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7.doc

合集下载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随着工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工业融合正在推动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跨越发展。

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工业融合提供了理论和管理手段,为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和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融合,我国提出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评估规范》),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通用评估框架,以科学地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融合实施情况,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和融合工程的推进。

一、《评估规范》的组成《评估规范》分为三大部分,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报告,详细说明如下:1.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规范》的基础,它根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融合评估的内容,从企业整体环境、管理环境、信息资源环境和绩效管理环境等方面确定评估指标,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和融合评估提供了依据。

2.估方法评估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理论层面、案例层面、实践层面等多种方法,以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融合实施情况,以指导企业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融合工程。

3.估报告评估报告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估结果,采用文字形式提出企业信息化和融合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分析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融合实施情况的分析结果,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和融合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

二、《评估规范》的主要内容《评估规范》由五个部分组成,即:企业信息化总体评估、企业绩效评估、融合发展评估、企业自查和企业规划。

1.企业信息化总体评估企业信息化总体评估旨在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以总体维度衡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包括企业信息化概述、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企业数据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等内容。

2.企业绩效评估企业绩效评估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部分,是针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其中,包括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绩效评估的实施,以及企业绩效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企业绩效监控实施等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现状与成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本次评估的详细报告。

一、评估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融合,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评估结果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

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存在网络带宽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

2、生产过程信息化在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如 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但仍有部分企业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程度较低,生产计划、调度和监控仍依赖人工操作,导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3、供应链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化方面,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然而,一些企业在供应链风险管理和供应商评价方面的信息化手段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4、研发设计信息化在研发设计领域,部分企业采用了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等信息化工具,提高了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发展状况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在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工业企业面临着改造升级与发展转型的迫切需求,实施两化融合成为了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指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基础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和创新指标等几个方面。

基础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条件,如企业的规模、资产规模、员工素质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源基础和组织基础,是实施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

经济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盈利能力,如企业的总销售额、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融合发展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是企业衡量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

技术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如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成果转化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的能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管理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如企业的管理效能、组织架构、反应灵活性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对变化、调整结构和加强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实施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

创新指标是评估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企业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以及引入外部经验与实践。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确定一些阶段性指标,如企业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成长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

根据行业特点的不同,可以确定一些行业性指标,如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引入外部经验与实践,如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先进企业进行纵向对比分析,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评估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doc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doc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2A.1 基础建设A.1.1 概述a)企业在两化融合相关资金投入b)企业两化融合相关资金投入的适度性;两化融合相关组织和规c)依据企业战略定位、业务需求等,合理规划资金投入,提高资d)及时应对一定时期市场、技术、理念以及法律法规变化等机遇A.1.2 资金投入a)自动化建设和运维投入,b)信息化建设投入,c)信息系统运维投入d)研发(R&D)投入A.1.3 组织和规划a)人员队伍建设情况,b)组织与领导设置情况,c)组织与领导的职责定位及制度d)规划、战略制订和实施,A.1.4 设备设施a)信息设备设施建设,b)工业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水平,c)工业设备设施的网络化水平,d)工业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水平,A.1.5 信息资源a)信息资源采集和获取,b)信息化标准的制订情况,c)信息资源积累和整合情况,d)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情况,A.1.6 信息安全a)计算机和网络安全防护情况b)信息资源安全和灾备建设情况c)设备设施和系统安全防护情况d)安全管理和防范机制建设情况A.2 单项应用A.2.1 概述a)企业分别在产品设计、工艺设b)与产品、企业管理、价值链三个维度相对应,信息技术在产品c)按照企业战略与规划、业务发展需要等,不断改进和深化信息d)及时应对技术进步、管理提升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产品的设计A.2.2 产品设计a)数字化产品模型或原理样机(包括几何样机、电子电路原理图b)产品性能与功能的数字化验证c)产品综合设计与优化的水平与能力,d)产品智能化设计的水平与能力,A.2.3 工艺设计a)计算机辅助的产品工艺规划和。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Word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Word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不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然而,如何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进行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两化融合的定义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数字化生产。

两化融合能够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好坏,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2.1 技术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工业产品的数字化度和智能化程度•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数据的采集能力•工业企业是否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如5G、物联网等2.2 经济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是否提高,与传统工业相比是否更具竞争力•工业企业生产周期是否缩短并更符合市场需求•工业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是否更加透明化,能否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2.3 社会指标方面•工业企业的环保能力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减少•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贡献度是否提高•工业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否更高效,员工的工作幸福度是否增加3. 评价指标的意义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能够为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良好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能够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与进步方向,及时调整和优化工艺流程、产品流程和技术流程。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基于数据来评估两化融合贡献,也可以反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的实际成效。

同时这些指标还可以作为政府监管工业企业的标准,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管理、产业水平和效率。

4. 结论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方面、经济指标方面、社会指标方面三个方面的科学设置,将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量化标准,对促进工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两化融合评定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
两化融合评定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

2. 企业有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需求,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显著的成效。

3. 企业所属行业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

4. 企业人数: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

5. 企业销售收入:两化融合对销售收入无具体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最佳。

6.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工业控制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管理)、EDS (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MDS (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QAS(质量保证系统)、MAS (制造自动化系统)、MES (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7. 持续保障企业财务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这要求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包括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各种培训服务等)。

8. 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理想情况是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

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
无独立机房也可以。

请注意,两化融合评定标准会根据具体时期及具体行业特点有所不同,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如果需要详细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两化融合评定步骤

两化融合评定步骤

两化融合评定步骤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过程。

为了评定企业两化融合的水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和指标评估。

二、评定步骤1. 确定评定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评定的目标,包括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发展需求和重点关注的领域等。

评定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确保评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制定评定指标体系:根据评定目标,制定相应的评定指标体系。

评定指标应该包括两化融合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等。

评定指标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3. 收集相关数据:为了评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企业的报表、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评定提供依据。

4. 进行评定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评定分析。

可以采用量化评分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个评定指标的权重,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定和排名。

5. 提出改进建议:评定结果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评定结果,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提高两化融合水平。

改进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6. 定期跟踪评估:两化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跟踪评估。

企业可以建立评定指标的长期监测机制,定期对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评定步骤,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评定结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两化融合评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不断推进两化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企业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使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旨在对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改进的建议。

2. 评估指标2.1 信息化水平评估• 2.1.1 信息系统建设: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的建设情况。

• 2.1.2 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估企业对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能力,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

• 2.1.3 云计算与大数据:评估企业是否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并对其应用程度进行分析。

2.2 工业化水平评估• 2.2.1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评估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包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情况、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等。

• 2.2.2 生产流程管理:评估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情况,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方面。

• 2.2.3 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情况:评估企业是否应用MES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3. 评估方法3.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企业两化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评估方法,为评估提供理论支持。

3.2 实地考察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情况。

通过观察和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企业的相关数据,包括信息系统的日志、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等。

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

4. 评估结果4.1 信息化水平评估结果根据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管理与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方面的评估,给出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得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4.2 工业化水平评估结果根据对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生产流程管理、MES应用情况等方面的评估,给出企业工业化水平的得分,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207)-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207)-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完整word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Word版

(完整word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两化融合的国标

两化融合的国标

两化融合的国标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技术和工业化技术的融合,是当前工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为了规范和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

1. GB/T 27987-2011《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原则、体系结构、过程、方法和要求,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标准之一。

2. GB/T 28643-2012《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体系结构、过程、方法和评价,是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指导标准。

3. GB/T 27988-2011《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案例》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案例的基本要求、分类、编制和使用,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提供了实践指南。

4. GB/T 27989-2011《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评价》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评价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提供了评价标准。

5. GB/T 27990-2011《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培训》
该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与工业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培训的基本要求、内容、方法和程序,为企业实现两化融合提供了培训标准。

以上是目前国家制定的几个与两化融合相关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服务费参考标准(试行)(会签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服务费参考标准(试行)(会签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服务费参考标准(试行)1 基本原则1.1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信〔2014〕564号)关于“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中介服务收费的管理规定”的规定,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参照《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计价格〔1999〕2255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部分专业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437号)要求,制定本参考标准。

1.2 本参考标准执行遵循自愿原则和国际惯例,在确保评定工作质量前提下,不增加企业负担。

2 评定服务费项目与标准2.1 评定服务费项目2.1.1 评定机构评定服务费评定机构评定服务费包括:申请费、评估审核费、审定费、年金。

其中:1)申请费:评定机构对企业的申请材料进行审阅、调查和沟通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2)评估审核费:评估审核组对企业开展第一阶段评估审核、第二阶段评估审核、不符合项纠正的验证及评估审核报告编写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注:不包括评估审核组交通及食宿费用,该部分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由申请企业承担。

)3)审定费:评定机构对评估审核组提交的评估审核报告及评估审核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组织专家给出评定结论并提交至评定工作委员会、向通过评定的企业颁发证书(1张)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4)年金:允许获证企业使用评定机构标志、对获证企业证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2.1.2 评定工作委员会评定服务费评定工作委员会评定服务费包括:审定费、注册费、年金。

其中:1)审定费:评定工作委员会对企业材料及评定机构提交的评定工作文件和记录进行合规性审查、组织专家对评定机构的评定结论进行复核、作出评定决定、组织公示、以现场见证或确认审核的形式进行抽查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2)注册费:对获证企业进行注册管理、通过评定管理平台对企业获证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查询和验证服务等工作发生的费用。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22)-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22)-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一-要求》(GBT-23001-2022)-Word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202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22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22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

信息化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指将生产过程中的手工劳动转化为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过程。

这两者的融合是当前管理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是一种用来评估和指导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方面的水平的指南。

它旨在帮助企业明确当前自身的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提供实施方案和建议。

一、评定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程度、技术应用的创新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组织协调与效能提升以及企业发展的成果。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程度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的投入与实施情况。

这包括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装置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方面的投资和配置情况。

技术应用的创新度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是否能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的能力。

这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

组织协调与效能提升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过程中能否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和协调,以及组织运行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企业发展的成果是评价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包括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评定分级指南根据企业在以上方面的表现,可以将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领先水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二级:比较先进水平,具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三级:基本水平,具有较为基本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四级:较低水平,具有较为落后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三、指导意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分级指南在以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1. 指导企业发展方向:通过评定分级指南,企业可以明确自身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及应用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及应用
工艺设计:
• 计算机辅助的产品工艺规划和工装设计水平与能力;计算机辅助的工艺过程动 态仿真与分析水平与能力;计算机辅助的工艺过程与参数优化情况;专用工艺 装备的优化设计水平与能力,工艺设计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情况
生产管理:
•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应用覆盖范围、业务内容和管理精度;物料需求计划 的业务覆盖情况和管理精细化水平;物料配送管理的业务覆盖情况和管理精细 化水平;外协计划和外协过程管理水平与能力
评估跨企业的业务 协同和创新情况
评估企业跨部门、跨业 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 成情况
评估信息技术在企 业部门级单一业务 环节中的应用情况
评估两化融合基础 设施和条件建设情 况
评估企业经济和 社会效益水平
评估与两化融合 紧密相关的企业 竞争能力
9
评估规范解读—框架
三条主线
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产品、 企业管理、价值链三个维度展开
11
评估规范解读—框架
两化融合 水平与能力评估:
两化融合 效能与效益评估:
协同与创新 …
阶 段
综合集成


单项应用
… …
… 竞 争 力

经济 效 和益
社会 提 效益 高
基础建设
级别提升

能力增强
持续改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能 力增强,实现市场竞争力 提升,并进一步促进经济 和社会效益提高,其提升 作用随企业两化融合阶段 跃升而跃进,并与各阶段 的水平与能力级别呈正相 关性。
我国针对两化融合的 首个体系类国家标准
全面剖析我国大量先进企 业典型案例基础上,提出 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概 念和体系框架

两化融合的评定范围

两化融合的评定范围

两化融合的评定范围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两化融合的评定范围是指对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融合的程度进行评估和判定的范围。

本文将从两化融合的概念、评定标准以及评定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两化融合不仅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两化融合的评定标准1.信息化程度: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运用程度是评定两化融合的重要指标。

包括企业在信息化设备、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情况,以及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2.工业化程度: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情况是评定两化融合的重要指标。

工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融合深度:融合深度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程度。

包括企业在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三、两化融合的评定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应用和工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和评级。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方面的融合程度,总结经验和不足,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3.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企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程度进行评估和判定。

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和评级。

四、两化融合的意义1.提高企业竞争力: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2.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升级。

3.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两化融合能够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

两化融合贯标等级评估方法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两化融合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两化融合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

其中,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是衡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贯标等级评估方法。

二、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概述1. 贯标等级评估方法的定义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企业所处的贯标等级。

2. 贯标等级评估方法的意义(1)促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

(2)为政府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3)为企业提供自我检查和改进的参考依据。

三、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流程1. 筹备阶段(1)明确目的和任务:明确贯标等级评估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评估主体和范围。

(2)组建评估小组:根据任务要求,组建专家组或工作组,并确定各成员职责。

2. 调研阶段(1)收集资料:收集企业的相关资料,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和文档。

(2)实地调研:对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情况。

3. 评估阶段(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根据贯标等级评估要求,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2)指标权重确定: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评估中所占比重。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各项指标得分。

4. 报告编制阶段(1)评估报告编写:根据评估结果,编制出详细的贯标等级评估报告。

(2)报告汇报: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企业,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指标体系1. 生产方面(1)智能化程度(2)生产效率(3)产品质量2. 经营方面(1)市场占有率(2)经济效益(3)资金使用效率3. 管理方面(1)信息化程度(2)人才培养(3)创新能力五、贯标等级评估方法指标权重确定1. 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1)指标之间的关联性。

(2)指标与贯标等级评估目的的相关性。

2.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1)层次分析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划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各项指标所占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7
附件: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评估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
目录
前言........................................................................................................ ...................................... I 引言........................................................................................................ ..................................... II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1)
1 范围(1)
1.1 总则(1)
1.2 应用(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3.1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 3.2 基础建设(2)
3.3 单项应用(2)
3.4 综合集成(2)
3.5 协同与创新(2)
3.6 社会贡献率(2)
4 基本原则与框架(2)
4.1 导向(2)
4.2 价值理念(2)
4.3 原则(3)
4.3.1 科学性(3)
4.3.2 实效性(3)
4.3.3 可操作性(3)
4.3.4 可扩展性(3)
4.4 评估框架(3)
5 评估内容要求(7)
5.1 基础建设(7)
5.1.1 概述(7)
5.1.2 资金投入(7)
5.1.3 组织和规划(7) 5.1.4 设备设施(8)
5.1.5 信息资源(8)
5.1.6 信息安全(8)
5.2 单项应用(8)
5.2.1 概述(8)
5.2.2 产品设计(9)
5.2.3 工艺设计(9)
5.2.4 生产管理(9)
5.2.5 生产制造(9)
5.2.6 采购管理(9)
5.2.7 销售管理(10) 5.2.8 财务管理(10) 5.2.9 质量和计量(10) 5.2.10 能源与环保(10)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试行)7
附件: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评估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
目录
前言........................................................................................................ ...................................... I 引言........................................................................................................ ..................................... II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1)
1 范围(1)
1.1 总则(1)
1.2 应用(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3.1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 3.2 基础建设(2)
3.3 单项应用(2)
3.4 综合集成(2)
3.5 协同与创新(2)
3.6 社会贡献率(2)
4 基本原则与框架(2)
4.1 导向(2)
4.2 价值理念(2)
4.3 原则(3)
4.3.1 科学性(3)
4.3.2 实效性(3)
4.3.3 可操作性(3)
4.3.4 可扩展性(3)
4.4 评估框架(3)
5 评估内容要求(7) 5.1 基础建设(7) 5.1.1 概述(7)
5.1.2 资金投入(7) 5.1.3 组织和规划(7) 5.1.4 设备设施(8) 5.1.5 信息资源(8) 5.1.6 信息安全(8) 5.2 单项应用(8) 5.2.1 概述(8)
5.2.2 产品设计(9) 5.2.3 工艺设计(9) 5.2.4 生产管理(9) 5.2.5 生产制造(9) 5.2.6 采购管理(9) 5.2.7 销售管理(10)
5.2.8 财务管理(10) 5.2.9 质量和计量(10) 5.2.10 能源与环保(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