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4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 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 数天,体温再次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反 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等。
Page 15
第一节:发 热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 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 归热、霍奇金病等。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中性嗜酸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Page 10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第一节:发 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第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二)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
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多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Page 13
第第一一节章::发常见热症状
2.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超出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 性炎症等。
内 源
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 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性Biblioteka Baidu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症等。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第一节:发 热
1. 致热源性发热 是主要原因,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 运动神经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发热
Page 11
第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四、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1.低 热:37.4-38℃ 2.中度热:38.1-39℃ 3.高 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Page 12
第一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控制,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 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 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Page 6
第一节:发 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在不同个 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稍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较早晨稍高;剧 烈运动、高温环境下、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 (<1 ℃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 于正常。
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 年。
Page 7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二、体温的测量 通常以腋下体温检测为常用测量方法。 口腔(舌下)温度一般在36.3-37.2
℃之间,比腋下温度高0.2-0.5℃;肛门内 温度一般在36.5-37.4℃之间,比腋下温度 高0.4-1.0℃。
Page 8
Page 16
第一节:发 热
5.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 出性胸膜炎等。
Page 17
第二节:胸 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 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 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也与疾病病情 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Page 18
Page 3
序论
本课程为24个学时,分六个章节讲授。紧 紧围绕医学专业内容,讲授部分疾病的临 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与工程专业密切相 关的仪器检查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基本 要求。
教材以《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为基本版本, 扩充《诊断学》相关内容。体现授课内容 的权威性、丰富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为1.5个学分;课程结束后,采用开 卷考试。
Page 2
序论
为突出《临床医学概论》的特点,体现非 临床专业医学教材特色,彰显与生物医学 工程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本课程将与心电 图、B超检查密切关联的部分疾病的临床表 现和诊断以及仪器的基本知识作为重点, 力求简要阐明病因、发病机制和仪器检查 的实用性,使同学们易于理解、便于自学, 在深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的基础上,更好 地指导自己的医学仪器原理和实践,并在 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胸 痛
Page 19
第二节:胸 痛
Page 20
第二节:胸 痛
Page 21
第二节:胸 痛
Page 22
第二节:胸 痛
一、引起胸痛的常见病因 1.胸壁疾病: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肋间神
经炎、肋软骨炎、肋骨骨折等。 2.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心瓣膜疾病、 心包炎等。 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血气 胸、肺梗死等。 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肿瘤、气肿等。 5.其他:食管炎、食管癌、隔下脓肿等。
Page 4
第一章:常见症状
症状的概念:
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 验和感觉。(如:发热、疼痛、恶心、眩晕等)
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上往往尚 未能客观地查出,但可从患者的陈述中获得。
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 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 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Page 5
《临床医学概论》
丁国雄
Page 1
序:
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占居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 领域宽广、涉及学科诸多。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以及专业设置要求,本 课程淡化了学科意识,引入模块学习理论 机制,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知识、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相整合,实现各交叉学 科的自然过渡和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形 成本课程医学教育特色。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三、发热的发生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出现发热。
致 热 源
发性 热
非 致 热 源 性
Page 9
外 源 性
(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2)炎性渗出物及 无菌性坏死组织;(3)抗原抗体复合物;(4)某些类 固醇物质;(5)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LC激活因子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 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歇期可持续一天至 数天,体温再次升高。高热期与无热期反 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等。
Page 15
第一节:发 热
4.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 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回 归热、霍奇金病等。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中性嗜酸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Page 10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第一节:发 热
(2)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第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二)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
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多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高热期。
Page 13
第第一一节章::发常见热症状
2.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超出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 性炎症等。
内 源
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 等。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性Biblioteka Baidu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症等。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第一节:发 热
1. 致热源性发热 是主要原因,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 运动神经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发热
Page 11
第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四、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1.低 热:37.4-38℃ 2.中度热:38.1-39℃ 3.高 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Page 12
第一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控制,
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 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 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Page 6
第一节:发 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在不同个 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稍有波动。在24小时内下午较早晨稍高;剧 烈运动、高温环境下、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 (<1 ℃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 于正常。
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 年。
Page 7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二、体温的测量 通常以腋下体温检测为常用测量方法。 口腔(舌下)温度一般在36.3-37.2
℃之间,比腋下温度高0.2-0.5℃;肛门内 温度一般在36.5-37.4℃之间,比腋下温度 高0.4-1.0℃。
Page 8
Page 16
第一节:发 热
5.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 出性胸膜炎等。
Page 17
第二节:胸 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 疾病所致,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胸痛的程 度因个体痛阈的差异而不同,也与疾病病情 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Page 18
Page 3
序论
本课程为24个学时,分六个章节讲授。紧 紧围绕医学专业内容,讲授部分疾病的临 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与工程专业密切相 关的仪器检查原理和临床应用价值、基本 要求。
教材以《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为基本版本, 扩充《诊断学》相关内容。体现授课内容 的权威性、丰富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为1.5个学分;课程结束后,采用开 卷考试。
Page 2
序论
为突出《临床医学概论》的特点,体现非 临床专业医学教材特色,彰显与生物医学 工程专业知识的相关性,本课程将与心电 图、B超检查密切关联的部分疾病的临床表 现和诊断以及仪器的基本知识作为重点, 力求简要阐明病因、发病机制和仪器检查 的实用性,使同学们易于理解、便于自学, 在深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及防治疾病的原理与措施的基础上,更好 地指导自己的医学仪器原理和实践,并在 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胸 痛
Page 19
第二节:胸 痛
Page 20
第二节:胸 痛
Page 21
第二节:胸 痛
Page 22
第二节:胸 痛
一、引起胸痛的常见病因 1.胸壁疾病: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肋间神
经炎、肋软骨炎、肋骨骨折等。 2.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心瓣膜疾病、 心包炎等。 3.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血气 胸、肺梗死等。 4.纵隔疾病:纵隔炎、纵隔肿瘤、气肿等。 5.其他:食管炎、食管癌、隔下脓肿等。
Page 4
第一章:常见症状
症状的概念:
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 验和感觉。(如:发热、疼痛、恶心、眩晕等)
这种异常感觉出现的早期,临床上往往尚 未能客观地查出,但可从患者的陈述中获得。
症状是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症状的 发生、发展及演变,对作出初步诊断或印象, 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Page 5
《临床医学概论》
丁国雄
Page 1
序:
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占居重要地位,其内容丰富、 领域宽广、涉及学科诸多。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以及专业设置要求,本 课程淡化了学科意识,引入模块学习理论 机制,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科知识、生物 医学工程专业内容相整合,实现各交叉学 科的自然过渡和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形 成本课程医学教育特色。
第第一一章节::常发见症热状
三、发热的发生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出现发热。
致 热 源
发性 热
非 致 热 源 性
Page 9
外 源 性
(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2)炎性渗出物及 无菌性坏死组织;(3)抗原抗体复合物;(4)某些类 固醇物质;(5)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LC激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