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二、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 的原 因
[ 收稿 日期]0 00 .4 2 1.5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贫 困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 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些问题产 这 生 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经过调 查分析 ,下面我来谈谈 引 起贫 困生心理 问题的几个 比较 典型 的原 因: 1 .个人认知态度和认知方式 的影 响,造成贫 困生心理 问题 的产 生 第 一 , 贫 困 当成 耻 辱 。 庭 经 济 贫 困是 由于 地 理 位 置 、 把 家 环境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能力等多种 因素造成的,其 中家庭所在的地 理位置 、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应该说 ,在当 前条件下,对于绝大 部分贫 困生而言 , 家庭经济贫 困都不是 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的。所 以,贫困既不是缺 点,也不是耻 辱。但有些贫 困生却不这么看 。他们把贫 困当成无能、当成 丢人、当成耻辱 ,并因此引发了许 多心理 问题 ,即 由经济贫 困导致 心理贫 困。口一些学生不愿承认 自己的贫困,因此一 】 次次失去受 资助 的机会 ; 一些学生在物质上得到资助后 , 精 神 上却 陷入 了深深的负疚与 自责之 中。 第二 ,把贫 困当成理 由。有些贫 困生认为 ,因为我 是贫 困生,所 以,学校应该关心我 ,大家应该照顾 我,我的困难 应 该得到解决 。 一旦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别 人 多时, 心理就不痛快, 恼、 叹、 烦 哀 愤怒 的情绪随之而生 。 第三 ,把贫困当成挫折 。对于大学生来说 , 如果能够把 贫 困也看成是一种磨难、一种考验 ,思想上就会正确对待, 行动上就会积极主动地想 办法 克服 困难 、战胜 困难 。 也就不 会 因此产生 自卑心理,但问题是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人们 的生 活观念发生 了很大变化 , 轻的一代只喜欢享受 , 年 不喜欢磨 难 ,大学贫 困生也不例外 。所 以,他们不愿意把贫 困看成是 磨难,而是当成生活中难以承受 的挫折 , 由此产生 了种种 并 心 理 问题 。 2 .学校对 贫困生心 理健康关注和教育缺乏 近 年 来 贫 困 生受 到 了全 社 会 和 学 校 的极 大 关 注 , 这 种 但 关注主 要表现在经济 资助方面 , 而对贫 困生的心理状况、思 想状况 的关注很少 。 困与育人相脱节 , 助 工作 中缺乏针对性 和 系统 性。贫困生困惑心态得不到正确 的引导和矫正,容易 出现 心 理 问题 。 比如 , 于大 多数贫 困生来 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 对 落 后的农村 , 这些地方 的中小学教育长期 以来 以应试教育为 主 ,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一句空话 ,很多学校的音乐、 美术 、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 、计算机等课程学 习条件也不行 , 再加上本身家庭条件 的贫 困, 这些素质培养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部 分贫 困大 学 生 既没有 克服 困难的 勇气 ,也没 有克 服 贫 困的行 动 ,而更 多地 是把 希望 寄托 于学 校 减免 学 费 ,从政 府企 业 或社 会好 心人 那里 得 到各种 资助 ,“ 、靠 、要” 的依赖思想 严重 ,缺乏 自立 自 等 强的奋 斗精神 。如有 些贫 困生 ,对 学校设 立的扫地 、 在食 堂帮 工 等 “ 不够 体 面 ”的 勤工 助学 岗位 ,不愿 意去 干 ;有 些贫 困生 对于 学 校给 予 的补助 和 勤工助 学 机 会视 为理 所 当然 ,毫 无 感恩 心理 ,对 工 作敷衍 了事 ,找 出各 种 理 由来推 卸 责任 ;还有 一部 分贫 困 生 在拿 到 助学 金后 ,不是 努力 学 习 ,而是 把钱 用在 玩 网 络游 戏 、购 买高档 消 费 品上 ,这 些都 是缺 乏责 任 意 识和感 恩 心理 的表 现 。
立 良好 的 心 态 和 行 为 习 惯 、 合 理 宣 泄 等 对 策 来 缓 解 自身 的 心 理 压 力 。
关 键 词 : 贫 困 大 学 生 ;心 理 问 题 ; 教 育 对 策 Fra Baidu bibliotek
据统 计 , 目前 贫 困大学 生约 占高校 学生 总 数 的 3 %,尽 管大部分贫 困生 能够 正确面对 经济压 力 ,奋 0 发读 书 ,积极 参 加勤 工助 学 ,在 改 变 自己经济状 况 的 同时进 行积 极 的心理 调 适 。但 也 有一 部分 贫 困学 生 ,不 能正视 经济 上 的 困难 ,思 想 及心 理 问题 日渐 凸显 ,造成 一 定 的影 响和 危 害 。 因此 ,认真 做 好 贫 困生这 一・ 殊 群体 的思 想 教育 引 导工 作 ,是 高 校加 特 强和改进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 工作 的一项 重要任务 。
浅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进 另 很 的 山村 或 城镇 下 岗职 工 家 庭 , 他们 进 入 大 学 后 就 会 发 现 自 己 与别 的 同 境 , 而 引 发 他 们 的心 理 健 康 问题 。 外 , 多高 校 没 有 建 立 完 善 的 心 不 学 尤 其 是 城 市里 的同 学 在 许 多 方 面存 在 巨大 的 差 距 。 些差 距 使 他 们 理 危 机 防 御 机 制及 专 门 的心 理 咨 询 机 构 , 能 及 时 有 效地 对 贫 困大 学 这
价 人们 的思 维 方 式 、 活 方 式 也 越 来 生 为 人 情 债难 还 这 样 极 易 导 致 贫 困生 产 生 自卑 、 自轻 、 白贱 等 自我 意 识 型 期 , 值标 准呈 现 多 元 化 的 态 势 , 越 多 元 化 。 各种 各 样 的原 因 使 得 社 会难 免 存 在 着 一 些 负 面 的 因素 , 如 偏离。 就业 等方 面 还 存 在 一 些不 公平 的现 象 。很 快 将 要 走 进 社 会 12 焦 虑不 安 , 郁 寡 欢 。当今 社 会 激 烈 的竞 争 和 “ 向选 择 、 . 忧 双 自主 择 校 内发 展 、 他 想 业 ” 就业 机 制 , 得 大 部 分 大 学 生 都 有 着 极 大 的 来 自就 业 方 面 的 心 的 大 学 生 对 社 会 都 是 好 奇 的 , 们 关 注 社 会 的 各 种 现 象 , 要 将 自 己 的 使 当然 社 会 上 的 各 种不 良思 想 也 慢 慢 影 响着 他 们 。如 社 理 压力 。 困 生在 承 受 就 业 压 力 的 同 时 , 要 承 受 经 济 上 的压 力 。 贫 还 由于 尽 快 融人 社 会 , 以及 评 判 价 值 的 物 质 利 益 标 准 , 对 在 校 大 学 生 都 家 庭 负担 沉 重 . 些 贫 困大 学 生 希 望 通 过 自己 的 勤 奋 努 力 改 变 自身 的 会 中 对 物 质 的 追 求 , 一 社 处 境 ; 们 刻 苦 读 书 . 望拿 更 多 的奖 学 金 : 时 千 方 百 计 在 社 会 上 兼 产 生 着影 响 。在 市 场 经 济 的 冲 击下 , 会 文 化 在 一 些 人 的 心 目 中被 演 他 希 同 这 职 打工 挣 钱 , 望 能 够 缓解 经 济 上 的 压力 。 希 学业 负担 过 重 . 想兼 职 打工 化 成 一种 以金 钱 为 目的 的 亚 文 化 , 种 价 值 取 向加 剧 了高 校 贫 困 生 对 也 又 怕耽 误 学 业 . 们 长 期 处 于 心 理 紧 张 和 焦 虑 的 状 态 , 些 都 令 贫 困 金钱 的渴 望 , 使 得 他 们 的心 理 问题 加 剧 。 他 这 生在 情 绪 情 感 方 面 . 易 出现 焦 虑 、 郁 等情 绪 困扰 。 更 抑 3 1 . 敏感多疑 . 3 自我 封 闭 。贫 困 生 大 多 比较 自卑 , 们 长 期 压 抑 自己 他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154·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2月20日
Feb.20 2021
第41卷 第2期Vo1.41 No.2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2.064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为例
张继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弱势,心理调适能力差,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群体。由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400名学生(贫困生200名,非贫困生2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SCL-90阳性率、各因子均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6方面与非贫困生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2-0154-02习总书记强调,扶贫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需要“智志双扶”。目前,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物质扶贫已基本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层面上学难的问题,但高等教育要如何实现“智志双扶”?“智”“志”都涉及贫困主体的心理因素,因此,在实现“智志双扶”的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扶贫。心理扶贫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自信地走上脱贫发展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
赵 红 代艳丽
一、 贫困生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心理学认为, 自尊与自卑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尊感体现的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自卑 感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贫困生在经济窘 迫的情况下, 排除外在种种诱惑,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进 入到大学学习,潜意识里有一种对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认 可。 但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具有不稳定性, 它会随外在条件的 改变而改变。特别对于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 身心 发展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价值感难免会发生某些 变化。一些大学生的自尊感会在巨大的经济反差下产生动 摇, 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与自尊感相反的一种体验, 进而否定 自己, 在能力、 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 从而导致自轻、 自 贱、 自我鄙视, 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否 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常表现出 胆怯、 畏惧、 怀疑, 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 行为中采取逃避方 式。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贫困生无论是穿着打扮、 生活用 品、 学习工具的使用, 还是见闻经历都远不如经济条件好的 同学。 他们害怕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和鄙夷眼神, 喜欢保持 沉默, 或者远离热闹人群独来独往。 有些性格偏外向的贫困 学生尽管笑口常开, 情绪却不太稳定, 常常担心别人看不起 自己, 处处想证明自己虽穷, 但并不软弱。通常不想让别人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 助。总感到别人在背后讥笑自己的寒酸、 土气, 这正是贫困 生内心极度敏感引起的。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贫困处境和寒酸外表感到羞愧, 在 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相反的举 动, 极力包装自己,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更大的心理压 力。贫困生每年都要交纳对于他们来说很高昂的学费和各 种各样的杂费, 因此他们每花一分钱, 都要精打细算。一些 贫困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辛勤劳作的辛酸,常常 担心明年的学费还能否按时交纳。贫困生中大多数来自贫 困地区, 他们的成长环境极为艰苦, 长期的艰苦生活, 使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自1997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上大学已逐步从政府基本包办的教育投资体制转变为政府、社会、受教育者多方共同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但是日益高昂的学费使许多家庭捉襟见肘,贫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客观的说,贫困生现象的产生,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有社会现实原因。当前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转型时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差别、阶层差别、地域差别的消除尚需时日,因此贫困生现象将势必成为一个长期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核心是应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获得自身发展的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如何解决贫困生上大学的费用等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承担着父母的希望,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格言,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步入大学的殿堂。然而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因教致贫的现象,本不富裕的家庭又为大笔学费支出而一筹莫展。高校学子在人生巨大转折点时却被贫困问题阻挡了脚步,这不得不令人惋惜,不得不引起政府和全社会人民的关注。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为生活窘迫而产生压力,进而产生交际障碍,心理问题精神匮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贫困生自身主要存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的问题,从内部原因来说:第一,自卑心理严重。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变化让他们本身引以为豪的成绩优越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与同学交往中总觉得抬不起头。他们把贫困看成一种耻辱,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看到自身的窘迫,因此长期闷闷不乐。大多数贫困生会用自我封闭的方式,不愿与人交往,不愿申请补助,认为是一种”施舍”,从内心深处来说根本无法接受。第二,如不及时引导会产生仇富心理。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学生不免会在生活中因为贫困而受到同龄人的讥讽和嘲笑,遭受各种歧视。由于他们从小看到父母辛勤劳动但却无法改变贫困的事实,就会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产生仇恨心理,认为无公正可言,看问题往往会走向极端。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典型的因贫困心理没能正确引导而产生的悲剧。贫困生会认为富人帮助穷人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忽略自身的义务。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中 ,与周围人群的生活状况不会有太大 的反差 ,也比较容易融入到各 种组织 中去 。但在进了大学之后这种反差却突然变得明显起来 ,许多 学生在同学聚会 、衣着消费 、娱乐消费等方面互相攀比 ,大显身手 , 贫 困大学生很 难在这 一类活 动中找 到心理 归属感 ,容 易导致 心理 失 衡 ,对 自己进行 自我封 闭。贫 困生作为特殊 的人群 ,近年来受到了全 社会和学校的极大关注 ,但是冷 静地观察就会发现 ,这种关注主要表 现在经济资助方面 ,而对 贫困生 的心理状况 、思想状况了解 、关注 的
增加了心理压 力 ;另一方面 ,许多现 实问题难以通过他们 自 的努力 身 的拼搏得到解决 。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 、焦虑的状态 , 使学 习压 力更 大。久而久之 ,部分贫困学生可能对学习 、生活失去信心 , , 并 引发其他问题 。 2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 生的原 因
.
肛l 茸 年 科 姒9 第¨
. __ _
高 校 论 坛
l_ _一
C j
同
校 贫 困生 心 理 问题 成 因及 对 策探 析
吕 春 兰
( 州 工 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摘 要
关键词
贫困生的・理 健康问题关乎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高校在帮助 贫困生解决 经济 困难 的同时,也应 帮助 贫困生树 立正确 的 心
这种心理 与贫 困现实 的剧烈 冲突 ,他们 自卑心理 、妒忌心 理油然 而 生 ,内心忍受 着极 大的心理痛苦和压力 。其次 ,社会文 化在 一些人 的 心 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唯一 目标 的亚文化 ,人际关系变得势利 和冷漠。这种现象使贫困生感到在现实生活中金钱具有重要作用 ,没 有金钱也就没有地位 。有些贫困生不愿承认 自己贫困的现实 ,同时社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我国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庞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依然不能忽视,甚至出现了由助学金引起的过激行为。实现教育公平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根源,贫困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应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公平
高校家庭贫困生数量较为庞大,作为一个比重较大的特殊学生群体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国家的资助政策相对完善,贫困学生的经济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缓解,但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表现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多数贫困生的首要心理问题。经济的拮据让他们在穿衣吃饭方面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现在学生中家庭经济好的学生穿用讲究名牌,甚至奢侈品,吃饭方面讲究情调,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一边打工一边维持生活,还要节约一部分用于交学费,甚至补贴家用。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接触到更多先进思想,拥有更多的先进电子产品,熟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这些知之甚
少,强烈的对比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产生自卑心理。
(二)敏感心理
自卑心理引起他们的敏感心理,对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过度敏感,个别学生由此引起过激行为。有真实案例,某学生因为助学金未被评选上,对他人的话语过度敏感而走向杀人的犯罪道路。由于经济的困扰,娱乐、社交方面的缺失,由此很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判断,部分贫困学生会对其他同学谈及品牌等过度敏感,严重的同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玩笑、一个眼神而产生仇视情绪。这些贫困生的自卑心理越是严重,他们就越是敏感。
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及对策
( ) 一 生活 上 的 自卑 与依 籁心 理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 , 意见明确提出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 势 下全面 贯 彻党 的教 育方 针 , 推进 素 质教 育的 重要 内容 。
是 培养 高素 质人 才 的重 要环 节 ,是加 强 和改进 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 教育 的重 要任 务 ” 。
困大学 生 的 “ 心理 贫 困 ”已成 为 当前高 校一 项 紧迫 的工
作 o[) 1- 1 ̄ z7
一
、
贫 困大 学生 “ 心理 贫 困” 的特 点表 现
由于经 济困扰 ,高 校贫 困生 往 往在 思想 上和 心理 上 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 存在着诸多心理 问题。 这些心理问 题纷繁复杂、 相互交错 , 有些甚至互为因果 , 具体体现在
要心 理 反映 是 自卑 与依 赖 、 自我 封 闭与 孤独 、 虑 、 焦 自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虚荣、 妒忌压抑等心理。 心理贫困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 的健康 成 才 , 影响 高校 的和 谐与 稳定 , 以研 究 和解 决贫 所
收 稿 日期 :0 9 0 —1 20— 6 6
经济的压力诱发 自卑的心理 ,往往还表现在 贫困生 面对贫困彷徨无策, 对学校存在等、 、 靠 要的思想 , 自我解 困 能力差 , 把党 和 国家 、 校 为其解 决 经济 困难 的措 施 当 学 成 理所 当然 要享 受 的待遇 , 自己主 动 采取 克服 困难 、 而 自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不断增加,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其中许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诸如自卑、回避交往的痛苦心理、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的因素。解决对策是:完善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情感交流;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障碍;原因;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与日俱增。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虽然能完成学业,但因其家庭经济问题和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有自卑的心理、回避交往的痛苦心理、抑郁的心理、人际交往困难、对金钱的敏感性和情绪紧张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进而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因此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关系着学生本人而且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一、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在人们争先恐后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等观点也逐步形成。在这种唯钱是从的观点影响下,人们对富有者怀有羡慕的心理,而对贫困者则投以鄙视的目光。贫困大学生虽身处校园,但长期受到宏观社会背景的影响,内心深处易产生世态炎凉的感觉,
致使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另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消费需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时尚,而学生的消费欲望无时不在受到社会的影响,以致在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多元化的消费热点,这满足了家庭殷实的大学生享受的需要,却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所谓心理贫困,这里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主要的心理反映是:自卑与依赖、自我封闭与孤独、焦虑、自大
与虚荣、妒忌等心理。心理贫困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
的心理贫困问题成为当前高校一项紧迫的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扩大,关注贫困
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
容辞的职责,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引领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彻底摆脱“双贫”困扰,是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1 造成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原因
心理贫困,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
变化。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和“心理贫困”同样不容忽视。心理上的问题必须从心理的成因入手,对症下药,方可解决
问题。调查表明,当前贫困生之所以出现自卑、自闭、嫉妒、虚荣和对社会认识上的偏差主
要源于自卑心理。短暂的自卑,毫无大碍,但不及时解决,必将形成心理贫困[1]。造成贫困
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差异使其对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城市生活丰
富多彩,现代化的建筑、设备比比皆是,人们往往是见多识广,而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开发也是任 重而道远 的, 作为一名 职校英语教 师 , 应该 积极 面对 , 认真 钻研 , 断拓展 , 索与专业 相结 合 的 不 探
语知识 与岗位技能相结合为 目的。职校英语教材 编写 要淡 化基础英语概念 , 出 口语运 用能力 , 突 以能力 培养
为主线 , 以学生就业为导 向 , 教材应 当与 岗位技 能之 间
衡状态持续一段 时间 , 就会逐步形成抑郁心态 。 3自尊心 、 . 自卑感 、 自悲心理共存 。 由于生活环境和 学习条件 限制 , 困生在 知识 面 、 贫 信息量 和实践能力方 面稍显逊色 , 这使他们 的 自尊心受到很大 打击 , 常常 陷 入 自卑之 中。 经济上 的“ 弱者” 地位 , 不仅制 约了他们 的 生活 , 也抑制了他 们能力 的发挥 。 知识学得多精深 ,也不是 为 了让学生学 习英语专业 知 识, 在职校 , 英语 只是 一个 工具 , 一个增 加学生 就业机 会 的筹码 ,职校英语教 学是帮助学 生掌握就业时用得
康 的主要 内因 , 表现为三方面 : 着重 一是理想大学 生活
知识 。 总之 ,职校英 语校本教材 的开 发是顺应时代 发展 的, 是一个长期 而且 系统 的工程 , 职校英语校本教 材的
上 的基本语 言知识 , 所以 , 职校英语校本 教材 的开发要 突出岗位 实用性 , 在教材的 内容选材 上 , 以培养学 生英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15120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朱广生,陈克文
(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广西柳州 545006)
摘 要: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探究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 键 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1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6225
作者简介朱广生(2),男,广西博白人,广西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0 引言
2004年马家爵案件给高校乃至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在目前日渐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中,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不单纯是经济解困问题,由经济窘困还引发的心理贫困问题,心理贫困者往往伴随着自卑、焦虑、敏感、虚荣、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下面就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及对策作探究。
1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探析
111 家庭环境对贫困学生人格形成的早期影响
个体认知心理的形成、人格的发展与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个人的早期经历有着直接关系。对于家庭贫寒的大学生,其成长的家庭环境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会呈现出一些普遍特征,并对其今后的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首先,家庭收入微薄导致个体需要长期得不到必要程度的满足,使得贫困生形成压抑的心理倾向。压抑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等排斥于个人意识领域之外,使其不为自己所知觉,以解除自己心理上的负担与紧张[1]。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压抑的结果是把意识所不能容纳的经验和体验贮存在潜意识中,如果个体潜意识里蕴藏的痛苦经验与被压抑的冲动过高,超过了意识管制能力时,就容易造成个体的人格障碍,出现心理失调或心理疾病。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力量薄弱,使个体需要的满足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再加上来自父母和个体自我对压抑反应方式的不断强化,使得压抑逐渐成为贫困学生的一种习惯性心理适应方式,使他们面对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经常处于焦虑、苦恼、矛盾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之中。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化视野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臧爱明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费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得学校的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另一方面造成了贫困生问题,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因
此引发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特点和研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
心理问题和解决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351-02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招生的规模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学费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界也开始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更多的关注[1]。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普通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对于高职院校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贫困生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因为这些学生不仅仅面临的是经济贫困,在就业和社会认可方面相对较低的现实,这些综合因素使得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鉴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帮助高职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一、高校贫困生概念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教育经费也由原来国家全部承担到转变为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3]。高校收费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办学条件,但是由于收费标准的提高,使得贫困生的比例和总数不断增加。例如在2003年的统计中,相关数据表明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5%左右,这一数据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文件规定,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的学生,其他的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贫困生进行了界定,但是贫困生有一些共同点,无力支付学费、无力支付杂费去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生活费用低等[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f ) 贫困大学生 的概念界定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 家招收的普 1 通高等学 校学生中 ,由于 家庭经济 难 ,无力支付教育 费用( 包括学
费、 生活 费、住 宿费 、书费等) 或 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 的学生 , ( ) 2 贫困大学生心 理健康 问题概 念及界定。主要指 处于经济困
窘的贫困大学生 ,因面临 比一般大学生在生活 、消费和学习方面更大 的压 力,而在心理反应上表现 出来的未能达到大学生心理 继康标 准的 心理 偏差状态和心理失衡状态 。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增大 、社会现 象 和 自我认 同出现偏差 、情绪情感出现负向性 和波动性 、 心理适应和 自 我 角色定位出现严重混乱等程度不等 的不 良心理状态 。
1 贫 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定义及其不 良影响
不希望 自己本 己脆弱的心灵再受到伤害 。害怕另 人怪 异的 目光 ,甚至 I J 憎恨别人对 自己的蚓情和怜悯 ,对 自我的形象相对 的敏感和关注 。③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和简单 。贫困大学生 经济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精神 压 力 ,在思维 方式和人 际关系上 更趋于封 闭 ,并产生 了种种心理 障 碍 。有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自己的处境 ,并不可抑制地抗 拒着师生善意的同情 ; 们不愿 积极 主动地与人交往 ,生活封闭 , 他 还 有些贫困大学生 由于贫困而对社 会持极端的观点 ,思维方式相对封闭 和简单 ,影响了心理健康 。 () 3 资助体 系和 心理 支持工作还 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① 目前 的 资助体 系尚不完善 。现阶段高 校对 贫困大学生实行 “ 奖学金 、助学贷 款、 勤工助学 、 减免学费 、 困难补助 ”和 “ 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 的 助 学体系 ,各高校再 依据 自身 条件相应 地组织 实施 “ 、贷 、助 、 奖 减 、免 、补 、勤 ”等 助学手段 。贫 困大学生助 学工作取得 了一定成 效 ,但仍存在 许多问题与不足 :一方面 , “ 、勤 、助 、 ”,力不 减 补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长期受经济贫困的困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幸福感。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关心,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助,进而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自身的困境。对贫困生的帮助,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结合时代的特征,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1。乐观、开朗
通过对近几届大学生的观察,笔者发现,新时期的大学生表现出了新的人格特点。他们乐观、开朗、积极,能够正视自身的经济贫困问题,不会盲目自卑,不会一味地抱怨,能够积极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同时也会主动寻找兼职机会,以改善自身的条件。对于外界的帮助,他们不会表现得过于敏感或自卑,能够坦然接受,同时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自尊心强、敏感
通过对贫困生心理的研究,笔者发现,部分高校贫困生对自身的问题比较敏感,自尊心很强,容易把很多问题归结为自己的贫困问题,在做事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特别放不开、敏感。贫困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会导致出现这样的
情况,如做任何事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他就一般不会轻易去做。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做不好。这一现象在他们评为“特困生”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这些学生对自己更加关注,做事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大家会责怪自己,怕被别人瞧不起,也因为这样,他们一般很少主动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就容易失去很多机会,也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3.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较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
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健康,而主观幸福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积极寻找兼职,锻炼的机会较多,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贫困生这一学校内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对高校工作者而言,不仅需要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起因,更应注重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并且帮助他们建立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常怀感恩之心,并且勿忘回报社会。
随着当今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比例增加,贫困学生的比例同样也在增加。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500人,贫困学生人数为237人,所占比例约为15.8%。
一、贫困生界定
根据学院学生手册规定,贫困生分为特殊困难学生,困难学生及一般困难学生。
1、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需满足量化测评分70分以上(量化测评分(M)=家庭经济测评分(X)×60%+民主评议测评分(Y)×30%+院系综合测评分(Z)×10%),同时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父母双亡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及无直接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救济的;(2)父母双残丧失劳动力;(3)父母病重或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4)有残疾人证的学生;(5)突发性变故造成家人及财产损失;(6)边远少数民族困难学生;(7)低保。
认定比例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5%。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满足量化测评分60分以上,且同时满足以下情况之一:(1)家在边远贫困地区且以务农为主,遇突发灾害导致收入减少;(2)父母下岗且未再就业或一方丧失劳动力;(3)单亲或父母离异未再婚,且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保障;(4)多子女上学;(5)纯农户。
认定比例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10%。
3、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量化测评分大于50分,一般贫困学生不超过院系学生总数的5%,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城镇家庭父母一方无工作或下岗;(2)家中突然变故导致收入减少;(3)其他情况导致困难。
二、贫困生心理现状
作者对江苏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校贫困生进行测验,发现有一部分贫困学生情况较好:乐观、积极、独立、细心且周到,但是由于家庭困难,导致学生心理上也产生了变化,如自卑、自负、敏感,敌对等。他们遇到的困难越多,心理问题也逐步增多。
1、自卑心理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存在着物质和文化上的双重差异。在物质上,以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为例,学生生活费每月不低于1500,多数同学使用iPhone、三星等超过4000元手机,而贫困学生则是靠助学贷款和课余打工维持生活和学业。在文化上,且非贫困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镇,苏南地区,而超过90%的贫困学生则是来自苏北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体育、美术、音乐、计算机等课程无法更好的开展,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学院,以美术、设计为主的学院,很多东西对于贫困学生来说都是新的尝试,学起来比非贫困学生累。超过80%的贫困学生社交能力远不如非贫困学生,进入大学,他们极少会参加团学,不敢竞选班委,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缺乏自信。
2、不安心理
一个大学生要完成三年学业,其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大约在三到四万元左右,而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费用则是更多。为了供子女上学,很多贫困学生家长卖掉家中贵重物品,有些甚至举债,其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改变命运。因此,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他们承受了很多心理和物质上的压力,由于自身家庭经济的困难,很多贫困生生活拮据,为学费发愁,为生活费发愁。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很多贫困生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打工兼职,赚取生活费和学费。另外,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剧了他们的不安,很多外地学生想要留在本地,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
3、自闭心理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部分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拒绝”别人的帮助,有需要贷款的学生“拒绝”申请贷款。即便学院对贫困生这一群体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也有一部分贫困生不愿意“公开”寻求帮助。在他们看来,接受别人的帮助,像是在接受“施舍”,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每年的新生入学,这样的情况也都存在。他们不愿意填写助学金申请,领取助学金等。贫困生的心理比较敏感,高职院校助学金的申请、阳光助学金等都有公示环节,对一部分贫困学生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4、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同样也是影响贫困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学生常常因为家里贫困而导致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但同时他们又有自尊上的要求,这是矛盾的,因此,这会造成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一定困难。学校是个集体生活的地
方,由于家庭经济上的困难,贫困学生一般都不会参加集体聚会等活动,这些有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的交流减少,从而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贫困学生开展心理自我调适,加强对其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问题,尽量消除因为贫困而造成的紧张与自卑的心理,学费等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助学贷款等途径来解决。据笔者观察与统计,许多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压力是因周围环境对比所致的虚荣心造成的,虽然说对相对富裕生活的追求和期望摆脱贫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与此同时必须正确面对问题,通过自身努力的学习和进步来改变现状,而不是只将目光局限于自身贫困的问题上。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心理品质和情操的培养,提高受挫能力,消除绝望心理压力。贫困生应积极进行心里自我调适,向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以减輕内心压力。
2、开展勤工助学,关怀贫困学生。目前,在许多高校都对贫困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帮助措施,诸如设立奖学金、贷学金、困难补助,缓、减、免学杂费,吸收社会上提供的的补助以及企业设立的奖学金等手段来解决贫困生问题。但是,这些手段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使贫困生产生消极等待补助的心理,不利于他们自身积极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里,通过勤工助学这一手段让贫困生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能获得补助,在解决了实际困难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宣传工作中,榜样的作用无穷无尽,近年来涌现的一批先进贫困生代表其中的佼佼者诸如洪战辉等先进个人事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此,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社会上,通过各种宣传的方式、各种途径对先进典型进行传播,对优秀个人进行跟踪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让贫困生从榜样的身上取得动力,看到希望,不断奋勇前进。
4、传播正确教育理念,努力回报社会。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人应当无时无刻不心怀感恩之心,贫困生群体亦如此。因此,培养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无比重要,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在自身进步之后能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得到社会帮助的同时,更应为社会有所付出,既要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和水平,也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对贫困生来说,回报社会的方式有许多,譬如:多多参加志愿活动,去敬老院、社会福利院以及各类NGO组织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经历来影响其他贫困学生,为他们树立正确典型。通过这些举动,不仅能让他们锻炼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并且充满感恩之心,更能够让自己不断提高以及升华。
我们不仅要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帮助,更要注重对他们心理方面的引导。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不足,更是忽略了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重视,因此,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来,通过系统的教学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与此同时,要对贫困生加强关怀意识,鼓励并帮助他们积极进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社会责任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保持自信心,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前行,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同时不要忘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