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第一章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技术,其任务是利用传感器节点来监测节点周围的环境,收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收发装置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再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到用户端,从而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一般情况下由以下四个基本单元组成: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能量供应单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节点拓扑结构可分为基于簇的分层结构和基于平面的拓扑结构两种选择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具有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移动性、电源能力局限性,规模大、自组织性、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等等。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电磁波和声波。
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等负责使在两个网络主机之间透明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数据成为可能,为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建立规则,以及在传输介质上收发数据时定义需要何种传送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接口标准对物理接口具有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进行了描述。
作为一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涉及传输介质以及频段的选择、调制、扩频技术方式等,同时实现低能耗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
IEEE 802.15.4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关键目标,旨在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统一的低速互连标准。
有16个信道工作于2.4GHz ISM频段,2.4GHz频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kb/s,对于高数据吞吐量、低延时或低作业周期的场合更加适用有1个信道工作于868MHz频段以及10个信道工作于915MHz频段。
第5章-MAC层

的MAC协议。协议假设所有节点之间都是时间同步的,节点发送
的消息由多个固定长度的分组组成,每个消息都有生存时间的限 制,消息产生后必须在给定时间内发送出去,否则该消息即使发
送出去也没有意义。时间被划分为连续的长度相同的时槽,时槽
长度是发送一个固定分组需要的时间。
5.4.4 TRAMA协议
流量自适应介质访问(traffic adaptive medium access,TRAMA)协议 将时间划分为连续时槽,根据局部两跳内的邻居节点信息,采用分布式选举 机制确定每个时槽的无冲突发送者。同时,通过避免把时槽分配给无流量的 节点,并让非发送和接收节点处于睡眠状态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TRAMA协 议包括邻居协议NP (neighbor protocol)、调度交换协议SEP (schedule exchange protocol)和自适应时槽选择算法AEA (adaptive electional gorithm)。
源站点 数据 SIFS 目的站点 DIFS 竞争 其他站点 等待时间 数据 t ACK
图5-5
DCF基本访问模式
2.RTS/CTS访问机制
如图5-6所示。DCF可利用RTS和CTS两个控制帧来进行信道预约。
RTS/CTS访问机制工作原理如图5-7所示。
DIFS 源站点 SIFS SIFS 目的站点 DIFS NAV等待时间(CTS响应帧) 其他站点 NAV等待时间(CTS响应帧) 竞争期 数据包 选退 避 CTS SIFS ACK RTS 数据包
活动 睡眠 S-MAC (a)S-MAC协议的基本机制
活动
睡眠 TA TA
TA T-MAC
(b)T-MAC协议的基本机制 图 5-12 S-MAC和T-MAC的基本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网络系统。
它由大量分布在被监测区域内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相互交流。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具体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1. 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由感知器、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和能源供应组成。
感知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处理器用于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响应。
无线通信模块则实现了节点之间的通信功能。
能源供应通常采用电池等,因此节点的能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2. 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形网络、网状网络和混合网络。
星形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与一个中心节点相连接;网状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混合网络则是以上两种拓扑结构的结合。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能够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
3.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对于整个网络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Low 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LW-PAN);网络层协议负责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如自组网协议(Ad hoc Networking Protocol,ANP);传输层协议则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如传感器传输控制协议(Sens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STCP)。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一、引言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因其低功耗、低成本、易部署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传输是WSN中的关键问题,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效果。
本文将从协议设计、数据传输过程和优化角度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二、协议设计WSN中的数据传输协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指在WSN中实现数据传输的基本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种。
UDP协议的传输效率高,但可靠性不够,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数据且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合;TCP协议则通常用于重要数据的传输,通过重传、校验等功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传输效率略有降低。
(二)MAC层协议MAC层协议是指定义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规则和方式,以及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内节点之间的通信协议。
目前常见的MAC层协议有能量受限的媒体接入控制(Energy-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ELMAC)和低能耗媒体访问控制(Low-Energy Media Access Control,LEMMA)两种,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控制节点的发送和接收规则,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三)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的路径规划和选择协议,以保证数据可靠传输。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基于距离的路由协议、基于分层的路由协议和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
其中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因其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考虑了节点的能量消耗,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传输过程WSN中的数据传输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节点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节点内部的缓存区中,待传输时一并打包发送。
(二)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指将数据通过特定的编码方式转换成能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的格式,如决策树结构、压缩编码、嵌入式编码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术语表术语表Adaptive 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APTEEN 自适应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SMA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D 定向扩散Directed DiffusionGEAR 地理和能量感知路由Geographic and Energy Routing LEACH 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CU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PEGASIS Po-Efficient Gathering in SensorInformation System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Negotiation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EEN 敏感阀值节能型传感网络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Network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无线传感器网络知识点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就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的对象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2. 构成WSN 的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3. ADHOC 和WSN 的区别:(1)WSN(2)WSN (3)WSNAd hoc(4)WSN(5)WSN (6)WSN 以数据为中心。
4. WSN 的节点:传感模块、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 节点特点:电源能量有限、通信能力有限、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5. WSN 协议栈结构(1)能源管理平台: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能量;(2)移动管理平台:检测和注册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跟踪它的邻居;(3)任务管理平台: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监测任务6. 传感器物理层作用:屏蔽物理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差异目的:透明传输功能:提供传输通道;传输数据;其他特性:(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规程特性运用的技术:(1)介质和频段的选择(2)调制技术(3)扩频技术传输媒体:(1)建议采用ISM (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短距离的无线低功率通信最适合传感器网络(2)红外,不需要许可证,抗干扰要求收发双方在视线之内(3)光7.频率选择,载频发生,信号检测,调制,数据加密信号传播传播信号需要的最小发送功率和传输距离d的n次方成正比,2<= n < 4.为了减小传输距离,传感器网络采用多跳(multihop)通信方式8.MAC层协议:S-MAC协议、IEEE802.11 MAC协议9.MAC层有用功耗:(1)发送,接收数据(2)处理询问请求(3)转发询问和数据到邻居节点9.MAC层无用功耗:(1)信道的空闲侦听,“waiting for possible traffic”.(2)由于碰撞导致的重传,例如两个数据包同时到达同一节点(3)无意偷听:当节点接收到一个不属于他的数据包时(4)产生和处理控制数据包开销10.CSMA/CACSMA /CA载波侦听/冲突避免如何解决“隐匿终端问题11.S-MAC机制针对碰撞重传、串音、空闲侦听和控制消息等可能造成较多能耗的因素S-MAC 采用如下机制:(1)周期性侦听/睡眠的低占空比工作方式,控制结点尽可能处于睡眠状态来降低结点能量的消耗;(2)邻居结点通过协商的一致性睡眠调度机制形成虚拟簇,减少结点的空闲侦听时间;(3)通过流量自适应的侦听机制,减少消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4)采用带内信令来减少重传和避免侦听不必要的数据;通过消息分割和突发传递机制来减少控制消息的开销和消息的传递延迟。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战第五章

XXGC
终端节点
协调器
无线数据传输原理图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知识链接
1 设备类型
在ZigBee无线网络中,存在3种逻辑设备类型, 即:协调器(Coordinator)、路由器(Router) 和终端节点(End-device)。 ZigBee网络通常由一个协调器以及多个路由器和 多个终端设备组成,绿色节点为协调器,蓝色节 点为路由器,橙色节点为终端设备,如右图所示。
afAddrType_t *dstAddr:该参数包含了目 的节点的网络地址以及发送数据的格式。 endPointDesc_t *srcEP:该参数的作用就 是指定端口号。 uint16 cID:这个参数描述的是命令号。 uint16 len:该参数标识了发送数据的长度。 uint8 *buf:该参数是指向发送数据缓存区的 指针。
/* Coordinator Settings */ -DZDO_COORDINATOR -DRTR_NWK
//开启协调器功能 //开启路由器功能
不同的是,如果路由器和终端节点的 ZDAPP_CONFIG_PAN_ID值设置为非0xFFFF 值,则会以ZDAPP_CONFIG_PAN_ID值作为 PANID。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如果协调器的PANID的设置值为小于等于 0x3FFF的有效值,协调器就会以这个特定的 PANID值建立网络。但是,如果在默认的信道 上已经有了该PANID值的网络存在,则协调器 会继续搜寻其他的PANID,直到找到网络不冲 突为止。
ZigBee网络示意图
实训 5-1 无线数据发送和接收
协调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启 动网络,其方法是选择一个相对空闲的信道,形 成一个PANID(网络编号)。它也会协助建立 网络中的安全层及处理应用层的绑定。当整个网 络启动和配置完成之后,它的功能就退化为一个 普通路由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1.无线传感器的概念:一种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面向任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
2.与传统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特征)类似:自组织性、分布式控制、拓扑动态性;区别:网络规模大、节点能力受限、节点可靠性差、以数据为中心、多对一传输模式、冗余度高、面向任务。
3.开发用的硬件平台——嵌入式个人计算机:PDA;专用传感器节点:Berkeley Motes (广泛)、UCLA Medusa、MIT uAMP;片上系统节点:Smart Dust、BWRC PicoNode4.软件平台:TinyOS(最早)、nesC、TinyGALS、Mote等5.设计目标: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自组织、可扩展、自适应、可靠、安全、(带宽)资源利用率高、服务质量高。
第二章体系结构1.节点组成(4):感知、处理、通信、电池模块2.汇聚节点的作用:(1)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查询消息或命令(2)作为联接外部网络的网关3.多跳网络分为——平面结构:所有传感器节点地位相同、互为中继;分层结构:按簇组织,簇成员将数据发给簇头,簇头发给汇聚节点;好处:(1)降低通信能耗(2)平衡节点间的负载,并提高可拓展性(3)在簇头进行数据融合,减少数据发送量,提高能亮效率4.协议栈——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包括查询发送、节点定位、时间同步、网络安全;传输层:负责节点间端到端的可靠、透明传输,包括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网络层:为传感器节点向汇聚节点发数据提供路由;数据链路层:数据量的复用、数据帧的创建与检测、媒体接入、差错校验,提供点到点或多点的可靠传输,其中主要的是媒体访问控制(MAC)和差错控制(前向纠错FEC、自动重传请求ARQ);物理层:将数据链路层形成的数据流转换成适合在传输媒体上传送的信号,并进行收发。
5.设计准则:可扩展、可互通、抗毁、可靠、安全、能量高效性。
第三章 MAC协议(数据链路层)1.作用:决定局部范围内无线信道的使用方式,用来在传感器节点之间分配信道频谱资源,建立数据传输所需的基础通信链路2.特点:尽量节省节点能量、可扩展性、公平性(均衡节点能量消耗)、传输效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关键问题
3.优先级策略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优先级也可以被分为两类。
(1)基于事件的优先级:在不同的源节点采集不同的数据 时,这些数据本身就有不同的优先级,如战场数据优先级 高,因此在数据包中这种事件要被标成紧急事件,这是采 用的在数据包头填充进优先级变量,变量值越大则证明这 个数据包应该先被处理。
(2)基于节点的优先级:节点类型不同,所在的位置不同, 节点的优先级也不同,例如接近汇聚节点附近的节点由于 容易发生拥塞,因此应该给予这些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比较 高一点的优先级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分类
➢主要的分类有: 基于可靠性保证 基于拥塞避免 基于跨层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对于规模稍微大一些的网络来说,发生拥塞之后,Sink节点的调 配信息经过广播形式到达源节点之后,可能这时已经不拥塞了, 因此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关键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分类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格体系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传输层是是最靠近用户数据的一层,主要负责在源和 目标之间提供可靠的、性价比合理的数据传输功能。为 了实现传输层对上层透明,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传输 层主要研究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拥塞的避免,保证数据 能够有效无差错地传输到目的节点。
2.丢包恢复
(1)如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用端到端的传输和丢包恢复,则需 要追踪整条链路的路径,传输延迟高,而且能量消耗也非常大,明 显不适于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2)在反馈过程中,反馈控制消息需要经过所有中间节点,在此过 程中还需要维护每个节点的路径信息,而这些工作在逐跳网络中是 根本不必要的,而且浪费能量。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ESRT的ES局R限T性:
ESRT要求Sink节点通信范围必须能够覆盖整个网络,对Sink节点 的硬件要求非常高,对于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说,实现比 较困难。
Sink节点没有考虑到各个节点的优先级信息,对所有节点采取统 一的调配方案,假设节点在某个局部地区任务突然增加,ESRT 就不适用了。
3. TCP协议的可靠性要求很高,而WSN中只要求目的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 事件,可以有一定的数据包丢失或者删除。
4. TCP协议中采用的ACK反馈机制,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所有的中间节点,时 延非常高且能量消耗也特别大;而WSN中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能量也非 常有限。
5. 对于拥塞控制的WSN协议来说,有时非拥塞丢包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在TCP 协议中,非拥塞的丢包会引起源端进入拥塞控制阶段,从而降低网络的性 能。
6. 最后一点也最重要,在TCP协议中,每个节点都被要求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IP地址,而在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没有 必要的。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层协议不能直接使用 传统的TCP协议,而应该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特 点和网络自身的条件设计自己的协议,归纳起来,主 要包括以下几点:
1.降低传输层协议的能耗
2.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
3.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关键问题
1.拥塞控制
造成WSN拥塞的原因有很多,如节点收到数据过多过快、处理能力 有限、冗余数据太多、缓存区太小等都可能造成拥塞,而WSN的汇 聚特性更加剧了靠近Sink节点附近网络的拥塞,因此快速检测并控制 拥塞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传统的Internet主要采用TCP/IP协议,也有的使用UDP 协议,其中UDP采用的是无连接的传输,虽然能够保证 网络的实时性,时延非常小,但其数据丢包率较高,不 能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TCP 协议提供的是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采用重传机制来 确保数据被无误地传输到目的节点。
Si∈{ (NC,LR),(NC,HR),OOR,(C,HR),(C,LR) }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ESRT
(2)关键技术
①逐跳错误恢复
②取充之间的关系
③数据连续发送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2)关键E技S术RT。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概述
➢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TCP协议不能直接用于无线传感器网 络,原因如下:
1. TCP协议提供的是端到端的可靠信息传输,而WSN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 要求节点能够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简单的处理。
2. TCP协议采用的三次握手机制,而且WSN中节点的动态性强,TCP没有相对 应的处理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分类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ERST协议E是S一R种T自适应调整协议。能够将数据可靠、低能耗地传送到Sink节点,
是一种典型的可靠性协议。
(1)基本思想
ESRT在综合考虑节点现有的拥塞情况和可靠性情况下,确定最优策略使网 络性能达到最优。这个协议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系统可靠性的测量,另一个 是根据可靠性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系统的可靠性不符合网络系统所要求的可 靠性值,则ESRT会自动调节网络发送节点的发送速率,使之达到系统所要求的 可靠性指标;如果系统的可靠性超过了网络要求,则ESRT在不牺牲可靠性的条 件下,适当地降低源节点的发送速率,减小节点拥塞,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 因此根据这种机制,ESRT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分为5种状态:
①可靠性的度量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 ②可靠性调E节SRT
监测到可靠性之后,一般来说网络都不是运行在最优状态,可靠性 和能量不是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因此协议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来进行可 靠性和拥塞度的调节,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