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西北地区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四、教学准备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6.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讨论两地的发展差异和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西藏的旅游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形、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典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理概念: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分析自然特征: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介绍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5.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探讨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某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教案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教案《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风光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知识点:分别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地区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
2.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请学生思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程度。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草原等。
3.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植被。
2. 西北地区的主要资源:石油、天然气、草原。
3. 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资源及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对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资源和民族文化。
3.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重和保护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章: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如资源丰富、农业特色等。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如石油、天然气、农业等。
3.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资源丰富、农业特色。
2. 西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石油、天然气、农业。
3.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主要产业及现状和问题。
2. 教学难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初中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特点,以及西北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地理概念,具备初步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西北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的深入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类型、河流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风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能力;(4)通过实例分析,掌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分析,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边疆的情感,增强他们对西北地区的了解和认同;(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勤奋学习的态度;(3)通过学习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4)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留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教案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自然景观变化规律3. 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4. 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自然景观变化规律的成因,以及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景观等图像资料。
2.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
3. 采用案例教学,介绍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西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3. 合作探究(1)讨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自然景观变化规律的成因。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自然景观变化规律的成因。
(2)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
让学生分组研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西北地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在开发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成因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课后作业1. 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2. 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及其自然景观变化规律的短文。
3. 调查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制作手抄报。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西北地区
3.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记录学生几大质疑点,组织学生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总结:
1.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教师:对。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干旱的原因,注意运用旧有知识。先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旧有知识?(促使学生快速进行知识梳理)
电脑出示风蚀地貌图片──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
出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图(三幅图)。先编好序号,从左到右1、2、3,指出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排列出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是2、3、1,即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学生做练习。
学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学生图上找出主要的特区,说出不同的牧场类型。
找出西北灌溉农业区有哪四个和青藏地区主要的河谷农业分布区。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学生自由发言。
2.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和其他能源如煤、石油等比较,太阳能资源有什么突出特点呢?
为什么地热资源也很丰富?
地热资源的用途也很多,如可代替煤发电、供暖等。羊八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1.了解西北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建设大西北与青藏的积极情感。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农业特点和人文景观。
3.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农业特点和人文景观。
3. 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农业特点、人文景观;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综合理解;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农业特点、人文景观的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景观、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教授: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农业特点和人文景观。
3.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
5.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检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环节中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地理:西北地区地形地貌教案设计
本篇文章是为初二地理课程编写的教案设计,它的主题是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
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包括群山、高原、沙漠和盆地等。
在本教案设计中,我们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特征1.山脉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南部,包括昆仑山、横断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2.高原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5000米之间。
3.盆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绝大部分处于内陆干旱河谷地带。
4.沙漠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占据西北地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二、地形地貌形成原因1.构造运动: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压力影响,西北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2.水文作用:河流在地表岩石侵蚀、剥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诸如峡谷、瀑布、湖泊、河流等水文地形。
3.风蚀作用:西北地区的沙漠地区受到风蚀的影响,形了独特的丘陵、沙漠和荒漠。
三、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山地区:山区地势陡峭,生态环境脆弱,数量众多的山脉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2.高原区:由于高原气候凉爽干燥,多年积累的植被非常稀疏,土地极不肥沃,很难种植庄稼和养殖动物。
3.盆地区:盆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海拔低的“盆地熔炉”,暑热难耐,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差。
4.沙漠区:沙漠地势高低不平,植被繁茂度较低,土质干燥,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四、实验环节:实地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地貌本实验旨在让学生实地观察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实验步骤:1.在地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山脉、高原、盆地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2.分组到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进行植被、土地、气候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3.根据考察结果讨论这些地形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资源的认知,了解其开发与保护。
4.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民族风情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西北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4.我国西北地区民族风情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北地区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风光、民俗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西北地区的风光,如大漠、草原、雪山等,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3.课堂讲解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干旱、草原、沙漠等气候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农业、畜牧业、水资源等的影响。
4.案例分析展示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对西北地区发展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难点补充:1.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的理解: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主要的地形区如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等。
2.气候特点的把握:引导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特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3.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通过实际案例,如新疆的石油开采、宁夏的太阳能发电等,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
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下地理《西北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熟悉西北地区的外部轮廓、范围和主要省区。
2、知道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该区域植被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新疆的地貌特征。
2、记忆该区域特色工农业生产及分布。
情感目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了解,知道祖国大好河山的千姿百态。
也更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PPT,地图册
教法:看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西北地区的概况:
范围:看图分析
主要省区:学生看图找
主要地形区:读图查找
面积和人口在全国所占比例:看书
二、自然环境特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1、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山脉,高原,盆地(学生查找)
知识扩展延伸:了解河西走廊
新疆的地貌特征:三山夹两盆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略)
温度带:中温带
干湿地区:半干旱,干旱
降水的分布特点:由东向西逐渐减少(成
因:距离海洋远近)
导致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知识扩展延伸:了解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绿洲的坎儿井
三、西北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少量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绿洲或盆地边缘(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四大畜牧业基地有:内蒙古,新疆(主要畜种)
小结:
板书设计:西北地区
一、概况:
二、自然环境特点:
三、农业生产。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4.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和地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水资源、植被、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阅读法,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3. 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差异。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水资源、植被、矿产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 提问:同学们能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两个地区,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民族文化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对比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差异。
2. 学生分析两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年级下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八年级下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下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2.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2.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中国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特点。
2. 引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二、探究(15分钟)1. 展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总结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三、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并进行简要的讲解。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地理和经济特点有全面的了解。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在练习册或活动手册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西北地区的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出对下节课的期望和建议。
教学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究西北地区的某个方面,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并进行展示。
2. 可以结合地理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感受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西北地区地理和经济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完成练习册或活动手册上的练习,检查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了解其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2. 掌握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了解西北的名胜古迹;3.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研究能力和地理意识。
【教学重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2.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引导学生谈论西北地区的特点和印象,并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2. 观察图片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
二、知识讲解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介绍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特点,并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人文特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3. 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包括西北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
4.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现状和问题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西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问题等,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活动1. 地图练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等信息。
2. 看图说话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
3. 文化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让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四、思考拓展1. 探究西北地区的发展和未来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并探讨西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找寻西北地区的其他特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寻找西北地区的其他特色,如风景名胜、文化传统等。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历史和文化、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教案
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7、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草原和荒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5、 学法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着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
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
讲述法、谈话法 ,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 ,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____(省、市、区、县)、x 疆维吾尔自治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 )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人口占全国的比例
北方地区20% 40%
南方地区25% 55%
西北地区30% 4%
【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 ,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 ,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 20%,人口约占 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 25%, 人口约占全国 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 (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 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 ,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 ,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 ,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
人口密度小 ,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 :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
【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 ,大致占 2/3 。
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
维吾尔族等 ,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 x 疆。