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包括: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人文素养和美育素养。
这些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的关键。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对国家和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认知、接受、理解和传承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文化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在选题方面下功夫,选择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作品。
比如说,我们在【红楼梦】中教学时,可以结合元曲、评话、传统诗词、字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比对,系统讲授“闲情逸致”的文化底蕴。
在【三体】的教学中,可联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展开讨论,强调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的态度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种多元化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能够从中体会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说,在【史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解甲骨文、小篆、隶书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缩时采访专家、导演、编剧等人,了解现代人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成为能够运用语言交流的人,具备清晰、准确、生动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表达环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说唱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口才训练。
在语文课堂中,以思维训练为基础,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口语表达的实践训练。
比如,在讲述《庐山谣》这一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组织小组,用现代语言重新演唱该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写作项目,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流畅、多样的写作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总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具体实施我认为教师应把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中。
基于这一层思考,我将具体实施设计为以下内容。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含义: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据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途径: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实在语文课堂中,我认为应当强化其朗读能力。
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句式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规律。
3.举例:我们在执教《马说》时,可从朗读的语气中发现思想内涵。
读句中关键词11个“不”时,读出作者的愤慨;读句末叹词3个“也”时,读出对马的惋惜和不平的语气;读“天下无马!”勾画食马者形象时,要读出轻蔑语气。
在对课文的反复吟诵和揣摩文章感情基调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堆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2.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方式在于有效提问。
在此可借鉴余映潮老师主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
3.举例:我们在执教鲁迅的《祝福》时,可用三个主问题统领全文教学:(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的理解,凝聚兴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不多。
特别是低学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形式上的说教,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
那如何从课堂上无形的渗透这一点呢?为此,我便通过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革命前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开设故事大赛等形式,通过观看类似的红色影片做铺垫,课堂上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学习并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又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程内容时,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节日活动引入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教育形式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涵义的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发现素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例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鉴赏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造美的作品。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简介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写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选读名著、传统诗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惯。
5. 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文化素养培养、注重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核心能
力和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审美品位等方面。
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写、多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创新。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常识、文化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观文化遗产、了解历史文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培养审美品位
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对各种文艺形式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总之,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
力,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广泛地涵盖经典文本和现代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经典文本方面,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现代文本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当代作品或者网络文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作文以及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的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语文学科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等。
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次展示自己的成果。
作品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翻译和阅读理解等作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
口头表达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演讲、朗读和辩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改进。
综上所述,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为了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将其融入教学的过程和环节中。
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句式的不同、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规律。
例如,在执教《马说》时,可以从朗读的语气中发现思想内涵,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关键方式在于有效提问。
在此可借鉴XXX老师主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
例如,在执教XXX的《祝福》时,可以用三个主问题统领全文教学:1.初读阶段:以问题牵动对全文的理解,凝聚兴趣。
(XXX为什么无春天?)2.进行阶段:以问题的形式形成教学板块。
(XXX每次祝福时都想说什么?)3.深化阶段:探索主题意义。
(XXX的死,谁担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能力等。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了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在教学《古诗词鉴赏》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让他们通过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交流和争论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会逐渐培养起辨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四、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名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名著、名篇等,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生境遇和社会风貌,从而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指导、写作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方法、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会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审美能力,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核心素养水平。
希望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版)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尽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详尽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用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
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
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
“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
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将语文和美术有用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
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新的小诗,被幼小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要想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打造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呢?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一、建立语言框架,发展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只有当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语言技能,才能够确保教学质量,推动其他语文素质的发展。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把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构建语言框架方面,指导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鼓励学生有效应用辅助,学习工具扩充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完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小草》时,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小草的默默无闻,并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字典查阅文章的重点字词以及诗词,将掌握字词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流利准确和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诵实践当中积累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框架,培养语言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完善打下基础。
二、加强阅读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那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根本导向来开展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积极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样也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渠道,所以要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度,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作者写作技巧的应用以及情感抒发的方法。
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大胆提问,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荷花》教学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作者陶醉于荷花美景之中,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荷花”。
此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设计趣味性作业如果你就是一池荷花中最美丽的一朵,你会和身边的蝴蝶、蜜蜂说什么?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不紧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还为学生开辟新的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发挥的琳琅尽致.三,立足语文教材,提升情感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序展开。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等核心素养。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课堂中设置各种交流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默读、朗诵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改编、作文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语言文字鉴赏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感悟和欣赏语言文字作品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词、古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也可以通过学生诵读、表演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文字鉴赏能力。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和人文素养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从语文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落实语文素养1.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注重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对于他们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2.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和优秀作文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思维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细节、描述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推理作者的意图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选取优秀文学作品、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设计预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生学会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具体有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而预习卡的各项设计正是围绕着这些要点而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能有效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社会趋势。
自从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面对这群古灵精怪的小不点儿,我就开始酝酿怎样带领他们走进预习这扇大门,而我的计划正式实施,是在他们成为小学生两个月之后。
我设计的预习卡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下面我带领着大家一起看看预习卡的内容。
“我会读”板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倾听后签字或写评语。
家长对孩子有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就更足了;“我敢猜”板块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主要针对古诗学习,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古诗相关内容。
“我想画”板块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想象力。
通过画笔描绘他们脑海中的课文,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将语文和美术有效整合,这是一种多么美的享受!为了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我在预习卡的最后,加入了“日有所诵”的内容。
每天放学,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在校园里,一首首清丽的小诗,被稚嫩的童声熟读成诵,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还有“我想问”和“我知道”两个板块,主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同时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到了二年级,又增加了“我会查字典”“我会编故事”等板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我会编故事”后我加了“选作”的标注,为的是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对预习内容做了分层处理。
如今,我的孩子们接触预习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了,灵活多变的预习作业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习惯甚至是盼望,他们喜欢这种能够展示自己个性的预习,喜欢这种能看得见的预习,喜欢这种能让学习更加高效的预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在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提到了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利用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清晰、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做出选择和决定。
下面说一说我是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的几个例子。
三、创建班级课程,积淀学生人文底蕴
核心素养中提到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基于此理论基础,我班从一年级就开设了古诗新唱这一班级课程,每周的早读我都会抽出十分钟时间进行古诗新唱的学习与复习。
孩子们对古诗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背诵上,而且在理解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上,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
通过跌沓起伏的音符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也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让学生们易于接受我们的古典文化。
在发现文化艺术之美、感知文化艺术之美后,能够欣赏美、评价美,培养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四、策划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
学生在校处理好自我与同学、老师的关系,能够做到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互帮互助等,才能为他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手实验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比如在讲授《神奇的耳朵》这一课时我们的授课地点转移到了操场,让孩子们闭目静心侧耳倾听,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耳朵的神奇之处。
在组织教授如何写观察日记时,我们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开心农场”,学生们自己带种子,自己负责松土、浇水等活动,一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二可以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三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在学习安徒生童话那一单元,我们安排了童话剧的展演活动,学生们自己编写剧本,里面有好多的网络用语,经过创新的剧本精彩不
断,在安排角色的时候学生们能够团结一致,根据个人能力能够做到取舍,而不是争着演主角。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五、开展综合测评,促进学生健康生活
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评价,如何评价学生才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评价标准不是只有分数。
所以我在期末评价时采用过两种形式,一是为每一位学生写一封信,里面包括他这一学期的整体表现,不管是学习还是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包括对她的期待和鼓励。
孩子们收到信之后特别激动,我的第一波学生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可是他们还依然保留着我写给他们的那封信,有一个男孩儿曾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要把这封信好好留着,以后当传家宝传给我的孩子。
”当然家长也会看到这封信,在之后也看到了他们的回信,满满的感激和真心的誓言。
另一种形式是综合测评表,用照片纸印的,一面是我们那一年的全班合影,另一面是综合测评的各项指标与闪光点的记录。
当然这也是利用了我们班的便利条件,因为有家长专门做广告设计。
教师的这些综合测评有利于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六、总结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施,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它需要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理念上和方法上实现新的探索。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