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我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之所以这样说,那是由“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决定的。

所谓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人才。可以说,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他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多方面的素质。而教师的专业知识则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个方面;专业技能则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能力;专业态度也可称为职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结。后者是一种思想境界层面的东西,不是说你去培训培训、研究研究就能获得提升的,所以在这里就不做深入探讨。至于前二者,我以为,都是必须不断地探讨研究、不断地学习获得提升,这样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展前进。

首先,教师只有走研究者的道路,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课程、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

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精深了,教学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其次,教师还要不断走研究的道路,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以开展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创新、创造的实验实践能力。如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像探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课程资源(包括教参、音像制品等可利用资源)的选择的能力,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等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使用、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具有教学机智,善于反思与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学会运用,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探索研究,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步伐。

再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所以我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