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某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某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指尖跳动着,那些关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路,就像一条条跳跃的代码,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轮廓。
一、项目背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是当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不仅要回顾过去,更要展望未来。
我国制造业历经风雨,如今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未来的大门。
二、目标定位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以信息化为纽带,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实现产业链整体优化。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培育新兴业态。
借助信息化技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
设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实施相关工作。
2.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明确各阶段任务目标,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企业网络设施,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供基础保障。
4.推进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5.优化管理流程。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6.开展人才培训。
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7.加强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四、预期成果1.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提升。
2.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整体优化。
3.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企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4.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借助信息化技术,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I N F O R M A T I ZA T I O N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代表。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
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
中国的制造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之由大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要1生。
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如计算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 P管理变强的关键.在国民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用。
因为加入忻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业,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化有着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特征。
所以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的去总结,去思天,我们尤其要关注贸易顺差。
而贸易的顺考.去按照规律办事。
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但是,我第二层含义:规律本身是一般性。
但们制造业水平大部分还处于行业的低端.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
具体到中即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这就国的特殊情况,就凸显出其特殊性。
一般的意味着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
所以必须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各个地区本身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中国.各个制造的按照规律总结出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径。
再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走符合自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产业在价值链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的位置.到开拓市场。
做好售后服务.都第三层含义:要把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01-)-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GBT 23001-1范畴本原则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如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筹划、支持、实行与运营、评测、改善旳通用规定。
a)本原则合用于有下列需求旳(各类)组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旳有效应用和持续改善, 打造信息化坏境下旳新型能力; 通过内部或外部(涉及评估机构)评估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以证明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旳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对于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
但凡注日期旳版本使用于本文献。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 其最新版本(涉及所有旳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T23000-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 工业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 界定旳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献。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结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旳内外部坏境变化, 按照本原则旳规定, 建立、实行、保持和改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旳新型能力, 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旳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辨认组织旳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辨认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旳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旳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拟定。
注1: 这些因素也许涉及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旳影响。
注2: 外部坏境有关旳因素也许涉及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伙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 内部环境有关旳因素也许涉及组织旳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旳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辨认和拟定可持续竞争优势旳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伙为贯穿战略始终旳重要内容。
组织应环绕其战略, 考虑内外部环境旳变化, 按照所形成旳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旳需求进行辨认、调节、评审和拟定, 并保存文献化信息。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多体系融合实施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多体系融合实施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目标的实现。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领域,更是通过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管理体系的多体系融合是指企业在推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实现各个体系之间的协同运作。
例如,企业需要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运营。
实施指南的重要性在于帮助企业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并确保多体系融合的顺利进行。
一个好的实施指南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帮助企业规划好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及多体系融合的管理体系,探讨实施指南的重要性,并提出多体系融合的关键要点。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多体系融合的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推进多体系融合的实施。
最后,本文将总结多体系融合的优势,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并给予企业管理方面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和价值,了解多体系融合的实施指南,以及如何有效地推进多体系融合的实施。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促进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论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多体系融合实施指南。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内容,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以及管理体系的多体系融合,同时探讨实施指南的重要性和多体系融合的关键要点。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引言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信息化以其高效、智能的特点,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单一的信息化或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需要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来推动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
二、两化融合的意义1. 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工业化产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2. 推动产业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生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满足市场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案例以我国制造2025为例,该战略旨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
在推动我国制造2025战略实践中,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的实践探索,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工业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金融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细管理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环境监测和预警手段,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它不仅可以推
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国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4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工业化发展的号召,逐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经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合工作总结1. 信息化方面的工作(1)继续完善信息化设施和网络系统建设,推进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加强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优化数据资源的利用,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3)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4)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公司信息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的威胁。
2. 工业化方面的工作(1)深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改造,提高生产效能和工艺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测体系,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4)加强生产材料和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的运作,降低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3. 融合方面的工作(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构建信息与物理的融合体系,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协同创新,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双向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和知识的共享。
(3)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可控制化,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4)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娴熟度,培养一批具有信息化和工业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 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加强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学习体会作者:xxxx单位:xxxxx摘要: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的经营生态服务资源;第二条途径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生产,这对于我们提高生态效益、降低资源成本、保护环境也有很大意义。
第三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
第四条途径是将信息技术融入研究和规划。
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化融合研修班》,为期十天,这十天有省内外专家的讲解,通过十天的培训,我才由对两化融合一无所知到有一点认识,到有所感悟。
我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有理念方面的、知识方面的、技能方面的、还有情感方面的。
真的收获颇丰。
知识方面的收获对我特别重要。
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要把我的收获写在下边。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必须富有中国特色,这既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求,又来自世界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世纪我们国家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
世界各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都是根据各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阶段而提出的。
例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制订了《电子日本战略》(e-Japan),这一战略提出日本要力争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
到了2003年,日本推出了《电子日本战略二》,提出要发展7个领域——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知识、劳动就业和行政。
欧盟于2000年制定了“电子欧洲”的计划,其目标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企业和政府都进入数字时代,享用最先进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创业精神为支柱的“数字文化”的欧洲,建立消费信任,以增进社会的融合。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
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我国是继续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出了决策。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2.1.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2.2.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自动化时代蒸汽机时代工厂内动力传递困难,限制了工厂规模,是“小工业时代”。
电力时代能量(动力)传递无困难,工厂规模急剧扩大,进入“大工业时代”。
自动化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走上了“两化融合”!美国案例:美国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如流水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白领人员数超过了蓝领人员数,使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新技术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出现,信息传播与获取快速高效,传统管理细分层级成了阻碍,以“扁平化”为核心的重组(Reengineering)、重构(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带来了长达九年的经济高涨期。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同步发展的四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的主要表现:
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需要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良性互动。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和载体。
三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扬州市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通知各县(市、区)经信委,市开发区软件办,化工园区、生态科技新城经发局:为进一步深化我市企业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促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现就开展2014年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一)申报企业须为本市注册的企业法人,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和两化融合工作基础。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体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体系2023-08-18 来源: CIO时代网作者: 金江军导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性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
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 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
分类分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关键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性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
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 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
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公司的某个环节融合, 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 还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
此外,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生产和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现管控一体化。
分类分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 如下图(1)所示。
图 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产生新的技术, 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 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 增长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 普通机床增长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 普通玩具增长电子遥控技术之后就成了遥控玩具, 产品价格比本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 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例如, 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 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销存管理等公司管理效率;通过网上订购系统, 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 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两化融合的介绍
两化融合的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科学发展观,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依托信息化有效支撑,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具体来讲,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这四个方面进行融合。
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这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信息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
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两化融合现状与促进对策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速**市工业企业产业升级、由大变强,进而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
**市地处**省,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和电力基地,工业体系较为完整,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 2010年GDP达到920.2亿元,人均GDP接近2.74万元,其中财政收入的70%来自于工业。
为摸清**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加速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市两化融合小组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发放填写问卷、下企业实地考察方式对**市##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两化融合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家,收回问卷##家,实地考察企业##家。
调研相关情况整理如下:
1、行业分布:煤炭46%、煤化工14%、机械装备11%、冶金10%、医药食品8%、建材5%、电力3%、其它3%;
2、规模分布:大型企业(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上)17%、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53%、小型企业(销售额500万元以上)30%;
3、企业性质:民营企业50%、集体企业20%、国有企业15%、合资企业2%、其他企业13%;
4、信息化资金投入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分别为大型企业0.28%,中型企业1.24%,小型企业3.9%;
5、企业中直接从事信息化建设、维修或管理的人员平均比例为大型企业占3.5%、中型企业1.7%、小型企业0.8%;接受信息化培训时间为大型企业人均120小时、中型企业人均50小时、小型企业人均不足10小时。
6、信息基础设施情况:管理和专技人员计算机平均拥有率分别为大型企业25%、中型企业14%、小型企业10%;企业信息安全设备配置为18%的企业进行了入侵检测配备, 24%的企业建立了防火墙, 41%的企业进行了防病毒配置;
7、完全没有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企业:大型企业0,中型企业31%,小型企业46.7%;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散在其他业务规划中的企业:大型企业51.9%,中型企业55.7%,小型企业42.5%;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单列信息化规划的企业:大型企业37%,中型企业13%,小型企业11%。
8、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在信息化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员工信息化培训、信息基础设施、企业信息化规划几个方面起步早、基础好、档次高,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则相对差。
9、各类企业中直接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专技人员比例都偏少,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比例则更少。
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普通员工接受信息化培训时间普遍少于国有企业。
二、信息化现状分析及促进对策
对上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出:
1、煤炭、煤化工、冶金、机械等传统行业是**市支柱产业,其次民营企业数量居多,中型企业居多;
2、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对制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实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信息化建设计划性不强,信息化资金投入比例低;
3、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专技人员不足,员工接受信息化培训时间偏少;
4、信息基础设施情况不乐观,计算机硬件设备配置和软件配置均需进一步提高。
要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使两化融合工作走上快车道,**市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大信息化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企业广泛宣传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市实施两化融合的方针、目标和要求。
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成本、高投入、高回报的工程,需要多次大量的资金投入。
它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提升,只有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应当帮助企业认清两化融合的重要性、急迫性及对自身发展带来的益处,促使其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并帮助之合理筹划信息化资金使用。
3、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和专业人才引进
加大对全市企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和专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培训时间,快速提升其工作能力,同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的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扶持和鼓励两化融合的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技术、资金的支持,设立两化融合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企业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5、树立信息化建设标杆企业,发挥标杆企业示范作用
树立信息化建设标杆企业,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定期总结和推广标杆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提高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水平。
同时抓住全市支柱产业的支柱企业进行深层次两化融合工作,使其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更大幅度提升,进而带动全市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