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外交学概论》课件

《外交学概论》课件
外交政策的特点
外交政策具有目标性、手段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政 策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手段包括外交、政 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灵活性则表现在根据国际形势 和国家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外交战略的概念
外交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采取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规划,它涉及到国家在 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02
外交历史与理论
古代外交
古代思想家对外交的看法 与思考。
古代外交思想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的外交实践案例。
古代外交实践
古代外交的发展历程、特 点与影响。
古代外交概述
近代外交
近代外交概述
01
近代外交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影响。
近代外交实践
02
欧洲列强的外交实践与案例,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近代外交思想
现代外交实践更加多元化和灵活,涉及多边 主义、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以应对全 球性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外交实践更加注重 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例如,联合国和其他 国际组织的成立,旨在通过集体行动应对全 球性挑战,如难民援助、气候变化和恐怖主 义等。
案例分析: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外交政策的制定
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个方面。政府、议会、利益集团、 媒体等都会对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影 响。
外交政策的类型与特点
外交政策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外交政策分为多种类型。例如 ,根据政策手段,可以分为强硬政策和温和政策;根据对外 关系对象,可以分为对发达国家政策和与发展中国家政策等 。
治稳定。

外交学院国关考研资料之一:《政治科学基础》

外交学院国关考研资料之一:《政治科学基础》

政治科学基础第一篇政治和政治学第一章政治是什么一. 政治的含义传统的几种政治观:政治是一种追求社会价值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是争夺和运用权力的过程;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阶级统治以及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行为和活动;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

本书的观点: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公共权力以及实现对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从事的社会活动。

二. 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政治的基本特征包括:1.政治的主体:当某个政治实体拥有政治权利时,它就是政治主体。

现代社会的政治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政府,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僚,还包括非政府团体组织,公民个人,被统治阶级和在野党;不仅包括国内政治主体,还包括由国家主权延伸的国际组织。

2.政治的根本目的: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3.政治驱动力:是各种公共权力主体自身特定的利益要求。

当代社会关系多种多样,其中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是人们实现利益需要的根本途径。

人们在社会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存在对公共资源的各种利益需求,需要通过公共权力予以实现和满足,这就是其进行政治活动的基本动力。

4.政治的特质:围绕公共权力以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分配。

5.政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公共权力为主体为获取或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实现对有限社会资源的占有与分配而造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由此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三. 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区别和联系1、经济是政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经济性质决定社会政治性质;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对经济有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内部辅导讲义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五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发展一.简述政治发展研究兴起的背景及研究的阶段兴起背景:1、现实政治需要。

有着深刻历史背景,二战结束之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殖民统治体系迅速瓦解,在亚,非,拉地区相继诞生了一系列新的民族独立国家。

这些新兴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等方面问题,还面临政治制度选择和建立与如何运行的问题。

而对西方国家而言,为了进一步对这些国家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必须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结构,由此尽可能地向它们推销西方的政治模式和政治文化观念。

所以政治发展研究的兴起部分缘于西方国家的现实政治需要。

2、理论背景及学术渊源。

1).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区域研究的发展2).政治学的“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兴起。

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政治发展研究的酝酿发育时期。

这一时期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化社会过渡为背景,主要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初步建立起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但政治发展概念尚未提出,研究主要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政治系统的比较上。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政治发展研究的活跃期。

这一阶段的政治发展在行为主义政治学趋于成熟的基础上,运用事实材料和技术手段,集中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从个案研究到建立理论模式,最后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表现出了鲜明的行为主义色彩。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政治发展研究进入低迷期。

人们不再努力去建立具有普通适应性的一般政治发展理论和模式,而是开始强调正式分析的重要性。

二.政治发展研究的局限性第一.带有浓厚的西方本位主义色彩。

第二.理论缺乏预见性,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

第三.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不成熟。

▲三.政治发展的含义(08年名词解释)一些西方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界定①阿尔蒙德的概念----政治发展指的是政治系统对国内或国际环境的变迁所做的反应,特别是政权建立、国家建立、参与和分配等挑战所做的反应。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讲解考试复习资料笔记课件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讲解考试复习资料笔记课件

二、2016 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
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领衔组织编写, 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 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本资料涵盖了专业考 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 ,历年的版本也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 推崇。育明教育“一本通资料+高分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保证。 (外交学 院考研资料经验获取、课程咨询可联系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八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基本信息 1、专业概述 2、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情况 3、考试内容解析 4、招生人数、报录比数据统计 5、专业课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分析 (二)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讲解 1、复习规划的设定 2、专业课参考书解析 3、专业课复习注意事项 (三)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各阶段笔记整理 1、基础版笔记(知识内容填充) 2、框架版笔记(体系脉络建立) 3、背诵版笔记(重要考点记忆) 4、状元版笔记(冲刺高分拓展) (四)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题源论文和导师讲义课件讲解 1、外交学专业课出题老师分析 2、外交学导师重点课件讲义 (五)2010-2015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解析
育明教育 资料来源: 外交学院考研咨询师陈老师编辑 1、简述宗藩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瓦解过程(20 分) 2、简述 1972 中日建交谈判主要焦点及其解决过程(30 分) (真题答案解析、考研课程可咨询外交学院考研咨询老师陈老师: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2012 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 专业二:806 外交学 第一部分. 外交学概论(80 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6 分,共 30 分) 1、 《非战公约》 2、领区 3、外交交涉 4、韦斯特伐利亚和约 5、对外政策 二、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 21 世纪初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思考 2、请你简述“元首外交” 、元首外交的含义、发展形式和作用,请用一定实例简述之。 第二部分:中国外交史 三、名词解释 1、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中美联合公报 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四、论述题 1、请你结合近现代外交史来谈谈内政和外交的关系 2、试论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外交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710法学综合科目:①《宪法》(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②《民法》(第三版),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③《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④《刑法学》(第三版),高铭暄、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801国际法专业科目:①《国际法》,邵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②《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③《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711政治学:①《权力·制度·文化》,秦亚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②《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版。

802国际关系史:《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肖月、朱立群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806外交学(含中国外交史):①《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②《中国近现代外交史(1840-1949)》,熊志勇、苏浩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③《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④《外交决策》,张历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807经济学综合:①《世界经济学》,庄宗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③《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808国际政治概论:①《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④《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免费下载】外交学院外交学概论考研资料

【免费下载】外交学院外交学概论考研资料

外交学概论名词解释1.主权平等原则: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外交的基本原则。

主权这一概念是16世纪末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在《论共和国》中提出的。

从国际法的实践看,主权是一国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的权力。

主权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主权平等原则是主权原则的自然延长。

《联合国宪章》对主权平等原则做了较完整的说明:国家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各国拥有对内的主权权力;国家的人格和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均应受到尊重;国家必须在国际法方面忠实的履行其国际义务。

以上四条是相辅相成的。

一国有权维护自己的主权,同时也必须尊重别国主权,不应将自己的主权意志强加于另一国,否则就是违背了主权平等原则。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一原则分别列在《联合国宪章》第2条中的第3和第4款。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这一原则就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

其包含着互不侵犯及和平相处的思想。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传统方法有谈判、斡旋、调停和仲裁四种。

前三者是外交方法或政治解决,后者为法律方法即司法解决,但须通过外交途径经当事国同意。

安理会对争端的和平解决负有特殊任务。

3.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国际公认的基本准则之一。

这一原则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7款。

是指联合国虽是一个具有普遍权威的世界组织,对会员国具有约束力,但无权干涉会员国内部事务。

当然各会员国之间更不能相互干涉内政。

仍是主权原则的自然延伸。

不干涉原则最早源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法,后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4..外交承认:外交承认也叫国际承认。

有两种含义:1.指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另一个主权国家(一般指新建立的国家,也包括更改政体或国名的国家)2.指承认一个主权国家的新政权(一般是指政权更迭后的新政权)为该国的合法政府。

两国互不承认,或只有单方面承认,是无从建立外交关系的。

所以互相承认是两个主权国家建交的前提。

具体方式:有关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互相承认,或单方面由一国领导人、外交部或外交代表发电报、发表声明或谈话等宣布承认。

2017外交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课件

2017外交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课件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章政治革命第一节政治革命的含义一、革命与政治革命A.人们对社会意义上的革命下过种种定义。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革命是旨在建立正义和正当的社会秩序的道德行为。

这种从道德和价值观念意义上对革命的解释,显然带有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2.革命是争权夺利的活动,社会范围内的革命本质上就是争夺中央最高权力的社会政治活动。

这种定义只看到了革命尤其是政治革命的表象,而没有指出革命的社会意义和本质内容3.革命是个人心理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冲突。

革命是由于大众迷失方向和心理上失去理性而引起的社会行为。

这种观点涉及了革命的社会心理层面,但是却并没有科学的指明革命的社会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同时把革命归结为非理性行为,体现了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立场4.革命是社会结构缺陷和国家应付压力的能力缺陷的表现。

这种观点只是揭示了革命产生的一个条件,但却没有说明革命的真正的本质性含义以及革命爆发的真正原因B.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对革命的含义作了深刻阐述,其基本观点是:1.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2.革命的社会体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3.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阐述的革命,是社会意义和社会变迁意义上的革命。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精编资料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精编资料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五章政治冲突一.政治冲突的概念政治冲突是政治主体利益矛盾激化的对抗形式,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冲突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政治共同体(国家或地区)内,政治主体之间以利益、观念、政策、纲领或人物为指向的,公开的,直接的相互对抗活动。

大致来说,当冲突成为冲突方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或诉诸于政治手段或方式时,冲突便具备了政治性质。

▲二.如何认识政治冲突的原因(10年简答)1、原生性冲突理论:政治冲突是人类先天的敌对冲动和本能。

2、资源极化冲突论:①权力、财富和声望的高度集中,使那些被排挤的人变得愤怒而产生冲突。

②拥有特权而使报酬分配垄断化,从而产生冲突。

③低的社会流动率也会导致冲突产生。

3、心理对抗理论:政治对抗是极端的心理对抗形式,根源在于期望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4、资源争夺学说:对权力、地位和利益等稀缺资源的争夺产生政治冲突。

5、政治系统故障说:政治合法性的销蚀,政府的无能无效。

6、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政治冲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行为对抗,手段多样,如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经济制裁,冷战等。

2.直接对抗,矛盾分歧直接碰撞交锋,可通过冲突双方各种尖锐的言论和互不退让的行为表现出来。

3.公开对抗,矛盾外观化,直观化,不可压抑,通常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媒介形式公开化。

4.目标具体,维护掌权者的某种观念,政策或利益,权力等等。

四.政治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1.国内政治冲突从主体上看,主要有阶级冲突,政党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政治利益集团冲突等。

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非暴力政治冲突和暴力政治冲突两大类。

非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和政治不服从。

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1暴动: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政治暗杀等。

2.革命3.内战4.军事政变5.独裁专制2.国际政治冲突从表现形式可分:1非暴力的国际政治冲突:如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平渗透,冷战等。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精编资料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精编资料
政治科学基础 唐晓
第六章 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院外游说集团的含义
1、利益集团指现代政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依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加并影 响公共政策制定、修改和执行过程,以实现其具体、单一、有限的集团利益的社会团体。
2、压力集团就是西方国家中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诸多手段介入政治的政治性利益集团。 3、院外游说集团特指西方国家中主要通过议院的走廊游说议员而介入政治的政治团体,其
②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权与制衡,规定政治领袖的权限,并对掌握国家最 高行政权的政治领袖实行限期任职制。
③通过宪法和法律对政府具体的组织形式进行规约,从而对政治领袖的宪政职责进行具 体、明确的划分和规范。
④通过宪法和法律确立的违宪审查机构、弹劾机制、国政调查机制等,对政治领袖履行 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和制约,使政治领袖的责任建立在宪政和法律监督体系之下。
政治领袖 微观分类法: 1、职业和行为方式分类:知识型领袖;革命型领袖;改革型领袖;英雄型领袖;舆论型领
袖;群体型领袖;政党型领袖;立法型领袖;行政型领袖。 2、人格分类法:主动-积极型;主动-消极型;被动-积极型;被动-消极型。
六、如何看待政治领袖的责任 1、人格论下的政治领袖的责任:
①树立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造福于民的政治思想。 ②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以及社会的和谐,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
四. 政治性利益集团(压力集团)的主要活动方式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直接的院外活动:由集团代表或专职活动人员直接对参与决策者本人进行游说;通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过社会交往和经济资助与政府沟通关系;向决策者提供有关资料和情报,帮助其进 行专题研究,起草法案和报告,在有关听证会上作证,参加顾问委员会等。在接近 立法者的活动中,利益集团扮演了联系人、信息人和监督人的角色;在接近政府行 政部门的活动中,利益集团 一般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职能 部门;在接近司法机关的或偶的活动中,利益集团通常采用提出司法诉讼和作为“法 院的朋友”两种方式来追求集团目标。 2、间接地院外活动:利益集团不与政府、政党、政府机构及其决策者有直接接触,而 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主要有,参与政治选举;利用新闻媒体 影响公众舆论;进行抗议活动义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动员广大团体成员和选区选民 对决策者进行游说。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内部辅导讲义

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二篇政治主体政治主体:西方政治学将政治行为主体称为“政治行为者”或“政治角色”,指一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行为能力的人或组织,包括国家、阶级、政党,民族、宗教等组织型政治行为主体,以及公民,政治领袖等个体政治行为主体。

政治主体的特性:主体利益性;主观能动性;主客体相对性;发展变化性。

第一章国家一.国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从古至今,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学说,如古希腊的社会共同体说,近现代还有国家契约说,国家统治说,国家要素说等等。

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说的定义: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其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国家是实行阶级或集团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本质在于阶级或集团统治;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按照地域而非氏族血缘关系划分国民的;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列宁说过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二.政体和国家结构的含义1、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它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原则,并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政体主要体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运行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政权的整合形式。

主要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一个整体,具体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三.划分政体的标准有哪些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最早按执政者人数多少将政府分为君主政府(个人执政),贵族政府(少数人执政)和民主政府(多数人执政)。

2、美国政治学家梅杰斯提出政体分类4标准:1).以国家主权机关与政府机关有无,分为直接民主制和间接民主制;2).以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分为世袭制和选任制;3).以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权力关系为标准,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4).以国家权力集中和分散为标准,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重点总结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唐晓《政治科学基础》重点总结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三章政治民主一.什么是政治民主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民主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是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

二.简述民主理论的分类1.经典民主理论:代表人物洛克,卢梭。

认为民主的统治是通过人民对政治组成、政府权力行使的同意来实现的,而人民的同意是根据多数决定规则进行的,提出了“人民主权原则”。

2.精英民主理论: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认为民主归结为人民统治是不现实的幻想,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都是由少数统治精英人物统治和领导,因此,民主的现实含义是人民有权通过投票来决定由谁来充当政治精英。

3.多元民主理论:代表人物达尔,认为民主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不同利益集团中,这种状况使社会公民不可能在政治问题上形成多数,同时也不存在任何可以控制一切的精英,而只存在以团体为单元的若干少数之间就某个政治决策的相互复杂作用。

4.马克思的民主理论:1)民主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2)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形式。

三.政治民主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民主化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在更广大范围内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可能得以以平等实现。

第二,民主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合理性,保证社会资源的最终配置和个人效用的最大发挥,这是公共决策的本质要求。

第三,民主有利于以和平手段消除社会弊端,实现政治社会稳定。

第四,民主有利于人们提高政治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社会政治文明水平促进政治发展。

第五,民主是防止政治专制和政治腐败的有效工具。

第六,政治民主有助于促进全球各个不同的政治形式和政治体系之间平等交流对话,维护世界和平。

▲四.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和内容(10年论述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民主化程度不能说已经很完善,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民主化任务仍十分艰巨。

北外外交学、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政治学考试内容,复习重点

北外外交学、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政治学考试内容,复习重点

国际关系理论考研重点资料《权力·制度·文化》学习笔记二、简答论述1、卡尔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三个基本命题)?(1)卡尔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其代表作是代表作:《二十年危机》(2)《二十年危机》的主要内容、卡尔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及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是:①道德的虚幻:近于无政府状态的逻辑中,很难界定普世道德,很难依赖国际舆论,只有国家道德;②权力的重要:权力仍然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将权力视为政治的实质;③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国际利益冲突是现实存在,利益冲突是国际政治的实质做在。

2、理想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兴起背景:一战的血腥和冷战的恐怖给人们留下太深刻、太沉重的印象。

一战之后,世界最为关注的事情是如何消除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类灾难,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2)核心与主要内容:理想主义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上,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可以维护世界和平的超国际组织,体现在国际联盟上;其主要内容是:强调普世道德原则,重视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作用,主张自由贸易,民主体制和民族自决。

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实际产物是国际联盟。

3 、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是什么?(三个相互关联的理论体系)(1)摩根索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其代表作是《国家间政治》(2)《国家间政治》的主要内容、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相互关联的环节及核心概念如下:①人性观。

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和利益最大化,这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

一切行为基于人性,人又生性追逐权力和利益,这是不可更改的基本社会事实,因此也是社会中的基本法则。

②利益观。

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

国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考虑,国家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只能以权力较量的方式加以解决,所以,争夺权力的斗争成为不可更改的国际关系基本事实。

③道德观。

争取国家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

普世道德虽然存在,但不能适用于国家。

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考试分析专业课如何复习考试资料-育明资料

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考试分析专业课如何复习考试资料-育明资料

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分析专业课复习资料-育明资料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总成绩=〔(笔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5〕×30%+(初试总分÷5)×70%1、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报录比:2011-2013年报录比一般在5:1-7:1,2014-2015年平均在8:1-9:1(有竞争,但性价比超高)2、初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考生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能否顺利进入复试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课的分数高低决定的。

参加考试的大部分考生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平均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复试中笔试和公共外语口试一般不会太难,重点在专业面试环节。

二、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历年分数线统计(2013—2015)年份外语、政治专业课总分复试人数/录取人数2013年42分63分324分30人/24人2014年44分66分346分29人/23人2015年42分63分350分19人/18人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1、单科分数线方面外交学院基本会使用国家线,但知道意义并不大。

考生如果有1-2科刚过国家线那么在总分上很难达到要求。

2、复试人数与招生人数的比例为1.3:1(很多年份由于过线考生数量并没有达到该比例)3、初试排名和复试排名之间的差距大部分年份不会太大,初试成绩还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领衔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专业名称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外交学统考生推免生①101政治(100分)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法语(100分)③712政治学综合二(150分)④806外交学(150分)①笔试:专业外语(翻译+写作)(100分)②公共外语口试(50分)③专业面试(专业问答)(100分)2013年24人2014年23人2015年18人2013年1人2014年3人2015年3人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

外交学考研院校-外交学院考试分析复习资料学长笔记课件复习方法

外交学考研院校-外交学院考试分析复习资料学长笔记课件复习方法

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解析及一本通复习资料介绍-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参考书分析(育明陈老师独家解析)专业一“712政治学综合二”①《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②《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政治科学基础》这本书是专业一复习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试题都会考到大量书中的知识点。

建议考生要把这本书研读4-5遍,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点比较琐碎而产生复习的死角,像15年的考试中出现了“政府四职能说”相关的命题,很多考生在复习中就并没有作为重点。

另外“全读”的同时还应当“精读”对于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需要还要做到熟练背诵。

对于笔记整理,按照“类型”和“方法”的主线来进行,一看到标题就能够想到有几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包含几点、没一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唐晓老师和杨帆老师都是我们外交学院的老师,其中唐晓老师更是我们外教系的系主任,虽然专业课的命题基本是众多硕士生导师轮流出题,但这本书每位老师在出题是都会重点参照。

(更多外交学院考研参考书解析、资料经验获取、课程咨询可联系陈老师扣扣: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

《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几乎是所有学政治学、考政治学的人都会认真研读的一本书。

书的写作脉络以及框架是非常清晰的,阅读起来也并没有大的难度。

从2009年《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成为指定参考书之后,每年考试中能够从书中找到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

但这本书在复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的,建议考生要把书中专属性的知识点记忆清楚最好有一本优秀的笔记来协助。

专业二“806外交学”①《外交学概论》,鲁毅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②《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熊志勇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③《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④《外交决策》,张历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科学基础唐晓第四章.民族一.民族的含义1、从民族的客观因素定义民族的含义是指在定义民族时强调民族构成的客观要素,其中包括地理条件、宗教信仰、肤色、种族、语言、习惯,以及共同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等。

这些客观因素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第二,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共同的地域领土,共同的经济生活利益和共同的心理素质感情;第三,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不会轻易解体。

2、从民族的主观因素定义民族的含义是指在定义民族时强调民族构成的主观因素,即共同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或民族想象。

二.民族的基本特性------从两个不同视角来认识1.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氏族部落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而民族以地缘或地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2).民族不同于种族,在于种族区分主要以生物学上的肤色、头发和体型等为标准,民族则以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为基础。

3).民族不同于国家。

国家建立无须共同语言,一个民族可以组成一个国家,多个民族也可组成一个国家,而民族必须有自己共同语言。

一个民族可隶属于一个国家,也可分属许多国家。

2.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固有特点1.有共同的地域(领土),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空间条件,是民族形成和存在的基本前提。

2.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利益),这是民族形成,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并成为影响和制约民族文化和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3.有共同的语言(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志。

4.有共同的心理(情感)素质,民族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感情认知和态度以及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民族心理素质在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上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民族主义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追求民族权利和民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运动。

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的产物,其中最根本的是政治要求,民族主义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是政治目标,这包括民族自治、民族自决乃至建立民族国家;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族主义具有三点本质属性:民族成员首先应忠诚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只应由一个民族组成。

(10年名词解释)旧民族主义:存在于17世纪、18世纪~20世纪前,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核心思想是人民主权和民族自决。

旧民主主义只顾及本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双边和多边合作,以损害别的民族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因此也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它的外在表现,也可称为扩张主义的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一般指20世纪以后的民族主义,不仅包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还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民族主义就是新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称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在反对强权政治,培养民族民主平等意识,增进国内社会凝聚力和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进步的作用。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呈现出的特点是:第一,开始演变为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意识形态,乃至对国际社会冲击最大的意识形态;第二,表现出与种族主义和部族主义相似的性质,与宗教意识相结合,形成一种基于宗教狂热和种族仇恨之上的民族主义,对既存世界秩序提出挑战;第三,民族主义遍及世界各地,在前苏联和东欧以及亚非众多国家导致许多国家分裂为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新国家;第四,由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经济民族主义凸显为当前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强调增强本国经济实力,主张贸易保护,实行关税壁垒,不惜牺牲全球利益及他国利益的思想成为一种时尚。

四.民族关系的含义以及发展趋势民族关系指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上发生的联系,包括和平、互助、联合、斗争、冲突乃至战争。

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从根本上说是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

现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1、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凸显,政治联系相对削弱。

3、解决民族关系的手段以和平、友好、协商为主,武力征服和政治压迫退居次要地位。

4、民族交往的目的从领土征服和资源掠夺逐步让位于资源共享。

5、民族之间的地位逐步从民族压迫走向民族平等。

五.如何认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阶级关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居于不同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集团之间的关系。

阶级关系常包括在民族关系中,但也可能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常常相互渗透和护卫交叉,表现在:第一,阶级关系(经济社会)的状态影响民族关系(经济利益)的状态,阶级矛盾和冲突激化,将影响民族关系恶化,反之亦然;第二,民族国家之间的民族关系也会影响到国家内部的阶级关系;第三,一个国家内部阶级关系也会影响与周边国家民族的关系。

六.如何认识民族关系和政党政治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民族关系对政党政治的影响表现在:第一,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是各政党聚合政治力量,赢得政治选票所必须考虑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第二,民族关系影响执政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三,民族关系影响政党与政治社团、政党与社会民众的关系;第四,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主要矛盾的形势下,国内民族关系和国际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执政党的兴衰乃至国家的存亡。

七.如何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当今的国家都是民族国家,以一个或多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

有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之分。

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比较简单,而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多民族关系影响国家的结构形式,多民族国家中,若各民族关系融洽,和睦相处,视民族共同利益高于自身利益,则可能采取民族紧密联系的单一制国家结构;若各民族关系缓和,各民族既需要维护各自的利益也需要维护联合的利益,则可能建立合中有分的联邦制;若民族矛盾尖锐,则有可能由某一强势民族靠武力征服其他民族,强制建立单一制国家;第二,民族关系的状况影响一国的稳定、发展和兴衰。

如果一个民族不想隶属于这个国家,就会闹分裂,如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加拿大的魁北克人等;第三,民族关系影响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状况,必须照顾和协调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八.如何认识冷战后民族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民族主义不但会引起民族冲突,而且还会引发局部战争甚至世界性的动荡。

2、民族冲突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许多新兴单一质民族国家的出现,对国际社会的国家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

4、极端民族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最持久、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5、跨国民族主义引发的民族冲突,直接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政党一.政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谋取政权或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政党的特征: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利益;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以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为是实现其政纲的主要手段;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

二.政党分类有哪些标准1)以政党的纲领政策为标准:自由党(强调政治自由、人权和立宪政治,对外开放)和保守党(尊重传统和主张通过渐进而缓慢的变化维持现状)。

2)以政党的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基础为标准:干部型政党,印度国大党;群众型政党,欧美各国各类民主性政党;信徒型政党,纳粹党3)以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为标准:左翼(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政党派别),中派,右翼(观点和主张与左派对立,反对激进变革或革命)或左,中,右派政党。

4)以政党是否执掌政权为标准: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

5)以政党的社会基础广泛和意识形态多元化为标准:“兼容性”政党。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日本自民党。

6)以法律是否承认为标准:合法政党(宪政型政党)非法政党(反体制或反宪法的政党)。

7)以党的阶级属性为标准: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

8)以政党的活动范围为标准:地区性政党、全国性政党和跨国政党。

三.政党制度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文化和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广泛意识到要成立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组织来维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正当利益。

四.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1.反映和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2.参加选举,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3.执掌国家政权或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

4.监督政府,防止和纠正政府损害社会和公民的利益。

5.通过政治宣传和政治思想教育,实现人们的政治社会化。

五.政党制度含义广义: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

包括国家对政党的地位、活动规范和执政参政的法律规定,事实上形成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等等。

狭义: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

政党制度包括: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六.一党制一党制的类型:1)专一的一党制或独裁的一党制:指一国法律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和执政,或执政党宣布其他政党的存在非法并将之取缔或迫使其展开地下活动。

2)民主一党制或一党居优制:指一国内有多个政党合法存在并允许合法竞争,但只能一个政党单独执政获胜和分享政权。

一党制的弊端: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执政党政策失误没有选择和补救的手段等,这些都容易导致腐败和专制。

七.两党制含义: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

两党制的特点:1)两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独具有单独执政的实力,其他政党无法与之竞争。

2)两大政党势均力敌,享有平等执政的权利和机会,两党轮流执政,平分秋色,虽有台上台下之分,但彼此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平等。

3)两大政党通常是一党在朝,一党在野,执政党合法地执政,在野党合法地反对。

彼此互相攻击,相互挑衅,相互对峙。

4)定期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为两大党和平接管政权提供了合法的机会。

两党制的优势和弊端:优势表现在:1)两党制能够在执政党和在野党激烈竞争的基础上造就一党负责的强势政府,反对党或在野党能够借助宪政制度的保障对执政党进行合法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执政党不敢懈怠和自满。

两党制因此具有较强的问责性。

2)两大政党可以为选民提供简约化的政治选择,为选民作出政治判断和选择或进行合法反对提供操作简便的手段和工具。

因此两党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3)两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活动,在博弈规则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与反对,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谋求政治变化和政治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