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 人物
陕西名人历史人物作文
陕西名人历史人物作文
《说说咱陕西的名人》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陕西的那些有名的历史人物。
咱陕西那可真是出人才的地儿呀!就说那白起吧,哇,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大将啊!
咱先讲讲白起的事儿哈。
话说当年白起带着兵去打仗,那气势,就跟咱陕西的秦腔一样,震天响!每到一处,敌人那是闻风丧胆啊。
有一次,白起和敌军对上了,他站在那儿,跟座山似的,眼神那个犀利呀,敌军光是看他那眼神就有点发怵了。
然后他一声令下,咱的士兵们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冲了出去,那场面,啧啧,真是太震撼了!白起指挥起来那叫一个厉害,这边怎么攻,那边怎么守,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最后不费啥力气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就因为白起这么厉害,咱陕西人一提起来都觉得倍儿自豪。
而且呀,他可是咱陕西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呢,让后人一直记着他的丰功伟绩。
回过头来再想想,咱陕西这地方,真是孕育了好多厉害人物呀,他们的故事那真是说都说不完。
以后呀,我还得好好研究研究,把他们的故事都给弄清楚喽。
哈哈,这就是咱陕西的名人,厉害吧!。
陕西省考研历史重要人物与事件概述
陕西省考研历史重要人物与事件概述陕西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本文将对陕西省考研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概述。
一、秦始皇与秦朝统一中国陕西省是中国历史古都,与秦始皇紧密相关。
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全国统一。
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修建的万里长城和陵墓群,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武帝与汉朝疆域扩张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王之一。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开创了汉武盛世。
汉武帝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三、玄奘和唐朝的开放玄奘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佛教高僧,他曾前往印度取经,将佛经带回中国。
玄奘还在长安建造了大慈恩寺,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唐朝时期,由于玄奘的努力,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使得长安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
四、李白与唐诗盛世李白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奔放豪放,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青莲居士”和“朝阳宫女”等诗篇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五、陈胜、吴广与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起义军领袖,他们发动了农民起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这次起义为后来的政权更迭和农民革命提供了启示和范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西安事变与中国共产党发展西安事变是指1936年发生在西安的一次政治事件,中国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次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标志着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七、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国革命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认真反思自身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组织体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结:陕西省考研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众多,本文仅对其中几个进行了概述。
从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到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再到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和延安整风运动,每一位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一带一路的历史人物
促进一带一路的历史人物: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
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
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介绍陕西名人250字
介绍陕西名人250字
陕西,中国历史文化名省,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秦始皇嬴政。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推行同文同轨、焚书坑儒等政策,同时也留下了著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除了秦始皇,陕西还诞生了许多其他名人,如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还有史学巨匠司马迁,著有《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近现代史上,陕西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如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刘志丹,以及在中国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周恩来等。
这些人物不仅在陕西,更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西20大人物及事例简介
陕西20大人物及事例简介1.白起国籍:战国秦国籍贯: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评价: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简介: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为秦国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指挥中国古代四大战役之一的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
白起据二分之一。
其中使用欺骗的手段坑杀赵降卒40万是白起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但不管怎么说,战国作为中国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白起依然是当仁不让的战国第一名将,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势也。
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
开启了中国著名的“杀降不详”诅咒。
2.李靖国籍:唐朝籍贯: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评价: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人。
靖入东突厥,颉利受擒,及征吐谷浑,伏允走死,战功卓著,彪炳旗常。
简介:武庙十哲之一,唐朝第一名将。
隋将韩擒虎的外甥,韩擒虎很早就看出李靖的不同,曾评论“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后效力李唐。
随太宗从攻王世充崭露头角,率军平定萧铣,招抚岭南,攻伐辅公祏叛乱。
在唐朝建立初期曾发生过东突厥入侵,新生的唐王朝不是对手,十战九败,唯一一胜便是李靖在太谷击溃东突厥10万大军,成功阻止了突厥屡入关中,差点逼李渊迁都的强势进攻。
在唐王朝崛起后,李靖领兵千里奔袭大破东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一雪渭水之耻,之后远征吐谷浑,为唐王朝奠定西北压倒性优势。
李靖擅长各种环境下作战,在每一种环境下都没有受到制约,总能克敌制胜。
平定江南是水陆军协同作战,击溃东突厥和打败吐谷浑是骑步兵协同作战,李靖都能娴熟地指挥,并取得胜利。
陕西汉中有名的历史故事
陕西汉中有名的历史故事1.引言陕西汉中地处中国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汉中的历史故事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汉中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汉中地区几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带您一起走进汉中的历史长廊。
2.赵高与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之一,他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秦朝。
而他的陵墓位于陕西汉中。
在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中,有一个人物备受争议,他就是赵高。
据说赵高是秦始皇的宠臣,但也是一个残暴无比的人物。
赵高对待百姓残忍,对待官员更是苛刻,不断迫害异己。
然而,正是由于赵高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士人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始皇墓的发现。
传说中,当时有一个名叫杨文干的智者预言称:「秦朝会有很长时间的繁荣,但即使是大王,他也无法带走这些荣耀。
」这个预言让秦始皇非常害怕,于是他决定修建一座巨大的陵墓,以保存他的荣耀。
而赵高为了能在秦始皇陵中得到更高的地位,故意助长秦始皇的恐惧和贪婪之心,使他更加残暴。
但正是因为这种残暴,让士人王英发现了秦始皇陵。
王英是赵高的骨干之一,但他内心深处还是痛恨赵高的残暴行为。
他利用自己在陵墓修建工地的地位,悄悄将秦始皇陵的秘密告诉了外界。
最终,秦始皇陵被发现,世人得以一窥秦始皇陵的神秘与庄严。
3.月氏与汉朝的战争月氏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与汉朝有着长期的战争历史。
汉朝希望通过征服月氏来保护边疆的安全,并扩大自己的疆土。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兄弟率军出征月氏。
卫霍兄弟是汉朝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们带领汉军与月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整个战争持续了几十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富,但最终汉朝成功征服了月氏。
这次战争不仅展示了汉朝的军事实力,也揭示了当时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
通过这场战争,汉朝巩固了北方边疆的安全,并为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贡献。
4.张骞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古代贸易路线,也是一条文明互通的重要通道。
解读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苏轼
解读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苏武苏武,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之苏武,供大家参考。
苏武(前140—前60),以尽忠守节而闻名的西汉大臣。
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困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牧羊为生。
苏武在匈奴前后十九年。
(一)人物事略出使匈奴公元前100年,且靼刚刚立为单于,惟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意外事变当苏武完成任务,准备回国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而汉使张胜参与了密谋活动。
然而,谋反失败。
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便想自杀殉国。
自杀未遂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怒斥卫律卫律本是汉臣,投降了匈奴,单于让他来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己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子。
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陕西历史英雄人物事迹
陕西历史英雄人物事迹一、岳飞岳飞,字鹏举,号武功,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他生于陕西汉中,早年曾在西北抗击辽军,后来转战江南抵御金国的侵略。
岳飞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精神。
在抵御金军入侵的战争中,岳飞率领宋军多次获胜,为南宋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由于岳飞坚持反对议和投降金国,引起了当时朝廷的不满,最终被陷害致死。
岳飞的事迹被后世称颂,他被尊为民族英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
二、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出生于陕西长安,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一生多次游历各地,饱览人间美景,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
他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始皇秦始皇,姓赵名政,是中国秦朝的奠基人和开国皇帝。
他生于陕西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
秦始皇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使得中国进入了统一的秦朝时代。
他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货币制度和文字统一,大力推行农业和经济发展,并修建了伟大的万里长城,保卫国家免受外敌侵略。
尽管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但他的事迹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之一。
四、杨家将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家族。
他们出生于陕西潼关,是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杨业的后裔。
杨家将世代奉战,为抵抗金国的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以英勇善战和忠诚奉国而闻名于世。
杨家将的代表人物有杨业、杨延昭、杨再兴等,他们率领宋军多次击败金军,为南宋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家将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他们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象征。
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人物简介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人物简介
01
司马迁的生平与历史背景
司马迁的出生地与家庭背景
司马迁出生在中国西汉时期
• 出生于公元前145年 • 属于汉景帝时期
司马迁的出生地是陕 County(今陕西省韩城市)
• 位于黄河流域 -在当时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区
04
司马迁的人格魅力与启示
司马迁的品行与道德观
司马迁的品行
• 忠诚正直,敢于直言 • 勤奋刻苦,治学严谨 •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
司马迁的道德观
• 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 倡导以史为鉴,警示后人 • 体现了司马迁的人格魅力和道德观念
司马迁的治学与创作精神
司马迁的治学精神
• 勤奋刻苦,治学严谨 • 广泛搜集史料,注重实证 • 体现了司马迁的治学精神和学术素养
司马迁的文学观念
• 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 • 倡导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价值 • 体现了司马迁的文学观念和价值观
司马迁的文学风格
• 采用了许多生动的叙事手法 • 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 体现了司马迁的文学才华和创造力
司马迁对后世文学的 影响
• 司马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对后世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体现了司马迁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
司马迁的历史观念
• 强调历史的前后相承 • 重视历史人物的品性 • 倡导以史为鉴,警示后人
《史记》的历史价值
• 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 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体现了司马迁的史学成就和影响力
司马迁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 司马迁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 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历史叙事的典范 • 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人物资料简介
司马迁人物资料简介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
以下是关于司马迁的详细人物资料简介。
一、生平经历司马迁,字子长,出生于公元前145年,陕西韩城人。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负责掌管国家的历史记录和编纂。
在父亲的熏陶下,司马迁自幼便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早年曾在全国各地游历,考察历史遗迹,收集历史资料,为日后编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征召司马迁为郎中令,命其陪同将军李陵出征匈奴。
在此期间,李陵兵败投降,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被判入狱。
在狱中,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刑罚,包括宫刑和死刑。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编写《史记》。
最终,他在公元前91年成功出狱,并继续担任太史令一职。
二、历史贡献1.创立纪传体通史的写作方式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述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这种写作方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开创了中国史学的纪传体传统。
在此之后,历代的正史、野史和地方志等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方式。
2.提出以人为本的史学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人作为历史的中心,以人的活动和遭遇来展现历史的进程。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以人为本的史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推崇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注重经世致用,即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变革。
他在《史记》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见解和建议。
这些见解和建议对于当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影响与评价司马迁作为中国史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影响和评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他的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史学观和学术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史学发展和文化传承。
在评价司马迁时,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他的历史贡献和学术成就。
陕西红色革命人物事迹
陕西红色革命人物事迹引言陕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在中国的中心地区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了许多伟大的革命人物,他们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些陕西的红色革命人物的事迹,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一、杨秀峰杨秀峰是陕西红色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于1905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早年参与了革命运动。
1921年,杨秀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名活跃分子。
杨秀峰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在1927年南昌起义中担任政治指导员,为革命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还参与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运动的重要组织者。
杨秀峰在陕西的红色革命斗争中也起到了重要角色。
他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积极与日本侵略者战斗,并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秀峰继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
他多次担任重要职务,为陕西的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做出了贡献。
二、林彪林彪,原名林立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于1907年出生在陕西省耀县。
林彪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并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杰出的领导能力。
林彪是陕甘宁边区的建立者之一。
他积极组织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坚决抗战。
在长征中,林彪被任命为红军总指挥,并在军事战略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的军事指挥和组织才能被广泛认为是红军成功突围的关键。
解放战争胜利后,林彪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他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积极参与了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
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卷入了政治斗争,最终在1971年逃亡并在蒙古国身亡。
三、陈再道陈再道,1907年出生于陕西省铜川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杰出领导人。
他在中国革命事业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再道在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积极分子。
他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并在陕西的红色革命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再道在党和政府的重要职位上任职,为陕西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改革做出了贡献。
中国陕西人物与历史
陕西历史对陕西历史的总体感知陕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陕西留下了灿烂的人文资源,成为中华文明最辉煌、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周、秦、汉、唐时期所展现的“秦汉雄风”“大唐盛世”景象和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不仅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了巅峰,而且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陕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陕西留下了灿烂的人文资源,成为中华文明最辉煌、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周、秦、汉、唐时期所展现的“秦汉雄风”“大唐盛世”景象和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不仅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了巅峰,而且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9、6、25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天水市所辖区,共7.98万平方公里。
)提出要将其打造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将西安建成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国2011年(4、28——10、22)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重大的国际盛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表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等等。
陕西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古迹商鞅——秦孝公时被封于今陕西商洛一带,主持商鞅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七国首强,为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者,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修长城、开灵渠等,但也是暴君。
汉武帝——西汉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采取大一统政策将西汉推向了鼎盛时期。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陕西韩城芝川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张骞——生活在汉武帝时期,陕西汉中城固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基蔡伦——生活在东汉汉和帝时期,蔡侯墓在陕西洋县,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造纸术的改进者,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陕西民国历史的开创者——张凤翙
在西北的统治。张凤翔在辛亥革命之后出任 兼二标一营管带( 营长 )逐渐成长为陕西新 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 , 张凤翱并没有参与革 民国首任陕西都督 , 致力于陕西经济 、 文化和 军 中 的 一 位 重
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 究》 《 (考古)9 9年第 汉大学学报) o4年第 1 ) 19 0 0年 O 2o 期 ,从三个方 面 行 系 统 的研 究 始 于 2 世 纪 3 代 到 6 年 这一时期 为开拓 阶段 , 吴其 昌的《 金文氏 6期 ) ,都 从 新 的视 角 对 金 文 女 子 的称 谓 类 讨论了金文 中的婚姻关系问题 。 其他的一些 代 ,
1 ) 期 一文 , 对金 文中的妇女称谓 规律作 了 等方面作了深入 的探讨 。汪 中文的《 两周金 度考索》福建人 民出版社 ,0 8年 ) ( 20 、赵艳 探讨 , 并注意到妇女称谓对研究 国族姓氏的 文所见周代女子名号条例》修订稿 )《 中国早期姓 氏制度研究》 天津古籍出 ( ( (古文 霞的《
张凤翔(u1惠 ) h 是近代陕西著名历史 血推翻不了清王朝 的统治 , 革命是要 靠枪杆 月 1 日 昌起 义爆 发 。起 义 的消 息 传 到 陕 0 武 人物 。他 18 年 生在陕西成宁( 81 今属西安 子的。10 99年学成 回国后 , 张凤翔先是在西 西 后 , 西 同 盟 会 成 员 兴 奋 异 常 , 们 联 络 陕 他 市 )青年时代曾留学 日本 , , 接受 了革命思想 安 衙 门从 事 文 书 工 作 ,9 0年 春 被 委 任 为 陕 西 的会 党力 量 和新 军 准 备起 义响应 。 昌 11 武 的熏陶。 回国后领导了陕西辛亥革命 , 不仅扩 陕 西新 军 督 练公 所 委 员 。 同年 冬 又 升任 新 军 起义因事发突然 , 消息传来 的时候陕西革命
丝绸之路相关人物及事迹
丝绸之路相关的人物及事迹有很多,其中包括:
张骞(约公元前168年-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
他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中国与中亚各国交往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甘英(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的一位外交官,他曾作为皇帝的特使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是第一位到访罗马的中国使者。
他在出使过程中受到了罗马帝国的热情接待,并带回了许多关于罗马和中欧各国的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法显(334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旅行家和学者,他也是一位佛教徒。
他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游历了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并将沿途见闻撰写成书,名为《佛国记》。
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印度宗教、哲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之一。
历史上真实的李云龙,曾经打败过贺龙的名将
据《陕西省志》记载,“刀客会是关中地区下层人民中特有的一种侠义组织。其成员通常携带一种临潼关山镇(关山镇今属阎良区)制造的‘关山刀子’,刀长约3尺,宽不到2寸,制形特别,极为锋利,故群众称之为刀客。刀客约产生于清咸丰初年,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与严密的纪律,有一个类似首领的人物,大家都称之为某某哥,在他以下的人都是兄弟,围绕首领活动。刀客分散为各个大小不同的集团,划地自封,分布的地区,以潼关以西、西安以东沿渭河两岸较多,渭北则更多。刀客有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精神,也有抱打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辛亥革命时,大批的刀客参加革命,走向历史舞台,侠肝义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的渭北平原,刀客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就像经历了100多年时间洗涤的关山刀一样,刀客的传说和故事也慢慢地生锈,失去原来的面目。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与直系其他将领胡景翼、孙岳结盟,于10月24日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并通电请孙中山北上.冯与胡景翼、孙岳等商定组织国民军,冯被推为总司令兼一军长,胡景翼任二军长、孙岳任三军长。1925年2月下旬,国民二军与原盘踞河南的镇嵩军展开了“胡(景翼)憨(玉琨)之战”.历时月余,憨兵败服毒自尽,国民二军大获全胜。李云龙率领部队黑夜奇袭虎牢关当推首功。可惜1925.4.14胡景翼病故。二军长由岳维峻接任,李云龙任第十师国民党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2月7日,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定,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3月9日,又任命李云龙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初,适有陇东军阀韩有禄、黄得贵反冯,宋哲元追歼其部至关中,陕军将领田玉洁阻击宋部,并联合韩、黄共六万人攻打冯军。其后,陕军各路将领在三原县召开联席军事会议,要求陕人治陕,拥岳维峻(西峰)为陕军总司令,李云龙为渭南总指挥,冯子明为渭北总指挥,联合反冯战争终于爆发。冯部宋哲元采取分化瓦解和军事切割相结合的办法将陕军各个击破。陕军将领顾含芳、田玉洁、党玉琨、雷赤诚、曹耀南、杨云栋等相继战死。特别是凤翔一战,冯军甚至将已缴械的八百余陕军官兵用机枪扫杀。如果小说《铁血西北》记述属实,那就更为惊人。在此情势之下,1928.4月李云龙孤注一掷,意气行事以卵击石,发兵攻潼关围西安。但是却被冯军马鸿宾、孙连仲夹击,失败退走商县黑龙口。其手下两个师长缴诫遭诱杀,参谋长刘季衡被诬为共产党分子刘季红也被杀害。后来新败的李云龙残军,在河南又被十万红枪会打得大败。(后来又有多次军队遭到邪教指使的凶悍教民的袭击,包括战区副长官的汤恩伯。人们无法想见漫山遍野,手持镰刀铁锹,衣不遮体蜂拥而来的恐怖。)部队在豫西无法立足,只得投靠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3师。李云龙被任命为中将师长。驻扎湖北沙市。
吕蒙正历史人物解析
吕蒙正历史人物解析1. 简介吕蒙正,字猷之,号洪板,陕西省西安府户县人。
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吕蒙正生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自幼聪明好学。
少年时期,他开始涉猎诗、书、画三艺,精通文墨。
后来,他于万历元年(1573年)中进士,成为嘉靖年间的状元。
吕蒙正被誉为“翰林三君子”之一,与徐渭、唐伯虎并列。
他精通文学、书法和绘画,并在这三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书法以“行之有神,雅致典范”著称,其创造的“洪板体”成为一门流派。
他的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颇具特色,曾被清代乾隆皇帝封为“洪板山人”(“洪板”为吕蒙正的号)。
吕蒙正的作品在当时广受赞誉,流传甚广,对后世文学、书法和绘画影响深远。
他在书法、绘画领域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 生平吕蒙正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府户县。
他自幼聪明好学,但父亲过早去世,生活十分贫困。
在母亲的精心教育下,吕蒙正勤奋努力,拼搏学习,很快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吕蒙正十分善于文学、书法和绘画,三个领域他都有杰出的成就。
幼年练习篆书,擅长行书、楷书、隶书和草书。
其书法特点粗犷壮美,力度雄浑,凝重大气。
小学时,他的绘画天赋便已显著,之后便跟随当地书画名流吕陶学习,拜谢伯贤先生为师。
后来,他又广泛涉猎诗歌,涵盖了唐诗、宋词和元曲等各类文体,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
万历元年(1573年),吕蒙正以状元身份中进士,随后步入仕途,担任了许多官职。
但他并未因为官位的高低而放弃自己的文学和艺术追求,继续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吕蒙正一生中运气不佳,曾经因为在一次文学辩论中与其他文人意见不合而受到处罚。
晚年时,他甚至因为借给朋友盖房而被朋友欺骗,身为官员却受到了制裁。
吕蒙正于天启二年(1622年)逝世,享年69岁。
3. 对文学和书法的贡献吕蒙正被誉为明朝中期文学和书法的代表性人物,在这两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文笔清新自然,充满诗意,但又不失雄浑奔放。
陕西历史著名人物故事600字
陕西历史著名人物故事600字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今陕西城固县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历史人物:柳公权
历史人物: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
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
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
他又吸取欧阳询楷书结体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大和三年《李晟碑》(石在陕西高陵),会昌元年《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石在西安碑林),《苻嶙碑》(无立石年月,柳碑中最完全者),敦煌石室藏旧拓《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柳公权
1/ 1。
历史人物:杜如晦
杜如晦
杜如晦(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
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
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
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被外调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史有“房谋杜断”之称。
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
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
杜如晦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人物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是中国的西北地区的一个省,省会西安市,简称陕或秦,也称“三秦”,位于中国内陆的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枢纽。
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
陕西历史悠久,古老神秘。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陕西”名称的起源: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陕原为界,原西由召公管辖,后人遂称陕原以西为“陕西”。
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陕北背景与人物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
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才辈出。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中共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别支部。
是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隶于边区政府。
刘志丹——共产主义战士刘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他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
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
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
1928年初率一批干部到豫陕边界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培养赤卫队骨干。
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起义失败后,于1929年春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奉命打入陕北、陕甘边一些军阀部队和民团,开展兵运工作,组织革命武装力量,曾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率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突破黄河天险进入陕甘,刘志丹和谢子长按照陕甘省委的指示,与吴岱峰、阎红彦一起将晋西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总队,对外暂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后任总指挥),与谢子长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学习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
1933年9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
11月后历任红26军42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北上庆阳、合水,与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2月至4月,刘志丹指挥部队九战九捷,以劣势兵力取得了西华池等战斗的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建立了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刘志丹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5月,红26军、红27军会合后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率红26军、红27军主力,以围点打援、出敌不意、各个击破的战法,经两个多月的机动作战,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歼灭大量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8月,在陕北、陕甘边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刘志丹指挥红军主力,歼灭国民党晋军1个团,迫使晋军主力撤回黄河东岸。
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9月,红26军、红27军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师,组成红15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0月参与指挥劳山战役。
后在“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的“肃反”中被逮捕,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原则。
不久,中共中央到达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等迅速纠正了陕甘苏区党内“肃反”的错误,刘志丹从而获释。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晋西北迭克敌军。
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
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1926年初,他按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深深地懂得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
1928年5月,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同唐澍、谢子长等领导我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三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渭华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在国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敌我兵力悬殊等原因,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唐澍等壮烈牺牲,起义遂告失败。
1928年冬,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到达榆林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他鉴于当时陕甘地区各派军阀正在竭力扩张势力,即于翌年四五月间在红石峡主持召开陕北特委会议,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
这是刘志丹为建立革命军队而提出的大胆创见。
据此,会议决定采取以“红色”、“白色”、“灰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
所谓“红色”,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
刘志丹认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才能使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他把分散的、弱小的群众武装逐步集中起来,先建立游击队,后上升为正规红军。
这种办法与毛泽东建军路线是一致的。
所谓“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
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尝试。
红石峡会议后,他返回家乡保安,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把该县民团改造成为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
所谓“灰色”,就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
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一项成功实践。
刘志丹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他创造性地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探索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独特贡献。
渭华起义失败后,他深深感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学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后来又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在创建根据地斗争中,刘志丹采取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方针。
他认为,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开辟农村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只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武装斗争才不至于变为流寇式的战争,才可能避免迅速失败的命运。
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领导这样的战争,必须把农民问题放在核心的位置上,引导与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政权。
为此,他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成为红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与此同时,刘志丹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他每到一地,总是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伸冤除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刘”,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周恩来称赞他:“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刘志丹常说:“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
我们增加一份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力量。
”他坚决主张在政治上消灭地主阶级,而在生活上要给一般地主以生活出路,允许富农分得一部分好田,使地主、富农也有安身立命之本。
同时,他对根据地周围的民团和地主武装也采取区别对待政策,打击反动的,争取中间的,团结友好的。
实践证明,他实行的这些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对于削弱敌人力量,壮大革命力量,巩固红色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刘志丹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使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具有战略基地作用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结束长征的立足点和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刘志丹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立下了重大功勋,永载革命史册。
谢子长——“民族英雄”、“虽死犹荣”谢子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谢子长出生于1897年,他和刘志丹一起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谢子长不仅自己献身于革命,还教育和带动全家投身革命,成为一个革命的家庭。
他家中先后有11人参加革命,在1932年至1936年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就有8人为革命英勇献身。
尽管身居高职,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一线指挥作战。
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
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因伤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谢子长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