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练习题及答案
春课后习题答案
春课后习题答案《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的课后练习题以及相关的课后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关怀。
《春》课后习题一:(一)阅读"春草图'"春花图'的段落,回答: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密,、的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6、第①段描述春天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是写花的(),其特点是()。
8、"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通过(),使描述更加()。
9、文中写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使用来衬托( )。
本文段共用了以下哪些修辞方法?( ) A、比方、拟人、借代、引用B、拟人、比方、排比、夸张C、比方、夸张、排比、引用D、拟人、借代、比方、夸张(二)阅读"春花图'的段落,回答: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春练习题及答案
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几个季节?A. 第一个B. 第二个C. 第三个D. 第四个2. 春天的气候特征是什么?A. 寒冷干燥B. 炎热潮湿C. 温暖湿润D. 干燥多风3. 春天开花的植物中,哪一种最为常见?A. 菊花B. 玫瑰C. 梅花D. 桃花4. 以下哪项活动最适合在春天进行?A. 滑雪B. 游泳C. 赏春花D. 堆雪人5. 春天的昼夜温差通常如何变化?A. 昼夜温差大B. 昼夜温差小C. 昼夜温差不变D. 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二、填空题6. 春天是_________的季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7. 春天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适宜植物生长。
8. 春天,人们常常进行_________等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9. 春天的_________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
10. 春天的昼夜温差逐渐_________,适宜人们进行户外运动。
三、简答题11. 春天为什么是播种的季节?12. 春天的气候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13. 描述一下春天的自然景观。
四、论述题14. 论述春天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D4. C5. B二、填空题6. 生命7. 温暖湿润8. 踏青、赏花9. 春天10. 减小三、简答题11.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因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湿度适中,适宜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
12. 春天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但昼夜温差较大,应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13. 春天的自然景观包括:万物复苏,树木抽芽,花朵盛开,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论述题14.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新的循环的起点。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寒冷和沉寂已经过去,大自然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人们在春天播种,期待着秋天的收获,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春天也是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时期,如春节、清明等,这些节日和习俗进一步强化了春天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春练习题及答案
春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______个季节。
2. 春天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会在这个时节______。
4. 春天的花开了,其中______是春天的代表花。
5. 春天的气温逐渐______,人们开始脱去厚重的冬装。
二、选择题1. 春天的代表颜色是()。
A. 红色B. 绿色C. 蓝色D. 黄色2. 春天的气候特征不包括()。
A. 温暖B. 寒冷C. 湿润D. 多风3. 春天的农事活动是()。
A. 收割B. 播种C. 施肥D. 灌溉4. 下列哪项不是春天的自然现象()。
A. 植物发芽B. 动物冬眠C. 鸟类迁徙D. 河流解冻5. 春天的代表节日是()。
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三、判断题1.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
(对/错)2. 春天的气温比冬天低。
(对/错)3. 春天是收获的季节。
(对/错)4. 春天的植物生长缓慢。
(对/错)5. 春天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时节。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春天的气候特点。
2. 春天对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影响?3. 春天人们通常有哪些活动?五、应用题1. 如果你在春天种植了一棵小树苗,为了确保它能够健康生长,请描述你需要采取的措施。
2. 假设你要组织一次春天的户外活动,请列举你可能会考虑的几个活动项目,并说明选择这些活动的理由。
答案:一、填空题1. 第一2. 温暖,湿润,多风3. 播种4. 桃花5. 升高二、选择题1. B2. B3. B4. B5. B三、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错5. 对四、简答题1. 春天的气候特点通常是温暖湿润,多风,气温逐渐升高。
2. 春天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农民可以开始播种,为一年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
3. 春天人们通常会进行踏青、植树、赏花等户外活动。
五、应用题1. 为了确保小树苗的健康生长,需要定期浇水,保证土壤湿润;适当施肥,提供养分;修剪枝条,促进树苗生长;注意防虫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莺歌,燕舞,花红,草绿,山lǎng rùn( )起来,水欣然起来,天地一片清明。
(2)绚烂的灯光将鸟巢hōng tuō( )得更加绚烂辉煌。
(3)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4)夜晚,沉浸在美好春光中的鸟儿收起了liáo( )亮的歌声,飞回窠( )巢,变得静mò( )了,唯有一抹清越的琴音应和( )着低低的虫鸣飘向夜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老人技艺超群,不到一会儿的就做出了一件漂亮的泥塑作品。
②叫喊声,嬉闹声,着潺潺的流水声,使得夏天的田野更加热闹了。
③在学校日常管理上,我们强调组织纪律性并不反对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还要保护这种个性。
A.功夫附和反之B.工夫应和相反C.工夫附和反之D.功夫应和相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后,繁花嫩叶....上犹自带着水珠,在阳光下晶晶闪亮,煞是喜人。
B.四月里,槐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蜂蝶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
C.爸爸今天要参加叔叔的婚礼,一番穿戴后,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很是花枝招展....。
D.“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要抓住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D.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练习题(附答案)
《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 )A.清脆嘹亮薄烟B.傍晚短笛赶趟 C.郎润筋骨润湿D.抚摸烘托静默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 A ) A.cánɡ B.zánɡ②眨呀眨的( B) A.zǎ B.zhǎ③披着蓑( A ) A.suō B.shuō④水涨起来( B ) A.zhànɡ B.zhǎnɡ⑤散在草丛里( B ) A.sǎn B.sàn⑥卖弄( A ) A.nonɡ B.lònɡ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yùn niàng)朗润..(lǎng rùn)抖擞.(sǒu)宛.转(wǎn)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黄晕.(yùn)窠巢..(kē cháo)嘹.亮(liáo)嫩嫩..的(nèn)应和.(hè)烘托..(hōng tuō)4.根据拼音写汉字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欣欣然 )张开了眼。
②鸟儿kē cháo(窠巢)安在fán huānèn y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bàn(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③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 (黄晕)的光,hōng tuō(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蓑),戴着lì(笠)。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g mó(静默)着。
5.根据句意写成语或句子①春风拂面并不觉得寒冷。
(吹面不寒杨柳风)②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呼朋引伴)③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今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④比喻小姑娘姿态优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春》基础知识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清脆.(cuì)眨.眼(zhǎ)喉.咙(hòu)B.黄晕.(yùn)宛.转(wán)散.步(sǎn)嘹.亮(liáo)C.嫩.叶(nèn)应和.(hè)安巢.(cháo)水涨.(zhǎng)D.迷藏.(cáng)卖弄.(nòng)朗润.(yùn)窠.巢(kē)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润()笼罩()涨水()应和()赶趟()嫩叶()嘹亮()黄晕()混合()窠巢()喉咙()酝酿()披suō()戴 lì() chēng 伞()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风筝欣欣然沁人心脾B.健壮胳膊协奏曲谈笑风声C.簿烟蝴蝶捉迷藏心旷神怡D.筋骨渲泄软绵绵蓬勃生机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睡醒烘托斜织披衰戴笠B.静默薄烟脚步抖擞精神C.蓑笠舒活风筝稀稀疏疏D.撑伞傍晚赶趟花枝招展5.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2)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间的轻风流水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3)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附和应和附和应和A.花枝招展附和酿造B.花枝招展应和酝酿C.如花似锦附和酝酿D.如花似锦应和酿造6.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______着你。
(3)春天像___________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A.长触摸健康B.长抚摸健壮C.钻触摸健康D.钻抚摸健壮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春》同步练习(解析版)
《春》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蓑.衣(suō)酝.酿(yùn)静默.(mò)黄晕.(yūn)B.抚.摸(fū)应和.(hè)鸟巢.(cháo)稀疏.(shū)C.戴笠.(lì)薄.烟(bó)朗润.(rùn)眨.眼(zhǎ)D.抖擞.(sǒu)烘.托(hōnɡ)繁.花(fán)蜜.蜂(mì)【答案】D【解析】A项,“晕”应读yùn。
B项,“抚”应读fǔ。
C项,“薄”应读báo。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翠脆瞭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清脆,嘹亮。
3.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清脆嘹亮薄烟B.傍晚短笛赶趟C.郎润筋骨润湿D.抚摸烘托静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能力,C项,“郎润”应为“朗润”。
4.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长B.冒C.钻(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着你。
A.触摸B.抚摸C.轻抚(3)春天像()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A.健康B.健壮C.强壮【答案】(1)C (2)B (3)B【解析】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春》阅读练习题精选6篇(含答案)
《春》阅读练习6篇(含答案)《春》阅读练习(一)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习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空。
(3分)第①段:__ __图;第②段:_ 图;第③段:图。
11.第②段是从、、这三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
(3分)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6分)(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3.第①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3分)答案:10、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1、温暖、清香、悦耳12、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
13、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语文中的描写、叙事等手法有它的内在逻辑关系,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对应的是桃花,粉的像霞对应的是杏花,白的像雪对应的是梨花。
春练习题及答案
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几个季节?A. 第一个B. 第二个C. 第三个D. 第四个2. 下列哪项不是春天的典型特征?A. 万物复苏B. 气温升高C. 落叶纷飞D. 花开满园3. 春天里,哪种动物开始活跃起来?A. 熊B. 蛇C. 蝉D. 企鹅4. 以下哪个成语与春天有关?A. 秋高气爽B. 春暖花开C. 冬日暖阳D. 夏日炎炎5.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以下哪种作物适合春季播种?A. 玉米B. 土豆C. 稻谷D. 红薯二、填空题6. 春天是_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_的季节。
7. 春天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8. 春天里,_________开始萌发,_________开始绽放。
9. 春天是_________的开始,也是_________的结束。
10. 春天的代表颜色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春天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12. 春天为什么被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四、论述题13. 论述春天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B5. A二、填空题6. 生命希望7. 温暖湿润多雨8. 草木花卉9. 冬天春天10. 绿色粉色三、简答题11. 春天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是播种和种植的黄金季节。
12. 春天被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因为随着气温的回升和日照时间的增加,植物开始生长,动物结束冬眠,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论述题13. 在中国文化中,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冬天的结束,万物开始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
人们在春天播种,期待秋天的收获,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春天也是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集中时期,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节日和习俗进一步强化了春天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朱自清《春》知识竞赛练习题含答案
《春》练习题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有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诗文集《踪迹》。
散文代表作有:《绿》《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匆匆》,那是一篇抒情散文。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读一读,写一写朗润(rùn)酝酿(niàng)应和(hè) 宛转(zhuǎn)精神抖擞(dǒu sǒu)水涨(zhǎng)繁花嫩叶(nèn)黄晕(yùn)烘托(hōng )嘹(liáo)亮蓑笠(suō lì )散在草丛里(săn)静默舒活卖弄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3、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第二部分着力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
第一部分:盼春提问:作者的心情怎样?(表达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复、拟人)第二部分:绘春第二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春草图(草报春)1、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写春草?体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分别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情态“偷偷地”“钻” 顽强质地“嫩嫩的” “软绵绵的” 柔嫩色泽“绿绿的” 生机勃勃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旺盛、多如果用简要的字概括草的特点就是:嫩、绿、多、软2、品析语言“偷偷的”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3、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有何作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
这一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二春花图(花争春)分三层来写春花:树上: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花下:蜂闹蝶舞,喧闹沸腾遍地:野花数量多;种类丰富;闪烁1、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动态及热烈的情态,突出了花多。
《春》练习题及答案
《春》练习题及答案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四、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深化了主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联系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春》练习题
《春》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春天景象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下列词语中,与春天无关的是:A. 花开B. 雨润C. 霜降D. 莺啼3. 下列成语中,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是:A. 雪中送炭B. 春暖花开C. 秋高气爽D. 霜冻三尺4. 下列诗句中,表达春天生机勃勃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 "春江水暖鸭先知"5.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______。
" ——孟浩然《春晓》2. "______,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3. "______,春林初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 "______,春水初生。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 "______,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春晓》这首诗的主题。
2. 请简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的含义。
3. 请简述《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句话的意境。
四、论述题1. 请结合《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谈谈你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课《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深化了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023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2023年《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春》阅读练习及答案1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 朱弁(1085~1144):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参考答案8.答案: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1分),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2分)和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前两联描写了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凄惨。
(2分)颔联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
(2分)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本诗前两联写塞北阴冷萧瑟之景。
首联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多么荒凉凄惨!颔联的描写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
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虽有芳草碧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多么阴森恐怖!这就和江南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把诗人思念故国的深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后两联抒情。
诗穷是指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地抒写出来,酒薄则更让人痛苦:想回故乡除非是在梦中,要做梦只好喝酒,可酒薄无力,梦中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
诗的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将故国之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春》阅读练习及答案2春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老师带我们去春游。
我们带上干粮和水果,乘上汽车向风景区驶去。
一路歌声一路笑。
目的地到了,我们像一群蝴蝶飞进了花草丛中。
我们登上了小山冈,向四面望去,啊,麦地变得那么小,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绕过了田野。
《春》超全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春》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春草、春花段——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答: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略)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春花段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春》练习题(附答案)
春》练习题(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春》练题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A。
清脆嘹亮薄烟B。
傍晚短笛赶趟C。
郎润筋骨润湿D。
抚摸烘托静默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C) A。
cáng B。
zàng C。
zhuō②眨呀眨的(B) A。
zǎ B。
zhǎ③披着蓑(A) A。
suō B。
shuō④水涨起来(B) A。
zhànɡ B。
zhǎnɡ⑤散在草丛里(B) A。
sǎn B。
sàɴ⑥卖弄(A) A。
nònɡ B。
lònɡ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yùn niàng)朗润(lǎng rùn)抖擞(sǒu)宛转(wǎn)披着蓑(suō)4.根据拼音写汉字___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欣欣然) 张开了眼。
鸟儿kē cháo(窠巢)嫩嫩的(nèn)安在fán huā nèn y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___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 huáng ___(黄晕)的光,hōng tuō(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蓑),戴着 lì(笠)。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jìng mò(静默)着。
5.根据句意写成语或句子①春风拂面并不觉得寒冷。
(吹面不寒杨柳风)②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呼朋引伴)③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今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④比喻小姑娘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
朗润(不干枯)宛转(曲折)一年之计(计划)B。
烘托(陪衬)欣欣然(愉快)花枝招展(招手)C。
《春》练习题(附答案)
《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 )A.清脆瞭亮薄烟B. 傍晚短笛赶趟C.郎润筋骨润湿D.抚摸烘托静默2 .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C)①捉迷藏(A ) A. C dn g B.Zdng②眨呀眨的(B)A.Zd B. Zhd③披着蓑(A ) A. S UO B.ShUQ④水涨起来( B ) A.Zhdng B. Zhdng⑤散在草丛里(B)A.Sd n B.Sdn⑥卖弄(A ) A. n Ong B. long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酝酿(y Ln ni ng ) 朗润(I d ng r U) n 抖擞(S ou ) 宛转(W dn ) 披着蓑(SU o)戴着笠(I 1)黄晕(ytn ) 窠巢(k e ch do) 瞭亮(li d ) 嫩嫩的(n e n )应和(h e )烘托(h Q ng tu Q )4.根据拼音写汉字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 m X In r輕欣欣然)张开了眼。
鸟儿k e Ch d 0(窠巢)安在f岔hu Q nan ya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 U p?n g y ι n b dn(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 Qlg y IJn (黄晕)的光,h O ntu Q(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 Q (蓑),戴着I I 1(笠)。
他们的房屋,X I X ISh U Sh U(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 Ing m o(静默)着。
5.根据句意与成语或句子①春风拂面并不觉得寒冷。
(吹面不寒杨柳风)②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呼朋引伴)曰____ ∣fr∕^t I Γ.-AA [rt∕-}zΓ⅛ΓΠ √CvX-l- rt⅛ /∕⅛r [⅛Z^ι ⅛ A∙4 H Z TP^⅛f匕-Zr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③春是年的开始,应该把今年要做的事及早女排好。
(④比喻小姑娘姿态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练习题及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春》同步练习
打牢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抚.( )摸撑.( )伞发酵.( ) 胳膊.( )
涨.( )起来应和.( ) 散.( )在草丛中
2.解释词语。
酝酿:
呼朋引伴:
一年之计在于春:
3.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发掘潜力
阅漳下文.回答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鹏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4.选文中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句是朝志南和尚写的中的诗句。
5.这段文字用三个字概括是。
6.作者是分
四种感觉来写春风的。
每种角度各找一个例句。
四种感觉来写春风的。
每种角度各找一个例句。
7.春风的特点是
8.本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创新应用
9.请仿照《春》最后三个自然段,以“理想”为话题写一段话。
10.收集整理十条描写春天的警言妙语,完成下面摘录卡。
摘录卡
绘春妙语
欣赏理由
土地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
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各国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一国的人民来说,土地则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
(1)古今中外,关于土地的神话传说很多,请你列举两
个:、。
(2)你怎样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观点
(3)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对台湾当局领导人近日再度抛出“台独“分裂言论有何看法?
课外一试
春天
①我喜欢春天,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正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所说:“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②春天廷美好的。
⑧冬天是那样的严酷、晦暗。
坚冷的冰,银灰色的云,铁青着脸的岩石,瑟瑟发抖的衰草,还有肆虐狂暴的朔风,瘦骨嶙峋的枯树,都使人感到压抑、凄凉,引得诗人的泪珠儿要落下来,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
④默默地盼啊!急切地等啊!一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春蹑手蹑脚地来了。
⑤那泓碧水,冒着腾腾白气,虽还有些残冰,但确乎比昨天绿了。
水色遥看近更佳,我掬起一捧清冽的水,仔细瞧去,见那芝麻粒似的水藻,犹如被人用细细的钢针挑着绿极轻地点了一下,沾上了些微新翠。
⑥哦,春天,你这调皮的娃娃,不知不觉就来了。
⑦春天犹如一位极爱打扮的俏站娘,一天一个样儿。
⑧河里的冰消融了,太阳的脸也愈加柔和。
两只黄莺儿婉转地叫着,忙忙地报春,把冻僵了的垂柳也唤醒了,于是,它伸了个懒腰,柔软的青枝上,就有晶莹剔透的
玉牙钻出来,一尘不染,黄里带点绿,嫩得仿佛呵口气就会化似的。
⑨淘气的暖风也凑热闹,它在绿得流油的麦田上打几个滚,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痒得白杨“沙沙沙”地笑了。
⑩昨夜,风似乎大了些,更夹了几丝细雨。
我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推开窗子,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袭来。
向外一望,我不禁“咦”了一声: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⑩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素雅、洁净。
乳白色的薄雾,轻盈地弥漫着。
天蓝得那样空灵、深远,仿佛被极精心地擦过。
望着它,什么也不想,仿佛心胸也融了进去。
碧水清澈,水面平滑如镜,还融一块蓝天在里面,成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翡翠。
柳枝间停着一团黄绿的柔雾,山间的柏树林绿得令人叫绝,似乎画家用了极奔放的大写意泼翠挥毫,于是便有娇艳的翠绿在柏树林间流淌。
一树香气馥郁的悉尼花,花瓣土沾了晶莹的水珠儿,似乎受了极大的委屈刚刚哭过。
哦!风儿,求求你,莫要再吹了!可风儿哪里肯听……
(11)更妙的是黛绿的远山中,正有一段段粉红的云霞点缀其间,那是怒放的杏花。
牧童折柳枝条,便有嘹亮的笛声直冲苍天,引得太阳也从东山上探出头来。
恰有位老农扛着镢头上山去,他那黝黑的身影,便被镀上了一层金黄……
(12)我不禁惊呆了。
,
(13)春天,好美,好美……
1.朱自清的《春》,从结构上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写作思路自然、严谨。
参照对《春》的分析,简要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2.第③段结尾,“我”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作者发出这种感叹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⑩⑥两段写了雨后美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的动词用得非常传神,请你品析“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中“搔”字的妙处。
5.本文和朱自清的《春》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答案
打牢基础
1.fǔ chēng jiào bo zhǎng hè sǎn
2.见“自主一学”
3.(1)反复(2)拟人(3)比喻
发掘潜力
4.南宋《绝句》5.春风图
6.触觉、嗅觉、听觉、视觉;例句(略)
7.和煦、温暖8.比喻、拟人、引用
创新应用
9.略10.略
11.(1)示例:《山海经》中关于“息壤”的传说;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2)土地意味着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表现出统治阶级随时可以剥夺百姓最基本的正当利益,百姓从财产到人身,从物质到精神无一能得到基本保护。
(3)示例:土地意味着自由和幸福,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分裂祖国不得人心,对“台独”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课外一试
1.盼春、感春(绘春)、赞春
2.(1)冬天是严酷的、晦暗的;(2)春天是美好的;(3)盼春的心情急切。
3.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与春光易逝的惋惜。
4.略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