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沙漠、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五、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探究学习——运用解决”的方法。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下完成任务,使学生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科学学科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及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受,激发兴趣;
(三)旅游活动,交流总结;
(四)掌握工具,应用解决;
(五)布置作业,扩展延伸
具体阐述: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选用了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这一部分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里呢?能说说你去的地方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历来回答问题。在几名学生回答以后,其他同学会发现他们旅游的地方的地形彼此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使学生产生疑问。“那么我们怎么根据它们的地形特点进行分类?这些地形又都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可以明确学习任务,又通过疑问的产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吸引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
(二)初步感受,激发兴趣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以我为例,说出我也很喜欢旅游,而我又有几个非常想去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观看我最想去旅游的五个地方的图片。看的过程中,通过我的简短介绍,让学生猜出这个地方是哪里。通过学生这样的过程,再次让学生感知各种地形的特点。这几个地方的地形是不一样的,然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刚才我想去的几个地方的地形一样吗?如果让你去旅游的话,你们能不能概括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呢?”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各种地形之间是有差异的,另一方面也为下面学生的
课堂旅游、主动探究做好铺垫。
(三)旅游活动,交流总结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五种主要的地形,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地形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对比,进而总结出每种地形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能主动愉快的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学习,首先我提议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进行一次旅游。这样的提议会让课堂的气氛马上变得愉快、高涨。而对于旅游团中的导游的选择会再次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我让学生利用鼠标请出5个可爱的小导游,它们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福娃。然后我让学生通过各小组的讨论选择出自己小组的导游。
在开始正式的旅游之前,我提出本次旅游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的旅游绝不是仅仅看风景这么简单,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那里的地形是什么样的,那种地形的特点是什么。最后我们把我们旅游的收获汇报给全班的同学。
接下来就是学生在小组选择的导游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探求学习。学生通过点击课件进行旅游的时候,屏幕中会出现旅游地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为最后的对比、总结做好铺垫。学生们可以边旅游边讨论,最后总结出自己小组所选择旅游的地方的地形的特点。
在汇报的时候,为了能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对汇报的小组进行补充阐述,因此,在每个小组的汇报的同时,大屏幕中播放这个小组所选择的旅游地方的图片。解决汇报时学生会出现事不关己以及听不懂
的现象,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加以补充说明,进行板书。
最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地形的特点去判断大屏幕中的所出现的地方是属于什么地形的,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这样一系列的设计,使课堂的气氛变的愉快,使学生充满着对知识求知的欲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学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课堂充满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利用工具,应用解决
这个环节中,首先大屏幕中出现的是自己的家乡张掖的几处旅游景点,作为一个张掖人,我让学生说出张掖属于什么地形,并说明原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张掖属于走廊的原因,是周围环山,中间的地势较低且平坦。而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上个环节的延续,而且还为下面利用地形图解决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的地形做好铺垫。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对于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能知道那里是什么地形,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呢?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能很快的知道某个地方的地形的工具。它的名字叫做地形图。然后教师根据大屏幕中出现的世界地形图介绍什么是地形图及地形图的组成。
当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后,教师提出学习任务:你知道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结论填写在报告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