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理解的习惯(读书笔记“浅薄”)
读《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感
读《浅薄》有感布置的作业是读《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这本后,写出读后感,虽然文章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但我还是使用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这本书,而不是到书店去购买纸质版的图书去读。
下载完成打开PDF文档,居然是一本200多页的书籍,但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全书。
这本书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在我查询资料的时候,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仔细翻阅文章了?在不知不觉间,我更习惯于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只用轻轻敲击键盘,海量的资料和图片甚至视频纷至沓来。
讽刺的是,我同样是在互联网中搜索到的这部书籍,同样也是在手机上阅读的。
浅薄作为一本实体书已经绝版的书籍,互联网的存在无疑大大方便了我们的阅读。
实体书需要经过从创作到翻译到审阅到装帧到出版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一位作家可能要等甚至一年才能获得自己出版的实体书。
然而互联网呢?小小的芯片处理系统相较于实体出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统计,从60年代以来,数字图书与实体图书出版和阅读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而且每年在互联网上供人阅读查询的信息数据量翻一番,同样网络宽带的增长十分迅速。
在资料的检索方面,互联网无与伦比,同时它也具有交互性。
较之它所取代的大多数大众传媒,互联网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又极其重要的。
我们既可以上传又可以下载,这种信息的交换使互联网成为承载商务和贸易的宽阔大道。
网购,这已经成为了国民消费的重中之重。
在双11期间,仅阿里巴巴的购物现金流量达到了恐怖的500亿,只用轻轻点击鼠标,我们就能挑选货物、下单购物、追踪物流。
在这里我并不详述网络购物的优缺点,但是它无疑比实际购物更为方便快捷。
互联网不仅把我们同商务联系起来,同样它也让我们彼此联系。
它不仅是商务传媒,也是个人传媒。
网络是双向的,这就让它比其他传媒更具有代入感和优势。
我们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数字创作,同时也可以评价别人的。
浅薄读后感(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
浅薄读后感(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浅薄读后感(你是互联网的奴隶还是主宰者)《浅薄》是近年来少有的关于互联网思索的一本书,可惜我的视野还是不够宽阔,10年前的书,如今刚刚得到。
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
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对我们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利与弊。
一、快速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能够迅速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过去,要获得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人们需要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购买,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而现在,我们只需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便能在短短几秒钟内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使得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
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杂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阅读的需求。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阅读各种电子书、博客、新闻、论坛等各类在线内容。
这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三、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一般会选择连续、深入地阅读一本书或一份报纸。
然而,现在的社会节奏变快,人们的时间被分散在各种事务中。
互联网的大量信息让人们往往只能进行碎片化的阅读,也就是只能读一些时间短暂且内容简洁的文章或者新闻。
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成为了现代人的主流。
四、阅读习惯的浅化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碎片化阅读的普及,也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变得浅化。
长篇大论的文章往往被人们所抵触,短小精悍的信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消化。
传统的拥有逻辑性和延续性的阅读习惯被打破,人们更愿意阅读一些文字简短、内容浅显易懂的文章。
这导致人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下降,深度阅读的习惯逐渐减少。
五、批判性阅读的缺失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多样,很多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
同时,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更加容易受到舆论的引导和影响。
这使得人们缺乏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估能力,容易相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也导致了人们的思维趋向浅薄和被动,缺乏对信息的自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与影响
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与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对我们的阅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与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一、阅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我们从传统纸质阅读转向了电子阅读。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杂志和报纸获取信息和阅读内容。
然而,如今,借助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阅读。
电子书的普及使得我们不再需要携带厚重的书籍,而是可以将大量的书籍储存在一个小小的设备中。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和社交媒体的盛行改变了我们阅读的速度和广度。
信息的传递非常迅速,我们可以迅速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和文章,而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编辑和发行时间。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上的阅读体验更加互动和个性化,人们可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实时互动和讨论。
二、阅读习惯的影响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在阅读方式上有所体现,还对我们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更加碎片化和浅层化。
人们通过扫读、跳读等方式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不再深入阅读。
这种浅阅读模式可能导致读者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思考能力也有所下降。
其次,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充斥使得我们更容易受到信息过载的困扰。
当我们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很难选择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花费时间去深入阅读。
我们更倾向于接触短小精悍的信息,以追求即时满足感,然而这种行为可能忽略了一些深度思考的机会。
三、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互联网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丰富的阅读资源。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电子书、新闻、博客等内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视野。
新媒体形态的出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也为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加强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然而,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
读书笔记《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3 大脑的工具:技术
08 一直都在塑造着我们 的...
09 4 我们大脑的力量: 从图画的演化说开去
5 互联网的超凡魔力:
010 它无时无刻不在改 变...
011
6 图书依旧:互联网 改变不了的事实
012
7 网民的大脑:被重 塑着,被折磨着
目录
013 8 谷歌是上帝还是恶 魔
015
10 面对互联网:我 们已经丧失了人性
9 记忆哪里去了:做
014 互联网的奴隶还是看 客
016 后记 计算机的智慧
在我们跟计算机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多的人生体验通过电脑屏幕上闪烁摇曳、虚无缥缈的 符号完成,危险就是我们即将开始丧失我们的人性,牺牲人之所以区别于机器的本质属性。“谷歌在把我们变傻 吗?”当作者在发表于《大西洋月刊》上赫赫有名的那篇封面文章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开启了人们热切 渴望的期盼源泉,让人急于弄清楚互联网是在如何改变我们的。卡尔同时也明确回答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 重要问题: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吗? 现在,他的 论证扩展到具有说服力的探索研究上,针对互联网导致的智力后果和文化后果,他阐述了迄今未见公开发表的观 点结论。
序言一
序言二
推荐序一:传媒即思维
推荐序二:挡不住的“浅薄”
序言 看门狗与入户贼:我们 遭到了互联网的...
1 我变成了机器人:失去了以 前的大脑
2 我们的大脑如何被改变了
3 大脑的工具:技术一直都在 塑造着我们的...
4 我们大脑的力量:从图画的 演化说开去
5 互联网的超凡魔力:它无时 无刻不在改变...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
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梁文道在世界杯期间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其实以前就存在,只不过这个时候我特别留意。
因为这段期间,我试过跟一些朋友,其实我不太认识,但是在互联网挺有名的朋友,有些是著名的微博作家,微博写手。
我们坐下来聊天,我们可能要做一个对话节目,或者一个论坛,我们要谈一个事。
事先我跟他们沟通,我说你今天想谈什么,他说我大概有这几个观点,我说好,我们来谈。
节目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朋友们,他们常常就他们要说的观点,那个句子,比如说我今天要讲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西班牙必胜。
然后我做节目,我说你来,我预期他会解释一下西班牙为什么必胜,胜在什么地方。
谁知道他坐下来就说西班牙必胜,这是我举一个例子,西班牙必胜。
我说然后呢,没然后,西班牙必胜。
我说你说完了吗,说完了。
这就您观点吗?是,这是我观点。
这叫观点吗?这就叫观点。
我用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我发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由于互联网上的资讯太多太多,我们所有的网站,所有的投入网站工作的人,所有在网上发表帖子,写东西的人,都想吸引别人的眼球,然后我们就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帖子,这个文章,这个博客的题目写得越耸动越好,人人都成了标题党。
而现在流行的微博是什么呢?微博在中国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奇怪的演变,本来微博这种事情是朋友之间交流的,但是在我们这儿,它变成了一个名人要来让自己更出名,而不有名的人,想成名人的工具,也都想吸引越来越的人关注自己,所以我们就终于把微博变成了终极标题,每一句话本身写的就像一个标题一样。
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人,它已经不会写长一段的东西了,只是取一个很吓人,很害人,或者很让人发惧的这么一个标题出来。
然后在这个人人都成为标题党的年代,这些有名的微博作家们,你跟他聊天,你就发现,他所谓的观点其实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在微博里面可能刚刚好,但是你要他发展成一个文章,或者一个可以持续的对话,一个论坛,他根本就说不下去。
这就让我想起来我今天介绍这本书的作者,我今天介绍这本书叫做《The Shallows》,“浅薄”,这个“浅薄”书名已经说明一切了,它副标题就指得更清楚,“互联网对我们大脑到底做了什么事”,答案就是浅薄。
书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惊心动魄的一本书!作者一上来就用实验数据来证明了,synapses 是用进废退的。
经常锻炼使用的大脑功能会越发加强,不经常使用的慢慢退化消失。
网络,电脑,有着太多的distraction,每秒钟都在竞争抓取注意力,结果就是分散无比,“主要”在做的事情,根本也没有做好。
越来越好用,越来越fool proof的软件,帮助记住要做的事情,不再需要把这些任务都放脑子里,帮助记任何snippets of information,人脑子也就不需要记忆整体上的信息了,结果就是人也失去了记忆和在背景里面处理,消化,长期记忆这些完整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the shallows,肤浅的一代。
那么人脑深度长期的记忆,比起电脑的“永久长期海量”记忆,有什么优势呢?人的记忆不是机械的,彼此独立分离的,而是可以在后台作用,彼此联系,彼此作用,最后产生出新东西的。
至少目前为止,科技还没有发到到产生出让储存的信息自己产生出关联,并且produce something entirely new的电脑。
以后也许是会有的。
任何新工具的产生,随着其带来的方便和高效,也带来人对这件事情变得out of touch(走路观光,比开车观光看见的内容细节明显要多;亲手种植,比机械化大量生产,要更熟悉土地和植物的性状;手工艺人手工来做布料衣服arts and crafts,也对这些布料触觉感觉更加敏锐)。
当然人们必须平衡损失的能力,和得到的效率这两件事。
没有这些“新”发明,人再in touch with nature,基本的温饱都得不到满足又有啥用?然后反之得,如果温饱啥都满足挺好的了,也需要有意的来衡量,后面继续损失的这些能力,是否值得。
Google的野心:作者对google希望收集和方便的展示全世界的全部信息这一野心有各种的concern。
个人比较赞同的一点是,popular searches crowded out the more "niche" ideas. 因为每次总是显示被搜索最多的条目,因此那些一开始稍微被搜索的少的条目,后来会越来越少。
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_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阅读习惯的变化就像是一场悄然发生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网络文章所取代,碎片化的阅读成为主流,而深度阅读则显得愈发稀缺。
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周末的午后,泡一杯香浓的咖啡,静静地坐在窗边,翻开一本心爱的小说,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那时候,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奢侈。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这种静谧的阅读时光似乎变得越来越奢侈。
如今,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浏览海量信息。
从微博、微信朋友圈到各类新闻客户端,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短小精悍的内容,虽然能够迅速抓住眼球,但却很难让人静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
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阅读带来了诸多便利。
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我们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此外,电子书的出现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比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书不仅节省了纸张资源,还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
首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使得人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复杂的事情。
其次,海量信息的涌入,虽然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但也增加了筛选有效信息的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在我看来,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是为了消遣娱乐,还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碎片化的阅读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过度依赖这种方式,难免会造成思维的浅薄化。
因此,不妨抽出一段时间,远离电子设备,静静地享受一段深度阅读的时光。
读《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感
读《浅薄》有感布置的作业是读《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这本后,写出读后感,虽然文章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但我还是使用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从互联网上下载了这本书,而不是到书店去购买纸质版的图书去读。
下载完成打开PDF文档,居然是一本200多页的书籍,但我还是坚持读完了全书。
这本书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我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在我查询资料的时候,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仔细翻阅文章了?在不知不觉间,我更习惯于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料,只用轻轻敲击键盘,海量的资料和图片甚至视频纷至沓来。
讽刺的是,我同样是在互联网中搜索到的这部书籍,同样也是在手机上阅读的。
浅薄作为一本实体书已经绝版的书籍,互联网的存在无疑大大方便了我们的阅读。
实体书需要经过从创作到翻译到审阅到装帧到出版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一位作家可能要等甚至一年才能获得自己出版的实体书。
然而互联网呢?小小的芯片处理系统相较于实体出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统计,从60年代以来,数字图书与实体图书出版和阅读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而且每年在互联网上供人阅读查询的信息数据量翻一番,同样网络宽带的增长十分迅速。
在资料的检索方面,互联网无与伦比,同时它也具有交互性。
较之它所取代的大多数大众传媒,互联网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又极其重要的。
我们既可以上传又可以下载,这种信息的交换使互联网成为承载商务和贸易的宽阔大道。
网购,这已经成为了国民消费的重中之重。
在双11期间,仅阿里巴巴的购物现金流量达到了恐怖的500亿,只用轻轻点击鼠标,我们就能挑选货物、下单购物、追踪物流。
在这里我并不详述网络购物的优缺点,但是它无疑比实际购物更为方便快捷。
互联网不仅把我们同商务联系起来,同样它也让我们彼此联系。
它不仅是商务传媒,也是个人传媒。
网络是双向的,这就让它比其他传媒更具有代入感和优势。
我们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的数字创作,同时也可以评价别人的。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阅读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阅读方式的多样化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取代,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电子书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一次携带多本书,方便了阅读者的选择和携带。
此外,互联网还催生了各种新的阅读形式,如博客、微博、社交媒体等。
这些新媒体平台上的短文阅读,更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时间和注意力特点。
然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其他娱乐形式的干扰,如社交网络、游戏等。
而短文阅读更容易导致信息碎片化,人们往往只看标题和摘要,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
二、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
无论是新闻、小说、教育资料还是科技论文,只需一个搜索引擎,就能找到海量的相关信息。
这为人们的知识获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人们很难辨别真伪,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此外,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变得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
三、阅读体验的个性化互联网时代,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个性化。
通过个人化推荐算法,互联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其推荐相关的阅读内容。
这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
然而,个性化推荐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个性化的推荐容易让人陷入信息的“舒适区”,缺乏对多样性观点的接触和理解。
另一方面,个性化推荐算法可能导致信息的过滤和筛选,使人们只接触到与自己观点相符的内容,缺乏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辩证。
四、阅读习惯的社会影响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变化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薄》读书笔记
《浅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互联网对人类大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揭示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在书中,作者指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而这种依赖对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提高了人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分心,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影响了人们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对人类社交行为的影响。
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与他人联系和交流,但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容易陷入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忽视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影响对年轻人的社交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浅薄》这本书对互联网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让人们重新审视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更加理性地使用互联网。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互联网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依赖互联网而影响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例如,作者提到的“认知吝啬者”的概念,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做决策时的心理机制。
此外,书中提到的关于互联网对记忆能力的负面影响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缺点。
总之,《浅薄》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很多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互联网。
网络与阅读探讨互联网时代对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网络与阅读探讨互联网时代对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无论是新闻、知识还是娱乐内容,只需轻轻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够找到大量的资料。
然而,这也给我们的阅读习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互联网使我们更加倾向于浅阅读。
因为我们可以快速地浏览大量的信息,我们倾向于只阅读标题和简短摘要,而并不深入理解和思考所阅读的内容。
这对我们的阅读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削弱。
其次,互联网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了分散的影响。
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繁杂多样,我们常常会在一段时间内跳来跳去,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
这导致我们对于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长篇深度阅读的能力有所下降。
而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应该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又能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高水平的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
无论是读纸质书籍还是在线阅读,我们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专注地阅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适当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来辅助我们的阅读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在线词典、翻译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生词和外语内容。
我们还可以使用笔记软件或者书签工具来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重要观点,使阅读过程更加有条理。
此外,我建议在进行深度阅读时,选择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来专心阅读,并避免与其他事务进行切换。
只有专注于阅读,并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利用互联网工具来辅助阅读,并给予足够的时间来专注阅读,来克服这些挑战。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互联网时代读后感
互联网时代读后感引言概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互联网时代对阅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体验以及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建议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互联网时代对阅读的影响:1.1 信息爆炸: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海量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松找到所需的资料,这极大地促进了阅读的便利性。
1.2 阅读内容多样化:互联网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包括新闻、博客、社交媒体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的选择性。
1.3 阅读习惯改变: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即通过浏览和扫描获取信息,而非深度阅读。
这种习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2.1 数字阅读: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网页、手机应用等数字媒体进行阅读,方便快捷。
2.2 多媒体阅读: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这样的阅读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2.3 社交阅读: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推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社交阅读方式促进了读者之间的互动和知识的传播。
三、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3.1 碎片化阅读: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即浏览和扫描大量的信息,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
这种习惯使得人们的阅读速度更快,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3.2 多任务阅读: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常常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其他任务,如聊天、看视频等。
这种多任务阅读习惯可能降低了阅读的深度和专注度。
3.3 个性化阅读: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人们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获取定制化的阅读体验。
互联网影响下的阅读习惯
互联网影响下的阅读习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网络文章所取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电子书的盛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电子书成为人们阅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书具有便携性强、存储空间大等优点。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设备随时随地阅读,不再受限于实体书的体积和重量。
此外,电子书还可以进行全文检索、笔记标注等功能,方便用户管理和查找阅读内容。
然而,电子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电子书阅读过程中的电子屏幕辐射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其次,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与传统纸质书籍有所不同,缺乏实体书的纸张质感和香味,无法给人以真实的触感。
此外,电子书格式的多样化也给用户带来了一些不便,不同的设备和软件支持的电子书格式各不相同,用户在转换和兼容性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二、网络文章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阅读海量的网络文章。
传统的报纸杂志逐渐被网络媒体所取代,人们可以通过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获取最新的资讯和观点。
网络文章的数量庞大且更新迅速,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实时需求。
然而,网络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难以保证。
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文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被监管。
人们阅读网络文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以区分虚假信息和炒作。
此外,网络文章的碎片化和跳跃性也影响了人们深入思考和全面了解问题的能力,容易使人们产生浅尝辄止的阅读习惯。
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阅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等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和订阅。
新媒体平台注重个性化推荐,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文章。
然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碎片化阅读的问题。
互联网改变了理解的习惯读书笔记“浅薄”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1、互联网的超凡魔力: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1.1 碎片化的学习的产生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查找所需要的的材料方便了很多。
而对于网络在线作品来说,我们也能方便地随机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录表、索引表等传统检索工具的变种。
不过,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现在因为有了超链接,文档检索变得轻而易举,这使得我们在文档之间跳跃要比在印刷资料之间来回翻查简单得多。
由此,我们将容易对任何文本的关注变得不堪一击,转瞬即逝。
另外,搜索引擎经常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本的只言片语上,这些内容通常只是跟我们所要搜索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这些只言片语不会激发我们产生从整体上深入了解整篇文档的动机。
更为甚者,在网上搜索查找时,极易使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的只是末梢和树叶。
随着谷歌和微软等公司搜索引擎功能日趋完善,可以随意查找视频和音频内容,更多的产品正在发生碎片化的改变,而这种碎片化早成了文字作品的典型特征。
1.2 杂音的烦扰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于一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碎片化,也进一步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几段文字,一段音频或视频,各种商业广告,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小玩意”,全都可以包含在一个网页中,在各自的窗口内运行。
我们都知道,这种杂音的刺激多么容易让人分神。
从大多数人的习惯来说,一般都喜欢跟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喜欢彼此关联和牵挂的感觉——讨厌孤僻隔绝的感觉。
互联网没有违背这种的意愿,而是在顺应这种意愿的情况下,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
根据这种意愿,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帮助我们随时联系,及时沟通,例如电话、电子邮件、即时消息(MSN\QQ\SKYPE),社区网站(人人网、开心网),博客,微博等等,他们不停的更新,使我们不断从一种工具切换到另一种工具,来得到各种断断续续的信息,但是确把我们一种连贯的思考,连贯的工作屡屡打断。
互联网改变了阅读
互联网改变了阅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纸质书籍逐渐被电子书和网络文章所取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接触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体验的提升以及阅读习惯的转变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阅读。
一、阅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出现为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或者拜访图书馆来获取知识和享受阅读。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海量的电子书、网络小说、杂志和新闻等资源。
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手持电子阅读器,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阅读的工具。
而且互联网上的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多样,满足了各种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不仅有文学经典、科学教材等优质资源,还有一些出版商、作者和个人的自我出版物和原创作品。
这种自由度和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二、阅读体验的提升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阅读变得更加交互和多元化。
在传统的纸质书籍中,阅读是一种被动的享受,读者只能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信息。
而互联网上的阅读则更加灵活多样,读者可以进行搜索、标注、复制粘贴、收藏和分享等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另外,互联网上的阅读体验还得益于丰富的媒体形式。
传统的纸质书籍只能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而互联网上的文章则可以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阅读习惯的转变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过去,人们更多地倚赖纸质书籍进行阅读,每天持续或断断续续地读一本书。
而现在,人们经常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资讯平台和手机应用程序来获取和阅读信息,阅读也成为了碎片化的行为。
这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也容易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因为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阅读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广告、弹窗和其他干扰的干扰。
互联网时代读后感简版
互联网时代读后感引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全球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互联网时代的读后感。
正文内容:1.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1.1 网络阅读的便利性:互联网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各种书籍、文章和资料,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
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阅读。
1.2 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博客、新闻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2. 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资源2.1 数字图书馆和在线图书馆: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数字图书馆和在线图书馆,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书籍和资料,无需到实体图书馆借阅。
2.2 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源可供我们查阅,这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2.3 开放式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上存在许多开放式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3. 互联网提升了我们的阅读体验3.1 互动性阅读体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互动,这为我们的阅读体验增添了乐趣。
3.2 多媒体阅读体验: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阅读,使得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4. 互联网带来了信息过载问题4.1 大量信息的筛选和整理: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筛选和整理这些信息,以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4.2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以免被误导。
5. 互联网对阅读习惯的影响5.1 阅读碎片化:互联网上的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我们往往只是浏览和阅读片段,而不再进行深入的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互联网,如同一张巨大的信息网,将世界各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纸质书籍到电子书,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小时候,我总是对书本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每当我走进图书馆,看到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闻到那淡淡的书香,总是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那时候,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沉静的时光。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我更多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阅读新闻、小说、论文等各种信息。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首先体现在阅读方式的多样化。
在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纸质书籍获取信息,阅读方式相对单一。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阅读方式变得多样化。
例如,电子书的普及,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无需携带沉重的书本。
在线阅读平台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文章、学术论文等各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内容和形式。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分享和获取各种有趣的信息和观点。
这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不仅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习惯,还体现在阅读内容的碎片化。
在过去,人们阅读一本书,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从头到尾细细品味。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碎片化。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如微博的140字限制、微信朋友圈的图片和短视频等。
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导致了人们的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阅读长篇大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1、互联网的超凡魔力: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1.1 碎片化的学习的产生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查找所需要的的材料方便了很多。
而对于网络在线作品来说,我们也能方便地随机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录表、索引表等传统检索工具的变种。
不过,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现在因为有了超链接,文档检索变得轻而易举,这使得我们在文档之间跳跃要比在印刷资料之间来回翻查简单得多。
由此,我们将容易对任何文本的关注变得不堪一击,转瞬即逝。
另外,搜索引擎经常会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文本的只言片语上,这些内容通常只是跟我们所要搜索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这些只言片语不会激发我们产生从整体上深入了解整篇文档的动机。
更为甚者,在网上搜索查找时,极易使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的只是末梢和树叶。
随着谷歌和微软等公司搜索引擎功能日趋完善,可以随意查找视频和音频内容,更多的产品正在发生碎片化的改变,而这种碎片化早成了文字作品的典型特征。
1.2 杂音的烦扰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融合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于一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碎片化,也进一步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几段文字,一段音频或视频,各种商业广告,或者一些不知名的“小玩意”,全都可以包含在一个网页中,在各自的窗口内运行。
我们都知道,这种杂音的刺激多么容易让人分神。
从大多数人的习惯来说,一般都喜欢跟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喜欢彼此关联和牵挂的感觉——讨厌孤僻隔绝的感觉。
互联网没有违背这种的意愿,而是在顺应这种意愿的情况下,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习惯。
根据这种意愿,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帮助我们随时联系,及时沟通,例如电话、电子邮件、即时消息(MSN\QQ\SKYPE),社区网站(人人网、开心网),博客,微博等等,他们不停的更新,使我们不断从一种工具切换到另一种工具,来得到各种断断续续的信息,但是确把我们一种连贯的思考,连贯的工作屡屡打断。
2、图书依旧——互联网改变不了的事实2.1 电子书的出现作为一种阅读媒体,图书保留了一些胜过计算机的竞争优势。
你可以带着一本书坐在海滩上阅读,无须担心沙子会妨碍你阅读。
你可以躺在床上看书,永不着担心打盹时它会掉在地上摔坏。
一个研究人员提到最近使用Kindle阅读狄更斯的小说《尼古拉斯。
尼克贝》时的体验:“尽管一开始多少有点无所适从,不过很快我就适应了Kindle电子书的显示屏,也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滚动条和翻页按钮。
然而。
但我试图在Kindle电子书上长时间阅读的时候,我的眼睛难得片刻休息,视线总是跳来跳去。
让你分散精力的东西太多。
我到维基百科上查看狄更斯的相关介绍,然后沿着互联网链接,直接跳转到狄更斯的短篇小说《马格比岔口》。
直到20分钟后,我还没有回去继续阅读Kindle上的《尼古拉斯。
尼克贝》”“尽管书写的很好,信息量也很大,可我发现很难专心致志地读下去。
我来回跳转,到处搜索关键词,经常打断自己的正常阅读,中断的次数甚至超过平时添咖啡的次数。
我时不时的就要去收邮件、看新闻,要不就是整理一下桌面上的文件。
到最后,终于看完了全书,并且为此欣喜不已。
不过,我在一周之后发现,我很难想起自己看过什么内容。
”2.2 互联网特性改变了写作习惯电子文本具有临时性的本质属性,这种性质必然也会对写作风格造成影响。
印刷图书是一件已经完工的精美物品,油墨一旦印到纸上,书中的词句就无法抹掉。
对那些最优秀、最负责的作家和编辑而言,以尽善尽美的作品作为出版活动的最终结果,这是长期渗透于他们内心的热切愿望,甚至焦急渴望——以追求传世不朽的眼光和态度写作。
电子文本是暂时性的。
因此在数字化市场上,出版发行变成了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断断续续的事件,电子书的修订可以无限制的进行。
即便是在把一本电子书下载到联网设备之后,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自动更新。
写作过程宣告结束的感觉没有了,这很快就会改变作者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
力求完美的压力即将消失,一起消失的还有这种压力带来的艺术上精益求精的严苛要求。
19世纪的私人信函跟我们今天所写的私人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迥然不同。
我们现在习惯于非正式的直白表达,从而造成了表达方式的日趋萎缩,也导致了修辞技巧的不断丧失。
2.3 传统的阅读习惯会消失?活字印刷术唤醒了人们,速度阅读随之成为普遍流行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寂静是书中含义的一部分,寂静是读者思想的一部分”。
今后,速度阅读将会持续式微,完全有可能变成规模越来越小的少数知识精英群体的专属活动。
在人类智力发展史上,“大规模深入读书的时代”是一个短暂的“例外”,“我们看到,这种性质的阅读正在回归以前的社会基础,即所谓读书人阶级这个可以让自己流传后世的少数群体”。
随着这种情形的出现,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读书人阶级是会拥有“与日渐稀缺的文化资本相伴而生的权力和威望”,还是会被视为“有着神秘嗜好”的古怪人群。
“在传统上公认的经典著作和我们通过自己的本能、情感及领悟而认可的经典著作(同一部著作)之间,存在着一条极难逾越的鸿沟:通读经典时经受痛苦折磨,领悟经典时获得欢欣愉悦,最终把经典转化为自身体验,并且在实质上成为经典著作的一流读者”。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缺乏兴趣,或者不具备接纳文学作品的条件,那么,你当然会认为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太长了,而且也不是那么有趣”。
3、网民的大脑:被重塑着,被折磨着3.1 过度依赖互联网将干扰思考必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最大的悖论: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就在互联网向我们呈上信息盛宴的同时,它也把我们带回了彻头彻尾的精力分散的天然状态。
精力分散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大部分人从自身经验中了解到:如果我们过分专注于一个棘手的问题,可能会陷入一种思维定势。
如此一来,我们的思路就会变窄,徒劳无功地苦苦思索,结果总是提不出新想法。
可是如果把问题暂时放下,“留待明天解决”,等我们回头拾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新的视角,创造性随之迸发。
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出现中断,可以让我们在潜意识层面思考问题,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一个极其困难的思想挑战上转移开一段时间,通常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
但是在我们对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明确定义之前,潜意识的思考过程并不会涉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头脑中没有一个特定的智力活动目标,“潜意识思考就不会出现”。
互联网发出的各种刺激性杂音,既造成了有意识思维的短路,也造成了潜意识思维的短路,因而既阻碍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也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
由于浏览网页挤占了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由于收发短信挤占了我们用来遣词造句的时间,由于在网络链接中不断跳转挤占了我们用来沉思冥想的时间,原本用来支持旧有智力功能和精神追求的神经回路逐渐弱化,并且开始分崩离析。
计算机、智能手机,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类似工具的日常使用“刺激了大脑细胞的改变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在逐步强化大脑当中新的神经通路的同时,也在弱化那些旧的神经通路”作为阅读者,我们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网页链接,都得稍作停顿,让大脑皮层评估一下是否应该打开这个链接。
智力资源改变方向,从阅读文字转向做判断,对我们而言是无法察觉的——大脑的运行速度很快。
但是,研究已经表明这种活动会阻碍我们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停顿动作频繁重复的时候,阻碍作用尤其明显。
3.2 传统阅读与互联网阅读的阅读的理解差异理解领会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面临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记忆的负荷”,我们学习的内容越复杂,大脑负担过重所导致的后果就越严重。
造成大脑认知负荷过重的因素有很多,“与解决问题无关的外部因素”和“精力分散”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恰好也是互联网这种传媒形式的两个核心特征。
使用互联网可以像做填字游戏那样锻炼大脑,但是,如此密集的锻炼一旦成了我们的主要思考模式,就会阻碍我们进行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
在做填字游戏的同时又试图好好读书,这就是互联网创造的智力环境。
虽然互联网已经把超文本变成了司空见惯甚至无处不在的文本形式,研究结果还是表明,比起阅读充满超链接的电子文本的读者,纸质图书读者领会的更多,记住的更多,学会的也更多。
试验结果表明,阅读超文本的读者花了更长时间,而在随后接受访问的时候,他们对自己读过的内容表现得更加含糊,更加不确定。
有一位阅读超文本的读者抱怨说:“故事的跳跃性太强了。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超文本造成的,不过总是要去做选择,而且这些选择会冷不丁地冒出,简直就像是突然蹦出来的新想法,而不是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走。
”4、记忆哪里去了效率至上的工业思想一旦搬到精神领域,就会对崇尚沉思冥想的田园理想构成潜在的致命威胁。
这并不意味着促进信息的快速发现和快速检索不好。
大脑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既能准确找到并迅速解析各种信息,又能无拘无束地沉思冥想。
既要有高效率的收集数据时间,也要有低效率的沉思冥想的时间;既要有操作机器的时间,也要有闲坐田园的时间。
我们既要能在谷歌的“数字世界”中积极工作,也要能退隐到沉睡谷中静思遐想。
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正在丧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状态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
研究表明:记忆在大脑固定下来,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短期记忆不会立即变成长期记忆,而且记忆的巩固过程是很脆弱的。
只要有任何中断,不管是大脑要做的工作,还是简单的分神,都会把萌芽状态的记忆内容从头脑中清除。
在我们存储新的长期记忆内容时,并不会抑制我们的脑力,相反还会提高脑力。
记忆每增加一次,智力就会增强一些。
互联网为个人记忆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补充,这种便利让人难以抗拒。
但是,当我们开始利用网络代替个人记忆,从而绕过巩固记忆的内部过程时,我们就会面临掏空大脑宝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