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1. 引言1.1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核心素养正是促进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基础。
语文涉及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而核心素养正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基础。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而核心素养正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水平。
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揭示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评价体系中的体现,探讨核心素养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并探讨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技能素养和学习素养,这些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引发了教育界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核心素养是指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素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以语文学科为平台,注重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项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推理,帮助他们发现文本中的潜在逻辑和深层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语言思维磨练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水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
在演讲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演讲活动,通过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来深入理解文本。
三、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对新颖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创造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下是针对核心素养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1. 注重思维训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引导阅读与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文字中的信息和情感。
鼓励学生多读书,通过模仿和积累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如课堂表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教材创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教材,如文学名著、经典故事等,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一些教材的创新和延伸,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6. 培养综合能力:语文课程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诗歌等文本了解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让学生进行创作。
7.开展课外活动:语文课程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分享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文化活动,例如诗词大会、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语文文化的理解。
8. 寓教于乐: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它是综合性的、能力性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一、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故事、文学作品等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课本上的文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诗歌、报纸、杂志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
3.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规划。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帮助他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 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
除了纸质书籍,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书、课外阅读等方式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速度。
1. 开展写作演练。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供各种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他们积累素材。
3.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动和反馈的机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4. 关注写作规范。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教授正确的写作方法和规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和水平。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1. 组织口语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演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口语演练的机会,例如给他们选择角色进行情景演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提供口语训练素材。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口语训练的素材,例如有趣的小故事、情景对话等,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
而近年来,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模式逐渐兴起,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概念和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探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教学情况,最终总结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完。
1.2 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不同学科领域和社会实践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技能,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等。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认为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语文学科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核心素养的引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促使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语言运用和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
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
依据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才是语文课程价值之所在。
采取怎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在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中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构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以下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构成清单。
语言理解能力方面: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思维能力方面: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初步审美能力方面: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
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并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语文应培养学生对语文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大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以大概念为中心,以整体单元为教学中心,运用整体性思维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完善课程整体规划,结合教材采用符合学情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教学背景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发挥着启迪学生心灵、开阔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的作用。
语文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包括现实生活、沿途美景及思想感情等,均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个体难以得到发展,大部分时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传统教学存在知识分散的特点,单元的各知识点未得到串联,因此教学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足,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创新单元教学模式,让单元教学内容合理组合,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本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共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走进寓言,初读感知”“品读语言,善思明辨”“改编寓言,‘寓’见生活”,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呈现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一:走进寓言,初读感知(一)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包括《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均蕴含着人生大道理,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
(二)教学实施过程1.激发兴趣,了解寓言教师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故事。
教师出示“蛙”“鸟”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猜字,并让学生说出与“蛙”“鸟”相关的故事。
之后教师引出寓言故事,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概念,知道寓言故事一般是指具有教育意义、篇幅简短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和目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过于注重应试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而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的明确界定,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下的特点与要求,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二是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三是总结实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四是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为教学改进提供借鉴;五是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指导未来教学改革与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核心素养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从此四个方面,介绍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诗词、小说等,利用课外时间,推荐学生阅读适合年龄的优秀文学作品。
2.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生动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如比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动漫与图画书等。
3.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例如理解课文的主旨、找出关键词、推理作者意图等。
4.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
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阅读软件和互联网资源,通过图文并茂、声画交融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提醒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阅读。
在学生理解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次阅读同一篇文章,逐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演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可以利用实例分析、问题解决、情景再现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1.鼓励学生多说多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意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题材,如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等。
3.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
在学生撰写作文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4.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
除了书面表达,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题研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口吴小燕摘要:继素质教育后,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根本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实质问题$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培养在当G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战略a领和战术指导$小学阶段是启智益能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阶段,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从深度教学角度切入,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深度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作者简介:吴小燕,江苏省苏川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江苏苏川215000)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11-0039-02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深度学习是一种以自主性、批判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它关学生理解能的与思维的展,学生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旨在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意义&将语文核心素养养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发展,语文学质的提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由经典作品构成的语文基础教材在全国(部分省级地区)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性用,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是展深度学动、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资源。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为,积展具性学文性结合的实践,为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为例,《将相和》文末写道:“蔺相如见廉颇来,情地出来迎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提升。
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
可以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解、讨论、解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作文练习、整理语文知识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摒弃了传统单篇教学的教育方式,从单元整体入手,借助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从而将单元组合成不可分科的教学整体,这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感受语文学习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前言: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所在和目标指向。
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催化剂。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单位,实施有效的整合与优化,聚焦整合单元内容,开展课内外联动的教学模式,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一个个的单元为单位,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内外教育资源为保障,以真实情景和任务驱动为支持的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既注重内部协调,又强调整体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教学,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意义重大。
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能够促使语文教师向教育专家般思考、探究实际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升教师们的专业能力。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学生们成为了知识的储存者、探究者、发现者,他们在具体的情境和相关的任务驱动下,发现、探究与建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累语感,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单元整体教学克服了单篇单课教学存在的“差慢偏”的问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无系统,目标笼统等等教学现象,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型、技能型向综合素养型的有效变革,改变了语文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现象,能够实现教学活动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能够助推语文教学向更优、更佳的方向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1、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设定整体性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出发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总航向。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就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统整单元教学内容,制定整体性的单元教学目标。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99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文/丁铭蕃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智能课堂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需要从基本核心理念入手,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课堂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提供一定的阅读技能指导,真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成功。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能突出学科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素养、情感态度和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主体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主体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只是为了教学而教,为了完成课文内容。
1 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一种素质。
核心素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它综合体现在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心和实践创新六个方面。
2 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对汉字的掌握,并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和能力,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因此,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从课文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因此,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培养或提高学生的核心读写能力,教师需要更加重视阅读课,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课堂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教授的课外阅读技巧和习惯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摘要: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不光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对他们进行语文知识方面的启蒙,更要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在教学当中的快速普及,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开展小学语文教改的一项重要的方式。
事实上,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种优势都是常规的教学手段所无法相比的。
本文将具体论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走向基础教育领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可以尝试应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
一、小学语文信息化的重要性(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以主动性的姿态来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
对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除了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外,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动画情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显著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通过投影仪、电子课件等网络技术,学生也会对于新课程更加关注,从而能够以主动的姿态进入到教学当中,改变过去被动进行学习的状态。
(二)促进教师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于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开放、互动和智能化等诸多特点,可以起到对不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教育资源的精髓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诸如微课视频、慕课等方面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了资源远程共享。
第二,通过各种资讯科技的方式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手段整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更多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当中得以运用,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的教学,也可以让师生在人机交互的基础上进行交互。
第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教育载体进行整合,比如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客户端的开发等,使教学载体多样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在全面推行小学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将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实践性作业设计不仅促进学生有效巩固教师课堂教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运用起来。
因此,现阶段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层面出发,做好语文作业设计工作,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与实践性的语文作业,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借助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
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以此体现出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实现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以自身角度与教材内容作为立足点,没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并且这样的作业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阻碍。
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主体性原则的引导下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及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能力性原则能力性原则是指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与学生认知相符的实践性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要想将语文实践性作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提升核心素养,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设计作业时遵循能力性原则。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解读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解读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而“语文要素”是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出现的,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能力。
语文要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要素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解读分析引言: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打好了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主要包括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
一、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了解每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
[[1]]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在进行《秋天的雨》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落叶”这个词语,通过读、说、做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
如:“树叶被秋风吹得‘刷刷’作响,好像在说:‘秋天到了。
’”通过这些词语的积累,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感性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感性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导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领域的发展,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性语文”教学策略,强调以情感为载体,以情感引领认知,以感性影响理性,为学生营造情感共鸣、感知启发、体验传承的学习氛围。
本文将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感性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1.1 感性体验:感性体验是“感性语文”教学的核心,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感觉、情感、想象等渠道去感受和认识语文。
在感性体验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画、音乐、情景再现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1.2 感知启发:感知启发是“感性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语文的情感表达。
在感性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识读、情感倾听、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主体地感知语文蕴含的情感,从而启发学生对语文的细腻情感体验和深层次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1.3 情感传承:情感传承是“感性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传承走进文学的世界,感悟大师的情感历程,从而感悟文学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艺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2.1 以情感为纽带,启迪认知,为小学生营造感性语文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注重情感渗透和情感激发,让学生在感性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渗入、心灵的共鸣。
教师可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情感的洗礼,教师还可利用课文朗读、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表现自我情感,培养其情感表达的能力。
2.2 以情感引领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知、用情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广大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成长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为教学活动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学习兴趣为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表达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
标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引言当前,核心教育理念的合理引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背景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革命,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有效兼顾语文学科的人文心理,提供这些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
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备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促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指的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基于教育目标角度分析,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也是学生迈向社会发展的重要技能。
基于教育角度功能分析,核心素养能够体现出与新课程标准紧密相关的内容,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价值观形成等方面[1]。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紧密依靠语文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緊密贴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以及表达能力合理的整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由此能够看出语言文字以及审美思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以培养“基础能力”为主,人们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大多是在语文课中学习和发展的。
但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程不仅与各学科课程一起承担着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任务,还在学科课程结构上,为适应核心素养培养而发生变化,最后要走向跨学科的开放和综合,也就是从最初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学习,发展到包含学科特殊能力的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集思考力、判断力、人格品性、价值追求等多项核心素养要素的综合性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其语文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只是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学行为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说明,语文教学仅仅抓住学科素养是不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人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需要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落实,并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
1. 更重“实践”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过程中各种经验及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它依托于具体任务和领域的实践,由实践经验反思进而形成适应具体问题情境的实际能
力。
因此,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语文学科学习既是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又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的“知识技能”维度是外显的,是可检测的,但“过程与方法”维度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却是内隐的,需要以语文实践来训练和培养。
教师要转变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为,不再仅以“授受式”教学,因为单纯关注语文知识、考试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表达、沟通等,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要创设更多让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的实践。
此“实践”,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也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实践。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的标准,是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呈现。
2. 发展“个性”的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避免“知识”被异化为“符号”,要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要明确学什么,又要明确怎样学,更要明确学得如何。
基于这三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应更为集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应更为宽广,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更多开放和创意的答案,并分析答案中蕴含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以说,语文教学更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凸显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理解和感受,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发展和指导。
同时,“个性”又是独特性,是创新思维品质中不可或缺的。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
最主要的方法是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打通课内外的壁垒,让学生有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课内有语文学习实践,课外有语文运用实践,并设置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实践等。
1. 重构适切“学能”
小学语文横跨六个年级、三个学段,每一学段都有主要的学习内容。
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内容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教师分析各学段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关键能力是什么,重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能”,使课堂教学实施更有针对性。
[
(1)据“起点”定“终点”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就需分析学生学习起点,如何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也就是他们已经学过什么,知道什么。
二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经历中具有哪些实践经验,也就是他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
有了这些分析后,我们再去关照语文教学是在他们已有经验基础上发展些什么,要达成什么
学习目标。
(2)依“纲本”梳“内容”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学习所需能力进行分析,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可以自己弄懂的,那么教师就设计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活动,有些学习内容是学生不能自己弄懂的,需要教师的帮助,那么教师就要设计具有示范引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方法摘果子。
在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的确定上,我们不能盲目瞎闹,而需有理有据地分析并拟出,扎扎实实地给予学生课堂学习的指导,不能丢掉语文学习的本质。
如五年级第六单元《学会看病》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经过对学段阅读要求的分析、第六单元导读要求分析、课文导读内容分析确定以下内容:
①检查课前预习,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②开展自主学习,品析母亲的语言、心理活动描写,体会母亲的内心感受,理解母亲的爱。
③比较阅读《母亲的呼唤》与《学会看病》,感受表达上的异同,提高欣赏水平。
2. 创设自主“习能”
-
如何创设自主“习能”,促进语文学习实践下面以《学会看病》为例,解释其做法。
(1)设计贯通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把握文章之道
对应“把握主要内容”的目标,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和课
堂检查,提炼把握内容的方法。
课前预习的活动设计是根据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了解课文大意,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让每个学生接触文本进行阅读实践的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尝试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去解Q“把握主要内容”的问题。
课堂检查的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其预习成果。
在小组长主持下,每位组员都要呈现自己的内容,既是检查预习,又是语言表达,更是交流、比较、分析、自检。
活动带有综合性,活动的过程能充分把各种隐藏的核心素养随着任务的开展而表露出来。
(2)设计赏评人物思想的学习活动,滋养人文之情
对应“体会思想感情”的目标,设计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评价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母爱之深沉。
它回应单元主题,在学生原有父母之爱认知基础上,感受“爱”的丰富内涵。
我们在此要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把一个“爱”字读厚,这是高年级的阅读理解知识与能力训练螺旋式上升的结果。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随着经历的丰富,对某些字词的理解就不再是单纯的,而是丰富的、有温度的。
(3)设计深入文本内容的学习活动,感受描写之法
对应“怎样通过各种描写表现母爱”的目标,设计两个学习活动,品味语言感受写法。
设计的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是:
①语言描写――学习任务是在语言描写中找出值得品读的
句子,并说出原因。
活动设计是锻炼学生找重点词、关键句并加以品析的能力。
②心理描写――学习任务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梳理出“我”心理变化的线索图。
活动设计是锻炼学生搜索、理解、分析、判断、整理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
教师变换形式,以语文学习任务让学生去实践,增加对文本的接触,让学生在过程中既理解和运用语言,又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
3. 聚焦整合“效能”
学习活动最终要有学习结果的呈现,学习成效的高低直接影响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因此对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效能”检测,要聚焦学习结果,整合反馈信息,方可有效推动语文知识技能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学习结果的内在思维结构
学习结果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可以把潜藏的各种核心素养的水平及状态表现出来。
如教师普遍反映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的问题,就可以从学习汇报中分析出学生思维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上,学生较多是得到不同角度的答案,这些答案都是碎片化的,需要学生经过思维加工整理,形成有结构、有组织的内容,才能是完整的答案。
这种思维加工整理过程需要在学习结果汇报的实践中锻炼并养成。
现在国外有不少学校倡导学生学习进行“产品”式汇报,也就是说学习
结果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应该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种锻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完整,不仅有问题的产生、解决问题的经过,还有问题解决的方案。
这也是核心素养强调的运用一系列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方案、打包成项目的最好载体。
(2)学习结果的外部沟通协商
在活动设计中,有些活动是要形成小组的学习结果,这就需要协商、沟通、比较、分析、判断等。
这个时候,小学学习结果的汇报是十分珍贵的,它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还是学生们集思广益后选择的结果,更是沟通、说服、妥协的结果。
我们不要吝惜时间,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结果汇报展示,充分地表述学习结果形成的过程,这个汇报就是核心素养形成及发展的过程。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