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价值观念的指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诚信、孝敬、忍让等价值观念,这些传统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孝敬父母,这一传统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文化自信的支撑。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文化的集合体,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只有拥有自信的民族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实现梦想。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智慧、思辨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强调审美和情感的培养。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自然观念、审美价值等元素,与当代创新思维相结合,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责任、行为规范等问题,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指导性作用。

传统文化蕴含着对人的尊重、公平正义和社会道德的追求,这些价值观念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智慧和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创新精神,还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法。

实现中国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支撑,可以引导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方向感和信心,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梦想的统一。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源头。

中国梦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等,都为中国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2.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

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都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3.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持,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蕴。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传统音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4.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文化传承、伦理观念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让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强的自信心,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关系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动力,也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文化支撑和精神内核。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心灵支撑和精神家园。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夙愿,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民族情怀、民本情怀、家国天下情怀和和合文化的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融合的结晶。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关系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厚的智力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思想,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基本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支撑。

中国梦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两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一、中国梦与传统文化1.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① 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深入回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摘要: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多层面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且包括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发展。

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如果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实现中国梦是看不到希望的,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

关键词:文化传统文化中国梦一、中国梦需要传统文化的智力与精神支持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多层面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且包括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发展。

如果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实现中国梦是看不到希望的,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因为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天然纽带。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对蕴含其中的积极进步的精华予以新的诠释、改造和转化,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1.实现中国梦需要和谐社会的构建,传统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等大量生态伦理思想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依据。

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表达的是一种既承认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追求不同事物之间的平衡与融通即在矛盾中寻求统一的独特思维方式,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2.中国梦需要唤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

中华文化极为重视人伦关系,重视人的修养和道德情操,把人放在重要地位与重视人伦关系及道德修养无疑是促成民族凝聚力的因素。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主张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的社会关系,这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3.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先行,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文化土壤。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梦 所 涉 及 的诸 多 要 素 深 深 地 烙 印着 为己任, 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 果 。 有 效 建 构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体 整合资源 , 创 新 机制 , 统 筹兼 顾 , 强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 的精 神气 质。 实 的 时代 内涵 。一 代 又 一代 的 中国 共产 系 ,
动 力 。其 次 , 中 国梦 所 包 含 和 显 现 的 全 党全 国人 民励 精 图治 、 攻坚克难、 奋 中 国梦 的实 现。 正 视优 秀 传统 文化 面
强 烈爱 国主 义精神 正是 中华 优 秀传 力 拼 搏 , 需 要调 动 一 切 可 以调 动 的积 临的内部资源流失和外来文化冲击的 统文化 的核 心和基石。历史上 , 中华 极 因素 , 汲 取 包括 优 秀传 统 文 化 在 内 双 重困境 , 更 加 通 俗 易懂 地 诠 释和 阐 民族 先贤留下了无数壮怀激烈 、 感 人 的 强 大正 能量 。
还 在于 它具 有 中华优 秀传统 文化 的 的发展中国家 , 创造 1 3 亿人的幸福 美 适应 、 与现代 文明相协调 、 与世界文化 深厚底 蕴。首先 , 长期 以来 中华文明 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 发展趋势相符合 , 不断推陈出新 , 使优
带 给 中国人 民 的强烈 民族 自豪感和 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 秀传统 文化既保持鲜 明的民族特 色 ,
使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 政策 现 中 国 梦 所 需 要 的 自强 不 息 的 拼 搏 党人在实现 中国梦 的奋斗历程中 , 将 化保 障 ,
舆 论导 向、 文 艺创 作 、 学校 教 育 、 精神 , 所 彰 显 的公 平正 义 的价值 取 “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爱国精神 , “ 与 引导 、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这个伟大的中国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信中华民族必将因自身厚重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这种独特文化赋予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比如,它以仁和孝、忠和恕、礼和义等为君子修身养性的道德标准,以施王道、行仁政为治世理念,形成了“大一统”和“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等,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历史长河中起着教化民众、激励民心、凝聚民族的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先后替代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

现代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发展而来的,今日之现代文化也会变为明日之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应该为我们所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几千年来从未间断、从未断裂,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关注人的问题,注重解决人的内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

像崇礼尚义、百善孝先这样的道德风尚,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君子风范,仁爱和谐、扶危济困这样的人际关系准则,执中守一、不偏不倚这样的中庸思维,惟民是本、本固邦宁这样的治国理念,大同世界、天下一家这样的理想愿景,学无止境、有教无类这样的教育思想,忧国忧民、先忧后乐这样的爱国情怀,对于今天我们加强修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

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瑰宝。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对复兴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思考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瑰宝。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及中华文明等。

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消失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完整地延续下来了。

这是因为中华文明的内涵是儒、释、道三家文化与教育的精华,是充满和谐、智慧与道德的文化与教育。

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处处彰显本性本善与回归自然和谐的真理,对指导构建和谐世界、长久繁荣有着深远意义,应该发扬光大。

今就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复兴之,愿以愚者一得之见,抛砖引玉,请教于诸方仁者。

一、内涵:以和谐为贵当我们走进中国的名胜古迹——北京故宫,就会被那庄严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所吸引。

“和”是故宫建筑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魂。

“太和”是宇宙的本体,宇宙本来是和谐一体的;“中和”是宇宙所现的相,这个相是平衡、中庸的,如白天黑夜交替平衡,四时寒暑运转不穷,万物有序不相冲突等等;“保和”是宇宙规律的保持运用,是人要修养诚敬谦和的心态,掌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太和”、“中和”、“保和”,示现了宇宙的体、相、用。

而“和”的文化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魂。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的教诲。

老子在《道德经》中两次提到“和其光,同其尘”,教人法于自然和谐,与芸芸众生水乳交融。

佛教提倡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佛教中的僧团,就是和合团体的意思。

2006年4月在中国杭州召开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宣言书中,倡导“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

可见,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以和谐为贵。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2013-07-22 03:55:00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有0人参与分享到网易微博0 新浪微博腾讯空间人人网有道云笔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

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复杂多样的,从特定历史坐标和相应评价标准来看,其内容有优秀与落后之分。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

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样可以作出优秀与落后的相对区分。

概略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

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永恒价值的特征,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贴近,与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和福祉相契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本精神相呼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弦歌不绝,而且浴火重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日益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推伟大中国梦
“中国梦”,自习总书记提出以来,诸多专家、学者给予我们不
同解读,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专家眼中也有一千个中国梦,但是这些专家、学者们却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梦的落脚点” !
浩瀚苍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文明和历史,中华民族在
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瑰宝传承给了后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以强大的生命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精神成就了多少伟丈夫、大英雄。

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荡气回肠的历史。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认为,更应该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在近十年的职业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爱他人,努力地学习、积极地生活、深深地感恩,这类传承着中华美德的简单行为,却在学生中渐渐被忽略了。

有的荒废学业、耽于玩乐,在
这些孩子扭曲的价值观里,就是要及时行乐,讲究吃穿、相互攀比、超前消费,将父母的期望和辛劳抛之脑后;有的虽然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却漠视他人,甚至对父母都漠不关心,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总是秉承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每每看到这些孩子们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总是倍感痛心地想,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他们衣食无忧、吃穿不缺,他们到底缺少了什么?
痛定思痛,我发现,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更多的教授课本上的专业技术知识!却不曾教授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理念,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我们教过吗?我们没有啊!今天,我们提及中国梦的实现,提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呀!
自从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我们单位职工在立足本职的同时更加深入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改革,通过开设国学教育课程,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头悬梁、锥刺股”
的毅力、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隐忍;教授学生赏析唐诗宋词的风韵、琴棋书画的艺术;提高学生宽容仁爱的修养。

我们告诫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通过单位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已经在校园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学生由原来的逼着学逐步向我要学的方向发展,全校已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这些改变都是在实现中国
梦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开展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实践的巨大
成果!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万年祖德,是传承之大根大本,我们当知当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学生的气质和修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优秀的后继力量,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追梦人,更多更优秀的后继力量才是提高中国梦质量的根本。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人的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一如既往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掘青少年蕴涵的正能量,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我确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将展翅飞翔,为祖国的明天,为中国梦的实现!他们将展开有力的翅膀,积极地奋发图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