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3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三、混偽品——旱芹果實
1.分果彎曲呈腎形,接合面小; 2.有濃郁芹菜香氣。
山茱萸[(山)萸肉、棗皮]
一、來源: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果肉
產地: 主產浙江,安徽、
陝西等地有產
加工: 文火焙烘或沸
水中略湯,去核
二、性狀: 1.皺縮片狀、襄狀; 2.紫紅,或紫黑(舊),有光澤; 3.質柔潤;
4.核長卵形,具5~7縱棱; 5.味酸澀、微苦。
2.兩面各有1縱溝及多數凸起小斑點; 3.青翹多不開裂,斑點較少,種子多數,一側 有翅;
4.老翹開裂或裂成2 瓣,內有1縱隔,種 子多脫落。
老翹
女貞子
一、來源:木犀科女貞的果實。
產地: 主產浙江、江
蘇、福建、湖南 等地。
二、性狀:
1.卵圓形,或略彎; 2.表灰黑或紫黑色, 皺縮,宿萼4裂; 3.外果皮薄,內果皮 木質,具縱棱; 4.種子1~2,腎形,紫 黑色; 5.味甘、微苦澀。
補骨脂
一、來源:豆科補骨脂的果實。
豆科中特殊: 單葉互生;莢果卵
形,不開裂
產地: 除東北、西北外,
各地均產。
二、性狀: 1.扁圓腎形; 2.果皮黑褐,具細微網狀皺紋,或有宿萼; 3.種子1,與果皮不易分離; 4.氣香,味辛微苦。



宿


三、偽品—— 曼陀羅子(茄科) 表面具不規則隆起及細密點狀小凹坑。
果實
果核斷面觀
三、偽品: 一)鼠李科滇刺棗果皮
1.表暗紫褐,無光澤; 2.核類圓; 3.質稍硬。
二)葡萄科葡萄果皮
1.表暗紅,無光澤; 2.質硬,薄而輕; 3.核梨形。
果皮
種子
三)山葡萄果皮 山葡萄種子
連翹

第10章果实及种子中药 123页PPT文档

第10章果实及种子中药 123页PPT文档

滤过
(1)粉末1g 放冷后+水2-3mg使溶解 溶液
①取溶液0.5ml,加5%HCl酸化,即有H2S气体产生,遇 新制的Pb(AC)2试液,显光亮的棕黑色。
②取亚硝基铁氰化钠少许,置白瓷板上,加水溶解, 再加制备的滤液1D,即显紫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2)取药材0.6g,检测膨胀度,北葶苈子≥12,南葶 苈子≥3。
⑤种仁呈钩状,黄白色,半透明, 富有油性。
⑥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碎后有香 气,味辛,微苦。
②紫红色 或暗红色
中药鉴定学
[显微鉴别]果皮: ①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
形表皮细胞,壁稍厚, 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 胞。 ②中果皮有十余层薄壁细 胞,细胞切向延长,内 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 韧型维管束十余个。 ③内果皮为一列小型薄壁 细胞。
②栅状细胞侧壁及内壁增厚,木化,宽26-34µm。 ③色素层细颓废,色深。 ④胚乳细胞1列,内含糊粉粒。 ⑤子叶及胚根细胞,壁厚,呈不规则多边形,内含糊粉粒。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成分]南葶苈子含挥发油,油中含异硫氰酸苄酯等 含硫有机物,另含强心甙等。
北葶苈子含芥子甙,挥发油及强心成分。
[理化] NaoH
O
CH3 H 3C O H 3C O
CH3
H 3C O
CH3 H CH3
H
H 3C O
H 3C O
五味子甲素
γ -五味子素
[理化] TCL鉴别检查五味子甲素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附注]
1. 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a. et wils 的干燥 成熟果实。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湖北、河南、 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

(精品)12第十章果实种子类中药

(精品)12第十章果实种子类中药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 患处。
王不留行 Semen Vaccariae
来源: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植物麦蓝菜 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V. pyramidata Medic.)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北、河南、陕西等省。
3.2 显微鉴别:
,如白豆蔻、砂仁
马兜铃 Fructus Aristolochiae
来源: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北马 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或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行血通经,下乳,消肿。
性状鉴别
呈圆球形,直 径约2mm。表面黑 色,少数未成熟者 为棕红色,略有光 泽。置放大镜下观 察,种皮外有均匀 分布的颗粒突起, 种脐近圆形,下陷, 一侧有一带状浅沟。 质地坚硬,破开后 胚乳白色,胚弯曲 成环,子叶2片。无 臭,味淡。
果实及宿萼表面观
清炒品王不留行
种皮表皮石细胞 外侧壁表面观(1a)呈多角 形或长多角形,大小均匀,壁厚,界限不清
种皮表皮石细胞 内侧壁表面观(1b) 孔沟极细密,胞腔明显,内含棕色物
种皮表皮石细胞 纵断面观(1c) 呈长方形,壁孔及孔沟细小或不明显
种皮内层石细胞 呈多角形,类圆形或 不规则形。壁稍厚,纹孔及孔沟明显
【成分】含挥发油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等, 其中木脂素类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
产地:主产于东北三省。
功效: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津止渴,止 泻敛汗。
产地
原植物
落叶木质藤本,小枝褐色,皮孔明显。 单叶互生,叶片薄,卵形、宽倒卵形,基部 楔形。边缘疏生有腺体的细齿,上面有光泽, 下面脉上嫩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花单性, 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被片6~9, 乳白色或粉红色。雄花具5雄蕊,花丝合生成 短柱,花粉囊两侧着生;雌花心皮17~40, 花后花托逐渐伸长,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 浆果球形,肉质,熟时深红色。

中药鉴定学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重点

中药鉴定学 第十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重点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一.概述
1.形式:
●果实与种子一起入药:乌梅、枸杞;
●用种子,但以果实的形式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巴豆、砂仁;
●种子入药:苦杏仁、马钱子;
●假果:金樱、广东王不留行(薜荔);
2.果实类中药
●性状鉴别:形状、表面、破碎面、气味等;
●显微鉴别:中果皮
3.种子类入药
●显微鉴别:种皮、胚乳、胚;
●糊粉粒只有种子含有。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二.概述
4.形式:
●果实与种子一起入药:乌梅、枸杞;
●用种子,但以果实的形式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巴豆、砂仁;
●种子入药:苦杏仁、马钱子;
●假果:金樱、广东王不留行(薜荔);
5.果实类中药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三.概述
6.形式:
●果实与种子一起入药:乌梅、枸杞;
●用种子,但以果实的形式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巴豆、砂仁;
●种子入药:苦杏仁、马钱子;
●假果:金樱、广东王不留行(薜荔);
7.果实类中药
●性状鉴别:形状、表面、破碎面、气味等;
●显微鉴别:中果皮
8.种子类入药
●显微鉴别:种皮、胚乳、胚;
●糊粉粒只有种子含有。

四.药材(饮片)鉴定。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三节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酸枣仁【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①三萜皂苷,如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酸枣仁皂苷B水解得酸枣仁皂苷元。

②黄酮类,如斯皮诺素、当药素。

③三萜类,如白桦脂酸、白桦脂醇。

④尚含大量维生素C、微量具强烈刺激性的脂肪油、蛋白质、挥发油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具裂纹。

一面较平坦,中央有1条隆起的线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粉末:棕红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木化,胞腔小。

②侧面观呈长条形,外壁增厚,侧壁上、中部甚厚,下部渐薄;底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

③种皮内表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木化。

④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安全性检测】黄曲霉毒素: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盐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以粒大、饱满、完整、有光泽、外皮红棕色、无核壳者为佳。

2.含量测定酸枣仁皂苷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酸枣仁皂苷A不得少于0.030%。

斯皮诺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斯皮诺素不得少于0.080%。

小茴香【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①含挥发油,称茴香油。

油中含反式茴香脑、α-茴香酮、茴香醛、甲基胡椒酚以及α-蒎烯、柠檬烯等。

②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二)土枸杞子 ——枸杞果實(質差)
1.兩端略尖,無光 澤,1cm以下; 2.果肉薄,隱現種 子,約3——北方枸杞果實 (質差)
1.長條狀橢圓形, 長2cm以下; 2.肉薄,隔皮可見 種子(較大),20粒 以下; 3.味帶苦澀。
梔子(山梔子)
一、來源:茜草科梔子的果實
果實、果肉、種子
草果(自學)
一、來源:薑科草果的果實。
產地:主產雲南、 廣西貴州。
二、性狀:
1.橢圓形,具三鈍棱,頂端有花柱殘基; 2.表面有縱溝及棱線,果皮堅韌,易縱向撕裂 3.種子團隔成3瓣,每 瓣8~11粒,紅棕,外 被膜質假種皮; 4.特異香氣,味辛、 微苦。
益智
一、來源:薑科益智的果實。
產地: 主產海南,廣東、
廣西有產
二、性狀: 1.紡錘形,兩端略尖;
2.表面有十多條斷續縱棱,頂端有花柱殘基; 3.種子團隔成3瓣,有假種皮; 4.氣香,味辛、微苦。
種子被假種皮
思考題
1.寧夏枸杞子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梔子的表面及種子有何主要特徵? 3.陽春砂仁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4.將本章藥材按下麵的來源分類:
兩品種在海南、雲南 有栽培。
白豆蔻
二、性狀: (一)原豆蔻(藥典,即白豆蔻)
1.類球形,略鈍三棱; 2.表面有多數隆起線,兩端有黃毛茸 3.種子團3瓣,每瓣約10粒,有假種皮; 4.氣芳香,味辛涼。
(二)印尼白蔻 個小,微帶紫色,氣味較弱。
爪哇白豆蔻
三、混偽品 泰國小白蔻
1.果皮較薄易裂,無皺紋; 2.香氣淡,無辛涼味。
紫蘇子
一、來源:唇形科紫蘇的果實。
商品分別有:
紫蘇
白蘇
的果實
野生紫蘇
產地: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第十章果实种子类中药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第十章果实种子类中药

1入药部位完整的果穗:桑葚完整的果实:五味子、枸杞子果肉:山茱萸果皮:大腹皮部分果皮:陈皮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甜瓜蒂果实上的宿萼:柿蒂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丝瓜2外果皮通常为一层表皮细胞,表皮细胞有时含有下列物质:v 毛茸—非腺毛(乌梅、覆盆子);腺毛(补骨脂、吴茱萸)v 腺鳞---蔓荆子等。

v 嵌有油细胞----五味子。

v 角质层有纹理-----连翘(网状纹理)五味子(平直线状纹理)山茱萸(颗粒状)。

v 色素物质---川花椒3镶嵌细胞:内果皮以5~8个下场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成为“镶嵌细胞”。

光辉带(亮纹):在栅栏细胞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条折光率很强的亮带,称为光辉带。

4无胚乳但子叶发达(杏仁、桃仁等)5有胚乳·富含油质(酸枣仁、亚麻仁)·呈角质样(马钱子、车前子)·胚乳与种皮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槟榔)。

·外胚乳与内胚乳交错形成槟榔样纹理(肉豆蔻)。

6有的种子入水有粘液渗出(车前子等)荜茇:胡椒科荜茇近成熟或成熟果穗火麻仁:桑科大麻果实马兜铃:马兜铃科北马兜铃、马兜铃果实地肤子:藜科地肤果实王不留行:石竹科麦蓝菜种子肉豆蔻:肉豆蔻科肉豆蔻种仁五味子:【来源】木兰科五味子果实→“北五味子”【性状鉴别】(北五味子)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显微鉴别】横切面外果皮: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种皮最外层石细胞;其下为多层大型石细胞,栅栏状【附注】南五味子:木兰科华中五味子果实葶苈子【来源】十字花科种子。

独行菜→“北葶苈子”或播娘蒿→“南葶苈子”【理化鉴别】加水浸泡后,用扩大镜观察,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

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

【检查】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12,南葶苈子的膨胀度应大于3。

芥子:十字花科种子。

白芥→“白芥子”芥→“黄芥子”覆盆子:蔷薇科华东覆盆子果实木瓜:蔷薇科贴梗海棠近成熟果实山楂:蔷薇科山里红、山楂果实 (盐酸 -- 镁粉反应→红色)野山楂→“南山楂”苦杏仁【来源】蔷薇科杏、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种子【理化鉴别】①本品数粒,加水共研,产生苯甲醛的特殊气味②本品数粒,捣碎称取约0.1g,至试管中,加水数滴使湿润,试管中悬挂一条三硝基苯酚钠(即苦味酸钠)试纸,用软木塞塞紧,至温水浴中,10分钟后,试纸显砖红色。

中药鉴定学10

中药鉴定学10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一、概述(一)果实类中药果实类中药的药用部位通常是采用完全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少数为幼果,如枳实;多数采用完整果实,如五味子;有的采用果实的一部分或采用部分果皮或全部果皮,如陈皮、大腹皮等;也有采用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如甜瓜蒂;甚至仅采用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如橘络、丝瓜络;有的采用整个果穗,如桑椹。

1.性状鉴别:鉴别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大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破断面及气味等。

果实的顶端一般有柱基或其他附属物,下部有果柄或果柄脱落的痕迹。

2.显微鉴别果实由果皮及种子组成,果皮的构造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三部分:1.外果皮与叶的下表皮相当。

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有的具非腺毛,少数具腺毛,如吴茱萸;或具腺鳞,如蔓荆子。

偶有气孔存在。

有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物质内或色素,如花椒;有的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如五味子。

2.中果皮与叶肉组织相当,通常较厚,大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在中部有细小的维管束散在,有的可见石细胞、油细胞、油室或油管等。

如枳壳的中果皮内有油室,茴香的中果皮内可见油管。

3.内果皮与叶的上表皮相当,是果皮的最内层组织,大多由一列薄壁细胞组成。

有的内果皮细胞全为石细胞,如胡椒。

有些核果的内果皮,则由多层石细胞组成。

伞行科植物的内果皮,常为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二)种子类中药药用部位为种子、种子的一部分或种子的加工品,这类中药称为种子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大多是完整的成熟种子,包括种皮和种仁两部分;种仁又包括胚乳和胚。

也有用种子的一部分,有的用种皮,如绿豆衣;有的用假种皮,如肉豆蔻衣、龙眼肉;有的用除去种皮的种仁,如肉豆蔻;有的用胚,如莲子心;有的则用发了芽的种子,如大豆黄卷。

极少数为发酵加工晶,如淡豆豉。

性状鉴定主要应注意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的位置及形态、质地、纵横剖面以及气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3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三节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
决明子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决明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决明素、橙黄决明素、决明苷等。

小决明①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②决明子内酯。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决明: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

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

质坚硬,不易破碎。

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矩圆柱形,较小。

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浅黄色带。

2.显微鉴别粉末:黄棕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

②种皮支持细胞表观呈类圆形,可见两个同心圆圈。

角质层碎片。

③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均以颗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2.含量测定大黄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酚药材不得少于0.20%,饮片不得少于0.12%;橙黄决明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橙黄决明素不得少于0.080%。

补骨脂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爆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①香豆素类: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等。

②黄酮类: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等。

③含挥发油。

④单萜酚类。

⑤树脂及豆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呈肾形,略扁。

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

顶端圆钝。

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

质硬。

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
2,黄白色,有油性。

气香,味辛、微苦。

2.显微鉴别果实(中部)横切面:①果皮波状弯曲,凹陷处表皮下有众多扁圆形壁内腺。

②中果皮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小柱晶。

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其内为1列哑铃状支持细胞。

④色素细胞1列,与种皮内表皮细胞相邻。

⑤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与油滴。

果皮表面制片:①壁内腺类圆形,表皮细胞多角形,周围细胞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②腺毛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