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新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新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新)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一章1、社会保障必备要素:1.依法建立2.突出以人为本3.具有经济福利性4.属于社会化行为2、社保的互助功能:以互助为基石,在互助中化解风险。

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劳务的互助。

3、社保的社会化特征:1.制度的开放性2.筹资的社会化3.服务的社会化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4、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实践的归宿。

第二章1、旧福利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形成与使用是影响经济福利的主要因素。

2、慈善事业型阶段——社会救助型时代。

3、为什么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①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险机制。

②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实现了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共担机制。

③将保险作为受保者的一项法定权利。

4、我国社保改革中的失误:①在价值取向上:过分注重效率。

②在改革观念上:过分注重与国企配套。

③在改革方式上:统放不分。

④在制度安排上:城乡二元化,忽略农村社保建设。

第三章1、社会保险是社保体系的主题和核心。

2、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遗属保险、残障、护理保险。

3、社会福利的特点:1.保障对象全员化。

2.保障项目广泛。

3.资金来源多渠道。

4.保障水平弹性化。

4、军人保障系统包括军人保险、军人抚恤优待、军人福利、军人复员转业的就业安置或补偿等项目。

5、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①道德基础:善爱之心②经济基础:自愿捐献③组织基础:民间公益事业团体④发展基础:大众参与6、社区服务的概念:指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7、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8、社会保险型模式:传统型或称自保公助型特点:1.以劳动者为核心。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一、社会保障理论知识点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目标: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维护民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与制度安排,旨在提供社会风险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的原则与价值观:社会保障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体现社会正义和人道关怀。

3.社会保障的类型与层次:社会保障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两大类。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等。

4.社会保障的设计与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在全民基础上,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设计;应采取多种资金筹集的方式,如社会性保险费、国家财政资金、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等;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评估。

5.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社会保障能够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减少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1.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提供给退休、退职等人员的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补充养老保险主要是由个人自愿缴纳,增加退休后的收入。

2.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指国家提供给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和义务医疗服务,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构成。

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单位和个人缴纳,参保人员在就医时可以享受报销。

商业医疗保险是一种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产品,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3.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指在失业期间向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救助的保险制度。

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以及享受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

4.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是指为因工作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患病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伤残津贴、生活补助和工亡抚恤等社会保障待遇的保险制度。

单位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根据工伤保险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二、社会保障的标准:是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生活需要。

三、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课上讲过如何考试)。

五、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 社会保障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需要;2.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经济可能;3.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导致劳资矛盾尖锐,为增加“社会稳定器”,从现实上要求建立社会保障,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六、社会保障模式(课上讲过如何考试)。

七、社会保险的含义: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带来收入减少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制度。

八、我国1994年八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社会保险做了专章规定。

九、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

十、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公约》规定,社会保险费应通过缴纳保险费或税收的方式,或两者都缴纳的方式,以免给低收入者造成困难,并考虑成员国的经济情况和被保险人的类别,而由集体分担。

但由被保险人分担的费用不得超过全部社会保险费的50%。

十一、累进费率制:是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就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就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率也随之递增。

十二、生育保险的特点:1. 生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引发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而重在保养与营养补充;2. 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为了维护妇女劳动者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于实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3. 生育保险对象仅包括已婚女性劳动者;4. 生育保险在我国只适用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劳动者,并且还必须符合和服从国家计划生育的规定;5. 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6. 其待遇水平一般均高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发展背景a.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成员在经济、医疗、失业等方面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而实施的一种政策。

b.社会保障的兴起与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等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a.社会公平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追求公平与正义,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平等。

b.社会团结原则:社会保障政策应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稳固的社会保障体系。

c.经济可行原则:社会保障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确保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约400字)1.社会救助a.社会救助是对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临时救济的一种形式,如低收入家庭补贴、特困人员救助等。

b.社会救助的目标是帮助个人或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基本的生活。

2.社会保险a.社会保险是在个人和社会团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共济共担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b.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通过缴费和补贴机制,提供保险金或服务,保障参保人在特定风险发生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福利a.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经济或非经济形式的援助,如孤儿、残疾人的抚养和教育保障等。

b.社会福利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平等,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

第三部分: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与挑战(约400字)1.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a.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内容因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b.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覆盖范围广泛,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

2.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a.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压力增大。

b.劳动力市场变革:新技术和全球化对传统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要求社会保障适应新就业形式。

第四部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约400字)1.中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a.开放以前:以单位为基础的保障体系。

b.开放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社会保障学以社会保障行为过程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以及制约这些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各种规律为研究对象。

()2、医疗社会保险中“保障对象的广泛性”是指“参与上的广泛性”。

()3、企业年金制度适用于企业任何职工。

()4、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能认定为工伤。

()5、社会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6、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基本原则是“收支平衡”。

()7、我国失业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时间为36个月。

()8、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的国家。

()9、医疗社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毫无关联。

()10、我国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人必须缴纳工伤保险费。

()11、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1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在任何情况下治疗工伤都必须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

()13、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14、住房公积金最终归职工个人所有。

()15、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补偿”的原则。

()16、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

()17、医疗社会保险项目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也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18、医疗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经办。

()19、老年社会保险并不是对老年人的一种施舍。

()20、劳动能力鉴定只能由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本人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21、社会保险基金可用于任何投资。

()22、只有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失业后才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3、周期性失业是在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中,由社会需求下降、经济萧条引起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产生的失业。

()24、1993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使我国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

()25、我国失业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城镇企事业单位,对象是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

社会保障学详细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社会保障学详细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一、名词解释社会保障体系: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社会保障基金: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通过各种渠道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经费。

企业年金: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获得的养老收入,被称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拱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

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最低保障线:又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口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

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

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

失业社会保险: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就业关联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

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普遍保障制度: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

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健康、福利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家族、宗族等形式互助相助,形成了一种最初的社会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各国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由公民和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保险费,以应对各种风险和困境。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为那些无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社会保险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人提供的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灾害救助等。

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措施。

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补贴、就业援助和文化娱乐等。

4.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国家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社会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托幼服务和残疾人服务等。

四、社会保障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增强人民的社会安全感,提高社会稳定性。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1.什么的社会保障?答: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

(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法律或政策的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

(笔记)2.社会保障的三种观点:答:(1)认为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险或社会福利;(2)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分配关系;(3)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3.社会保障的特征:答:(1)广泛性。

是对社会保障对象而言的;(2)强制性。

是对法律上而言的;(3)福利性。

是对幸福指数而言的;(4)返还性。

是对归宿而言的;(5)共享性。

是对收益而言的;(6)生产性。

是对经济的作用而言的;(7)储存性。

是对保障资金运行规律而言的。

4.社会保障的功能:答:(1)调节功能。

主要表现为调节市场价值机制、竞争机制、动力机制、效率机制和社会公平机制之间的矛盾;调节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状况,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调节社会关系与社会矛盾。

社会保障被称为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内在稳定器”,成为经济调节的一种手段。

(2)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形成的基金,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身体健康,防止贫困的出现,同时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经济形势,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和福利水平,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转。

(3)恢复与发展功能。

社会保障可以恢复受创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保证社会和个人机体的正常运转。

5.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答: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是相辅相成的,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障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

因此,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安全网”。

6.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答:(1)社会救助;(2)社会保险;(3)社会福利;(4)医疗保健服务;(5)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

一、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一)建立的必要性:1.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加快解决“三农”问题3.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4.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5.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3.探索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扎实推进5.其他社会保障(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社会化程度不高,水平低2.农村社会保障筹集资金困难3.资金的管理运行工作不尽人意4、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认识仍不足5、农村社会保障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探讨1、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2、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强化监督3、强化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保障的整体水平二、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观点:no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形式,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医疗水平,以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改革深化的社会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虽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社会就业、养老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不稳定风险在增加。

因此,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原因:1.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国际人权公约的根本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是改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以养老保险为主(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我国人口比重13.32%,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这种部分积累制。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已成为保障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保障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

首先,社会保障的定义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国家和社会机构为公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其次,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生活权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同时,社会保障也有助于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

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助是一种提供给经济条件困难的人群的救济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社会福利则是通过各种福利措施提供给有需要的公民,包括住房补贴、教育补贴、残疾人福利等。

第四,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和共济性的特点。

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障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益。

共济性是指社会保障通过大部分人的财力共同承担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担和社会互助。

第五,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社会保障将更加注重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加注重区域和群体差异的照顾,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目标、形式、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趋势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了解,为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理论必考知识点

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虽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本质特征:风险风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分配保证社会公平高收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新自由主义认为福利国家的弊端: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对经济具有破坏力他们主张:社会保障只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保资金负担上,应该遵循自由自主自助的原则,增加雇主和雇员的比例削减国家出资比例;主张民营化私有化市场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按市场规律运作改革实践:(一)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社会保险缴费率;提供或取消缴费工资上限、扩大缴费基数;开征社会保障收入所得税;增加收费项目(二)控制和削减社会保障总支出减少普惠项目,回归选择性制度;降低保障水平;严格享有给付的资格条件,缩短失业津贴的有效期(三)社会养老保险领域的私有化改革(四)实行私营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五)下放事权,由统一管理改为分散管理。

(六)其他改革措施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质量;职业培训;严密的税收征管办法;创新社会保障管理工具。

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1.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职工在疾病、伤残、残废、生育及老年后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职工的直系亲属也可享受一定保障。

由工会统筹使用。

2.专项企业保险特点:1.与就业关联的劳动保险为主体,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2.劳动保险是“国家-企业”保障模式3.社会福利不足与企业福利过度并存农村:1.农户家庭自我保障为主,集体经济适当扶助。

“五保”制度: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保证吃穿柴火供应,保证幼教、生养、死葬。

社会保障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复习重点第一篇:社会保障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答: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她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社会保险答: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有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视野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失业保险答:失业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答: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工伤及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保障学科: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社会救助: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答: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及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的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差异。

如何理解社会目标的嬗变?答:1.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保障的目标日益融入了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平的理念。

3.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从单纯追求社会安全或稳定社会的目标转为肩负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使命。

4.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社保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6)基金的监督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

四、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五、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有三大类:1)DB型现收现付制(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2)DC型完全积累制(缴费确定型,智利模式、中央公积金制)、3)混合型(半积累制及名义缴费确定型)。

第四章社会保险制度一、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各种制度总称三、社会保险的特征:保障性、法定性、互济性、福利性、普遍性。

四、社会保险的五大功能: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

2)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5)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五、社会保险的意义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2)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

3)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料优化配置。

六、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1)劳动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危害程度。

2)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保险的经济基础。

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2)经营管理的主体不同3)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

4)保险覆盖面不同。

5)保险费的负担原则与保障水平不同。

6)保险基金筹集的方式和水平不同。

7)立法范畴不同8)移论监督的差异性。

八、社会保险模式:投保资助型的社会保险模式、国家统筹型、全民福利型、强制储蓄型第五章养老保险一、养老保险: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包含三种: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原则;享受养老金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三、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1)年龄和投保年限(法德美: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缴纳保险费的期限;德国:63岁,投保15年,法国:60岁;美国:65岁。

2)年龄和工龄: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年龄和所要求的工作年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实行国民年金的国家都采用,丹麦)四、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出了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第六章失业保险一、失业保险: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通过社会统筹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性的失业。

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三、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改进:1)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改革。

2)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处于不同结构状态中的失业者实行不同的失业保险政策。

3)在失业保险的对象上,应按国民待遇原则,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尽快使城乡所有劳动者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享受同等的权益。

4)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预警系统。

5)重新设计失业待遇方法。

第七章医疗保险一、医疗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的一种制度。

二、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1)从事业务所采取的手段不同。

2)覆盖对象有区别。

3)保障性质不同。

4)运行机制不同。

三、补充医疗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或单位维持较高的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保险形式。

四、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1)医疗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原则: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用于保障被保险人医疗服务开支的专项资金。

2)医疗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原则3)医疗社会保险给付原则:被保险人生病后,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以确保被保险人能获得适当的医疗照顾。

4)医疗社会保险费用支付原则五、医疗保险的特点:1)普通性、2)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3)医疗社会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

4)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广,更具复杂性。

六、医疗社会保险的类型:国家保险类型,公共保险类型,储蓄保险类型。

第八章工伤保险一、工伤保险: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二、工作保险的功能:1)工作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愎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力。

2)工作保险因其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从而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工作保险保障了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三、工作社会保险的原则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1)工伤的形成不是源于雇主或者劳动者,而是源于职业本身。

2)工伤责任对于劳动者和雇主是相互的,双向的。

3)工伤社会保险的投保具有典型的强制性。

2、差别费率原则(行业提取费率的高低取决于其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大小;行业提取率根据工伤事故风险发生率的变动及时调整)。

3、完整补偿原则四、工伤保险制度的内容1)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医疗待遇,伤残待遇,死亡待遇);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1.4)患职业病的。

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为工伤的其它情形。

1.8)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1.9)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1.10)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五、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1)建立科学有效的费率机制2)加强工伤保险的制度管理3)重视职业康复工作4)加强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相结合。

第九章生育保险一、生育保险: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二、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

三、生育保险的特点:1)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仅限于女性。

2)给付项目多;3)标准高;4)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主要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与医疗保险提供的医疗服务以治疗为主有所不同。

5)生育保险实际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

6)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四、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吕存在的问题1)生育保险的统筹覆盖面还比较低。

2)生育保险费用的筹资渠道单一,未摆脱传统的企业保险模式。

3)生育保险统筹各地差异较大。

4)生育保险统筹各地差异较大。

5)生育保险基金运作和管理中的风险较大。

6)生育社会保险难以实现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均衡。

第十章住房保障一、住房保障制度: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二、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1)通过立法保障住房措施的落实;2)加快住房自有化步伐;3)发达的房地产金融;第十一章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福利的特征:社会福利具有普通性,社会福利具有更明显的公平性;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具有单向性。

三、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国民医疗卫生制度,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第十二章社会优抚一、社会优抚: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为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先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二、社会优抚的内容: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退役安置,社会褒扬。

三、社会优抚的原则:保障待遇激励性原则,实行综合保障原则,内外公平原则,明确责任主任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