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宋士杰》教百姓如何打官司
包公审石的故事
包公审⽯的故事
侦查分类:刑事诉讼
包-公审⽯是⼀个古⽼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个⼩孩,靠卖油条挣⼏个铜板和妈妈相依为命。
⼀天,⼩孩在庙会上卖完油条,站在⼀块⽯头上看戏,盛油条的篮⼦就放在⾝边的⽯头上,看完戏后⼩孩发现篮⼦⾥的铜钱没有了,⼩孩坐在地上⼤哭。
包-公正好打这路过。
包-公询问了情况,说要审问⽯头,是⽯头偷了⼩孩的钱。
包-公命令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将⽯头抬到开封⼤堂门前,公开审判。
庙会上⼈很多,出于好奇⼼,都跟着包-公到开封⼤堂旁听。
包-公问⽯头:"你是不是偷了⼩孩的钱?从实招来!"连问数遍,⽯头当然不会回答。
包-公⼤怒:“不动⼤刑,谅你不招。
与我重打四⼗⼤板!”
王-朝、马-汉抡起⿊红棒开始打⽯头。
围观的⼈哈哈⼤笑,嘲笑包-公是糊涂蛋,⽯头不会说话,这太荒唐了。
包-公突然⼀拍惊堂⽊:“本府审案,何⼈在此喧哗,咆哮公堂者,每⼈罚⼀枚铜钱。
”
公孙策端来⼀个⽔盆,让每⼈往⾥扔⼀个铜钱。
有⼀个⼈刚把铜板丢进⽔盆,就被包-公抓住了,说这个是⼩偷。
⼩偷不承认,包-公⼤怒:"⼩孩的钱放在油条篮⼦⾥,钱上有油,只有你丢下钱,⽔⾯上浮起了⼀层油。
偷钱的不是你是谁!"
从⼩偷⾝上搜出的钱放在⽔盆⾥都起油花,且与⼩孩丢的钱数额⼀致。
⼩偷只好伏法。
包-公审⽯,审⽯头是假,收集物证是真。
包-公利⽤的是赃物附着物(油迹)与篮⼦的附着物(油迹)具有同⼀性的道理,很快破了案。
古代法律案例剧本四个人(3篇)
第1篇人物:1. 张明(原告)2. 李华(被告)3. 王法官(法官)4. 刘捕头(捕头)场景一:府衙大堂(王法官坐在审判台上,刘捕头站在一旁,张明和李华分别站在原告和被告的位置。
)王法官:原告张明,被告李华,本官今日审理你们之间的“飞鸽传书”案。
原告张明,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被告李华偷看了你的信件?张明:(激动地)法官大人,我有证据!这是我写给妻子的密信,却被被告李华偷看了!王法官:那你把证据拿给本官看看。
张明:(从怀中取出一张破旧的纸条)这是我在路上遇到风,信纸被吹破了,剩下的一半。
请法官大人过目。
王法官:(仔细查看纸条)嗯,这确实是张明写给妻子的密信。
被告李华,你有什么要说的?李华:(狡辩)法官大人,我承认我看过这张纸条,但那是因为我在路上捡到的。
我不知道这是张明的信件,更没有偷看他的隐私。
王法官:本官看你狡辩之状,显然心中有鬼。
你把当时的情况如实告诉本官。
李华:(无奈)好吧,当时我确实在路边捡到了这张纸条。
我看它破破烂烂的,就想捡起来扔掉。
但是,我看到纸条上的字迹,觉得这张纸条可能有价值,所以我就把它带回了家。
王法官:你把这张纸条带回家后,又做了什么?李华:(犹豫了一下)法官大人,我……我把这张纸条拿给我的朋友王二看了。
王法官:你的朋友王二又是何人?李华:他是我同乡,我们在一起做生意。
王法官:你把这张纸条给他看,是不是觉得他也会像你一样,偷看别人的隐私?李华:(沉默)王法官:本官现在宣布,被告李华偷看了原告张明的密信,构成侵犯隐私。
根据《大明律》规定,本官判决被告李华赔偿原告张明损失银两五十两,并当庭向原告道歉。
李华:(低头认罪)我认罪,我愿意赔偿原告损失。
场景二:府衙后院(张明拿着赔偿的银两,心情舒畅。
)张明:(自言自语)谢谢第2篇人物:1. 张大人:朝廷官员,清正廉洁2. 李捕头:县衙捕头,机智勇敢3. 王秀才:贫苦书生,因案牵连4. 赵老板:富商,涉案嫌疑人场景一:县衙大堂(张大人坐在大堂中央,李捕头站在一旁,王秀才和赵老板分别跪在两侧)张大人:(严肃)李捕头,此案已有眉目,你可曾调查清楚?李捕头:(恭敬)回大人,已经调查清楚。
名公书判清明集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人伦门>本年度读书会中,个人负责报告《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人伦门>当中,七条宋代官员的审判案例。
就内容而言,这七条案例(注一),皆属父母子女之间的争讼。
共计两条是父子相争,五条属母子相争。
就争讼的原因而言,以不孝与财产纠纷两项,为这类案件争执的焦点。
以下,先就对各条数据中较不易理解的部份加以批注,再就这些审判案例反映的问题加以讨论。
史料批注1、「枷项日程」:处以枷锁于颈部的刑罚数日。
2、「戒励状」:由官府核发的文件,旨在给予争讼双方书面的警告。
3、「裒长益少」:裒:(一)减少,消除。
(二)聚集;「裒长益少」义同「裒多益寡」,即损有余,补不足。
4、「小弁之怨」:<小弁>出自《诗经》<小雅>篇,为周幽王太子宜臼所作。
由于西周末年,幽王宠信褒姒,欲立伯服为太子,废申后及宜臼。
宜臼被废后,作<小弁>,抒发哀怨。
后有人以此事问孟子,子女是否可以埋怨父亲,孟子的解释,这是由于人子关心并重视与父亲关系的表现,故孟子以<小弁>之作为亲亲的表现。
5、「剽闻」:剽:劫掠、攻击、抢劫、削分。
剽闻指突然听闻。
6、「仇香」:又名仇览,东汉人。
其事见《后汉书.仇览传》。
7、「近过仇舍」:此句疑有错字,应为近过陈舍,与前后文较能连贯8、「鸱」: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类,其性残戾,会食其母。
古文中常被用作不孝的象征。
问题讨论本人负责报告的七条审判案例,争讼双方的关系皆属父子或母子,在《清明集》中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
这七条案例,都是由父母控告子女,子女控告父母的情况并未出现,与宋代的法令对子女控告父母的限制有关(注二)。
先就父告子的两条案例说明:◎<子未尽孝当教化之>:在此案中,因盗牛纠纷而致父亲告儿子,审判官为蔡久轩。
本案在初步审理时,将儿子以「不孝」罪判处「编管」的刑罚,但蔡久轩以为若有不孝的情况,应当先行教化,因此改判较轻的「项枷」,并令儿子跪拜父亲,以候父慈子孝,再将儿子释放。
至于子盗父牛的处理方式,则在判词中并未讨论。
学生_10戏曲1_简史行当流派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Opera Culture 徐 泳 xuyong@ 2010.3-4关于本课程 (1) 基础性内容 1) 戏曲是什么?不是什么? 2) 戏曲有什么?组成部分 3) 戏曲从哪里来? 4) 戏曲为谁演? 5) 戏曲演什么? 6) 用什么本领招徕观众? 7) 用什么艺术/美学观念演? 8) 这样演的原因?效果? 9) 戏曲到哪里去? (2) 教学目的、思想和教学方式和内容 1) 目的:学习知识,感受艺术,参与表现,愉悦身心 2) 思想:开放式,互动性,自组织,展才艺 3) 方式:观摩为主,讲授为辅,鼓励学唱,内外结合 3) 内容:片段、折子、对戏、本戏;突出唱段1(定义) (元素) (历史) (对象)朝野富贫 (内容)古今历史传奇 (功法+技法,流派) (程式、虚拟、夸张) (比较文化与品评) (挑战、思考)(3) 考核、考试 a) 基本知识开卷。
b) 论文/演讲:言必己出,反对抄袭! (60%) (40%)选题:戏曲的文化性;戏曲与大学生;戏曲赏析;戏曲前途;报道性文体、辩论等。
c) 演唱:分层次选拔,同学可参与评分。
(40%) 演唱+论文以演唱为主(30%+10%) 演唱:传统、现代不限,剧种不限:京越梅评豫冀秦,扩展到评弹单弦大鼓书。
长短不限:大段、小段、四六八句。
念功、动作“起霸”等。
京剧练习方法 学唱京剧(戏曲)的 4 阶段(境界) : 听—泛听各行当流派,注意行腔、咬字。
哼—根据嗓音选行当,随时随地哼唱,注意气口。
清—人前清唱,配乐/无配乐。
注意记唱词,加念白。
登—韵味清唱/彩唱,加简单身段,注意手-眼-肢体配合。
注意: 从简单唱段练起。
首句唱好 叫板配乐后准确切入( “摆驾”— 起音乐—“海岛冰轮…” ); (“一轮明月照窗 前…”); 把握气口 拖腔偷气,丹田气。
(“此时间不可…爬…”) 发好颤音:小颤;波动 sin 曲线; 字头—字腹—字尾。
京剧剧本《铡美案》(一名《明公断》)
京剧剧本《铡美案》(一名《明公断》)铡美案主要角色包拯:净秦香莲:旦陈士美:老生皇姑:旦国太:老旦情节“铁面无私”的包拯,接受了秦香莲对她丈夫陈士美的控诉——“杀妻灭嗣”,在公堂上,教秦香莲与陈士美当对质。
陈士美倚仗驸马身份,强词狡辩,包拯秉公处断,不顾皇姑、国太的阻挠,铡死了陈士美。
注释《铡美案》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也是一个优秀的传统剧目。
这个剧本是以中国京剧团演出的《秦香莲》中的《铡美案》一折为底本,由中国京剧团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郑亦秋与本院编辑处邱炘、吕瑞明共同整理的。
根据《京剧丛刊》第二十六集整理【第一场】(四侍卫、张龙、赵虎引包拯同上。
)包拯(引子)赤胆忠心,保宋主,锦绣龙廷。
(念)乌纱罩铁面,与民断屈冤。
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
(白)老夫,包拯。
宋室驾前为臣,官拜龙图阁大学士,兼理开封府府尹。
适才朝罢而归,偶遇秦香莲拦轿喊冤,状告当朝驸马陈士美,杀妻灭嗣。
老夫也曾命她前去写状,这般时候,未见到来。
左右,伺候了。
(马汉、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上。
)秦香莲(白)参见相爷。
包拯(白)呈状上来。
秦香莲(白)是。
包拯(白)啊?老夫命你前去写状,因何白纸呈上?秦香莲(白)状告当朝驸马,无人敢写。
包拯(白)哦!状告当朝驸马,就无人敢写?秦香莲(白)正是。
包拯(白)来!将她带在官代书写状,哪个不写抓来见我!马汉(白)随我来。
(马汉、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下,同上。
)秦香莲(白)状纸写毕,相爷请看。
包拯(白)呈上来。
“具告状人秦氏香莲,年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陈士美,杀妻灭嗣”……秦香莲(哭)喂呀……包拯(白)带下去。
(秦香莲携冬哥、春妹同下。
)包拯(白)来。
马汉(白)有。
包拯(白)拿我名帖,请陈驸马过府一叙。
马汉(白)是。
太监(内白)驸马到。
马汉(白)驸马不请自到。
包拯(白)哦,我正要寻他,他倒来了。
有请。
马汉(白)有请。
(四校尉、大太监引陈士美同上。
四校尉同下。
)包拯(白)驸马。
陈士美(白)明公。
漫谈古代讼师
世上若无此等人,官府衙门不用设,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反正他教的办法都是官府没有办法对付的。
大家好,本期《故事与法》我们要讲一个,古代帮人打官司的讼师的故事,以及讼师,讼棍,和我们现在律师的区别,还有就是古代法律,对于这个是怎么规定的,讲到讼师现在很多电视节目里面,都有讼师的形象,有很多电视剧里面提到讼师,不过在我们传统戏曲里面,讼师的地位远远没有,我们现在电视剧拍得那么高,比如最有名的写讼师的,一个传统剧目就叫《宋士杰》,这是周信芳改编的一个京剧,它的来源是在明末清初流传的,民间戏曲川剧汉剧,当时都有一个剧目叫《四进士》,《四进士》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它是讲四个进士都是少年中了进士,考中了进士,四个人都要去当官,四个人意气风发,结为兄弟,以后过了好几年,四个进士都去当官去了,其中有一个叫田伦的,他的姐姐嫁到了杨家,然后他那个姐姐,又跟她的丈夫两个人合谋,害死了小叔子,把小叔子害死不算,还把她的弟媳妇给赶出门去,把这个弟媳妇卖给一个过路人,这个弟媳妇叫杨素贞,过路人叫杨春,把她卖给他做妻子,按照古代法律同姓是不能结婚的,杨春后来也就不跟她结婚,就跟杨素贞结为兄妹,然后就替她去告状,要告倒田伦他姐姐,那是一个杀人罪,他们准备去告状的那个官,是郑州的知府,就是“四进士”当中的顾读,他们准备到知府那里去告状,结果在半路上两个人走散了,杨素贞在树林里碰到一个算命先生,那个算命先生听她讲了,这个冤枉的故事以后,算命先生就替她写了一个状子,他说你可以去告状,就到郑州顾读那里去告状,顾老爷那里去告状,那个写状子的人是谁呢,就是"四进士"当中的,另外一个(人)毛朋,当时担任了八府巡按,是专门的一个检察官,他建议杨素贞去告状,他自己是微服私访,没有暴露他官员身份,然后杨素贞跟杨春,又先后来到郑州城外的宋家客店里,那个开客店的老板就叫宋士杰,这个人原来是衙门里的刑房书吏,也是一个办事员,后来被革退,因为得罪了官府以后被革退,他在开了这个客店以后,也经常替人出点打官司的主意,所以就是一个讼师,他看了杨素贞这个状子,就教杨素贞怎么去打官司,说来也巧,他们"四进士"当中那个田伦,杨素贞这个案子,因为(是)田伦姐姐发起的,田伦知道杨素贞,现在到顾读那里去告状,就写了一封信给顾读,请他要千万包涵,同样还给了三百两银子作为贿赂,送信的送银子的这个衙役,那天晚上也睡在宋士杰这个客店里,宋士杰半夜里听见他们这两个衙役,唧唧咕咕地讲什么顾老爷田老爷,顾老爷跟田老爷,是结拜兄弟之类的话,就有点怀疑,晚上等他们睡着了,就把他们行李打开,把那封信拿出来看了一边,他因为是刑房书吏,当然很熟,然后就把这封信抄录,做了一个抄件,原件封好做了一个抄件,三百两银子,上面的银号也都记录下来,到了第二天杨素贞去告状,果然被顾读(赶出去),顾读收到了信收到了银子,就说杨素贞是没有道理,把她赶出去,后来杨春又来,这个宋士杰又替杨春写了状子,再告到八府巡按毛朋那里,毛朋又收了状子,就传这个宋士杰来作证,在大堂上,宋士杰就揭露了,顾读接受田伦贿赂这个事情,把那封信当场拿出来读了一边,还说了这三百两银子的事情,结果顾读就被罢官,杨素贞冤案也得到平反,照理说这个案子里面,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宋士杰应该是大大有功对不对,但是毛朋判完这个案件以后,是判决宋士杰唆讼,教唆人词讼,教别人怎么打官司,所以判决充军,前面这个顾读,已经打了宋士杰四十大板,说他唆讼已经打了四十大板,现在毛朋判这个案子,尽管案子已经翻过来了,照样要判他流放充军,好在杨素贞在公堂上一看,看看这个关老爷的脸有点儿熟,那就想起来了,这个关老爷,就是给她写状子的那个人,赶紧告诉宋士杰,她说这个人就是在树林里,替我写状子的那个人,宋士杰这张嘴也是非常能讲,马上就不服,他说我不是唆讼的人,在柳树林里写状子的那个人,才是第一个讼师,才是第一个唆讼之人,再说就要穿帮了,就要把毛朋那个事情讲出来,毛朋就大笑,就把宋士杰给放了,这个故事主角实际上是宋士杰,四个进士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四个人物的背景,所以后来周信芳改编的时候,就把它改编成叫《宋士杰》,后来还拍了电影,是很有名的一个戏,在这个戏里面,从我们现在人眼光来看,就有点奇怪,宋士杰帮人打官司,而且是帮好人打官司,而且确实帮官府破了这个冤案,这宋士杰怎么会反而要受到处罚呢,反而要挨板子,我们现在说这个是见义勇为,还应该表彰,从我们现在律师的角度来看,杨素贞还得给他一笔律师代理费,所以这个就必须要知道一点,中国古代法律对于讼师的态度,,世上若无此等人官府衙门不用设,这就是讼师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讼师是否也有苦衷,,在中国古代法律上面,讼师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不允许有讼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就是官方哲学叫儒学,儒学的开山祖师爷孔夫子,他对诉讼,老百姓去打官司这件事情,非常不满意,他说起来也做过三年,在鲁国也做过三年最高法官,但是人家问他,你当法官的体会是什么,他从来不说的,,打官司裁断案件这个事情,我实际上跟别人做得也差不多,如果让我实现我的意志的话,我来做,那就是要让这个社会上,没有诉讼发生,这个说法也没人考证,但是以后历代的儒家学者官员,因为后来考科举,当官的都是学儒家的理论,所以他们都把诉讼这件事,看成是坏事,他们到了一个地方,首先一件事情就是要息讼,就把老百姓打官司的要求,给他平息下去,息讼的办法除了政治宣传,除了道德教化,除了正面的诱导以外,很大程度上就要在制度上设定,不让老百姓轻易打官司,不让老百姓轻易打官司里面,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老百姓不懂诉讼之事,,讼师是躲在幕后的,他不出场不出庭,给那个当事人写状子,那个状子一看就知道是讼师写的,当然他写得很有水平,很有法律常识的,那这个官员就知道,这个是讼师写的状子,只要你没有添加情节,没有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个他还是认可的,但是如果你去代理的话,这个就不可以,你如果这样来的话,那就是讼棍,法官就有权力先把你打一顿,所以为什么叫讼棍就是这个道理,就是他们的屁股腿,硬得像棍子一样不怕打,啪啪打了以后,他们每次来每次都要(被)打,只要被官员发现,你今天代的是张三,明天代的李四,抓来就要打,讼师是教人家怎么诉讼的,那官员也是反对的,说起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讼师下场就很惨,传说在郑国春秋的时候,有一个专门替人打官司的,叫邓隙,这个是我们讼师行业的祖师爷,他就是教人怎么诉讼,老百姓有什么要打官司的就请他,大的案子他收人一件衣服,小的案子他收人一条裤子,拿人家衣服以后,拿了人家财物以后,他就教人怎么打官司,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反正他教的办法,都是官府没有办法对付的,后来惹恼了郑国的执政当局,就把他给砍了,有的人说是资产杀的,有的人说是资产的一个接任者杀的,反正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讼师是蛮倒霉的,以后历史上的讼师,也都是受到法律处罚的,法律只是规定,你可以替人写那个状子,但是你在写状子的时候,你不能够教当事人,你教当事人怎么打官司,或者在这个情节上面夸大其词的,那个就是教唆词讼,那就是个专门的罪名,那就是要杖八十就要打,最高可以判三年徒刑,尤其注意的是,不能够撰写教人怎么诉讼的书,教人怎么打官司的书,那个书是禁书,写这个书的人,一(被)发现就是判三年徒刑,在好多朝代都是充军,要判充军流放,所以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得到法律帮助的可能性真是很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文学作品当中,讼师的形象都是很差的,像《四进士》当中,宋士杰这种讼师,他尽管打赢了官司,但是因为他是在杨素贞这个案子,原来要求平反冤狱的同时,他提出顾读受贿这个事情,这个告得事情跟你没有关系的,这个就叫教唆词讼,正是因为讼师,在我们这个传统文化里面,是被主流文化蔑视的,认为这种提倡诉讼是不对的,所以在小说里面,讼师的形象都是非常非常差的,,杀奸不成屠夫走投无路求讼师,讼师出恶招,明天早晨谁到你们家来买肉的,你把他拖进去一刀砍了,把尸体放在你老婆身边不就完了吗,儿子打父亲儿子为脱死罪求讼师,讼师出奇招,喀察一口把那个儿子耳朵给咬下来了,然后说好现在你到衙门去吧,,在清朝人俞蛟写过,一个叫《梦厂杂著》的笔记小说,这个里面记录了很多讼师的故事,有些故事都是把讼师写得很惨,这里面讲到新昌县,有一个陈讼师很有名,一直是写状子,在当地是最有名的讼师,说到新昌县有这么一件事,有个屠夫发现自己妻子跟别人通奸,他那天晚上一怒之下就冲到房间里,就是要杀奸,结果一刀砍下去,那个奸夫跳起来逃走了,把自己妻子杀死在床,那个奸夫逃走了,我们上次讲过的,古代杀奸要杀双,两个人必须在一起,因为法律规定的允许杀奸是在,奸夫奸妇于奸所登时杀死,要在那个行奸的地方当场杀死,那必须两个人在一起,当场两个人在一起,现在一个人不在,那个屠夫吓坏了,赶紧去找这个陈讼师,陈讼师说你也蛮有钱啊,他说我这个是救你一命,你要给我多少多少银子,那个屠夫当晚凑了很多银子,送到他家里,然后那个讼师轻飘飘地跟他讲,那不是很简单嘛,明天早晨谁到你们家来买肉,你把他拖进去一刀砍了,把这个尸体放在你老婆身边,不就完了嘛,然后这个屠夫千分万谢地去了,第二天一大早就等在门口,第一个上门的顾客,把他拖进来一刀砍了,翻过来一看,被他杀的那个无辜者是谁呢,是陈讼师的儿子,这是一个报应的故事,它就是说这个讼师,设这样的毒计,所以结果就是现世报,马上得到报应,,这部小说里面另外提到一个讼师,是吴江县的叫郦允恭郦讼师,说这个讼师也是专门挑唆词讼,(这种事情)做得多的,他们当地有这么一回事,有一个老子打儿子,老爸讨厌那个儿子,打那个儿子,结果这个儿子居然敢跟老爸对打,一拳打过去,把老爸两个牙齿给打落了,牙齿打落了,这个老爸就到衙门里去告这个儿子,那不得了你把老爸打成伤的话,从法律严格意义上你殴父见伤,那就是(忤)逆罪,那是死刑啊,所以那个儿子吓坏了,儿子吓坏了,赶紧去找这个讼师,找这个郦讼师,郦讼师说你这个罪大了,他说你不得了了你是死罪啊,那个儿子也吓坏了,那个儿子已经跟爸爸分家过了,家里也有钱自己有钱,郦讼师说这样吧,你把家产都给我都算给我,写一个纸给我,你这个家产值多少都给我,那个人也没办法,“哗哗”赶紧写一个给他,给了他以后,他说好你过来,我贴着你的耳朵,这个不能讲给别人听的,我要轻轻地告诉你,等到那个儿子凑过来,喀嚓一口他根本没说话,喀嚓一口,把那个儿子耳朵给咬下来了,然后说好现在你到衙门去吧,他(儿子)说我这耳朵疼得要命,我这耳朵被你咬(掉了),我怎么去打官司,你就如此如此一说,那个儿子就不怕了,把这个耳朵简单包一下回家去了,到衙门去跟他老爸对峙,他老爸跟县官讲,他说这个不孝儿子,昨天打我把我门牙打掉了,这个儿子只是在下面哭假哭,这个县官说好小子,你敢把你老爸打成这样子,为什么要打你爸,他说不是不是大人,我不敢揭露父丑,这个事情不好说,他说你这耳朵怎么回事,他说昨天老爸教训我的时候,用牙咬我耳朵,把我耳朵咬下来你看到没有,所以我疼了以后,我被他咬了疼了,所以头一拧,这个头撞在他的门牙上,把他门牙撞掉了,这个县官一听一拍桌子,你这个老爸也太不像话了,你教训儿子是可以的,你怎么像虎狼一样,虎毒还不食子呢,你怎么可以咬你儿子呢,他说以后不能这样做了,不能这样教训儿子你知道吗,把这老爸赶回去了,这个郦讼师诉讼的本事确实是大,这样的案子也能(翻)过来,但是他的报应呢,《梦厂杂著》里面写他的报应也很大,他赚了这么多钱都是白赚,他老婆跟别人私通,把他的钱都送给了奸夫,最后卷了他们家所有的家产,背夫潜逃人都不见了,郦(讼)师结果是穷困潦倒而死,这个是古代小说里面讼师的形象,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恶讼师形象,好一点的有没有,偶尔也有一两个,清(朝)人(曾六如的),笔记小说里面提到一个湖州,也是浙江的一个讼师,这个讼师形象就比较好,叫疙瘩老娘是个女讼师,女的当讼师古代很少的,她居然是个女讼师,因为她办事很行,我们叫很辣手,所以大家就叫她疙瘩老娘,有一年她办一个案子,有一个妇女,年纪很轻19岁,结婚了以后,18岁嫁到男家只结婚了一年,老公(得)伤寒就死掉了,这家人家非常有钱,这个女的自己也蛮有钱,嫁妆也很多,她就想改嫁,她不想在这儿守寡守下去,但是你要改嫁的话,按照当时法律规定,公公必须要同意的,也就是男家必须要同意,男家不同意,你这个改嫁就比较麻烦,如果男家都不同意的话,你要改嫁的话,你的嫁妆都不能带走,你这个嫁妆要留在男家,不要说把丈夫的财产带走,你要空身改嫁可以的,你带过去的嫁妆都要留在男家,这个女的又不愿意丧失财产不肯,所以她希望能够自由改嫁,现在公公不许自由改嫁怎么办呢,就要官府来判,那她怎么写状子,她不知道怎么告状,去找疙瘩老娘,疙瘩老娘一听说她有钱,要了她一千六百两银子,一千六百两银子,然后写那个状子,前面为某某事,下面恳请青天大老爷,公判云云,写在那里,当中主要的,我们法律上叫主文,就是关于诉讼理由的主要文字,只有十六字,一个字一百两,这十六个字是这样(写的),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十六个字什么意思,这句话就是,她如果在这个家庭守寡的话,上面有一个,精力还很旺盛的孤身男人,下面又有一个,刚刚成年的小兄弟,她处在这两个男人家里,而在中国古代法律上严格规定,如果公公与媳妇通奸的话,我们一般民间叫趴秽的,碰到这种情况,双方都是死罪,都要杀头的,而这个叔叔,就是她去世丈夫的弟弟,如果跟她结婚的话,双方也都是死罪,中国古代这个法律很奇怪的,就是弟不能娶兄嫂,兄去世哥哥去世了,这个嫂子寡妇,弟弟不能够娶这个寡妇的,如果是哥哥没有结婚,弟弟去世了,这个弟弟的媳妇,哥哥也不能跟她结婚,所以她如果处在,这样两个男子的家庭里面,就有可能发生命案,万一我能够守住,他们守不住怎么办,所以她给官员提出这样一个难题,所以这个县官看到这个状子以后,立马就判允许改嫁,而且带着嫁妆马上改嫁,怕出人命案子,这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这个家庭里面,有不安定因素在里面,疙瘩老娘写的状子,十六个字一个字一百两银子,但是确实达到效果,这个案子给她了了,总地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不主张诉讼,官方哲学希望老百姓,不要通过法律形式,来解决自己的权益争端,它希望老百姓能够自己解决,不要来烦扰官司,因为政府的主要功能,中国古代这个政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政府本身的统治,维持朝廷的统治,政府不是为老百姓做主,理论上有些官员在那里讲,这个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那是我们今天的观点,古代没有的,我是替天子,我不是替老百姓作主,我是替天子替皇帝,放牧牧民,管理你这些老百姓,老百姓像羊群一样是我放牧的对象,我放牧的对象,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他们要听话,而且他们不要互相打来打去,他们打来打去最好也不要跟我有关,这样一来,讼师就成为政府的一个直接目标了,讼师老是在教民间(老百姓),怎么打官司怎么打官司,所以政府为了息讼,它首先就要治讼师,但是老百姓总是要打官司的,打官司总是缺乏法律常识,总是要依靠讼师,所以讼师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只有那些胆子最大的人,非主流的读书人,没有进入主流渠道的这些读书人,而且还必须是,带有泼痞性质的这种,就不怕打的那些读书人,才敢于去做讼师,这种文化,(因此)中国后来,接受律师这个概念是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律师这个概念,也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总觉得这个律师都是为钱服务的,都是谁出钱他就替谁说话,这种观念都是我们这个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传统对于讼师的这种蔑视的态度,漠视的态度,已经法律上打压的这种态度的一种反映,好,今天我们的《故事与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京剧《四进士》经典京剧剧本
京剧《四进士》经典京剧剧本经典京剧剧本《四进士》四进士(一名:节义廉明)主要角色宋士杰:老生万氏:彩旦杨素贞:旦毛朋:老生顾读:净田伦:小生杨春:老生杨青:丑刘题:丑姚廷梅:小生姚廷椿:净姚母:老旦小二:丑丁旦:小生师爷:丑黄大顺:净酒保:丑刘二混:丑保童:娃娃生情节明朝嘉靖年间,新科四进士毛朋、田伦、顾读、刘题四人出京为官,因严嵩专权,共约赴任后不得违法渎职,以报海瑞荐举。
时河南上蔡县姚廷椿妻田氏谋产,毒死夫弟姚廷梅,又串通弟妇杨素贞之兄杨青,将杨素贞转卖布商杨春为妻。
杨春听杨素贞哭诉,亦悯素贞遭遇,撕毁身契,愿代鸣冤。
正遇毛朋私访,毛朋乃代写状纸,嘱杨素贞赴信阳州控告。
杨素贞与杨春失散,遇恶棍,为被革书吏宋士杰所救,认为义女,携至州衙告状。
田氏得讯,逼弟巡按田伦代通关节;田伦令差役送书及贿赂与信阳知州顾读,差役夜寓宋士杰店中,宋士杰偷窥其信文。
顾读见书徇情,反释被告,押禁素贞,宋士杰上堂质问,被杖责逐出。
遇杨春,乃教往巡按处上控,毛朋接状,宋士杰作证,田伦、顾读、刘题均以违法失职问罪。
毛朋判田氏死,为杨素贞雪冤。
根据《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整理【第一场】(二门子引毛朋同上。
)毛朋(引子)黄卷青灯,十载寒窗得成名。
(念)发髻悬梁锥刺股,胸中经纶盖世无。
且喜一旦春雷动,方显男儿大丈夫。
(白)本院毛朋。
进士出身,大明为官。
可恨严嵩在朝专权,与吾同年弟兄作对,多蒙海老恩师保奏,我等方能帘外为官。
今蒙圣恩钦点八府巡按,也曾命人邀请同年兄弟到此一叙。
来,伺候了!门子(白)是。
田伦、顾读、刘题(内同白)众位同年到。
毛朋(白)有请。
(田伦、顾读、刘题同上。
)田伦、顾读、刘题(同白)年兄。
毛朋(白)年兄。
田伦、顾读、刘题(同笑)哈哈哈!毛朋(白)请坐。
田伦、顾读、刘题(同白)有座。
毛朋(白)众位年兄驾到,未曾远迎,面乞恕罪。
田伦、顾读、刘题(同白)岂敢。
相邀我等,有何见教?毛朋(白)众位年兄有所不知:可恨严嵩在朝与我等作对,多蒙海老恩师保奏,我等方能帘外为官。
铡包勉
《铡包勉》主要角色 包拯:净 包勉:丑 赵秉:净 王延龄:老生 情节 包拯奉旨往陈州放粮,首相王延龄与司马赵秉同至长亭饯行。
包拯侄包勉亦至,私与赵秉吿 己充县令受贿事。
赵秉故当众吿包拯。
包拯按律拟铡包勉。
包勉许金三千,乞赵秉求情。
赵 秉代求,包拯不允。
包勉复哀求王延龄。
王延龄悯其孤,泣求于包拯。
包拯始饶包勉一死。
赵秉即向包勉索谢,包勉不与。
赵秉因讥笑包拯。
包拯大怒,立铡包勉。
根据《京剧汇编》第五十三集:北京图书馆藏本整理 录入:仲愚相关剧本 《铡包勉》(根据《经典京剧剧本全编》整理)全剧剧本:PDF 格式 阅读 (402.61 KB)全剧剧本:纯文本格式 (四红文堂引王延龄同上。
) 王延龄 (引子) 调和鼎鼐,位列三台。
(念) 丹凤来朝宇宙春,终天雨露四时新。
世间最好全忠孝,臣报君 恩子奉亲。
(白) 老夫、王延龄。
奉了万岁旨意,去往长亭与包拯饯行。
左右,打道长亭! 四红文堂 (同白) 啊! (牌子。
四蓝文堂引赵秉同上。
) 赵秉 (白) 我道是谁,原来是王大人! 王延龄 (白) 原来是赵大人! 赵秉 (白) 哪道而去? 王延龄 (白) 老夫奉王命,去往长亭与包拯饯行。
赵秉 (白) 老朽也为此事而来。
你我此去,好有一比!王延龄 (白) 比作何来? 赵秉 (白) 南天门外打闪—— 王延龄 (白) 此话怎讲? 赵秉 (白) 一路的邪气。
王延龄 (白) 呃!“一路的神气”! 赵秉 (白) 不错,一路的神气。
王延龄 (白) 你我并道而行! 王延龄、 赵禀 (同白) 打道长亭! 四红文堂、 四蓝文堂 (同白) 啊! (四红文堂、四蓝文堂同挖门。
牌子。
) 四红文堂、 四蓝文堂 (同白) 来到长亭。
王延龄、 赵秉 (同白) 伺候了! 四红文堂、 四蓝文堂 (同白) 啊! (吹打。
王朝、马汉引包拯同上。
) 包拯 (白) 啊,列位大人! 王延龄、 赵秉 (同白) 明公! 包拯 (白) 请! 包拯、 王延龄、 赵秉 (同笑) 哈哈哈…… 王延龄 (白) 请坐!不知明公驾到,未曾远迎,当面恕罪! 包拯 (白) 岂敢!学生有何德能,敢劳大司马、恩师饯行! 王延龄、 赵秉 (同白) 此乃圣命。
地方戏欣赏01:周信芳《宋士杰》赏析
矩。念到“告进”,就用较柔的滑音和拖
音把节奏缓下来,其实是转入了外松内紧
的状态。这里面还照顾到了字的四声。
“宋”、“告”和“进”都是去声,所以
先按去声的念法念出来,拐一个小弯,然
后再拖音。但是,“报’虽是去声,为了 念得干脆有力,直来直往、念得近乎阴当过一名 刑房书吏,只因我办事傲上,才将我的刑 房革掉。在西门以外,开了一座小小店房, 不过是避嫌而已(介绍自己的来历,语气 比较平淡。周信芳演到这里,眼睛骨碌转 动,大而亮,表现人物在极力思索应对之 策。这段表白不能直念,那样就没有味道 了。念到“不过是避嫌而已”,顿一顿, 表示自己本来不想吃闲饭,是想做一番事 业的,怎奈环境逼得自己不能有所作为。)
《宋士杰》赏析
周信芳对宋土杰这一角色的创造
• 1、宋士杰这个老人,对衙门的内幕很熟悉, 由眉目的动作,刻划出一张老讼师的面孔, 含有尖酸刻薄的样子,使人不敢惹他。
• 2、浑身上下,带一点傲气,在肯定性的动 作中,流露出维护公道的热情。
• 3、两个松弛的肩头,微见耸动,显示出轻 松愉快的神情,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很 计较。
周信芳的唱
• 不能与动作分割,往往是通过动作的表情, 来帮助唱的表情的。他的唱法是:在未开 口之先,脸上的表情,身上的表情,已经 跑在唱的前面,起领导作用了,而“唱” 就紧密地跟着出来。这样,哪怕你的嗓子 哑、字音念得低,人家也是注意的,听得 清楚的。这是在未唱之前,就得在动作表 情上先有一种情绪引导的说法。一个腔唱 完之后,而动作的表情还没有完,在动作 表情的波浪里,似乎还留有腔调的痕迹, 所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个来保”时,他紧挟着两条手臂,掌心向 上一翻,捧着髯口,节奏很强烈,表示负 责担保的意思。
叩阙与录囚:古代冤案昭雪镜鉴
叩阙与录囚:古代冤案昭雪镜鉴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21期文/宋伟哲自古以来,冤假错案一直是摆在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古人为了预防与纠正冤假错案,设计了一系列制度,它们大致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脉络,即叩阙和录囚。
上自天子,中及百官,下至贫民,都可以在这两套冤案昭雪机制中找到自己的通道,可谓“全民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一切社会资源。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法律智慧。
“立肺石”与“登闻鼓”叩阙,又叫“直诉”,俗称“告御状”,即当事人亲赴京城向最高统治者寻求法律救济的一种诉讼方式。
中国古代的法律一般禁止百姓越级诉讼,但是最高统治者考虑到平民百姓在与地方豪强和官府的对抗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为了防止基层官府司法腐败,朝廷确立了直诉制度。
早在先秦时期,直诉制度就已出现,当时称之为“立肺石”与“登闻鼓”。
所谓“立肺石”,《周礼·秋官·大司寇》云,“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何谓肺石呢?根据唐朝学者贾公彦的解释,肺石就是指红色的石头。
“肺石,赤石也者。
阴阳疗疾法:肺属南方,火,火色赤,肺亦赤,故知名肺石,是赤石也。
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由此可知,当时国家在京城放置一块红色的石头。
有冤屈而地方官府不能妥善解决,当事人站在这块石头上三天,表示自己的确蒙受冤屈,那么中央有关部门甚至是君主便会亲自过问案件。
所谓“登闻鼓”,《周礼·夏官·太仆》云,“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
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即朝廷在宫门外设置一个鼓,百姓有击鼓申冤者,有关部门要立刻向上报告。
“立肺石”和“登闻鼓”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巨大,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基本上都模仿这一制度为底层百姓开辟了一条申冤通道。
它的名称和具体内容在不同时期略有不同,比如后世就出现了“邀车驾”制度,也就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拦轿喊冤”等等。
当年蓬矢桑弧意 当年蓬矢桑弧意,岂
当年蓬矢桑弧意当年蓬矢桑弧意,岂少不更事,时常缠着父亲,让他解答小伙伴问我的问题:“为啥你爸爸姓桑?”父亲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桑弧”是笔名,取自一首古诗“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
”可是,都市里难觅“蓬矢”与“桑弧”这两种植物,过了许久,我才弄明白这个典故含有男儿励志之意。
父亲祖籍浙江鄞县,他出生在上海,青年时代在外滩中国银行当练习生。
银行工作在外人看来是捧了个金饭碗,但父亲志不在此。
上海理工大学许晓鸣校长曾告诉我,学校档案馆(前身为沪江大学)保藏着我父亲当年注册的学籍。
父亲在回忆录中自述:“我在沪江大学新闻系就读,立志想当一名新闻记者。
我所敬佩的新闻界前辈有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邹韬奋等先生,他们的政治立场或思想见解并不一致,但是他们高度忧国忧民的精神和犀利的文章都使我十分钦折。
”当时上海报业发达,父亲以兼职记者身份深入社会各界采写,在《社会日报》、《长城》月刊发表过一系列新闻通讯、人物访谈和时评,纪录社会民生世态,无形中也为日后从事电影编导积蓄了生活素材。
有位友人笑言,“中国新闻界少了位记者,中国电影界从此多了位名导。
” 父亲业余时间热衷于看电影、看京戏,他特别欣赏周信芳先生的表演,为麒派艺术写过许多评论文章,得以结识了周信芳,又经周信芳引荐给编剧朱石麟先生,开始跟随朱石麟研习电影。
这就是我父亲进入电影圈的路线图,他是编剧出身的导演,1944年执导了银幕处女作《教师万岁》,由王丹凤和韩非主演。
父亲在半个世纪的银幕生涯中,总共编导了30多部电影。
他和同事们精诚合作,创下新中国电影三项“第一”,即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
众所周知,新中国影坛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冲击,短短17年间出现“四起四落”的折腾。
巧的是,我父亲执导这三部影片,均诞生在“四起四落”的夹缝中。
厚积薄发:执导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2年,时任上海文艺界领导的夏衍向上影厂交办一项任务,把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银幕,并亲自点将由我父亲执导。
邮票图说《京剧》
清代《京剧表演》实寄片 —京剧发展
《安庆历史名人系列》金卡 —京剧艺术创始人陈长庚
(三)艺术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 文学、表演、音 乐、唱腔、锣鼓、 化妆、脸谱等各 个方面,通过无 数艺人的长期舞 台实践,构成了 一套互相制约、 相得益彰的格律 化和规范化的程 式。
几内亚《中国戏曲》小型张—京剧艺术
香港《中国戏剧》邮票—京剧行当生角旦角
(一)生角
是除了花脸以及丑 角以外的男 性正面 角色的统称 ,按剧 中人物的年 龄 、身 份、性格特 征大致 可以分为老生 、小 生、武生、 娃娃生 和红生几个分支。
《京剧生角》邮戳—生角
《京剧生角》首日封—生角
香港《中国戏剧》邮票
《京剧生角》邮戳—“小生”
《京剧净角》邮票 “张飞”— 二花脸、架子花脸
《京剧净角》 “张飞” 极限片和邮戳— 二花脸、架子花脸
《京剧净角》首日封图案—二花脸、架子花脸张飞
5、曹操。是《长坂坡》中 的架子花脸角色。曹操是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 权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 北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 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 东汉丞相、魏王,去世后 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 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 号太祖
《京剧净角》“徐彦召”极限片—大花脸、铜锤
《京剧净角》“徐彦召” 极限片和邮戳 —大花脸、铜锤
2 、包拯。是《铡美案》中 的大花脸,因包拯须勾黑色 脸谱,大花脸又称黑头。包 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人, 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 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 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 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 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 户晓,历久不衰
圭亚那《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京剧艺术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四种 艺术手法 : 唱、 念、做、打, 也是京剧表演 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 指具有音乐性 的念白;做指 舞蹈化的形体 动作;打指武 打和翻跌的技 艺。
宋士杰的故事
宋士杰的故事宋士杰告状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姚家庄住着兄弟两人。
老大姚廷椿,取妻田氏;二姚廷美,取妻杨素贞。
着祖上留下的丰厚产业,兄弟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倒也十分快乐。
不想日久天长,人心思变,老大媳妇田氏是个十分贪心恶毒之人,总觉老二不该分享这份家业,她与老大两人思来想去,多次密谋,决定除去老二姚廷美,自己好独霸家产。
一天晚上,田氏趁杨素贞做饭时不注意,把早已准备的砒霜倒进了酒里。
劳累一天,姚廷美就多喝了几杯酒,等到杨素贞忙完准备吃饭时,姚廷美已经中毒倒地身亡。
老大夫妻俩假装大惊失色,一迭声问素贞在酒饭里放了什么东西致使老二中毒身亡。
并立即喊来杨素贞的哥哥杨青,威协要把兄妹二人送交官府。
杨青为了保全自己,便对田氏夫妇说:“你把我们送交官府,对你也没有什么好处,莫如把素贞就此卖掉,还可换些银子使。
”这一番话正合田氏夫妇心意。
当下杨青谎称母亲有病,将素贞诓出,卖给布商杨春。
当夜,素贞向杨春哭诉冤情。
这杨春也是个正派人,闻听事情经过,气得咬牙切齿,当即撕毁卖身契,并与杨素贞结为兄妹,代她向知县刘题告状。
知县大人却是一个好酒贪杯的糊涂官,受了田氏些许银两,哪管素贞哭诉,抓一个搅闹公堂的由头,一顿乱棒,把杨素贞打出了县衙。
可怜素贞被打得皮开肉绽,哭哭啼啼,不知该去何处申冤。
此时恰遇河南八府巡案毛朋正在上蔡县微服私访。
这毛朋乃进士出身,一向清如水,明如镜,爱民如子。
他听了素贞哭诉,对素贞说:“我给你写一状纸,你到信阳州去告状,那里的知府公正廉明,定可为你清刷冤屈。
”素贞千恩万谢。
与杨春收拾行装奔赴信阳州。
这一日到了信阳西关,街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兄妹二人却走散了。
素贞正彷徨无计,不想迎面碰上几个泼皮无赖,见素贞颇有姿色,便嘻嘻哈哈上前调戏。
素贞四处躲避,怎耐道路不熟,总也无法摆脱众泼皮的纠缠。
正巧被宋士杰看见。
你道这宋士杰何许人也?此人原是进士出身,在信阳州知府衙门里做一名刑房书吏,只因他急公好义、办事从不循私情,因此被上司厌恶,最后被开除了公职。
电影《审死官》中的刑事诉讼问题趣谈
是官员并不希望讼师介入司法而多生事端 ! 然而 " 士绅与宗族 对司法问题并不擅长 " 随着地方各省积案数量不断上升 " 民间对 这时讼师的介入则势成必然 ! 这种 解决案件的需求大大增加 " 变化 " 是官方与民间对讼师的不同期望 + 不同需求的反映 ! 启示 ! 以上分析揭示出古代中国讼师官方地位较低 " 但又 不同于其民间地位 $这一隐性差异 " 对比于西方律师地位的一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及 % 纠问 致性 " 中三班衙役的阵阵 % 威武 & 之声 $ 若我们把眼光拉回当 式审判& 代中国 " 审视律师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 我国司法体系
而知晓礼法的讼师被各地州县知县 + 巡抚视为潜在的威胁 ! 这 出当时人们对讼师 的 轻 蔑 和 讼 师 的 社 会 地 位 !# 是 是 非 非 " 一点 " 从’ 审死官( 中广州知县何汝大与讼师宋士杰堂上的多次 非非是是 " 是非不分 & 反 反 正 正" 正 正 反 反" 反 正 一 样$ " 这 幅 互相嘲弄可窥一斑 ! 挂在宋士杰家宅门 上 的 对 联 印 证 了 这 一 点 ! 由 于 历 代 统 治 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民间文学对于讼师仍 中 国 的 讼 师 制 度 时 断 时 续 " 基本持一个正面的态度 " 者对讼师参与诉讼 的 态 度 不 一 " 虽然承认其地位之卑微 ! 这也许是因 讼师的活动在有的朝代为法律所允许 " 在有的朝代又 被 法 律 为当明清时期人口愈来愈多而州县级行政规模有限时 " 政府必 所禁止 ! 由于社会的 需 要 " 同 时 讼 师 毕 竟 不 全 是 讼 棍" 所以 还不能 中国讼师尽管一般不受官方欢迎并且受到种种限制 " 登大雅之堂 " 但在两 千 年 的 历 史 长 河 中 还 是 不 断 地 发 展 " 到 清代发展到了顶峰 !’ 审死官 ( 中的宋士杰 " 就是封 建 时 代 讼 师的一个典型代表 ! 在% % , , ( 年出版的 : 5 @ < 2 8L 5 V ? 3 2 7 S[ ? 2 8N 6 8 C 6 3 ? [ < C < ) W ) ’ 社会力量与法律文 2 C < 5 71 2 B C ? 3 B< 7[ 2 C ?A G ? 3 < 2 8N ; < 7 2 W R 化% 近代中国的讼师 ( * 一书中 " 作者 1 2 @ 2 6 8 ? =集 中 整 理 了 两 类不同史料中的不同 # 讼师 $ 文本 " 一类是清代档案中 的 官 方 书籍和规则 & 另一类则是有关讼师的文学故事 " 如京剧 ’ 四进 士( 以及小说 ’ 中国恶讼师 ( ! 她对上述讼师史料得 出 这 样 的
上海腔调之老底子律师
上海腔调之老底子律师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0年第18期文/袁念琪律师从哪里来?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
西方律师起源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雅典人亦有“律师民族”之称。
在中国,类似干律师这个活的古已有之,但不叫“律师”,而是被唤作“讼师”、“师爷”。
迄今为止,中国有案可查的最早讼师是春秋时期“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的郑国人郑析(公元前543 -公元前501年)。
做得有名气的,不称什么“大讼师”、“大师爷”,而是人送“刀笔师爷”,明朝的宋士杰,就是代表之_。
当然,中国的师爷与现代的律师还是有区别的。
律师是受过专门法律培训的,并执有从业执照。
可以说,律师是个舶来品。
在上海,最早出现的律师,无疑就是外国律师了。
外国律师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包括律师在内的西方近代律师制度。
关于洋律师在上海登陆的节点,对于地点是毫无争议的,就在租界。
而对于出现的时间,则是有多种说法:据志书1866年(清同治五年)记载,当时已有外籍律师在公共租界于1864年设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司法机关,在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出庭记录。
又有一说,是在三年后的1869年(清同治八年)。
此外,创办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的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可以作为观察的一个窗口。
从该报1859年10月9日所发的一则案件报道中可见,原告的辩护律师就是老外。
这么来说,外国律师到上海的时间还可往前推,想来也就是在开埠不久的日子——19世纪的50年代。
虽然那时的报纸,能够时常看见外国律师活跃的身影,但为数不多。
在20世纪前的上海,外国律师不足10人;过了20世纪的门槛之后,外国律师的数量才踏上了两位数。
变化还表现在律师的国籍上,来源由一国变成多国。
就看20世纪的头十年,在1900年,上海的15名外国律师中,英国人占到14人。
到了1909年,虽然43名律师中,英国人仍然占据大头,有24人;但已不是一统天下,还有来自美、法、日、德、俄、意等国。
京戏《宋士杰》教百姓如何打官司
京戏《宋士杰》,又名《四进士》。
戏中宋士杰有这么几句话:“牛吃房上草,风吹千斤石。
一字入公门,无赖不成词。
”牛自然是吃不到房上草的,风也吹不动千斤重的石头。
但是要告状,就得在状子里写进一些夸大、甚至无中生有的事实,即“赖词”。
将“赖词”写进状纸的目的,大概是为加重状子的分量,容易被受理吧。
这是剧中人在教人如何打官司告状。
《宋士杰》这出戏的故事是这样的:河南上蔡县的姚廷椿和妻子田氏,为谋夺家产,毒死了弟弟廷梅,又诬陷弟媳杨素贞与人通奸,串通其兄将她卖与外乡人杨春为妻。
杨春见素贞遭遇可怜,便扯碎婚书,与素贞结为兄妹,并陪她去信阳越衙上告。
这事正好被微服察访的河南巡按毛朋看到,感动之下,当场给他们写了上告的诉状。
杨春兄妹到了信阳后被坏人冲散了。
落入地痞流氓之手的杨素贞,危难之中被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的宋士杰夫妇解救。
在听说了杨素贞的身世之后,宋士杰决定将杨素贞认为义女,帮她申冤告状。
这出戏原名叫《四进士》,因为戏中的四个官员恰好是同年进士。
他们分别是:河南巡按毛朋,上蔡县知县刘题,信阳道台顾读与案犯田氏的兄弟、江西巡按田伦。
四个人当年在北京双塔寺结为兄弟,共盟誓约:今后为官,决不贪赃枉法。
然而在杨素贞的这个案子上,知县刘题贪杯受贿,田氏兄弟江西巡按田伦向信阳道台顾读密信行贿,顾读贪赃枉法。
但宋士杰不畏权势,足智多谋,终于把刘题、顾读、田伦三个一齐告倒。
毛朋不徇私情,秉公办事,依法惩办了他的三个年兄弟。
这个戏褒贬分明。
被颂扬的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宋士杰,还有秉公执法的毛朋,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杨春,宋士杰的老伴儿也很可爱。
被批判的,有图财害命的田氏夫妇,贪赃枉法的顾读,知法犯法、徇私行贿的田伦,贪杯受贿、不为民做主的刘题等。
所以,这出戏是一部教育人的戏。
同时,这又是一部“普法”的戏――是那个时代普及法制知识的戏。
对老百姓来讲,这出戏不但教你如何打官司,如何写状纸,甚至告诉你状纸的行文格式以及要记住哪些关键词句;它还告诉老百姓,越级告状是要受处罚的,尽管你真有冤枉;还有,不要多管闲事、替与你无关的人写状纸、打官司,那叫“教唆词讼”,也是要处罚的。
61.曲剧《宋士杰告状》 宋士杰不禁喜洋洋
61.曲剧《宋士杰告状》宋士杰不禁喜洋洋
61.曲剧《宋士杰告状》宋士杰不禁喜洋洋宋士杰(唱)
宋士杰不禁喜洋洋,
干闺女莫扎跪站父的身旁;
今天我认下了你,俺们把宽心放;
老来有依靠,晚年有奉养;
又喊爹,又叫娘,口口声声赛蜜糖,
从天上掉下一个孝顺姑娘,
怎不叫年迈人喜在(哪个)心坎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
叫女儿莫要在加惆怅,
你的事包在父的身上;
信阳州这一带,我也有名望;
好管不平事,正义有胆量,
不畏权和势,不怕暴和强,
写状子打官司我是老内行。
说是说来讲是讲,
为父我即刻上公堂;
顾读准了我的状,
好与我的女儿申冤枉;
狗官不准我的状,
为父我回家来,
带上你,和你娘,
咱一家三口上公堂,
闹他个天翻地覆拼一场,我看看他狗赃官是啥下场。
古代百姓告状流程
古代百姓告状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古代百姓告状流程详解在古代社会,法律制度虽然相对简单,但百姓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的途径已经初具规模。
宋朝报案流程
宋朝报案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辉煌文化和制度体系的时期,其中包括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案件处理流程。
宋朝的报案流程也是一种非常严谨和规范的程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
在宋朝,民间的报案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程序,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矛盾和维护法律秩序。
宋朝报案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报案者需要到当地的巡检司或州县官府进行报案。
报案者通常会向官员述说案情,并提交相关证据和证人证言。
官员会对案情进行初步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如果官员决定接受报案,他们会指定一名法官负责案件调查和审理。
该法官会对案情进行深入调查,并聆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
法官通常会召集证人和鉴定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证言和鉴定,以确定案情的真相。
在调查和审理的过程中,法官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原则对案件进行裁决。
裁决结果通常包括对被告的定罪和处罚,以及对原告的赔偿和补偿。
法官还会为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指导,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和合理的处理。
法官会发布裁决书,向当事人和相关当局通报案件结果。
双方当事人可以对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但必须符合法律程序和法庭规定,以确保上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宋朝的报案流程是一个严谨和规范的程序,通过法律和司法机构的调查和审理,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纠纷和维护法律秩序。
宋朝的法律制度和案件处理流程为后世的司法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维护社会和谐和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宋朝报案流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制度和法律措施,其中报案流程便是其中之一。
宋朝报案流程是指民间群众向官府报告案件、请求解决问题的一套程序和规定。
在宋朝,官府非常重视民间的反映和举报,因此设立了完善的报案流程,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民众的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宋朝报案流程的具体内容。
宋朝的报案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报案申请民间群众可以通过书信、口头或者亲自前往官府的方式来报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戏《宋士杰》,又名《四进士》。
戏中宋士杰有这么几句话:“牛吃房上草,风吹千斤石。
一字入公门,无赖不成词。
”牛自然是吃不到房上草的,风也吹不动千斤重的石头。
但是要告状,就得在状子里写进一些夸大、甚至无中生有的事实,即“赖词”。
将“赖词”写进状纸的目的,大概是为加重状子的分量,容易被受理吧。
这是剧中人在教人如何打官司告状。
《宋士杰》这出戏的故事是这样的:
河南上蔡县的姚廷椿和妻子田氏,为谋夺家产,毒死了弟弟廷梅,又诬陷弟媳杨素贞与人通奸,串通其兄将她卖与外乡人杨春为妻。
杨春见素贞遭遇可怜,便扯碎婚书,与素贞结为兄妹,并陪她去信阳越衙上告。
这事正好被微服察访的河南巡按毛朋看到,感动之下,当场给他们写了上告的诉状。
杨春兄妹到了信阳后被坏人冲散了。
落入地痞流氓之手的杨素贞,危难之中被见义勇为、爱打抱不平的宋士杰夫妇解救。
在听说了杨素贞的身世之后,宋士杰决定将杨素贞认为义女,帮她申冤告状。
这出戏原名叫《四进士》,因为戏中的四个官员恰好是同年进士。
他们分别是:河南巡按毛朋,上蔡县知县刘题,信阳道台顾读与案犯田氏的兄弟、江西巡按田伦。
四个人当年在北京双塔寺结为兄弟,共盟誓约:今后为官,决不贪赃枉法。
然而在杨素贞的这个案子上,知县刘题贪杯受贿,田氏兄弟江西巡按田伦向信阳道台顾读密信行贿,顾读贪赃枉法。
但宋士杰不畏权势,足智多谋,终于把刘题、顾读、田伦三个一齐告倒。
毛朋不徇私情,秉公办事,依法惩办了他的三个年兄弟。
这个戏褒贬分明。
被颂扬的不仅有见义勇为的宋士杰,还有秉公执法的毛朋,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杨春,宋士杰的老伴儿也很可爱。
被批判的,有图财害命的田氏夫妇,贪赃枉法的顾读,知法犯法、徇私行贿的田伦,贪杯受贿、不为民做主的刘题等。
所以,这出戏是一部教育人的戏。
同时,这又是一部“普法”的戏――是那个时代普及法制知识的戏。
对老百姓来讲,这出戏不但教你如何打官司,如何写状纸,甚至告诉你状纸的行文格式以及要记住哪些关键词句;它还告诉老百姓,越级告状是要受处罚的,尽管你真有冤枉;还有,不要多管闲事、替与你无关的人写状纸、打官司,那叫“教唆词讼”,也是要处罚的。
那个时代又没有律师,所以,宋士杰要帮杨素贞申冤,先要认杨素贞为义女。
义父出头为义女打官司,这才名正言顺。
这出戏不仅教育百姓,也教育那些当官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是没有好下场的。
明清两朝的法律都有明文规定,官员“因事受财”者,要被“追夺除名”,罢官治罪;“说事过钱”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所以受赃枉法的顾读,给顾读送了三百两银子的田伦,都要被罢官问罪了。
这出戏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自然要为那个时代的政治服务。
戏的结尾,毛朋要治宋士杰的罪:你告倒了两个朝廷命官,能无罪吗?要将他判往边疆充军。
就在这时,杨素贞认出,八府巡按的毛朋,原来就是柳林中给她写状纸的那位先生。
于是形势立刻大转,宋士杰说毛朋:犯“教唆词讼”之罪的,你是第一人。
毛朋只好赦免了宋士杰。
这个戏跟《杨三姐告状》有相似之处:也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确有其事的。
宋士杰是河南信阳人,死于嘉靖末年。
听说,他的坟墓和墓碑一直保留到解放后。
他这个人,生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死后人们把他的事迹编成戏剧,在民间广泛流传演唱。
被人们爱戴的人是不朽的。
宋士杰被传唱了几百年,教育了好几代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家金山说,他在舞台上塑造施洋大律师这个角色的时候,仿照的就是宋士杰。
据说,受到毛泽东称赞的古代信阳人有三个,一个是楚相孙叔敖,一个是息夫人,一个就是书生宋士杰。
我不是京戏迷,但是很喜欢听《宋士杰》。
一个是扮演宋士杰的麒派演员的唱腔很好听,
再一个故事也很曲折,很吸引人,同时,还很受教育。
它宣讲的法律知识肯定是过时了,但它歌颂的善良、正直、见义勇为,今天没有过时。
还有它对官员贪污腐败的鞭挞,对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的批判,在今天也仍有现实意义。
我相信,无论哪个朝代,贪官污吏一定不敢看这出戏。
如此看来,一出好戏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使人从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我想,好的文艺作品都应该是这样,不应只具有单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