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情诗
[古代情诗]斑玉戒镂破南山璞,缘圆戒指新。微红如化碧,溢绿自含春。万点流光悟,千年永结心。情人谁过节?绕绕映烛晕。...
[古代情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代情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圆香径独徘徊。...
[古代情诗]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代情诗]迈坡塘元好放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论爱情,若想谈深刻,我的资历是不够的。中国人有理智分析问题的习惯,大多有个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谈不了现实的,且谈谈古人的吧!爱情在中国人的眼里,常常逃不脱忧虑、悲伤和惆怅。长期以来对中国女性的禁闭使得中国的爱情诗歌总带有哀怨的悲伤情调。唐代之后,更多的爱情诗所表达的都是渴望与失望、留恋与离别后的思念。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前期多以闺情和景物描写为主,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了内心的孤寂和空虚。换个视点,小说应该是描写故事的了,看看最通俗的一种模式即是:在某个集会,或是家中来了某位年龄相仿的客人,由于本来就很少出门见人,所以很容易就产生爱慕。而后是自然的烦恼和伤感。在社会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下,以至于她只能尽最大力量掩饰这种模糊而强烈的愿望,然后私交,接着总会有点什么插曲,要么是战争使得两人身处异地,要么是其中谁被父母强硬的包办了婚姻,要么公子赶考期间发生变故,致使双方等待、翘盼、焦虑。感情真挚热烈的话,会得个相思病,这种模式在中国爱情故事中是惊人的相似。为情所困,面无血色,眼神暗淡,父母担心,再迅速安排个婚姻,正如中国戏曲通常的大团圆结局的最后一句所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对这种哀怨的处境,现代的恋人们应该算相当幸福的了。没有上级对下属的所谓“赐婚”;没有在母亲肚子里就开始的指腹为婚;没有一女只侍一夫的社会伦理要求。社会的文明程度能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扼杀不了爱情。无论什么社会属性,统治阶级如何把女性禁闭起来灌输成套的传统道德教育,爱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社会背景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形式上的现象罢了。那么纵看古今,难道社会就现在突然转变了认识,变的开放了吗?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诞生已有300万年左右了,虽然当时还存在着动物的一些本能,但也有些禁忌了,这应该算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开端吧!当时是不存在爱情的,当然这个只是一家之言,并无根据。爱情产生至少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专一;第二平等;第三文化素质。爱情是多方面感受的综合体验,关系到个人品位、理想、道德、志趣等观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诗经》中已经很清楚的写了男女双方所倾慕的对象标准了。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也直接抒发了对恋人的思念和苦苦追寻。横向展开世界的画布,时间恰恰与影响甚远的西方柏拉图式的爱情相符合,是西方爱情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现存最早的文献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作为一种观念,影响了一代代的西方人。中国人称柏拉图式的爱情为“精神恋爱”,这种爱情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当心灵接受真理的时候,必须屏弃肉体,这时人的肉体被罪恶所污染,人要追求真理就必须放弃肉体。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这是一种升华,可以理解成这种爱情是柏
拉图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爱,一种理想的爱情……回到中国,开始有爱情时,人的意识是模糊的。直到夏开始的封建社会,这不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意味着封建的枷锁开始套住了人的颈项,春秋战国以后媒约婚姻已经正式确立了,《诗经•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随着制度的发展,禁忌也随之变多。如果说之前还有些“上古遗风”的话,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制”“开元之制”以后,社会物质文化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的“爱情”。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环的个人爱情悲剧。不过试想,一个帝王**三千,谈何爱情?中国历史的反反复复、离离合合。到了宋代理学观念的深化人心,男女爱情的禁忌是越发的多了,女子的裹脚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男女授受不亲。程朱理学的诸如“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种种贞操观念,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性”。他在人心理、尊严和自由上都造成某种程度的扭曲。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这也算是禁欲的一个标准了。古代和现代的爱情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重视结果,一个重视过程。古代爱情悲剧,一般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作者抒发感情的同时也顺势批判了一下当时的社会统治阶级,这也算是一种反抗吧;要么就是常见的喜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婚终身。所以婚姻在当时应该算是爱情的一个载体,没有婚姻的门面,再伟大的爱情也终归被人唾骂,而为这个爱情所牺牲掉的除了名誉、未
来的幸福之外,还有失去性命的可能。统治者聪明的制定了种种酷刑,来对付在没有婚姻的护栏之下陷入爱情的女子们。直至清朝之后,一些有识之士才开始认真思考这种男女不平等的合理性。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就当时的婚姻制度也做了相关的规定,提出“凡是婚姻不论财”这才彻底结束了持续了几千年的买办婚姻,还不忘记发个证明,这已经和现在的结婚证有些相似了。女性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就提供了婚姻真正是为爱情而结合的可能性。中国历史悠悠千年之长,封建社会的压抑沉重的枷锁,网住人的躯体,却不能遮住人的眼睛。统治阶级为了深化自己的统治,愚弄压制臣民,制定了条条戒律。爱情是一种在自由交流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产物,是精神和情欲相结合的产物。夏商之前的人们,是母系氏族社会,所有人都没有父姓,惟有一个母亲。没有绝人性的制度,也没有吃人的封建思想的侵害。乍看下,封建社会真的好似一颗毒瘤,而原始社会则跟现在一样自由、优裕、快乐……其实不然,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对于很多天理生理的常识的缺乏,也一样会有很多禁忌,等到人学会了用制度来要求自己和他人的时候,实则社会是进步了。原始社会没有这么多禁忌,自从进入封建制就多起来了,那是因为社会结构复杂了。跳转到现代,人的自由意识增强了,却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时间紧凑,现代人生活忙乱,无暇顾及太多的情调、浪漫,社会是个大的转轮,人人都求发展,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时间的预定下,过着规矩但不规范的生活,包括爱情。现代的人怀疑爱情,就像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