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
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

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首页> 党课心得体会 >正文中国梦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8篇)发布日期:2023-11-13 09:28:56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经验积累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这是一些大家分享的精彩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在你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读懂中国感悟心得体会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在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尝试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并从中获取感悟。
这篇文章将介绍我的一些体验和经历,探讨如何读懂中国、感悟中国。
第一段: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我自小就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例如“礼仪之邦”、“圆形文化”和“五行八卦”。
我意识到这些传统文化非常重要,同时也很容易被忽视。
但这些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和社会有根深蒂固的联系,它们有助于我把握一些基本的文化方法和价值观,例如:互相包容、尊重他人、力求合作和和谐共处,这些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二段:感性领悟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拥有一个广阔的面积,这意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极其丰富。
我有幸游览了一些中国的名胜古迹,例如长城、故宫、九寨沟和华山。
这些游览带给我更多的感受,让我自豪和骄傲。
我看到了祖国的古老文化、壮丽山川和美丽自然风光。
这些景象让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祖国的文化和传统,并将这些体验传递给我的朋友们。
第三段:体验中国生活习惯。
我出生在中国,对中国的生活习惯非常熟悉。
例如:饮食习惯、娱乐方式和服饰文化等。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这些习惯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同样受到它们的影响。
比如多吃饭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意味着家庭团聚、关爱和尊重长辈,这些价值观通过口口相传得以延续。
第四段:逐渐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一开始感到有些不适应,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和我所在的国度存在差异,不容易跨越。
这些文化差异或多或少的体现在了我许多方面的生活中,例如节假日习俗会各不相同,也让我更好的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优点,究竟是什么影响形成了它们各自独有的习俗和文化,学习既是体验又是领悟。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民族复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愿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底层的生长开始,沿着历史进程一步步铺设。
下面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步骤阐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长历程。
第一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并以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后,中国的传统社会被西方列强彻底摧毁,实行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接着,中国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社会动荡,中国人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痛苦。
中华民族陷入了缅怀悲痛的泥淖中。
第二步:中国人民的觉醒在饱经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的觉醒逐渐开始。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思考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以及中华民族的衰落问题。
随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觉醒的进程。
中国人民有了新的信念,有新的决心,开始走上了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第三步: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仇敌压迫,更是为寻求民族复兴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改革开放的启示结束文革后,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
新型思想和经济的引进,中国开始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和骄傲感,同时也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第五步:十八大后的中国梦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梦的理念被正式提出。
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总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景的总体呈现。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兼具历史及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富强及千年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民族觉醒、新中国的兴起、改革开放、直到中国梦的提出和推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个人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在通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梦既是前行的航标,更是时间的证明,它鼓舞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走向光明的未来。
试论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

试论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解读“中国梦”“中国梦”的内容很丰富,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它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
这里主要谈两点:一个是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还有一个是“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际上也是“中国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是整体性的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要追溯到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抛弃了上帝和神,而转向道德,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
这些东西许多都表达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当中。
商代敬神敬得非常厉害,西周把神放在一边开始宣扬道德。
在北京保利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个红圈的道德的“德”字。
在这篇铭文里面有六处讲到德,强调要以德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
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西周衰落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就是我们说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许多重要的文明理想都诞生在这一时期。
西周有一套礼制,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礼崩乐坏,这就是道德衰退的标志。
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逐利。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许多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是谓“百家争鸣”。
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儒家,儒家强调用礼来整顿社会,用仁义道德来整顿思想。
而道家的主张不一样,反对人有过多的贪欲,过多的折腾,无为为好,顺其自然。
道家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好是相忘于江湖,鼓励人们以清高、超然的态度面对名利、面对社会。
所以,儒家、道家从不同的方向都提出理想,两种类型的理想都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性要点。
将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的理想具体是什么?具体表述就在《礼记》里面。
比如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提倡守信,人人和睦,博爱精神,老有所终,夜不闭户,等等。
这些社会理想可以说非常具体,也非常有特色。
大同。
“大同”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
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

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导言】中国梦是新时代下全体中华儿女之共同梦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包含了广泛的内涵,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与追求。
本文将结合历史与现实,探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与内涵,并分享个人对这一梦想的理解。
【正文】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延续与反思伟大复兴,是对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与屈辱遭遇的深深反思。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家发展与国家利益被外国列强侵略与割让,中华民族陷入了长期的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激烈斗争的历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这段历史的反思与总结,更是对国家独立、民族团结与人民幸福的追求。
1. 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传世经典如《诗经》、《论语》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也代表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2. 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发展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的崛起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丰富物质与物质文明,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与合作伙伴。
3. 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我们实践发展中积累的重要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的产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保障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的挑战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历程,需要我们在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复杂条件下,全面考虑并解决各类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面临着六个方面的具体挑战。
1.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包括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价值观念的指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诚信、孝敬、忍让等价值观念,这些传统价值观念能够引导人们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孝敬父母,这一传统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文化自信的支撑。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文化的集合体,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只有拥有自信的民族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实现梦想。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智慧、思辨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强调审美和情感的培养。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迎接挑战、超越自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自然观念、审美价值等元素,与当代创新思维相结合,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社会责任、行为规范等问题,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指导性作用。
传统文化蕴含着对人的尊重、公平正义和社会道德的追求,这些价值观念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智慧和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创新精神,还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法。
实现中国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传统文化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支撑,可以引导人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方向感和信心,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梦想的统一。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
中国梦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梦的关系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源头。
中国梦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等,都为中国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
2.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
中国梦强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都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3.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持,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蕴。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传统音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4. 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文化传承、伦理观念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让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强的自信心,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关系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动力,也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文化支撑和精神内核。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心灵支撑和精神家园。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夙愿,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民族情怀、民本情怀、家国天下情怀和和合文化的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融合的结晶。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传统文化;关系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厚的智力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思想,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基本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支撑。
中国梦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两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一、中国梦与传统文化1.中国梦的基本内容“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
① 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深入回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从文化角度解析中国梦

从文化角度解析中国梦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泱泱大国,从《山海经》记载至新中国成立,我们经历了很多文化的变更,如今政治文化也渐渐占了主导地位。
所谓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政治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主导思想。
从总体来看,政治文化由三个大的取向或七个小的取向构成。
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也只是对于自己的取向所认知的政治文化,但由于小的认知就会聚集到对政治体系的认知,进而衍生出“中国梦”这个特定的代名词。
对于中国,我们从来不缺乏梦。
梦,有很多形式去表达。
但造梦是重要的,过程是艰辛的。
梦究竟是什么,我们是不能想象的,对于我们来说是虚幻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每一次造梦的机会。
中国梦呢?它到底是什么,我想它不仅仅是以政治为背景,还会有其他作为依据进行推出,从小学的作文开始至现在我们所深刻探讨的这个话题,有着深刻的内涵。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其阐述了许多内容大致分为四类。
首先.从中国梦的提出背景看。
1.道路背景:不断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已经证明:实现中国梦走“老路”必穷,是死路;走“邪路”必乱,也是死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开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理论背景: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的中国道路在摸索和创新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所以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指引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理”。
如今理论已经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有力地知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
3.制度背景: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梦”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题目就是中国梦。
十八大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词,从我自己专业的来讲,我想还是从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梦。
首先是认识中国梦的说法。
只要一说梦想,一定是远大高层次东西。
比希望、愿望要高远,这是用这个词的用意所在,这个词跟其他词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这一定要讲清楚,所以梦想是一个高层次东西。
另外,我们说中国梦不是一个人的梦,是民族、国家整体的美好理想。
我在电视看记者访问老百姓有什么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梦想,我记得有一个老北京卖小吃的,他的梦想是所有人都吃他做的东西,但是不能代替中国梦。
我们中国梦不是个人的,中国梦是所有梦的总和。
大家的梦加起来不会是小吃这种东西,是国家、民族的美好理想,这也需要明确基本特点。
还有一条,这个梦不是别人的梦,是中国梦。
不是美国梦,更不是日本梦。
中国的梦就要有中国的特点,要有中国的民族性、文化性,所以我们中国梦一定要讲到中国人自己的理想,有我们中国什么的特点。
怎么样深刻理解中国梦,必需去认识民族性,去认识民族固有追求是什么东西。
你要认识民族性就要回到历史传统里面去,所以我讲中国梦一定要有四个基本点,我想把这些作为一个开头,最后引到从历史传统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
中国梦应该很丰富的,因为一个大的民族,大的国家他的社会理想包括的方向非常多,今天我想我自己谈的理会主要下面两点:一个是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还有一个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也是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文明的整体性社会理想一个是社会理想、一个是美丽中国,这两个伟大的理想是在两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提出来的: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远大的社会理想诞生,这个理想影响我们三、四千年,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出现了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性的东西,就是美丽的环境、美丽的世界、美丽的中国。
一个社会梦想的诞生,一个是美丽中国的诞生。
这两个时代我们看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国的分裂时期,我们国家历史上就是有这个特点,理想、梦想往往是在分裂的时候甚至动荡的时候提出来,然后到太平盛世、治世的时候实现梦想,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梦想,通过汉代实现,魏晋南北朝提出美丽中国的梦想,在唐宋两个朝代出现美丽的光环,所以乱世提理想、治世实现理想。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20世纪中国最穷困的时代,在中国心目中产生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代表一部分进步的力量追求这个梦想。
现在新中国建立,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在困难时期提出的梦想,所以梦想的出现往往在历史当中表现出这个特点。
1、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社会理想要追溯到西周的时代。
孔子有一句话,“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朝的礼仪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孔子为什么歌颂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在国家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西周时代抛弃了上帝和神,而转向道德,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这些东西许多都表达在《尚书》这本历史文献当中,也体现在出土的铜器铭文等等,这些也可以看到西周时代产生的社会理想。
咱们都知道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刻出来的话是对上帝讲的,商代的时候敬神敬的非常厉害,搞这种占卜。
西周不做这件事情,忽然就不做了,商周的变化,所有历史学家都非常惊奇,怎么西周把神放在一边开始宣扬道德,所以这件事情孔子说太好了,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西周时代这个开头在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太重要了。
包括很多外国学者也是,看《尚书》里面说的这么漂亮,这能是西周时代产生的东西吗?这可能是后来的人伪造的,外国人非常怀疑我们的这些东西,但是我们有考古材料,铁证如山证明西周文明程度确实达到的《尚书》文章里面讲述的那样。
比如在北京保利博物馆里面的青铜器,里面这篇铭文让学术界大吃一惊,这是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里面歌颂大禹,西周人自己刻在上面的,这个文字里面最引人注意就是这个红圈的道德的德字。
这篇文字里面六个地方讲到德,强调要以德来统治天下,以德治理社会,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中国人的社会理想,所以西周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我们不能忘掉西周。
比如说西周提出了各种社会理想,这是《尚书》里面一篇。
比如说像周公提出的改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措施,《酒诰》就是专门讲喝酒这件事情,商人灭亡有好多原因,其中有一个是商人腐败的特征,就是酒池肉林,商人喝酒喝的太厉害了,西周人警告自己不要那么喝酒,不要老喝酒,什么时候喝酒?就是祭祀的时候,在祭祀时候饮酒是礼仪活动,西周在这么具体的措施上提倡,改变了商代的很多东西,西周是我们国家文明史上巨大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西周几百年之后也开始变的腐败,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标志着西周后来的腐败和衰落,西周衰落之后历史进入东周时代,东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许多重要的文明理想都是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在社会走向腐败、混乱的时候,理想出来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乱到什么程度?我们看几条列子,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00多次,诸侯之间往来互相拉动、博弈,说明关系复杂、激烈。
在思想文化上也是礼崩乐坏,我们都知道西周有一套礼制,到春秋战国的时候礼崩乐坏,这就是道德衰退的标志。
历史非常奇怪,这个时候文化衰落、政治衰落,经济却大发展。
重要的标志就是铁器,带来了很多商业改变,还有就是商业非常繁荣。
春秋战国是道德衰退,但是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产生腐败,大家可以想像,经济发展了,道德下去了,能不腐败吗?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这个方面相当成问题。
司马迁回顾这个时代,他说:“在远的时候我不知道了,但是从夏商周以来的时期我是知道,我们社会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人都贪图这些东西,爱吃各种美味,贪图安乐,心里都追求一种虚荣、权势、荣耀,这样的世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非常厉害了,虽然有很多人劝他们,但是都不能解决这个题,春秋战国是这么一个背景。
”我们在看经济上的,这是司马迁的原话,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人逐利。
举个例子看,打仗的士兵,为的攻城、陷阵,不怕箭射,不怕滚木雷石,因为有重赏,少年也不干好事,就是盗窃、盗墓等等。
为什么这些人不被发禁,反复做这些事情,皆为财。
再看看年轻的女子,这些美女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拿着琴,穿着漂亮的服,对那些有权势的人目挑心招,不择老少者,在远也不在乎,多大年纪、多小年纪都嫁,春秋战国是这样的状态。
年轻人什么生活方式?带着好看的帽子,配上好看的剑,显得自己很有派头,组织各种车队,摆出一个阔绰的派头,年轻人都是这样。
各种有技术的人费尽心思也是为了多换一些粮食,小官和文人舞文弄法,作假文章,剽窃文章也是为了钱。
社会各方面的人都是为了钱。
这样气氛之下,于是许许多多有理想现象主义的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梦想开始产生在这个时代,叫做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被逼出来的,社会乱到那种程度,所以百家开始提出好的理想。
在百家争鸣里面最主要的一个是儒家,儒家强调用礼来整顿社会,社会太乱,人都在贪图钱财,应该用仁义道德整顿思想,儒家提出这个理想的时候引用了很多西周时候的书籍和言论,所以,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我们现在恢复那些东西,恢复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
有的时候我们把古代的东西拿出来不是消极,我们知道西方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叫文艺复兴,为什么复兴?他明明是中世纪以后,却拿出希腊、罗马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标杆,好的样板来学习、提倡,实际上是往前走,但表面现象上看把古代的优秀东西拿出来。
所以叫复兴。
以前有的现在再拿出来,中国历史有几次都是这样,实际上是往前走,但是都是引用古代的优秀传统,来推动我们的思想资源。
我们今天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词是告诉我们不能忘掉传统,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是为中国一次复兴,但是都是为未来提出理想。
儒家是这样,但道家主张不一样,道家反对过多的贪欲,过多的折腾,别折腾,无为为好,顺其自然。
道家提出理想境界是天然最理想的境界,反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反对拉拉扯扯,我们今天有一个好的名词叫做相濡以沫。
我们现在用这个词是正面的,但是实际上在道家那里,这个事情是一个车辙里面有一点水,快干的,一堆鱼在里面挤来挤去这叫相濡以沫,他是说拉拉扯扯过分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好是想望于江湖,鼓励人们以清高、超然的态度面对名利社会,道家也是积极的,让人们放下那些过于烦琐腐败的东西,所以两个思想家从不同的方向都提出理想,两种类型的理想都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性要点。
“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子他把西周以来历史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孔子不是忽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是对西周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一个有体系的思想,这样就奠定了中国人精神面貌底盘的时代,我们都说每一个大的文明古国都有原点时代,就是奠定民族精神文化底盘的时代,孔子这个时代就是奠定文明的底牌。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的城市和欧洲的城市有什么非常大的差别。
在希腊的城市我们一看,大家知道去没去过也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雅典娜女神的神庙在希腊城市的中心。
著名德国科隆大教堂,代表基督教在城市的中心,巍然而立,他们的城市中心是什么,是神、是宗教,宗教是敬神的,所以西方大城市中心是神的位臵。
我画中国的图,中国古代的城市从汉代长安、到唐代长安、到开封到北京城,北京城中间是神吗?我们没有把神的位臵摆在城市的中心,我们把人的最高代表者摆在城市的中心,故宫里面的皇帝是人间的万民表率。
最重要大殿里面写是太和,不是神,太和是我们中国人最高的理想,和谐、大同这是这样的理想,我们把人间至高的道德品质放在最高的位臵,而西方是把神放在中心,这是我们和西方最大的精神方面的差别。
我们以人最高的道德作为核心价值的理想具体是什么?有一个非常具体表述就是《礼记》里面,用孔子口气讲出了中国人的梦想,关于现实社会理想,人间社会的,没有神的恩赐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些话大家可能都多少知道一些,里面比如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用权贤能的人掌权。
提倡守信,人之间要和睦,人不能自自私,只顾自己家庭,人要有博爱的精神,对老年人有很好的关怀,是老有所终,年轻力壮的能够得到发挥他的所用,小孩可以得到很好照顾,让他们很好的成长,那些有各种毛病的人,社会对他们照顾要有所养,男人受本份,女人都有很好的归宿,不必都埋在自己家里,自己的能力都不能自己收起来,都要拿出来,不必为己,这样的社会,阴谋不会发展、不会盛行,这些盗窃、乱贼也不会兴作,这样可以达到夜不闭户。
中国人提出非常具体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就是在孔子的时代提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非常有特色,关于社会的中国梦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2、“大同”。
“大同”这个概念自从诞生之后,就成为中国人思想当中、精神当中非常核心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