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汉英旅游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汉英旅游翻译发表时间:2009-09-09T12:03:40.840Z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作者:张丽飒,李西军(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 [导读] 旅游翻译体裁属于“呼唤型”文本。摘要:旅游翻译体裁属于“呼唤型”文本。它冲破传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旅游材料。本文将以旅游材料的汉英翻译为中心,分析旅游材料传递信息、吸引游客和对外宣传的功能,并探讨省译、增译、拆译、改写和篇章整合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关键词:旅游翻译;呼唤性;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069-02 On the Tourist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Functional Theory Zhang Lisa,Li Xijun Abstract:Tourist Translation falls into vocative text. Breaking through the binding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dopting a completely new angle to analyze tourist materials. This paper is centered on the C-E translation on tourist materials,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them featur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tourist appealing and external propaganda.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ke omission、amplification、splitting、rewriting and restructuring to fulfill it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tourist translation;vocative;functional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y 1 功能翻译理论综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其核心在于3个方面:翻译的实质、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以及翻译功能理论的原则。其代表人物有赖斯、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诺德等。1971年,赖斯在她的著作《翻译的批评性和限制》一书中,首先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她在认同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的同时,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形式,也就是从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译文,从而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1984年,曼塔利将功能翻译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她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翻译行为”(Translational Action)这一概念。传统的“翻译”只涉及原文的使用,她则把“翻译行为”看作是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从而区分了“翻译”(translation)与“翻译行为”(translation action)两个概念。德国功能学派的最后一位主导人物诺德则对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并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不足提出了翻译的“功能+忠诚”(functionality+loyalty)原则。总之,文本类型和翻译类型学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依据。功能翻译理论跳出了对原语文本一一对应转换的樊篱,将“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从文本的交际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2 旅游翻译的特点 2.1 行文用词华美
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显得“文采浓郁”,辞藻的渲染加上汉语言常采用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使得文字力求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意盎然的境效,给人以美感。
2.2 文化上强调“意与境混”
汉民族的写作美学一贯追求那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因而人们常常将景物的内在意蕴依附于其外在的表象之上,使具体的景象获得抽象的人格与情感,做到情与景相融、虚与实相生、意与境相谐,在描绘外界自然美的同时无时不在传递一种内在和朦胧之美。其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物我一体,一景一物,皆有灵性,主观色彩极浓。
总之,汉语旅游材料讲究四言八句,言辞华美,文采浓郁,大多依靠华丽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其语言表达常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以求行为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达到意境美、色彩美、音韵美和情感美,以及诗情画意、情意盎然的效果。这极大地迎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汉语旅游文体特征和表达风格上的差异,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是旅游翻译能否实现其“呼唤”功能,有效达到交际目的的关键所在。
3 汉语旅游材料的翻译策略
汉语旅游材料文本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省译
一些旅游资料中会存在无多大实用价值的表达,若全盘直译出,会破坏译文美感,致使臃肿堆砌。为保证译文流畅,必须对原文进行删改,以有效吸引读者。
例如:她(黄河)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忽而惊涛裂岸,势不可挡,使群山动容;忽而安如处子,风平浪静,波光粼粼。It tears and boils along turbulently through the mountains and,at some place, flows on quietly with a sedate appearance and glistening ripples.
3.2 增译
增译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带有源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在译文中,采用适当阐释或加注释的形式来明确原义,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或不解。
例如:(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大毁于元。时兴时衰于明清,萧条于民国,渐复于解放后,大规模修复开发于1990。 ——《桃花源》画册Taohuayuan(the peach flower source)was first built in the Jin Dynasty(256~439A.D), began to take shape in the Tang Dynasty (618~709), 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97), and went to ruin in the Yuan Dynasty(1279~1368).With ups and downs through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1368~1911), it was almost abandoned in the ti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Its restoration was made from the year 1949 and a large-scal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began in 1990.(贾文波,2003) 3.3 拆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