研究难题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J]. 教育科学,20XX, XX(X): XX-XX.[2] 王五, 赵六. 学习难题生的转化方法探讨[J]. 心理学研究,20XX, XX(X): XX-XX.。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20%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有资料记载:“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最常见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迷恋网络,厌学等),心理问题(自闭,退缩,自卑,攻击行为,亲子冲突等),品行问题,行为问题(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等)。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在思考能否探索出“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问题学生”转化工作,这就是我们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近几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在松原市职高中名列之首,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它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温暖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学生内心深处受到震动而感到不安。
为此我们实施“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如何"教"好学生,而是如何"教好"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同年段和班级状况还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学困生成因分析•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转化实践案例•学困生转化对策建议•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论与展望01学困生成因分析智力水平部分学困生存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学习动机一些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方法部分学困生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
要点一要点二社会压力社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期望过高,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过高期望,都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期望和教养方式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要点三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如缺乏学习资料、参加课外辅导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很大影响。
例如,过于严格的要求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宽松的教育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律。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关系是否稳定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
家庭因素02学困生转化对策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为学困生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包括补习、辅导和拓展学习资源,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对策调整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困生有机会与其他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心理辅导对策建立自信01通过鼓励、支持和肯定,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心理疏导02及时发现和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挑战。
情绪管理03教授学困生情绪管理技巧,如自我调节、沟通表达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困难。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XXX《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XXXXXX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们XXX化生课题组在原有基础上对“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10个月的研究和有效训练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学困生是在每一个学校都存在的、比较庞大的群体,学困生是指研究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研究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研究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
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题,思维上有惰性。
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
这些学生往往需要经过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使其发生抓变,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尤其是2012年徽县提出了课堂建设年的目标,学困生正是制约高效课堂建设的一个关键性身分,能否有用的改变学困生关系到高校课堂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教育讲授质量的提高。
而要改变学困生首先就要弄分明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才能寻找合适有用的学困生转化途径。
因此本课题组在2012年确定了“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举行了有序、继续的研究。
随着高校课堂在全县范围内的推广,我们更加深刻的熟悉到本课题的研究及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1.从目前的教育来看,学困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尤其是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大,学困生数量也是连年上升,这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旦弄清,有助于我们找到更加有效的转变学困生的途径。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始终处于初中毕业生平均水平以下,我校有近8%的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性心理、道德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法纪观念淡薄,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社会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很难走出困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总结了“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多年从事少年法庭工作时说到:事实证明,老师与家长、社会紧密配合,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早期干预和充满爱心的教育,能够在预防未成年犯罪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价值和创新之处1.意义:我校自2005年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在江苏职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成绩显著,已经跨入四星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行列,我们已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有着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用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去注视这个弱势群体时,内心深处都会受到震动、感到不安。
为此我们实施“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如何教好学生,而是如何教好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不同年段和班级状况还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对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教育,而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机械的补课,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从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出发,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能力培养。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大家都要写毕业设计,一般我们做毕业设计前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如何把开题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欢迎阅读与收藏。
开题报告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篇1一、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策略。
2、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
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学困生”转化对策,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的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当地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都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仅限于从学术界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校长、班主任一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视角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揭示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转化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关于对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报告(定稿)[管理资料]
关于对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在社会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学生家长的工作压力很大,特别在我们农村,由于机械化的田间操作没有普及,致使学生家长整天忙于田间劳作,晚上回家就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了。
为了生计,农忙外其他时间外出打工,甚至于父母双方外出,孩子只好交他人照顾。
再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受隔辈(爷爷奶奶)的宠爱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了不少“以我为主”、“我行我素”的个性很强的问题学生。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毫无疑问,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自然也包括品德不良的学生,即一些问题学生。
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首先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
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品德不良的原因、性质、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教育实践证明,多数问题学生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关键在于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细致的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个别差异性,针对这些特点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教育,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及他们的年龄、个性特点的教育措施,采取灵活机智的方式方法,从中找出教育的突破口,打开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的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道德判断水平较低,是非界限不清,经常违反道德标准,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这项工作成了学校日益关注的问题,是促使我们教育者去研究、探索、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问题陈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我们将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2. 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3. 具体的转化策略和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样本包括农村初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相关参与者。
结果和讨论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困主要表现为研究成绩下降、研究动力不足以及研究方法不当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研究动力丧失以及对研究的兴趣减弱,进而对学生的成绩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困的潜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有限且师资力量不足;2. 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困难,缺乏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家庭支持;3. 研究方法问题:部分农村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导致研究效果不佳。
转化策略和措施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转化策略和措施:1. 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2.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合作,提升家庭对学生研究的支持和关注;3. 培养研究方法:向农村学生普及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动力。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学困的研究发现,研究成绩下降、研究动力不足以及研究方法不当是农村初中学困的主要表现,而教育资源不足、家庭环境和研究方法问题是其潜在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和培养研究方法等策略和措施。
希望此研究结果能对农村初中学困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
专题二十品德养成辅导与问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转化/学习评价作业要求:题目: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要求提示:选取一类或一个你熟悉的问题学生,分析成因,提出你自己的教育转化策略,并依据自己当前掌握的相关知识适当论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留作自己今后学习和实践的参考。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一.“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的产生与其生活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
1.从家庭因素寻找对策。
2.从学校教育寻找对策。
3.从社会问题寻找对策。
4.从多种外在诱因寻找对策。
二.是从内在心理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针对不良心理结构寻找对策。
2.针对自卑心理寻找对策。
3.针对心理障碍寻找对策。
4.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对策。
5.针对学习困难进行分析寻找对策。
三.是从个案分析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是经验总结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帮扶指导方面。
2.谈心说教方面。
3.契机策略方面。
4.全面总结方面。
五.是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学生。
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
3.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合理评价问题学生,注重评价的艺术。
4.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启发问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5.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使问题学生自我转化。
六.对问题学生研究的反思“四忌”是:“一忌”翻旧帐。
“二忌”冷漠处之,对问题学生缺乏热情。
“三忌”宽严失度。
“四忌”忽略问题学生的潜力,只克其短未扬其长。
“三进、三出、一跟踪”。
“三进”即: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学生“;三出”即: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从学生出发“;一跟踪”即:持续跟踪,建立问题学生动态跟踪档案。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情况进行调研,探究学困生问题的原因,为解决学困生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以某市五所高中的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一年级学生及曾经面临学困问题但已成功转化的学生。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涵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家庭教育背景等信息。
2.个别访谈:选择了学困生的家长、任课老师和成功转化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学困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
四、调研结果:1.成因分析:(1)学习习惯不良:学困生容易疏于学习,存在拖延症等问题,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
(2)学习动力不足: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出现厌学心理,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3)家庭教育背景:部分学困生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缺乏良好的督促和引导,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榜样。
2.转化调研:(1)家庭教育的改进:成功转化的学困生认为,家长的关注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2)个人努力的提升:学困生在成功转化后,发现通过个人的努力和积极参与学习,他们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学校的支持与帮助:转化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们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心理辅导、课外辅导班等。
五、调研结论:学困生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和解决。
家庭教育、个人主动性和学校的支持是学困生成功转化的重要因素。
解决学困生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个体共同努力,为学困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六、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为学困生提供更好的督促和引导。
(2)加强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课外辅导班,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3)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态度。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问题学生。
本文试图探讨这些少数特殊学生背后的原因。
并就转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标签:问题学生;原因:转化路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偏差的学生。
常常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顶撞老师、撒谎、抽烟、喝酒、谈恋爱,甚至打架滋事、偷盗、敲诈钱财。
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排斥为“异类”。
其实,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不当的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正在成长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家长的心理也受到扭曲,甚至于集丑习陋习于一身。
种种不良行为,无不是在往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泼墨”,“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2学校教育的缺陷。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目标,放在一个学生身上-难免会出现教育的疏漏和情感施予的不均匀,导致个别学生思想的失误不能得到及时的校正。
而成为“问题学生”。
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等,但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
不仅限制了教师,而且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无人关怀、少人疼爱的氛围中,逐渐失去了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当他们把学校当作“牢笼”的时候,校园之外的场所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乐园。
于是他们放弃自己厌恶学习。
这样。
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
3青春期的特殊时间阶段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
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
但心理上又不成熟。
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能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甚至给予温暖的“巢穴”,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抱怨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
问题学生生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一、课题基本情况:我们承担的沧州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转化研究》于2007年3月立项,立项级别:市级;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07457;学科分类:教育心理与学习心理。
三年来,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了问题学生现状调查,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家校联合、心理咨询室、帮扶小组、分层教学、强化班级管理等,多措并举,探索出一套问题学生的转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二、课题概念的重新认识:在2007年课题申报的时候,本课题题目是“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转化研究”,但在实际研究发现了问题。
首先,后进生的叫法是片面的,用这个以偏概全的判断来评价他们,有失公允,忽视了他们“先进”的方面。
这与“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教育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用“后进生”去评价这些学生,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自信心。
一旦被定为后进生了,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学生会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自暴自弃,甚至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因此,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2008年3月以后,用“问题学生”一词取代“后进生”。
虽然,仍不太合适,我们一时也想不出恰当的概念。
我们对问题学生的定位是指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困难、自我约束力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偏激、存在心理障碍,而不单纯指那些成绩差的学生。
对课题概念的这种定位是基于新课标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本着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考虑,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面向每个学生,特别是对问题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中学生。
三、问题的提出:(一)选题的背景课题组选择《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转化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河北省与山东省德州市交界,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
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报告
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及对策1. 分析原因: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如升学压力、高考压力、竞争压力等。
2. 对策:(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减轻学习压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能力;(3)鼓励多样化发展,在兴趣方向上进行积极探索。
三、网络成瘾的问题及对策1. 分析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平台等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以及身体健康问题。
2. 对策:(1)加强家庭监管,限制上网时间;(2)开展网络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认识;(3)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四、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及对策1. 分析原因:现代社会节奏快,学生需要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很多学生缺乏自我规划、自我控制和自律等能力。
2. 对策:(1)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3)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五、思维方式单一的问题及对策1. 分析原因: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思维方式单一。
这种思维模式限制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 对策:(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不同的学科和领域的学习机会;(3)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六、社交能力差的问题及对策1. 分析原因:现代科技进步使得人们更多地通过虚拟社交平台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创新研究中期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创新研究中期报告【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因为生源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而造成校园纪律紊乱、校风不良、班级凝聚力差等一系列难题的学生,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从“问题学生”成因、教育转化策略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转化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成因,转化策略,创新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相对复杂,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以“问题学生”为最。
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造成的校园纪律紊乱、校风不良、班级凝聚力差等问题,是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二、问题学生成因分析1.教育资源不足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学校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与学校资源之间的匹配度较低,导致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资源的缺乏,导致学校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与优质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寥寥,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受挫,形成“问题学生”。
2.学校关注度不足相对于高中、大学等教育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关注度不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得不到充分的认可与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受到负面影响,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业发展受阻,形成“问题学生”。
3.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生源质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际情况是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较多的基础知识,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生活状态不佳,自控能力较差,形成“问题学生”。
4.就业前景不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常是通过“就业等”方案入学,他们侧重职业技能培养,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就业前景相对不太乐观,学生的成绩与学业发展得不到充分的认可与支持,教育成果难以实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影响,形成“问题学生”。
三、问题学生转化策略创新1.强化教育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设施和设备设施标准,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广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动力,为学生的转化奠定基础。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
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
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
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
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
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
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
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
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问题学生研究报告
问题学生研究报告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目前,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效果如果,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及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素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学校学生违纪、违法事件屡见,问题学生带来的各种问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本课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问题学生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调查研究,我们对学校问题学生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整理,如下:经过课题组的研究,对我校的“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由班主任根据有关要求选出班内的“问题学生”,然后分别填好每人一张的“情况”调查表,然后根据班主任填写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研究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以50位“问题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名。
通过调查摸底,我们根据“问题学生”的类型,发现一个有趣的“宝塔型”分布层次。
“厌学逃学”的所占比例为%;“扰乱秩序”的所占比例为%;“迷恋网吧”所占比例为%;“打架斗殴”所占比例为%;“不良交往”所占比例为%;“逆反行为”所占比例为%;“心理疾病”所点比例为%;早恋所占比例为%。
问题学生的形成,大多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不当所造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阵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最大。
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则极易使学生形成不良行为。
1.破裂的家庭所谓破裂的家庭是指父母双亡,子女无人照顾;或者父母离婚分居;或者父亲续弦。
在这种破裂的家庭中,子女们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倘再无人管教,小孩的性情更容易成为乖戾、偏狭、阴险、自私等反社会的倾向,或者忧郁、沉默、畏缩、逃避等性格,而且容易走上犯罪的途径。
2.不和睦的家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家庭生活是否和谐,是否常常吵架,都会影响子女的心理。
凡是和谐家庭中的子女,大多是天真活泼,心境愉快的;反之,父母若不和睦,终日吵吵闹闹,子女就会厌恶家庭,终日在外游荡滋事,或者养成乖僻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宜章县城关完小:刘泽平摘要:由于我国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要求,以及多元文化涌入校园,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
因此,我校课题组从问题学生的具体表现分析,对问题学生进行了分类,分析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初步探索出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形成有效的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措施,使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充满自信、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类型、成因、转化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1、现有的升学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要求,让学生承受过重压力,成为了问题学生,呼唤我们必须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
单纯的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阴影,高考落榜让学生一蹶不振,甚至跳楼;父母“望子成龙”过分地施压,让孩子不堪重负,最后刺杀自己的父母的教诲也有不少,这些足以表明孩子的心理存在问题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问题并不是初中、高中才有的,作为小学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关注教育。
2、培养新世纪人才,培养全面、健全的人才,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给人们提供一种复杂得多的生活方式。
这种复杂的生活方式要求未来的一代具有比现在一代更加高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具有更加灵活的心理调节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多方面的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让他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成为健康、健全的人,能成为一位品行端正、思想健康的新世纪人才。
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3、目前的学生现状呼唤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和引导。
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把孩子当做心肝宝贝,一种“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想做什么总是有人帮忙,什么都是无所谓的状态,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经受不了任何挫折。
再加上多元文化相继涌入校园,追星族、讲名牌的不良风气日益增长,加之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很容易就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我校要求3—6年级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3-6年级问题学生人数对比统计图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从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年级的上升,问题学生的人数也在急剧的上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纠正而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心理异常,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犯罪,同时,它也影响了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研究的意义本校选择该课题的意义在于:从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入手,探索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问题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完整、健全的人才;引导教师探索、总结一些心理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育人水平。
更好地预防问题学生的形成。
二、课题的界定1、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所谓“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不良,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性格孤僻,或骄横无理等。
2、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的研究是指根据问题学生的表现,利用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寻求转化的措施、策略,使有问题的学生成为一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得学生,使学生由非正常转化为正常。
三、研究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研究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本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准则。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也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3、多元智能力理论霍华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偏重智力商数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不但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4、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的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
新行为主义理论代表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
他的这一理论为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5、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6、案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该课题的案例形成提供方法指导。
四、研究目标总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预防及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育人水平。
具体目标:1、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对策,研究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
2、通过研究,使有问题的学生不再有问题,树立自信,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的学生。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和科研的深入开展。
五、研究内容根据目前我校掌握的问题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问题学生进行分析成因,寻找探究出适当的对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问题学生的现状的研究。
2、问题学生的成因及类型的研究。
3、转变问题学生的策略、方法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考察等调查方式,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问题学生和形成原因,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能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3、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4、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问题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5、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在研究中,要按照这四个环节去落实。
七、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6.9—2007.7)⑴、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⑵、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⑶、有关专家对课题的论证。
⑷、确定问题学生,成立成长袋。
2、实施阶段(2007.7—2010.6)A、第一阶段2007.7—2008.7课题组拟出第一年度实施计划,确定问题学生,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对“问题学生”的情况作好原始记载,了解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行实验。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要做好记录,及时收集资料,写好第一阶段的实验总结,写好实验的案例。
通过教师的研究实验,让“问题学生”走出问题的阴影,在心理、人格、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得到健康与发展,基本做到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遵纪守法,开朗大方。
B、第二阶段2008.7—2009、7,课题组拟出第二年度实施计划,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寻找制订适合“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加强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辅导、课程辅导,进行效果检测,作好质量分析对研究情况,转化情况予以总结归纳。
通过教师的实验,让“问题学生”完全树立自信,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改正各种不良行为,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进步,成为一名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学生。
C、全面总结阶段2009.7—2010.6继续对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收集数据、资料、总结典型、深入分析、写出研究报告,编写案例集和论文集,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论鉴定。
八、研究措施1、针对问题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并成立问题学生子课题组,设组长自控力差违纪违规型学生:刘俊龙、张浩、付建成、杨志志、廖玉鑫、陈书武、夏志春、李智、王贤雷、姚家振、姚全林、钟逸书、吴丽飞、陈强。
网络痴迷型学生:王李强、肖海波、李萍、张振鹏、刘磊、陈涛、钟铭、李璇、陈有强、兰鹏、魏轩、罗京、李毅成、吴宇飞、欧阳涛、谭文杰。
自卑型学生:段君毅、陈青、肖发红、张科、黄哲、邓泽阳、谭锋、张雨绮、颜琪、彭雅丽。
厌学型学生:李艳林、兰朋、陈智、李玉林、廖江华、黄兴、吴俊、白永峰、王建、罗子健。
溺爱型学生:曹磊、欧阳鹏飞、黄珍、谢玉东、张小路、薛昊、吴健、费帅。
心理脆弱型学生:彭宗源、李玉婷、谭振忠、牛麦青、曹俊峰、肖丁翰、王诗杰、罗颖、姚欣利、胡桃桃。
英语口语困难型学生:陈雅婷、邓宜娟、李伯华、杨鑫、邓红杰、欧振鑫、罗子健、黄哲。
2、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小学生心理学》中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并通读书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要求每一位研究老师都要有一本学习记录本,上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做到资源共享。
3、及时做好帮教记载、访谈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写好个案调查报告。
4、搞好家长学校,培养更多会教育的家长。
我校已被县、市评为示范性家长学校,正准备迎接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的验收,每次家长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对家长们进行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观念的培训,这无形之中壮大了转化问题学生的队伍,也对问题学生的产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