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壮乡文化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 州等省区。其中壮族大多数聚居于 景色秀美,山歌独特,文化底蕴丰 厚的山水胜地来自百度文库—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化的土著民族,她的渊源可以追溯 至远古的柳江人,现代发掘出来的 5~10万年前的“柳江人”,其头骨 和现代壮族人头骨基本相同,由此 可以肯定,5~10万年前,壮族的祖 先已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历经千秋万载,壮族无论是对祖国、 对人类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 最为突出的主要是发明水稻种植技 术、青铜冶炼铸造、棉麻纺织和培 育合浦南珠等等。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 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 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 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 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 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壮锦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 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 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 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 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 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 有民族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 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壮锦又称“僮锦”、 “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 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 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与向往。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扁担舞
扁担舞,其名又称打扁担,流行于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 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均取双数,多是妇女。出场表演 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 大家口喊呼,于是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模拟农事活动中的 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舞者时而双人对打, 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 强弱、快慢错落有致,动作优美自然,整个舞蹈优美清新。1955年,此舞 被选参加全国群众业余歌舞观摩大会表演,获优秀奖。扁担舞,至今仍为 壮族人民喜爱,表演娱乐。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十分重视壮 族的发展,于1958年3月5日建立广 西壮族自治区,自此,“壮乡”一 词得以正式身份登上舞台,并逐渐 被人们接受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的雅称,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标 签之一。 而壮族特色的文化也铸就了广西在 文化底蕴的特色,造就广西壮族自 治区在文化软实力上的独到之处和 人文特色的独特,因此,人们普遍 承认壮乡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代 名词。。
古老的壮乡文化梦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农家容 陈艳欣 黄怡菲 董嘉琳 丁敏婷 于万川
第九组
201313007115 201313007116 201313007119 201313007118 201313007133 20131300708
所谓“壮乡”,顾名思义,壮之乡。 而壮乡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意思。 “壮乡”,广义上是指“壮族之故, 壮人之乡”;狭义上是指地域上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壮语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 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 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 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 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马骨胡
马骨胡在壮语中称“冉督”、“冉列”。“冉” 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 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或骨胡。壮语又称 “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 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 女的名字所组成。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音色 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 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流行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 凌云等桂西百色地区,贵州省兴义、安龙、贞丰、册 亨、望谟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文山壮 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印象壮乡 ·千姿百态的文化——歌圩
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 多 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 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 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 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 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歌圩的规 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 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 夜歌圩,在村中举行。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着盛装,带上礼物, 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 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对歌内容非常 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 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