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
发 达 国家 如何发展现代物流业
孔 凡 真
美国 :成熟 的物流管理模式和
发达 的现 代物流业
美 国作 为物 流 理 念 的发源 地 ,有 着 成 熟 的物 流 管理 模 式和 发达 的现代 物 流业 :
通 ,从而保 证 了物流 的 高效 率 。 美 国 物 流 行 业 协 会 制 定 行 业 规 章 制 度 和 标 准 ,为 物流 企 业提 供服 务 。物 流 行业 协 会在 美 国 物 流业 的发展 中起 着 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其职 责 包 括 :对 物流 业 进行 研 究 ,促 进行 业 规章 制度 和 标
业 的监 管 。美 国政 府 鼓励 物 流企 业 自由竞 争 ,通
过 制 定并 实施 一 系列 的法 规 和制 度 ,逐 步 放 宽对 公 路 、铁 路 、航 空 、航 海等 运 输市 场 的管 制 、取
消 运输 公 司 在进 入市 场 、经 营 路线 、联 合 承运 、
合 同运 输 、运 输 费率 、运输 代 理等 方 面 的审批 与
美 国注 重发 挥 市场 配 置 资源 的作 用 ,大 力 发
展第 三 方物 流 。据 资料 显 示 ,美 国第 二方 物 流在 整个 物 流总 量 中 的 比例 为 5 %,在物 流 业 中 占据 7 主 民地 位 。美 国 的第三 方 物流 公 司从 物 流方 案 开 始 ,到 货物 最 终送 达 用户 手 中 ,实施 全 程无 意 隙
书 ,对物 流业 从 业人 员 进行 资格认 证 ;对 物流 行 业分会 进行 业 务上 的指 导和管 理 。
限制 ,通 过激 烈 的市 场 竞争 使 运输 费率下 降、服 务 水平 提 高 。美 国政 府 虽然 放 宽对 物 流市 场 准入
浅谈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浅谈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特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物流业已逐渐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众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最受关注的新领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快速的壮大,并且呈现出整个行业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第三方物流业蓬勃发展美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第三方物流TPL的快速增长,根据阿姆斯特朗物流咨询公司(A&A)的统计,2006年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总收入为572亿美元,而2007年则达到了678亿美元;2008年增长为800亿美元,2009-2012年则以平均15%的速度持续增长。
2009年美国Tennessee大学的John Langely教授对美国传统的5大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表明,在这些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表示第三方物流的采用使企业获得了成功,其中近50%的企业表示非常成功,大约有7%的企业态度不明朗或认为不是很成功。
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较好的被各行业的企业所接纳。
作为一种常见的物流运行形式,第三方物流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正是在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和大力推动下,美国的物流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87%。
第三方物流在欧洲的发展也很迅速,欧洲拥有Sehenker、Kuehne&Nagle和Danzas等一大批世界上顶级的、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近几年,Ryder、UPS等美国的一些大型物流公司的加入,更使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得到拓展,竞争实力也不断增加。
2012年欧洲各国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基本上都在20%左右。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业也相当发达,日本的第三方物流的比例已经达到80%。
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和市场比率已经成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各层次的物流节点功能增强、数量增加物流节点包括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等几个层次,其中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最强、最为重要。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
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
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
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
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3 散运 : 粮食 运 输方 式 看 , 用铁 路 运输 、 、 从 采 公
流供 应链 各 节点 的合 理 布局 和 线路 的有效 连 接 , 强 调粮食物 流系统整 体效率最优 , 成本最 低 。如澳 综合
路运 输和 水路 运输 等 多式联 运模 式 , 、 、 公 铁 水各 种
运输方式衔接顺畅。 ) (铁路运输 ; 1 主要是承担从收纳 大利亚粮食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完全按照粮食种植 库到港口终端库的粮食运输。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区域 和粮食 的流 向, 铁路 、 通过 公路 连接 乡村 收购 站 和港 口中转站形 成 网络 。澳大利亚 国 内粮 食物 流从 相 比, 有运 量大 、 续性 强 的特 点 , 具 连 因此 铁路 粮食
发 达 国家 粮 食 物 流 发 展 的 现 状 与 趋 势
邢 小 苗
( 武汉市粮 油食品 中心检 验站 , 湖北 武汉
402 ) 3 0 1
摘 要: 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粮食物流发展历程 , 已经建立 了完善高效的粮食物流 网络体 系, 其技 术水平和信 .化管理程度较 高, E - 并且在粮食物流的技术、 方式、 规划管理等方面呈现 出新的发展 趋势。 研究和 了解发达国家粮食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 中总结经验 , 从 获得启示, 对推动 中国粮食物 流 现代化 具有 十分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关键 词 : 食物 流 ; 粮 四散 化作 业 ; 发展 现状 ; 发展趋 势 中图分类 号 :5 6 F0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9 2 7 (0 8)3 0 3 — 3 A 10—2 720 0— 06 0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

国外农产品物流业现状农产品物流在全球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新鲜度、质量和安全,还对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生着深远影响。
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环境、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也各不相同。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农产品物流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其拥有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这为农产品的快速、高效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高,能够提供从农产品采摘、预冷、包装、仓储到运输的一站式服务。
此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了对农产品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欧洲国家的农产品物流业也颇具特色。
以荷兰为例,作为一个农业强国,荷兰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注重冷链技术的应用。
荷兰拥有世界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能够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持农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
同时,荷兰的农产品物流市场高度集中,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这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整合效率和服务质量。
日本的农产品物流业则呈现出精细化的特点。
由于日本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对农产品物流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较高。
日本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注重农产品的分类、包装和品牌建设,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经济效益。
此外,日本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在非洲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条件差,道路状况不佳,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物流成本高昂。
同时,仓储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的冷藏和保鲜设备,使得农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损和变质。
此外,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加拿 大: 重点整合物流标 准体 系 也正在积极修改 自己的标准 ,以便与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
趋 势之 一 : 充分 发挥 政府 职能 , 自
衔接标准 , 物流仓库 、 堆场、 货架的规 格标准 、 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硬件配置 的标准等 ;软件标准是指物流信息系 统的代码 、 文件格式、 口 接 标准 , 物流 管理、 操作规程标准等 。 目前 , 我国物 流标准建设十分缺乏,需要同时从硬 件和软件两个层面进行物流相关标准
3 欧盟各 国:全 力推 进物 流 产业 . 的标 准化
在推进物流产业标 准化进程 中, 欧洲各国的主要做法 : 第一 , 针对物流 基础设施 、 装备, 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 标准。 例如统一托盘 、 车辆承载、 物品 条形码等标准,以保证物流活动的顺 利进行 ; 第二, 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强
维普资讯
再从微观分析 ,不仅中小物流企 的角度提出解决物流标准化问题 。而
业 的信 息化 程 度较 低 ,而且 主要 应 用 此时 , 国民经济 已经历了2 余年的高 0
积 各主 在 基 础信 息化 层面 ,高层 次的 应 用如 速发 展 , 累了雄 厚的物 质基础 ,
促 进 流程 改造 和优 化 、 持决 策 、 化 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也已形成各 自 支 优
整合资源等还不多见。 展的基础 ,物流标准化无疑也是物流
跨 多个行 业 , 及诸 多专业 技术 领域 , 涉
的一 套 体 系 , 而这 些体 系的 形 成 , 没 并 2 物 流技 术标 准和 物流 作业 标 准 .
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加大对绿色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 ,推动绿色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 展。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绿色物流管理 中的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的水 平和效率。
环保意识提升与人才培养
加强环保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环保和绿色物流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养专业人才
加大对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发展前景展望
绿色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0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绿色物流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
应用,如智能化、无人化等。
绿色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
02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绿色物流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两者融合发展将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点。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3
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各国将更加注重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优化供应商 选择、采购环节、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环节,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智能化和数字化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 物流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绿色物流园区建设
提高进口质量
随着绿色物流的推广,我国开始更加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高污染、 高能耗的产品的进口会进行限制,从而提高了进口产品的质量。
对国际贸易地位的影响
提高国际贸易地位
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环保形象和声誉,从 而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地位。
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浅谈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展 的加入 , 更使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得 到拓展 , 竞争实力也 的关键是物流功 能要素 的协调统一与相互配合。但是 由于绝大 企业、 分行业 管理 的特 点 , 因此 , 只有依靠政府 的参 与和调节才 现代 物流业在 日本经济 中的处 于举 足轻重 的的战略地位 。 日本政 府为 了消 除 日本泡 沫经济 所带来 的长期 日本经 济 的衰
的5 大产业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 , 在这些采用第 竞争优势又降低和消除经营风险 , 战略联盟这一战略态势引起越来 三方物流 的企业中, 有超过 8 0 %的企业表示第三方物流的采用使 越多的企业的关注和运用, 而基于物流功能的企业的战略联盟正是
企业获得 了成功, 其中近 5 0 %的企业表示非常成功 , 大约有 7 %的 这一策略应用 的开始。 “ 零售业 巨子” 沃尔玛的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 企业态度不明朗或认为不是很成功。由此可见 , 第 三方物流企业 是通过与商品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 , 使企业处于低成本 的运营状 已经较好的被各行业 的企业所接纳 。作为一种常见的物流运行形 态。同样英国的两个著名超市 T e s c 和S a i n s b u r y 也致力于企业与供 式, 第三方物流 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 的推广和普及 。正是在第三 应商的策略联盟 一 物流协作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共享信 方物流快速发展和大力推动下 , 美国的物流市场化程度 已经达到 息 , 从而有效地减少库存商品, 降低了物流成本 , 进而降低零售商品
的发 展 特 点 。
一
的功能简单 的中转渠道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各种物流配送 、货物集 散、 货物加工 、 商品交易 、 商品展示和服务等多重功能的枢纽站。
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模式,正逐渐成为物流行业的新趋势。
本文将对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内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1.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在国外,绿色物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物流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例如,欧盟制定了《绿色物流行动计划》,旨在减少物流业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企业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采用节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和减排。
2. 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以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为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然而,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我国也开始积极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使用新能源运输工具,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探索绿色物流的新模式。
二、对我国的启示1. 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绿色物流发展经验,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例如,可以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对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加强对绿色物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2. 加强技术研发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我国应加大对绿色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研发新型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物流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物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是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明确绿色物流的要求和指标。
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评估,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物流业的整体环保水平。
4. 强化合作与共享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共享。
现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21世纪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十二大趋势;一、信息化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表现在: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数据库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一些新的物流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采用;信息化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些新方式又导致了物流功能的改变;信息化使得那些在工业社会里的产品生产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发挥的主导功能随着传统生产功能的转移而消失,物流不再仅仅传输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传统的工业社会物流以物为对象,聚集扩散的是物;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对象,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除实物之外,还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聚集和扩散;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二、网络化网络化是指物流配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的“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它是按客户订单、采取分散形式组织生产,将全球的制造资源都利用起来,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采取外包的形式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送给订户;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Internet和EDI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来实现,等等;三、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此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条码技术、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化立体仓库回来技术,自动存取技术,自动分拣技术,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技术,货物自动跟踪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作业中,在我国,虽然某些自动化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四、电子化所谓电子化是指商业过程实现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它同样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化具体表现为:实现业务流程及其每一步骤的电子化、无纸化;所有商务涉及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数字化;业务处理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全球电子商务的推广和普及将使得跨国和跨区域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加强烈;物流中心不仅要成为信息聚散中心,而且还会成为管理决策中心、观念与技术创新中心、市场和消费中心;五、共享化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合理的、最少的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而供应链上的企业只有在建立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只有通过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上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以及更快地对终端市场和整个供应链上的需求作出响应;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第四方物流4PL、JITII、协同计划、预测和供给CPFR、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RSP以及分销商一体化DI等都能很好地使供应链上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知识、客户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化;六、协同化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运作的能力,以及对供应链上的前向洞察力;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实时沟通与协同,企业一方面能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使其能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同时对其供应能力也有较好地预见性,为自己长期的、充足的供给业务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更快的响应能力,跟踪和监控需求满足的过程,准确、及时、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为了实现物流作业的协同预测、规划和供应,快速响应和供应链上总库存的最佳配置等目标,需要做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作,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预测和计划、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而只有企业间真正达到了彼此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更具有前向的预见性、更好地共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出,满足客户的需求;七、集成化供应链物流业业务是由多个成员、多个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方式要求物流业务中的所有成员和环节在整个流程上的业务运作衔接的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对这些成员和环节的业务、以及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供应链上的物流作业务更流畅、产出率更高,响应速度更快,使各环节的业务更加接近客户和客户的需求;这种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过程的优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而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决策、优化、计划、执行等方法和功能来予以支持,并使所有成员各自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系统集成、信息集成、业务集成、流程集成、资源集成;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如果不首先实现集成,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八、智能化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九、标准化标准化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着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在国际间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十、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生产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随后,柔性化作业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十一、社会化物流的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中出现“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等方式;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物流的社会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形成的第N方物流是随着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因此,学术界预测下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方物流发展,除了物流活动外,物流管理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这将使企业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向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业务,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十二、全球化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正肩负着实现工业化、加快现代化的艰巨性的历史性重任;面对着信息全球化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行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努力;。
国际物流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3年,我国国际物流行业在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对2023年国际物流年度的总结。
一、政策环境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国际物流行业发展。
例如,《关于推动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物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物流合作不断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二、行业发展趋势1. 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国际物流行业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2. 绿色物流成为发展趋势: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物流成为行业共识。
物流企业加大绿色包装、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3. 跨境电商物流蓬勃发展: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物流成为国际物流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物流企业积极拓展跨境电商物流业务,为跨境电商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三、主要成就1. 中欧班列开行量创新高: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733列,创单月运量历史新高。
其中,山东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2500列,位居我国前五。
2.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我国与沿线国家物流合作不断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中欧班列线路不断拓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3. 航空货运运力不断提升:川航物流等航空货运企业积极拓展航线,提升运力。
预计到2025年末,川航物流全货机机队规模将扩充至12架。
4. 汽车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远海汽车船等汽车物流企业助力中国汽车出海,推动汽车供应链需求大幅增长。
2022年,全球汽车远洋运输市场以惊人速度崛起。
5. 国际货运销售领域取得突破:汇利达等企业凭借在国际货运销售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多项荣誉。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差别以及借鉴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差别以及借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其物流管理方式和机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各国的物流管理差别非常大,而且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也非常不同。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物流体系,我们需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在本国的实际情况下建立适合自己的物流管理方式。
一、发达国家物流市场的现状和差别1.物流业的规模和生产率: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规模较大,例如美国的物流业占GDP的10%,欧洲的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行业的产业化程度较高,一些物流企业已成为跨国公司。
2.物流网络建设:发达国家的物流网络比较完善,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等多种方式,以及仓储、配送、维修等各类环节。
3.物流技术应用: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较早开始采用信息技术,如物流追踪、电子商务、自动化等技术,以提高物流机构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4.物流服务质量: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关注客户体验,提供优质服务和售后服务,以增加顾客忠诚度。
二、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1.重视合作: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大多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物流服务,形成联盟,共享资源,从而大力扩大物流服务的范围和规模。
2.信息化建设:在物流企业的发展中,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异常处理等流程进行整体化管理,从而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
3.关注客户需求: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非常重视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研发,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和专业服务,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4.持续创新:发达国家的企业不断进行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以应对市场和客户的不断变化。
三、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的物流管理模式1.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环境,帮助物流企业发展,拓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
2.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企业的建设中,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企业效率。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4
.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现代物流业发展趋 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促进高端速递业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网购近年来的发展增幅在50-100%,是最具 发展前景的物流服务领域,大大促进了高端速递物流业的 发展,吸引许多商业企业进入速递物流领域。比如苏宁物 流,已建8个基地,未来建60个;马云的“天网”、“地 网”;京东推出的“京尊达”。
12
.
二、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
(3)第三方物流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
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
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据调查,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20%由企业自身、60%由
供应方企业组织、仅20%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工业企
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从联合营销和销
售活动中收益,正成为许多具有一定实Fra bibliotek的物流企业的发
展战略。
18
.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4)第三、四方物流快速发展并逐渐占居主导地位 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第 三方物流公司开始参与到客户更多的业务环节,服务范围 逐渐扩展,从合同物流向虚拟生产、物流金融等拓展,升 级为第四方物流,即供应链物流。
7
.
一、国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4)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比如: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全社
会物流总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日本达到80%。
8
.
一、国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5)电子物流迅速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 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 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 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 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 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

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一、国内物流。
1. 规模超级大。
- 你看咱中国,那物流的规模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大蛋糕。
到处都能看到快递小哥风风火火的身影,大街小巷都是他们的“战场”。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物流网络就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
现在电商这么发达,每天那包裹的数量多得吓人,感觉就像下包裹雨似的。
2. 速度快得很。
- 国内物流速度那是相当给力。
比如说“当日达”“次日达”这种服务,就像魔法一样。
早上在南方下单买个东西,下午或者第二天就能在北方收到货了。
这全靠那些高效的物流枢纽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像给包裹装上了风火轮。
3. 技术超酷炫。
- 智能化是国内物流的一大亮点。
仓库里好多机器人在跑来跑去搬货物,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还有大数据分析,能精准地预测货物的流向和需求量,就像有个超级大脑在指挥着整个物流大军。
无人机送货也开始试点了,感觉就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慢慢变成现实了呢。
4. 竞争有点猛。
- 国内物流企业多得像星星一样。
像顺丰、圆通、中通这些快递公司,都在拼命地抢市场份额。
它们不断地推出新服务、降低价格,就像一群运动员在赛场上你追我赶,这对咱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能享受到更便宜、更好的服务。
二、国外物流。
1. 发达国家很成熟。
- 在欧美那些发达国家,物流就像一个运转多年的精密机器。
基础设施建设得早,公路、铁路、港口啥的都很完善。
像美国的物流,他们的卡车运输非常发达,大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跑得那叫一个欢。
欧洲的铁路物流也很厉害,火车就像准时的老管家,按时把货物送到目的地。
2. 服务个性化。
- 国外一些高端物流服务很注重个性化。
比如给一些奢侈品或者高价值的货物提供专门的包装、运输和保管服务。
就像对待宝贝一样小心翼翼,从发货到收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客户的特殊要求来做,这一点做得很精致。
3. 国际化经验丰富。
- 像一些欧洲的物流企业,在跨国物流方面那是老手了。
它们在全球好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或者合作伙伴,处理国际间的货物运输、清关等问题很有一套。
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物流业发展概况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

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物流业发展概况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其生产资料市场经过充分发育,现在已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研究其他国家物流的发展状况,可以借鉴其成功之经验,汲取失败之教训。
因排外而失之交臂不可取,因崇外而盲目搬套亦不应该。
正确的方法是:立足本国看外国,择其优而用之,博采众长,振兴我国物流事业。
分析国外物流发展方面的经验与特点,应该说各有千秋,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强调的是企业的“物流管理”;日本强调的是社会“物流系统”建设;欧洲基本与美国相似。
一、美国物流业发展概况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物流活动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80年代前后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为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首先是1977年到1978年《航空规制缓和法》的制定拉开了规制缓和的序幕,加速了航空产业的竞争,从而对货主和运输产生了巨大影响。
紧接着1980年通过了汽车运输法案和铁路法案,根据这两项法案,运输公司可以灵活决定运费和服务。
到1984年随着海运法案的通过,运输市场已全面实现了自由化,这一系列规制缓和不仅带来了运输业的激烈竞争,而且由于运费的自由决定、运输路线、运送计划等自由度的增加,使物流业者能够真正满足顾客需求,并实现与其他公司在物流服务上的差别化。
对于货主来讲,可以从发货地到目的地之间自由选择、组合交通工具,实现联合运输。
在物流管理理论上,这一时期随着MRP、MRPII、MRPIII、DRP、DRPII、看板制以及Just—in—time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需要从流通生产的全过程来把握物流管理,而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流全面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
1984年哥拉罕姆?西尔曼(Graham Scharman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物流的重大影响”一文,物流具有的战略意义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
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原“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分析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
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
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
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
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
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
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
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
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全球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

客户体验重要
物流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决定企业竞争力 和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服务创新提升竞争力
通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全球各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 建设滞后。
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物流体系将面 临全球化与区域化发展的平衡问题。
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平衡将有助于提高 物流服务的可靠性和效率,促进全球 经济的发展。
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之间寻求平衡,需 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物流标 准的统一和互认。
THANKS
感谢观看
节能减排
优化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 ,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污 染物,实现低碳、绿色运 输。
废弃物处理
建立废弃物分类、回收和 处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一体化
多式联运
整合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 实现货物的一体化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信息共享
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打破信息孤岛,提高物流运作的协同性。
03
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交流和合作,促进人 才培养和行业发展。
国际合作
01 加强国际物流合作,推动跨国物流网络的建设和 发展。
02
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制定,提高国际竞争力。
03 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
05 全球物流体系的 未来展望
物联网技术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将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01
政府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公路、铁路、港口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1、美国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美国是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从美国物流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物流观念的萌芽和产生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1901年,,,从而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性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1922年,FH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27年,R.Borsodi在“配送时代”中首次在文章中对目前仍沿用的Logistic下了定义。
说明人们在这一时期对物流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随着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向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明确了物流在商品流通及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影响下,物流仍然被看作为市场营销的附属功能。
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军事后勤活动为怎样将物资配送集成于一体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使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与物流协会,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这一时期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2)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进入50年代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背景是现年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商业委员会所召开的第26届流通会议上,其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商业和教育的领导机构来指出教育界和实业界都需要研究和重视市场营销中物流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及对物流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56年,,首次介绍了物流总费用分析的概念,指出物流总费用由多个环节的费用组成,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如空运虽然成本高,但由于它直接向顾客所在地送货,因而节省了货物存储费及仓库费用所以应从物流总成本的基础上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从节省成本出发来提高企业利润,因而,总费用分析的概念对物流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十年代美国物流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1961年,E.Smykny、D.Bowersox和F.Mossman合著了“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一书,这本书从整个系统或企业范围的角度,对物流进行了分析的论述,并讨论了总成本分析的概念.60年代早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设置了物流课程,开始了正式针对物流从业者及教育人员的教学计划。
1963年,物流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1985年更名为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成立。
集中了物流实业界及教育界的专家,通过对话和讨论,促进了对物流过程的研究和理解及物流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物流界与其他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这一时期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是物流总成本分析概念的形成。
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教材、论文、杂志,召开了大量相关的各种会议最早把会计学与物流学联系起来的是M.SChiff,他在1972年出版的专著“物流管理中的会计管理和控制”中说明了会计与财务信息对物流活动极其重要的影响。
1976年,,企业要发展、需要全面理解各尸服务的含义及如何对企业服务水平的评价。
才能真正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1978年,,对物流生产率开展研究;发表了题为“物流生产率的评估,其研究成果对物流领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上述研究在物流管理研究方面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政府在物流业的相关法规建设上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其法规包括经济法规和安全法规两方面内容。
到70年代末,由于其经济法规对非定期的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一系列运输的经济法规进行了修订;以鼓励承运人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
如1977一1978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PassageoftheAirlineDeregutation),198O年提出的有关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Sataggets Rail Act of 1980,Motor Carrier Act of 1980),1984年的航运条款(ShippingActof1984)分别去除了或修改了在航空、铁路、公路及远洋运输中以往经济法规中的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在市场准入、运价、运输路线等等方面给运输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而对于货主来讲,由于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其从承运方面得到的物流效率及服务水平都得到提高,这些都大大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MRP、MRPII、DRP、DRPII,Kanban(看板制)和JustinTime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中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
1984年,G.Sharma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哀了“物流的再认识(The Red iscovery of Logistics)”指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认识到物流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是很必要的,应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985年, Reintegration of Marketing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A Historic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说明从过去的工作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重组正在发生,强调了物流在营销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在保证顾客服务水平的战略作用,提出了营销与物流一体化必要性,该文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这段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总费用分析概念的逐步形成及在企业中的应用,使物流的作用在社会及企业中进一步得到确认,同时,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发现,在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的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物流一体化管理是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4)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90年代早期,美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另外,为降低成本,不少企业纷纷把加工厂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
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各公司也热衷于建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3.5英寸软盘生产商Kao Infer systems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的物流网络扩大世界范围服务。
沃尔玛(Wal-Mart)和其他的主要零售商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国际物流量的增加,使物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美国TPL的收入从1994年约16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25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美国服务经济(Service Economy)的发展即美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主要归功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商品制造,使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重大的作用,也使大多数物流领域围绕着产品有序流动的组织和管理来发展、服务存在于国际、国内市场中,存在于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之中,然而目前服务经济发展的服务不只是货物的流动,可能服务的提供者是要流动的,或者是被服务者是流动的。
过去物流过程的服务离不开存储,但目前有的服务需求如信息咨询服务是不能被储存的.另外服务工厂(Service factory)概念的产生,企业柔性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及顾客对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也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促使了物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及决策上的智能化(如专家系统的应用)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物流国际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及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愈来愈厂的应用。
1998年, Packaging and Distri bution)“一文中指出:过去我们配送循环是由物资的流动来左右的,今天,它的推动力是信息的传递。
in the 1990s,)一文中提到:到2000年将有约2150亿美元花费到信息系统中,而存储费用却是2050亿美元,这种情况表现了物流战略方面的转变,它从原来的资产密集型战略(如许多的仓库及高的存量水平)向着信息密集的控制系统转变.由于信息交换特别是EDI的应用,实现了公司和公司之间、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企业能与所有的合作伙伴,不仅是顾客,而且还包括供应商、运输方、公共仓库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传递,由于EDI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除了使企业本身节省大量物流费用,提高竞争能力外,在物流领域也促进了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物流国际化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据统计国内产品销售的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费用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
服务多样性及服务水平的高要求,也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物流理论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如物流总成本分析、供应键管理及一体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涵义及评估方法,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在”美国运输部1997--2000财务年度战略规划“中,美国克林顿政府的运输部长,美国应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以多式联运为王要形式,以智能为特征并将环境包含在内的运输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易得、最经济和有效的系统。
同时指出,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对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报告对推动美国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日本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有:(1)物流概念的引人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1956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
1964年日本又提出,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的总体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