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

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首页> 党课心得体会 >正文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发布日期:2023-11-13 09:28:56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些大家分享的精彩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读懂中国感悟心得体会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尝试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并从中获取感悟。
这篇文章将介绍我的一些体验和经历,探讨如何读懂中国、感悟中国。
第一段: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我自小就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例如“礼仪之邦”、“圆形文化”和“五行八卦”。
我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同时也很容易被忽视。
但这些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和社会有根深蒂固的联系,它们有助于我把握一些基本的文化方法和价值观,例如:互相包容、尊重他人、力求合作和和谐共处,这些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二段:感性领悟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拥有一个广阔的面积,这意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极其丰富。
我有幸游览了一些中国的名胜古迹,例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和华山。
这些游览带给我更多的感受,让我自豪和骄傲。
我看到了祖国的古老文化、壮丽山川和美丽自然风光。
这些景象让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祖国的文化和传统,并将这些体验传递给我的朋友们。
第三段:体验中国生活习惯。
我出生在中国,对中国的生活习惯非常熟悉。
例如:饮食习惯、娱乐方式和服饰文化等。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这些习惯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同样受到它们的影响。
比如多吃饭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意味着家庭团聚、关爱和尊重长辈,这些价值观通过口口相传得以延续。
第四段:逐渐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一开始感到有些不适应,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和我所在的国度存在差异,不容易跨越。
这些文化差异或多或少的体现在了我许多方面的生活中,例如节假日习俗会各不相同,也让我更好的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优点,究竟是什么影响形成了它们各自独有的习俗和文化,学习既是体验又是领悟。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民族复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愿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底层的生长开始,沿着历史进程一步步铺设。
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步骤阐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第一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并以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后,中国的传统社会被西方列强彻底摧毁,实行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接着,中国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痛苦。
中华民族陷入了缅怀悲痛的泥淖中。
第二步:中国人民的觉醒在饱经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觉醒逐渐开始。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以及中华民族的衰落问题。
随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觉醒的进程。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信念,有新的决心,开始走上了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第三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仇敌压迫,更是为寻求民族复兴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改革开放的启示结束文革后,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
新型思想和经济的引进,中国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和骄傲感,同时也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第五步:十八大后的中国梦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梦的理念被正式提出。
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景的总体呈现。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兼具历史及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富强及千年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民族觉醒、新中国的兴起、改革开放、直到中国梦的提出和推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个人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在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梦既是前行的航标,更是时间的证明,它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走向光明的未来。
论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
中国 梦 与 传统 文 化
1 . 中国梦 的内涵 时间上 , “ 中国梦 ” 阐述 了近代 以来 中华 民族从 国 破家亡的社会现实到救亡 图存乃至独立解放 的非凡历史 , 承载着党领导 人 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的艰难历程 , 承载着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
复 的历 史 使 命 。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当代文化而言的是指中华民族在步入现代社会以前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观念价值体系是具有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
中学俘 轭 辅 导
论 中 国梦 与 传 统 文 化 的关 系
@赵 玉枝
摘要 :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 统文化 孕育 了 中国梦, 社会 的发展 赋予 了 中国梦的时代特色, 同时, 实现 中国梦 的过程 也是 继承和 创新我 国的传 统文化 的过程 , 二者是相互促进 、 相互 补充 的。研 究 中国梦和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关 系 , 对 于 推 动 中国 梦 的 实 现 具 有 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同 时 具 有 极
高 的学 术 价 值 。
关键词 : 中国梦; 传统 文化; 关系
正文 : 源远流长的传统文 化塑造 了 中国民族 百折 不挠 、 奋发 图强 的 优秀品质 , 传承优 秀的传统文化 , 既是 “ 国家富强 、 民族 复兴、 人 民幸福 ” 的 中国梦的应有之 义, 也为它 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 。
空间上 , “ 中国梦 ” 体现了实力 、 幸福 、 文 明、 和谐和 价值 的 内涵 , 这 既 是追梦的五个基本要求 , 也是 圆梦所要 达到的五个指标 。综合 国力是体 现一个 国家发展程 度的重 要标志 之一 , 中国梦 , 就 是要不 断提升 综合 国 力, 实现 国家 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 目 标上 , “ 中国梦” 分三步走。一是到党成立 1 0 0 年 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 二是到新 中国成立 1 0 0 年时建成富强 民主文 明和谐 的社 会主义现 代 化 国家 , 三是在 基本实 现社会 主义现 代化 以后 实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 兴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是“ 中国梦 ” 的最高 目 标, 其本质 内涵是实现 国家 富强 、 民族振兴 、 人 民幸福。 2 . 中国传统文化 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 相对于现当代文 化而言 的, 是 指中华 民族在步入现代社会以前 的长期 历史实践 中形 成的文化 , 是对 人 们 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 的观念、 价值 体系 , 是 具有稳 定社 会结构 的 共 同精神 、 心理状态和价值取 向。 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 , 概括地 说 , 优 秀传统文 化是 指 中华 传 统 文化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 分 , 是 中华 民族 五千年 文 明智 慧 的结 晶。 优 秀传统文化 中蕴 含着珍 贵 的思想 价值 , 如“ 天人 合一 ” 、 “ 以民为 本” 等; 传统文化 中也有一 些不适 应时代发 展 的落后成 分 , 如“ 三从 四德” , “ 尊卑贵贱” 等 。对待传 统文 化我们 应该 采取 “ 取其 精华 , 去 其糟粕 ” 、 “ 批判继 承, 古为今用” 的态度 。 二、 中国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 . 中国梦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 中 “ 中国梦” 的伟大复兴 中积淀着 中华 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 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 反映了中国人 民意愿 , 适 应了中 国和时代发展进 步要求 , 有着深厚历史 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 中国梦” 所包含一些精神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源头。
中国梦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等,都为中国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2.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
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都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3.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持,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蕴。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传统音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4.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文化传承、伦理观念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让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强的自信心,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关系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动力,也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文化支撑和精神内核。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心灵支撑和精神家园。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夙愿,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民族情怀、民本情怀、家国天下情怀和和合文化的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融合的结晶。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关系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厚的智力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思想,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基本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支撑。
中国梦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两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一、中国梦与传统文化1.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① 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深入回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国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因自身厚重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比如,它以仁和孝、忠和恕、礼和义等为君子修身养性的道德标准,以施王道、行仁政为治世理念,形成了“大一统”和“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等,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历史长河中起着教化民众、激励民心、凝聚民族的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先后替代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
现代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今日之现代文化也会变为明日之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应该为我们所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几千年来从未间断、从未断裂,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关注人的问题,注重解决人的内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
像崇礼尚义、百善孝先这样的道德风尚,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君子风范,仁爱和谐、扶危济困这样的人际关系准则,执中守一、不偏不倚这样的中庸思维,惟民是本、本固邦宁这样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这样的理想愿景,学无止境、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思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这样的爱国情怀,对于今天我们加强修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就是中国梦。
十八大提出一个我想还是从历史和传统的文从我自己专业的来讲,很重要的词,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一定是远大高层只要一说梦想,首先是认识中国梦的说法。
比希望、愿望要高远,这是用这个词的用意所在,这个次东西。
词跟其他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一定要讲清楚,我们说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另外,所以梦想是一个高层次东西。
我在电视看记者访问老百姓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
我记得有一个老北京卖小吃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的,他的梦想是所有人都吃他做的东西,但是不能代替中国梦。
大家的梦加起中国梦是所有梦的总和。
我们中国梦不是个人的,这也需要明民族的美好理想,来不会是小吃这种东西,是国家、不是还有一条,这个梦不是别人的梦,是中国梦。
确基本特点。
要有中国美国梦,更不是日本梦。
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文化性,的民族性、想,有我们中国什么的特点。
去认识民族固怎么样深刻理解中国梦,必需去认识民族性,有追求是什么东西。
你要认识民族性就要回到历史传统里面去,文档Word .所以我讲中国梦一定要有四个基本点,我想把这些作为一个开头,最后引到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大的国家他的社中国梦应该很丰富的,因为一个大的民族,今天我想我自己谈的理会主要下面两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美点:一个是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还有一个美丽中国,这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丽中国也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组成部分。
一、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一个是美丽中国,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魏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这个理想春秋战国时期是远大的社会理想诞生,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四千年,影响我们三、美丽的中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这两个时代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疆域的完整性
《尚书》里面有一篇叫“禹贡” ,这里面讲的最终理想就是九州悠 同、四海会同,也就是大同和谐, 国家疆域的完整。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古罗马帝国没有国家统一的 概念,分裂后,没有提倡把罗 马帝国恢复出来,所以罗马帝 国消失了。
中国人的“美丽中国”梦
美丽中国也是中国人的梦想, 也是中国人和自然环境特有 的关系,因为十八大里面讲 了一个生态强国。
中国人的“美丽中国”梦
谢灵运经常到山水 之间考察, “山水” 这两个字,以前在中 国的书里面不大见, 但东晋以后“山水” 两个字经常出现在中 国人的文字里面。
中国人的“美丽中国”梦
人与自然交融才是“美丽中国”,面对大自然的 时候,中国人的情怀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 意溢于海。这是中国人心胸,这是中国人的胸怀。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孔子有一句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西周时代抛弃了神
道德
新的社会理想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西周强调要以德来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尚书》中的篇章,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
西周《酒诰》警告不要 老喝酒,喝酒要在就祭 祀的时候。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 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中国梦主要包含两点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就是中国梦。
十八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词,从我自己专业的来讲,我想还是从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首先是认识中国梦的说法。
只要一说梦想,一定是远大高层次东西。
比希望、愿望要高远,这是用这个词的用意所在,这个词跟其他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一定要讲清楚,所以梦想是一个高层次东西。
另外,我们说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
我在电视看记者访问老百姓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我记得有一个老北京卖小吃的,他的梦想是所有人都吃他做的东西,但是不能代替中国梦。
我们中国梦不是个人的,中国梦是所有梦的总和。
大家的梦加起来不会是小吃这种东西,是国家、民族的美好理想,这也需要明确基本特点。
还有一条,这个梦不是别人的梦,是中国梦。
不是美国梦,更不是日本梦。
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要有中国的民族性、文化性,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想,有我们中国什么的特点。
怎么样深刻理解中国梦,必需去认识民族性,去认识民族固有追求是什么东西。
你要认识民族性就要回到历史传统里面去,所以我讲中国梦一定要有四个基本点,我想把这些作为一个开头,最后引到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中国梦应该很丰富的,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他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今天我想我自己谈的理会主要下面两点:一个是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还有一个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也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美丽中国,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远大的社会理想诞生,这个理想影响我们三、四千年,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美丽的中国。
一个社会梦想的诞生,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
这两个时代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的分裂时期,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是有这个特点,理想、梦想往往是在分裂的时候甚至动荡的时候提出来,然后到太平盛世、治世的时候实现梦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梦想,通过汉代实现,魏晋南北朝提出美丽中国的梦想,在唐宋两个朝代出现美丽的光环,所以乱世提理想、治世实现理想。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20世纪中国最穷困的时代,在中国心目中产生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一部分进步的力量追求这个梦想。
现在新中国建立,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在困难时期提出的梦想,所以梦想的出现往往在历史当中表现出这个特点。
1、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要追溯到西周的时代。
孔子有一句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为什么歌颂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在国家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西周时代抛弃了上帝和神,而转向道德,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这些东西许多都表达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铜器铭文等等,这些也可以看到西周时代产生的社会理想。
咱们都知道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刻出来的话是对上帝讲的,商代的时候敬神敬的非常厉害,搞这种占卜。
西周不做这件事情,忽然就不做了,商周的变化,所有历史学家都非常惊奇,怎么西周把神放在一边开始宣扬道德,所以这件事情孔子说太好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西周时代这个开头在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太重要了。
包括很多外国学者也是,看《尚书》里面说的这么漂亮,这能是西周时代产生的东西吗?这可能是后来的人伪造的,外国人非常怀疑我们的这些东西,但是我们有考古材料,铁证如山证明西周文明程度确实达到的《尚书》文章里面讲述的那样。
比如在北京保利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里面这篇铭文让学术界大吃一惊,这是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里面歌颂大禹,西周人自己刻在上面的,这个文字里面最引人注意就是这个红圈的道德的德字。
这篇文字里面六个地方讲到德,强调要以德来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所以西周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不能忘掉西周。
比如说西周提出了各种社会理想,这是《尚书》里面一篇。
比如说像周公提出的改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措施,《酒诰》就是专门讲喝酒这件事情,商人灭亡有好多原因,其中有一个是商人腐败的特征,就是酒池肉林,商人喝酒喝的太厉害了,西周人警告自己不要那么喝酒,不要老喝酒,什么时候喝酒?就是祭祀的时候,在祭祀时候饮酒是礼仪活动,西周在这么具体的措施上提倡,改变了商代的很多东西,西周是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巨大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西周几百年之后也开始变的腐败,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标志着西周后来的腐败和衰落,西周衰落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东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许多重要的文明理想都是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社会走向腐败、混乱的时候,理想出来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乱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几条列子,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00多次,诸侯之间往来互相拉动、博弈,说明关系复杂、激烈。
在思想文化上也是礼崩乐坏,我们都知道西周有一套礼制,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礼崩乐坏,这就是道德衰退的标志。
历史非常奇怪,这个时候文化衰落、政治衰落,经济却大发展。
重要的标志就是铁器,带来了很多商业改变,还有就是商业非常繁荣。
春秋战国是道德衰退,但是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产生腐败,大家可以想像,经济发展了,道德下去了,能不腐败吗?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方面相当成问题。
司马迁回顾这个时代,他说:“在远的时候我不知道了,但是从夏商周以来的时期我是知道,我们社会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人都贪图这些东西,爱吃各种美味,贪图安乐,心里都追求一种虚荣、权势、荣耀,这样的世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厉害了,虽然有很多人劝他们,但是都不能解决这个题,春秋战国是这么一个背景。
”我们在看经济上的,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逐利。
举个例子看,打仗的士兵,为的攻城、陷阵,不怕箭射,不怕滚木雷石,因为有重赏,少年也不干好事,就是盗窃、盗墓等等。
为什么这些人不被发禁,反复做这些事情,皆为财。
再看看年轻的女子,这些美女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拿着琴,穿着漂亮的服,对那些有权势的人目挑心招,不择老少者,在远也不在乎,多大年纪、多小年纪都嫁,春秋战国是这样的状态。
年轻人什么生活方式?带着好看的帽子,配上好看的剑,显得自己很有派头,组织各种车队,摆出一个阔绰的派头,年轻人都是这样。
各种有技术的人费尽心思也是为了多换一些粮食,小官和文人舞文弄法,作假文章,剽窃文章也是为了钱。
社会各方面的人都是为了钱。
这样气氛之下,于是许许多多有理想现象主义的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梦想开始产生在这个时代,叫做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被逼出来的,社会乱到那种程度,所以百家开始提出好的理想。
在百家争鸣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儒家,儒家强调用礼来整顿社会,社会太乱,人都在贪图钱财,应该用仁义道德整顿思想,儒家提出这个理想的时候引用了很多西周时候的书籍和言论,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们现在恢复那些东西,恢复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
有的时候我们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不是消极,我们知道西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叫文艺复兴,为什么复兴?他明明是中世纪以后,却拿出希腊、罗马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标杆,好的样板来学习、提倡,实际上是往前走,但表面现象上看把古代的优秀东西拿出来。
所以叫复兴。
以前有的现在再拿出来,中国历史有几次都是这样,实际上是往前走,但是都是引用古代的优秀传统,来推动我们的思想资源。
我们今天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词是告诉我们不能忘掉传统,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是为中国一次复兴,但是都是为未来提出理想。
儒家是这样,但道家主张不一样,道家反对过多的贪欲,过多的折腾,别折腾,无为为好,顺其自然。
道家提出理想境界是天然最理想的境界,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反对拉拉扯扯,我们今天有一个好的名词叫做相濡以沫。
我们现在用这个词是正面的,但是实际上在道家那里,这个事情是一个车辙里面有一点水,快干的,一堆鱼在里面挤来挤去这叫相濡以沫,他是说拉拉扯扯过分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好是想望于江湖,鼓励人们以清高、超然的态度面对名利社会,道家也是积极的,让人们放下那些过于烦琐腐败的东西,所以两个思想家从不同的方向都提出理想,两种类型的理想都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性要点。
“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子他把西周以来历史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孔子不是忽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是对西周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一个有体系的思想,这样就奠定了中国人精神面貌底盘的时代,我们都说每一个大的文明古国都有原点时代,就是奠定民族精神文化底盘的时代,孔子这个时代就是奠定文明的底牌。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城市和欧洲的城市有什么非常大的差别。
在希腊的城市我们一看,大家知道去没去过也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在希腊城市的中心。
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代表基督教在城市的中心,巍然而立,他们的城市中心是什么,是神、是宗教,宗教是敬神的,所以西方大城市中心是神的位置。
我画中国的图,中国古代的城市从汉代长安、到唐代长安、到开封到北京城,北京城中间是神吗?我们没有把神的位置摆在城市的中心,我们把人的最高代表者摆在城市的中心,故宫里面的皇帝是人间的万民表率。
最重要大殿里面写是太和,不是神,太和是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理想,和谐、大同这是这样的理想,我们把人间至高的道德品质放在最高的位置,而西方是把神放在中心,这是我们和西方最大的精神方面的差别。
我们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的理想具体是什么?有一个非常具体表述就是《礼记》里面,用孔子口气讲出了中国人的梦想,关于现实社会理想,人间社会的,没有神的恩赐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些话大家可能都多少知道一些,里面比如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用权贤能的人掌权。
提倡守信,人之间要和睦,人不能自自私,只顾自己家庭,人要有博爱的精神,对老年人有很好的关怀,是老有所终,年轻力壮的能够得到发挥他的所用,小孩可以得到很好照顾,让他们很好的成长,那些有各种毛病的人,社会对他们照顾要有所养,男人受本份,女人都有很好的归宿,不必都埋在自己家里,自己的能力都不能自己收起来,都要拿出来,不必为己,这样的社会,阴谋不会发展、不会盛行,这些盗窃、乱贼也不会兴作,这样可以达到夜不闭户。
中国人提出非常具体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就是在孔子的时代提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非常有特色,关于社会的中国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2、“”。
“”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