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物理化学参数(相当全)

合集下载

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兰子平;沈王庆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08(007)029
【摘要】本文论述了枯水期沱江流域、内江市市区花萼村至大自然河段水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主要测定其pH值、电导率,密度、表面张力、硬度、溶解氧、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黏度等物理化学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内江市市区段沱江水的pH 值为8.24;总硬度为1 3.04°;电导率为0.499ms/cm;溶解氧含量为4.56mg/L;表面张力为70.86×10-3N/m;相对介电常数为73.066;密度为1.01 6g/cm3;相对黏度为1.008.
【总页数】5页(P9-12,31)
【作者】兰子平;沈王庆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四川内江,641112;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四川内江,641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J], 王亮;付建;沈王庆
2.我国白酒权威聚首沱牌谋方略——中国白酒香型暨沱牌技术研讨高峰会在沱牌成功召开 [J],
3.沱沱工社:供应链是生鲜电商打造全程冷链的关键——访沱沱工社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刘宇 [J], 张颖川
4.沱沱工社旗下“沱沱U鲜”O2O服务正式上线 [J],
5.回水沱里的嘉陵江水之变 [J], 高维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硬度单位dh

水硬度单位dh

水硬度单位dh
水硬度是用于描述水中钙和镁离子含量的一个物理化学参数,一般以
度(dH)为单位表示。

水的硬度越高,其含有的钙和镁离子就越多。

在我国不同地区,水的硬度也是各异的。

例如,华东地区的水质较为
柔软,硬度一般在2度以下,而华北地区的水质相对较硬,硬度往往
在10度以上。

硬水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硬水会使
肥皂和洗涤剂的清洁效果降低,因为这些清洁剂很难在含有大量钙和
镁离子的水中溶解。

其次,硬水长期使用会导致管道内壁和水垢的形成,从而降低管道的流量和使用寿命。

此外,硬水还会影响食品和饮
用水的品质,因为其中的矿物质含量会对食品和饮料的味道产生一定
的影响。

为了降低硬水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软化水。

水软化是一种去除水中钙和镁离子的工艺
过程,通常通过树脂交换、反渗透、蒸发结晶等方式实现。

此外,也
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化学剂,如碳酸钠、磷酸盐等,来降低水的硬度。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饮用水,因为长期饮用含有化学剂的水可
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总之,水硬度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生活和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

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硬水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提高水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水

目录第一章摘要 (2)第二章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2)2.1水分子的结构 (2)2.2水的特异性 (3)2.3水的同位素组成 (4)第三章水分活度 (4)3.1水分活度定义 (4)3.2 吸湿等温线 (5)3.3 吸湿等温线的分区 (5)3.4 水分活度在生物学中的地位 (6)第四章神奇的水实验 (7)5070729003 徐妍F0707201第一章摘要本文首先结合图片叙述了水和水分子的结构特性以及同位素组成。

然后阐述了水分活度这一性质,着重讲了水的活度的主要表征曲线——吸湿等温线以及水的活度这一性质在生物学方面的运用。

最后引入了一个有趣的关于水的实验的结果。

水充满了神秘,是一个一辈子也探究不尽的课题。

第二章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2.1 水分子的结构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一个水分子含有两种不同的化学元素:氢和氧。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 。

它的质量是2.99×10^-29kg。

它的体积是π/6(4×10-10)m3=3 ×10^-29m3。

水是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水分子的结构式是H2O,氧原子受到四个电子对包围,其中包括两个与氢原子共享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以及由氧原子提供的两个孤对电子对。

根据Poewll提出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因此由于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造成了水分子的V型结构。

这种V型结构使水分子正负电荷向两端集中,一端为两个H离子带正电荷,一端为O带负电荷,所以水是极性分子。

正是这种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并有多个水分子缔合nH2O=(H2O)n。

我们常称之为“水分子团”。

同时也是这种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与同族分子相比具有特异性。

水分子缔合的定义: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及两种组成原子的电负性差别,导致水分子之间可以通过形成氢键而呈现缔合状态。

水,蒸汽,空气性能参数讲解

水,蒸汽,空气性能参数讲解

水,蒸汽,空气基本性质水性质性能参数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1、水的形态、冰点、沸点: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2、水的比热:把单位质量的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水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水的比热为4.2x103[kj/kg.℃)]。

3、水的汽化热: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水完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水(水蒸气)所需的热量,叫做水的汽化热。

(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水表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4、冰(固态水)的溶解热:单位质量的冰在熔点时(0℃)完全溶解为同温度的水所需的热量,叫做冰的溶解热。

5、水的密度: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6、水的压强: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叫做压强)。

水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加,水压强增大;水的密度增大,水压强也增大。

7、水的浮力: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

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8、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指水中含有的钙、镁、锰离子的数量(一般以碳酸钙来计算)。

硬度单位:mg/L(毫克/升),mmol/L(毫克当量/升),PPM(个/百万),GPG(格令/加仑)9、pH值:pH值是指水的酸碱度,表示水中H+和OH-的含量比例(范围为0-14)。

人体对pH值的反应非常敏感,身体内大部分物质的pH值为6.8,血液和细胞水的pH值为7.2-7.3。

10、固体溶解物含量(TDS):TDS是指水中溶解的所有固体物的含量,单位为mg/L或PPM。

TDS越低,表示水越纯净。

11、电导率(CND):水的电导率(CND)是指通过水的电流除以水两边的电压差,表示水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其大小间接反应了水中溶解性盐类的总量,也反映了水中矿物质的总量。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详解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冰水汽)详解

水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一. 水的物理性质(形态、冰点、沸点):常温下(0~100℃),水可以出现固、液、气三相变化,利用水的相热转换能量是很方便的。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大气压时(105Pa),温度1)在0℃以下为固体,0℃为水的冰点。

2)从0℃-100℃之间为液体(通常情况下水呈液态)。

3)100℃以上为气体(气态水),100℃为水的沸点。

4)水是无色、无臭、无味液体,在浅薄时是清澈透明,深厚时呈蓝绿色。

5)在1atm时,水的凝固点(f.p.)为0℃,沸点(b.p.)为100℃。

6)水在0℃的凝固热为5.99 kJ/mole(或80 cal/g)。

7)水在100℃的汽化热为40.6 kJ/mole(或540 cal/g)。

8)由於水分子间具有氢键,故沸点高、莫耳汽化热大,蒸气压小。

9)沸点:(1)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於液面上大气压之温度,此时液体各点均呈剧烈汽化现象,且液气相可共存若液面上为1 atm(76 mmHg)时,则该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水的正常沸点为100℃。

(2)若液面的气压加大,则液体需更高的蒸气压才可沸腾;而更高的温度使得更高的蒸气压,故液体的沸点会上升。

液面上蒸气压愈大,液体的沸点会愈高。

(3)反之,若液面上气压变小,则液面的沸点将会下降。

10)水在4℃(精确值为3.98℃)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D = 1g/mL。

11)三相点: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

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

12)临界点(critical point):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之温度为临界温度,压力为临界压力。

13)临界温度:加压力使气体液化之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水的离子积和pKw值

水的离子积和pKw值

水的离子积和pKw值水的离子积(ion product of water)和pKw值是描述水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

本文将从水的电离性质、离子积的定义与计算公式、pKw值的概念与应用以及与酸碱度相关的内容展开论述。

1. 水的电离性质水是一种极性分子,由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共价键连接而成。

由于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较大,使得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两个氢原子则带有等量的正电荷。

这种极性使得水分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2. 离子积的定义与计算公式离子积是指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积,对于水溶液来说,离子积的表达式为:Kw = [H+][OH-]其中,[H+]代表氢离子的浓度,[OH-]代表氢氧根离子的浓度,Kw表示水的离子积。

在纯净水中,[H+]和[OH-]的浓度相等,因此可以推导出:Kw = [H+][OH-] = (H2O)x其中,(H2O)x表示水分子的浓度,通常将其表示为1.0 x 10^-14。

这就是所谓的“离子积常数”。

3. pKw值的概念与应用pKw值表示负对数离子积,即pKw = -log10(Kw)。

根据公式,pKw值可以通过[H+]的浓度或[OH-]的浓度计算得出。

在25摄氏度下,纯净水的pKw值约为14,这意味着[H+]和[OH-]的浓度都为1.0 x 10^-7 mol/L。

根据pKw值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当[H+]浓度增加时,[OH-]浓度必然减小,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H+]和[OH-]浓度的乘积始终等于Kw。

pKw值的应用范围广泛,它在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酸碱平衡研究中,pKw值可以用于计算溶液的pH值。

pH值是指负对数氢离子浓度,由pH = -log10[H+]计算得出。

根据pKw值的关系,可以得出:pOH = -log10[OH-] = 14 - pH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或pOH值,可以判断溶液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之一,而水污染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指标,以便准确评估水体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的常规分析指标中的化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水的pH值,它反映了水中酸碱度的程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水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生物的生存状况。

另外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是溶解氧(DO)含量,它直接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有关。

富含溶解氧的水体往往能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而溶解氧过低则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工业排放,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等。

BOD5(5日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是最常用的评价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其中,BOD5指的是在5天内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氧气需求量,而COD则是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测量水样中的有机物质。

水体中还常常存在着各种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对这些无机物质进行分析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色度也是水质评估的常规分析指标。

悬浮物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建筑业的泥土流失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大量的悬浮物会使水体变得混浊,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浊度是评估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常用指标,浊度越高则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越多。

另外,水的色度也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颜色浓重的水体往往意味着存在着某种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包括化学指标、有机物质指标、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指标,以及悬浮物、浊度和色度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水体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

因此,水质分析是水体污染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物理参数

水物理参数

水物理参数水物理参数是用于描述水体特性的参数,包括水体的深度、流速、温度、密度、透明度、盐度等。

各个参数对于水体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水体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需要深入了解水物理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1. 深度深度是用于描述水体的垂直尺度的物理参数。

通常用米(m)作为单位,是指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

深度是自然水体中最基础的物理参数之一,它决定了水体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深度越大,水体的压力越大,溶解氧和光照强度也越少,生物活动也会受到限制。

2. 流速流速是水在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流动的速度,是水动力学的基础物理参数之一。

流速通常用米每秒(m/s)或厘米每秒(cm/s)进行描述。

水的流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体中的悬浮物和盐度等。

水流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体中的氧气供应、营养物的输送和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数量。

3. 温度温度是用于描述水体热力学状态的物理参数之一。

通常以摄氏度(℃)表示,它代表了水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水的温度对水生生物影响极大,影响它们的代谢、生长、繁殖等。

温度还影响到水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流体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粘度。

温度变化也影响到水体中的营养物转换和溶解氧的速率。

4. 密度密度是用于描述水体物质密实程度的物理参数。

通常以千克每立方米(kg/m³)表示,它代表了水体中的分子浓度和水分子之间的空隙程度。

水中的盐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密度都有影响,一般海水的密度要比淡水的高。

水体中的密度差异会形成密度层,这种分层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5. 透明度透明度是用于描述水体的光线传输情况的物理参数,通常用米或分米表示。

透明度越高,表示水中的颗粒和枯萎的植物等物质越少,水质越好。

透明度还受到水体的湍流和浊度的影响。

水体的透明度对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长、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6. 盐度盐度是用于描述水体中含盐度的物理参数。

实验室用水标准

实验室用水标准

实验室用水实验中的用水,由于实验目的不同对水质各有一定的要求,如仪器的洗涤、溶液的配制,以及大量的化学反应和分析及生物组织培养,对水质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天然水中常常溶有钠、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沙土、氯化物、某些气体以及有机物等杂质和一些微生物,这样的水不符合实验要求。

因此需要把水提纯,纯水常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方法获得。

用蒸馏方制得的纯水叫做蒸馏水;用离子交换法等制得的纯水叫去离子水。

一、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沸点为100"C,冰点0℃,在温度为3.98℃时,密度最大为1kg/L,高于或低于3.98℃时,其体积都要膨胀,密度则都小于1g/m1。

水凝结成冰时,体积约增加十分之一。

水对热是很稳定的,在2000℃以上时才有极少部分分解为氢和氧。

水是强极性分子,很容易起化学反应,它能与很多金属、非金属的氧化物化合。

纯水的导电性很微弱。

天然水是指地面水(海水、江水、河水、湖、塘池水)和地下水(井水等)。

地面水含有机物较多,地下水含无机盐类较多.此外还有一些特珠的局部污染情况。

天然水中所含杂质可分为:①水溶性的悬浮物如泥土、,微生物、.沉淀物和油等;②可溶物如气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

水中的杂质随来源而不同。

这些杂质对实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在水纯化之前.要大致确定水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如数培、以选择可以除去杂质的合适方法。

未经纯化的水仅适用于初步洗涤较脏的器皿和一般用水。

纯化水时,悬浮物可用沉降、过滤或凝集等方法除去;可溶性气体用除气法驱除或化学处理解决:可溶性的非电解质可用活性炭吸附或用铝盐或铁盐来凝集;电解质可用离子交换或化学处理;蒸馏方法能去除全部固体污染物。

二、实验用水的制备(一)蒸馏法制备纯水蒸馏法制取纯水的原理是把水加热至沸,杀死微生物,并使水化成蒸汽,水中的不挥性物质,如大多数无机盐类不随水蒸发,而达到水与杂质分离的效果,然后把水蒸汽冷凝并收集起来。

水质参数

水质参数

水质分析基本指标1、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

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2、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

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3、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

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4、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

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5、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6、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

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7、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8、大肠埃希氏菌: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

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水的物理化学参数(相当全)

水的物理化学参数(相当全)

附表1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温度及湿度附表2 饱和水蒸气表 (以温度为准)续表附表3 水的物理性质温度 /℃ 饱和蒸汽压 /kPa 密度/ (kg/m 3) 焓 (kJ/k g)比热容/[kJ/ (kg·℃)]导热系数λ×102 /[W/(m·℃)] 粘度μ×105 /(Pa ·s)体积膨胀系数β×104/(1/℃)表面张力 σ×103/(N/m)普兰特数 Pr 0 10 20 0.6082 1.2262999.9 999.70 42.04 83.90 4.212 4.191 4.183 55.13 57.45 59.89179.21 130.77-0.63 +0.70 1.8277.1 75.6 74.113.66 9.523040 50 60 70 80 9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 2.33464.24747.376612.3419.92331.16447.37570.136101.33143.31198.64270.25361.47476.24618.28998.2995.7992.2988.1983.2977.8971.8965.3958.4951.943.1934.8926.1917.907.125.69167.51209.3251.12292.99334.94376.98419.1461.34503.67546.38589.08632.2675.33719.294.1744.1744.1744.1784.1784.1954.2084.2204.2334.2504.2664.2874.3124.3464.3794.4174.4604.5054.5554.61461.7663.3864.7865.9466.7667.4567.9868.0468.2768.5068.5068.2768.3868.2767.9267.4566.9966.2965.4864.55100.580.0765.6054.9446.8840.6135.6531.6528.3825.8923.7321.7720.1018.6317.3616.2815.3014.4213.6313.0412.463.213.874.495.115.706.326.957.528.088.649.179.7210.310.711.311.912.613.314.114.872.671.069.067.565.663.861.960.05855.953.951.749.647.546.243.140.838.436.133.87.015.424.323.542.982.542.121.961.761.611.471.361.261.181.120 021 022 0 792.591003.51255.61554.771917.722320.884897.3886.9876.863.852.8840.37763.25807.63852.43897.65943.711.051.00.960.930.910.89 续表温度/℃ 饱和蒸汽压/kPa密度/(kg/m3)焓(kJ/kg)比热容/[kJ/(kg·℃)]导热系数λ×102/[W/(m·℃)]粘度μ×105/(Pa·s)体积膨胀系数β×104/(1/℃)表面张力σ×103/(N/m)普兰特数Pr23 024 025 026 0 2798.593347.913977.674693.75827.3813.6799.784.990.181037.491085.641135.044.6814.7564.8444.9494.0705.22963.7362.8061.7660.4859.9657.4555.8211.9711.4710.9810.5910.209.8115.916.818.119.721.623.726.231.629.126.724.221.919.517.20.880.870.860.87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 5503.996417.247443.298592.949877.9611300.312879.614615.816538.518667.121040.9767.750.7732.3712.5691.1667.1640.2610.1574.4528.450.51185.281236.281289.951344.801402.161462.031526.101594.751671.371761.391892.435.4855.7366.0716.5737.2438.1649.50413.98440.31953.9652.3450.5948.7345.7143.0339.5433.739.429.128.838.538.147.757.266.675.6529.232.938.243.353.466.810926414.712.310.07.825.783.892.060.480.880.890.930.971.021.111.221.381.62.366.08 附表4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101.33Pa)温度t/℃密度ρ/(kg/m3)比热容c,/[kJ/(kg·℃)]导热系数λ×102/[W/(m·℃]粘度μ×105/(Pa·s)普兰德数Pr-50 1.584 1.013 2.035 1.460.728-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50 300 1.5151.4531.3951.3421.2931.2471.2051.1651.1281.0931.0601.0291.0000.9720.9460.8980.8540.8150.7790.7460.6740.6151.0131.0131.0091.0091.0091.0091.0131.0131.0131.0171.0171.0171.0221.0221.0221.0261.0261.0261.0341.0341.0431.0472.1172.1982.2792.3602.4422.5122.5932.6752.7562.8262.8962.9663.0473.1283.2103.3383.4893.6403.7803.9314.2684.6051.521.571.621.671.721.771.811.861.911.962.012.062.112.152.192.292.372.452.532.602.742.970.7280.7230.7160.7120.7070.7050.7030.7010.6990.6980.6960.6940.6920.6900.6880.6860.6840.6820.6810.6800.6770.67435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0.5660.5240.4560.4040.3620.3290.3010.2770.2570.2391.0551.0681.0721.0891.1021.1141.1271.1391.1521.1644.9085.2105.7456.2226.7117.1767.6308.0718.5029.1533.143.313.623.914.184.434.674.905.125.350.6760.6780.6870.6990.7060.7130.7170.7190.7220.724附表5 饱和湿空气的性质附表6 各国筛网对照表续表注: ①本表所例系上海产品,供参考。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

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
高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
或股流。设置整流装置。
2.沉淀区
如前所述,要降低沉淀池中水流的紊流性指标 Re数和提高水流的弗劳德数(Fr),必须设法减 少水力半径R,采用导流墙,对平流式沉淀池进 行纵向分格等,均可减小水力半径,改善水流条 件。
Re = vR/ Fr =v2/Rg
• 混凝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coagulant),破 坏胶体的稳定性,使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聚集 (aggregation)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降与水分离,使 废水得到净化。
• 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步骤。
(二)废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及脱稳机理
1. 胶体的特点:
• 粒径小,一般直径为10-3-10-6mm; • 布朗运动,颗粒在废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
(1)压缩双电层作用
胶粒与溶液主体之间胶粒剩余电荷的存在,所产 生的电位,称为ζ电位。ζ电位越高,胶粒也就越 稳定;若ζ电位越低或接近于零,易于相互接触 粘合而沉降。
当分散系中加入某种絮凝剂,使胶团ζ电位降低 或消除,胶粒相互聚集成絮体,各分散的絮体又 相互凝聚成大絮体而沉降。
(2)吸附电中和机理(electrical neutralization)
斜板(管)沉淀池的应用:
一般应用于给水处理厂和一些工业废水处理厂如选矿废水、 含油污水隔油池较多
二、混凝
☺ 混凝原理和用途 ☺ 废水中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及脱稳机理 ☺ 混凝剂与助凝剂 ☺ 混凝的工艺过程 ☺ 投药方法及设备 ☺ 混合与反应 ☺ 影响混凝的因素
(一)混凝原理和用途
• 混凝的主要对象是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微 粒(colloidal matters),这些颗粒用自然沉降法很 难从水中分离出去。

各液体燃料物理化学参数

各液体燃料物理化学参数

参数物质甲醇(methanol)乙醇(ethanol)二甲醚(dimethyl ether)正丁醇(butyl alcohol)异丁醇(isobutyl alcohol)叔丁醇(tert-butylalcohol)乙醚(ether)正庚烷(heptane)异庚烷(isoheptane)正辛烷(octane)异辛烷(isooctane)化学式/结构式CH4OCH30HC2H6OCH3CH2OHC2H6OCH3OCH3C4H10OCH3(CH2)3OHC4H10O(CH3)2 CH CH2OHC4H10O(CH3)3 C-OHC4H10OCH3CH2OCH2CH3C7H16CH3(CH2)5CH3C7H16CH3(CH2)3CH(CH3)2C8H18CH3(CH2)6CH3C8H18(CH3)2CHCH2C(CH3)3分子量32.04 46.07 46.07 74.12 74.12 74.12 74.12 100.21 100.21 114.22 114.22性质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易燃的液体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在零下23℃以上为无色气体,以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刺激性气味易燃、刺激性的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无色结晶,有少量水存在时为液体,有樟脑气味极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无色透明液体无色、易挥发液体无色透明液体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毒性有剧毒微毒性毒性低于乙醚低毒低毒微毒性低毒低毒低毒低毒低毒沸点(℃)64.7 78.4 -23 117.5 107 82.4 34.6 98.4 90 125.8 99.3密度(20℃)(g/cm3)0.7912 0.78945 0.0104(气)0.6616(液)0.8087 0.802 0.784 0.7135 0.684 0.68 0.7024 0.6919溶解性溶于水、多种无机盐以及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能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混溶溶于水、醇、乙醚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乙醇、乙醚溶于低碳醇、苯、氯仿和油类,微溶于水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沱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v s o iyo . 0 ic st f 10 8.
K ywo d : oin ; tr h s a a dc e c l r p r e e r st j gwae; yi l n h mi o et s u a p c ap i
l 引言
市中心位置的西林大桥 ( 号点),以及处于下游 城区的沱 3 桥 ( 号点 )和市 区下游郊 外的大 自然风景 区 ( 号点 )。 4 5
江水的o值 为82 ;总硬度 为1 .4 电导率 为04 9 s c ;溶 解氧含量 为45 m / ;表 面张 力为7 .6 O ̄/ ;相对 H .4 0 。; 5 .g m / m .6 g L 08 ×1 - m N
介 电常 数 为 7 .6 ; 密度 为 1 Ig c 相 对 黏度 为 1 0 。 30 6 . /m ; 06 . 8 0
兰 子 平
沈 王 庆
( 内江师范学院 化 学与生命科 学 系,四川 内江 6 1 1 ) 4 2 1
摘 要: 本 文论 述 了枯 水期 沱 江流域 、 内江 市市 区花萼村 至 大 自然河段 水体 的物理 化 学特性 ,主要 测 定其pi 、电导 H.
率 、密度 、表 面张力 、硬度 、溶解氧 、相对介 电常数和相对黏度 等物理 化 学特性参数 。实验结 果表明:内江市市 区段 沱
酸 碱 性 的调 节 方 面 也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 在 工 业 方 面 , 由 于 水 特 有 的物 理 化 学 性 质 , 常 用 作 冷 凝 剂 、恒 温 介 质 浴 、 溶
剂 、反应介 质等等 ,所 以 了解水的物理 化学特性 ,对 于某
些 工 业 用 水 的选 择 也 是 非 常 的 重 要 。沱 江 是 流 经 四川 境 内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本主题中有130个水和废水检测方法标准。

在国际标准分类中,水和废水检验方法涉及水质和微生物学。

根据我国标准分类,水和废水的检验方法涉及固体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采样方法,水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分析方法,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卫生,液体介质和植物、动物、人体器官的采样方法,大气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分析方法,室外给排水工程,空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移动污染源的分析方法,放射性物质和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德国标准化学会,关于水和废水检验方法的标准•DIN 38405-52-2020 水、废水和污泥检验的德国标准方法. 阴离子(D组). 第52部分: 水中溶解铬(VI)的光度测定(D 52)•DIN 38407-37-201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联合可测物质(F组).第37部分:水中有机氯杀虫剂、多氯联苯和氯苯的测定.利用液液萃取后气相色谱和质谱检测的分析方法(GC-MS)(F 37)•DIN 38409-46-2012 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德国标准方法.参数表征效果和物质(H组).第46部分:可吹扫有机碳(POC)(H 46)的测定•DIN 38404-10-2012 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德国标准方法.物理及理化参数(C组).第10部分:水的碳酸钙饱和度计算(C 10)•DIN 38407-39-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F 组).第39部分:选定的多环芳烃(PAH)的测定.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方法•DIN 38405-9-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第9部分:硝酸盐的光谱测定(D9)•DIN 38414-14-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淀物(第5组)-第14部分:污泥,堆肥和土壤中选定全氟化合物(PFC)的测定.使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法的方法•DIN 38409-46-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参数特性效果和物质(H组)- 第46部分:可吹扫有机碳(POC) (H 46)的测定•DIN 38407-41-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F 组)-第41部分:选定的水中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C-MS)•DIN 38408-3-2011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检验的标准方法.气体含量(G组).第3部分:臭氧测定(G 3)•DIN 38405-13-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 第13部分:氰化物的测定(D 13)•DIN 38407-42-201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方法.共同可测量物质(F组).第42部分:测定水中选定的多氟化合物(PF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DIN 38409-23-201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参数特性效果和物质(H组)- 第23部分:铋活性物质的测定(H 23)•DIN 38412-3-201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水有机物试验方法.生物测定(L组).第3部分: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抑制评估毒性试验(TTC-Test)(L 3)•DIN 38407-35-201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F 组).第35部分:筛选出的苯氧烷基碳酸和酸洗设备的进一步处理剂的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探测(HPLC-MS/MS)(F 35)•DIN 38402-15-2010 水、废水和淤泥的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第15部分:流水取样(A15)•DIN 38406-17-2009 水,废水和污泥检验的德国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第17部分:铀的测定.利用地表水,原水和饮用水中吸附溶出伏安法(E17)•DIN 38409-56-2009 水、废水和污泥的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参数特性效果和物质(H组).第56部分:溶解萃取后重量法测定低挥发亲脂性物质(H56)•DIN 38402-11-2009 水、废水和淤泥的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总说明(A组).第11部分:废水取样(A11)•DIN 38407-30-2007 水、废水和淤泥的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连带的可测定物质(F组).第30部分:用液面上气相色谱法测定浴池水和水池水中的三卤素甲烷(F 30)•DIN 38402-24-2007 检验水、废水和淤泥用德国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第24部分:悬浮沉积物的抽样指南(A 24)•DIN 38413-6-200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专用组分(P 组).第6部分:用带质谱测定探测功能的高性能液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DIN 38407-34-2006 水、废水和淤泥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共同可测量物质(组F).第34部分:所选植物处理剂、杀生物剂和分解产品的测定.固相微萃取后的气相色谱法•DIN 38409-7-2005 水、废水和淤泥检验的德国标准方法.效应和物质的参数特性(H组).第7部分:酸碱度的测定(H7)•DIN 38404-3-2005 水、废水和淤泥的检验用德国标准方法.物理和物理化学参数(C组).第3部分:紫外线范围内光谱吸收的测定、光谱吸收系数(C 3)法.亚有机体试验方法(T组).第6部分:对鱼的毒害.废水对鱼卵非急性毒害效应测定•DIN 38402-71-200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第71部分:基于结果比较的及其统计评价的两种分析方法的等效性.具有连续数值的定量特性程序(A 71)•DIN 38412-48-200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生物测定(L 组).第48部分:采用土壤细菌类(Arthrobacter globiformis)对受污染结块的毒性试验(L 48)•DIN 38405-7-2002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阴离子(D组).第7部分:用离子或电位滴定液体色谱法测定轻度污染水中的氰化物(D7)•DIN 38406-3-2002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阳离子(E组).第3部分:配位滴定法测定钙和镁(E3)•DIN 38414-23-2002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第23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检测法测定15多环芳香烃(S23)•DIN 38407-22-200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共同可测定物质(F组).第22部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柱后衍生和荧光检测法对草甘膦和氨甲基磷酸(F22)的测定•DIN 38411-9-2001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法(K组).第9部分:检测发酵乳糖肠杆菌科用的肠杆菌普通抗原的测定(K9)•DIN 38414-24-200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第24部分:PCDD和PCFF的测定(S 24)法.公共可测物质(F组).第7部分: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测定饮用水和矿物水中的六环芳香烃(PAH)(F7)•DIN 38413-8-2000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单一组份(P组).第3部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次氯基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DTPA(P8)•DIN 38414-22-2000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第22部分:冻结法测定干渣及淤泥冻干物的制备(S22)•DIN 38405-32-2000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阴离子(D组).第32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锑(D32)•DIN 38406-32-2000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阴离子(E组).第32部分: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锑(E32)•DIN 38407-16-1999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可联合测定的物质(F组).第16部分:用气体色谱法测定苯胺衍生物•DIN 38412-37-1999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水有机物试验方法(L组).第37部分:细菌生长水抑制作用测定(发光菌属含磷细菌增长抑制试验)(L37)•DIN 38407-17-1999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组(F组).第17部分:用气-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选出的硝芳香族化合物•DIN 38406-6-1998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阳离子(E组).第6部分.用原子吸收光谱测量法进行铅的测定(AAS)(E6)•DIN 38402-30-1998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第30部分:非均质水试样预处理、调匀和等分法.阳离子(E组).第26部分:石墨管式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铊•DIN 38415-3-1996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亚有机体试验方法(T组).第3部分:用umu试验测定水和废水化合物中遗传基因能力•DIN 38414-21-1996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检验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测定法测定6多环芳香烃(PAK).•DIN 38414-20-199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第20部分:六多氯化二次苯基(PCB)的测定 (PCB) (S 20)•DIN 38402-11-1995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第11部分:废水取样(A11)•DIN 38407-8-199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F 组).第8部分:用带荧光探测的高效液体色谱法(HPLC)测定水中的6多核芳烃(PAK)•DIN 38404-10-199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物理的及物理化学的特性参数(C组).第10部分:水的碳酸钙饱和度 (C 10)•DIN 38405-29-199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第29部分:对带磺基水扬酸的硝酸盐进行光谱测定 (D 29); ISO 7890-3:1988、修订版•DIN 38407-14-199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测定的材料(F 组).第14部分:在固液萃取和衍生后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和质谱分析探测法对苯氧基烷碳酸物的测定•DIN 38405-23-199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第23部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硒含量(D23)•DIN 38412-26-199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26部分:生物试验法(L 组).都市废水处理厂模拟用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和消除试验(L 26)•DIN 38404-18-199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物理的及物理化学的参数(C组).测定饮用水,地下水,地面水,和废水中镭226放射性浓度(C18)•DIN 38408-3-199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气态组份(G组),臭氧的测定(G 3)•DIN 38406-24-199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钴含量•DIN 38407-2-199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可联合检测的材料(F组).用气相色谱法测定(F2)低挥发性卤代烃•DIN 38412-27-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微生物学测定法(L组).测定废水对假单胞氧还蛋白(假单胞氧还有机体)耗氧的抑制作用•DIN 38409-27-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淤泥的标准方法.说明作用和物质特性的参数(H组).总的束缚氮TNb的测定(H27)•DIN 38406-14-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用气体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钠•DIN 38405-27-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即将释放的硫化物的测定(D27)•DIN 38406-13-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用气体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钾•DIN 38409-44-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说明作用和物质特性的参数(H组).在5至50Mg/L范围(H44)内测定化学需氧量(CSB)•DIN 38409-28-1992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作用参数和物质参数(H组).经达瓦德(Devarda)合金还原和催化分解后测定结合氮•DIN 38414-13-199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组).已消毒的污水过滤后的污泥中沙门氏菌属的检测(S13)•DIN 38406-11-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镍•DIN 38406-7-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铜•DIN 38402-6-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对排放物中水成份控制评定的最低频次(排放策略)•DIN 38411-6-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6部分:微生物法(K 组).大肠杆菌和大肠菌有机体的测定(K 6)•DIN 38402-22-1991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工业用冷却水取样(A22)•DIN 38407-9-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9部分:物质分组分析(F 组).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苯和某些衍生物的测定(F 9)•DIN 38402-18-1991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天然矿泉水和医用矿泉水取样(A18)•DIN 38412-33-199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33部分:生物试验法(L 组).通过滴定度测定废水毒性对绿藻的影响程度(栅藻属-叶绿素-荧光试验)(L33)•DIN 38413-5-199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专用组分(P 组).第5部分:采用极谱分析法(P 5)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氮川三醋酸(NTA)的测定法.阴离子(D组).第21部分:采用光谱测定法对溶解硅酸盐的测定(D 21)•DIN 38408-5-199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气态组份(G组).二氧化氯的测定(G5)•DIN 38406-18-199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用电热雾化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解银•DIN 38414-17-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组).对可解吸、可萃取的有机化合的卤素的测定•DIN 38414-18-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淤泥和沉积物(S组).被吸收的有机化合卤素的测定•DIN 38409-20-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参数特性作用和物质(H 组).第20部分:物质与二硫化物兰起反应的测定(H 20)•DIN 38405-26-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第26部分:采用光谱测定法对溶解硫化物的测定(D 26)•DIN 38404-16-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物理的及物理化学的特性参数(C组).第16部分:采用γ射线光谱测定法对饮用水、地下水、地面水及废水放射性核素的测定•DIN 38412-30-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30部分:生物试验法(L 组).通过稀释分级测定废水毒性对水蚤的影响程度(L 30)•DIN 38412-31-198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水有机物试验方法.生物测定(L组):采用(L 31)稀释法测定鱼类对污水毒性的耐受度法.阴离子(D 组).第14部分:用低度污染标准(D 14)对饮用水、地下水和地面水含氰化物的测定•DIN 38404-13-1988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 组).第9部分:物理和物理化学参数(C组).氚的测定(C13)•DIN 38413-2-1988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专用组分(P 组).第2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氯乙烯的测定(P)•DIN 38402-19-1988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游泳池水和浴池水取样(A 19)•DIN 38408-23-198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气态成份(G组).氧饱和指数的测定(G23)•DIN 38402-16-1987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海水取样(A16)•DIN 38414-11-1987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组).沉积物取样.(S11)•DIN 38402-20-1987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潮汐水取样(A20)•DIN 38409-15-198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对效果和物质的一般测算(H组).过氧化氢及加合物的测定(H 15)•DIN 38405-24-198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用1.5-二苯基碳腙(D 24)光学测定铬(VI)法•DIN 38402-1-198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分析结果的记录(A1)•DIN 38409-2-1987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说明作用和物质特性的参数(H组).可滤出物和灼热后残渣的测定(H2)气态组分(G组).说明作用和物质特性的参数(1H组).总干燥残渣、滤出干燥残渣和灼热后残渣的测定(H1)•DIN 38414-12-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组).污泥和沉积物中磷的测定(S 12)•DIN 38414-9-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 组).第9部分:化学氧需要量的测定(COD)(S 9)•DIN 38413-4-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专用组分(P 组).第4部分:二硫化碳的测定(P 4)•DIN 38402-15-1986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流动水取样•DIN 38402-51-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一般信息(A组):第51部分:使用分析法的校准、分析结果评价和线性校准功能测定分析方法的性能特性(A 51)•DIN 38414-6-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 组).第6部分:氧气消耗率的测定(S 6)•DIN 38402-14-1986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总则.(A组).生水和饮用水取样•DIN 38409-6-198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作用和物质的累计指数(H组).水的硬度(H6)•DIN 38402-13-198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通用信息(A组).含水层的取样(A 13)•DIN 38405-1-198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氯化物离子的测定(D 1)•DIN 38412-16-198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用水有机物检验法(L组).地表水中的叶绿素a的测定(L 16)•DIN 38405-4-198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第4部分:氟的测定 (D 4)污泥和沉积物(S组).厌氧消化可检测性的测定(S 8)•DIN 38402-12-1985 德国对水.废水和淤泥的统一检验方法.一般说明(A组).死水取样(A12)•DIN 38405-5-1985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硫化物离子的测定(D 5)•DIN 38414-4-198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污泥和沉积物(S组).水的可浸出性的测定(S4)•DIN 38409-8-198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作用和物质的累计指数(H组).可萃取的有机化合卤素的测定(EOX)(H8)•DIN 38409-16-198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作用和物质的通用测量方法(H组).酚指数的测定(H16)•DIN 38402-41-198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通用信息(A组).实验室间的试验.规划设计和组织(A 41)•DIN 38404-5-1984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5部分:物理和物理化学特性(C 组).pH 值测定 (C 5)•DIN 38406-5-198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铵和氮的测定(E 5)•DIN 38406-2-198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锰的测定(E 2)•DIN 38406-1-198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铁的测定(E1)•DIN 38411-1-1983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微生物法(K组).微生物检验用水样本的制备(K1)•DIN 38412-11-1982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使用水生物试验法(L组):水含物质对微甲壳纲影响的测定(水蚤的短时测定)(L 11)•DIN 38405-13-1981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阴离子(D组).氰化物的测定(D13)•DIN 38406-21-198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阳离子(E组).九种重金属(Ag 、Bi、Cd、Co、Cu、Ni、Pb、Ti 及Zn )的测定(E21)•DIN 38409-9-198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9部分:效果和物质的一般测量(H 组)、采用水和废水容量法对可沉淀物质的测定(H 9)•DIN 38409-10-1980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10部分:效果和物质的一般测量(H 组)、采用水和废水质量浓度法对可沉淀物质的测定(H 10)•DIN 38405-9-1979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第9部分:阴离子(D 组).硝酸盐离子测定(D 9)•DIN 38404-4-1976 德国检验水、废水和污泥的标准方法.物理和物理化学特性参数(C组).温度的测定(C4)。

水的氢键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水的氢键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水的氢键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它在自然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水的独特性质与其氢键体结构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水的氢键体结构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水的氢键体结构水的分子式为H2O,其分子结构中心是一个氧原子(O)围绕着它两个氢原子(H)。

然而,在水之中,氢原子并不像它们在氢气分子(H2)中那样单独存在。

相反,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共用一个电子对,从而形成了氢键。

氢键是一种弱而重要的化学键,是静电引力与量子力学相互作用的产物。

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在水中形成了六边形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水的氢键结构。

在该结构中,水分子通过氢键牢固地互相连接,并形成一个拥有高度有序性的结构。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水的氢键结构,水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首先,水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变化明显。

在水的氢键结构中,水分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结构。

这种密度反转现象使得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从而保护水中的生物。

其次,水有很高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液体表面的压力之间的平衡,水的高表面张力使得它可以在恰当的条件下形成水珠,也使得水能够更容易地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第三,水的溶解度非常高。

这是由于水分子的氢键结构使得水可以迅速溶解极性分子。

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水的氢键结构在水中被稳定地分散着。

此外,水还具有独特的热容量和高比热。

热容量是单位温度增加时需要加入的热量,而比热是单位物质所需的热量。

水分子的氢键结构使其具有高的热容量和比热,这使得水能够在温度变化时缓冲环境的影响,也可以保护生物免受温度波动的影响。

结论总之,水的独特性质与其氢键体结构密切相关。

水的氢键结构为其提供了高度有序性、密度反转、高表面张力、高溶解度和高热容量与比热等特性。

除此之外,水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如极性、凝聚力和多样性等等。

深入了解水的氢键体结构和其物理化学性质,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到水在自然与生命中的重要性。

化合物比热容计算公式

化合物比热容计算公式

化合物比热容计算公式比热容这个概念,在咱们学习物理化学的时候,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哟!它能帮助咱们搞清楚各种化合物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那啥是比热容呢?简单来说,比热容就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化合物的比热容计算公式就是:C = Q / (m × ΔT) 。

这里的 C 表示比热容,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 是物质的质量,ΔT 是温度的变化量。

比如说,咱们来聊聊水吧。

水是咱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

夏天的时候,咱们热得不行,就会去游泳,跳进水里那一瞬间,是不是感觉特别凉快?这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水的比热容大约是 4200 焦耳/(千克·摄氏度)。

假设咱们有 1 千克的水,温度从 20 摄氏度升高到 30 摄氏度,吸收的热量 Q 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温度变化量ΔT 就是 30 - 20 = 10 摄氏度,质量 m 是 1 千克,那吸收的热量 Q 就是C × m × ΔT = 4200×1×10 = 42000 焦耳。

再说说铁这种化合物,它的比热容就比水小多啦,大约是 460 焦耳/(千克·摄氏度)。

想象一下,在铁匠铺里,铁匠师傅把一块铁放在火炉里加热,没一会儿,铁就变得红彤彤的,温度上升得特别快。

这就是因为铁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得更多。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我们做关于比热容的实验。

老师让我们分别测量铜、铝和水的比热容。

那时候,大家都特别认真,拿着温度计、天平,小心翼翼地测量着每一个数据。

我负责记录数据,心里紧张得不行,就怕记错了。

同组的小伙伴在操作仪器的时候,手都有点抖,眼睛紧紧盯着温度计和天平的读数。

最后我们算出的结果虽然和标准值有点偏差,但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比热容的理解可是深刻了好多呢!咱们再回到化合物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2. 9.504 16
13.984 1462. 03 40.319
53.96 52.34 50.59 48.73 45.71 43.03 39.54 33.73
33 12879 640. 1526. 0 .6 2 10
34 14615 610. 1594. 0 .8 1 75
35 16538 574. 1671. 0 .5 4 37
2.117 2.198 2.279 2.360 2.442 2.512 2.593 2.675 2.756 2.826 2.896 2.966 3.047 3.128 3.210 3.338 3.489 3.640 3.780 3.931 4.268 4.605
1.52 0.728
1.57 0.723
36 18667 528. 1761. 0 .1 0 39
37 21040 450. 1892. 0 .9 5 43
9.42 29.2
9.12 32.9
8.83 38.2
8.53 43.3
8.14 53.4
7.75 66.8
7.26 109
6.67 264
5.65
0.8
14.7
8
12.3
0.8
9
10.0
0 1 951. 7
0
4.379
15 198.6
546.3
0 4 943. 8 4.417
1
16 270.2
589.0 4.460
0 5 934. 8
8
4.505
17 361.4
632.2
0 7 926. 0 4.555
1
18 476.2
675.3 4.614
0 4 917. 3
0
19 618.2
719.2
附表 1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温度及湿度 附表 2 饱和水蒸气表 (以温度为准)
续表
附表 3 水的物理性质
温 饱和 度 蒸汽
压 / ℃ /kPa

导热
密度 焓 热容 系数
/
/[kJ/ λ×102
(kJ/k
(kg/ g) (kg· /[W/(m·
m3)
℃)] ℃)]
粘度 μ×1 05
/(Pa ·s)
0.1 0.96 0.94 0.93 0.91 0.90 0.89 0.88 0.87 0.85 0.84 0.83 0.82 0.81 70 06 66 30 38 70 45 23 05 90 78 68 62 58
0.1 0.95 0.94 0.92 0.91 0.90 0.89 0.87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80 68 29 93 61 34 09 88 70 56 44 35 29 26
8
1
2320.
88 840.
0.8
3
9
续表

导热
粘 体积膨 表面
温 饱和 密度 焓 热容 系数
度 胀系数 张力

度 蒸汽 /
/[kJ/ λ×102 μ×10


(kJ/k
5
β×104/(1 σ×103/( 特
/
(kg/ g) (kg· /[W/(m·
/℃)
N/m)

℃ /kPa m3)
℃)] ℃)]
3.14
1.068
5.210
3.31

1.072
5.745
3.62
1.089
6.222
3.91
1.102
6.711
4.18
1.114
7.176
4.43
1.127
7.630
4.67
1.139
8.071
4.90
1.152
8.502
5.12
1.164
9.153
5.35
附表 5 饱和湿空气的性质
0.676 0.678 0.687 0.699 0.706 0.713 0.717 0.719 0.722 0.724
0 8 907. 9
61.76 63.38 64.78 65.94 66.76 67.45 67.98 68.04 68.27 68.50 68.50 68.27 68.38 68.27 67.92 67.45 66.99 66.29 65.48 64.55
3.21
100.5
0
3.87
80.07 4.49
65.60 5.11
54.94 5.70
46.88 6.32
40.61 6.95
35.65 7.52
31.65 8.08
28.38 8.64
25.89 9.17
23.73 9.72
21.77 10.3
20.10 10.7
18.63 11.3
17.36 11.9
16.28 12.6
15.30 13.3
20
87 53 24 98 75 56 40 27 17 10 05 03
0.2
0.92 0.91 0.89 0.88 0.87 0.86 0.85 0.83 0.82 0.81 0.80 0.79
30
53 20 91 66 44 25 09 97 87 80 76 75
0.2
0.92 0.90 0.89 0.88 0.87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63.73 11.97
62.80 11.47
61.76 10.98
60.48 10.59
59.96 10.20
57.45 9.81
55.82
15.9 16.8 18.1 19.7 21.6 23.7 26.2
31.6
0.8
29.1
8
26.7
0.8
7
24.2
0.8
21.9
6
19.5
0.8
7
17.2
27 5503. 767. 0 99 0
0.2
0.93 0.91 0.90 0.89 0.88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10
21 87 57 30 07 88 71 58 47 40 35 33
0.2
0.92 0.91 0.90 0.88 0.87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946 100
0.898 120
0.854 140
0.815 160
0.779 180
0.746 200
0.674 250
0.615 300
1.013 1.013 1.009 1.009 1.009 1.009 1.013 1.013 1.013 1.017 1.017 1.017 1.022 1.022 1.022 1.026 1.026 1.026 1.034 1.034 1.043 1.047
0.9
7.82
3
5.78
0.9
7
3.89
1.0
2.06
2
0.48
1.1
1
1.2 2
1.3 8
1.6 0
2.3 6
6.0 8
附表 4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101.33Pa)
温 密度 度 ρ/
t/℃ (kg/m3)
比热容 c,
导热系数
λ×102
/[kJ/(kg·℃)]
/[W/(m·℃]
粘度 μ×105
/(Pa·s)
附表 6 各国筛网对照表
续表
注: ①本表所例系上海产品,供参考。
②筛丝直径 d 是根据网目数和孔大小计算,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 ④α—筛孔尺寸;d—筛丝直径;m—网目(1in 长度上的孔数);α—空隙率(筛子的有效 面积)。
附表 7 空气湿含量、温度与密度的关系
续表
t/ 6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0 H
普兰 德数
Pr
1.584 1.013 -50
2.035
1.46
0.728
1.515 -40
1.453 -30
1.395 -20
1.342 -10
1.293 0
1.247 10
1.205 20
1.165 30
1.128 40
1.093 50
1.060 60
1.029 70
1.000 80
0.972 90
1.62 0.716
1.67 0.712
1.72 0.707
1.77 0.705
1.81 0.703
1.86 0.701
1.91 0.699
1.96 0.698
2.01 0.696
2.06 0.694
2.11 0.692
2.15 0.690
2.19 0.688
2.29 0.686
2.37 0.684
74.1
9.5
2
125.6
30 2.334 998. 9 4.174
62
40
167.5 4.174
4.247 995. 1
50 4 7
4.174
209.3
60 7.376 992. 0 4.178
62
70
251.1 4.178
12.34 988. 2
80
1
4.195
19.92
292.9
90 3 983. 9 4.208
体积膨 表面
胀系数 张力


β×104/(1 σ×103/( 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