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前经济

合集下载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1.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日本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严重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和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只能借助军事侵略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市场、资源和资金问题。

因此日俄战争的爆发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经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也由此展开。

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1885年前后,日本出现了创办企业的热潮,机器工业迅速发展。

到1893年,日本共有工厂3019家。

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日本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使它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

再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总计二亿三千万两。

日本在得到这笔巨款后,主要用于扩大军备和兴办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从1894年到1902年,日本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增加了5.2倍和1.3倍。

公司的资本,1903年比1894年增加了3.3倍。

据统计,在甲午战争后的10年内,日本各个工业部门的公司总数,已由2844家增加到8895家。

不仅数量激增,而且机械化程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成品与半成品的出口的增长,特别是1887-1892年的5年间,纺纱设备扩大了5倍,产量扩大了9倍,资本比重占全部工业资本的40%以上。

除了发展最快的纺织工业外,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得到巨大发展。

为了发展钢铁工业,日本于1897年开始创办规模空前的八播制铁所。

这家工厂成为日本钢铁工业大发展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日本的生铁产量和钢材产量1904年分别为68000吨和59900吨,1905年则上升为79000吨和71100吨。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的其它部门也跟着发展起来。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2020年(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

(发展战略)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经济发展史1.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可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情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和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

美、英、法、德4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年。

日、美、英、法、德5国于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美元、474美元、227美元、242美元、302美元(按1965年美元价格折算)。

5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年的GNP和人均GNP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和此同时,明治政府仍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和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例如,于1894—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亿3150俩白银,相当于3亿6400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壹般会计岁出为7000—8000万日元)及于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

从壹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和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壹个特点。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以后,通过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较为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宏观经济全局的间接控制与调节。

它从1955年编制第一个指导性经济计划时所迄今先后实施的13个经济计划,其主要控制目标(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一般都基本上(或超额)实现了。

有时甚至比某些国家的指令性经济计划完成得还好。

日本这种经济计划模式,在西方主要国家中也是最成功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指导性经济计划的正反两面的经验,特别是在其经济体制转换初期以及那些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实现计划调控的若干经验,诸如开放式的计划编制方式、经济计划控制目标的合理化、计划机构的改革与高素质化以及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同步实施等,对当前我国的经济计划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计划体制,都具有现实的研究与借鉴价值。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政治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和推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罗列了世界上成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三种主要模式: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许多学者认为,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日本政府适时地制定和实施了与其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了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奇迹。

自20世纪30年代产生以来,宏观调控法作为政府间接干预经济的一种制度设计,地位逐渐重要和提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法立法内容和体系上的一个明显变化趋势是各国加强了对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立法,逐步完善其内部体系;并使这方面的立法在经济法立法体系中的地位上升,使之逐渐成为经济法体系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构成部分。

目前,宏观调控法正在成为当代各国经济法的核心。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

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原因有三: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

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

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

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 转自铁血社区 / ]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如果光比经济实力的话,以下有几组一战前各列强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1. 1913年各国人均工业化水平(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
美国 12659
奥匈帝国 32
意大利 26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考点:20世纪50—70年代初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 世纪50 年代,美国出于对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表现:1955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领域均名列世界前列。

例题11951-1973年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除自身因素爱,还得益于A.美国的大力扶持B.亚太经合组织的促进C.欧盟提供的广阔的市场D.经济一体化的推动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日本B.欧盟C.英国D.法国答案:解析:1. 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

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

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A.美国B.中国C.朝鲜D.英国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

”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为日本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由此可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视发展教育。

B.政府大力扶植私人企业C.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D.美国的经济援助◆(2015·四川雅安)16. 日本政府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

【中华论坛】用数据说话:1950年的中国GDP早已经是日本的2倍!前几天发了转帖一文《1950年中国GDP是日本的两倍,如今怎么才超过》,结果不出意料,又看到有些众所周知的人跳出来喊那是“造谣”,那俺就干脆把世界各国经济历史数据都统统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吧。

那些人永远回避国际横向比较,所以这个工作不得不由俺们这些支持改革开放路线的来做了。

今天咱就选取老冤家日本做为参照物,看看各个历史阶段中日建设成果究竟是个啥形势。

图1通过图1我们发现:1 上世纪20-30年代(就算1930年),日本发起对华侵略时期,中国实质GDP 其实约为日本的3.4倍;2 建国初期的1950年,也就是新中国接收到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实质GDP竟然是日本的2.1倍以上,嘿嘿……这可是在遭受日本侵略战争和内战重创之后的经济数据哈,嘿嘿嘿……3 而到1980年(严格地说是到1976年),中国全面推行“机佐路线(假字代音,以下同)”,中国走彻底的计划经济道路,也就是包括了当今有些众所周知的一伙人极力美化歌颂的“10年耗界(假字代音)”时期,到1976年,彻底粉碎四人/‘帮和“机佐路线”后,到80年代真正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

这段时期咱就算看看1980年的经济数据,中国的实质GDP也已经从1950年的日本的2.1倍,急速缩水仅为日本的0.94倍!这就是当代一伙人热烈歌颂的他们的路线下的丰功伟绩。

4 再看看这伙人拼命诋毁的改革开放时期吧:从80年代中国开始艰难步入改革开放路线时期,直到1992年世界冷战结束,中国实质GDP仅用12年时间,又恢复到同期日本GDP的1.5倍!虽然还没有恢复到建国初期对日本经济规模水平,但相比建国前30年,同比倒退1倍多,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了!再往后同比属于现代经济学,各位有兴趣,可以查查中国实质GDP(PPP调整后)早已是日本多倍了,名义GDP则今年(2010年)刚刚超越日本。

改革开放路线和“机佐路线”到底谁高明?那伙人肯定说还是“极佐”高明啊,那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那时候大家都穿开裆裤,这伙人一概是避而不谈或者高喊那是造谣的。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一、中日贸易特点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
2、 增速低于中国外贸总体增长 速度
3、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 品成为进出口主要商品。
4、中日贸易各具优势,但中国 总体上处于弱势。
5、 中国贸易逆差增加,贸易收 支日趋失衡。
3000亿贸易总额已经来到
据日本方面统计,2008年中 日贸易总额为2663亿美元,距 3000亿美元只有半步之遥。如没 有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按照 2005年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加 12%的增长率计算的话,本来在 2009年中日贸易总额是能够达到 3000亿美元的,顺利的话还能超 过3000亿美元大关。
2、让电视动画成为加快动漫产 业发展的“牵引车”。
3、大力推动国产动漫产品“走 出去”
4、办好动漫展、动漫节、动漫
哈尔的移动城堡背景介绍
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 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 是继1989年《魔女宅急便》后。
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这 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 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 子的手艺人,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 岁的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 出家里,但又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 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 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 一起想办法解开身上的魔咒。
1984 风之谷 电影 原作*脚本*监督:宫崎骏 制作:GHIBLI
1990 樱桃小丸子TV 原作:樱桃子(三浦美 纪)
1993 美少女战士 TV 原作:武内直子 1996 名侦探柯南 TV 原作:青山刚昌
1999 宠物小精灵 剧场版 主题曲演唱 :安室奈美惠
21世纪日本流行动漫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日本作为东亚的一个岛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的崩溃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然而经过10年的恢复和发展,到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了战前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因为当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

1.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政治、经济、社会的大改革。

2. 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随着“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开始转变政策,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保护,使日本节省了巨额财政开支。

3.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使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同时,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也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主观上看,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与日本政府制定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所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

1.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其中,1960年池田内阁提出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阶段。

2. 日本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

这一时期,日本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中等、高等教育。

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

3. 日本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并积极发展电子、石化和人造纤维等新型工业,为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 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 发展近代工业,引进先进技术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政府统治能力
• 废除武士阶级特权,解放农民,发展农业
• 引进西方政治制度,实施宪政
• 创办企业,发展贸易,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日本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与成果
特点
• 政府主导,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
• 重视科技与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产业
• 多山地形,矿产、森林资源丰富
• 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高
日本经济史发展历程: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

古代经济
• 稻作农业为主,渔业、手工业辅助
• 商业贸易兴起,与中国的交流密切
• 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京都、大阪等地兴起
中世纪经济
• 封建制度确立,庄园经济盛行
• 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繁荣
05
日本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
调整
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与原因
背景
原因
•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大,环境
• 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进行经济转型
污染严重
• 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日本产业面临压力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紧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 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停滞
高速增长
•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奇迹”
• 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
• 对外贸易发展,国际市场地位提高
停滞
•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20年”
• 经济泡沫破裂,股市、房地产崩盘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紧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名1. 1913年各国人均工业化水平(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美国 126英国 115德国 85法国 59奥匈帝国 32意大利 26沙俄 20日本 202. 1913年各国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美国 31.8德国 17.6英国 7.7沙俄 4.8法国 4.6奥匈帝国 2.6意大利 0.93日本 0.253. 1913年各国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美国 541英国 195德国 187法国 62.5沙俄 54奥匈帝国 49.4日本 23意大利 114. 1913年各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美国 32.0德国 14.8英国 13.6沙俄 8.2法国 6.1奥匈帝国 4.4意大利 2.4日本 1.05. 1913年各国工业潜力(以1900年英国的水平为100)美国 289.1德国 137.7英国 127.2沙俄 76.6法国 57.3奥匈帝国 40.7日本 25.1意大利 22.5注:以上数据出自【美】保罗·肯尼迪所著《大国的兴衰》。

从上面5张表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各国,排第一;德国和英国水平接近,分列第二、第三,但大体上是德国比英国强一些;沙俄和法国比较接近,排第四、第五,沙俄强在总体实力,法国强在人均工业化水平;接下来依次是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把主要的列强经济实力从强到弱排一遍,一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沙俄、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日本经济发展史及其汇率变动

浅析日本经济发展史及日元汇率变化趋势摘要: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日元作为战后升值最快的货币之一,在外汇交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简述日本经济发展史,并分析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

关键字:经济发展史汇率趋势一、日本经济发展史日本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以下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稳步成长期、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时期(一)战后经济复兴(1946—1955年)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日本战后经济

日本战后经济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战后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国民财富45%毁于战火,40%的城市建筑变为废墟。

然而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的经济就能崛起并且位于世界前列。

50年代末日本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从50年代中期起开始进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日本投降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占领初期,美军通过解除军国主义武装,实行民主政治、制定和平宪法,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通过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等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

通过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日本政府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开支小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了21.28亿美元经济援助和贷款,支持日本复兴经济,重整军备。

1950年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日本接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特殊订货”,这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首先,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军事“特需订货”。

其次,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

再次,“特需订货”和出口增加使日本的商业迅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朝鲜战争使日本企业界获得了高额利润,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三是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国外最新科学技术,为己所用,推陈出新,成为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翅膀。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在战后初期科学技术落后二三十年,为尽快缩小差距,日本政府采用了“吸收性技术革新”战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再加以模仿、消化与创新,从而走出一条“引进、改良、吸收与创新”的新路子。

在日本人的经营思想中,没有“日本”这一概念,它的产品是面向世界的,引进观念也没有国界的分别,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引进。

二战前的日本经济奇迹

二战前的日本经济奇迹

二战前的日本经济奇迹作者:宗和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5期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去世,皇太子嘉仁即位,取易经“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之意,改元“大正”。

彼时之日本,通过两次战争豪赌,已经获得了丰厚回报,作为英国在东亚地区的盟友,融入了以大英帝国为核心的国际融资与贸易体系,坐享帝国上世纪极盛期不列颠治世的秩序红利。

与政治军事上的夺目成绩相比,日本经济发展仍然步履维艰,缓慢的内部资本积累使重工业部门尚未脱离萌芽阶段,对外贸易中日本所能供应的纺织品与杂货拓展市场十分艰难,有限的外汇收入应付外债也时常捉襟见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犹如天佑神助,令日本经济从乡间小道驶上了高速公路,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巨大冲击,给它的政治、经济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也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政经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奇迹交战国战时需求及列强商品退出东亚市场后留下的广阔空間,使日本对外贸易局面发生魔术般变化,净出口自1915年起转为巨额盈余,其后连年暴增,在最高峰的1917年,净出口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9%的惊人水平。

商船队规模由战前的7.8万吨,增至1918年的51.3万吨,总吨位攀升至世界第三,也为日本带来了巨额海运费收入。

与后世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相同,国际市场空间与剩余劳动力结合促成了外贸爆发,而贸易部门的发展产生就业机会并积累大量资金,进而为国内消费与投资奠定基础,进口来源的断绝,也刺激重化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日本国内投资年均增速达到惊人的26.5%。

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一直延续至1919年,利用经常收支上积累的盈余,日本一举由违约在即的重债国,转变为净债权国,官方外汇储备在1919年末达到了21.8亿日元,相当于当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在日本社会内部,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市民阶层壮大,民智渐开,面对财阀等权贵阶层的种种特权与收入分配的悬殊差距,社会下层不满情绪滋长,1918年,因物价上涨导致规模空前的城市平民“米骚动”;另一方面,日本的发展“奇迹”令部分知识分子醉心不已,开始寻找有别于传统自由主义的思想资源和理论解释,这种从一开始就步入歧途的自我塑造尝试,内嵌着与外部世界冲突的结构性因素。

浅谈二战前的日本经济

浅谈二战前的日本经济

浅谈二战前的日本经济作者:吴莉师[摘要]:同样是闭关锁国,同样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同样是维新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运动,迅速地成为资本主义军事强国,避免了一次列强的瓜分,走上了对外扩张的侵略道路;而中国,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却依然步履艰难,成为列强口中的一块肥肉,任其宰割。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认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原因,对我们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二战前日本经济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日本开始了维新改革运动,到1941年二战前,日本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列,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今天各位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探讨一个国家的发展,能作为我们今天治国的参考。

一、日本二战前经济发展的原因1.日本社会的变革是日本二战前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首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变革,日本是其重要的一环,日本闭关锁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日本经济的变化,日本明治维新后,对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东方唯一帝国列强。

2.对外侵略使日本成为战前日本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于资源稀少,重要工业来源,比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欧美列强经验,积极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掠夺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

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

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岩户景气(1958-1961)
岩户景气(いわとけいき)是指1958年6月 至1961年12月起,日本战后第二次经济发 展高潮。日本大量生产汽车、电视及半导 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品成 为主要出口物资,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经济 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气(Iwato boom)。
“岩户”在日本传说中,是皇室主神——天照大神开辟 岩石,神临人世,开创了日本历史的神话。“岩户景气” 意为开天辟地的繁荣。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
(1956年------1973年)
第一次高速增长 转型期和第二次高速增长 高速增长的结束
“已经不是战后了”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度的《经济白皮书》 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 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4、两次石油危机 5、1974-1975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滞胀
日本泡沫经济
谢谢大家
现象: 1.追求规模效益。岩户景 3.消费革命与生活的 现代化。 气和神武景气一样,起 主要作用的是设备投资, 100 这两个景气上升时期的 90 民间企业设备投资的增 80 电视 70 洗衣机 长率都达到了年29%的 60 电冰箱 50 水平。设备投资的中心 电饭锅 40 半导体收音机 30 又是技术革新投资。 照相机 20 小型摩托车 10 2.投资促进投资。
1、确立主导产业
确立主导产业:
机械、石油化学、钢铁及有色金属、合成纤维、
汽车和电子等产业
优惠政策:
融资、税收、对外贸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

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各国实力排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的实力格局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各国在经济、军事、工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它们在当时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首先,英国在二战前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这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市场。

英国的海军实力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控制着全球重要的海上贸易航线。

其工业基础雄厚,金融体系发达,伦敦仍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在军事方面,英国拥有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装备。

美国在二战前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其经济实力迅速崛起,工业生产能力强大,尤其在汽车、钢铁、化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美国的农业也高度发达,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粮食和农产品出口。

在军事上,美国虽然在军队规模上相对较小,但技术和装备水平较高。

而且,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这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在二战前经历了快速的复兴和发展。

在希特勒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扩充军备。

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较高,在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军队训练有素,战术理念先进,尤其是在装甲部队的建设和运用上具有开创性。

然而,德国的资源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长期作战的能力。

苏联在二战前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苏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在重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能够生产大量的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

苏联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人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但苏联在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农业相对滞后。

法国在二战前是欧洲的传统强国之一。

法国拥有较为强大的陆军,军事装备也较为先进。

其工业实力不俗,在汽车、航空等领域有一定的成就。

但法国在战略决策和军事准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国的进攻时表现不佳。

日本在二战前成为亚洲的军事强国。

通过明治维新后的一系列改革,日本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年的大地震强烈打击了日本经济, 高失业率使日本民众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一个工作岗位往往有大量的人来应聘。 日本为了化解危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了中国东北,以此掠夺中国的资源,向 东北大量移民,把中国的东北变为日本 重要的工业基地。
4.民用科技的发展。日本在二三十年
代,其科技水平已相当高了,日本芝浦 国产冰箱,广泛应用于民间;日本国产 洗衣机有点像现在的和面机,虽然自动 化不高,但很耐用,效果也不错;吸尘 器,国产收音机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 民用小型相机和民用大型相机,能拍出 高清晰的黑白照片(比如:佳能相机); 有的小孩子还能骑上电动自行车。
2、对外侵略使日本成为战前日本经
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日本是一个岛
国,由于资源稀少,重要工业来源, 比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对外依 赖性很大。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 欧美列强经验,积极走上了对外扩 张的道路,掠夺外国资源,发展本 国经济。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
《马关条约》,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 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 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 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日本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 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 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 始。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
的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银全部用在教育 和科研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 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 供了人才的保障。明治维新后日本给整 个国家推动的全民教育是战前战后工业 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保证了他们的 学习能力和恢复速度。
5.人民生活水平。日本在1929年经济
危机前,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思想 相对开放,普通阶层可以跟贵族通婚, 提倡自由恋爱;日本东京有了比较繁华 的街道,比如,银座;人们的休闲方式 多样,去歌剧院听歌,湖面划船,棒球 运动已成为一些群众的喜爱项目;人们 出行可以坐汽车,电车,骑自行车等。
但是1929年至1931年的经济危机及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本战前已经
有了遍布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了联 接南北的铁路干线,高架列车是日本重 要的运输工具,铁路上已经有了近现代 化的电车机车,城市已经有了地铁。日 本船只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日本有了 先进的飞机制造工业,战前已达世界先 进水平。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凭借轻巧的 性能早已能够压制美国战斗机。
日本战前经济发展
(明治维新到二战前 )
• 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日本 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 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日 本开始了维新改革运动,到1941年 二战前,日本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发 达国家之列 .
一、日本二战前经济发展的原因
1.日本社会的变革是日本二战前经济发 展的根本原因。随首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政治 制度的变革,日本是其重要的一环,日 本闭关锁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 形式下日本经济的变化,日本明治维新 后,对政治,经济和社会进行了一系列 的变革,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 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一跃成为亚洲 强国,东方唯一帝国列强。
1931年,日本为转移世界经济危机的影
响,再次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占 中国东北三省,大量的矿产资源落入日 本之口,成为日本二战期间的重要物资 。第一,引进西方模式,
建立起资本主义教育,但摈弃了西方的教育民主思想, 教育观念是欧洲的集权主义和日本的效忠皇室的封建 主义的汇集。第二,把教育作为促进工业化的工具, 整个教育的任务在于增强国力,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服 务,国家对教育保持强有力的控制。第三,重视普及 义务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摆在首位,根 据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逐步发展职业技术 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重工业的发展成为日本战前经济的
命脉。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来说,毫无疑问应该

发展重工业。这和日本的历史有关,而且他们的工 业是以军工为中心的,民用工业还是比较落后的。 经过对马海战,日本战胜俄国,日本发现自己的军 工加军队模式是成功的,于是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 入。中国的赔款以及台湾的割让都让日本有充足的 资金和资源继续发展。一战之后,日本发现自己有 机会取代德俄在远东的地位,更需要增强自己军队 的实力,它的工业就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日本民生还很穷,无法消费大量的工业品, 出口又没优势,因此他的工业发展不是以发展内部 民生需要的,主要是为军国服务。如果要继续往这 些工业投入,就只能大量使用军队,军队掠夺资源 来进行投入和补充。
二、日本二战前经济的概况

1.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日本汽车工业已经 赶超欧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成熟, 成为日产汽车的优势,日本汽车不仅能满足 本国的需要,而且部分工业产品开始销往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日本已经开始了节能 汽车和电动车的研究。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 已经有了品牌,比如三菱。
2.造船业的发展。1915年商船产量为4.9 万总吨,而在1919年时增至61万总吨,仅 次于英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1914~1922年间,共建造舰艇64艘、共7万 吨。战争结束后,造船工业急剧衰落, 1934年后又重新膨胀,有大中型船厂60家, 船台140余座,职工近40万人,当年舰艇 产量达374艘、共40.8万 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